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2024-05-13

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通用8篇)

篇1: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摘要:通过从消防标准的性质、标准的分级、标准化的管理体制和标准化组织形式方面对我国和美国的`消防标准化体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差异,为我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改革提供参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创新地借鉴,对我国消防标准制订、采用和实施以及标准化管理方面提出建议.作 者:韩海云 傅智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期 刊:消防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7(4)分类号:X92 TU998.1 TU203关键词:消防标准化 标准化体制 标准化管理体制

篇2: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摘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一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好坏,影响着这国环境管理的规模、功能和效率。本文旨从分析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现状以及和国外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做对比,找出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优点和缺陷,更好的完善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关键词: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概述;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与瑞典对比;优点和缺陷,完善建议

引言: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利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对环境管理的方法、程序以及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政治、经济、技术活动行为准则作出规定,利用行政管理的力量予以推行、实施和监督管理,是根据环境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以环境管理原则为指导而建立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体制。

一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以及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存在的必要性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指有关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权责划分。1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所处的阶段等都不一样,所以各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模式也不太一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由本来就存在的某个行政部门兼负环境保护职责。例如前苏联就是采用这一模式。这一模式这主要存在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或着环境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国家。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或者其他一些问题所限,不能专门设立一个环境保护机构,而环境问题不是很严重的国家则是因为本身环境问题不突出,可能不需要单独设立一个机构来解决。

第二种类型是设立委员会。委员会是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组成。如在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曾设公害对策特别委员会,联邦德国设立联邦内阁环境委员会,澳大利亚设环境委员会等。

第三种类型是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如1970 年,英国成立了环境部;1971 年,丹麦设立了环境保护部;1974 年,联邦德国设立了环境局等。

第四种类型是设立一个比一般行政部门权限更大的行政机构,这种机构由政府首脑兼任领导。这种类型主要存在于环境问题特别严重的国家,如美国在总统执行署设立环保局。

第五种类型是几种机构同时并设,一方面设立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机构,同时又由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防止污染和资源管理工作。例如美国除在总统执行署设立环保局外,还在内务部、商业部、卫生教育福利部等部门设立有相应的环境与资源管理机构。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以及日本等国家也都是采用这一模式。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一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好坏,影响着这国环境管理的规模、功能和效率。不管是建立哪一种,哪一类型,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环境本身的问题和由于环境影响或涉猎所产生的问题。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区域性是环境问题的重要特征之一, 环境科学规律表明,“环境是以某一事物为中心的特定地域空间, 它受到不同地1 Laura B.Rawlings.A New Approach to Social Assistance [J].InternationalSocialSecurityReview,2005(8)

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以及其他条件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环境监督管理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进行, 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这里所指的是区域是自然意义上的区域。区域的本质特性是整体性和结构性, “整体性使区域某一部分的变化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结构性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3由此可见, 环境问题的区域性本身就蕴涵着环境问题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的特点, 以及延伸出来的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应用必须考虑环境问题本身的区域性特征, 确定其合理的监督管理边界, 不能简单地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对环境监督管理体制进行空间上的分割。环境问题的广泛性是指环境问题的类型、性质、产生环境问题的介质、地理空间的分布以及影响的客体范围都极其广泛。现今的中国社会已不再是仅由行政管理一切,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已经要求其管理方式和手段必须多元化, 环境监督管理作为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必须多元化。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 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环境管理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创建阶段(1972 年—1982 年8 月)、开拓阶段(1982 年8 月—1989 年4 月)和改革创新阶段(1989 年5 月—现在)。4因此,我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大体上也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1973 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国务院批转发布了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4 年5 月,国务院设立了一个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主管和协调全国的环境工作,其日常工作由其下设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1979年《, 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后,全国很多省、市级人民政府也设立了环境保护监督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也设立了环境保护监督机构,这是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初始阶段。

(二)形成阶段

198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决议》,根据该决议,撤消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其下设的环保局为全国环境保护的主管机构,另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内部增设国土局,负责国土规划与整治工作。

(三)发展阶段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998 年,国家环保局改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并对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了合并。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对环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视,执行环境保护的有关部门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 我国与瑞典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比较

瑞典是开展环境保护最早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引入环境可持续发展

4理念的国家。经过很多年的努力,瑞典在环保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能保持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足以让瑞典2

3吕忠梅: 《环境法》,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年, 第139、140页。崔功豪: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第2页

篇3: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

当代中国属于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的优点在于:保障中央具有强大的权威和效能,不存在重复的政治机构和地区级别,整个政治体系运行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中央政府能够反应快速地作出决策。但其缺点同样明显:制约地方政府积极性,中央高度集权易导致官僚主义及专政,当中央政府无力顾及地方事务而地方又无权有效处理地方事务时就很容易导致行政体系效率下降。[1]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就已开始谈论和事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为揭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序幕作了舆论准备。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首次对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进行了深刻剖析,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邓小平尖锐地提出,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2]他认为,这五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并对这些现象一一作了剖析。从1986年起,邓小平重新反复思考和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规划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并把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郑重地推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使之付诸实践。

二、美国政府管理的特点:分权制度与国会

美国《独立宣言》宣告:“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则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破坏上述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建立新政府;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得以组织权力的方式,都要最大可能地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美国立国之初就自谓民主国家,宣称美国政府存在的唯一原因就是美国人民需要他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服务,增进民众的安全和幸福,除此之外无它。

