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共同体将建区域投资信息中心

2024-04-20

东非共同体将建区域投资信息中心(精选2篇)

篇1:东非共同体将建区域投资信息中心

东非共同体将建区域投资信息中心

中国经济网2014-06-30 07:52:16

东非共同体29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成员国会议达成共识,将创建一个区域投资信息中心来帮助投资者获得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投资信息。

据东非共同体秘书处乔治·奥迪波·恩迪拉介绍,此前大多数到东非的投资者都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确定在该区域的投资机会与信息,因此该中心将与区域内现有的投资机构建立联系,从各国收集并共享投资信息。该中心将暂时设在东非共同体位于阿鲁沙的总部,计划明年开始投入运转。

东非共同体副秘书长杰西卡·伊里约说,很多投资者都关注着东非这个区域,各国创造最好的投资环境来吸引投资者是非常必要的。

卢旺达贸易与工业部负责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官员阿力克斯·鲁兹步吉拉说,现在必须要提高东非共同体区域内每年约14%的直接投资增长率。(杨孟曦)

原标题:东非共同体将建区域投资信息中心

稿源:中国经济网

篇2:东非共同体将建区域投资信息中心

【关键词】 中国企业 东非共同体 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

【作者简介】 卡斯,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一平,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 F125.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568-(2016)06-0132-16

【DOI编号】 10.13851/j.cnki.gjzw.201606008

随着中非合作论坛于2000年建立,中非关系正在全面快速发展,中国与非洲大陆区域和次区域组织合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其中,中国与东非共同体(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的合作潜力更大。首先,东非共同体已成为整个非洲发展较快的次区域组织之一。东非共同体由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于1967年创立,旨在以共同的斯瓦希里文化为基础,通过消除殖民时代的创伤和降低关税,以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1977年,东非共同体解体,1993年三国决定再度合作,并于1996年成立东非共同体秘书处。1999年,《东非共同体条约》签署。2007年6月18日,布隆迪和卢旺达两国加入东非共同体;2016年4月15日,南苏丹成为东非共同体的第六个成员国。东非共同体总面积为1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5亿,国民生产总值达1 470亿美元。 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东非共同体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货币联盟及政治联盟。其次,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东南非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 for Eastern & Southern Africa, COMESA)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ECOWAS)等相比,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相对较小。再次,与其他次区域组织相比,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不多,且拥有共同的斯瓦希里文化背景,这使其一体化进程相对阻碍较少。而除南苏丹外其余成员国均较为稳定,也为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最后,东非共同体所有成员国都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尽管时间先后不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和东非共同体关系全面发展,政治关系不断升级,贸易合作持续拓展,文教交流逐渐深入。

本文重点考察中国与东非共同体的投资合作。随着中国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4年末,中国企业对布隆迪的投资为1 324万美元,对肯尼亚投资为8.54亿美元,对卢旺达投资为1.11亿美元,对坦桑尼亚投资为8.85亿美元,对乌干达投资为4.64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投资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项目较多,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矿业领域。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现状,本文将考察其对东非共同体发展的贡献,并利用态势分析法(SWOT) 观察其机遇、挑战和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投资的现状

随着双边关系发展,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的投资迅猛增长。2007年,中国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直接投资存量仅为1.9亿美元;到2011年底,这一数字达到了9.1亿美元,五年间增长了3.8倍。 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房地产、采矿、工业、制造业和科研等。其中,制造业、科研等尽管占较高比重,但对这些领域的投资相对分散,因此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工业和矿业三个领域,这也是本节的分析重点。

(一)农业领域

农业是东非共同体各成员国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其成员国的经济支柱。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香蕉、木薯、豆类、蔬菜和小麦等。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棉花、咖啡、茶叶、烟草和甘蔗。林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蜂蜜、药材和木材等。在2005年至2014年间,东非地区耕地总面积为108 443千公顷。 布隆迪约90%的人口从事农牧业,农业为其提供了95%的粮食和80%的外汇收入;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的9%,占农业总产值的19.9%,主要有咖啡、茶叶、香蕉等。卢旺达农业吸纳约85%以上的人口。2014年,卢旺达农业增长了5%,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3%,主要出口农产品为咖啡。乌干达以农业为其主导产业,占其GDP的23.4%,主要出口咖啡和甘蔗等。农业为肯尼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肯尼亚的园艺产品、茶叶和咖啡出口额分别为11.04亿美元、11.3亿美元和2.26亿美元,约占出口总值的40.3%。坦桑尼亚拥有可耕地约4 800万公顷,森林和林地面积共3 350万公顷,拥有6.4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领海水域,22.3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专属经济区水域,以及5.8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湖面。 此外,东非共同体各国在园艺、养蜂业和渔业等领域都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nlc202309091213

