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2024-05-07

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通用5篇)

篇1: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五五”普法以来,山东省各地出实招、推新招、亮绝招,将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与法治创建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法律进社区”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升社区民主法治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出实招:“六个一”建设全面落实

“五五”普法伊始,山东专门下发文件,对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作出部署,提出了实现“六个一”的目标,即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制宣传橱窗,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室,建设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立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每个市建立一个普法广场或法制公园。济南市历下区在落实“六个一”的基础上,还做到每户居民拥有一套法律知识读本,并建立了全市第一个普法主题公园。公园建成以来,开展各类普法活动50多场次,受教育人员达到10余万人次。目前,全省5000多个社区,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8517支、法制宣传一条街5113条、法制学校6521个。推新招:“法律进社区”久具活力

“法律进社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据了解,山东各地在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上,不断推出新探索。青岛市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治建设三个体系建设,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基层法治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社区。革命老区费县创新载体,建立社区普法QQ群,开设普法在线、律师公证在线等栏目,在线发布《每周法律一题》及常用法律知识和近期工作动态,及时解答群众法律政策咨询。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山东各地推广。

亮绝招:“法律进社区”便民惠民

山东省普法办介绍,近年来,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法律进社区”活动,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统计显示,在山东,有98.3%的社区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济南市历下区燕子山社区探索建立“e社区”,开辟“普法课堂”和“律师在线”两个栏目,及时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篇2: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花木街道牡丹四居委

牡丹四居委的社区教育工作历年来在上级政府和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牡丹分社区管理中心的关心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紧紧围绕“绿色、环保、健康”主题,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社区中人文荟萃和资源优势,加强组织领导,不断丰富社区教育特色,拓展社区教育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社区教育活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曾先后荣获上海市一级居委会、05版市级文明小区、浦东新区民主与法治示范居委会、浦东新区科普示范居委会等称号。

作为居委会的一个形象窗口,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始终把社区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措施上得力,推动了我居委社区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我们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彰显特色: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牡丹四居委紧邻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大,居民户数多,社区教育工作量广、面大,这对我们的宣教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从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夯实基础入手,狠抓组织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基础条件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秉承“教育形成合力,条线工作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和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专人负责、分头管理。

近年来,我们通过宣传、咨询等方式确认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对社区内的各类资源进行协调,并建立与社区外资源的广泛合作;对辖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师资队伍等进行摸底整合,组成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志愿者为基础的社区教育市民学校的师资队伍;安排专人负责黑板报、宣传画廊的管理,制定居委会教学点课程和培训计划;建立、规范社区教育档案,整合社区教育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围绕辖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开展每一阶段工作,营造学科学、讲文明、重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居委活动经常、居民参与广泛

居委会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向居民们宣传各类政策法规、文明礼仪知识、健康生活理念知识等。近年来,我们利用辖区的教育资源和场所,根据居民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我们在寒暑假

1面向社区青少年创建了心理健康谈心角,与青少年面对面的交流,引导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开设妇女权益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心理健康、妇女保健等知识讲座;针对老年朋友开设老年人依法维权、老年保健知识和科普知识讲座;利用居委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录像放映室、社区便民服务日等,举办电脑、交谊舞、书法培训班,重大节假日开展法律咨询、政策宣传活动,为社区居民搭建教育培训平台。

为进一步抓好社区教育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功能,促使社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走出单位小天地,来到社区大舞台,展示各自的特长和艺术才华,居委会以居民骨干为抓手,先后组建了社区之友联谊会、老年同乐园、牡丹舞蹈队、牡丹红鼓队、牡丹书画社、桑榆读书小组等文体团队,吸引了小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互助的学习氛围,不断繁荣社区文化的精神面貌。他们始终坚持“自愿结合、自我管理、自筹资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娱自乐”的六自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月有项目、周有内容,减轻了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形式多样的社区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教育的内容,同时各类团队始终坚持如一,自行统筹,而且呈现出队员越来越多,活动越来越丰富的局面。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居民的社区意识提高了,有了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良好的社区环境,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构建社区人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努力开拓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有特色、出成果

