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2024-04-28

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精选8篇)

篇1: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一、氯的化学方程式

Cl2+SO2+ 2H2O = H2SO4+2HCl

2HCl = H2+Cl2

2NH3+3Cl2 = N2+6HCl

8NH3+3Cl2 = N2+6NH4Cl

Si(粗)+2Cl2 = SiCl4

C+2Cl2 = CCl4

Cl2 +H2 = 2HCl

3Cl2 +2P = 2PCl3

Cl2 +PCl3 = PCl5

Cl2 +2Na = 2NaCl

3Cl2 +2Fe = 2FeCl3

Cl2 +2FeCl2 = 2FeCl3

Cl2+Cu = CuCl2

2Cl2+2NaBr = 2NaCl+Br2

Cl2 +2NaI = 2NaCl+I2

5Cl2+I2+6H2O = 2HIO3+10HCl

Cl2 +Na2S = 2NaCl+S

Cl2 +H2S = 2HCl+S

Cl2+SO2 +2H2O = 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二、氯的离子方程式

Cl2 + H2O = Cl-+ H+ + HClO

Cl2 + 2OH- = Cl-+ ClO- + H2O

Cl2 + 2OH- = Cl-+ ClO- + H2O

Cl2 + 2I- = 2Cl-+ I2

Cl2 + H2SO3 + H2O = 2Cl- + SO42- + 4H+

Cl2 + H2S = 2Cl- + 2H+ + S↓

Cl2 + 2Fe2+ = 2Fe3+ + 2Cl-(向FeBr2溶液中少量Cl2)

3Cl2 + 2Fe2+ + 4Br- = 2Fe3+ + 2Br2 + 6Cl-(足量Cl2

2Cl2 + 2Fe2+ + 2Br- = 2Fe3+ + Br2 + 4Cl- (当n(FeBr2)/n(Cl2)= 1 :1时)

8Cl2 + 6Fe2+ + 10Br- = 6Fe3+ + 5Br2 + 16Cl- (当n(FeBr2)/n(Cl2)= 3 :4时)

Cl2 + 2I- = 2Cl-+ I2

Cl2 + 2I- = I2+ 2Cl-(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3Cl2 + 2Fe2+ + 4I- = 2Fe3+ + 2I2 +6Cl-(足量Cl2)

4Cl2 + 2Fe2+ + 6I- = 2Fe3+ + 3I2 + 8Cl- (当n(FeI2)/n(Cl2)= 3 :4时)

2Cl- + 4H+ + MnO2 = Mn2+ + Cl2↑+ 2H2O

Cl- + Ag+ = AgCl↓

ClO- + H+ = HClO

ClO- + SO2 +H2O = 2H++ Cl- + SO42-

ClO- + H2O=HClO + OH-

篇2: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农业:

1、江南农业的开发

表现: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此外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⑵、

原因:①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③社会相对安定;④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①新农具和新技术推广: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广泛应用;西北嘉峪关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耕作方式。②兴修水利。③开发了边疆:河西走廊和辽东的开发取得了可喜成就。

二、手工业:

(1)纺织业:①魏纺织业中心设有专门织造机构;②蜀锦行销吴魏;③吴培育出八辈之蚕。

(2)矿冶业:①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②魏晋时发明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③人们开始利用天然气和石油。

(3)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白瓷。

(4)造纸:①技术进步,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②洛阳、长安、建业和扬州是造纸中心。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①北方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较慢;②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四、均田制

⑴实施:485年,北魏统治者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占有利益的前提下,推行均田制。

⑵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③管理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④受田农民每年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篇3:高中化学会考基础知识重点梳理

自1980年以来,湖南省高中生必须在高二结束时参加全省的学业水平考试,每位学生必须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测试才能毕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非重点高中,总有不少学生不太愿意学习,特别是对英语学习缺乏热情,基础很差,词汇量极少,语法知识一知半解,听不懂老师讲课,自学更是无从着手,所以老师们不得不给他们重新回炉补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效果不错的方法,省时高效,现与大家分享。

一、熟悉读音规则,奠定词汇基础

基础薄弱学校学生英语学习跟不上,主要是因为词汇不过关。词汇量的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外语水平的高低,因此复习要以词汇的学习和指导记忆方法为突破口。