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两大政治思想而制定的,当初在起草《宪法》时因恐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某一部门将危害人民的自由,因而将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根据《宪法》:立法机关是参议院与众议院并设二院制议会,司法机关以联邦最高法院为首,下设11个控诉法院,95个地方法院及4个特别法庭。行政机关是以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总统为最高行政首长,并以副总统辅之,下设几个行政部门。政府的权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如课税、财政、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出入境管理、对外贸易、国民福利、邮政、科学艺术的发展援助等。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的典型,分权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维尔对美国的分权制度曾有记述:美国政府机制设计的一大特点在于分权。纵向上,国家的权力来自于各个州,州的权力来自于城市、乡镇以至村,再往下就是各个部门,部门的权力又尽可能多地分散到每个管理者,如此便使得政府的权力更易受到人民的监督。横向上,国家的权力分为三极,即立法、司法、行政。这三者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形成了政府自身权力对于权力的制约。联邦分权的优点就在于:有利于协调国家统一与区域自治,有利于壮大国家实力且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阻止专制倾向,地方事务能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理。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数统治”,美国的政治过程就是由一批权力中心的运作来体现的,而且美国的权力中心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

国会是美国政府权力的来源和美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法律基础。国会基本功能有三项,即代表人民、制定法律、监督行政权和司法权。具体地说,国会对行政部门的监督涉及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行政方面执行法律的情况;第二,行政方面使用国会拨款的情况;第三,政府人员的从政行为;第四,行政方面的机构设置;第五,行政方面的决策程序。国会拥有的宪法手段都可以用来履行监督功能,大致包括:立法权、财权(钱袋权)、任命批准权(人事权)、条约批准权、弹劾权、调查权。此外,美国的国会还拥有调查权和听证权。

2008年,美国遭遇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曾向国会提交了拨款以救市的议案,在很多专家看来这应当是救市唯一的办法,但国会一开始并没通过,几经讨论方才拍板,不过丧失了最佳时机,这其中的损失可想而知。透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运行基础是怎样的,它严格按照法律运转,政府提出的议案必须通过国会,国会绝不是个摆设,在这里它完全起到了监督政府和限制政府的作用,这也吻合了美国建国之初对政府机构运行的设想。相比较之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府管理的过程中,在涉及社会民生等政策的制订中,在对于人民权利的主张中,在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中,都处于较弱的地位。

三、美国政府组织管理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思想。”我们倡导和谐,美国倡导民主,两个国家虽然体制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就和谐与民主来说却有着实质上的相同。首先,和谐与民主都是属于社会、属于人民的,脱离了人民就无从谈起;其次,和谐与民主不是天然存在的,应该是自己去构建得来的;再次,和谐与民主的内涵都是人民主权的象征,人民当家作主了,权利得到伸张了,社会才能和谐,才能体现民主。

设计一个好的政府管理体制对于和谐与民主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在我看来,制度设计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设计出充分体现人民主权的制度体系和一整套对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体制来。而我国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在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充分体现民主权利和缺乏对于权力的监督。根据对美国政府管理制度的分析,我认为美国政府管理制度设计中的对于权力分配制度(分权)的设计或许能够给我国政府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

1. 纵向分权。

纵向权力结构需合理化。所谓权力结构的合理化,是指结构要素的分化与协调、结构要素的有序化、权力控制的有效性,即结构化、协调化、有序化和可控化的过程,它所达到的程度必须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相适应。[3]

经济全球化或多或少将带来政治全球化。纵向来看,全球化不仅意味着整个国家融入国际性竞争的大环境,而且意味着将各个省份和地区纳入国际化大背景中。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之后,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正逐渐成为发展地区经济的主体,它们在地区事务上的自主性正在与日俱增,这不仅表现在制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上,甚至表现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上。相应的,其对于行政权力的要求也越来越多。[4]

面对此种局面,中央应适度下放权力。地方在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应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放权有机结合的原则,属于中央政府的权力,一定要坚决集中;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事务,一定要充分放权。适度分权带来的好处将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政治上权力依次适度下放到各个市、县、镇、村,能够使权力更贴近人民,逐渐使更多的人民了解政治过程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它能够培养人民的政治人格,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度,增添国家和谐民主色彩,它能够锻炼人民群众的政治能力,使人民能够充分地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而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中又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为重要,分权带来的好处也正在于能够使人民尽可能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而改变权力的来源,即变自上而下的产生为自下而上的产生,这也正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 横向分权。

即国家权力结构问题。国家的权力必须得到制约,要防止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分集中。我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始终要坚持的重要原则就是人民主权,要体现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在现行的政治制度中,我们要突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体人民立法和作为政府监督者的地位,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在国家政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就地位和功能来说类似于美国的国会,都具有选举、立法和监督等职能。因此我们要通过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权低于行政权的状况。

鉴于此,我们必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理顺其他国家机关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主要是要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其次,理顺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人民代表大会要支持政协的工作,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法律和制度上给予必要和明确的保障。同时,还要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自身建设,提高人大组成人员的素质,加强内部组织机构的建设,将人民代表大会的运作程序纳入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最重要的是密切人民代表和人民的关系,明确人大代表的角色,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自觉接受监督,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和知识,让人民了解自己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政治热情。

3. 依法行政,服务行政。

我们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让国家管理行为在宪法和法律的轨道上进行,使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一样都受到司法的约束,必须突出司法部门的独立地位和作用,逐渐摆脱司法部门对行政权力的依赖和妥协,成为实现人民主权的有效保障渠道;另外,政府管理本身应积极转变观念,以为社会服务为宗旨,为人民谋福利为目标,转权力观念为责任观念,转权力政府为责任政府。

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于一个崭新时代,中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也渐入佳境,但尚有未完善之处。但综观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中国人始终朝着民主政治这个大方向前进,政府管理也朝着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不断完善,这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在深度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入了各种世界合作组织,因此也应当多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政府管理制度。

摘要:政府体制改革在我国是一个长期研讨的课题。本文选取美国作为对象,简单介绍了美国的政治思想和政府管理体制,认为分权是美国政治的一大特色。本文认为对于权力分配制度的合理设计对于中国政府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并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合理的政府管理体制必须体现的两条基本要求是:对人民主权的充分体现和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而第一条更是政府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管理,美国,中国

参考文献

[1]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协调[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89.

