金融风险管理期末总结

2022-12-28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融风险管理期末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金融风险管理期末总结

金融监管期末总结

1、监管类型:系统性监管,审慎性监管,业务发展方式监管。

2、金融稳定的内涵:

1、是一个广义概念;

2、同金融体系的自我调节与自我约束能力相关;

3、是一个相对概念;

4、是一个动态概念。

3、监管制度的三道防线:1,预防性措施,事前监管(公开发布的法律制度);2.援救性措施,事中监管;3,事后补救措施,事后监管(存款保险制度)。

4、监管的核心目标:维持系统稳定性、维护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和保护消费者。

5、多重目标:美国(维护公众对银行系统的信心,保护消费者);日本(维护信用,确保存款人利益);韩国(增进银行体系健全运作)。

6、单一目标:英国(保护存款人利益);加拿大(规范货币与信用);德国(保证银行资产安全和业务运营正常);法国(确保银行体系正常运作);新西兰(保持金融体系效率及健全);中国(维护金融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7、金融关系:金融交易、金融监管、金融调控关系。

8、监管的组织体系:(1)、从监管对象的角度:

1、监管主体系统;

2、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3.金融业行业自律系统;4.体制外金融机构监管系统。(2)、从监管当局的角度:1.监管系统;2.监管后评价系统。

9、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运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合规性目标。

10、建立内部控制机制的原则:

1、一般原则:相互牵制、协调配合、程式定位、成本效益原则。

2、其他原则: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相对独立性原则。

11、行业自律组织的意义:

1、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需要;

2、改善金融机构市场环境的需要;

3、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4、转换监管当局职能的需要。

12、行业自律组织的功能:充当金融业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同业之间的协调机构、服务机构、监管当局的助手。

13、我国金融业的行业自律: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行业自律。

14、保险限额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储蓄状况,通货膨胀率高低,监管政策的重点和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相适应。

15、最后贷款人小结:

1、其的出现源于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和央行对发行法定货币的垄断权。

2、其功能在本质上是货币功能而不是银行功能。

3、其功能适用于所有的货币制度。

4、其功能与央行货币控制功能并不冲突。

5、其具有宏观经济学上的责任。

6、其功能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惩罚性利率放贷的方式实现,重要的是满足对高能货币的紧急需求,

16、最后贷款人制度必要性分析:银行的易受挤兑性(借短贷长)、银行挤兑的传递性(信息性挤兑传递)、银行挤兑传递的系统性风险(逃向货币)。

17、贷款风险分类:正常贷款、不合标准贷款、有疑问贷款和难以收回贷款。

18、保险监管的方式:公告管理、规范管理、实体管理。

1、金融监管: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2、最后贷款人制度:指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出现危机的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的体制安排。

3、银行业监管的目标: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监管内容:市场准入、银行业务运营和市场退出监管。

4、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情况,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信用支持状况等来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5、内幕交易:指掌握内幕信息的人员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以获利或减损的证券欺诈行为。行为主体:内幕人员。行为表现:证券交易。

6、信息披露制度:指证券发行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与流通诸环节中,依法将其经营、财务信息向证券管理部门、社会公众予以充分、完整、准确、及时地公开,以供证券投资者作投资价值判断的法律制度。

7、保险行业自律:指通过建立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形式,在遵守国家关于保险业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内部协作、调节和约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以解决保险组织内部之间的问题,并协调保险组织与国家保险监管机构的关系,协调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

1、监管的必要性:1,,市场尤其不完全性。所以监管本质上都是对市场不完全性的一种补充、完善和修正;2,从金融发展看,金融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通过监管来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2、监管的分类:(1)、按监管主体(金融监管当局):1,按权利层次:完全单一模式,单线多头模式,双线多头模式;2,按功能和机构:统一监管模式,分业监管模式;3,按功能和机构的组合派生出:牵头监管、双峰监管、伞形功能监管模式。(2)、按监管客体(监管的对象,接受监管的金融机构):

1、银行机构;

2、非银行金融机构。

3、监管的作用与职能:

1、有利于保持货币制度和经济秩序的稳定;

2、有利于维护信用活动的良性运转;

3、有利于中央银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

4、有利于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

4、监管的原则:依法、独立、综合性、三公、统

一、协调、适度、稳健、效益原则。

5、金融基础法的特点:

1、调整对象广泛。

2、属于宪法以及民法、经济法等法律之后的第三层次法律。

3、涉及范围广泛。

6、金融基础法与监管法的关系:

1、监管法包含在基础法中,

2、基础法是制定监管法的基础,监管法为基础法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区别:1.二者的目的和作用不同;2.行使的主体不同;3.内容不同;4.地位不同。

7、机构的设立申请包括:

1、要有注册资本,监管当局主要监管资本充足率指标;

