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2024-05-12

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精选5篇)

篇1: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为丰富新杭州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景湖社区面对面征求群众意见,实打实建设,心贴心服务,全力打造了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走访调查听诉求,文化问需面对面。为使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建设更帖近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扩大履盖面,提高参与率,社区干部实地走访了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并召开座谈会,切实了解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并就如何建设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为外来务工人员量身定制、共建共享精神文化家园奠定了扎实基础。

精准发力搭平台,文化为民实打实。以让新杭州人业余时间有知识可学习、有图书可阅读、有场地可娱乐为目标,精准搭建了以职工学校、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等为内容的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职工学校面积250平方米,职工书屋面积60平方米,藏书近3000册,电子音像制品200余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10台。职工俱乐部以景湖公园为依托,设有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舞蹈室、健身苑等,另有休闲凉亭4处,休闲长廊2处,面积总计约1200平方米。整个新杭州人文化家园可以满足百余人学习、健身、休闲、娱乐需求。创新形式送服务,文化惠民心贴心。结合社区工作、重大节日,如垃圾分类、母亲节、重阳节、儿童节等,充分运用新杭州人文化家园这一平台,举办了技能、法律、科普等讲座培训班,并组织新杭州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提升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每年举办两次职工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新杭州人便民服务日活动,开展了计生咨询、劳动保障、爱心义诊、家电维修、日常用品维护、理发等便民服务,为外来务工人员送上了温暖。此外,招募新杭州人担任社区志愿者,使他们展示风采、奉献爱心、反馈社会,更好地融入社区文化生活。

篇2: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一、领导重视。作为我县第一个惠及妇女儿童的示范新亮点,街道领导高度重视,着眼实际,将“妇女儿童家园”项目建设纳入街道总体规划同步推进。街道妇联全力以赴,跟进指导,积极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和财政支持,把“妇女儿童家园”项目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二、积极筹备。真武社区专门腾出5间办公场所用于妇女儿童家园项目建设,共投资6万元,总使用面积120平方米,设有妇女之家、儿童快乐家园、家长学校、巾帼维权站、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6个功能区,配备办公桌椅、电教设施、图书、文体器材、儿童玩具等。项目完成后,将针对社区内的妇女儿童及家庭成员定时开放,提供服务。

三、科学运作。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方式,极力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支持。通过“妇工+社工+义工”模式,汇聚社区党员干部、妇女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力量。指导“妇女儿童家园”积极履行妇联组织基本职能,以社会化运作方式富有创意地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妇女创业就业服务、儿童成长教育辅导、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等服务活动。

此次建设的妇女儿童家园将向周边村居的妇女儿童及家庭成员提供教育、维权、帮扶、就业、娱乐等一体化服务,将成为街道妇联基层组织的工作中心,也是社区妇女儿童的

篇3: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1 措施与方法

1.1 措施人性化, 为病人的身心健康送去一份真情

开展人性化服务就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 拓展服务空间, 提高服务层次, 优化服务队伍, 提升以人为本的服务优势。我院在改进服务措施上坚持以人为本, 着眼人文关怀, 把患者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如设立专门的健教班, 加强患者入院、术前、术后乃至出院后健康宣教。规定中午呼叫系统停止使用, 由护士加强巡视病房, 以保证患者的午休质量。尊重病人的选择权, 对血管条件不好的病人采取点名护士为其进行操作。为糖尿病、老年痴呆、冠心病、高血压、慢阻肺等老年患者制作可以随身携带的爱心卡。病房内制作张帖精美的爱心天使卡、出院结帐指南, 以及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卡。为病人提供便民措施, 如针线剪刀信纸, 还有儿童玩具, 防紫外线伞等。设立一体化分娩室, 提供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服务等。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体现了对病人生命与健康的关爱与帮助, 使医院人性化服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提升了患者的认同感。

2设施人性化, 为病人营造舒适与温馨的环境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 患者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简单设施的完善和一般服务的提供, 诊疗环境的布置要打破传统、独具匠心, 增强人文色彩, 营造温馨氛围, 体现文化内涵, 着眼精神的满足。我院病房添置了电视机、微波炉, 盥洗室配备可调温度的浴霸, 增加床头照明设施、多功能的床头柜和整洁的墙柜, 病床之间安装色彩淡雅的花布隔帘等。还从细节入手, 病区内增加花草植物、风景画, 墙壁设立人文随感栏, 健康教育宣传栏、天气变化提示窗等, 设立报刊杂志角, 开展节日欢乐主题装饰和活动, 通过对病房严肃、沉闷的色彩和气氛的调节和改变, 激发患者对生命美好的希望和向往。