[3]魏红英.纵向权力结构合理化:中央与地方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进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8,(6).

篇4: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关键词] 出版体例 信息传播 搜索引擎 中美比较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3-0061-04

1 引 言

从事学术写作教学与学术论文翻译一线基层工作多年后,在美国研习第二语言写作研究时笔者发现,凡美国著者和编者们,在写作与出版学术论文时,无不通晓美国国家或者行业的写作与出版体例。如基本体例:芝加哥体例手册——CMOS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作者、编辑、撰稿人必备(简称《芝加哥手册》);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体例——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美国心理学协会体例——APA(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tyle),并且绝大部分美国高等院校、学术界普遍采用MLA,APA和CMOS学术体例标准。

同时,笔者发现国内著者和编者们却并不通晓国家制定的写作、出版标准规范——《 GB 7713 》(《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和《 GB 7714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以下简称《GB》),因此,有人强烈呼吁国家制定中国版的《芝加哥手册》[1]。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关于引文著录的标准性文本,《GB》作为国家标准向全社会颁布推行已经多年……”[2]。

《GB》“鲜为人知”的普及现状与MLA、APA、 CMOS在美国学术写作出版界普及程度很高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使现在“存在”的国标“隐身”, 没有在学术研究的主体中发挥本身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思路

信息传播学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故事都是信息,它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由于体例标准具备传递性、共享性、 时效性、真假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Shannon, 1948)等特性,必定属于信息的范畴,所以其构成必定包含信息源、内容、载体、传输、接受者。

1987年颁布《GB》,2005年进行修订——说明《GB》信息在信息源、内容、载体等信息构成中没有出现问题,那么,我国广大著者与编者未接受需要的写作、出版体例信息,就唯有在传输环节出了问题(图1箭头所示)。

所以,本课题组希望通过对比美国标准信息传播的案例,找寻我国《GB》信息传播环节出现的问题,为《GB》信息在我国著者与编者间广泛、深入地普及提供参考性建议。

3 研究起点

众所诸知,一个普通的学术作者或编者,完成稿件后,均需要参考写作或出版标准规范。在多种间接信息获取方式(如图2所示)中,接受者首先会诉诸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帮助。先获取基本信息,之后才进一步链接到相关学术机构主页、个人主页或者订购电子资源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信息接受者(广大著者与编者)“首要”并且“最重要”的获取标准的方式。反过来看,互联网搜索引擎也是传播《GB》信息最重要的方式。

通过对比研究互联网搜索体例相关信息的难易情况, 可以发现我国体例标准从信息源至接受者链条上脱节的节点,是如何影响《GB》的普及范围。

那么,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我国《GB》与美国体例MLA、APA、CMOS信息排名和数量如何呢?

4 研究步骤

首先,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笔者要选取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引擎搜索。Alexa排名 (网站的世界排名NNT流量)是当前统计和世界排名较为权威的网站访问量评价指标,每三个月公布一次新的综合排名。排名的依据是用户链接数(Users Reach)和页面浏览数(Page Views)三个月累积的几何平均值。所以,在选取被调查的引擎时,采用网站浏览率Alexa的数据。通过对比研究Alexa公布的2010、2011、2012年3月份美国与中国搜索引擎首位排名,确定我国搜索引擎为百度(3月信誉值(Reputation):4859801),美国为谷歌(3月信誉值(Reputation):363777)。

其次,确定两国使用各自排名首位的搜索引擎后,我们要获取普通作者在搜索引擎上欲搜索体例标准时可能输入的相关关键词。为此,随机在线抽样调查350名作者与编者,得到7个频度最高的关键词:论文指导、写作标准、写作规范、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文内标准、参考文献标准和学术论文结构标准。

最后, 2012年3月31日,通过在百度(www.baidu.com)与谷歌(www.google.com)搜索引擎上输入中文与对应英文的7个高频关键词,分别得到与关键词模糊匹配的多个搜索结果。在搜索结果中,挑出含有与《GB7713》《GB7714》或MLA、APA、CMOS精确匹配的标题(Title tag)或描述的条目,将首次提及、二次提及的排名名次绘制成表1和表2 。

5 研究结果讨论

表1和表2客观、清晰地反映出我国与美国在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在互联网传输的差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5.1 信息排名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两国国家写作、出版标准体例标准信息传输上的差距,我们仅提取表1、表2的排名信息,绘制成表3。

