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2024-05-01

生物学科作业设计(精选10篇)

篇1: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科作业规划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

2.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教七年级1--5个班。学生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上也有了一定经验,对开卷考试也有了一定认识,不再认为是简单的抄抄书而已。期末考试2班和4班成绩较好,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但仍会有部分学生不知道主动学习,有的学生能较快适应新环境,找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他三个班层次不一,学生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写作业不交作业的在某些班级占很大部分。

二、七年级下册作业规划

本学期,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册教材知识技能的作业进行规划:

1.坚持以教材为主,力争课堂完成同步解析作业习题,并当堂反馈矫正。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合作完成探究作业。每周至少批改两次,对不写和不做的抽出时间让学生补习,并以校信通的形式反馈家长争取需要家长给与督促。

2.学完一个章节或单元,通过精挑复习题的类型,以试卷形式完成章节(或单元)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做到有改有批。(同步解析每章节都有单元水平测试,也可以测试反馈)

3.技能作业:本学期分组实验操作方面没有上期的多,可以采取演示、课下探究方式进行。

4.延伸拓展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调查、课外实验、课余观察相关电视节目(如:CCTV-

10、CCTV-

9、CCTV-7)查阅书籍资料或网络、在家里养宠物等活动,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

5.针对初一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多做作业要重要。结合班班通的备课资源、教学视频、演示实验、生物模型等资料的整合,努力让生物课有声有色,活泼易学,使学生爱上生物课,并在课堂上掌握大部分知识。这一项,比学生的任何作业都要重要,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6.在学期结束时办一期健康板报,作为本期健康课的作业。小组间互评。

20131

篇2: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泰顺育才高中生物教研组傅罗平

一、背景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生物作业是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生物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作业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二、目标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让教师明确作业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反馈渠道,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研过程

1、将本组6位教师分成2组,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作业的类型

如何判断作业是否有效?

提高生物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作业批改是否是作业有效性的内容?提出你观点的理由。

2、各组公布该组讨论的内容,由此写出:

有效性作业的要点

作业的类型

怎样布置有效性作业

如何批改好作业

3、各组分组布置一次有效性作业

课题:植物的激素调节

布置作业类型: 预习型作业

巩固性作业

整理性作业

篇3: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一、高中生物学科特点

高中生物知识的编排是按两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和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知。很多学生感觉高中生物很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逻辑关系没有数学、物理等学科强,数学、物理这些学科只要在演绎推理的过程中,逻辑关系不错,推导得出的最后的结果也应该不会错。但在生物学科中,不仅要分清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组织、器官、个体等有哪些特点,更重要的是还要分清,特殊情况下,个别少数组织、器官、个体等又有哪些特点。再加上生物学科包含的范围很广,包含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生理、遗传变异、环境等分支学科,知识点又比较零散,所以学生学起来还是感觉比较困难。因而要多给学生安排作业,通过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提高生物作业有效性的实践

1.改进作业设计,降低学生的参与门槛

改进生物作业,既要达到目的,但又不能变成题海战,或让学生完全进入“炼狱”,以加重学生负担。

少而精:作业练习要从紧扣重点、加强探究、注重选择、 把握难度等方面进行精选。教学中,要改善基础性训练,要强化作业题目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拓展“双基”功效,做到训练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举一反三,以一推十。精选作业,减轻负担,力争举一反三作业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及加深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对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杜绝随意性、盲目性,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布置的作业,要按照教材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阶梯安排,由模式题到综合题,由基本题到变化题,逐步加大难度、广度,有意识地配备一些在解答过程中要用到的有关旧知识的练习题,使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沟通,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 有层次: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表现。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解决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特别是会出现缺交作业或是抄袭作业的情况,这样作业的反馈作用就大大的消减了。

学生的作业要实行量化管理。作业量要恰当,严格要求并指导学生按量、按质独立完成作业,注意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无故不做者要教育其补做,有困难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予以帮助。按照有关规定安排作业,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形式惩罚学生,确保学生睡眠时间。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应该关注那些作业只完成了一部分的学生。他们多数是不会做暂时空在那里的,如果此时得到的是教师的责备,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为了避免再次受批评而去将作业抄袭完成上交。实际,学生只完成一部分作业,已经给教师一个反馈,教师可以根据此信息纠正教学方向。教师应该在班上大力表扬这样的学生,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作业,向教师展示自己真正的学习状态。

教师应该关注不交作业的学生。我做的第一步是放学后留下这些学生,重新布置较简单的作业给他们,必须完成当天的作业才可以离校。开始实施时,作业的要求相对降低,只要字迹清楚,作业本清洁,能够写出与正确答案相关的一些知识点,都算过关。随着时间推移,要求再逐步提高。

3.尝试多种作业的批改方式

传统的批改方式目前还是占据主流位置,批改和分析要准确,使学生找到造成差错的原因,避免重犯类似的差错。

提倡鼓励的作业评语。“很好”“、有进步”……这些评语,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鼓励性质。可是,这样的评语如果出现的频率过于频繁,学生也会无视它的存在,对于作业结果不大关心。曾有教师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批改过的作业,关注点不再是对了多少,而是错了多少,错在哪里,如何做才是准确的等等。教师精批细改后,除了表扬学生的优点与进步,更应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简短文字,提示学生,点拨到位,才能让学生略有所悟。

