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腾飞,在我国各个中小学,开始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各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应着重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能构架自身系统的知识网。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学生历史观的培养

【摘要】历史教学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的思想导向,引导学生正确的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在阐述历史观的含义的基础之上然后分析历史教学之中学生历史观培养的必要性,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历史观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观 培养

历史观的含义是什么?所谓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其中由于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我们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因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使得很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把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作为了唯一的目的,并且往往夸大这个目的。从教师的教学工作出发,历史教学工作者,简单的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有两点危害:(1)不能就历史知识做出深层次的讲解以便学生理解,(2)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其中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原因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理解历史本身,更谈不上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等等。由此,历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便只能陷在琐碎的历史事件中,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历史。在历史观的培养与历史知识的掌握之间取得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一、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观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观帮助我们包括学生理解自身的基础定位。对于一名中学生而言, 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其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或者说此时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培育期。较之成人而言,个人的自我形塑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的培养作用,对其个人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某种梦想,但是这个梦想千差万别而且很可能并不完善,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基础定位,在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对历史观的培养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历史上比较著名影响巨大的事件和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无不是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背景的体现。从哲学上说,历史观本身也是对立而统一的,历史面貌反应当时的社会阶层所处的情况,并且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历史观的形成,中学生在充分地掌握了基本的历史事实的情况下,要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分析出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2]学习《鸦片战争》,就必须分析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使学生认识到封建文化下的专制制度不能与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国近代化的进行艰难探索。从学习思维上说,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往往能唤醒学生对于历史的好感,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论,不管这种评论对与错,都与学生本身的世界观形成了对照和冲突。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看,初中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通过思维和训练对历史观的培养来达到对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完善。[3]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既要授之于“鱼”,也要授之于“渔” ,即按照历史研究的认知方式获得历史学习的方法。

二、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观的方法

(一)加大教学过程之中的历史观教学意识

部分历史教师缺乏历史观的教学意识由于我国的考试制度及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缺陷,常常引导老师急功近利,忽略对学生历史观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观的深入认识。历史教学工作者必须从自身出发,首先提高加强中学生历史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观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建立起来成熟的历史观: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由真实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及社会的、哲学的、心理的、 政治的、文化的诸多因素对立统一形成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历史观形成的条件入手,对历史观进行深入解剖,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这些历史观对当时社会所形成的冲击以及由这些冲击决定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终结。

(二)对历史著名场景进行趣味性演绎

其中以笔者自身教学工作之中出现的实践为例作出说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习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为了能够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我做出了对历史著名场景进行趣味性演绎的教学实践。其中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对其中的历史人物进行揣摩以及当时所面对的形势作出分析。(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假如你是黄袍加身当上皇帝时,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你会怎么做?

这样使得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可以深刻地掌握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以及由这种特点决定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其中尤其是要对学生扮演人物角色进行人物解读,包括人物的心理动态、人物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以及人物对过去和未来的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什么样的历史观。[4]通过进行换位思考方式的讨论,提升了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并且使得学生建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三)多媒体教学是形成历史观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普遍使用,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组资料图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得出科学的历史观。如学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绥靖政策时,就可以把一战带给人们的灾难,德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实力的膨胀,苏联的强盛等以组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观察、思考、分析,从而理解绥靖政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实行绥靖政策是错误的,教育学生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努力。

结论

历史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具有着非凡的意义以及培养方法也多种多样。学生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不仅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树立平等、开放、宽容的民族意识的需要,更是未来担负民族振兴使命的人才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彦.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观的必要性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4,(3).

[2]李依芳.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观的培养[J].金色年华(下),2012,(8).

[3]杨泉森.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历史观的培养[J].科技研究,2014,(2).

[4]余桂芳.正确的历史观应该成为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试评"西方中心论"对历史教学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18).

作者:金凤安

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腾飞,在我国各个中小学,开始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各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则是主要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应着重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才能构架自身系统的知识网。对目前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策略,最后,对培养历史思维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学历史 历史思维 含义 思维能力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历史承载人文素质、联系古今中外,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应试教育,是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随着日益深入的新课标改革,也逐渐改了历史教学的目标。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历史思维着重是对历史本质进行揭露,有利于学生概括、评价和分析历史知识。在现阶段中国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思维的涵义及分类

历史思维是有机的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育特点相结合,才能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对中学教学中,历史思维的作用进行强化。历史思维主要分为以下二类:

1.历史形象思维

主要是指学生对于历史人物面貌和历史事件进行重构的能力,结合历史的真实记录,学生可穿越时空,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大脑中还原那些没有接触过的历史事实。通常情况下,历史思维包括想象和感知等,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展开的一种思维活动。

2.历史逻辑思维

具体是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感知,运用抽象的历史概念,所开展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以更好的认识历史的本质。作为历史的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对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揭示,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究,旨在对历史的发展规律更好的把握。

历史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尽管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思维方法,但在使用时,又是难以分开,彼此交织的。逻辑思维的基础,是形象思维。没有历史的逻辑思维,则很难把握和定位历史的形象思维,需要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几个方面,是中学生应有的历史思维能力。