2、要有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

3、要有最低限度的认缴资本额。

8、监管内容:

1、市场准入监管;

2、业务运营监管;

3、市场退出监管。

9、危机金融机构的拯救:

1、重新注资;

2、接管;

3、收购与合并;4.国有化;

5、债权人参与治理;

6、资产证券化;

7、金融机构私有化或出售给外国投资者。

10、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点:1.是一种自律行为,主体即制定者是商业银行最高管理层;

2、在银行内部的各级部门中连续运作,银行所有员工都参与这一程序;

3、作为一个有特定目标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体系。当内部控制被纳入企业的基本框架中并成为有效的制衡机制时,内部控制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11、商行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1、是外部监管的要求;

2、是商行自我约束的保证;

3、是保障金融业安全的基础;

4、是世界性金融风险给予的启示;

5、是增强商行参与国际竞争实力的需要;

6、是商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的内在需要。

12、机构内控与外管的关系:同:实施目的一致;实施内容相关。异:管理主体不同、具体目标不同、内容不同;实施方式不同、对象不同。

13、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前提:

1、行为一致性:理性经济人假设;

2、众多的购买者和参与者: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3、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无交易成本;

4、充分信息:完全信息假设;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14、发挥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具体实施:

1、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2、加强金融监管,居安思危,增进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

3、建立、健全和完善金融市场中介机构;

4、充分发挥并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新闻监督作用。

15、银行业务运营监管:资本充足率、呆账准备金(直接冲销、普通准备与特别准备法)、贷款集中、流动性、内部控制(三防线)。

16、市场退出监管:(1)问题银行的处理:

1、贷款挽救;

2、担保;

3、并购;

4、设立过渡银行。(2)纠正性监管;(3)救助性监管;(4)市场退出。

17、现场检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内容:资产质量和资产损失准备金的充足程度,实际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负债结构及流动性状况,收益结构及真实赢利水平,市场风险水平及管理能力,管理与内控完美程度及遵守法律、法规情况。方法: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状况、流动性、市场风险、盈亏状况、管理与内控检查。

18、证券市场的缺陷:竞争不完全性、外部效应普遍存在、证券市场不公平。

19、证券业监管的必要性: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护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政府干预在证券市场具体化的证券监管就势在必行了。 20、证券业监管的目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的公平、高效和透明;降低系统风险。原则:三公、适度、倾斜保护、诚实信用、效率与安全原则。

21、证券监管法律框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和自律规则。

22、证券经营机构设立的条件(国务院):

1、具有适当的财产基础,主要是对注册资本的限制。

2、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必须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3、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合格的交易设施。

4、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分业管理的体系。

23、操纵市场的客观表现:洗售(对冲)、相对委托、安定操作、连续交易、散布谣言、联合操纵。

24、欺诈客户的客观表现:混合操作、违背指令、不按时提供成交证明、诱导不必要的交易、其他行为。

25、信息披露的意义和必要性:

1、有利于进行投资判断,维护投资者利益;

2、有利于发行公司改善自身的经营管理;

3、有利于防止信息滥用;

4、有利于证券管理部门对市场的监控;

5、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26、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易得性、易解性。

27、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1、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

2、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性;

3、保险发展在市场失灵和破坏性竞争。

28、信用合作原则:门户开放、集股、民主管理、股票等价让渡、盈余分配原则。

29、合作金融组织的业务风险:信用、流动性、利率、操作、资本金风险。 30、信托的职能:财务管理、融资、信用服务、社会投资职能。

第二篇:《金融风险管理》期末复习资料_复习指导(判断题)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M某项金融资产的方差越大,说明金融风险越小( X )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证券市场的价格O欧式期权的买方只能在到期日行使合同,这是欧式期权区风险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X) 别于美式期权的显著特点( √ ) 6月12日,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发现7月12日有一笔浮动Q契约型基金是依照信托法建立的,而公司型基金是依据公利率的日元贷款利息收人,他预计7月份日元利率会下降,司法设立的。(√) 为避免可能的损失,他决定与一家日本公司进行利息交换,Q期货交易流动性较低,远期交易流动性较高。(X) 取得固定利率的美元利息收人,该互换为利率互换。(X) Q期权合约的期限长短与美式期权的价格正相关,但与欧式B不确定性是风险的基本特征。(√) 期权的价格不存在相关性( X) B保险公司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进行整体风险管理。(√) R融通资金是信托业最根本和最首要的职能。(X) B保险公司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导致虚假理赔是保险公司承S商业银行管理负债时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