提倡当面批改。在学校里我们发现。为什么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学得好,有的学生辛辛苦苦反而学得不好?显然问题出在他们的学习方法上。学习方法没有好坏之别,但有适合与否之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学起来如风行水上。因此,教师必须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作业面批面改可以使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学习及运用学习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运用谈话法或讨论法,有目的地给予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概念理解或解题方法上的障碍。

提倡学生自批。作业的面批面改很难长时间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互助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小组成员各有不同的任务, 其中一个担任小老师角色。教师可以通过对小老师进行面批面改,帮助他们理解本次作业的目的,指导评分标准,掌握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由小老师对互助小组的成员进行面批面改。

篇4: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生物学科;作业优化设计

浙江省教育改革成绩显著,高中生物教学作为教育改革重点,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的创新性改革是提高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必然手段。生物学科在理论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充分了解科学文化知识。

一、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

浙江省生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目的,深化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着重突出生物教学的基本原理,并主动引导学生对学科内容的探索和领悟。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一教学理念与课堂作业进行很好的融合,不仅要紧跟教学理念改革步伐,还应实时对其作业的理论探索性、引导能力进行平衡控制和增减处理。积极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影响生物教学内容,还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教学模块的功能性作用,在教育中提高教学价值,在作业中丰富教学内涵,这是我国广大生物教育专家研究的热点话题。

二、浙江省生物教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性改革

1.丰富作业结构

生物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其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内容能够体现教学的实践性,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深入思考并掌握学习内容。在布置课堂作业时,教师还应根据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能力要求,适当、合理地安排多种类型的生物思想、技能等知识。作业设计中,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参与其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修改作业方案,学生以实验、思考、研究为学习模式的探索性作业更能体现出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价值。

2.创新作业内容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通过生物学科知识来解释。作业内容不仅要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还要有效地将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随着课程的加深,生物作业设计的创新点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在理论性知识较多的情况下,其课堂、课后作业内容应侧重于生活和知识应用的实践性。实验内容较多的时候,课堂、课后作业则应以寻找生物科学发展规律为主,从生物角度出发,探讨知识与生活实践中的关联性问题。

如,在《激素的调节》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详尽地将血糖调节内容讲述给学生,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可能相对理想化,并不能够深刻记住血糖调节过程中各身体元素的变化情况。所以教师在巩固以上知识点时,应将血糖调节内容拉近生活,让学生通过糖尿病研究血糖调节相关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研究生活中食物和生活环境与人体血糖变化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预防糖尿病课后研究课题,让学生研究人体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综上分析可知,生物教学中涉及的非常多的知识都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密切相关,只有充分体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才能切实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所以在课堂作业中,教师应以生活为中心,将教学内容引入生活,把研究内容引入生命与健康。

3.教学活动反馈

由于生物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通常情况下,生物教师都会引入学习乐趣浓厚的课堂活动,这些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领受知识时做到融会贯通。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活动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所以课堂作业要想发挥时效性,也必须加入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思考。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生物学习产生多种认识观念,但由于要跟上课堂节奏,所以学生并不能及时记录这些学习经验与感悟。通过留课堂作业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温习在课堂活动中认识到的学习感悟,感受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真正价值。浙江省生物学科作业设计很好地将课堂活动与作业联系在一起,通过作业与课堂活动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作业与课堂活动的教学价值,还能尽可能地避免课堂作业教育“失效”现象。

通过上文对浙江省生物学科作业设计创新式改革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作业设计在整个生物教学中的战略性地位很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生物学科改革的导向性会越来越明显。浙江省生物学科在作业设计方面已逐渐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通过将新型教学理念引入作业设计、丰富作业设计结构内容、提高课堂活动与作业设计的关联性等三方面措施,其作业的布置效果和价值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明,徐传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学科作业优化的设计研究[J].科学教育,2013.

[2]王俊芳.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学科作业优化的设计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1.

[3]杨帆.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标准后生物学科高考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

篇5:高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比赛试题

第一部分 理论知识(10分)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教育的工作方针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把()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A.提高质量

B.改革创新 C.育人为本 D.促进公平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运用了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3、一位老师在教授《小站》一文时,要求学生回答“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很多学生举手想回答问题,老师叫起了其中的一位: “一是这个小站只有慢车才停靠两三分钟,快车从不停;二是小站只有一间小屋,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在这位学生答完后,老师给予评价:“非常正确,你说的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你真是太聪明了!其他同学呢?”结果没有人再举手。请利用多元智能评价观解释这是为什么?(5分)

第二部分 作业设计(40分)