在小学阶段,学生是通过不断重复字母的排列组合来记单词,但进入中学后,随着记忆量的不断增加,重复的方法记忆单词显然不能适应,而老师对读音规则的教学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学生的拼音能力不强,这也是学生一批接一批地掉队的原因之一。所以,我首先让学生熟练掌握读音规则,结合读音规则,每天记忆一定量的词汇(40个左右)。

二、集中单词记忆,及时检测落实

读音规则解决了绝大多数单词的拼写问题,但还要记忆中文意思。要亡羊补牢,每天记几个单词是不够的,必须记忆二十个以上(记忆力好的可多达四五十个)。当然,要让学生掌握大批量记忆单词的方法。

(1)给学生提供词汇资料:

左边写英文,右边写中文及词性,中间留空隙,并把单词分组。每组20~30个单词(一般是每日要求记忆的定额),标上第一组、第二组……,安排好每组听写或默写的日期(根据遗忘规律先密后疏),并按照规定日期组织或督促他们复习和检测。

(2)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

记忆单词分三步:第一步,读英语、记中文。边读左边的英文,边看右边的汉语,刻意把它记住。记住了就再记下一个。第二步,读英语,回忆中文。用书本把右边的中文蒙住,逐一读英语,回忆该词的中文意思,揭开看,对了往下走,不对做个记号,再记。第三步,看中文,读英语。蒙住英语,只看中文,念出英语来,逐一揭开看,对了往下走,不对做记号再记。一般来说,掌握了读音规则,能准确念出英语,就知道拼写了。不放心的话,这一步就可以改为看中文写英语。过了这一关,才算真正记住了单词。

复习时,可以直接从第二步或第三步入手。实际上是先查出记忆开始模糊了的单词,再有目的地进行复习记忆。学生掌握了读音规则和记忆方法,原则上可以自己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了。至于构词法,其他记忆方法等,可以以后补充。

三、了解基本语法,注重谋篇布局

英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淡化语法,但不是不要语法。基本语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强调基本语法学习是基于两种考虑:①语法教学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②要遵循认识规律,认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讲得太细、太复杂,学生反而弄不清。看见名词能想到单复数、所有格,看到谓语动词能想到它的四种变式,看到形容词、副词能想到比较等级,看到人称代词想到主格、宾格,知道物主代词有名词性、形容词性,数词有基数词和序数词之分,就可以了。补习语法知识一定要精讲多练。先只讲基本用法,特殊用法就不说;觉得回避不了时,也要简明扼要,点到为止。

如一般将来时的构成可这样讲:由“will+原形”构成。经过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后,再在后面注明:①一般将来时亦可用“be going to+原形”;②第一人称作主语时,还可用“shall+原形”。这样可避免一开始就把问题复杂化,让学生望而生畏。

这里掌握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是关键,要有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操练。写好句子是书面表达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复杂句子的分析,培养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四、落实课文复习,打好坚实基础

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就可以复习书本了。虽然集中背记了一些基本词汇,但课文中仍有不少生词,老师必须先把它们找出来让学生学习、记忆;课文中会出现一些没有讲过的语法现象,学生有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后,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经典的课文段落一字一句地看懂、读熟,译成汉语,然后再把汉语译成英语,与原文对照;这样会发现很多问题,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方法非常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和笔试水平。

篇4:《解析几何》重点知识梳理

重要知识

1.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y-y1=k(x-x1).

(2)斜截式:y=kx+b.

(3)两点式:y-y1y2-y1=x-x1x2-x1(x1≠x2,y1≠y2).

(4)截距式:xa+yb=1(a≠0,b≠0).

(5)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

2.三种距离公式

(1)A(x1,y1),B(x2,y2)两点间的距离:

AB=(x2-x1)2+(y2-y1)2.

(2)点到直线的距离:d=|Ax0+By0+C|A2+B2(其中点P(x0,y0),直线方程:Ax+By+C=0).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d=|C2-C1|A2+B2(其中两平行线方程分别为l1:Ax+By+C1=0,l2:Ax+By+C2=0).

3.当不重合的两条直线l1和l2的斜率存在时

(1)两直线平行l1∥l2k1=k2.

(2)两直线垂直l1⊥l2k1·k2=-1.

题型分析

例1已知直线l1:mx+8y+n=0与l2:2x+my-1=0互相平行,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5,求直线l1的方程.

解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确定参数m的值,再根据两直线的距离确定参数n的值即可.

∵l1∥l2,∴m2=8m≠n-1.