保风险的一种类型。C性的直接衡量(√)存续期是对某一种资产或负债的利率敏感程度或利率弹(X)C系统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者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C( √ ) 险评估和最化、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建立操作风险评估系统、C风险管理和缓释、操作风框架、风险监控和风险管理行动。操作风险评估和测量的步骤包括收集信息、风险监控和风险汇报。(X) (X) 建立风险评估D金”贷款人期权的平衡点为“市场价格D ( X )。= 履约价格 - 权利相关。对于贴现发行债券而言,到期收益率与当期债券价格正向D的流动性越低,流动性风险也就越大。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越小,说明商业银行“存储”(X) (X) D减少银行的盈利;相反,则会增加银行的盈利。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时,利率的下降会D(X) 或对于大额敞口的限额设定,20%( X) 一个集团客户的敞口不能巴塞尔委员会推荐对单一客户超过金融机构监管资本的FF风险就是指损失的大小。(X) 力。风险分散只能降低系统性风险,F(X) 对非系统性风险却无能为理之外的实务部门。风险管理部是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的,独立于日常交易管F( 非 X 系 )统 性风险对(√)资产 组合总的风险是起作用的。 F少。封闭式基金在存续期内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比开放式基金G(√) 率不能低于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金融风险和宏观金融风险(√)8%。(X)J金融风险按层次可分为微观G 的产权,杠杆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信贷所融资本获得目标企业方式。并以目标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的并购HH会计风险的大小与折算方法有关。(√) (√) 款占外债总额的比例是否小于等于衡量一国外债来源结构是否合理的主要指标是商业性贷H70%。(X)指标,该指标数位越大越好。货币化程度指标是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稳定性的一个重要H(X ) 敏感的存核心存款,是指那些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对利率变化不款,季节变化和经济环境对其影响也比较小。(J√) 生成机理、计量方法、处理程序和决策措施的一门科学。金融风险管理是研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营中各种风险的 (J √J金融风险识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 ) 因之一是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匹配。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J(√) J经济风险针对的是预期到的汇率变动。 ( X ) J进行保护性止损是控制基金投资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J金融租赁除了融资功能外,还具有推销功能。(√) J金融理论的发展是金融工程得以确立的基础和前提。(√) J交易风险成为最基本的网络银行风险之一。(X(√) K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的集中体现和极端形式。(√)) L控制金融风险就是尽可能消除风险。(X) 限内每个设定的日期,将市场利率(或参考利率)与固定利利率上限就是交易双方确定一个固定利率,在未来确定期率比较,若市场利率低于固定利率,买方(借款者)将获得两者间的差额。(X)

LL利率风险是指未来利率的波动对收人和支出的影响。(利率上下限的期权费支出可以为零。(√)

X)

(SX) 价证券(二级准备)和长期贷款(三级准备)商业银行的准备资产包括现金资产(一级准备)。(X)、短期有 SS商业银行的存款越多越好。(X) 资产质量的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是信贷资产风险,所以应加强对信贷可以忽视存款等负债业务的风险管理。(X) S(√)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定方式将信贷资产风险转嫁给他人。S W审慎监管的目标是要保证每家银行都能生存下来。(外债的偿还管理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借新债还旧债。(X) W √ )保险公司可采用债券贡献策略。为加强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在利率水平不稳定时,WW外汇期货期权是以外汇期货为对象的期权交易。(X) (√) (√网络金融业务中金融产品和信息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X ) 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障碍,而市场风险方面的法律限制很少。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区别之一是防范信用风险工作中(√X) 是由一个人完成或是两人、信用社的任何一项工作可以根据业务性质决定自始至终多人完成,这是符合其风险控制要求的。X(X) 投资前缺乏审查造成的,信托投资公司的违约风险可能是由于发放贷款前或进行也可能是发放贷款或投资后客户经营状况恶化而造成。X(√)

(X现有统计数据表明,互换最普遍的用途是管理汇率风险。) X(√)现实中,进行股票风险管理时很难做到完全的套期保位。X 构自身的风险管理,系统性风险不是单个金融机构的工作范围,Y会降低整个金融体系承受的风险但加强金融机(√ ) 性风险。由外在不确定性导致的信用风险等金融风险称为非系统( X ) Y与负债表内外相互转换,所以《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表内因为融资技术和融资工具的创新,使许多业务可以在资产外业务统一管理。(√) Y力增加活期存款,减少定期存款的比重。由于活期存款利率比定期存款利率低,因此商业银行应全Y来负面影响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中的流动性风险。由于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价格下跌给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带(X) Y变动幅度小,则投资的风险也越小(一种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的方差小,(X)√ 说明其收益的平均) Y(√银行对网 Y一项资产的)络金融业务的安全性风险的考虑是首要的。β值越大,它的系统风险越小,人们的投资兴趣就越高。因为可以靠投资的多样化来消除风险。Z(X) Z在强有效市场中,几乎不可能获得超常收益。法,这主要包括:职业(在德尔菲法中,放贷人是否发放贷款的审查标准是“( √ ) 资金(Career)、资格和能力(Capacity5C)”(Condition Capital or )、担保( Cycle)。Collateral(X))、经营条件和商业周期、 Z的价格一般低于其向社会公开发售的价格。在全额包销中,承销商从发行者那里买入资本市场工具时Z(√) 到短缺部门。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将社会的金融剩余从盈余部门转移Z(X) 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中也会有代客理财的项目。 (X)