1.根据下列材料,请你设计两道体现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选择题。(写出题目,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于次日6时左右成功返回.当火箭点火后,火箭发动机内部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向后喷出,对火箭产生巨大推力,火箭变得更高、更快.飞船升入太空后,首先是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经过一定时间后,通过喷射燃气来实施变轨,变轨后飞船进入距离地球表面350km高度的圆形轨道作圆周运动,平均1.5h可绕地球飞行一周(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 杨利伟在太空中为我们演示了奇妙的失重实验:他松开手,原先握住的航天手册和笔就漂浮在空中„

2.根据下列材料,请你设计一道体现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计算题。(写出题目,参考答案及命题意图)

2日中午,当时正逢午休,杭州一区如往日般宁静。突然,一声惊呼从22幢的10楼传出:“不得了了,小孩子要掉下来了!”呼救的是22幢10楼的一位阿姨,在她家隔壁,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因家中没人,她爬到了窗台上,双手抓着窗框,双脚踏空,整个人悬在窗外摇摇欲坠。楼下一住户见状,拿出梯子想把小孩接住,但是小孩只坚持了不到两分钟就突然坠落。

正当人们以为惨剧就要发生的时候,楼下一位路过的女士突然踢掉高跟鞋,往楼下快速靠近几步,向空中张开了双臂!

“砰”的一声,小女孩重重地砸在这位女士的左臂上,滚落在一旁的草坪里,由于巨大的冲击力,这位女士也重重地倒了下去。

3日下午,记者在杭州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三楼病房见到了因无畏救人而被网民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她床头的病历卡写着“吴菊萍,1980年出生,左尺桡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第三部分:试题变式命题(50分)

1、原问题 在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θ,当斜面静止于水平面上时,求:(1)物块受的支持力大小;(2)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30分)

请你变式设计4题体现我校高三第一轮复习要求的非选择题。(写出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命题意图)

2、(20分)请你根据下面的高考原题,编写2题高考变式习题。(写出变式习题的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及命题意图)原题目:【2011年广东高考36题】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断电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的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块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为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

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取g。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

一、理论:

1、C

B

D

A

2、A

3、【参考答案要点】

老师违背了多元智能理论评价要遵循适度适时原则。老师过早的进行评价、过早地给出正确答案,不但没有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反而打消了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二、答案:略

三、1、【变式问题一】若0<μ<tanθ,则当斜面静止于水平面时,地对斜面的摩擦力怎样?

分析 ∵ 0<μ<tanθ,物块将沿斜面下滑,其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对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N=ma,N-mgcosθ=0,所以a=g(sinθ-μcosθ),ax=acosθ=gcosθ(sinθ-μcosθ),把m和M看作整体,可得地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f地=max=mgcos(sinθ-μcosθ)。(方向水平向左)

【变式问题二】 若μ=0,即斜面上表面光滑,则当斜面静止时,地对斜面的摩擦力又为多少? 分析 如图3所示,对m有 a=gsinθ,则

ax=acosθ=gsinθcosθ,地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f地=max=mgsinθcosθ.(方向水平向左)

【变式问题三】若地光滑,且m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μ=0,为使m相对斜面静止,需对斜面加一个多大的水平推力? 分析如图4所示,因为m相对于M静止,所以整体的水平加速度为a=gtanθ,对斜面的水平推力为 F=(M+m)a=(M+m)gtanθ.(方向水平向左)

图4 图5 【变式问题四】若地光滑,而物体m与斜面M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现欲对斜面施加一水平推力,仍使得m相对于M静止,求此推力的范围。

分析(1)如图5所示,当F=0时,μ>tanθ,物体m静止于斜面上

(2)当F足够大时,物体m将向上运动,摩擦力斜向下,可求当m刚要向上而未向上运动的极限状态,据牛顿第二定律,沿x轴方向有Nsinθ+μNcosθ=ma,沿y轴方向有 Ncosθ-μNsinθ=mg,由以上两式,得 a=[(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故水平推力范围为

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变式问题五】若地面光滑,且物体m与M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0<μ<tanθ,为使m相对M静止,则对斜面的水平推力的范围又怎样? 分析如图6所示,因为0<μ<tanθ,推力太小时,则m将下滑;推力太大时,则m将上滑,故有两个极限状态存在。

(1)当物体m恰好不下滑时有 Nsinθ-μNcosθ=ma,Ncosθ+μNsinθ=mg。

a=[(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图6 ∴

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2)当物体m刚要上滑时,同变化四(略)。故推力的取值范围为(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F≤(M+m)[(sinθ+μcosθ)/(cosθ-μsinθ)]g。

2、【变式一】上题中的物体经A沿半径为R的半圆光滑轨道滑下,到达水平地面B点,并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物体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0.5。求:(1)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多少?(2)物体能在水平地面滑行多远?