∴m=4

n≠-2或m=-4

n≠2.

(1)当m=4时,直线l1的方程为4x+8y+n=0,把l2的方程写成4x+8y-2=0.

∴|n+2|16+64=5,解得n=-22或n=18.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4y-11=0或2x+4y+9=0.

(2)当m=-4时,直线l1的方程为4x-8y-n=0,l2的方程为2x-4y-1=0.

∴|-n+2|16+64=5,解得n=-18或n=22.

所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4y+9=0或2x-4y-11=0.

点评:(1)求点到直线距离时,直线方程一定化成Ax+By+C=0的形式.

(2)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时,一定化成l1:Ax+By+C1=0,l2:Ax+By+C2=0的形式.

二、圆的方程

重要知识

1.圆的标准方程

当圆心为(a,b),半径为r时,其标准方程为(x-a)2+(y-b)2=r2,特别地,当圆心在原点时,方程为x2+y2=r2.

2.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其中D2+E2-4F>0,表示以(-D2,-E2)为圆心,D2+E2-4F2为半径的圆.

题型分析

例2(1)若圆C经过(1,0),(3,0)两点,且与y轴相切,则圆C的方程为.

(2)已知圆M的圆心在x轴上,且圆心在直线l1:x=-2的右侧,若圆M截直线l1所得的弦长为23,且与直线l2:2x-5y-4=0相切,则圆M的方程为.

解析:(1)由题意知圆C的半径为2,且圆心坐标可设为(2,b),因此有(2-1)2+(b-0)2=2,解得b=±3,

从而圆C的方程为(x-2)2+(y±3)2=4.

(2)由已知,可设圆M的圆心坐标为(a,0),a>-2,半径为r,得(a+2)2+(3)2=r2

|2a-4|4+5=r,

解得满足条件的一组解为a=-1

r=2,所以圆M的方程为(x+1)2+y2=4.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程形式.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1)几何法:通过研究圆的性质、直线和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求得圆的基本量和方程;(2)代数法:即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圆的方程,再由条件求得各系数.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重要知识

1.解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两种方法

(1)几何法: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长r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若d=r,则直线与圆相切;若d

(2)代数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消元后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个数(也就是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

如果Δ<0,方程无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无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相离;

如果Δ=0,方程有唯一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有唯一一组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相切;

如果Δ>0,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从而方程组也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那么直线与圆相交.

2.有关弦长问题的两种方法

(1)几何法:直线被圆截得的半弦长l2,弦心距d和圆的半径r构成直角三角形,即r2=(l2)2+d2;

(2)代数法:联立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消元转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即可求得弦长|AB|=1+k2(x1+x2)2-4x1x2=1+1k2(y1+y2)2-4y1y2.

3.过一点求圆的切线的方法

(1)过圆上一点(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先求切点与圆心连线的斜率k,由垂直关系知切线斜率为-1k,由点斜式方程可求切线方程.若切线斜率不存在,则由图形写出切线方程x=x0.

(2)过圆外一点(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的求法

当斜率存在时,设为k,切线方程为y-y0=k(x-x0),即kx-y+y0-kx0=0.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出切线方程.当斜率不存在时要加以验证.

题型分析

例3已知圆C:x2+y2-8y+12=0,直线l:ax+y+2a=0.

(1)当a为何值时,直线l与圆C相切;

(2)当直线l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22时,求直线l的方程.

解析:将圆C的方程x2+y2-8y+12=0配方,得标准方程为x2+(y-4)2=4,则此圆的圆心为(0,4),半径为2.

(1)可以将直线与圆的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判别式得到一个关于参数a的等式,从而求解,或者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得到一个等式求解.

若直线l与圆C相切,则有|4+2a|a2+1=2.解得a=-34.

(2)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弦长一半以及半径三者的关系建立等式求解.

过圆心C作CD⊥AB于点D,

则根据题意和圆的性质,得

CD=|4+2a|a2+1,

CD2+DA2=AC2=22,

DA=12AB=2.解得a=-7或-1.

∴直线l的方程是7x-y+14=0或x-y+2=0.

点评:(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代数法(根的判别式).(2)关于圆的弦长问题,可用几何法从半径、弦心距、弦长的一半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求解,也可用代数法的弦长公式求解.

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重要知识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有五种位置关系,分别是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外离和内含统称为相离;外切和内切统称为相切.