表3反映了相比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我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标准在互联网上的获取度很低。首先,相比谷歌搜索的匹配条目排名靠前与较小的间距跨度, 所有百度搜索到匹配条目排名整体靠后,而且,首次提及与二次提及的排名间距跨度很大。其次,中文七个关键词中五个关键词的二次提及排名都在50名之后,甚至有极端案例。如:输入“论文指导”关键词时,百度搜索到100名还未有任何《GB》相关信息。所以,基于获取第三条信息很有限的情况,课题组没有再进行第三条关键词的搜索。而谷歌搜索第三条美国体例标准MLA、APA、CMOS信息时,搜索结果不仅是排名靠前,而且信息数量大,出现频率高,间距跨度小。

nlc202309022212

5.2 信息发布单位

百度搜索到与《GB》相关的信息发布单位有:百度文库、百度学术、百度百科、长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豆瓣社区、个人博客、枫叶教育网等。以百度搜索引擎旗下的网站为主,占到总信息发布单位的43%。

谷歌搜索到的与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MLA、APA、CMOS相关信息的发布单位有: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首都社区大学( Capital Community University)、加州大学图书馆(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科乃尔大学图书馆(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学生研究服务网站(A research guide for student.com)、心理学相关网站(Psychology.About.com)、试验资源网站 (Experiment-Resources.com),以学术研究基层——大学机构为主,占到总信息发布单位的64%。

5.3 信息更新

相较于更新较快的美国体例标准版本,例如,普度大学公布的是MLA 2009 翻译写作手册,我国体例标准信息的网络更新比较缓慢。我国《GB》2005年修订版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只出现了2次,其余均是1987版。这样,著者与编者通过搜索引擎可获取的标准信息容易滞后。

6 结 语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传输环节具有三大特点:搜索快速——与标准相关的标题、描述在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这样极大地方便了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搜索到标准;传播到位——标准信息的发布单位64%是大学机构,这样充分满足了广大学术基层单位的著者与编者对标准参考的需要;更新及时——标准信息在网络上的更新较快。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广大著者与编者及时参考写作、出版体例,降低了学术失范的概率。

互联网传播不到位是影响我国体例标准没有广泛深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力量。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搜索引擎上我国《GB》的信息数量,信息发布单位主体向学术研究基层靠拢,并及时更新网络上的标准信息,使我国的著者与编者能快速、及时地参考国家写作与出版体例标准信息,防“失范”于未然。

篇5:中外消防标准修订体制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消防标准制修订体制, 对于促进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 消防标准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消防事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消防标准化,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消防发展的效率, 在消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规范, 是消防标准化的重要基础, 消防标准制订体制与程序的健全完善, 有助于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效率, 增强标准间的协调。当前, 积极借鉴国外消防标准修订工作的先进思路, 结合我国实际,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 对于实现消防标准修订工作的规范, 实现我国消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美消防标准修订体制比较

1.1 消防标准制修订管理模式

我国的《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的标准制修订管理模式, 按《标准化法》的相关规定,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即我国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采取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两部法律作为依据和技术支撑, 但在实践过程中, 却缺少具体的消防标准化管理办法。朱力平等学者认为, 在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发展的过程中, 目前尚缺少具体的消防标准化管理办法, 存在着消标委及其各分技委与公安部消防局科技处及部属院校、研究所科技处两个体系, 职责与分工的交叉, 容易导致职责的错位, 使标准化工作相互脱节, 相关标准的技术内容不够协调, 且标准过于繁多不便使用。而且两个标准体系的标准制修订过程相对独立,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标准化工作的脱节, 在一些技术内容上经常出现不相协调的问题, 无法满足消防工作的需求。

美国消防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形成了民间组织为主体、政府参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作为美国政府中唯一的标准化官方机构, 负责标准化进程的技术保障工作。美国标准学会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等社会化标准组织, 一般不参与标准制定, 标准是由相应的标准化团体和技术团体及行业协会和自愿将标准送交给ANSI批准的组织来制定, 同时ANSI起到了联邦政府和民间的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美国不但政府机构可以根据企业和非官方协作的要求时自己制订消防标准, 一些州和地方政府及非官方机构也可根据需要申请和制订自己的消防标准。

1.2 消防标准制修订组织机构

我国的消防标准制修订组织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建立起来的, 消标准委在整个组织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作为全国性的消防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 其成员多来自于公安部消防局各部门、天津、上海、沈阳及四川消防研究所、部属高等院校、质检中心、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及其他相关部、委、院、所等基层单位, 且在公安部消防局设秘书处。下设消防定灭火系统分技术委员会, 火灾报警系统等十个分技术委员会, 负责消防标准化的日常工作。而在消防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过程中, 主要有消标委、公安部消防局、制定消防标准的联合工作组等机构组成。同时, 一些与消防、防标准化工作机构, 其委员多由来自消防科研一线、产品生产、产品检测和教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成。

美国的消防标准化组织则机构主要采取政府和民间相结合的策略, 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 一般强调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 形成了由政府指导和监督、行业协会负责、消防专业机构起草, 然后在征集全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消防相关标准。而反观我国消防标准化工作, 其主导机构都是政府部门和政府指定的事业单位, 多通过行政审批手段发布相关消防标准, 在标准的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核、和发布过程也过多的依赖行政审批手段。

