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2024-04-28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通用11篇)

篇1: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一:物质分类变化模块。

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重难点知识:

A:物质的分类原则(氧化物分类)。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性质的不同点总结。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D: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物质总结。

E: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十字相乘法)。

F: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G:同位素基本概念。

2:物质的量,常见化学计量。

重难点知识:

A: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及配置。

B: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换算关系,阿常数的推论总结。

C:物质的量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D:气体摩尔体积条件状态的说明及常温常压下的推导公式。

E:配置物质的量浓度的仪器,步骤,以及与浓度的换算,误差分析。

F: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求法总结。

G:质量,物质的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况),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3:分散系

重难点知识:

A:分散系的分类,特征,性质。

B:胶体性质,制备,提纯,凝聚方法。

C:关于溶解度的计算。(晶体析出类,温度改变类)

D:常见胶体及应用。

4:离子反应

重难点知识:

A: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B:离子方程式中的过量,少量问题。加入顺序问题。

C:离子共存的判断,包括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D:电解质的概念。

E:归纳总结沉淀,弱电解质。

5:氧化还原反应:

重难点知识: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B:表示方法:单线桥法,双线桥法。

C: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D: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及步骤(重点四种题型:基本题型/脚标变化题型/歧化反应/归中反应

E: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二:金属元素模块

1:碱金属元素:

重难点知识:

A:钠的性质,用途。

B: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C:碱金属的性质(相似性,递变性)。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技巧总结。

E:漂白原理总结,漂白剂分类及介绍。

F:焰色反应原理及运用。

G:过氧化钠有关计算方法及其技巧,侯氏制碱法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制取。2:镁,铝:

重难点知识:

A:镁,铝的基本性质。

B: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的基本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C: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

D: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与氢离子,四个基本图像规律总结。

E:关于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偏铝酸根与氢离子计算问题规律总结。

F:关于镁离子,铝离子都有涉及的综合计算题型的规律总结。

3:铁及其化合物

重难点知识:

A:铁的基本性质。

B: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C:亚铁离子,铁离子检验方法总结及现象规律。

D:亚铁离子,铁离子氧化性强弱规律总结。

E: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F:有关亚铁离子,铁离子相关转化的计算规律总结。

4:硅,无机非金属材料:

A:碳,硅的性质。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制法总结。

C:碳的化合物及硅的化合物性质。

D:同素异形体总结。

E:框架推断题规律总结。

F: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性质差异比较。

5:卤素。

重难点知识:

A:氯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

B:几种重要的卤素化合物的性质。

C:卤素元素性质总结(相似性,递变性)。

D:萃取实验原理及运用。

E:氯水成分性质总结。

F:漂白粉作用原理。再次总结漂白剂分类。

G:实验题解题规律总结。

6:硫及其化合物:

重难点知识:

A:硫的性质。

B:二氧化硫的性质,规律总结。

C:有关二氧化硫的制取以及实验。

D: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

E:双氧水的性质总结。

F:久置空气中易被氧化物质总结。

7:氮及其化合物。

重难点知识:

A:有关氮,磷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

B:铵盐的性质及氨气的制法。

C:液氨和氨水的比较,氨气和铵根离子的比较,白磷和红磷的比较。

D:硝酸的性质,硝酸的工艺流程总结。

E:硫酸的性质,硫酸的工艺流程总结。

F:环境污染归类。

G:回顾钝化原理。

三:物质的结构模块。

1: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

重难点知识:

A: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B: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C:电子云排布规律。

D: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总结。

E:粒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总结。

F:10电子结构,18电子结构归纳汇总。

G: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方法总结。

H:元素推断题方法总结。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重难点知识:

A:离子键与共价键比较。

B:各种化学键进一步探究:离子键强弱,共价键强弱,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关系规律。C:电子式书写。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E:分子间作用力。

四:化学反应原理模块:

1:反应的热效应:

重难点知识:

A:反应热。

B: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焓变的关系。

C:盖斯定律。

D:热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

2:原电池:

重难点知识:

A:原电池基本原理。

B:常见电池类型及电极反应书写规律。

C:原电池的主要运用。

D:腐蚀问题总结。

3:电解原理及应用:

重难点知识:

A:电解基本原理。

B:电极产物的判断。

C:电解原理的应用。

D:惰性电极与金属电极的区别总结。

E:原电池与电解池区别的总结。

4:化学反应的速率

重难点知识:

A: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

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数。

C: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问题,解题技巧。

D: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规律。

5: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重难点知识:

A:化学平衡常数及意义,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因素。B:转化率,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C: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等效平衡原理及其规律。

E: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F: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及方法。

G:化学平衡图像规律总结。

6:水溶液

重难点知识:

A:水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B: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C:PH值的计算方法与测量方法。

D:电解质概念总结。

7: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重难点知识:

A: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数。

B: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及影响平衡的因素。

C:容度积规则,溶解度与溶解平衡常数的关系。8:盐类的水解。

重难点知识:

A:盐类水解的定义实质。

B: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数。

C:盐类水解的应用。

D:双水解反应。

E: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定律。

F: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规律。

G:酸氏盐水溶液的酸解性。

H:盐溶液的蒸干问题。

五:有机化学模块:

1:烷烃:

重难点知识:

A:烷烃的定义,命名方法。

B:烷烃的性质。

C:同分异构体的定义,烷烃同分异构体总结,书写。D:环烷烃通氏。

E:烷烃燃烧通式及烃类计算技巧总结。

2:烯烃

重难点知识:

A:烯烃的定义及通式,命名方法。

B:烯烃的性质。

C:烯烃的鉴别方法归类。

D:顺,反异构。

E:分子共线,共面问题总结。

F:二烯烃命名,性质。

G:乙烯实验室制取,副反应。

H:聚合反应说明,区别加聚,缩聚。

I:炔烃制取,炔烃通式,性质。

J:烷烃,烯烃,炔烃,计算题型总结,规律总结。K:烃类同系物知识总结。

3:苯及苯的同系物

重难点知识:

A:苯的性质,苯的结构分析。(对称轴)

B:甲苯的性质。(与苯性质区别的原因)。

C:二甲苯的性质,命名。

D:苯的同系物与芳香烃的区别。

E:萃取剂密度规律总结。

4:醇

重难点知识:

A:醇的通式,基本性质。

B:醇的化学性质。

C:醇的断键理论解释。5:醛

重难点知识:

A:醛的通式,基本性质。B:醛的化学性质。

C:醛的断键理论解释。D:酚醛树脂制取实验。E:银镜反应条件。

F:水浴加热反应的总结。6:酚

重难点知识点:

A:酚的通式,基本性质。B:酚的化学性质。

C:酚的断键理论解释。7:酸

重难点知识点:

A:酸的通式,基本性质。B:酸的化学性质。C:脂化反应。

8:脂的水解

重难点知识点:

A:脂的水解反应。9:糖类

A:单糖,二糖,多糖。B:糖类的水解。

10:蛋白质

A:蛋白质的水解。

B:蛋白质的盐析,变性。

篇2: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数列

第四章:三角函数

第五章:平面向量

第六章:不等式

第七章:直线与圆的方程

第八章:圆锥曲线

第九章:直线、平面、几何体

第十、十一、十二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

第十三章:导数

篇3:高中物理知识结构归纳的策略

一、知识结构的归纳是一个高度浓缩的过程

教学既要把知识分解成学生可接受的知识点, 又要不断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以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理解内容、理解内容间的关系, 才能掌握结构, 发展能力.根据系统论的整体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 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没有经过整理的学生脑中的知识谈不上结构, 高一上完牛顿运动定律, 你叫学生写出或说出知识结构, 你会发现知识在学生脑中是零碎的、没有归类的、不完整的, 通常要三五个同学相互补充才能说完整.这样的状态如果不加以引导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的知识在使用的时候通常表现为想不起来, 或者不知道用哪个公式, 不会选择.所以知识结构的归纳要高度浓缩.

二、知识结构的归整是一个从子结构到整体结构再到子结构的不断整合的过程

高中物理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 概念与概念、规律与规律、方法与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任何一门学科的整体结构中的一项里又有结构, 称为子结构.所以知识结构的形成可从高一开始一节课、一个单元、一章、一个模块、一部分 (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 一点点、一个一个子结构先建立, 然后再发展到各部分的联系, 最后形成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到高考前夕, 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时, 又可以从整体结构出发到一个一个子结构.所以, 知识结构的归整是一个从子结构到整体结构再到子结构的不断循环的整合过程.