两圆相离——没有公共点,两圆相切——有唯一公共点,两圆相交——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

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方法是几何法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利用两圆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不能判断内切与外切,外离与内含.

题型分析

例4已知圆C1:(x-a)2+(y+2)2=4与圆C2:(x+b)2+(y+2)2=1,若两圆相外切,则ab的最大值为;若两圆相交,则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解析:由圆C1与圆C2相外切,

可得(a+b)2+(-2+2)2=2+1=3,即(a+b)2=9,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a+b2)2=94,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由题意得,把圆C1,圆C2的方程都化为一般方程.

圆C1:x2+y2-2ax+4y+a2=0,①

圆C2:x2+y2+2bx+4y+b2+3=0,②

由②-①得(2a+2b)x+3+b2-a2=0,

即(2a+2b)x+3+b2-a2=0为所求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故答案为94,(2a+2b)x+3+b2-a2=0.

点评:1.处理两圆位置关系多用圆心距与半径和或差的关系判断,一般不采用代数法.

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得到.

五、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重要知识

1.圆锥曲线的定义

(1)椭圆:|PF1|+|PF2|=2a(2a>|F1F2|);

(2)双曲线:||PF1|-|PF2||=2a(2a<|F1F2|);

(3)抛物线:|PF|=|PM|,点F不在直线l上,PM⊥l于M.

2.圆锥曲线方程的求法

求解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是“先定型,后计算”.

(1)定型,就是指定类型,也就是确定圆锥曲线的焦点位置,从而设出标准方程.

(2)计算,即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方程中的a2,b2或p.

题型分析

例5(1)已知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一条渐近线过点(2,3),且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y2=47x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2)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32.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与椭圆C有四个交点,以这四个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16,则椭圆C的方程为.

解析:(1)由双曲线的渐近线y=bax过点(2,3),可得3=ba×2.①

由双曲线的焦点(-a2+b2,0)在抛物线y2=47x的准线x=-7上,可得a2+b2=7.②

由①②解得a=2,b=3,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24-y23=1.

(2)∵椭圆的离心率为32,∴ca=a2-b2a=32,

∴a=2b,∴椭圆方程为x2+4y2=4b2.

∵双曲线x2-y2=1的渐近线方程为x±y=0,

∴渐近线x±y=0与椭圆x2+4y2=4b2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255b,255b),

∴由圆锥曲线的对称性得四边形在第一象限部分的面积为255b×255b=4,∴b2=5,∴a2=4b2=20.∴椭圆C的方程为x220+y25=1.

点评:当焦点位置无法确定时,抛物线常设为y2=2ax或x2=2ay(a≠0),椭圆常设mx2+ny2=1(m>0,n>0),双曲线常设为mx2-ny2=1(mn>0).

六、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

重要知识

1.椭圆、双曲线中,a,b,c之间的关系

(1)在椭圆中:a2=b2+c2,离心率为

e=ca=1-(ba)2.

(2)在双曲线中:c2=a2+b2,离心率为

e=ca=1+(ba)2.

2.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渐近线方程为y=±bax.

3.抛物线的焦半径

抛物线上任意一点P(x0,y0)到焦点F的距离称为焦半径.有以下结论(p>0):

(1)对于抛物线y2=2px,|PF|=p2+x0;

(2)对于抛物线y2=-2px,|PF|=p2-x0;

(3)对于抛物线x2=2py,|PF|=p2+y0;

(4)对于抛物线x2=-2py,|PF|=p2-y0.

题型分析

例6(1)椭圆x2a2+y2b2=1(a>b>0)的右焦点F(c,0)关于直线y=bcx的对称点Q在椭圆上,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解析: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1(-c,0),如图,连接QF1,QF,设QF与直线y=bcx交于点M.

由题意知M为线段QF的中点,且OM⊥FQ.

又O为线段F1F的中点,

∴F1Q∥OM,∴F1Q⊥QF,

|F1Q|=2|OM|.

在Rt△MOF中,tan∠MOF=|MF||OM|=bc,|OF|=c,

可解得|OM|=c2a,|MF|=bca,

故|QF|=2|MF|=2bca,|QF1|=2|OM|=2c2a.

由椭圆的定义得|QF|+|QF1|=2bca+2c2a=2a,

整理得b=c,∴a=b2+c2=2c,故e=ca=22.

点评:解决椭圆和双曲线的离心率的求值及范围问题其关键就是建立关于a,b,c的方程或不等式,要充分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点的坐标的范围等.