2 对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的建议

2.1 优化消防标准化管理模式

对于我国当前的消防标准化工作来说, 必须尽快解决消防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各自独立、脱节严重的现状, 要在借鉴ISO和NFPA等先进标准机制的基础上, 加强标准制修订过程的协调, 以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在消防制修订机构、民间消防协会和生产厂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 制定我国全面系统的消防技术标准体系, 对于当前的建筑防火、信息化消防系统设计与施工方法、消防产品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消防监督手段等方面予以规范。尤其针对火灾安全基本对相关标准进行制修订, 探索在产品标准中增加管理方面要求的相关内容, 加快进消防标准制修订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统一工作机制即在消防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采取技术委员会制度, 将当前消防标准化工作中的消防标准和制修订工作尽快进行并轨, 使其统一在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领导下运作。根据消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求, 统一制修订工作计划, 按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消防事业发展需求制定协调合理、分工恰当的年度消防标准制定修订计划, 对相关标准编制原则和手段进行统一, 原则上要按照国际通行规则编写相关标准, 以促进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国际化。

2.2 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拓宽经费来源

结合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发展要求, 改革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 全力拓展标准制修订计划来源渠道, 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 充分吸取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个人的意见与建议, 使他们在征求意见和讨论过程中, 都能表达出各自的利益诉求,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体现他们的意志, 从而增强标准的透明度, 协调政府、标准制定者、消防部门、生产商和民众的的利益和要求, 确保标准制定效率的提升。尤其要关注标准制定过程的市场化改革。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加强市场需求的调研, 在标准中充分融入市场的需求, 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重新划分相关各方在制修订过程的职责, 强化“消标委”在协调和审核标准方面的功能, 弱化其监督和制订方面的职责, 发挥民间消防团体和协会作用,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多参考和借鉴民间标准, 并在立项、起草、审核通过阶段, 拓宽意见征集渠道, 多方征求各方意见, 提高标准的可执行性和制订效率, 增强在国际标准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消防标准制修订的经费来源渠道, 借鉴国外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 可对一些消防协会团队给予差别政策, 通过协会与企业的协调, 适当吸收企业和民间的资本, 采取多处方式, 促进消防标准出售, 成立消防标准经营实体, 向企业提供消防产品认证和检测服务, 拓宽消防标准制修订的经费来源。

2.3 完善制修订程序细节

要结合国际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健全完善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程序。注重征求意见阶段的程序, 对消防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审查, 必须进行最细致全面的审查, 在通过此阶段审查要发现标准草案存在的局限和主要问题。在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后, 可由项目编写组所在单位相关专业专家进行预审, 对一些关键和国家重点项目必须扩大审查渠道, 尽可能邀请有关单位的专家审查讨论。经过层层把关修改后, 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到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的分技术委员会的委员、通讯委员和相关的科研、生产厂家, 尽可能广泛地征求意见。对于编写方法是否合乎有关的标准规定、标准适用范围是否合理、技术标准是否先进、安全可靠、是否尽量采用了国际先进标准充分征求相关各方的意见。才能进一步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在标准的审查阶段, 要正确选择会审和函审。一般来说会审的效果相对较好, 函审的效果差。针对我国这两种方式运用中的混乱状况, 要在制修订程序中明确无论是函审还是会审, 都必须征求大多数人同意, 至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审查人员同意才算标准通过, 并在会审过程中写出会议纪要和函审结论, 要求相关人员签字。

2.4 加强国际交流, 促进标准走向国际

在消防标准制修订过程中, 要促进我国消防标准向国际标准的转化步伐的加快, 针对我国标准滞后的现状, 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 要加大与ISO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沟通力度, 争取将本国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 尽力将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学协会标准推向世界, 这样就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 促进我国消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强化采标工作的同时, 要结合我国消防标准发展的新趋势, 发挥我国消防科研领域中的优势方面, 结合我国接手承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1/SC6秘书处工作为契机, 借助我国在泡沫、干粉灭火剂及其灭火系统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制定过程中的优势, 进一步理顺消防制修订管理体制, 引入ISO及发达国家的先进消防标准管理理念, 进一步推动我国标准制修订的快速发展。

2.5 推进消防标准与规范的协调配套

对于消防标准制修订过程来说, 标准与规范之间的协调配套具有关键的意义。针对我国一些消防机构, 标准与规范之间建立存在的脱节问题, 要加大机构和相关规范的整合力度, 对消防管理机构、社会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暂时保存现有机构的现状下, 努力推动消防制修订工作的整合, 尽快形成一套协调统一的消防标准和规范制修订机制。要结合统一标准体系、统一工作计划和统一制修订机制的原则来解决消防标准与规范制修订工作各自独立、相互脱节、不能形成合力的弊端。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对产品标准、产品性能要求、试验方法、设计、施工、验收等过程进行严格审核, 尽快将其统一纳入一个标准体系, 而能像现在这样分为若干的标准和规范, 这样在标准制修定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开展协商讨论, 制定出统一的可执行性较强的标准, 有利于增强我国消防标准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 结束语

通过研究中外消防标准制修订方面存在的差异, 提出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效率、完善我国消防制修订体系的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消防标准制修订工作与国际接轨, 将我国的消防标准推向世界, 对不断提升我国消防标准的国际地位, 更好的发挥我国在国际消防标准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S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外消防标准制修订的体制的差别, 指出要优化消防标准管理体制, 强化消防标准制修订国际合作, 培养专业化人才, 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关注各方利益和诉求, 建立周期性复审机制, 拓宽经费来源, 如此, 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消防标准化进程。

关键词:消防标准,标准制修订,国际标准化组织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化出版社, 2004.

[2]ISO Central Secretariat, ISO/IEC Directives, Part 1 Procedures for the technicalwork[R].Switzerland:2004.

[3]李凤云.美国标准化调研报告[R].北京: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2004.

[4]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National Standards Strategy for theUntied States[R].Washington:2000.