三、知识结构的归纳方式是多元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 建构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知识经验的运用不是简单的提取和套用, 还需要依据具体实例对已有经验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造, 所以学生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应该允许学生以他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的归纳形式虽然是多元的, 但开始的时候学生往往束手无策, 教师要有意引导, 及时训练,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中最常见的归纳形式有以下两种.

1.纵向归纳形式:

即按知识内容学习的先后循序, 从根——枝——叶和果子的循序回忆或叙写.这种形式的好处是简单、容易学;缺点是整合不够.知识之间联系不够, 不能形成高质量的认知结构, 通常用于一节、一章新授课之后.

2.横向归纳形式:

整个内容打乱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常以框图的形式出现.最核心的内容放在最中间, 然后一点点往外拓展.这种形式的知识结构往往一个整结构与若干个子结构共同组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每一个框都可单独组成子结构, 每个子结构的框又可组成更细的子结构.直到穷尽所有的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比较完整, 层次分明, 容易检索, 便于灵活使用和迁移, 认知结构质量高;但往往学生不容易掌握, 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篇4: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

【分类号】G633.8

引言

高中化学教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奇妙的化学世界的认知,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科学实验的精神,因此化学教学对于实践新课改的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现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应试能力,这也符合现阶段的化学教学的实际需求。

本文通过对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基本含义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阻碍知识结构化的因素,提出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策略。

一、知识结构化的基本含义及影响因素

知识结构化是认知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形成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网络或者是概念图,各个章节的知识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通过这样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知识结构化的主要含义来看,知识结构化包含了学生的所有所学知识,这些知识之间形成一个系统的联系,有机的联系,而这些知识的结构化形成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从认知结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来看,我们认为影响认知结构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以往形成的知识机构或者是知识基础,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方式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以往的知识基础对于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生将所学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结构化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单从学生自身的角度上来看对于大量的知识,难以有效的整合,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的教学就主要注意给学生形成整和新旧知识的理念。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对于知识结构化的形成也有只要的作用。学生在解决新的问题时如果单纯的依靠新知识而不充分整合原有知识,那么原有知识会遵循遗忘曲线,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二、现阶段阻碍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主要因素

现阶段阻碍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主要因素较多,我们经过对化学教师的访谈和对化学课堂的观察后发现,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化

我们经过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师的观察和访谈后发现,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主要是依据现有知识,对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于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没有较好的设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没有进行较好的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对学生的企法不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训练不够。知识结构化缺乏形成机制。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知识结构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单一也对知识结构化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响。因为知识结构化需要我们的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后结合自身的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联系新旧知识的意识和想法,在具体的思考问题当中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从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学生的思维僵化也是阻碍知识结构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的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提出的知识结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现阶段阻碍知识结构化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我们从实现知识结构化的本身出发,提出促进知识结构化的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要形成知识结构化,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在备课当中将新旧知识之际形成一个联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对新授知识形成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们认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和把握。例如对学生的化学基础,或者是对学生之前学习的化学教材有比较深的认识,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将新老知识联系起来开展教学。教师教学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的联系新旧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结构。

(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当中注意设置相应的习题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当中注意设置相应的习题,例如在新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自己选取部分习题,这些习题需要让学生能够对新知识和旧知识都要明白和理解,并且可以设置一些将新老知识结合起来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知识,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

(三)、教学可以采用更加合理的顺序

教材编写是影响知识结构化的而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化学教师是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的,因此教材的编写顺序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化也是具有很明显的作用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可以跳出现有的教材的编写顺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重新组合教材的章节顺序,当然这需要教师首先自己要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才能够形成合理的教学顺序,促进知识结构化。

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对于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而深入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分析形成举一反三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化学知识结构化的基本含义的分析,结合影响化学知识结构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化学知识结构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晓艳.中学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 刘淑花.促进知识结构化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尚艳丽.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教学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4] 董丽花.高中化学教材结构的比较及其优化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

篇5: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第一章力

第二章直线运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章机械能

第八章动量

第九章机械振动

第十章机械波

第十一、十二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十三章电场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第十五章磁场

