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2024-05-08

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精选12篇)

篇1: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决不是空洞的、干巴巴的说教.历史本身是一幅绚丽多彩、波澜壮阔、妙趣横生的画卷.老师应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得到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笔者总结历史教学多年的经验,结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在兴趣性教学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以供历史教育工作者参考,不妥之处,还让各位同仁指正.

作 者:马洪富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楠木中学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年,卷(期):”"(3)分类号:G63关键词:

篇2: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学生对历史教学毫无兴趣,那么,要想学好历史,提高历史成绩无疑是一种空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设想方案和计划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由此可见积极上进的情趣,对学生的学习有能动作用,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能产生不可抑制的内驱力,兴趣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悦呢?

一、多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及闪光点,尽可能少批评 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中,面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我们要的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态度,不能搞一刀切,应该用多把尺子针对不同学生去衡量他,并适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即使是后进生也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表扬,他们才会像春天的小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青少年上进心强,自尊心也很强,但感情脆弱,易受伤害,因此,对他们的错误和过失,少一分责怪,多一份谅解,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他们。而以放大镜去看他们的成绩学科教学研究

和点滴进步,这样他们才会投桃报李,以百倍的的热情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二、创造历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历史教学氛围就是创设历史情景,通过生动形象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内容丰富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历史教学中可运用的音像资料很多,如人物、事物图片、影音资料等。如在讲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可先让学生观看电影《七七事变》的一些片段,然后提问,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及全国各族人民为什么要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中共为何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由于有了影音资料和以前知识作铺垫,学生很容易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发表个人看法,这就为讲解《全民族抗战兴起.> 营造了良好氛围,并做好了知识铺垫。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的加以利用。

多媒体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距离,给学生以生动学科教学研究 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变抽象语言为形象的音像展示,从而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三、故事引进课堂调动学生兴趣

历史是对人物活动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其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在历史教学中引用历史故事不仅可调动学生兴趣,同时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因此历史教学中故事的引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春秋五霸》时,用卧薪尝胆的故事来说明立志雪耻的决心和越国终能兴盛的原因。在讲夏、商、西周的兴亡时,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说明西周败亡的原因。通过故事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学生求知的兴趣,同时也完成了知识的掌握,何乐而不为呢?

四、搭建课堂活动平台,调动学生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范围内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结合史实畅说欲言,发表自己看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使学到的历史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如在讲到《劫难中的抗争》一课中涉及到左宗棠的评价问题,有同学认为左宗棠收复新疆,并开办福州船政局,对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有重大贡献,应给予高度学科教学研究

评价;但也有人认为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是刽子手,应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学生比较感兴趣,设计讨论课让他们发表自己见解,是培养学生兴趣很好的途径,讨论后教师进行点评,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反馈给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兴趣,又启发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以史为鉴,历史为现实服务,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兴趣

历史是以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学习历史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历史对现实的借鉴功能,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进而培养他们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如在讲述《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使学生通过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史实,认识到这一切来源于日本政府 “科技立国”战略,积极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同时引进最新科学成果。由此联系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同样也借鉴了日本“科技立国”经验。因此立足课堂放眼世界,经过一段时间以史为鉴,史论结合的培养,学生已学会积极尝试运用历史知识,学科教学研究

来讨论自己对时事的看法。有的选择和同学或教师交流,尽管有时他们的看法不够全面,所使用的材料不够恰当,但我毫不怀疑他们对历史兴趣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篇3: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采取的有效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量、适度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

首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要避免问一些对学生学习和认识没有作用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还要避免不加任何铺垫问一些题意笼统的问题,如“某某事件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等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好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选取较有争议的话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辩驳,比如:商鞅惨死于秦国严刑酷法之下,并且变法内容遭废除,那么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再如,有人说唐朝的衰弱是因为红颜祸水杨贵妃等类似的争鸣议题,往往能够引发一场激烈的辩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往往喷涌而出,思维的火花迸发无限生机和活力,这鼓励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历史学习的后续性动机产生良好的引导。

2.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我们无法通过任何途径使之恢复原貌。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这便增加了学生认知历史知识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打破这种“过去性”所带来的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上的强烈刺激。这一方面降低了学生认知历史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笔者述北宋经济发展时,常常会利用《清明上河图》,就是为了使学生感受北宋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比如,在上每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赏析课时,许多的艺术作品光靠文字的概述是难以形成深入的体会的,所以,如果能将丰富的网络图片、视频资源充分运用到课堂的话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简化、趣化知识点,帮助学生 克服记忆困难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历史,绝大部分的理由是“历史知识烦琐复杂,怕背怕记”。所以要,在升学压力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记忆困难是教师的努力方向。