篇6: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一、本次整合活动的设计目的:

1、通过学生整合活动的经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实干精神和服务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奉献他人事业的热情。

2、通过与学科整合,试图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权威的模式,形成“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在获得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亦获得了具有创造意义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通过与学科整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与被整合学科上获得“双赢”。既理顺深化了学科知识性内容,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真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试图通过本次整合活动,初步探究信息技术如何在课程整合中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为老师的教学做什么?为学生的学做什么?怎样在教学过程各环节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信息技术恰倒好处地为学科教学服务?怎样真正既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5、试图探究如何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科教育的效益。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真正潜力。

二、本次整合活动的学情分析:

1、从学生心理特点:职业高中学生认知结构和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使他们的整体认知水平得以提高,这成为教师开展本次活动的心理学基础。

2、从信息技术学科的角度:(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3、从生物学科的角度:学生正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的学习内容。学生了解该部分知识内容。

三、本次整合活动的信息技术环境:

1、信息技术:是获取信息、探究问题、协作商讨、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2、资源:在教师机上提供了相关的生物学科的信息素材。(如:动画、图片等)

3、硬件环境:学校局域网。共享文件夹。展示投影仪,展示用单机。

四、本次整合活动的阶段: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要点

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一阶段(1个课时)引导

引导学生

进入正题

选题

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利用局域网收集学生的选题信息

第二阶段(4课时)形成作品

引导分析 技术支持

讨论、分析 制作、反思

小组合作力 作品制作能力

综合分析选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第三阶段(1课时)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

引导展示

进行评价

展示、评价

学生对展示作品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五、三个阶段的设计实施情况:

(一)、导入阶段:(1课时)

首先,向学生展示本次研究的3个主题:(如下)

1、结合老师提供的信息素材及生物课本,获取有关dna是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及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的侵染实验)的信息,采用适当方式展示出来。

2、结合老师提供的信息素材及生物课本,获取有关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及遗传物质的复制信息,采用适当方式展示出来。

3、结合老师提供的信息素材及生物课本,获取有关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生物体又是如何执行遗传指令合成生命物质的?采用适当方式展示出来。(最后提示学生可以选择本章相关命题)

接着,给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研究流程:(如下)

1、根据教师机提供的信息素材和老师提供的研究项目,选定你的研究主题。

2、结合教师机提供的信息素材和研究问题计划表,认真考虑,分析后,填写研究问题计划表,为后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浏览教师机提供的素材,填写你的资料分类表。

4、将你分好类的资料,复制到你班作业目录你的文件夹中去。注意都放在你的资料目录中!

5、选择一种方式(word文档、自制的flash、制作的网页、自己制作的幻灯片、或excel表格)呈现你研究的结果。并将你的作品放置在你的文件夹中!

6、完成主题研究后,在全班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汇报演示。

7、师生共同制定评价内容、标准后,其他学生对你的汇报进行评论。然后,向学生介绍本次作品制作的思路方法(提供学生参考):

1、首先要陈述材料。

2、用一些实验、证明或手段,归纳总结概念。

3、概念的归纳总结。

4、概念如何应用于实际。

5、本作品的小结。

(要求:学生按照生物学科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论证步骤,完整的处理这次作品。)其后,提出本次活动技术要求:

1、网页作品要求:

a、首页设计美观简洁,文字配合图片内容贴切。合理使用动态字幕,引发参观者的联想。(最好使用表格布局网页)

b、网站内部超链接无空链接,且为有意义的链接。

c、网站整体能够统一风格,颜色、版面、链接等网页要素能够前后一致,便于他人浏览。

2、电子幻灯片作品要求:

a、作品使用统一的模板,使他人便于观看、理解。b、论述所用的幻灯片张数不得少于15张。(作为完整的论述)c、加入作品的文字、图片、动画在版面上布局要合理。

3、word文档——无声的演示体

a、文档使用的文字、图片等内容的排版要仿照报纸版面的布局。图文并茂。内容贴切合理。

b、你所制作的页面布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便于你今后的演示讲解。

4、flash动画

a、动画设计的元素内容,要尽量符合生物学科的科学描述。b、建议使用多个场景,使演示动画便于控制。

(本次活动的技术支持:a、老师 b、水平较高的同学 c、教师机提供的技术支持网页。)接着,要求学生浏览教师机上提供的生物素材,学生选题。学生提交选题信息到教师机。部分学生开始作品的制作。

(二)、根据主题,形成作品。(4课时)

依据生物学科的科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在该科目上的实践。具体操作方法策略:以“本次作品制作思路方法”引导,参照“技术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具体解决。学生提交作品。每节课后教师浏览学生作品,下一节课开始,针对性的指点学生(技术上)。注意前后对比每节课后,学生作品的变化。

(三)、作品展示、学生评价。(1课时)

设想:由学生主持,由学生设计,学生展示,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展开评价的形式。进行展示的同学原则上应是作品的原作者,这样利于他对其作品进行技术上的讲解。讲解时,不但要突出技术要素的讲解,而且要讲解体现出生物学科内容的要素。

篇7: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实践性寒假作业设计

一、生活体验式实践性作业:

1.《沟通无极限》——过年的时候,你是用哪种通讯方式给远方的亲人送去祝福的?有何体验?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2.《公共生活讲道德》——在你寒假外出游玩时,观察一下在公交车上、电影院中、公园中、超市中等公共场所有哪些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你自己及家人做到遵守公共规则了吗?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更多的人遵守公共道德规范?请你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吧。