第三篇:首经贸《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信用货币的含义

信用货币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它是以信用为基础,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在流通中执行交易媒介和延期支付功能的信用凭证。

(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

·理论界一般认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不蒙受损失或不蒙受重大损失的前提下,某项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三)银行信用的特征

·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一种信用。

(四)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客观背景

·银行的积极推动 ·新技术的推动 ·客户的需要

(五)金融期货

融期货是金融现货的对称,它是指由交易双方签署的,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金融工具的合约。按照买进或卖出的金融工具的不同,金融期货一般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外汇期货三种类型。

(六)金融期权

金融期权是指由交易双方签署的,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注意与金融期货的区别)

(七)金融互换

金融互换是交易双方签署的,约定在将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彼此交换一定现金流(支付款项)的协议。主要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两种类型。

(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含义

·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赤字部门通过向资金盈余部门出售自己的证券,如股票、债券、票据等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在直接融资过程中,证券的发行者和投资者,一方是资金盈余单位,另一方是资金赤字单位。

·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存单、银行票据等方式集聚资金,资金赤字单位再从金融中介机构贷款来筹集资金的方式。

(九)直接融资的优点

·能够实现公司或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

·通过发行股票,能够为公司或企业筹集到资本金,优化其财务结构;

·能够提高投资者的资产关切度,从而促使公司或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能够为产权的交易和整合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章

(十)复利:将本金在第一期得到的,尚未提取的利息计入下一期的本金,一并计算利息的计息方式,俗称利滚利。

(十一)基准利率也称作中心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形式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十二)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之内不再做任何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之内可以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定期地在一定幅度内予以调整的利率。

(十三)可贷资金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熊彼特、罗伯逊等。

·主要特征:综合实物和货币两种因素来探讨利率的决定。 ·主要观点: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十四)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十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约因素 ·微观经济主体缺乏利益的约束机制; ·金融机构对利率的调控反映不灵敏; ·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不健全;

·金融市场特别是货币市场发展不完善。 (十六)商业银行形式及制度的演变

·商业银行的基本形式: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

·商业银行的基本制度:单一银行制度和分支行制度 ·商业银行制度的演变:单一银行制度⇒分支行制度

·演变的过程:银行持股公司制度(集团银行制)⇒连锁银行制⇒代理行制度

·演变的标志:1994年8月4日和9月13日,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里格—尼尔1994年银行跨州经营和跨州设立分行之效率法案》,以此打破了银行经营领域上的限制,鼓励跨州经营和平等竞争

(十七)核心资本(一级资本)

·核心资本的构成:股本和公开储备。

·核心资本的比重:至少应在总资本的50%以上。 (十八)负债

主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的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向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发行债券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回购协议。 (十九)商业银行存款创造 假设条件

1.假定商业银行只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那么也就意味着,超额准备金(率)=0 2.假定银行客户将收入的一切款项都存入银行而不提起现金,那也就意味着提现(率)或称现金漏损(率)=0(非现金结算假定)

3.假定中央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假定)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过程

(二十)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因素

现实当中,上述

1、2假定是不存在的,即商业银行的超准备金率和客户的提现率不可能等于零。 为此,它们便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另外对那些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国家来说,还需考虑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问题。 (二十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前) ·管理重心: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方法:资产项目的调整。

·具体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莫尔顿于1918年提出)、预期收入理论(普鲁克诺于1949年提出)。

2、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 ·管理重心:银行流动性。 ·方法:(主动型)负债。

·具体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管理重心:银行盈利性 ·方法: ·净利差管理:

净利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净利差的大小取决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以及二者的组合搭配 ·(利率敏感性)缺口率管理:

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缺口率=利率敏感性资产⁄ 利率敏感性负债 ·缺口率>1(正缺口)⇒适用于利率上升期 ·缺口率<1(负缺口)⇒适用于利率下降期 ·缺口率=1(零缺口)⇒只具有理论意义 (二十二)中央银行的体制类型 ·单一中央银行体制 ·复合中央银行体制 ·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准中央银行体制

(二十三)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行的银行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能,垄断货币发行权通常被看作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最重要的标志。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是建立了中央银行的国家的唯一具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

(二十四)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原则 ·垄断发行原则 ·信用保证原则

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原则,也称为消极原则,指的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需要有一定的发行准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现金准备,如黄金、外汇等;二是证券准备,如短期商业票据、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和公债券等。 ·弹性供应原则