第十六章电磁感应

第十七章交变电流

第十八章电磁场和电磁波

第十九章光的传播

第二十章光的波动性

第二十一章量子论初步

篇6:高二化学结构元素知识点

a. 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原子;

b. 没有中子的原子;

c. 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

d. 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 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形成单质最难液化的元素;

f. 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

g. 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

h. 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i. 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2)氧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c. 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d. 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

e.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f. 形成的单质是空气中第二多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电子分子(H2O)的元素;

i. 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电子分子(H2O2)的元素;

j. 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

k. 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

l. 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3)碳元素

a. 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

d.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 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f. 能与硼、氮、硅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g. 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

h. 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

i. 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4)氮元素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

c.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

d.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

e. 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f. 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5)硫元素

a. 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d. 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

e. 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

f. 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

g. 形成的单质密度大约是水的密度的2倍;

h. 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

(6)氯元素

a. 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 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 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

d. 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e. 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

f.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

g. 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h.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

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

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置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

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

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

(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

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

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

(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

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

(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

c.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

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

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

篇7: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

课题:

山地 的 形 成 河 流 地 貌 的 发 育 褶皱褶曲背斜向斜看形态岩层向上弯曲背斜岩层向下弯曲向斜中心老,两翼新背斜中心新,两翼老向斜褶皱山背斜、向斜判定看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山地的类型断块山地貌形态判定断层判定岩层发生断裂有明显位移地貌上升岩块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线状裂隙流出熔岩高原(东非高原)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火山岩浆活动与地貌火山火山组成火山口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火山锥上陡下缓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与生产活动的关系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为主、铁路线路分布:山间盆地、河谷地带修建原则:沿等高线修建按成因分类侵蚀地貌堆积地貌发育初期下蚀、溯源侵蚀V型谷上游河流地貌河流侵蚀地貌发育中期下蚀,侧蚀发育后期侧蚀为主槽型(U型)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扇洪积扇河流堆积地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三角洲泥沙沉积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篇8: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一、高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

笔者认为, 高中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对新增的数学知识掌握欠缺

在新课程中增加了算法初步, 框图、推理与证明, 数学史选讲, 信息安全与密码, 球面上的几何, 对称与群, 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矩阵与变换, 数列与差分, 初等数论初步,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风险与决策, 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据笔者调查, 对于这部分内容教龄短的教师掌握得比较好, 其中有三成认为不需自学即能胜任教学, 其中一半认为自学这些知识后能胜任教学, 其中二成认为需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方能胜任教学.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显得相对较差些, 其中一成认为不需自学即能胜任教学, 其中六成认为自学这些知识后能胜任教学, 其中三成认为需接受培训或继续教育方能胜任教学.同时, 对新课程强调的数学应用知识、数学实验知识、数学建模知识、数学文化知识、数学探究知识, 七成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习.这说明普遍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中增加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

(二) 实践性知识亟待挖掘

数学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比较差, 缺少对课堂的有效组织和管理, 缺少对课堂事件进行慎思、反思的决策能力和灵活处理的能力, 这在新教师身上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目前在数学教师职前教育中, 实践性知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在职教师往往注重“怎么教”, 很少坐下来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再有以往对于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较多地关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较少重视对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的挖掘.

(三) 一般文化知识有待加强

毋庸置疑, 大多数教师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 , 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这说明当前教师的一般文化知识还不够宽, 而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课程综合化就是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避免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 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因此教师若不拥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 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优化的策略

(一) 做好高中数学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

1.职前教育

首先应调整高师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而且不让有限的时间和众多的课程之间产生矛盾, 可以考虑对课程和内容进行整合, 例如开设概率统计课时可以讲解教育统计的有关知识, 开设哲学课时, 可以整合教育哲学与数学哲学等.其次, 合理安排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时间.目前我国教育实习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时间短、指导少、反馈不及时等诸多问题, 特别是将实习时间定在毕业学年, 师范生忙于找工作、做论文, 根本无暇顾及实习工作.为此高师院校应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 延长实习时间, 把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师范教育阶段.

2.职后教育

本次新课程改革倡导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开发理念, 这对于没有现成经验的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新课程增加的这部分新知识, 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既尚未熟悉又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 有些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对此还可能缺少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因而数学教师都面临一个更新知识、熟悉新增内容、研究教材教法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就是教师的继续教育.笔者与同事的交流中也了解到, 不少人对于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有很迫切的愿望, 也很想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完善自己.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提倡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落实好继续教育的政策.

(二) 加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内容不再是为解决普通性问题而选择的, 而是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 其培训内容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使培训从校外、课堂外回归到校内、课堂内, 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能力的提高真正落到实处.例如老教师对于新增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 可能要进行新增内容的培训, 而对于新教师可能更 多 地 要在课堂调控 、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极为灵活, 主要有:课题研究;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或各教研组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开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校际间的交流、互往等.