居委会的宣教工作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居民的热情参与,居委会各条线全面参与,各支社区团队活动有序开展。花木四居委现有10余支社区团队,这些团队在居民区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了各种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社区之友联谊会成立至今已有10年,在理事们的带领下,各项活动蓬勃展开,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每年举办;手工艺组、合唱队等兴趣小组每周都有活动;2008年,他们还多次特地邀请了“中医药”老师带领他们一起学习“易精经”。活动中他们展现了最优美的动作和饱满的热情,充分表达了我居委广大老年同志喜迎奥运的欢乐之情,向社会充分展示了他们永葆健康身体和心态。牡丹书画社在钱家俊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书画技巧,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创作的书画作品,品位高雅,意境深远,韵味无穷,充分展示了老年朋友的艺术创作水平,曾有19幅作品入选花木街道的“锦绣花木”书画集,成为了花木社区文化中心一道亮丽风景线;居委舞蹈队在队长郭菊仙的带领下参加了花木街道和居委举办的各项活动,展示了居委老年朋友的风采;一支由本地动迁老年人组成的社区团队“老年同乐园”,在园长丁士明、指导员梅昌洁、李磊的带领下,坚持每天做晨操、跳健身舞,学习

唱歌、识字等,生活一天比一天充实;居委桑榆读书小组按时在居委小会议室学习时政、健康保健知识等,并曾在2005年5月花木街道桑榆读书社举办的“红五月”歌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们还长年活跃在社区的群文战线上,共同排练演出了近百个文艺节目,为街道、居委的文体活动添光增彩。

牡丹四居委社区教育自创建以来,找准定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教育体系,各类教育、培训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除了培育十余支文体团队,居委会推出的社区教育另一特色,就是为实现社区公务公开、反映群众心声、宣传科普知识、法律小常识、通报社区信息等,自己开办了居委小报——“牡丹花絮”,每季度出版一期,分发到每家每户,至今共出版17期。同时围绕“家养中药进社区”的精神,让更多居民了解常用中草药的性能和保健养身知识,居委会根据居民群众对中草药文化的需求,2006年与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部携手共建,兴建了居委中医药百草园科普基地。几年来,在居委会和小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百草园里种植了近百种中草药,居委会已连续三年被评为浦东新区科普示范居委会。作为科普教育的延伸,今后居委会还将把家养中药逐步推广进家庭。

篇3: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加强社区法律服务的重要性

(一) 居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需要加强社区法律服务

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 人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不断增强, 在遇到各种矛盾和纠纷的时候越来越多的群众想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社区法律服务, 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具体服务, 把法律知识送到每一位社区居民身边。

(二)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纠纷增多需要加强社区法律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居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互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人们遇到更多的社会、经济、法律等问题, 社区成为纠纷矛盾相对集中的敏感地。必须依靠法律手段, 把法律知识送进社区, 把各种问题和纠纷放在社区解决, 用法律消除不安定的隐患, 切实有效地维护社区的稳定。

(三) 促进社区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社区法律服务

社区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前沿, 是建设和谐幸福城市的重要突破口。要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序运作, 需要加强社区法律服务, 通过社区法治可以发挥其教育、规范、引导、惩诫功能, 依法保障社区健康发展。

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观念的制约

一是有些机关、部门在指导社区建设中还是习惯于过去的行政管理、隶属管理、指导管理的模式, 没有真正转变到为社区建设服务上来。二是多数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比较淡薄, 社区法律工作缺少群众的参与互动。

(二) 平台建设还不完善, 人才短缺

社区人员分散性和流动性较大, 人员结构复杂, 用上大课等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的需要。司法所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 很难保证长期性、系统性地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而公证员、律师和法律服务人员大多为自收自支人员,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业务发展, 也不可能把工作重心长期放在社区。

(三) 社区法律服务的常效与规范性运作机制不够成熟

虽然社区法律服务的模式在探索中有了一定进展, 在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在规范化运作上, 常效机制的建立还显得不够完善。

改进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方略

(一) 创新工作模式, 推进资源整合, 实现“三对接”

一是实现工作职能对接,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建立司法所功能室, 将基层司法所职能作用下沉到社区, 有效延长了管理服务的手臂。二是实现服务项目对接, 充分利用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场地, 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超市化”法律服务。三是实现制度机制对接, 建立司法行政社区工作指导制, 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 强化管理监督, 采取有效措施, 使司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二) 创新服务理念, 推进矛盾调处, 实现“三转变”

一是服务形式由“单一调解”向“联合调解”转变, 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形成了大调解大维稳格局。二是调解理念由“注重结果”向“过程教育”转变, 逐步转向适宜公开的调解案件公开化, 达到监督、教育、宣传的目的。三是社区调解服务向多元化转变, 立足社区实际探索推进“人民调解流动车”活动, 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新平台。

(三) 深化特殊人群管控, 发挥“教化”作用, 实现“三确保”

一是确保“不脱管”, 由公、检、法、司四部门联合形成“职责明确、分工负责, 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的矫正工作格局, 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二是确保“不漏管”, 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管控, 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三是“不超标”, 创新帮扶模式, 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顺利融入社会, 确保重新犯罪低于上级下达的指标。