3.《购物有学问》——(1)你的压岁钱打算如何花?自己设计一个方案,让压岁钱花得既合理又有意义。(2)巧花十元钱,从你的压岁钱中拿出大约10元—20元钱,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把你选择它的理由告诉大家,并把这次购物的活动体验记录下来。

4.《我的家在这里》——你的家在哪里?你家周围有些什么呢?你可以画画你生活的地方,也可以写一写介绍介绍你生活的地方。

5.《节约水电我能行》——寒假中你是怎样节约水电的?设计自己的行动方案并写一写自己的活动感受。

6.《今天我当家》——爸爸妈妈不但要工作,还要做家务,他们非常的辛苦,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自己先制定一个计划,并付诸于行动,有些事情可以咨询父母怎么做。做完之后,把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写一写。

7.《精彩节目知多少》——寒假里你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多少?最喜欢的节目是什么?爸妈的态度怎样?我们应该选择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电视节目呢?写一写你的感受。

8.《我的家乡真美丽》——蓝蓝的天,清清的水,我的家乡真美丽!利用外出游玩的时间,找一找你认为家乡最美的地方,如果有条件可以拍下来,并且写一写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9.《我喜欢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热热闹闹。你们一家是怎么过年的?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把它写下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0.《各种各样的商店》——各种各样的商店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新年到了,你和家人都到了哪些购物场所购置年货?你选择那里的理由是什么?写一写你的购物体会吧。

二、调查式实践性作业:

1.利用寒假时间(1)调查了解大哥哥大姐姐高效的学习方法,和他们进行交流后,选择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谈谈你的调查活动体验。(2)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春节吃的文化、民间风俗等,谈谈你的活动体验。(3)调查一下我们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并将这些特产详细介绍给大家,谈谈你的活动体验。2.采访你身边的新农民,并写一写他的致富经和你的活动认识。

3.调查了解罗庄区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写一份调查总结。

三、作业完成说明

篇8: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一、基础型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基础型作业是依据教学目标中最根本的部分所设计的课堂作业。设计基础型作业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基础性培养和训练,具有目的明确、覆盖面广泛的特点,基础型作业保证了每个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

通常,教师可以分以下三个步骤设计:首先,梳理出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出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然后,参照教学重点,从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中选择较为核心的部分编制成“原汁原味”的练习;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做预设与微调。这样所设计出的基础型作业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而且比较精简,避免了反复机械操作所带来的问题,能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般来说,基础型作业在新授知识环节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学生在学习了新知后,教师需要及时通过练习来实践理论、验证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练”结合。对于较难理解和完全陌生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讲透”,然后由学生自行实践,如低年级教学中关于电脑开关机、鼠标、键盘的使用等内容。而对于容易理解或有所参照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先“练”后“讲”的方式进行。这里的“练”主要是指尝试探索的过程,“讲”则是分析与归纳,如学习键盘的指法、了解各种软件界面、探索如何切换大小写与中英文输入法等。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一旦发现较多学生出现某些共性问题,则应立即中断练习,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沟通,将问题彻底“讲清楚”;对于个别学生产生的疑问,教师则应采用针对性的个别“讲解”,以确保全体学生将基础知识与技能领会掌握。

二、拓展型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拓展型作业立足于基础型作业的层面,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架构关系与相互联系,通过分层设计把握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巩固学生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求解、归纳总结而设计的作业。拓展型作业既兼顾了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型作业的提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二是促使学生通过作业,体验疑问、发现、尝试、总结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拓展型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遵循基础型作业设计的原则。拓展型作业实质上是基础型作业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在设计中必须融入基础型作业中的核心内容,以实现巩固、强化新授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输入中文字的教学中,基础型作业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输入中文字的方法和技巧,而拓展型作业则可在基础型作业的基础上设计成让学生输入字、词、句等层次丰富的练习,但其目标必须与基础型作业保持一致。二是注重知识间的延续性与关联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要考虑新知识层面上的问题,还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把具有共同特征或相反特征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有意识地融入同一个练习中,从而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归纳总结方法的能力。三是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因个体的差异而客观存在,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设计巩固型练习。教师在设计分层性练习时应从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内在需求出发,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基本到变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同时,在练习的各个层次中,教师可增加适当的提示信息,让学生根据需求选择性地查看提示,尝试在提示的帮助下尽可能地完成练习。分层设计的练习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达到自身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优化的个人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拓展型作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和技能点有充足的认识,对作业设计的坡度有足够的把握,对学生在尝试融合新旧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预设。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课堂中出现较多不可预料的状况,而且对思路独特的解题方法能有及时的反馈,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迸发出“一题多解”“知识迁移”“方法归纳”等智慧的火花。例如,在探索如何提高中文打字速度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根据提示,分别尝试单个字的输入、词组的连续拼写、句子的拆分或连续拼写等不同的输入过程,并通过方法的比较、学生之间打字经验的分享,最终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打字方法。