篇6: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美国

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现状

随着新的保险法进一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明确规定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合法性,由此看出投资不动产将成为保险公司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的保险投资市场,得益于2007年的牛市,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近似于前两年的总和,投资收益率达到12.17%,是历史最高水平。但相关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比例增加,因此投资收益大多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资产等短期投资。毕竟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和风险性比较高,之后,2008年的保险资金运用在此领域的“风光收益”就很难再现,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降到了1.91%。截止2009年上半年,由于股票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因此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开始小幅提高。

虽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已经进一步拓宽但是资金运用结构仍不尽合理,由于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少,保险资金的投放结构并不合理,绝大多数资金被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国债。银行存款、国债的比例偏高,两者一起占可运用资金的一半以上。同时我国保险资金期限结构不合理,短期行为严重。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来看,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其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上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循环和资金使用的效果。

二、美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美国保险业的保险资金投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债券、股票、抵押贷款和不动产投资等。以寿险为例,在寿险保险资产分布中,债券资产均占总资产的50%以上,各项贷款和不动产在不断下降,股票资产稳步上升,股票成为寿险资金第二大投资项目,仅次于公司债券。

投资结构上,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美国寿险公司的投资历史中,公司债券一直是寿险公司投资的主要工具,逐渐形成了以债券为主导的保险资金投资模式。美国保险资金在投资渠道分配比例稳定,符合寿险业务长期性的特点。保险资金运用中债券占据绝大比例,与其债券业为最大的子市场的金融市场相辅相成。剩下的大部分在非寿险中依次为普通股、现金和短期投资,在寿险中依次为住房贷款、保单贷款、现金和短期投资。

三、中美两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比较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比较,对于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建议如下:

首先,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不能盲目照搬保,险资金的投资应当以本国的国情和经济金融现况为基础。影响保险资金投资的因素既有金融体制的原因,又有金融市场结构、会计制度等其他方面的原因。尤其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各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也就各不相同。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不但应借鉴发达国家保险资金投资的经验、教训,还应以本国经济、金融现实及发展趋势为基础,而不是脱离中国经济、金融现实。只有这样,我国保险业才有可能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获得长远的发展。

其次,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促进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协调发展。美国资本市场为保险资金的投资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和投资选择,比较而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外部条件还有待于改善,仍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只有不断开发新的投资工具,加强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才能为保险资金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波,杨斌.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09,(17).

[2]蒲忆.中外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J].消费导刊,2009,(3).

[3]郭金龙,胡宏兵.保险资金运用的国际考察[J].保险研究,2009,(9).

篇7: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一、加州英语标准写作部分的具体内容

(一) 写作策略 (Writing Strategies)

(注:书写技巧写作部分在一至四年级时已具体提出, 故五年级之后没有继续提出。)

(二) 写作练习 (Writing Applications)

二、《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五、六年级写作部分之共同特点

加州英语标准制定的目的是期望所有学生成为有效的语言使用者, 并且能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标, 接受具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工作, 以正式公民的身份参与民主政治, 理解本国的文化并对其作出自己的贡献, 能够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目标和兴趣。这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有相似之处。具体到写作标准部分, 两个标准的共性在于:

第一, 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在五、六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加州英语标准也指出“用增添、删减、巩固、澄清、重排单词与句子的方法编辑修改草稿, 使文章观点更鲜明、意思更清晰。提高段内与段间组织及思想的一致性”。可见,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加州英语标准的写作部分都明确地对书写、行款、标点、作文修改等方面作了常规的要求, 注重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第二, 重视学生写作基础的训练。在五、六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次数、字数提出了量化要求, 并指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写完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加州英语标准也提出:“学生会写记叙文、说明文、劝说文和描述性的文章, 每种风格不少于500字至700字。”在提倡多写的同时, 两个课标还从文章内容与结构的组织、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等方面对基础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三, 重视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表现出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交流信息、传达思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美国英语语言学科的基本导向是以发展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 这在加州的写作课标中得以体现。如:“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形式……使读者感兴趣, 并清楚地陈述目的”等。同时五、六年级分别要求学生写研究报告、劝说文等, 体现了从写作目的和社会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思想。

三、《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五、六年级写作部分之个性差异

中美两国的教育状况存在很大差异, 美国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 核心学科的学术标准由各州负责编写。加州英语标准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背景也不尽相同, 两个课标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 在结构安排方面:加州英语标准写作部分从写作策略和写作练习两部分提出具体的能力指标。写作策略是作文方法的使用或活动方式, 它包括制定作文计划, 安排作文时间, 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等等。加州六年级写作策略突出“使用各种有效的、连贯的组织形式。包括:比较、归类、空间顺序排列、重要性排列或者高潮排列 (climactic order) ”。可见, 加州英语标准明确提出了写作方法, 目的是通过写作活动, 在写作策略的指导下使学生形成写这一类作文的能力。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没有划分结构, 只是逐条阐述。相比之下, 加州写作标准结构明确, 写作策略表述具体、清楚, 便于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写作的系统过程, 有利于学生掌握写作知识, 形成写作能力。

