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幼儿教师论文

2022-04-17

当前,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引起了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笔者就学习共同体与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联系、对教师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推进共同体建设展开论述。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共同体幼儿教师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共同体幼儿教师论文 篇1:

浅析如何通过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以资源开发为中心,以信息網络为载体,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生或进行教学活动,把优质资源最大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实然需要和应然要求。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推动者,如何提升他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专业发展共同体;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些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是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为幼儿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积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革新,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共同体是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本质上均属于利益共同体。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具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而不断努力。本文将从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对于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一、 构建交流平台,激活对话机制

几年来通过对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在培训活动中普遍存在忽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参训教师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缺少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建议的机会。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是一项任务,自身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为促使教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机会展现自我,实现思想的碰撞,幼儿园应构建民主的交流平台及平等的对话机制,促使每一位教师勇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例如,当教师遇到信息技术方面的难题时,其首先想到的是请园内信息技术专业强的教师进行解决。在此过程中,能力强者与弱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强者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辅助人员,很少会有强者从教育的层面对信息技术的价值进行思考;同时,大部分幼儿教师由于不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出生,认为信息技术与自身无关,对于能力强的教师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自己不愿主动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因此,在幼儿园内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搭建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构建完善的对话机制,提高两者之间的互动性,促进两者共同分享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 关注教师需求,改进活动模式

现阶段,大部分培训都具有非常强的自上而下的特征,培训内容具有非常鲜明的理论性特征,或者未能够将技术与教学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大部分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会产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培训的规划以及行程安排等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特征,具有较多的硬性任务。对于教师而言,无形当中会增加他们的压力和负担,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例如,有许多信息技术应用之类的培训活动,就只有台上的授课者有一台电脑在播放讲解应如何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形象的教学,受训者就只能观看和记录。因为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操作练习,很多教师走出培训室就忘了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培训活动结果就是事倍功半。

若研修活动能够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研修内容与教学实践保持较高的紧密性,就会深受教师的喜爱。例如,有一位信息技术培训的老师,人未到位就先收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组织开展研修活动。他选择在电脑机房对青年教师开展培训,因为台上的他讲解示范一段,就要让台下的学习者在自己座位前的电脑上操作练习一会儿。这样的研修活动都以实际操作为主,有失败有成功,教师们都非常喜欢。

可见,为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幼儿园应力求研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针对教师所面临的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展开,还要将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新动向等有效融于其中,有效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难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方法措施等。同时,研修活动应由不同园所轮流组织开展,实现园际之间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三、 基于共同愿景,共享共谋发展

叶澜教授曾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对教师而言,其专业意识的觉醒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源动力,而基于共同愿景的团队建设则是学习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各幼儿园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仅仅依赖于幼儿园内部是无法实现愿景的。

因此,在有意识地激发教师内在发展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还应提高教师间交流互动的广泛性,通过组织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等活动,各园可针对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提出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共同愿景。

总而言之,“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应遵循“组建形式多样性、活动形式开放化、管理方式立体化”的基本原则,采用“行政倡导、制度规范、文化影响、自主需求”等不同策略,通过优化团队、培养领衔人、加强文化引领等,构建多元平台等方法,让共同体成员能够一道学习、一道研究、一道分享,从而最优化地推进学习发展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参与者之间应保持平等互助、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之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期间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信息技术经验和自身掌握的相关技术,同时,每位教师均可充分体现自身的成长,切身体会在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中个体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形成浓厚的分享氛围,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四、 借助技术优势,推动交流合作

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如微信群、微博以及QQ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远程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和在线研讨活动等,从而让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和约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上进行延伸,让更多的幼儿教师可以连结在一起,共同分享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以及实际交流才能更加深入地掌握。因此,通过观摩、示范以及交流等方式,将教学思想与信息技术两者有效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得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丰富性的特征。

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教师之间的互动构建有效的平台以及平等的对话机制。幼儿园应“基于共同愿景,共享共谋发展”的视角积极开展教师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活动,给予教师最大可能的支持和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较低的现状。

作者简介:

陈宝钗,福建省漳平市,福建省漳平市城隍庙幼儿园。

作者:陈宝钗

共同体幼儿教师论文 篇2:

以学习共同体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过程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引起了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共同体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手段,加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笔者就学习共同体与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联系、对教师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推进共同体建设展开论述。

一、学习共同体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

学习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并进行融智创新,实现互促共进、优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学习共同体超越了原有的教师在职培训。教师在职培训是由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以讲授的方式向教师传递新观念、新信息和新方法的培训,培训教师利用所接受的讯息开展“有科学基础的实践”。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合理实施运用”的过程并不是教学,教师要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对自身教学经验反思和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共同体正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涉及整个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作为幼教领域的专业人员需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入手培养自己的能力。学习共同体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学习共同体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借助专业平台,实现幼儿教师自我价值的超越