首先,简化知识点,构建历史知识的主体框架。比如,笔者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时,笔者用三个“一”串联了三件大事,一场运动(宪章运动)、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一个政权(巴黎公社),这样把枯燥难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简化,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样,不仅有利于记忆,也有利于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其次,趣化知识点,克服烦琐记忆。比如,笔者在教学秦灭六国这一内容时,对于灭六国的顺序学生很难记得住,我把从书上看来的一个利用谐音的记忆方法运用到了教学中,“喊赵薇去演戏”(即韩赵魏楚燕齐),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关键是记得又牢固又准确。当然,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总之,教师要时时刻刻想到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一起找出记忆的好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记忆困难,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就会更强。

篇4: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初探

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学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事物的稳定心理趋向,它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分为课堂与课外两部分。

一、创设兴趣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材料,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伟大的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抗战的图片和影像资料,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难点知识,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教学。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学习与提高的关系。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把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大学科”的教学理念。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协作性,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自发表意见,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此,教师可利用游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演示课件、提问、猜谜语、展示实物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巧妙选择导入方式。

例如,在讲述“明朝的特务机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电影《锦衣卫》提出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开展历史活动课。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人人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远远胜过枯燥的理论讲解。

另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引导学生搜集乡土资料,这既能促进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又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爱国之情。

篇5: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多年来的历史教学改革试验告诉我们,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而兴趣存在于思维和探索中,存在于收获和成功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为其创设探索的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疑问。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识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目的的那样一种情境。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

1.利用导言,创设总的问题情境。

每节课的导言给学生的印象很深,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言,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他们总是要设几个饶有趣味的话题,在学生面前展示将要发生的情境。由此把学生带入新的知识天地,通过一系列或熟知或陌生的故事,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真、求实的欲望,创设一个总的问题情景。

2.精心设计,创设具体问题情境。

思维发端于问题,又通过问题来展开,始终和一定的问题相联系。在教学中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引路,创设覆盖每一课,特别是每一具体事件的情境。问题的.情境由问题的背景与问题的体系系列共同构成。问题不断指向着认识活动的远近目标,推动着学生认识活动的发展。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从介绍典型而新奇的事实入手,引出的问题最生动,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最能引起学生的思维。

3.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把创设问题情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两个好处,一方面能为教师带来宝贵及时的教学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切实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兴趣向更深层次发展。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从无到有,不断增强,必然引起兴趣的自我强化。

4.注意策略,灵活设置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可用下面几种:提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的问题。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只有学习新课后才能解决;根据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认识上的差异,挑明矛盾,摆出对立的两种看法,要学生作出选择,并述说理由;结合时代背景讲述历史人物当时遇到此问题是如何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带到当年历史人物思维的情境之中。

5.组织交流,创设讨论、争辩的情境。

这是一种由讨论题和学生发言的评价构成的问题情境,能造成紧张而热烈的学习气氛。但只有比较复杂,学生普遍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难以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与争论。

6.讲求落实,创设实践的问题情境。

历史作业是学习历史的主要实践活动。历史作业的活动内容与形成要新颖,尽量用多样化的题型来代替机械记忆题,让学生参与这些题的编拟。这样,学生在作业和训练中也有创设问题环境的主动权。

二、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

所谓“成功的情境”,即能使学生成功的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历史认识活动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发现”的愉快情境。创设成功情境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感知,浇铸成功的基石。

感情知识既是问题情境的基础,又是成功情境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直接地和间接地感知到全部所学历史知识,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要做必要的直观教具,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制作课件,优化活跃课堂,而最不可少的是教师形象生动的直动描述。通过以上一些活动使学生的理性认识建立在坚实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

2.教给方法,掌握成功利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最根本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要教会学生注意积累感性知识,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要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要教会学生理清分析问题的思路,学会从比较中抓特性,从联系中综合分析出共性。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容易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成功的学习。

3.传授真知、构筑成功支柱。

真知是通过深思熟虑、融会贯通了的内化知识。教给学生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起合理的认识结构。传授真知关键在于抓好“双基”教学。因为双基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它们是进一步成功学习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教师要做好整体构思和安排,针对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好重点知识,力争突破难点。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把握主次之分,关键所在。