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农业方面的投资始于承包东非地区农场,目前逐渐发展成合资合作。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农业领域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咖啡、茶叶、甘蔗等作物,主要形式是援助和合作,典型案例是坦桑尼亚西南部的姆巴拉利农场。 该农场自然条件很好,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合理,有良好的生产条件,土地面积为6 000多公顷,可耕地面积为3 300公顷。

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中国企业正在扩大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和培训使东非当地农民掌握更有效的农业技术。中国政府协助中国企业派出农业专家,向东非共同体各国传授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等。为东非当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力,无疑对东非地区农民和农业非常重要。同时,随着中国企业的主动投资日益增多,东非共同体各国领导人也日益关注农业,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也有积极意义。

(二)工业领域

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渴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能够持续产生足够的输出,以满足东非共同体区域内市场和出口市场的要求,并迅速增加区域内的人均收入,最终提高区域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工业部门在东非地区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均稳步提高。

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在工业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和公路建设方面,其典型例子是从肯尼亚海港城市蒙巴萨到其首都内罗毕的铁路,又称蒙内铁路。蒙内铁路被认为是肯尼亚自1963年独立以来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计划耗资约40亿美元建设该铁路。蒙内铁路更是中长期的东非铁路网的一部分。根据规划,该铁路始于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途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未来将延伸至乌干达,共计400多公里;在抵达乌干达后又将分为两支:向北将通往南苏丹,向南则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到卢旺达,最后抵达布隆迪。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肯尼亚时,中肯两国签署了关于此铁路相关合作的协议。蒙内铁路由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项目所需资金的90%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蒙内铁路建成后,可帮助东非地区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将使蒙巴萨和内罗毕城市之间的旅行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4.5小时。此外,蒙内铁路的建设也将把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带入东非地区。

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投资的另一典型案例是坦桑尼亚的基甘博尼大桥(Kigamboni Bridge)。基甘博尼大桥是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和中国中铁大桥局组成联合体承建的一座双塔单索面斜拉桥,连接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市区与海洋资源丰富的基甘博尼半岛。该项目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19日大桥通车。基甘博尼大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桥,被坦桑尼亚民众誉为“东非最壮观的桥”“东非第一大桥”。该桥全长680米,主跨200米,桥面宽32米,双向6车道,采用国际标准设计、施工,造价1.35亿美元。

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其他主要项目,包括布隆迪的布琼布拉国际机场(Aéroport international de Bujumbura)扩建项目、住宅楼项目、跨国公路工程三标段项目等;肯尼亚的内罗毕环网改造项目;卢旺达的商业及办公楼项目、卢旺达阿尔伯特(Albert)综合楼、卢旺达银行等;南苏丹的尼罗大学项目(Obel Campus Project)、朱巴水电站项目等;坦桑尼亚的坦桑尼亚—阿鲁沙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多多马道路项目、酒店大楼项目等;乌干达的卡努尼—辛巴布勒—玛丽亚道路项目(Kanoni-Sembabule-Villa Maria Road)、沥青路面工程项目、阿科里布—穆辛哥道路项目(Acholibur-Kitgum-Musingo Road)等(表1)。

由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工业化水平普遍低,技术工人少,中国企业很难招到能够达到技术工人标准的东非当地员工。为此,自2010年以来,中铁建先后派出了上百余人次的技术和管理服务团队赴东非地区开展工作,并举办多期培训班。此外,中国标准在东非共同体区域内站稳脚跟后,通常会把国内的设计产业和咨询产业带出去。在东非共同体区域内的采用中国标准的所有项目中,施工建设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等,一般也从中国进口。

(三)矿业领域

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拥有多种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等产量较大,产量较小但仍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包括黄金、钛、铌和稀土等(表2)。此外,东非地区在油气方面的储量比较丰富,油气大发现特别是肯尼亚北部地区油田的发现,使该地区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国际投资目的地之一。尽管东非共同体各成员国矿业储量不一,投资总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政策环境各不相同,但总体上仍对中国企业有较强吸引力。但目前无论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还是中国商务部,所提供的中国企业在矿业领域的投资数据资料还相当有限。