学习共同体构建了一个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且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充满专业性的知识动态结构,为拥有不同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引导幼儿教师重视专业发展,反思教学实践,找到自身的不足,及时弥补欠缺。在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能够获得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超越。

2.学习成果共享,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技术提升

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互动发展的平台,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通过交流促进共同协作,试着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同时也尽力帮助其他幼儿教师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同事关系。幼儿教师在交流与互动、对话与合作中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

在学习共同体中,幼儿教师将教育实践从传统意义上的私人空间带入公共空间,围绕教育教学问题,共同探讨分析。同时,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又会加强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使教师形成对幼儿发展负责的责任感,帮助幼儿教师掌握专业能力,完善认知结构和教育理念,快速成长。

三、构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确立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前提,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我们可以把有数万之众的幼儿教师群体看作一个大的共同体,而“培养0~6岁的幼儿”,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共同愿景,所有成员为了这个愿景的实现而共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构建共同愿景的同时,需要处理好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的关系。共同愿景根植于教师个人愿景又高于个人愿景,因此,要尊重幼儿教师的个体差异,让个体自由充分地发展,有利于共同体愿景的实现。

2.发展幼儿教师作为共同体的能力

在确立了共同愿景的同时,要保障学习共同体的良好运行,还需要培养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第一,交流的能力。幼儿教师需要打破固步自封的局面,养成坦诚相待、互动交流的习惯,从而提高交流能力。第二,成为知识加工者的能力。幼儿教师应善于学习新知识,转化旧有的知识,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优化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品质。第三,专业学习和教育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紧密联系教学活动实际,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第四,使教学从个人化走向公开化的能力。幼儿教师应该公开授课,和同事之间形成长期合作、交流和共享的关系,将活动案例拿出来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吸取他人意见。第五,重新定义教师角色的能力。幼儿教师可以超越课堂束缚。幼儿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师,还可以是幼儿园本土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活动反思的指导者和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3.发挥管理作用,推进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用不仅在于营造幼儿园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在于重视和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独特价值,发挥管理者的作用,推进共同体的发展。

(1)管理机制

学习共同体需要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管理机制。领导者要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意识,在生活中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处处体现人性化关怀和管理理念;在工作、学习中尊重教师,信任教师,体现民主,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多种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外部支持。此外,幼儿园管理者更要懂得幼儿教育,立足幼儿,以幼儿的健康发展的目标来指导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引领幼儿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2)激励机制

要保障学习共同体有效开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要对骨干教师有所倾斜,例如对省级幼儿骨干教师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优于市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优于区级骨干、园级骨干。可以对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创新争优意识。此外,还要用教学成果来激励幼儿教师,例如让幼儿教师了解到幼儿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家长对教师的意见渐渐减少等,这些积极的反馈将有效激励幼儿教师探索的积极性,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评价机制

良好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学习共同体的良好运转,而且能够有效地反馈幼儿教师的教学情况,使幼儿教师对自身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更准确的定位。例如在学习共同体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可以既注重结果的评价,也不忽视过程的评价,将幼儿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评价机制,将会激发幼儿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使教师更加注重交流和学习,打破思维定式,积极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及信息,从而提升自我素养,促进专业的发展。

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民办中专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编号:CJF13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徐晓卿)

作者:陈瑞 卢清

共同体幼儿教师论文 篇3:

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实践共同体”是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按照自愿的原则自行组织的团体,为教师实践智慧的提升、合作文化氛围的形成、教学资源的享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它不仅能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而且对于教师群体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实践教师共同体专业发展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更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强调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重视幼儿教师的反思与专业发展能力。然而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传统上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名师引领、观摩实践等,片面强调教师学习活动中知识的获得、基本教学技能的训练,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基础的个体实践性知的识在学习中很少涉及,从而导致教学中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如何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并将显性知识与个人的实践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国内外关于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心视角。

一、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涵义与特点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是教师实践与成长的基地。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园教学实践,在确立本园发展蓝图与教师成长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园本教学实践共同体,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与群体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1.对“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理解

“共同体”指有共同目标、兴趣、关注点、价值取向等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在此群体中,他们相互合作、交流、共享、影响,以此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实践共同体”最早是由美国的人类学研究者莱夫和温格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一书中提出的,用以表达一种“基于知识的社会结构”,并借助于这一概念,产生了“学习即实践参与”的观点。其后,国内的一些学者对实践共同体的概念与特征也进行了探讨,总地来说,他们的观点与莱夫和温格的观点趋向一致。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是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按照自愿的原则自行组织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团体中,成员们在共同愿景与目标的引导下,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意见与分歧等发表个人的看法,并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共同分析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克服了传统的采取自上而下的专家讲授教育理论——教师学的培训方式的弊端,同时与一些学校不顾教师的意愿一厢情愿的组织教师建立备课小组、研究学习小组等学习方式相比,教学实践共同体在活动的方式上更为灵活开放,内容上更契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主体性更能发挥。可见,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情感上的支持,也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实践、协作、交流、反思、探索、发展的平台。