(三) 提倡教师的自主反思

教师反思的意义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 反对和批判.因此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能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 而这类知识的获得, 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 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 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那么, 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 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师光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 还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剖析和研究.面对日益深入的新课程改革,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

(四) 提倡教师之间的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个体学习、个人反思, 更重视集体交流.“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相互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相互交换, 每人两种思想.”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教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相互交流, 同伴互助, 可以分享经验, 分享智慧.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组织教学沙龙, 他将爱好相同、志同道合的同行聚集在—起,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相互研讨, 共同切磋, 分享经验, 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于永正说, “在相互交往中长见识”.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 取长补短, 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 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9:分析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所谓知识结构化主要指将所学知识划分为不同部分,并将其有机的在头脑中组织成知识组块,进而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出,在一定刺激下唯有组织有序的知识方可被激活,才能方便学习者在需要应用时成功提取。而教学策略重点研究对象即“如何教”的问题,它涉及教学思路、内容、方法等,也就是能够有利于既定教学目标实现的工作方式。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知识结构化是首要任务,因此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便是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策略。

一、引导学生绘制化学概念图

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是前提和基础。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不甚了解,势必加大学习基础知识的难度。因此,基于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正确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至关重要,作为全新教学策略绘制概念图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其实所谓的概念图就是利用具体事例说明概念间意义的联系,再以科学命题形式将基本概念联系起来的空间网络图。通常一个概念图包括概念、命题、层级结构及交叉连接。概念图绘制即在方框或圆圈内写上部分相关概念,通过箭头或直线将其连接起来,同时把概念间关系标注在线上。概念图中核心概念在最上面或中心层,具体概念在下层或外围,它是根据由内之外或自上向下演绎及归纳概念的一种思考方式。例:《物质的分类》(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概念图:

而基于这一基础可在学习《电解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后,从另一角度分类化合物绘制以下概念图:

虽然上述概念图极为简易,但就学生而言却有助于他们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由于在判断具体物质究竟是弱电解质还是强电介质或是非电解质还是电解质过程中,学生极易将盐酸类化合物视为其一,或是将铜、碳类可导电的单质视为其一,而此类错误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学生未能清楚认识到上述概念是针对化合物、纯净物,但只要学生清楚绘制出概念图,便能实现对这一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又例:《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绘制如下概念图:

并且实践教学中还可变形此概念图如下式:

通过变形促进学生对物质量桥梁的作用加深认识,进而同时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并且连等此公式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公式以及其相互间的换算。

二、整体性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必然存在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其绝非相互独立存在的。所以孤立进行新课教学不利于学生联系旧知识完成知识结构化,因此在原有知识系统中纳入新知,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丰富十分必要

整体性教学在有机物概念教学中也极为关键,由于学生容易混淆有机物概念,因此为有效比较其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可采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区分这些概念,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调节自身知识结构,可有效的促进新旧概念的有机联系,进而形成全新的更合理、全面的良好知识结构。例:比较醚类结构与醇类结构、乙炔性质与乙炼性质、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缩合与聚合等概念,可有利于学生深刻把握这些概念。同时也可比较有机物化学性质、组成结构、物理性质等方面,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有机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下表为乙炔、甲烷、乙稀物理性质的具体比较:

同时某些有机物概念间既可以分类又能形成相应的从属关系。如下图径的分类所示,由此可见,在区分有机物概念区别与联系时,利用比较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机化学教学策略

有机物分子的主要化学性质直接取决于有机物分子的官能团,所以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进而预测有机物分子所具备的主要化学性质。可先引导学生发现各个典型官能团具备的主要性质,例:双键、三键主要性质为加成反应;羟基可与伯醇发生消去反应并生成碳碳双键,其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可生成氢气;水解酯基生成羧基;氢气与羰基反应生成羟基;醇羟基脱水形成醚;醛由羧基酸性后还原;醛基与氢气反应生成羟基,其与眼镜反应氧化成羧基。

同时,引导学生归纳与官能团连接的羟基其性质会受影响,如氢氧化钠与酚羟基发生反应可生成水,碳酸鈉与酚羟基发生反应可生成碳酸氢钠,但醇羟基却无法发生上述反应。再如以下乙醇结构式,通过结构式可看出其分子结构中官能团为羟基,因此基于不同条件下乙醇分子将分别发生四处断键。当学生清楚了解到这些特征后,便能快速正确的写出醇类物质化学反应。并且随着对更多官能团结构了解后,学生在日后学习中更能有效的迁移重组所学知识,进而加深有机化学的学习程度。