(四) 推进法律服务, 实施三项为民举措, 实现“三贴近”

一是法律顾问贴近民生, 开展公证律师回馈社会活动。二是法律援助贴近民意, 深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三是法律宣传贴近民情, 以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加强社区居民法制教育。

进一步加强社区法律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 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法律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认识到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深入推进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努力提高居民法律素质, 推进社区依法治理, 为社区的稳定发展和文明进步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二) 要进一步加强协调、理顺关系

一是要积极争取将法律服务进社区纳入区委、区政府推动社区建设的整体框架, 统一布置、统一组织实施。二是要与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三是与各镇、居委会和有关部门搞好协调, 充分调动各镇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把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四是结合《美丽津南建设实施方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积极推进法治津南、平安津南建设。

(三) 要立足于充分发挥职能, 进一步整合资源, 整体把握, 形成合力

首先, 要特别注重发挥司法所在社区法律服务工作中的职能作用, 加强对司法所的指导、督促和服务, 努力保证司法所职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为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组织和机构保障。其次, 要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 要坚持求真务实, 便民利民的原则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三是建立阵地, 如法律服务、社区法律学堂、服务站、维权站等;四是建立机制,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 形成群众看得见、找得到、靠得住, 用得上、有保障的法律服务机制。

(五) 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篇4: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于2014年9月至2015年春节前进行。临沂市蒙阴县作为全省试点县,到10月中旬,除2个村因实施重点项目申请延期外,全县343个村(社区)全部一次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共选举产生女性“两委”成员371人,其中村委委员355人,党组织成员110人,交叉任职94人,女性正职10人,实现了女性100%进村委,女性进党组织比例比上届提高12个百分点,妇代会主任100% 进“两委”。

在蒙阴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朱开国对女性进村“两委”问题进行了专门强调,并将之作为换届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县换届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女性进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在选票设计上,划分女性候选人专栏,实行专职专选。配套搞好村妇代会换届选举,对新当选的女干部依法提名选举为妇代会主任,同时对规模调整后的社区,建立社区妇联,选举“两委”成员担任妇联主席,保证了目标良好完成。

除试点县外,各地市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如东营市妇联前期全面推行农村妇代会换届直选制度。通过个人自荐、妇女群众举荐、村妇代会推荐确定候选人,进行竞争述职。由本村年满18岁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妇女通过差额方式进行选举。直选制度的实行,一方面优化了妇代会班子,另一方面也使妇代会成员熟悉了选举过程,锻炼提高了参选参政能力。同时结合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组织村妇代会主任进行公开述职;探索解决专项报酬,并与工作考核结果挂钩,有效激发了妇代会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素质提升主动性。在全市实施的农村巾帼创业工程中,广大妇代会主任积极带领妇女创业致富,在广大妇女中叫响了“妇女想致富,妇联帮你选项目”的口号,使全市村妇代会主任工作能力、社会影响和群众威信显著提高,为女性进“两委”打下了坚实基础。

翟黎明主席在讲话中指出,推动村、城市社区女性进“两委”,是提高妇女参与基层事务管理和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她要求各级妇联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女性进“两委”的重要意义,要切实把握女性进“两委”工作的新要求,用足用好政策,确保女性进“两委”工作顺利推进。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组织经验交流、模拟演练、培训竞选技巧,进一步提高女性参选成功率。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比如村庄合并建设新型社区带来的竞争激烈、女性当选难等问题,翟黎明强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对此有明确规定,要不论职务,严格依法操作,确保实现女性进“两委”工作目标。

有关女性进“两委”的法规及规定

2010年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山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向群:要优化整体结构,重视培养使用女干部,坚持“专职专选、定位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要逐步提高村“两委”班子中女性正职和委员的比例。

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晓驷:建议各地制定村“两委”换届工作的意见和方案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规定,明确村“两委”班子成员至少有一名女性,农村妇代会主任100%进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女性成员和女性正职比例高于上届。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鲁办发【2014】38号):村委会中要保证有妇女成员;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妇代会主任按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关于选举妇女成员的有关规定,确保村委会成员中有妇女成员。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村“两委”中至少要有一名女同志;选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时,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考虑女同志担任。