1.3 沟通人性化, 为病人的诊治过程撒下一片爱心

行为举止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和好感度, 是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体现人性化服务内涵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作为一种软性指标, 医院一般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考核机制, 主要体现在泛泛的要求和倡导上。在新的医改形势下, 医院要赢得患者的信任, 赢得市场竞争, 必须转变观念, 把软指标作为硬任务来抓。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医务人员只用善于运用语言沟通, 注重行为举止表达, 才能拉近医患距离, 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我院专门制定了医务人员"四不六先"的服务语言规范:"四不"即称呼病人不用床号, 面对询问不说不知, 遇到难事不说不行, 病人主诉说没事。"六先"即见面先问"您好", 开口先加称谓, 话前先用"请"字, 休息先表抱歉, 操作失误先道歉, 操作结束先谢谢。还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制订了专科语言规范, 要求做到"四多"即多走几步、多问几声、多跑几趟、多留笑脸。"三戒", 即戒冷漠、戒急躁、戒生硬。"两不", 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在整个服务过程都能体现温馨、和谐、人性、关爱。

1.4 管理人性化, 为病人创造平等与尊重的环境

人性化服务的关键是要平等对待患者, 实现"病人"到"人病"观念的转变。过去我们的目光首先落在"病"上, 关注的是疾病的变化, 而忽视了患者首先作为一个人所需要的关怀和尊重。人性化服务就是要将"关注人"与"关注病"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服务管理中处处体现出平等、尊重的理念。工作人员在老人面前要象儿女, 在同龄人面前要象朋友。工作中做到想在病人需要之前, 做在病人开口之前, 走在红灯呼叫之前。要站在患者的角度, 一切以方便病人、有利于患者为出发点, 对司空见惯的流程设计以及管理措施进行认真梳理和改进, 真正做到从方便医务人员、方便医院管理到方便患者的转变。

2 效果与体会

我院实施人性化服务试点工作以来, 有效地打通了护患之间的隔膜, 建立起了一个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规范化服务模式。实现了医患关系的零距离, 实现了医疗服务的零障碍, 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让病人看病放心、住院舒心, 让医护人员工作安心、生活顺心, 以人性化的服务, 关爱生命的健康, 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我们的体会是:

一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为开展人性化服务创造有利条件。人性化服务能否顺利实施, 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关键是医务人员要能够转变服务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把"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 才能让人性化的要求转化为医务人员自觉的行动。对此, 我院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一方面通过组织人性化服务新理念的讲座、"服务礼仪观摩讲演"、护患角色互换体验、"把爱随身携带"主题教育、护士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地宣传教育活动, 大力推进医院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提升医务人员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我们选择了比较成熟的几个病区建立人性化服务试点, 选派管理骨干外出参观学习, 进行专题培训, 同时对试点病区加强指导, 给予专项建设资金, 通过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做法, 使人性化服务的推进工作有条不紊, 成效显著, 带动了整体服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二要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为开展人性化服务构建安全屏障。人性化服务是对患者更深层次身心需求的满足, 而医疗质量安全是患者的最直接、最基本的需求。只有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得到保障了, 才具备了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基本条件。我院狠抓医疗安全教育, 定期召开质量分析整改会议,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及考评体系, 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综合质量检查, 对质量检查不合格的挂黄牌, 发生严重差错的实行一票否决制。由于医疗质量得到了保障, 患者在安全的诊疗环境中提升了对人性化服务的认同感, 人性化服务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 为开展人性化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在开展人性化服务的过程中, 我们还认识到, 没有过硬的医疗技术, 就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 从而直接影响到人性化服务的效果。因而, 我们加强了诊疗技术的培训和考核, 积极举办"三基"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训练, 建立并实施了"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合格证颁发制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 积极开展高精尖技术, 医院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实施人性化服务,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4: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一、活动为线,社企共建,打造快乐文化

先进文化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强大动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但为居民提供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能够促进人际和睦,引导居民健康生活,提高文明素质。

(一)挖能人挑头组建协会。社区以做强文化工作为切入点,挖能人汇聚民间力量。居民姜玉梅爱好太极拳,退休后参加了教师花园太极拳俱乐部,社区一方面鼓励她发挥自已特长,带动更多居民参加健康运动,另一方面竭力支持她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整合五湖社区太极拳协会,在她无私的奉献下协会被市太极拳协会连续评为“先进辅导站”,并在各种比赛中屡获佳绩,社区的文艺舞台上更是少不了他们飒爽英姿的表演。