(2)若抛物线y2=4mx的准线经过椭圆x27+y23=1的左焦点,则实数m的值为.

解析:抛物线y2=4mx的准线方程为x=-1m,椭圆x27+y23=1的左焦点坐标为(-2,0),

由题意知-1m=-2,所以实数m=12.

点评:涉及抛物线几何性质的问题常结合图形思考,通过图形可以直观地看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等几何特征,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直观性.

七、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

重要知识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与“Δ”的关系

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去一个变量(如y)得出方程Ax2+Bx+C=0.

①若A=0,则圆锥曲线可能为双曲线或抛物线,此时直线与圆锥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②若A≠0,则:

当Δ>0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两个交点(相交);当Δ=0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公共点(相切);当Δ<0时,直线与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相离).

在涉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两个交点坐标时,一般不是求出这两个点的坐标,而是设出这两个点的坐标,根据直线方程和曲线方程联立后所得方程的根的情况,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整体代入,这种设而不求的思想是解析几何中处理直线和二次曲线相交问题的最基本方法.

题型分析

例7过椭圆x2a2+y2b2=1(a>b>0)的左顶点A作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的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已知AB=613BC.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设动直线y=kx+m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且与直线x=4相交于点Q,若x轴上存在一定点M(1,0),使得PM⊥QM,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1)∵A(-a,0),设直线方程为y=2(x+a),B(x1,y1),

令x=0,则y=2a,∴C(0,2a),

∴AB=(x1+a,y1),BC=(-x1,2a-y1),

∵AB=613BC,∴x1+a=613(-x1),y1=613(2a-y1),

整理得x1=-1319a,y1=1219a,

∵点B在椭圆上,

∴(-1319)2+(1219)2·a2b2=1,∴b2a2=34,

∴a2-c2a2=34,即1-e2=34,∴e=12.

(2)∵b2a2=34,可设b2=3t,a2=4t,

∴椭圆的方程为3x2+4y2-12t=0,

由3x2+4y2-12t=0

y=kx+m,得(3+4k2)x2+8kmx+4m2-12t=0,

∵动直线y=kx+m与椭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P,∴Δ=0,即64k2m2-4(3+4k2)(4m2-12t)=0,

整理得m2=3t+4k2t,

设P(x1,y1),

则有x1=-8km2(3+4k2)=-4km3+4k2,

y1=kx1+m=3m3+4k2,

∴P(-4km3+4k2,3m3+4k2),

又M(1,0),Q(4,4k+m),

∵x轴上存在一定点M(1,0),使得PM⊥QM,

∴(1+4km3+4k2,-3m3+4k2)·(-3,-(4k+m))=0恒成立,整理得3+4k2=m2.

∴3+4k2=3t+4k2t恒成立,故t=1.

∴椭圆的方程为x24+y23=1.

篇5:高一化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篇6:生物会考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复习要点: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结构通式如下:

NH2—CH—COOH|R

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6.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7.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的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的作用:构成细胞中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中有铁元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钙会抽搐,缺碘,大脖子病;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2.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蛋白质的功能:a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头发,肌肉,羽毛。B催化功能,如酶c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d信息传递功能,如胰岛素e免疫功能,如抗体。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糖类的种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的糖,常见的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脂质的种类: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如鲸鱼,海豹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如企鹅。磷脂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a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比利时的维萨里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b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他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C魏尔肖补充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菌的结构有:鞭毛,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绝大多数的细菌是异养生物。蓝藻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此外还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分子。不同点:原核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有拟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3.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是流动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也是可以运动的。(见书本68页图4-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膜具体选择透过性: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利用这个特点,可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a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C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具有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基质中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具有双层膜,有基粒(类囊体垛叠成),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溶酶体:是“消化车间”。细胞器之间是协调配合的: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线粒体供能。(见书本45,46页的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图)

5.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和核孔。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上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见书本93页)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相同点:都有丙酮酸这一中间产物;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都释放能量。不同点:a进行场所不同:有氧呼吸先在细胞质基质,后在线粒体。无氧呼吸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c分解产物不同,有氧呼吸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是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D释放能量不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花盆里的土壤要及时松土透气;稻田要定期排水;包扎伤口要用透气的纱布;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种子储存时要干燥,低温;水果保鲜,温度零度以上低温。