篇5:山东 打造法律进社区亮点工程

一、实施绿茵满城工程,倾力打造绿色滨州

2012年,滨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必须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尽快修编《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做好绿地卫星遥感工作,确定市区实际绿量。在市区推广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面积。积极开展增绿工作。组织春季义务植树等大型宣传活动,鼓励市民爱绿、护绿。完善绿化工程考核机制,督促各成员单位做好城区绿化。全力抓好珍珠湖黄河三角洲植物园建设,力争将该项目建设成为集苗木科研、科普教育、休憩游玩为一体的城市绿化新亮点。抓好黄八、黄十二行道树增植,增强生态功能和造景功能。同时,实施文化广场、新滨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档次水平。加快绿化垃圾处理中心建设,解决绿化修剪垃圾问题,变废为宝,以科研促生产。

二、实施文化城管工程,倾力打造文化滨州

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在城市管理中加入文化元素,努力打造文化气息浓厚的滨州城市管理新特色。充分挖掘元宵节历史文化内涵和民间风俗特点,抓好2012年新滨公园元宵灯展和焰火晚会。继续做好节庆摆花工作,增加城区草花品种、色彩和数量,营造大气、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氛,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开展好第一届花鸟奇石展,强化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城市管理层次,使城市管理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文化气息更浓。本着“奉献园林精品、展现园艺精华”的原则,举办好第二届郁金香展和第七届菊花展,确保今年花展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有较大突破。

三、实施数字城管工程,倾力打造数字滨州

出台《滨州市关于构建数字化大城管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从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出发,按照“高点定位、超前谋划,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因地制宜,实用高效”的原则,理顺城市管理部门职责,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应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全力构建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视频会议、市民服务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城管委综合协调,各县区、市直各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数字化大城管新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由传统向现代、由被动向主动、由粗放向精细、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实现滨州市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四、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倾力打造生态滨州

作为滨州市政府2012年全市十大民心工程之一,滨州城管执法局将加大力度,重点调度,确保到2012年底,全市各县(区)60%的乡镇办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起环卫保洁全城覆盖,垃圾清运全城集中,垃圾处理全城统一的环卫工作新格局。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严格质量,严格标准,加快推进,确保3月份完成桩基施工,6月份完成基础部分,11月份完成厂房主体和锅炉吊装工程,12月份完成气机安装。大力改善环卫工人工作条件。年内新建5座环卫工人休息室,为环卫工人提供舒适环保的休息环境。

五、实施序化美化工程,倾力打造美丽滨州

以市渤海五路为重点,抓好门头牌匾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门头牌匾档次。积极推广动态LED宣传牌匾,强化对城区楼顶、立柱广告宣传牌匾改造工作,引入美化、亮化高档材质,整体提档升级;大力发展LED高档广告显示屏,提升城市广告景观效果;同时,对报亭、路名牌、候车亭进行全面提档规范和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学校、医院、市场周边治理工作,保障重点部位市容秩序;规范早市、夜市及跳蚤市场,分时、分路段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加强井盖设施和土方市场的调度管理,加大涉绿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实现市容环境和经济繁荣的和谐共赢。

六、实施千灯万盏工程,倾力打造靓丽滨州

进一步加大投入,抓好城区亮化工作,提升城区夜景亮化水平,为广大市民营造靓丽多彩、文明祥和的节日环境。抓好中海景区亮化改造工程,本着节俭大气、提升档次的原则,对中海景区景观亮化进行彻底改造,打造全省一流景区;同时,对市区98处箱式变压器及黄河八路照明线路进行架空改造,升级改造路灯照明设施监控系统,适时对新立河西路和渤海八路(黄二至黄五段)路灯进行改造,提升城区照明质量。

七、实施城市经营工程,倾力打造开放滨州

成立园林绿化公司,开展多元经营,对外承揽园林工程建设、绿地养护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等业务,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黄河二路水系、彩虹湖水面以招标形式对外承包,通过合作经营实现创收。抓好中海景区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景区功能,挖掘景区潜力,增加娱乐设施,提升人气,打造滨州休闲和旅游知名品牌。做好广告经营工作。进一步发挥户外广告资源效益,有计划地对户外广告进行整合、拍卖,同时在适当位置设置大型LED显示屏,进一步拓宽经营城市渠道;继续抓好灯杆广告经营工作,美化市容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八、实施队伍建设工程,倾力打造文明滨州

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以树立形象、干事创业为中心,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发扬成绩,正视不足,再接再厉,埋头苦干,全面开创城管工作新局面。深入开展五项十佳评选、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树立身边的典型,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热情,努力营造拼搏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严格选人用人标准,把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惹事、不出事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的廉政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广大干部自觉做到慎权、慎独、慎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加强廉政建设打造阳光城管、廉洁城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五制”建设,不断强化责任落实机制、督导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行政处罚机制,打造纪律严明、团结和谐、战斗有力的执法队伍。

(责任编辑:黄荔)

上一篇:无言的爱作文700字_初一作文下一篇:浅论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