三、开放型作业的设计与应用

开放型作业是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仿真的数学情境,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学科整合、自主创新发展的开放式作业。这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还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将信息科技与其他学科、生活实践等联系起来,从而逐步形成科学观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在开放型作业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建立相应的教学情境。经过对教材的解读、学生的分析,教师应发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起学生共鸣的结合点,并以此来拟定开放型作业的主题。然后,依照主题选择一些合适的素材与资料。原则上,这应由学生自己根据主题准备材料,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这部分工作就由教师兼顾,今后逐步放手。接着,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已掌握的知识、生活实践经验等开始自主创作,并最终呈现出内容不统一、结果不唯一的个性化作品。由于开放型作业的多样性,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对错”“好坏”给予评价。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分享收获的平台。师生之间需要共同探讨,确立大家认可的、相对公平的对作业过程和结果都有所考量的评价量规。这样,开放型作业设计与应用才是完整的,学生才会发现差距,学会尊重与欣赏,体会交流与切磋的乐趣。

例如,有些学生非常喜爱创编漫画故事,他们往往会将设计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画在纸上,然后互相交流。这点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学习了word中“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应用的单元之后,我就设计了以“自编漫画故事”为主题的开放型作业。学生们使用“插入图片”或复制粘贴等方法将网络上找到的或教师提供的故事主角们的图片插入到word中。然后,利用“自选图形”的“标注”为人物添加对白。最后,综合应用“艺术字”“各种图形”“叠放次序”“格式设置”等工具与技巧,进行搭配、组合,为漫画配上场景、道具。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充满了兴趣与激情,不仅为实现某些效果而积极开动脑筋,主动使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组合各种图形,还拓展了工具的应用范围,真正做到了技术为己所用的境界。

开放型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促进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等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应用中,我认为,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把握学生基础关,即学生在完成开放型作业前要有一定的基础。一般在学生顺利完成基础型作业和拓展型作业的前提下,才考虑开放型作业的实践。二是把握开放的程度。在设计开放型作业时,教师要把握好开放的程度,既不能约束太多,又不能过分放任。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结合实际,不断积累经验,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动态调整作业的设计以及度的把握。

篇9: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关键词:课后作业 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作业能起到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作用,亦是学生的一种延伸性学习活动,达到调动学生思维,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可使教师通过它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作业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的大量研究表明,二者间的关系复杂。但作业的完成质量与成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未见专门的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新课标下的生物学科为例,探讨学生生物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以珠海市第二中学高一年级中的9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最后用于数据分析的男生共248人,女生共218人。这9个班的生物学科任课教师为同一人;学习内容为人教版(2004年)《遗传与进化》模块的内容;同时使用统一的课后练习题。

由同一个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见表1。学期结束将每次作业的平均得分用于相关分析。学生的学期成绩以统一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

所有数据用Kolmogrovo-Smimov检测其正态性。如满足正态性,相关分析用t检验,否则用u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用于探测作业质量与成绩的关系。所有的分析均在SPSS13.0中完成。显著度设为0.05。

2.结果

分析发现,期末考试成绩和作业平均得分在男女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女生,而作业平均得分则明显较女生低(表2),故分别对男女生的作业得分与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根据表3并结合图1的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生的作业得分与成绩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001)。分析得到作业与成绩之间的回归方程为:男生:成绩=57.21+4.87x作业平均得分;女生:成绩=49.21+5.64x作业平均得分。

3.讨论

虽然考试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状态,但它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可能做到每章每节都进行测试。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反馈就主要集中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上。本研究中将学生平常课后作业进行数字量化评定,发现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与成绩密切相关。这就为平常教学中,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操作的手段;通过学生的作业,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性及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生物作业的完成质量上,女生明显好于男生,这可能主要是部分男生的作业字迹潦草,影响到作业质量评定中的得分,这也说明男生更应该加强书写的练习。而成绩上,男生反而高于女生,这可能反映出学习中的性别特征差异。高中生物学科,虽然有许多识记性的知识,但也有很强的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女生在这反面总体上较男生弱。平常的教学中亦发现,有些女生对单独的知识点熟悉,但遇到系统性问题时,难以将零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解决问题,对相关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是针对女生,更应该加强知识点的系统化训练。

从图1中我们还发现,有部分男生的作业完成质量较差(作业得分<2分),但成绩较好(成绩>80分),这很可能是其作业的书写较差,影响到作业的评分。这部分男生应该对书写规范方面进行加强。因为在高考中书写潦草很可能因为看不清答题内容而直接影响到得分。在女生中,有部分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较好(作业得分>3分),但考试成绩较差(成绩<60分)。这很可能是这部分女生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学习效率不高。针对这部分女生,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以找出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加以改进。

篇10:生物学科作业设计

一、跨学科类作业的内涵价值

1、对跨学科类作业的认识 跨学科作业是对学习资源的一种重新整合,是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举措。这类作业有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淡化学科界限,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较好地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应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所以说,跨学科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比较新的视角。