2013年,肯尼亚矿业部门与中国江苏省一家地质勘探研究机构签署协议,委托其对肯尼亚境内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和开发价值等情况进行普查,以便为乌干达政府更好地制定矿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此外,乌干达和坦桑尼亚都在逐步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石油公司就已开始在乌干达西部进行大规模的石油勘探活动。2001年起,乌干达政府与多家国际能源公司合作,开始对位于其境内的东非裂谷最北段的阿尔伯特裂谷进行油气勘探工作。为了吸引外资,坦桑尼亚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在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办国际矿业展,这是坦桑尼亚境内唯一的专业矿业展,主要展品包括矿藏加工、矿产工程、矿产开采、矿产安全技术等。许多中资机构每年参加坦桑尼亚的国际矿业展览,已有少量中资机构开始投资相关领域并建厂。

二、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投资的影响

随着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不断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对东非地区的投资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投资无疑促进了东非地区发展,尤其是促进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东非区域的技术水平,等等。此外,正是由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浪潮的推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为吸引更多外资而努力稳定国内政治局势,积极改善自身招商引资政策。

nlc202309091213

(一)促进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很丰富。肯尼亚是东非乃至整个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貌景观以及无数珍禽异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另外,坦桑尼亚也是非洲著名的旅游国家,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拥有维多利亚湖、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等非洲三大湖泊、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和多个天然野生动物园。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访问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肯尼亚期间,和来自其他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国家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中肯关于蒙巴萨—内罗毕铁路相关合作协议的签署。蒙内铁路是全部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实施的海外铁路项目,是东非共同体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项目,并将成为东非共同体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蒙内铁路建成后将减少东非共同体成员国间的交通成本,将来不仅会成为支撑东非地区旅游业的基础,也将促使东非区域成为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经济发展中心。

(二)为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投资项目尽管大小不一,但都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坦桑尼亚为例,中国企业的投资对坦桑尼亚当地人民的就业有直接影响,进而为坦桑尼亚的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等作出了积极贡献。自2012年至2015年,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所投资的项目中,在制造业部门已创造了53 677个就业机会,紧随其后的建筑业为2 802个,农业、运输业和旅游业分别为2 320个、2 024个和1 090个。 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也相当多,仅蒙巴萨港的建设就为当地提供了250多个就业机会。中国铁建建工集团和中国铁建大桥局组成联合体承建的基甘博尼大桥,为当地人民创造了5 000多个就业岗位,还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四达数字电视公司、中兴公司等都是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的典范。

(三)帮助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提高技术水平

在向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过程中,大量中国企业积极向当地转让技术,培训当地员工,为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已在当地运营的华为、四达、中兴等都是这一方面的典型。其中,凭借自身在通讯技术和品牌方面的优势,华为已成为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主流运营商的合作伙伴。在肯尼亚,华为公司是当地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AFARI通信公司的2G/3G和核心网合作伙伴。肯尼亚警察部门的应急通信网络也由SAFARI通信公司承建,由肯尼亚政府部门提供ICT通信网络和解决方案。为了创造更广的合作机会以及营造更加平安的城市生活,肯尼亚SAFARI通信公司决定与华为公司携手为当地人民和警察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以实现视频调度、视频监控等。此外,华为中标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主要提供面向未来的运营通信网络,推动蒙内铁路通信系统的建设。华为在东非地区业务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对该地区客户需求的关注、优质的产品服务以及与东非地区当地专业公司之间的优势互补。

三、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投资的态势分析

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的投资已渐具规模,并已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认为,随着中非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进非洲。利用态势分析法对中国企业未来投资东非共同体的优势和不足进行研判(表3),对确定精准的投资战略和政策至关重要。

(一)中国企业的优势

从投资对象国角度看,中国企业投资东非共同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理想目的地;二是东非共同体各国领导人和普通公众对中国企业投资均持欢迎态度;三是东非共同体各成员国的发展空间相当广阔,并具有较强的市场辐射力;四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人口增长快,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廉,创业成本也较低。

从投资者角度看,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殖民统治等残酷方式,曾经掠夺过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自然资源,但是中国没有。另一方面,按照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购买力平价,中国企业提供的消费品正好适合东非当地人民的消费能力,因此中国企业的投资更受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欢迎。