4.引导参与,架设成功桥梁。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上是否成功在于积极参与教学的程度。

5.及时评价,激励成功斗志。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本人改善学习行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最好水平,巧用分数杠杆,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教学过程中具体帮助学生学会与提高积极性同步进行。在为积极上进的学生设“进步奖”,在鼓励探求的同时,还要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置一些易于解答的梯度题,帮助他们沿台阶去解决基本问题乃至稍难题。使这类学生有表现他点滴进步的机会,并及时予以肯定评价,以不断唤起他们成功的斗志。

篇6:浅议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刘海荣

摘要: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培养学生的学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历史教学;学习兴趣;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方法;途径

正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是知识,发展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呢?以下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所得到的一些粗浅的经验:

一、新课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思维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学生情绪的高涨,步入求知的亢奋状态。现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画,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故事传说,热门话题,设置悬念,诗词歌曲等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讲“繁盛时的隋朝”时,可以首先找学生讲述隋场帝看琼花的故事传说,然后提出问题:“琼花真的通人性吗?隋场帝开通运河是为了看琼花吗?”这是我们本课要探讨的问题,带着悬念,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客观上并不是每位学生对每门学科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历史这门课,部分同学接触到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后,觉得难写难记,枯燥烦琐,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完全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要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例如了解历史王朝的兴衰,可以为我们提供建设祖国的经验教训;学习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可以指导我们如何做人;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提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

三、设置问题,引发兴趣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启迪无限丰富的联想,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还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快乐。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置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把它摆在学生的而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然后激励他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发现,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又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戊戍变法”这一课时,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袁世凯的告密,变法会成功吗?”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分析,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学生得出结论:即使没有袁世凯告密,变法也不会成功,其根本原囚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变法的成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四、进行审美化教学,培养直接兴趣

新版历史教材,增加了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在客观上提供了引发学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师,关键是如何运用。目前有些教师出于应试的需要,完全放弃对形象性材料的处理,让学生死记硬背抽象的概念,几十遍的抄写人物名词,这样不仅会泯灭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形成恶性循环。对此教师应紧紧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气氛,创造优美的教学情境;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材料,形象的板书,让学生情绪上受到感染,易于同老师形成互动。这样让学生在历史的空间中自由翱翔,学生得到的是美的享受和人文关怀。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中外交往”这课时,本课涉及到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在课堂上可加入“郑和下西洋”的录像片断,让学生通过录像全面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规模、人数、到达的范围。通过录像,叫史书上的文字由死变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六、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是陈年旧事,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而我们说:“百姓生活皆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巨大的魅力。在初二复习课中,有很多联系实际的题目,如“2008年5月圣火抵达江苏苏州,你将以什么方式迎接它的到来?江苏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请你说说你知道的有关苏州的历史名人和事件?”本题既联系了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开拓学生视野,深化研究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己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历史学科以它广博的内容和充分的借鉴价值,为这种培养提供了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的结合:例如某制度政策的演变轨迹,像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等,可让学生讨论,上网查阅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可推荐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八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摘抄读书笔记;也可让学生自己出一期历史板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辩论,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如新教材上的三星堆文化,大汉口文化,河南安阳曹操墓的发掘,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收集资料,这样既可以巩固强化课内知识,又叫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篇7: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学生对历史课兴趣如何,是学好历史的关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其次是创设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导言,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再次语言魅力,这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四是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五是课外活动指导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辅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再加上多变的授课形式使学生感到每一堂课具有新鲜感,有兴趣,不泛味。

[关键词]:兴趣

师生关系

导言

语言魅力

课堂情境

课外活动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这也就是说明教师的良好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心理学家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好坏既取决于其自我意识,也受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学生所以对某一学科深感兴趣,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情况下是受老师的感染,启发,鼓励而促成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肯定学习态度的产生,可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对自己的学生热爱、关心、信任,可直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创设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导言,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每堂课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应当集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于一体,仅用寥寥数语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才能激发其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比如:在教学《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采用了歌曲导入的方式,先播放一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然后让学生去想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它是为哪一战争而创作的?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新课。或新颖别致,或幽默谐趣,或富有哲理,或富于思辩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全神贯注于这堂课之中,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相反,平淡无趣的导言则无疑是告诉学生这节课没意义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语言魅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夸美纽斯在《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清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同带进去。” 反之,如果教师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那么给学生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只有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学,爱学。《百家讲坛》栏目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些专家们知识渊博,而他们的语言艺术也令人为之赞叹,总结起来,很多的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第一,通俗易懂,准确性强。历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都是具体明确的,平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准确性,少用模糊语言,如“从前”、“大概”、“或许”、等,语言要深