2、跨学科类作业的作用(1)丰富跨学科现场体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跨学科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升信息提取与处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质疑能力以及结论阐述与创新能力。同时,拓宽学生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跨学科的现场体验,让学生充分经历跨学科的学习。(2)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们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靠单一的知识培养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科知识要和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许多跨学科类作业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自制显微镜(物理和生物融合)”“自制望远镜”“制作模拟潜水艇(物理和地理融合)”等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学会了实用技巧,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整合各种资源,培养跨学科迁移 跨学科思维是一种迁移性极强的素养和思维品质,是整体思维与分析思维有机融合的高阶思维,是能够有效分析和成功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用到的知识也比较复杂。所以一定要从跨学科的角度思考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丰富思考问题的路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跨学科类作业的类型(1)相同范畴学科的融合 新课程条件下学科课程目标趋向多维,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也具有多样性,寻找本学科与相关合作学科的切换点,探讨本学科与不同学科的相互结合。美术、音乐学科教学就有共性的一面,如五年级《叮铃铃》,将音乐课欢快歌曲的内容与美术课色彩教学以综合的方式呈现出来共同授课,在“看得见的声音,听得见的画面”的气氛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自己喜爱的主题,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呈现所习得的知识,有的以音乐为线索建构美术作品,有的以画面为背景进行音乐创作,学科间融合得完整自然。(2)多学科融合的合作 同一教学任务,多科教学方式介入,这种打通实施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教学的知识点,更能在实践活动的探索中培养能力,掌握技能,习得学习方式,培养探索精神。

二、跨学科类作业的设计策略

还是以物理学科为例,新课标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相关学科,要求关注提供宽广的人文背景,从而使学生获得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让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的美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发挥科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跨学科不止是学科内可以跨,学科外也可以跨,可以和生活、科技、社会相融合。

1、设计策略(1)串联法 所谓串联,就是横向联系不同学科中的相关内容。部分学科有一些相似或相近的教学内容,虽然各学科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存在着差异,但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比如作为课文内容的延续,或者为难以理解的疑难点提供突破口等。通俗来讲,就是把不同的学科内容迁移在一起。比如物理与语文的融合。在讲到物体的运动时,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讲的是运动中的参照物。

“满眼**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和船是谁动了?是船动了。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遂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便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著名的“刻舟求剑”的故事,你认为“楚人”找不到剑的原因是什么?

2、渗透法 渗透,顾名思义,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渗透法是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渗透的方式让其他学科与本学科充分融合,如科学、美术、音乐等,并成为作业设计和安排的主要一项,以此来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1)物理与生命健康融合 例1:《人体杠杆平衡》 小明乘坐地铁时发现,乘客中有很多“低头族”,他们长时间低着头看手机。他记起物理课上老师讲过,长时间低头会引起颈部肌肉损伤。当头颅为竖直状态时,颈部肌肉的拉力为零;当头颅低下时,颈部肌肉会产生一定的拉力。为了探究“颈部肌肉的拉力与低头角度大小的关系”,小明跟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制作了一个头颅模型来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把人的颈椎简化成支点0,头颅模型的质量为1kg,头颅模型在重力作用下可绕支点0转动,点为头颅模型的重心,B点为肌肉拉力的作用点。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B点,用测力计拉着细线模拟测量肌肉的拉力,头颅模型在转动过程中,细线拉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OB,如图乙所示,让头颅模型从竖直状态开始转动,通过实验同学们记录了低头角度0与细线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当角度是15°时,拉力是7.3N;当角度是30°时,拉力是14N。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头颅质量为6kg,当低头角度为60°时,根据实验表中数据及相关物理知识推测,颈部肌肉承受的拉力为___N。

2)请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分析:人低头的角度越大,颈部肌肉的拉力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3)根据实验,请你关于“预防和延缓颈部肌肉损伤”提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______。这道题的意义,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例2:《对人的听力的探究》 听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人的听力不一样,一个人左右耳的听力也常不一样。假定我们以响度作为比较听力的标准,能否提出一种比较人耳听力的实验方案,并提出可能影响一个人听力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去开展这方面课题的研究? 要想研究耳朵的响度,需要开展实验探究,控制变量,重点考察学生会不会设计实验,能不能通过控制一些因素来研究另外一个因素。本来是研究物理知识,结果又发生了化学反应,负极产生氯气,正极产生氢气。物理跟化学进行了融合。

例2:《制作水果电池》 在学习“电压与电源”时,学生“制作水果电池”的实践作业,从水果种类的选择,金属电极片的制作,到电压获得直观证明,以及如何获得较大的电压,从实践活动发起到最终展示,从课内到课外,从初步成功到继续改良,前后持续近两周,学生充分参与,体验了实验及实践的全过程。

3)地理与物理融合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 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其条件是()

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 只有在具备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地理知识前提下,才能运用物理原理解答本题。太阳从西边升起,可见太阳处在西面,必须是傍晚,而且飞机的飞行方向必须跟地面上的物体即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且飞行速度大于该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故选C。4)语文与艺术融合 讲授完语文课文《春天》后,联合美术、科学、音乐等学科,布置带有综合色彩的融合性作业——“找春天”。学生要到户外欣赏大自然风光,画春天美景,探究万物生长的秘密,歌唱春天、描绘春天、享受春天,完成作业的过程也成为了感悟自然、享受生活的过程。各学科布置作业是纵向的,融合性作业是横向的,纵横交错便形成独特的、深受学生喜爱的作业布置模式。尝试设计互补性作业、对比性作业、替代性作业、矫正性作业等等。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学科间合作,使得作业布置实现学科间的平衡,真正达到减负的效果,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重新整合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知识积累与运用。