(二)中国企业的劣势

从投资对象国角度看,中国企业投资东非共同体的劣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交通、通讯和供水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例如,布隆迪全国范围内供电不足,电压不稳定,企业一般需要自备发电机;二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工业体系不健全,产业配套及零配件供应存在一定不确定因素;三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生产用原料采购运输困难,劳动力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等;四是东非共同体整体上融资困难,贷款利率较高,贷款手续复杂,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从投资者角度看,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劣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市场上数目过多往往引起它们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压价,导致当地人民质疑中国企业产品质量,质疑中国企业的目的等;二是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可能存在同质竞争,进而压缩当地企业的发展空间,引发当地民众的不满。

(三)中国企业的机会

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机会很多:第一,东非共同体各成员国的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企业的投资;第二,东非共同体各成员国经济尚处起步阶段,且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成员国在公路、铁路、空运、通信、电力、水运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潜力,可投资的领域和项目都很多;第三,近年来,东非共同体各成员国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中国企业投资的法律环境正日益改善;第四,东非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也将为中国企业提供大量的投资机会。2005年,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三国在坦桑尼亚阿鲁沙正式建立关税同盟并启动了共同市场。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贸易迅速增长,也明显降低了次区域内部进口关税税率,在促进东非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提升了这一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nlc202309091213

(四)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企业投资东非共同体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东非共同体成员的政治和安全局势并不十分稳定,特别是布隆迪和南苏丹。自2015年4月布隆迪政治危机爆发以来,相关暴力冲突已导致374名平民和77名警察丧生,约有24万布隆迪人逃往邻国避难。 南苏丹自2013年12月爆发内战,迄今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上述内战或武装冲突往往导致严重的轻武器流失问题,并造成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此外,东非共同体各国的选举极易出现“输家政治” 现象,如2007年肯尼亚总统大选后的动荡。二是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当地社会的融入问题。例如,东非共同体各国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中资企业如果雇佣穆斯林员工可能会对项目进展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员工的定时祈祷往往会和公司的作息安排相冲突。这就形成另一个问题,即中国企业招聘时,往往会控制一些员工的数量;反过来这会引起当地宗教团体、工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三是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等也在东非共同体投资,由此形成某种竞争关系,同时发达国家掌握着更多的宣传资源,往往指责中国政府或者中国企业抢资源、“新殖民主义者”、独占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自然资源等。

结 束 语

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至今已超过20多年,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投资规模日益增大。中国企业与东非共同体合作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工程承包、执行援外项目、贸易和加工生产等形式。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的投资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通过态势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为了保证中国企业面向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走出去”获得更多成果,有必要将其与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相结合。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大力宣介并推动这一构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倡议涉及面广,吸引力强,为国际合作开拓了新空间和新领域,并带来了新理念和新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众多国家和地区,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一倡议是开放的,源于古丝绸之路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它穿越非洲、环连亚欧,不排除任何国家。因此,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也可加入这一倡议,扩大自己的市场,迎接更多的投资。中国企业在农业、工业以及矿业方面所拥有的技术都是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所渴望的。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对当地人民来说意义重大。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农民对中国企业带来的新技术很感兴趣,因为东非区域还存在严重的饥荒现象,需要利用中国企业带来的技术摆脱饥荒。工业方面的投资正日益增多。随着地区成员国的增加,东非共同体成员国需要在交通、通讯、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领域获得更多投资。这些投资将促进东非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也有利于降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成本。矿业方面的投资也有显著提升,东非区域不再只是单纯的矿业资源输出地,而是借助中国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提升当地人民的福祉。

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全球发展、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休戚与共,共同发声。在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背景下,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中的肯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已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和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随着东非共同体经济、社会、文化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企业在这一地区农业、工业和矿业三个领域的投资量不断扩大,其对外部市场的吸引力也日益提升,并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提高中国企业在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效率,中国企业需要在以下方面继续强化:第一,中国企业要抱团走出去。抱团走出去将强化中国企业的投资实力,降低创业成本,还可以帮助中国企业避免商业欺诈行为,共同规避风险等。第二,中国企业要创新自己的投资领域。例如,部分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的技术很高,它们可以帮助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实现清洁发电,缓解东非地区的电力短缺。第三,中国企业应该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的各地方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在对东非共同体成员国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缺少与当地环保部门、工会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组织的沟通,而这对保障中国企业的投资利益至关重要。第四,中国企业要加强适应新投资环境的能力。由于东非共同体成员国不断增加,中国企业也要做好相应准备,因为今后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收稿日期:2016-09-01]

[修回日期:2016-09-27]

[责任编辑:樊文光]

上一篇:安全主持词升旗仪式下一篇:上学期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