第二, 在写作目标的设计维度方面: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感情真实”) 、写作过程中习惯的养成与素材积累 (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 、基本的写作技能 (如“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 “能根据表达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等方面提出要求, 体现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而加州写作标准则更侧重于从认知结构和写作技能方面对学生的写作活动进行规定 (如“利用可感知的细节和具体的语言去发展情节和人物特征”) , 并没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方面提出要求, 这是因为一方面加州《英语语言艺术标准》是内容标准, 重点说明在英语语言艺术学科中学生应当学会的内容以及学生能够参与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 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地,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标准只提出学生“以正式公民的身份参与民主政治”, 没有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第三, 在文体习作方面: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有意淡化文体, 本学段提出“能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要求, 初中阶段才根据文体分类提出“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日常应用文”的要求, 意在摆脱繁琐的文体知识对学生写作活动的束缚, 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习作空间。加州英语标准则要求五年级开始写记叙文、读后感、研究报告、劝说文, 六年级增加写说明文, 并就每一类文体提出具体的写作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要点。不止加州英语标准, 美国大多数州《英语语言艺术内容标准》或《课程框架》都在小学阶段安排不同文体的习作, 较我国来说, 其文体习作时间早, 写作类型丰富。可见, 两国课标在处理文体问题上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篇8:我国与美国消防标准化体制比较

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全球视野与国际交流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教学改革应放眼世界,需要在平等交流与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笔者从教学前辈处得到一本现行美国的高中数学教材,笔者仔细翻阅了教材,发现与我国现行的高中数学新课程存在相同点,但更值得研究的是,它们之间又存在很多方面的差异,教材的布局、顺序、教学的方式方法等等,这些都引起了笔者很大的兴趣.“函数(Functions)”是我国高中数学中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概念,在美国的教材中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笔者选择“函数”作为比较对象.

本文旨在就美国与我国教材中关于“函数”部分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异同点,为我们正在进行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以期待获得一些关于函数概念教学的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1 “函数”的教材处理与布局

我国的数学教材中是通过“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构成要素.下面先看几个实例……”作为函数教学的引言;给出“函数”的集合形式定义,研究初中里学过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介绍区间的概念;最后通过两个例题来强化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在美国的教材中,一开始就明确指出了Objectives(目标):(1)Determine Whether a Relation Represents a Function(判断给出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2)Find the Value of a Function(求出函数值);(3)Find the Domain of a Function(求出函数的定义域);(4)Identifythe Graph of a Function(分辨函数的图象);(5)Obtain Information from or about the Graph of a Function(从函数的图象得到信息).然后给出提示:A relation is a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wo sets. If x and y are two elements in these sets and if a relation exists between x and y, then we say that x corresponds to y or that y depends on x, and we write x→y. We may also write x→y as the ordered pair (x,y).(两个集合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对应关系.如果x和y分别是这两个集合中的两个元素,并且在x和y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那么我们可以说由x得到相应的y或者说y由x得到,我们可以记作x→y.我们也可以把x→y记作有序数对(x,y)). 接着教材就通过13个Examples来逐步阐述函数的概念和本质,并且逐一向学生展示应该如何达到教学与学习的目标.在这13个Examples中有些是通过叙述的形式,有些是通过问答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函数”这个重要的概念,并且占用了很大的篇幅.

笔者比较两个教材对“函数”概念教学的总体处理,发现以下几点区别:(1)美国教材中对“函数”概念的处理从篇幅上讲明显多于我国的教材.总共通过13个举例来逐层讲解函数概念,每个例子都有详细的解说过程,在几个例子后还有一些阶段性小结.我国的教材在给出函数概念后设计了两个例题,一个是求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值;一个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在中间穿插了三个“思考”,第一个思考是让学生总结函数有什么特征,第二个思考是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第三个思考是让学生比较研究初中和高中函数的两个定义.(2)我国的教材中在给出了函数的概念后穿插的给出“区间”的概念,而在美国的教材中,“区间”的概念在之前的章节中就已经介绍了,因此在讲解函数概念时就已经可以拿来使用了.这种处理方法笔者觉得还是比较可取的,因为“区间”的概念本身比较独立,可以提前至集合概念之后讲解,而在函数概念的讲解时就不必要腾出空间来介绍“区间”,可以对函数概念再进行深入的剖析.(3)在美国的教材中可以使用绘图计算器来研究函数图象.我国的教材中虽然在某些内容已经引进计算器的使用,但在函数图象的绘制上尚还没有引进绘图计算器,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经常会使用几何画板来绘制函数的图象,笔者觉得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绘图的方法.

2 “函数”概念的引入

我国的教材中给出三个实例,让学生分析、归纳三个实例,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通过让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函数的特点,随后教材就给出函数的概念.美国的教材中对函数概念引入的处理与我国有些不同.Example 1 就是An Example of a Relation. 实例给出了四个学生与他们的生日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首先是通过上面这样的框图对应关系让学生感受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Often, we are interested in specifying the type of relation (such as an equation) that exists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For exampl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evenue R resulting from the sale of x items selling for $10 each may be expressed by the equation R=10x. If we know how many items have been sold, then we can calculate the revenue by using the equation R=10x. This equation is an example of a function.在给出一些实例后教材给出the definition of a function: Let X and Y be two nonempty sets A function from X into Y is a relation that associates with each element of X exactly one element of Y.

从两个教材对“函数”概念引入的处理上分析,我国的教材着重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得出函数的特点,而美国的教材则更注重对实例进行剖析,从剖析的过程中得到函数的特点,运用图示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其实在我国,虽然在教材中已经删去了图示的内容,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也是经常通过类似于上面的图示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而且笔者自己在教学中也发现相对于文字的形式,学生对图示的形式更容易接受.