货币发行的弹性原则也称为积极原则或经济发行原则。这一原则是指中央银行货币发行要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变化,实施对货币发行量进行调整。 (二十五)建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意义 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有必要建立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来时常对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检验和修正,防止央行处于被动地位,使货币政策达到理想境界。 (二十六)选取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标准(条件)

·可控性:央行能够准确地控制金融变量的变动状况及趋势 ·可测性:金融变量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并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相关性:金融变量要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高度相关

·适应性:所选取金融变量要与本国的经济、金融体制相适应。

·抗干扰性:所取金融变量要尽量能够避免来自于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 (二十七)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西方发达国家常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利率、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 ·有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汇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二十八)金融市场的含义 金融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借贷,办理票据和有价证券买卖转让的市场。

狭义金融市场:有价证券发行和流通转让的市场,典型的是证券交易所市场。 (二十九)金融交易的客体(对象)

·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客体(对象)是货币资金。 ·股票、债券等只是货币资金的载体。 (三十)货币市场的构成

1、银行短期信贷市场

通知放款:也称为经纪人贷款,是一种没有固定期限,可随时通知借款人还款的放款 透支 信用放款 抵押放款 贷款承诺:银行根据事先的约定,在一定期间内向借款人提供一定额度的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贷款。 信贷额度:银行同意在一定额度内随时根据客户的贷款需求进行放款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贷额度的期限通常是一年,客户除对其已经使用的金额支付利息外,还要对额度内尚未使用的部分承担一定的费用。

2、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短期政府债券市场主要是指国库券市场。

国库券的发行主要采用的是竞价方式:投资者或承销商分别报出投标价格、数量、利率,发行者根据投标情况确定中标结果。一般是出售给出价最高者、要求利率最低者。 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的特征:流动性强,违约风险小,收益免税

3、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含义: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临时性资金借贷的市场。 主要特征:短期性(隔日拆、隔夜拆);同业性(必须是金融机构之间)。

4、商业票据市场

是交易信誉卓著的大公司所发行的商业票据的市场

直接汇票:通常由大的金融公司或银行持股公司直接发行。

交易商票据:一般是由非金融公司或小的银行持股公司间接发行。

投资者:历史上主要是商业银行,20世纪50年代以后,许多公司也开始购买。 销售渠道可以是自己直接销售,也可通过交易商间接销售。

5、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交易媒介的市场。 市场结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

交易主体:创造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市场交易商、投资者。

6、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交易主体:企业和银行。

投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存单的风险大小、发行银行的信用评级等级、存单的期限长短、存单的供求状况等。

投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风险主要包括违约风险和被迫出售风险。

7、回购协议市场

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交易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

市场参与者包括大银行、政府证券交易商、非银行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外国银行等。 交易期限从一日到数月不等。 交易通常采取无形交易。

(三十一)柜台市场的特征

·一个没有组织,没有固定场所的,分散的市场; ·买卖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的市场; ·证券交易价格由证券公司决定; ·交易的证券多种多样; ·证券公司可以自营。

(三十二)货币供给量

就是非银行部门所持有的银行部门的负债凭证的总量,具体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流通的,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之和。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概念。

(三十三)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式:Ms=K·B (三十四)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包括:

·国际收支: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则出口商会出售外汇给中央银行,那么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净额会增加,基础货币同时增加。如果出现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出口商会向中央银行购买外汇,中央银行的国外资产净额减少,同时基础货币供应减少。

·汇率政策:如果中央银行控制本国货币升值幅度,就会抛出本国货币,购买外汇,使得中央银行国外资产净额增加,此时基础货币量也随之增加;反之,则基础货币量减少。

·财政收支:如果一国财政收支状况良好,中央银行的政府存款会增加,那么基础货币量会减少;如果出现财政赤字,则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债权会增加,那么基础货币量随之增加。 ·货币政策: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或者再贷款利率,则商业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增加,也就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那么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则基础货币量减少。如果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买入有价证券,则中央银行“其他有价证券”增加,那么基础货币量增加;中央银行相反的操作会使得基础货币量减少。

(三十五)完整的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认为,人们因上述三大动机产生了对货币的需求,其中,因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因投机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率的减函数。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就是流动性偏好函数:

——名词解释

4个

12分 ——判断题

5个

20分 ——简答题

6个

24分 ——简述题

3个

24分 ——论述题

1个

20分

第四篇:货币金融期末考

金融学试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5分共5题)

(1)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电脑、现代通讯技术相

结合的一种最新货币形态,它通过电子计算机运

用电磁信号对信用货币实施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明显比纸币、支票更快速、方便、安全、节约。实质上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2)商业本票:又叫期票,它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