而要想认识整体的有机化学,其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除的分析有机物知识间转化关系和联系,从而建构结构化有机物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知识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程度。通俗来说,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重组有机物知识点,并将其以概念图形式展示出来,进而形成联系紧密脉络清晰的知识结构化网络。例利用箭头将炔烃、烯烃、烷烃、卤代烃转化过程连城直线,再利用箭头将醇、酸、酯、醚等与各种烃之间的关联联系到一起,进而形成链烃与其衍生物相互联系转化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图。

四、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化至关重要,高中化学教师应在不断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不断研究新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整体性教学等各方面,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化网络图。

参考文献:

1、苏育才、 陈晓清,高中化学实验生态课堂的现状及优化策略,《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04期

篇10: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原子既具有可分性又具有不可分性。说原子具有不可分性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在一般化学反应中原子具有不可分性。因为,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化分和化合的过程,在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每一种原子的原子个数都没有变。也就是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基本单位,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也有人会这样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的失去电子,有的得到电子,这不叫变化吗?这是一种变化,但从元素的观点看,这些变化仅仅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原子核的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没有转变成其他元素的原子。原子核组成没有变就说原子没有被破坏,仍然是原来元素的原子。这里说的“最小微粒”是指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所属元素种类不变而言的。说原子不可分性也是这个意思。

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经过一系列重大发现,把一向认为“原子不可再分”的说法打破,剥开了原子的“表皮”,雄辩地证实了:原子的内部还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是可分的。

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量和核外电子负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电子、质子、中子都属“基本粒子”。到现在为止,已发现“基本粒子”三十多种。

篇11:试论知识结构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稀奇古怪的化学世界,千姿百态的化学物质,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其实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中学化学教与学,就应遵循这些规律,本文只探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建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已经到来,全国212953名(97年统计数字)化学教师都在思考如何进行21世纪的化学教育。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化学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事实上,化学是一门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中心学科,就人类生活生产而言,吃、穿、住、用、农、工各部门或行业,均离不开化学。化学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实验性应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应引起学生的喜爱。但据扬州大学理学院于2000年3月通过问卷的形式对江苏省部分中学的401名初三到高三年级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的兴趣水平分布图—1:

在对我们自己学生的调查过程中亦发现,既使选择兴趣小组,选化学的学生也相对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1)毒:认为化学药品有毒,会影响健康或致癌;

2)污:认为化学会造成污染,影响生态环境;

3)险:认为化学实验有危险,会发生爆炸;

4)繁、乱、难:认为化学知识杂乱无章,难学难记。

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归结为世界上的多次由于化学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家庭中部分家长的片面介绍。而在学校里,教师的教学方法则是造成学生不爱学化学的主要原因,这真有点令人啼笑皆非。

二、长期记忆扭曲的启发

三十多年前,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长期记忆扭曲的问题。该实验是采用接力转述故事的方式进行,先让第一个受试者详细看过片上的情景:该情境是在地下火车的车厢中,车厢内的人物各异,而其主题是对面而立的两人,其中黑人衣履整齐,而白人手中握一把刀子。第一人看完图后,要他凭自己记忆,将所见之一切,以口头转述给第二人;第二人听完后,再将其所听到的一切,以口头转述给第三人;如此辗转进行的结果,研究者发现,不出几次转述,图画中的主题即被扭曲:原来在白人手中的刀子,居然被后来传话者说成是在黑人手里。这一现象就叫长期记忆扭曲。长期记忆的扭曲是常见的现象。记忆扭曲的方式不外乎两种情况:一为量变,或将事实简化,或将情节减少;一为质变,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现在我们进行这样的假设,上述故事中的主题是教材如把第一人当成教师,那么第二人就应该是学生了。从上述故事可以看出通过一次转述后,主题就将发生部分的扭曲;而扭曲的幅度将受到主题的意义、教师的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影响。今天我们将主要讨论学生的知识结构因素。