70多岁爱好文艺的阿姨在老年居民中很有威望,无论是合唱团、民乐队、还是秧歌队、舞蹈队,都愿与她交流,向她请教,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邀请她共同商议如何把社区文艺队伍有机整合的问题,最终请她牵头,成功将民乐队、合唱团等文艺团体和文艺骨干凝聚在一起组建了社区艺术团。就这样社区充分挖掘民间力量,先后组建了艺术团、版画协会、心理协会、太极拳协会、低碳协会、英语协会、摄影协会等20多个民间团体协会,以协会为纲,以文化活动为目,提纲携领,纲举目张,让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逐步覆盖整个社区。

(二)社企共建搭草根舞台。每到茶余饭后和节假日,各街心广场都有协会居民们活跃的身影,随之而来的场所有限、资金紧张、活动用品缺乏等问题也接连出现,社区不等不靠,内挖外联,协调活动场所,吸引企业赞助,携手商户支持社区文化建设,为居民搭建了草根舞台,歌颂身边好事,展示居民风采,达到了宣传企业,互惠互利的效果。福利院是辖区较大的驻区单位,活动场所及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经协调沟通,排练及活动场所均免费对社区居民开放。此外,特殊教育学院、湖滨学校也将运动场地与社区共享,有效缓解了社区活动场所紧张的问题。同时,精心策划每一项重要活动,对支持社区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及时冠名,加强宣传,激发这些爱心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如图标征集活动和荣誉居民评选活动得到了龙江银行的奖品赞助;仲夏夜文艺晚会得到了物业的赞助支持;迎国庆文艺演出得到了哈尔滨银行的赞助;舞蹈排练得到湖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等等。

(三)集民间力量活动蓬勃开展。设专人管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广泛征求居民建议,超前策划,推陈出新,抓住每一次活动机会,把尽可能多的信息含量传递给居民。如在五湖仲夏夜文艺演出中,将道德讲堂搬上舞台,让湖滨学校学生深情的诗朗诵“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感动现场观众,达到教育效果;在每次广场演出活动开始前进行普法、计生、安全等宣传;荣誉居民评比表彰活动与文艺节目同步进行,有效传递了爱心奉献的正能量……同时通过争取,“大庆市应用心理学会”在挂牌,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减压等服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等共建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义诊检查、科普文化宣传等服务;高新区司法局、公安局等专业人员应邀为社区居民授课,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低碳协会通过每周末的徒步行走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英语协会在辖区外籍居民的带动下,帮孩子们锻炼英语口语,感受异国文化……在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带动影响下,文明、和谐、友爱、奉献的浪潮在社区涌动,社区的凝聚力逐步增强,快乐文化得到发扬。

二、和谐邻里,平安共建,打造幸福文化

(一)营造文明氛围。居住着来自各行各业的各类居民,现代忙碌的生活节奏,湮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寒暄,凝固的混凝土也冷却了邻里情谊,但人的心中对温暖和睦的邻里关系依然渴望。为增进了解,五湖社区利用社区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了以“相认、相知、相助”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社区创建活动,如社区置换协会举办了以“展百家笑容,纳百家快乐”为主题的“低碳环保置换会”活动,百余户居民参与了活动,各种各样的闲置物品,大家相互交换之余,亲如一家的交流打破了邻里之隔,温暖了人们的心灵。居民们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以前总是铁门一关,互不往来,这回都认识了,见面打个招呼,有事多个帮衬,多好!”

优秀的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趋向,具有很强的导向力,社区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形成了风气,便成为一种导向。以前的活动室柜子个人用,垃圾随处见,有的还拒绝其它小区居民来玩……在居委会的规范管理、居民的相互监督下和身边先进典型的带动下,现在大家的观念正逐渐改变,文明意识生了根, 一些不良言行就没有了市场,社区氛围更加融洽文明。

(二)营造民主氛围。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五湖社区十分重视居委会自治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居民协商议事会议,有记录、有照片,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协调处理,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如在活动室装修前,社区几次听取居民代表意见,使得装修后的场所功能更加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居民们非常珍惜,自发组织起来维护秩序,爱护设施。日间照料室、健身康复室等场所的功能设置、运行方式也得到了老年居民的积极响应,目前正摸底老年人午餐需求量和探索订餐配餐模式。社区民主氛围浓了,大家都愿意参与进来,为社区建设出谋献策。