3、主题法 主题法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且问题本身的设计具有普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在选择主题之后通常会超越某一学科的局限性,让其他学科的魅力凸显出来。教师围绕某个主题,多角度、多维度组织教学材料,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深度解读主题的作业。问题式作业是以问题为线索,围绕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作业。这两类作业能有效扩大学生语言接触量,为语言内化创造基础条件,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1)科学与技术、社会融合 例1:《一度电的意义》

题目中提到的电的来源、在科技馆骑单车发电是物理知识。后面提到的写倡议是语文知识。2)语文与多学科融合 例如,编写一份报纸。要求: 1)自找合作伙伴。2)自拟报名,注意特色。3)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和其他综合性知识。插图与版面设计可借助计算机完成。4)在自办小报展览会上介绍。每份报纸派出一人做主讲,讲解的内容为编写过程、报纸特点、版面设计等,编写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这一作业的合作方式,由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和虚拟群体(网络)共同完成,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单靠一个学科的知识,学生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大家想在生活中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都需要跨学科的意识理念,因为生活中的问题不可能分为物理的问题、数学的问题,肯定都需要综合性地解决。

2、实施建议(1)提供思辨素材 思辨素材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己有的基于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学科知识可以促进学生对思维主题或问题的深层次分析。这些知识内容,可以成为思辨的素材,如成为思辨的观点、具体的例子、引用材料等。(2)搭建思维支架,引导深层分析 没有思维的支架,仅仅进行知识的罗列,是没有意义的。在作业中适当给予学生思维支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跨学科的思辨作业主要从思维能力、责任意识和文化等方面展开。通过运用思维支架,学生的思辨与其他学科不断连接,最终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与发展,并且能够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信息。(3)设计驱动性核心问题 作业中,有一些核心的问题更为关键。核心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讨论,要具有挑战性。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可以连接各个学科与学生现实生活,构建真实的情景,为跨学科学习提供内在动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跨学科作业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发生建立在问题的解决上,问题强调真实情境、开放环境下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有挑战的核心问题建构了复杂真实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多样化的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确保项目化学习的持续性。(4)设计跨学科问题链 具有驱动性和挑战性的核心问题,也许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因此,为了使跨学科的项目式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项目化作业不仅要设计核心问题,还应基于核心问题,设计问题链,从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辨。

三、跨学科类作业的反思评价

1、策略一:问题表达 比如,物理与音乐的融合。《自制乐器》 学习声现象时,进行课外拓展实验,让学生自制乐器,并布置以下任务: 选项一:自制简易的管乐器,如横笛、竖笛、梳琴、葫芦丝等。选项二:自制简易的弦乐器,如吉他、提琴、琵琶、钢琴、古筝等。选项三: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如鼓、镲、沙锤、串铃、水瓶琴等。让学生自制乐器时,设计以下评价问题: ①是否展示自制乐器的过程?

②是否清楚地介绍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有评估实验的意识吗?③是否用自制乐器演奏乐曲?(说明学生已经懂得了乐理知识,且学会了科学探究)④视频的录制、剪辑等是否美观大方? 课堂上进行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适时点拨,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能让学生找到自信心和归属感,为后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策略二:学生展示 1)物理与生物融合 任务:我是“眼”说家 任务(二选一)1)科普小文章:以眼睛为视角,结合学习的内容成果,向人们讲述眼睛的故事

内容要求:文中需包含人眼或透镜成像原理及生活、生产和科技等方面的应用内容,主题自定;(充分发挥创造力或调查研究能力)2)课题小研究:探究下面的2个话题,讲讲自己的认识,并围绕眼睛的“困扰”有理有据地发出科学用眼的倡议

话题一:关于防蓝光眼镜话题二:关于太阳镜 学生根据所选任务进行小组汇报,汇报评价标准如下:

2)物理与美术融合(选自耿颖老师)在学习物体颜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棱镜制作“彩虹”。太阳光本来是白色,通过棱镜折射,变成了七色光。让学生知道,白光是复光色,能分解,为后续学生了解三原色提供思考依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感受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策略三——评价量表 1)物理与美术融合 例1:《我来打光,你来猜!》(选自任国清老师)

任务:把不同颜色的脸谱放在一个黑箱子中,用不同的色光照射脸谱,猜猜黑箱中脸谱的颜色,并观察记录下来。例2:《隔音墙改进》(选自清华附中蒋炜波老师)

可以从美术和物理两个学科的角度考虑,既要考虑到隔音效果,又要考虑到美观。上图右侧是任务的评价量表。学生还可以展示他设计的隔音墙图纸。2)物理与工程融合 例1:《制作半潜船》(选自胡志丹老师)

上一篇:财务会计实习工作总结下一篇:湛师学子乡下调研农村学生的教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