三、知识结构

1、定义:知识结构是各种知识在人类大脑中的组织形式,它包括各种学科知识的配置比例,相关程度和协同关系。知识结构的关键是结构,而知识本身仅仅是组成这种结构形式的材料。正如希腊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质料形式说,认为事物的本质和灵魂不在事物的质料,而在事物的形式。这就容易理解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倒错现象:知识比较渊博的人一事无成,而知识比较单薄的人却能脱颖而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能力和智力的提高,总是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同步发展,它们之间是协同关系。可是在社会中存在着知识比较少的人反而会比知识较多的人更有能力,这往往是由知识的组合方式不同所致,也就是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正像一个资源丰富,由于没有组织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就不能变成财富,往往会出现捧着金碗去要饭的现象。而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却可以充分利用进口的原料进行多次加工,造成高增值的精细产品,不但国内人民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而且还能去占领国际市场。这样的国家往往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比如,非洲一些国家和日本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极端的情况。

2、形成与作用:知识在人类头脑中的积累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实践中产生的每一认识结果,作为一种知识都要纳入到原有知识群的网络结构中,安插到一定的位置。如果是关于熟悉的认识对象的知识,那么,就会使原有的知识系列向纵深发展,丰富了系列知识。如果是陌生的认识对象的知识,但同时能提供较多的联系,给它以较多的刺激、强化,那么就能同化新知识,建立起新的知识系列,往横广方向扩展,从而建立起高效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心理学知识及长期的实践可知,结构化了的知识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能被长期记忆而不至于发生扭曲现象。

四、知识结构的构建

既然知识结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此重要,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更是必不可 少,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高效、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呢?

1、所教内容结构化:在整个中学范围内,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甚至部分化学理论方面的知识,它们本身具有结构性。如教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先串成线,然后再由线织成网,并且告诉学生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思维模式:

再告诉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知道结构决定性质,牢牢抓住典型代 表物的相关知识,然后举一反三,使之融会贯通。图2卤素的知识结构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结构化的典型实例。

其它元素可按以下二条途径建成线,再根据相关内容织成网

非金属知识主线:所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含氧酸盐

金属主线: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盐.2、结构内容丰富化:知识顺序的最优呈现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结构化了的知识能够与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碰撞,并能及时地同化在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中,同时也容易形成长期记忆。这种展示模式的特点:

(1)表达十分简练,而中学所需掌握的重要无机物,几乎尽收其中,(2)揭示了这些元素的主线具有相似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发挥迁移力,预测未知元素及相应物质的性质及用途等。

(3)给出了研究或学习知识的系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若教师在这一展示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以深化,这样不但能使所呈现的知识结构发挥作用,更能使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得知识结构既有骨架、又有丰富的血和肉。下面以学习卤素这一章为例,配以相关的思考题,用于让学生把学的知识活起来。

卤素思考题

(一)1、这一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何?

2、卤素包括:

3、卤素的性质相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卤素的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5、Cl2、Br2的制法各有何特点,试从反应物、仪器、条件、收集等进行比较。

6、试比较Cl2、HCl制法的异同点,并说明理由。

7、氯水的成分:(1)分子:

(2)离子:

8、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颜色、成分及性质有何不同,列表比较。

(二)1、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气的用途主要是指:

3、氟气、氟化氢、碘各有何特性,举例说明。

4、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的检验有何共同点,写出离子方程式。

5、什么是萃取?作为萃取剂应有何条件?举例说明。

6、氯气、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均可作为漂白剂,它们的作用过程与炭的作用过程有何不同?

7、碘化银为什么可以作为人工降雨剂?

8、卤素互化物、拟卤素是怎么一回事,试举例说明。

9、HCl、HBr、HI三种气体的制备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10、造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气体也能发生这一现象?你能否让二氧化碳气体也发生喷泉,说明理由并归纳之。

(三)1、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插入氯气中,熄灭,从中可得出哪些结论(至少二个)?

2、若要使碘水褪色,可采用哪些方法(至少6种)?

3、关于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若没有浓HCl,能否用浓硫酸和氯化钠代替,为什么?

(2):若没有MnO2,能否用KMnO4或者KClO3代替,为什么?

(3):为了节约药品,能否用实验室制氧气的残渣来制取氯气,为什么? 4、2mol碘与3mol碘酸酐(I2O5)的混合物在浓硫酸中反应生成(IO)2SO4,若在发烟硫酸中(化学式为H2SO4· SO3)反应得I2(SO4)3,后者和水反应得碘和四氧化二碘,请写出生成I2(SO4)3及其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一篇:品牌是农业企业的奢侈品?下一篇: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