入浅出的阐述深刻道理,比较生僻晦涩的语句,应尽量口语化。第二,形象性、幽默性。形象性比如: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幽默可展现教师智慧,提高学生的兴趣,它就像“味精”,可调节学生的心理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在讲述二战前期的“绥靖”政策时,对“绥靖”一词的理解是为了让狗不咬人,就要给它扔好吃的,轻轻的抚摸它的毛,逗它开心,这样,学生自然就容易理解“绥情“的含义了。第三,以身示范。在讲授中,我们的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比如,描述林则徐指挥销烟时的神姿,邓世昌的就义情节,罗斯福的演讲,黄继光的英勇就义等等,如能运用的话,所讲述的内容会更加形像、生动,提高了学习的欲望。可见,教师的语言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良好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和善用历史地图和图片,发挥它的优势作用,提高课堂的生动感和良好的效应。课文中地图和图画的大量使用,目的是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和文物图片学习历史的本领。中学生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占重要地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多运用历史地图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并且增强了趣味性,像真回到战场一样。例如,讲淮海战役时,可以利用《三大战役作战示意图》来生动展示战役的概况,此时边讲边指导看图,并用红色箭头显示进军路线。这样,历史地图全面展示了战役形势,给学生以客观的认识。历史地图的演示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加深学生的印象、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在历史情景创设方面,历史影视、音乐、课件等因为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播放了《火烧圆明园》的场面,学生的情绪高昂,一种愤怒的情绪产生了,激发了;在《最可爱的人》一课中,播放了一段上甘岭战役的记录片,学生为最终创造当时世界史上的又一次战役奇迹战胜美帝国主义而鼓掌欢呼,课堂中的沉默被打破了。战争题材的影片很多,如果加以利用,课堂会增添更多的精彩。音乐是激发人情感的催化剂,革命歌曲《长征组歌》、《南泥湾》、《地道战》、《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等,会把学生带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可以利用革命歌曲来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比如,在一次庆功会上,八路战士们要求彭德怀唱一首歌,他不可能唱的歌是():A、十送红军B、义勇军进行曲C、松花江上D、解放区的天;在今天,一些革命老歌仍然被人们所传唱,大家想想《黄河大合唱》是反应我党革命历史中的哪一时期的革命歌曲呢?():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类似的题还有很多,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回顾了经久不衰革命歌曲,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温习了学习的知识,一举两得。

3、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历史小活动,既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让他们走进历史,领悟历史和人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发展。具体方法:演讲、辩论会、历史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讲故事、角色扮演等。

五、课外活动指导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在学生中有不少的收藏爱好者,这也是我们可以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机会。每一件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试着让他们去探寻这段历史,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让他们爱上历史吗?如:有的学生爱好集邮,其中有很多邮票是纪念历史事件的,像朝鲜于1998年发行的纪念刘少奇诞辰100周年纪

念邮票,很珍贵的历史邮票,而这小小的邮票却又反应了一段段历史故事。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学生中间还有很多的活动,不同的活动也都可以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引导他们,使他们也会在活动中感知、感悟历史。

除此之外,组织教学时,还应多注重课型的变换,比如:今天用以合作为主导的课型,下一节课用以自主为主导的历史课型,然后再用以探究为主导的历史课型等。多课型的变换使用,也可以使学生感到每一堂课具有新鲜感,有兴趣,不泛味。