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

证。

(3)商业汇票:它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

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

项的支付命令书。

(4)融通票据:是在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以后产生的,

一方(通常为资金需求者)作为债权人签发票据,另一方作为债务人给予承兑,出票人于票据到期前将款项送达付款人(即承兑人),以备清偿。 (5)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

种业务。

(6)承诺业务:是指银行向客户作出承诺,保证在未

来一定时期内根据一定条件,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或融资支持的业务。 (7)综合模式:是指在法律上和银行业的实际运作中,

对银行可经营的业务范围没有严格的界定、划分,

各种银行都可以全盘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租赁、担保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 (8)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

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证券的行为。

资产,用于投资活动。

(14)原始存款:是指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

的直接存款。 (15)派生存款:是由银行的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

而引起的存款。 (16)存款准备金:原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

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

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它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量的一部分。

(17)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于说明货币

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18)通货膨胀:是指在不兑换纸币制度和物价自由浮

动的条件下,伴随着货币数量相对于真实产量的过快增加,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上涨的现象。

二:简答题(35分共7题) 1: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

(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央行代表国家发

行的纸币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首先,通过法律

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其次,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强制社会向它提供信用。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

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2:纸币本位制的特点: 所谓“纸币本位制”,是指有央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

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

(9)共同基金:它是一种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

通过向投资者发行股份或受益凭 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它的重要特点是: 募集社会闲散资金,再以适度分散的组合方式投资于各(1) 纸币本位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

种金融资产,从而为投资者谋取最高利益。 (10)股票价格指数:是以计算期样本股市价总值除以

基期市价总值再乘上基期指数而得到的。 (11)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是指通过持有流动性较高

的货币资产,以满足日常的交易活动, 活动中货

币行使了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12)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是指个体为应付未来可能

遇到的意外支出或收入波动等不确定性而持有货币。 (13)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将货币当做一种

是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

(2) 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它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 (3) 货币本位制通过银行信贷程序中的发行和回笼,即

纸币本位币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买入黄金、

外汇和有价证券,投放到流通中去;通过收回贷款,收回贴现票据,卖出金银、外汇和有价证券,使流通中的货币向银行回笼。 (4) 纸币本位币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不能自

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

(5) 从世界范围看,纸币本位制下的存款货币、电子

货币流通广泛发展,而现金货币流通则呈现出日渐缩小的趋势。 3:银行信用的特点: (1) 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 (2)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 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 在产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的需求不同。

4:(1)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2)为什么商业信用具有局限性但依然是现代信用制

度的基础?

答:①由于商业信用存在着上述局限性,因此,它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信用模式,即银行信用。

②但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商业信用能直接服务于产业资本的周转,服务于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因此,凡是在商业信用能够解决问题的范围内,厂商总是首先利用商业信用。而且,从银行信用本身来看,也有大量的业务(如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放款等)仍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目前,商业信用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互交织、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5: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 平均利润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的首要因素。 (2) 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3) 预期通货膨胀率 (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 国际收支状况

除了以上五种因素外,决定一国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的因素还有很多。在经济高涨时期,利率水平大多会提高;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利率水平大多会降低。一国的利率水平还与该国货币的汇率有关,当本币贬值时,往往会导致国内利率上升。此外,借贷期限长短、借贷风险大小、国际利率水平高低、一国经济开放程度等,都会对一国国内利率产生重要影响。

6: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

答: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时间配置和使用经济资源。具体地说,可将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分为以下六种:

(1) 清算和支付结算的功能;

(2) 聚集和分配资源的功能

(3) 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之间转移资源的功能 (4) 管理风险的功能 (5) 提供信息的功能 (6) 改善激励的功能

7:为什么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有利的融资方式 (1) 对发行者来说: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获得较低的

筹资成本,更高效的运用资本,管理迅速增长的资

产组合,更好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财务成果,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2) 对投资者来说:证券化将不具有流通性的资产转变为降低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较高的证券。 (3) 对借款者来说:由于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可以

将其发起的贷款证券化或将其出售给能使其证券化

的机构,贷款者现在拥有了一项流动性更强的资产,在需要资本时,可以将该资产出售。 (4) 对投资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极大的加强了投资

银行和工商企业的联系,促进了其证券业务的发展,

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9:投资银行业务与基金业务的密切关系

首先:投资银行可以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发起和建立基金;

其次:投资银行可作为基金管理者管理自己发行的基金;

第三:投资银行还可以作为基金的承销人,帮助其他基金发行人向投资者发售受益凭证,募集投资者的资金(这一过程与证券的承销过程很相似);

第四:投资银行还常常接受基金发起人的委托,作为基金的管理人,帮助其管理基金,并据此获得一定的佣金。 10:为什么说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答: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是不同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各种金融企业的特殊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而商业银行等一般金融企业则是宏观金融调控的对象。