6.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771年,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79年英格豪斯发现,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只在阳光照射下才成功,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1845年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他把绿叶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得营养物质。然后,一半叶片曝光,另一半遮光。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不变色。这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1941年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卡尔文证明了二氧化碳中得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得碳的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见书本101页到102页)

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光合作用的过程:a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第一步:水在光下发生分解,生成氧气和【H】;第二步:在有关酶的催化下,ADP与磷酸基团发生反应生成ATP.B.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第一步: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C5结合,生成两分子C3。第二步: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最终形成糖类。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N,P,Mg)等。(见书本103页图5-15)

1.3细胞的代谢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水,二氧化碳,甘油,乙醇,苯等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的方式。小肠吸收葡萄糖,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的特点:不需要消耗能量,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主动运输的特点:既需要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也需要载体。(见书本71页图4-7

和72页图4-8)

2.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酶的作用:催化作用,同无极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4.ATP:中文名: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是高能磷酸键。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AT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水解,所以脱离下来,形成游离的磷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ATP就转化成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磷酸结合,重新形成ATP.特点:这种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中。(见书本89页图5-6)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能量的,有些是释放能量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也就是说,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因此,可以形象的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5.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4细胞的增殖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意义: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具有周期性。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B中期: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C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这样,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级。D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细丝,纺锤丝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了两个子细胞。(见书本113页图6-3)

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直接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全是高茎的.用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而且比例接近于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子一代就是Dd.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和是随机的。验证方法:测交法。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是1:1.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见书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如果没有细胞分化,就不可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生物体就不可能正常发育;使多细胞生物体中得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体细胞内含有本生物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3.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减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

实验部分:

1.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三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四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产生紫色反应。

2.显微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此时,调节细准焦螺旋。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作用:有助于研磨的充分;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作用:溶解色素。结果: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也就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4.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进行。解离时候已经杀死植物细胞,所以看不到动态的过程。观察时找到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在视野中看到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本第5页图1-5和第7页图1-6.)

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子一代都是黄色圆粒,子一代自交,子二代有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接近于9:3:3:1.(见书

本第10页图1-8)

验证方法:测交法。让子一代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结果后代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接近于1:1:1:1.(见书本第10页图1-9).自由组合定律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有关概念: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5.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一定是色盲。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遗传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2遗传的细胞基础

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得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特征:染色体不在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要点:

2.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处理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详见课本23页“模型建构”。

2精子的形成过程:在减一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得同源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称为联会。随后,各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附着在纺锤丝上。不久,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精细胞,再经过变形成为精子。(见书本第17页图2-2)

3.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子的基本相同,首先是卵原细胞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一和减二,形成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主要区别是: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二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在减一中形成的极体也分裂成为两个极体。这样,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就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三个极体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见书本第20页图2-5)

4.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在进入。不久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这样,受精卵中得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得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外面。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见书本第45页图3-6).

4.遗传物质除了DNA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某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HIV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5.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两条链,反向平行,脱氧核糖和磷酸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见书本第49页图3-11).DNA分子中得遗传信息蕴藏在4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特点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DNA分子的复制:概念: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的。过程:开始时,DNA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双链解开,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条件: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7.遗传信息的转录:概念: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过程:第一步:DN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碱基暴露。第二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的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碱基互补时,以氢键结合。第三步,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第四步,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见课本63页图4-4)

8.遗传信息的翻译: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得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过程:详见课本第66页图4-6.

9.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一: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豌豆的皱粒,人的白化病。二: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0.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也可以从RNA流向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RNA的逆转录过程。

2.3遗传的分子基础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的实验:亲本:红眼雌果蝇(XWXW),白眼雄果蝇(XwY),子一代:无论雌雄全是红眼:红眼雌:XWXW,红眼雄:XWY.子一代中雌雄交配:子二代:红眼雌:XWXW,XWXw红眼雄:XWY,白眼雄:XwY.(见书本第29页图2-10)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菌无毒,S型菌有毒。格里菲斯的实验: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书本43页图3-2)艾弗里的实验: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见书本44页图3-3)。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生物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二)上新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人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生物课L,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同学们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生物学习技巧

学会归纳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篇7: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梳理

无机物:

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

有机物:

③糖类

④核酸(共约1-1.5%)

⑤脂类(1-2%)

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机盐离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酸碱平衡)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动植物体内重要糖类、脂质及其作用

1.糖类C、H、O组成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

①重要能源: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糖类

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阳光

2.脂类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

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②类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作用

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结构通式: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分子式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功能:

①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②催化作用,即酶

③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④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⑤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由C、H、O、N、P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8种)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4种)

篇8:“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梳理

1. 焓变

(1)焓变的概念: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ΔH)决定.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 J/mol或k J·mol-1.