1.批判性思维能力

讲求事实,还原和论证历史事实,是中学历史学科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的历史思维能力。学生们在课堂中,通过分析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和教材内容,对虚假记载的历史,以及以往历史事实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批判。

2.概括性思维能力

中国历史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在大量的知识中,学生应对那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同时在课堂上不断接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通过概括和整理,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而学生所具备的这种能力,就是概括性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学好历史学科,概括性历史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创新型思维能力

我们的生活是面向未来,而中学历史主要是记载已经发生的事实。当今社会倡导创新型思维,创新能力,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创新型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而不单单是把眼光停留在过去的历史中。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在步入社会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中学历史教學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路径

1.深入了解中学历史教材,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夯实基础

教材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载体,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主要立足于教材,并对历史教材的作用充分重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同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总结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学生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应对中学历史知识的含义主动探究,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深入了解,进而对自身的知识网状结构进行构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只有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才能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2.设定合理的问题,共同开展合作探究

首先,在结束每一节课的教学后,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为了提升学生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可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用以检验学生们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了更好地解决课后习题,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彼此交流和探究,共同制定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小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进行培养,使之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其次,建设历史形象思维,还应吻合历史情境,以提供良好的处理环境,为历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丰富课后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在课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定期组织辩论会、讨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魅力充分展现,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这种方式,会对学生对比、总结和分析历史的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从多个角度开展,增强多种思维的联系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本质上分析历史思维的特点,使历史思维的建设性活动更好的符合建设本质。并能在应用历史思维的过程中,融入全部的历史思维的特点。其次,应增强多种思维的联系紧密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应立足于历史的角度,进行细节的控制和多角度问题的处理,加强思维方法的应用质量。

2.历史思维的培养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

首先,拥有思维的材料,是构建思维的基础,否则就无从进行思维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面,应充分运用史料。运用历史史料,传授历史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年龄特征充分考虑。对于初中生,主要是培养历史形象思维,而对于高中生,则重点是培养历史的逻辑思维。但也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就很难顺利完成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任务。

五、结论

当今社会,对于人才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同时还用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而中学历史教学,应重点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旨在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历史教学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历史思维能力的应用价值,进而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玉萍.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思考[J].教育革新,2008,(12).

[2]林萃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西江教育论丛,2002,(02).

[3]付开镜.家族史纳入中学历史教学的设想[J].教学与管理,2014,(18).

[4]唐彩凤.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学园,2015,(07).

[5]罗艳松.让历史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略论后现代知识观及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J].基础教育论坛,2015,(25).

[6]郑晶晶,王争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做人教育[J].教学月刊,2015,(10).

作者:梁世传

中学学生历史教学论文 篇3: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析评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落脚点,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问题意识;基础;重要途径

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历史问题的观察能力、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实际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较强的、正确的、科学的历史意识。因此,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

1.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知识的关联,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清重要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横、纵向的关联,注意课与课之间的关联,注意每一节课中知识的内在关联以及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等,从而突出历史知识的关联性和系统性。比如,我们在学习九年级历史“启蒙思想的火种”这一内容时,既要让学生纵向联系前面学过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比较欧洲的两次思想解放,又要让学生横向联系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引发的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三次重大历史事件,从而让学生形成意识。

2.在教学中注重思想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

中学历史课程每一章节无不透露着深厚的思想观念教育内涵。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内容。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一课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可联系青藏铁路的开通,分析青藏铁路为发展西藏、造福西藏的巨大作用。

3.在教学中注重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是历史教学的落脚点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说:“我们研究过去,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我们初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析评历史、认识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这正是历史教学的落脚点。

4.在教学中抓住教材、贴近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的变化,解释其内在联系,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学习教材、理解教材。如,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导入框”,根据“导入框”内容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进行展播,同时教师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历史的兴趣,引入课堂教学。

除了课堂教学是使学生形成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以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联系生活实际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渠道。如,开展“寻找历史遗迹”“请老红军讲革命”“听老八路讲抗战”等。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解历史的能力和兴趣,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意识。

二、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做好示范,引导学生如何科學、正确地提出问题

在问题意识培养的初期,教师的示范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样的历史问题是好的,他们才会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2.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及时给予解答

当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后,教师不应该扼杀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不应过早地把答案告诉他们。我想问题意识培养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解决自己提出的历史问题。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才会在思考中得到升华。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最重要的部分是讨论成果的展示,对于好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其他学生懂得这样思考问题是正确的、最佳的。

3.坚持示范、反复训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项长期、细致而深入的工作,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在引导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有启发性,使问题有思考余地;有深刻性,使问题有思考的价值;有典型性,牵一发而动全身;有系统性,不断设下“陷阱”,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形成网络;因材设疑,以疑启之,以问导之;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去内化、感悟解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教材及历史课外书籍的阅读,或通过所创设的历史情境,从中受到感悟和启示。同时,教师更要加强自身历史文化素养,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寻找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历史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作者单位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南广镇中心校)

作者:李敏

上一篇:养老保险制度财务论文下一篇:真我色彩广告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