(2)与商业银行等一般金融企业不同,中央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4).中央银行享有货币发行的特权,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则没有这种特权。 11:央行的地位

(一)发行的银行

在纸币本位制下,中央银行是唯一由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中央银行占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独享垄断权;其二,是指中央银行必须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正常流通与币值稳定为宗旨。

(二)银行的银行

所谓“银行的银行”,其一,是指中央银行从事“存、放、汇”银行业务的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其二,中央银行通过“存、放、汇”业务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施以有效影响,以充分发挥金融管理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终的贷款人 3.组织全国清算

(三)国家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除了代表国家制定并执行有关金融法规、代表国家监督管理和干预各项有关经济和金融活动外,还为国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其主要内容有:

a.代理国库;b.代理发行政府债券;c.给国家以信贷支持;d.保管外汇,黄金储备;e.代表政府从事国际金融活动,并提供决策咨询。

12:优先股和普通股的区别

答:根据股东享有的权利不同,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1)普通股的持有者享有股东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权参加股东大会,并按持有的股份数量投票表决;有权参与公司利润和清算剩余资产的分配,其投资回报视公司盈利状况和股利分配政策而定。(2)优先股实质上是一种混合性证券,其持有者享受固定的股息率,在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公司破产清算后剩余财产的分配顺序上,优先股股东优先于普通股持有者。但是,优先股股东没有关于公司经营决策的投票和表决权。根据各国法律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优先股又可分为累积性优先股和非累积性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股息可调整优先股和股息固定优先股。

13: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后果及其治理:

(一)社会经济后果

1、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1)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能促进经济增长。

(2)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负的产出效应,会降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

(3)中性论:认为如果预期是理性的和完全的,价格是灵活的和有弹性的,则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

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相反,如果特别对通货膨胀采取措施反而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

2、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1)对浮动收入者有利,对固定收入者不利。

(2)对实际财富持有者有利,对货币财富持有者不利。 (3)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4)对政府有利,对公众不利。

3、通货膨胀与就业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和通过膨胀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越高,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越低,失业率越高。通过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是在短期内存在的。

(二)治理

1、需求政策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其实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p377

2、供应政策

(1)削减政府开支,以降低总需求。

(2)自1981年起3年内每年降低所得税率10%。并提高机器设备的折旧率,以促进生产,刺激投资,增加供应。

(3)取消政府对工商界的不必要的管制。 (4)限制货币量的增长率,压缩总需求。

3、收入政策

(1)强制性的工资—价格管制 (2)自愿的工资—价格指导线 (3)以税收为手段的收入政策

4、指数化政策

(1)债券(存款)指数化;(2)税收指数化;(3)工资指数化

14:通货紧缩的治理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增加货币供应量

(2)利率政策,央行降低利率

(3)信贷政策,央行放宽对商行的贷款限制,鼓励商行对工商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贷款活动。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1)削减税收;(2)加大公共工程支出;(3)加强各种社会保障体系。

3、其他政策:(1)推行信贷担保制度;(2)货币贬值。

三:论述题(15分共1题)

1: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以及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p55

(一)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

⑴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大,资金盈余者贷出资金的动力也会增大。

⑵利率水平变动对资金短缺者的告贷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会增大,资金短缺者借款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求就会受到制约;当利率下降时,借款人的借款需求会扩大,但资金盈余者的资金供给却会受到抑制。

2、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⑴从微观看,利率变动会影响资金盈余者的贷出行为和资金短缺者的借入行为。

⑵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当利率下降时有利于刺激消费增加,使人们的消费倾向增大;当利率上升时,却会抑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可见,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消费水平,继而影响全社会的储蓄即资金供给。

⑶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求。由于利率高低能直接影响厂商投资成本,降低利率可使厂商投资成本下降,提高利率可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所以利率变动会影响全社会的投资及资金需求。

3、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一国收支出现严重不平衡时,即出现大量持续逆差或大量持续顺差时,一国金融管理当局就有可能通过变动利率来调节国际收支,特别是当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本项目时,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当发生严重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利率水平降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二)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变动能够较好的影响经济。这种影响是通过利率变化,引起一些经济变量的变化,再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水平的。中央银行常用来影响利率水平的措施有:调整再贴现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或直接调整由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其他基准利率。

⑴中央银行可主动的调高或降低再贴现率,以此来影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取得再贷款的成本。 ⑵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来影响利率水平。

2: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及其优缺点p422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存款准备金政策;二是再贴现政策;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三) A: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1)优点:存款准备金是一种威力强大的货币政策工具,就这一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

预期的中介目标,甚至能迅速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

(2)缺点:首先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尤其是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将对实际的经济活动产生强

有力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而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中央银行实际上很难对法定

存款准备金比率作出很小的调整;其次中央银行频繁的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

因此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的运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一般只是用于非常时期。