2.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特点

根据温格的定义以及幼儿教师自身的发展特点,教学实践共同体具有以下特点:

(1)拥有共同的愿景

每个教学实践共同体中的成员,拥有共同价值取向和专业认同感,在共同体中共同制定并实施专业发展计划,并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观摩、研修。这种拥有共同意愿的学习型组织能够最大限度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技术与专业上的支持,发挥团队学习的效果。

(2)根基于教学实践

教师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如班级的管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业的批改等,这对所有学习者而言都是实践。而共同体中的成员不是靠外部的命令聚集在一起,而是基于教学实践活动或问题解决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每个教师都会遇到一些大致相同和一些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以这种问题为共同学习与研究的基础,一起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资源,从而使问题的解决更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更有利于解决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3)合作学习的开展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任何一种学习不可能孤立发生。在实践共同体中所有成员既是学习者又是助学者,他们在自身教学实践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其他成员的教学实践,这样就打破彼此之间单兵作战的封闭状态,在与其他成员交流、合作、协商中有效解决问题,并在融洽的共同体中达到彼此情感的沟通和分享,进而形成对共同体愿景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民主开放的合作机制

在共同体中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成员们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合作文化氛围,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实践、协商、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展开的,教师们可以在其中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使个体快速的成长,特别是新入职教师的成熟,更需要这样一种合作的机制。

二、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共同体的建构契合园内与教师自身的具体情况,根植于教学实践,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与机制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视角,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如学科知识)主要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隐性知识(如实践性知识)无法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或其它媒介获得,它的获得必须根植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通过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如研讨、观摩、经验介绍等)中生成新的知识,以实现知识之间的转化与传递,而教学实践共同体则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桥梁与纽带。所以,对教师而言,“实践共同体”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生产、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一种新的组织策略。

2.有助于形成园内合作的文化氛围

幼儿教师在共同愿景指导下建立的教学共同体打破了教师之间的孤立与封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平台。它让不同学科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教师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结合与整合,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与合理整合,彼此尊重与信任,密切合作,有助于教师教学智慧的整合以及园内合作文化氛围的形成,有助于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体验到团体归属感、认同感。特别是新手型教师在共同体中通过学习专家型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使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

3.有助于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实践共同体进行教学研究的保障。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累一些优秀的学习资源(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实物资源等),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共同体实现与其他成员分享,在共享中不仅改善了教学实践,而且实现了专业的成长。

4.有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并不只是为了完成一个教学任务,解决某个问题,而是关涉教师个体与幼儿园的发展。正是由于这样远大的愿景,在共同体中他们相互学习、协商,积极寻找教师的内在需求与幼儿园发展的契合点,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合作机制与学习方式,极大促进了幼儿园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建议

1.尊重教师的愿景

幼儿教师是教学实践共同体的主体,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任何外在的要求必须转化为教师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发展。在构建共同体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尊重幼儿教师的意愿、兴趣与价值观念,不能以任何借口强制、干涉共同体以及强行参与共同体的活动,把学校的要求凌驾于共同体之上;共同体成员之间也要彼此尊重、互助、合作,共同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只有这样的共同体才是健康的,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在共同体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共同体也才能走的更远。

2.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

共同体虽然是建立教师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属于园内的非正式全体,但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共同体所开展活动、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及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园内领导应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如为教师的研讨、观摩等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参与教师的研修活动、请专家给与必须的指导、表彰与奖励那些活动开展有特色且富有成效的团体等,这些制度不仅给共同体提供了一定的情感和资源上的支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共同体活动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也使得学校走上了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3.营建合作的园内文化

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与协作性的特点,特别是幼儿园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区域活动的建构等并不是教师个体能单独完成的,都需要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与合作,在社会协商的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和认识都会受到同伴群体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制约,如果学校能够给教师自发组成的共同体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教师不仅在情感上获得满足感,同时更能激发教师对共同体、对教师职业以及对学校的认同感,促进良好同事关系的建立,进而在态度、观念、思想等方面相互促进与影响,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主要手段,而现行的教育评价过多关注教师的教学成效,这就导致一些优秀的教师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与名誉,不愿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新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一种茫然与无助的感觉,总感到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他们很想找到一个能使自身迅速提高与发展的环境与情境。所以,改革现有的评价制度,奖励那些成绩突出的共同体以及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员,对于激励教师互助协作的热情,调动教师参与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师成长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实践共同体”: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走向[J].中小学管理,2010,(6).

[2]周迎,张明芳,徐洁.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实践共同体[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1,(3).

[3]陆宁宁,曾红.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新视野[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

[4]张干,朱鹏.实践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3).

作者:孙惠利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研究论文下一篇:供应链战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