篇8: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根据我的英语教学实践分析,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小学英语学习基础不牢固, 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2) 学习环境、氛围不够。由于地处农村, 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关心不够, 对英语重视不足。面对这样的现状,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氛围,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长期的农村中学教学实践中, 笔者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对英语学习不良因素的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来自农村, 有着几乎相同的生活和学习经历, 在小学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存在着共性的问题。例如, 初学英语时, 孩子都表现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极大兴趣, 也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段时间后却是兴趣降低, 甚至厌学, 特别是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很好地解决, 继而彻底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些情况, 我通过个别交流, 或与学生座谈讨论等形式, 对他们学习英语兴趣不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1) 绝大部分家庭是农民出身, 源于家庭的文化层次偏低, 父母的关注不够, 尤其是对英语这门课的陌生, 在学习上帮不了忙, 不能够进行辅导和检查作业, 从而放任自流。这样, 就导致一部分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2) 目前农村小学对英语教学重视不足, 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 态度上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好多学校都当成了常识课教学,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孩子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 英语学习基础差, 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刻苦认真精神, 考试不及格, 有的甚至分数很低。在初中入学测试中, 大多数学生的语音、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等方面均未达到小学英语学业要求。小学英语学习困难, 导致进入中学英语学习更加困难, 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不仅有学生自身的习惯原因, 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效果、师生关系及赏罚情况等。笔者就此结合农村中学生的情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1. 从起始年级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 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绩取得都来得不容易, 而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挫折, 也是一种财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可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差错, 少走弯路。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怎样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培养他们勤学好问的习惯, 显得尤为必要。

2. 改变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借助的就是录音机和挂图, 没有形象的效果, 特别是情境的创设不好, 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我们中学却可以使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等, 并结合教学内容, 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用新颖的方法和鲜活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 这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显而易见的。

3.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掌控和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的结合也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则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学生兴趣点, 必要的时候可以调整适合教学内容次序, 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章节安排。内容结合的出其不意, 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共创英语学习的和谐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班级英语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手段。学生之间的了解是最真实的, 在这个集体里, 组员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相互协作, 优生帮学困生, 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 能实现共同进步。当学困生有了学习上的进步, 享受到学习进步带来的成功快乐时, 他的学习兴趣更有提升。

5.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古语云:“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 要走到学生中去, 不只是班主任和学生最亲, 科任老师一样也要做到。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 不仅对他们有学习上的鼓励, 还有生活里的关心。当学生对你有着一种崇拜, 你还有理由不相信他会不信任你的教导吗?

6. 时刻关注学生, 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如单词的背诵、语法的理解和句型的运用等, 教师只要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 他们就能顺利地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兴趣也会逐渐稳定。

总之,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 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不但要教会他们一些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 还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其次, 还要培养他们的养成性学习习惯,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都应该有固定的英语学习时间, 养成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此外, 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 使他们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我们有理由相信, 经过我们的悉心努力,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必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要:农村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普遍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缺乏信心, 对学校英语缺乏兴趣等不利因素。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促进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兴趣,合作学习,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弈乾, 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鲁洁, 梁廉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1993.

篇9: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G633.51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培养;方法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听课时不易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加之历史学科在初中是属于“边缘学科”,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性,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学就能获得成功。那么,该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建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对于课堂的软文化环境建设,我们也应当引起相关的重视。教师不仅是课堂内容的设计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关注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认知,并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笔者留意到,个人魅力较高的老师,其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要加强个人对自我魅力的修养,打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就仪态方面,坐姿端正、衣着整齐简练,符合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吐字清楚,思维清晰,以便体现历史的逻辑性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认真负责、温和可亲,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教师,并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民主平等的精神,避免"填鸭式"教育,恢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就学习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疑问。

二、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不仅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教授“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机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终于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创设这个具体故事情景,不但使学生如临其境,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其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強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精心设计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因此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课堂提问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情绪变化,同时还要设计难度适应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具体来讲,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恰当提问时机。恰当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置提问,及时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是教师授课能力的一个展示。其次,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也可以分层次来进行提问。再次,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喜爱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扩大教学规模,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恰当、适量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材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活跃其创新思维。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静止的文字变成活动的画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情趣盎然,唤起了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五、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强化学习兴趣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除了考试以外没有什么别用途,很多初中学生正是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把历史完全当作“副科”学习,上课不听讲,考试临时突击记忆。历史与现实有着紧密的关系,反思过去,是为了明天的更美好,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正是吸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近代历史上李大钊也曾说:“历史是死的,但解喻是活的,与时俱化。”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将将课本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及时抓住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我在讲述“国共两党合作抗”时,联系“连战访问大陆,陈云林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会晤,有人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要到来。”学生随即产生了浓厚兴趣,然后我在追问到“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他们分别是是什么时候、怎样实现的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么国共能否实现第三次合作,这将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展开激烈,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整个教室的学习氛围变得非常的融洽。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多学习多看书,拓展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精心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加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 2012(04).

[2]姜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5(11).