(三)营造和睦平安氛围。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平安是福”,协调联动驻区单位和骨干居民搭建沟通平台,组建了“家和”调解委员会、治保会,志愿者协会、律师协会、治安巡逻队等组织,向社区居民提供民事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普法教育、特殊人群管理等服务。同时与城管部门合作,加强卫生监管,维护小区商业秩序;与公安部门合作,加强流动人口、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等管理,今年共调解居民矛盾纠纷10余起,联合查处消防隐患、环境卫生、五小行业等问题百余个、形成社区综治防控网络,营造了和睦平安的社区氛围。

三、帮扶助困,情满社区,打造温暖文化

(一)促进融合,使外来人员增强归属感。外来人口主要由商业聘用人员,农民工和租房户等组成,地域之缘使居民们生活在一起,共同分享社区资源,共同塑造人文环境,五湖社区以“生活共同体”为纽带促进融合,真心对待,不歧视不抛弃,通过“邻居节”、“为困难孩子捐一本书”、“家长培训学校”、“我爱我家摄影展”及文艺演出等活动搭建沟通友谊的桥梁。同时在梦幻城工地等务工人员集中的场所,公安、社区、司法还经常携手为大家组织安全培训,普及消防知识,开展法律援助等活动。

来自齐齐哈尔龙江县的外来务工人员初来务工时人地生疏,生活困难,社区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她联系推荐工作,与辖区物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工作很稳定,其爱人也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了看管地下车库的工作,还为孩子联系到了附近的金钥匙幼儿园学习,一家人在社区的关怀帮助下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增强了她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如今她们经常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来回馈社区、回馈居民。

(二)尊老敬老,让老年人享受俏夕阳。老年人是社区内的重要群体,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适合的文艺团队,开展日常健身、文艺、书画、阅读等有益身心的活动;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做家务、聊天读报、代购物品、理发、测血压等;组织卫生机构为老人提供义诊、健康指导等;组织心理协会、法律服务协会为老人提供法律知识讲座、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不断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老年艺术团组建后,文体骨干经常在排练和活动之余,同老人们交流,开导带动他们发挥余热、快乐生活。艺术团不断壮大,成员平均年龄达61岁,他们精气神十足,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平时自我管理、认真排练,经常为社区的老人和居民们表演,每次社区的大型演出活动中,都少不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庆七一”、“迎国庆”,他们用歌舞表达社区居民对党和祖国的无限热爱;重阳节,他们与福利院老人共渡节日、联欢互动,让温暖洋溢在老人身边;社区普法大型宣传演出中,他们根据身边事自编自导的快板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更是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并得到在场司法系统领导的称赞;全市广场舞比赛中,太极拳和广场舞表演展示了居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居民一起,为社区老年人享受俏夕阳不懈努力着。

(三)扶助并举,为困难家庭点燃新希望。低保户、残疾人、困难老人等困难群体大, 社区立足实际,在做好日常低保救助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互助帮困机制,打造爱心驿站互助平台,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技能培训、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等活动,扶助并举,为困难家庭点燃新希望。社区低保户王立民家有个15岁的脑瘫孩子,不能自理,不会说话,连爸爸都不认识,社区得知情况后,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手续,工作人员经常帮助他们送饭、搞卫生等。社区志愿者协会成立后,大家通过协调、捐赠等方式筹集物资,为这个家庭送来轮椅和生活品,并通过聊天的形式由专业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王立民感动地说:“见到你们就象见到家人一样,谢谢你们的真心帮助!”

篇5:社区全力打造新杭州人文化家园

一、示范点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搬迁扶贫而言,示范点建设意义重大。吉安市在示范点建设规划上的高标准、基础设施上的大投入、产业扶持上的大力度,为移民们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工程,为其它安置点建设树立了标杆,有效推动了全局工作的开展。

1、示范点建设,有利于引导移民由被动搬迁变为主动搬迁。吉安市目前已完成移民搬迁10万余人,在政府的关心关怀下,绝大部分移民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万安县棉津乡的张国庆一家是吉安市第一批库区移民,2003年10月,在扶贫政策支持下,他们走出了库区,告别了没有电、靠小船出行的日子,在五丰乡棠溪移民安置点安了家。如今,他们住进了二层小楼,买了摩托车、置办了全套家具,张国庆还在移民点附近的绿风纸厂上了班,月薪两千多元,他的妻子也在镇上打工,月薪一千多元,一家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