(2)焓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包括物质的不同聚集状态)下进行时,反应焓变是不同的.

注意:(1)对于一定量的纯净物质,在一定条件(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2)对于同一种物质,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或者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3)焓的数值的大小与其物质的量有关,在相同条件下,当其物质的量增加一倍时,其焓的数值也增加一倍.

2.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见表1)

注意:(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都是化学反应,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如水的三态变化等.(2)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煤的燃烧.(3)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也能发生,如Ba(OH)2·8H2O(固)与NH4Cl(固)的反应.

3.“三热”(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比较(见表2)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与意义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而且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ΔH应写在标有反应物和生成物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与化学方程式隔开一个字符,并注明ΔH的“+”与“-”.放热反应,ΔH用“-”表示;吸热反应,ΔH用“+”表示.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ΔH也不同.但中学所用ΔH的数据,一般都是在25℃和101 k Pa时的数据;所以在25℃、101 k 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的条件.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ΔH也不同.常以g、s、l、aq分别表示气态、固态、液态及水溶液;若物质有同素异形体或几种晶型,也应注明是哪一种.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标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是表示物质的量.所以,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ΔH也不同;ΔH的大小与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5)同温同压下,互为逆反应(不一定是可逆反应)的两个反应,其ΔH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如:

(6)无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ΔH表示的是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O2(g)2SO3(g)ΔH=-197 k J/mol”是指2 mol SO2(g)和1 mol O2(g)完全转化为2 mol SO3(g)时放出的热量.

注意:对ΔH的单位的理解——ΔH的单位“k J/mol”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而是指给定形式的具体反应以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来计量其物质的量时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多少千焦.

3.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比较(见表3)

三、能源

1. 能源的含义与分类

能源就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它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注意: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的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解决的办法是开源节流,即开发新的能源和节约现有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2. 几种新能源的优点与缺点的比较(见表4)

四、盖斯定律

1. 盖斯定律的内容

1840年,化学家盖斯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研究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是分几步进行的,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盖斯定律.如图1所示.

2. 盖斯定律的本质

盖斯定律反映了自然界中任何事物之间的转化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其能量变化只与始态、终态物质的总能量有关,与中间过程无关,即反应热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盖斯定律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1)应用:(1)利用已知的反应热计算未知的反应热.(2)利用已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2)注意事项:(1)将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Δ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2)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加减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3)将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反写时,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虽然不变,但符号相反.

五、反应热ΔH的计算

1. 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 利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

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3.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利用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计算待求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的方法是:将已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适当的叠加处理(根据需要,可将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或除以某数,并进行加碱运算),即可得到所求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

注意:将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叠加处理时,应将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同样的叠加处理.

4. 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Q|计算反应热

由公式|Q|=n(反应物)×|ΔH|得,|ΔH|=|Q|÷n(反应物)

注意:放热反应,ΔH取“-”号;吸热反应,ΔH取“+”号.

六、典例解析

1. 有关反应热的概念

例1已知反应:(1)101 k Pa时,2C(s)+O2(g)=2CO(g)ΔH=-221k J/mol.(2)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 k 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 J/mol

(B)(1)的反应热为221 k J/mol

(C)稀硫酸与稀Na 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 J/mol

(D)醋酸与稀Na 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 J热量

解析:因1 mol C不完全燃烧生成CO放出的热量为221 k J/2=110.5 k J,则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 J,由燃烧热的概念可知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 J/mol;由反应热的概念可知,(1)的反应热为-221 k J/mol;由中和热的概念可知,稀硫酸与稀Na 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 J/mol;因醋酸是弱酸,醋酸的电离要吸收热量,则稀醋酸与稀Na 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 J.故答案为(A).

2. 能量变化图像的判断

例2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水分解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产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且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只有(B)正确.故答案为(B).

3.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

例3在25℃、101 k Pa下,1g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 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上一篇:酬乐天闻新蝉见赠,酬乐天闻新蝉见赠刘禹锡,酬乐天闻新蝉见赠的意思,酬乐天下一篇:拒绝不文明的行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