B: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

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1) 优点:再贴现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是比较缓和,它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首先,再贴现率的调整

将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其次,中央银行再贴现率的变动将对市场利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央行的再贴现率通常被作为一个国家的基准利率,市场利率将围绕这一利率上下波动;最后,再贴现政策的运用还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也就是说,央行调整再贴现率,实际是为整个经济社会提供了一种有关货币政策的信息。

(2) 缺点:首先,在利用这一政策性工具时,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次,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应”也可能使

人们误解央行的政策意图,从而做出错误的预期和错误的决策;最后,在再贴现率一定时,市场利率与再

贴现利率之间的利差,将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将可能使再贴现的规模乃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政策意图背道而驰。

C: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

币供应量,来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1)优点:首先,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央行处于主动地位,其买进或卖出完全由它自主决定;其次。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再次,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而随时做出逆向的操作;最后,公开市场业务对基础货币的调节不仅迅速灵活,而且它所调节和控制的是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总量,这就使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缺点:公开市场业务要求央行必须具有强大的金融实力,金融市场完善等。此外它的收效缓慢,因为国债买卖对货币供给及利率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缓慢地传导到其它金融市场,影响经济运行。

此答案仅供参考

预祝您顺利过关,马到成功!

2009年12月26

第五篇:金融学期末论文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院系:商学院

班级:08国际贸易

姓名:窦敏杰

学号:08154403

4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回到了家乡,针对院里安排的实践任务,对我们县附近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进行一系列调查,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特别是乡镇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我通过搜集资料写了一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践报告。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GDP 的60%以上,而占用的经济资源只有20%。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月份的CPI高达5.5%,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巨大,央行势必采取更严厉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已经连续几次加息。央行昨日公布的银行家、企业家和储户二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8.2%的银行家认为利率下季将继续上升。如此一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大大提高。即使“有幸”获得银行贷款,伴随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还需直面贷款利率飙升的重负。有报道称,贷款利率已经达到部分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

中小企业融资难,使一些企业“有单不敢接”, 由于资金问题,一些公司出现过“有单不敢接”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

在紧缩的政策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又一次加重,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就有了更加紧迫而深刻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公司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情况的影响,下面就逐一分析:

内部因素:

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沿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中国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来开办和扩张, 90% 以上的初始资本来源于其主要的所有者、合伙发起人和家

庭; 只有29% 的中小企业在前五年中得到了有保障的贷款, 只占银行贷款总额的1%。

2: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土地使用权产权不清,可以使用的土地使用权有限,依法有权处置的房屋等地上资产陈旧老化、净值偏低等现象,依法可抵押的资产不足,造成抵押能力不足。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惜贷也是部分商业银行的做法。

外部因素:

1:从金融政策上来看,还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政策,主要还是依据所有制类型、规模大小和行业特征而制定的,因此,大多数社会资源都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流向了大企业。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也是贷给大企业。这几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虽然颁布了一些新的政策,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2:国有银行惜贷严重,而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导银行实力弱,服务明显“滞后”。

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

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统计,2004年9月底为中小企业服务

的主导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为百分之18 ,贷款占全部贷款数的比重不超过百分之20 ,这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很不相称。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根据我国学者宋铮的研究,认为我国巨大贸易顺差有一定的原因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造成的,所以我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契机。虽然私营企业效率较高,但中国金融机构显然更偏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私营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私营企业往往只能依靠留存收益、企业家个人储蓄和一些非正规渠道为运营和发展提供资金。在大规模资源重组的背景下,国有和私营企业不对称的融资能力可以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乃至资本输出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1。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韩国经济迅猛增长,出现了持续多年的大幅贸易顺差,国际收支失衡得到极大改善。这一转折恰好发生在韩国调整其发展战略的时点。在此之前,韩国经济高度依赖银行与大财团之间形成的经济金融联合体。上世纪80年代之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资源开始从大财团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小企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所以我国的金融政策方向要往这方面偏移,把巨大的贸易顺差转换为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壮大我国中小企业力量。

2:学习日美政策,建立和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美国先后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进出口银行、小军火管理公司、通过健全原有金融体系,增加优惠的信贷条件增加美国的竞争力。包括: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这些机构构成了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部分。

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相对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比较优势。而且,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明晰、具有权责明确及分工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拥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中小银行8000多家,信用社115000多家,占全部信贷金融机构总数的75% ,市场运作效率较高。小企业呼唤小银行,是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提高自身素质和信誉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途径是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想尽各种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挖掘内部潜力,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完善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争取银行对客户的广泛信赖和支持。

三:结语

融资是企业资本运动的起点,任何一个企业从创建到生存发展都需要不同规模的融资。中小企业尤其如此,我们认识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给一些企业提供一点思路,为繁荣国民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下一篇:近期时事政治思想汇报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