据统计,吉安市还有9万多人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生活及创业条件非常艰苦,持续发展无可行性,所以移民搬迁的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同时,实际搬迁工作中,很多人受故土难离的感情牵绊,不愿意搬,影响整体搬迁。对此,工作中我们要多从移民角度去考虑,多讲究方式方法创新,多做对比宣传,像张国庆这样搬迁致富的例子就是最好的典型;多带移民对象深入移民示范点了解情况、实地说法,示范点良好的生活环境、齐整的房屋设计、宽敞的水泥路、美丽的绿化带、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就业发展的广阔空间,会让他们“砰然心动”,而后化为自愿搬迁的具体行动。所谓筑巢引凤,示范点建设的实情实景以及美好未来,将成为引导移民自愿搬迁、移民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利器之一,推动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2、示范点建设,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多年以来,吉安坚持“移民搬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大部分移民示范点和其它安置点建在墟镇旁边,与墟镇经济带相连接,有效的增加了墟镇人口,扩大了城镇化面积,更重要的是移民新村建设壮大了墟镇经济实体,进一步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如遂川县大汾、碧江、草林、戴家铺、五斗江、黄坑、南江,井冈山睦村、古城,万安芙蓉、安福泰山等地。全市累计有60多个移民新村与乡镇主要街道毗邻,这些新村成为墟镇经济重要的后腰带。碧江镇移民新村就建在墟镇上,目前的移民人口近500人,占该镇墟镇人口的15%。该镇政府还对移民新村做了长期的移民搬迁规划,铺好了路,搞好了绿化,只等移民来建房。预计在未来5年,该地还将吸引移民500人迁入,打造千人移民社区。

3、示范点建设,有利于吉安“五美”新农村构想早日实现。“五美”乡村建设,是吉安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即实现“生态美、村庄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在峡江县张公石移民示范点、蒋沙移民新村,一栋栋“飞檐翘角坡屋顶”、蕴含庐陵特色的新房子展现在世人眼前,不久的将来,移民们即可以住进宽敞明亮、美观漂亮的新房子,过上用自来水、走水泥路、上宽带网、看有线电视等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笔者每到一处,随处可见移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移民新村,特别是重点打造的移民示范点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大规模建房从零开始,有效避免了老村庄房屋旧、无规划、不整齐等缺陷。移民新村可依据“五统一分”的房屋建筑要求,按照现代审美观念,合理设计建筑风格;在“五通三化一气”设施建设基础上,可以根据现代生活需求,规划建设娱乐场所、休闲小广场等公共文化类场地,这样既可以丰富乡村生活,同时有利于培养纯朴、文明、和谐乡风。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扬优成势,建设好移民新村,为吉安的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4、示范点建设,有利于移民早日过上幸福新生活,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搬迁让移民远离了穷乡僻壤、远离了地质灾害、远离了贫穷。多年来,吉安市加大对移民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道路硬化了、环境美化了、孩子上学近了、老表们看病方便了、移民生活富起来了,他们安居乐业、发家致富的殷殷期待变成了现实。

交通便利夯实了发展的基本条件,信息灵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商机,思想开化搅动了发展的新思维,勤劳朴实孕育了发展的无限潜质。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移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生活越来越美。吉水县白沙镇本滩移民示范点的鄢书记,多次参与扶贫部门举办的实用农技培训(我市优先安排移民参与雨露计划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和自身实践经验相辅相成,他掌握了过硬的种养本领。5年前鄢书记带头承包了村里100多亩荒山种上了蜜橘,2年前已挂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他又准备带着村民大干一场,搞机械化种植,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一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集约化的精彩篇章正在谱写。

二、示范点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随着搬迁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多和移民工作的深入开展,移民示范点的建设规模、面貌,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并向预定目标发展,但也呈现出资金不足、衔接不够、创新不足、发展乏力的窘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筹措不足。我市示范点主要靠扶贫补助中切出500元/人的资金搞基础建设,除省级示范点外,其它示范点和安置点的专项基础建设资金非常少,基本要靠地方自筹,资金筹措难度很大。示范点即使能够被纳入新农村,获得16万元的建设资金,对于示范点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庞大的基础设施费用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部分移民示范点虽经多年建设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建设尴尬状态,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压力依然很大,建设任务依然很重。