篇10: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杨宽英

(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还不够集中,意志力还比较薄弱,往往仅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特别是历史学科,由于历史知识是无法再现的,也无法通过实验和模拟来验证。许多学生对历史感到乏味,学习起来感到吃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乐知者”的角色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在导入中诱趣

一节课成功与否、效率高低,导入新课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形式的导课方法,如情境导入法、图像导入法、讲故事、成语来历导入法、设置问题导入法等,吸引学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唐朝的盛衰》这一部分时,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看过《唐明皇》,我就采取让学生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历史故事,当学生讲得有声有色、情绪高涨时,我就进一步提出问题:强大的唐朝为什么会衰落呢?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激情和欲望中步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在设疑中激趣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达到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巧、设得精、设到点子上,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由不发,不能不发,从而迸发出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必须时时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度,提的问题过难、过深,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望而不及,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在质疑中寻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更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存疑、求异,还要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意识地设一些疑点,让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注意到时时有疑,处处有疑。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马克思“怀疑一切”的学习态度为榜样,不唯书,不唯师,勇于和善于提出与课本、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四、在直观中促趣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直观教学方面更有特殊的意义。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也不如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如,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讲到日本战败投降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军进入东北,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对这段历史刻骨铭心。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使历史中原本单调、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的屏幕上再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从而也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篇11: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成长以及心理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成为了学生的重要负担。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学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简要分析,旨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他们身心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时候,才会在做事情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增加情感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健康学习,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学生都会感觉体育课枯燥无味,缺少学习兴趣。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体育教学中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缺少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的进行教学。例如,体育课堂应该更加充实,增添一些新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项目,使学生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这样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学习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学习的效率可以得到保证。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锻炼计划,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锻炼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慢跑,教师可以指导他进行有计划的慢跑锻炼,逐渐提高跑步能力,这样学生自信心会得到提升,学习的效率逐步提高。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学生学习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的关键所在。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在锻炼中提升能力。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正规篮球比赛,可以是CBA联赛或者NBA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篮球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得到激发,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四、教师进行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体育动作缺少认识,导致他们的动作不够标准,既影响体育锻炼的有效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所以,教师在讲解体育动作的时候,应该进行有效的示范,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的动作,逐渐掌握正确的.动作。例如,跑步时各个部位的动作标准对于跑步的效果及学生的自身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师进行了有效的示范之后,学生锻炼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五、优化教学方法,组织课外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体育训练,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屏幕上观看体育动作演示,学生对于体育动作掌握得会更加熟练。例如,在进行体育知识理论教学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和难懂,上课的时候缺少精气神。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真挚情感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展示能力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或者足球友谊赛,让学生通过自发的方式组成比赛队伍。然后教师作为裁判,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还能够增进友谊,构建更加和谐的关系。综上所述,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对于体育活动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只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得不断深入,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4).

[2]陈敬敏.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3).

[3]肖光田.浅析新课改下中学体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14).

篇12:中学历史课兴趣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原动力。学生在探知知识时,浓厚的兴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况下学习。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与训练学生的心理特征,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途径。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初中求学生涯。由于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由于初中生大多处在成长阶段,很难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存在恐惧心理,使学生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物理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将物理教学特点与学生心理状况相结合,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初中生大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心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活跃。然而,初中生同样面临心灵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生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讨厌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物理。这些要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高。在教学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握教学尺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厌恶物理学科,害怕物理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优质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众多物理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抽象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硬纸片放于盛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将杯子倒立,使学生观察到杯中水未流出,硬纸片未被水冲掉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到此景时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器官,激发学习热情。

(二)从生活入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自身角色,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最终发现正确答案。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实验,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常识中包含丰富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取用生活材料进行试验,避免替代品进行试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鼓励,不能给予不耐烦的回答,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三)加强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深化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加大对物理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物理教学实验室,并配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有力后盾。另外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手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积极使用网上资源,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尤其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新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伟大物理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如牛顿煮手表的故事。另外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按教学难度由易向难、循序推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四)灵活运用教法,创设物理情境,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危险性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创建不同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积极探索未知点,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参加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多读有关书籍,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开阔,让学生跟上最新时代发展潮流。如我国正在进行的北斗卫星、低碳经济、高铁速度、核辐射等与物理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问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郎永丽 王丽雪 单位: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1).

[2]刘哲.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师版),(4).

上一篇:2015幼儿教师爱心演讲稿下一篇:新学期学习计划与目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