3 “函数”本质的分析

从对“函数”本质的剖析上分析,笔者觉得美国教材对函数本质的剖析更显深刻.我国的教材在给出函数概念后就给出了两个例题,而美国的教材在介绍了函数的概念后,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逐步揭示出函数的本质.比如教材中使用了这样一个例子来强化函数概念:Sometimes it is helpful to think of a function f as a machine that receives as input a number from the domain, manipulates it, and outputs the value. See Figure.

The restrictions on this input/output machine are as follows:

1. It only accepts numbers from the domain of the function.

2. For each input, there is exactly one output (which may be repeated for different input).

Example 7 是Determining Whether an Equation Is a Function(判断等式是否是函数关系),教材给出这样的一个等式,并做出了如下解释:For values of x between -1 and 1, two values of y result. This means that the equationdoes not define a function.

Example 9 是 Identifying the Graph of a Function. 给出四张图象,让学生判断这些图象是否是函数图象.

教材对于这个例题给出了Solution,引导学生从图象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紧接着教材就对函数图象再作深入探讨:If (x,y) is a point on the graph of a function f, then y is the value of f at x; that is , y=f(x). The next example illustrates how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a function if its graph is given. Example 10 就是Obtain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Graph of a Function. 给出已知函数的图象,让学生通过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比如定义域、值域、求函数值、或是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x的值等问题.函数图象在我国的教材中也有介绍,在第二节中专门介绍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并且通过两个例题要求学生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

4 “函数”的表述形式

在美国的教材中对函数有一种表述形式,有别于我国的高中教材.We may think of a function as a set of ordered pairs (x,y) in which no two distinct pairs have the same first element. The set of all first elements x is the domain of the function, and the set of all second elements y is its range. Associated with each element x in the domain, there is a unique element y in the range. Example 3 is Determining Whether a Relation Represents a Function.

Determine whether each relation represents a function. For those that are functions, state the domain and range.

(a){(1,4),(2,5),(3,6),(4,7)}

(b) {(1,4),(2,4),(3,5),(6,10)}

(c) {(-3,9),(-2,4)(0,0),(1,1),(-3,8)}

In Example 3(c), this relation is not a function because there are two ordered pairs (-3,9) and (-3,8) that have the same first element, but different second elements. 这种“a set of ordered pairs (x,y)”的函数表述形式其实也是从另一种角度来加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笔者总结美国的教材,它总共从四个角度的表述形式对函数的概念与本质进行阐述:从图示的角度、从有序实数对的角度、从双变量等式的角度、从图象的角度.在我国的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对函数的概念理解确实存在困难,由于概念本身比较抽象,即使在一堂课上学生接受了函数概念,但在继续学习了大量关于函数的知识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本质仍然含糊不清,比如在高三的总复习时曾遇到过这样一道题目:函数图象与直线x=1会有几个交点?此题的错误率非常之高,高三学生在此题上出错就说明学生虽然一直在解有关函数的问题,甚至是一些高难度的综合问题,但他们其实对函数真正的本质还未能领悟透彻.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是不是我们对函数概念剖析得不够深刻,或是花费的时间还不够呢?笔者觉得我们不妨在我们自己教材的基础上,参照美国教材的一些做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视角的观察事物,而且也起到了强化学生认知心智的作用.

5 “函数”教学重点的侧重

在具体的函数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我们新课程的改革有些做法非常巧合的与美国教材的处理相一致.比如关于求“值域”的处理,美国教材明确指出:We have not said much about finding the range of a function. The reason is that when a function is defined by equation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find the range. Therefore, we shall usually be content to find just the domain of a function when only the rule for the function is given. We shall express the domain of a function using inequalities, interval notation, set notation, or words, whichever is most convenient.可见美国教材对函数值域是非常淡化的.在我国之前的教学中,对求函数值域的要求比较高,比如分离常数法、反表示法、图象法、Δ法、换元法等等,总体来说,求函数值域比求函数定义域要困难得多,在现在的新教材中对求函数的值域也是非常淡化了,教师在新课讲解时基本是不讲解求值域了,但是在很多的参考资料中,求函数值域还是经常出现,所以这种情况也迫使教师不得不适时的补充有关内容.

美国教材重点落在求函数定义域,求函数值,以及已知函数值求自变量等问题上,这与我国的教材是相符的,而我国的教材中还特别强调了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着重强调了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

对于函数图象作图的要求,美国学生可以使用专用的作图计算器来绘制函数图象,在这方面我国对学生函数图象作图能力的要求明显高于美国,要求学生会画出一些特定函数的图象,比如含绝对值的分段函数图象.

此外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上,两国的教材也有相通之处.两国的教材中有很多例题都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由此说明两国都很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而非只拘泥于函数抽象的概念.

通过以上美国与我国教材中对“函数”概念教学的比较来分析,“函数”这个概念无论在我国还是在美国都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新教材高一第一册几乎全部是围绕有关函数问题展开的教学,美国教材中至少7节的内容与函数有关,所以两国都非常重视“函数”概念的教学,相对比较而言,美国教材对概念剖析更详细与深入些,在多个Examples之后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函数”的主要特征,而我国的教材设计则在让学生自我思考与探究方面花费了一番心思,巧妙的设计了几个思考点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显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教材每节开头都有一个“Field Trip to Motorola”,在其中会有一些“Real Mathematics at Motorola”、“Interview at Motorola”,这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我国教材每一章开头也有引言或是一些引入性的情境问题,目的也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通过研究国外数学教材的途径,我们可以发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获得更多改进与完善的空间.

上一篇:电影收藏大师帮你管理海量电影下一篇:影子银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