规划管理不够。为了加强示范点的建设管理,我市专门制定了一套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建设监控和验收流程,但是在建设规范和建设效果上却依然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加上各地在资金整合和工作方法存在差异,导致建设成果差别很大。示范村在后续管理中也存在创新不足,文明建设、娱乐生活缺乏多样性,社区管理模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

持续发展不力。扶贫系统内部在建房搬迁和提升移民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重视不平衡和考核偏废现象。在搬迁扶贫考核上,只考核搬迁进度,导致后续帮扶缺位,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而其它专项扶贫也在扶持对象和范围上与移民新村结合不够紧密,在扶持手段、帮扶措施的有效性上值得深入探索,在扶贫项目融合上也有待加强。

三、提高示范点建设效益的对策

基于示范点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建设中存在的切实困难,为强化建设意识,加强建设管理,提高建设效益,特提出以下对策,以期对示范点建设以及搬迁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1、加大整合力度。各级政府要重点从人财力两个角度加大对示范点建设力度的整合,集中力量办好事、办实事。

(1)加大部门和项目的整合。各地政府部门要善于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搅拌作用,带动大资金和社会项目共同参与,多方共投共建,各做一道菜,齐做一桌席。针对移民扶贫,国家有财政补贴和其它扶持政策,但仅仅依靠扶贫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要做实“两个结合”的路子,一个是扶贫部门内部项目的整合,在移民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和雨露计划等专项扶贫项目上综合考量;第二个是争取和整合外部资金,利用好广大社会资源。在完成移民搬迁后,重点帮扶移民学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充分发挥“帮扶一点、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推动村级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

(2)加大干部和群众的整合。要善于发挥干部和群众的融合作用,特别是具体操作的基层干部要善于调动和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善于打“三个一”工作组合拳。农村工作,没有群众的参与,一切都不可持续,难以得到群众认可,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三个一”组合拳就是要明确“钱怎么来、怎么用”的问题,要在资金整合上,让群众自筹一份钱;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让群众自投一份力;在项目实施中,让群众自投一张票,村民做主,科学决策。通过制定和实施“最急于解决、最得民心、受益范围最大”的“三最”项目,充分发挥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观能动性,在做好项目的同时,实现政府行为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2、推进科学管理。示范点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施工,更要谋划全局,做好规划;不仅要做好“建”的文章,更要重视管理。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科学、强管理,克服示范点建设在初期呈现出的规划不够明晰,建设不够严格,社区管理水平有限等缺陷,全面推进示范点科学管理。

(1)科学规划。移民村的整体规划是门大学问,要充分考虑发展前景、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执行性。坚持规划建设与政府发展战略相融合,我市在这项工作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融合。积极争取、协调,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扩大涉农资金来源,共建美丽乡村。吉安全市已有120余个搬迁移民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二是与小城镇建设相融合。大部分移民新村和城镇化建设相互渗透,发展前景看好。三是与工业园区相融合。移民新村与工业园区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移民就业问题,同时保障了园区劳动力需求。在万安五峰、遂川翔云药业等工业园区,移民与园区企业发展相得益彰。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为吉安市乃至江西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同步互动”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2)科学管理。要做好两个方面的管理,首先是建设管理,要把示范点建设工程打造为民心工程、廉洁工程和高效工程。在移民村建设和管理中重点是要选择好理事会,让有影响力、有号召力、公道正派的村民或致富能人参与到理事会中来,全面开展村务公开,特别是补助资金使用、项目选择、招投标和验收情况,要彻底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其次是社区管理,核心是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打造核心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社区的管理模式,带领示范点村民发家致富。关键是要创新思维,多措并举,实现移民村在经济、文明、生态建设方面的和谐发展。比如开设农家书屋,培养文明新风尚;设立问题调解员,和平化解内部矛盾,共建和谐家园等。

3、提高发展能力。扶贫工作不是短期行为,而是持续的发展问题。有人曾经说过:“穷人真正需要的不是一顶帐篷,而是不再是穷人。”扶贫的目标也就在于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条件,让贫困群众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继而脱掉贫穷的帽子。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然要求扶贫方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必然要求贫困地区通过扶贫举措产生内生动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要加大移民的雨露计划、科技培训投入,通过扶智提高移民自身发展能力。扶贫先扶智,扶贫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大局、抓住重点,把扶贫资源向原发性的扶贫对象倾斜,提高扶贫对象的知识水平和发展能力。雨露计划的实施,对提高移民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拓宽移民就业渠道和增加移民就业岗位、增加移民收入等方面都将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下一篇:企业授权委托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