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2024-04-28

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共7篇)

篇1: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机关党内监督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

制度

为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街道办根据中纪委《对党员干部加强党内监督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的任务是保证机关内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防止党内各种不良倾向的发生,使党组织永远保持健康肌体,充满朝气活力。

二、监督的对象是单位内全体党员,重点是担任单位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无论一般党员或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要监督其他党员同志,同时又必须接受各种形式的监督。

三、监督的内容

1、监督全体党员干部模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组织的决议,坚持思想基本原则,不允许发表违反党章和党的决议的言论,不允许传播小道消息,有损于党的领导和形象,不允许对党的方针政策决议阳奉阴违,消极应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公开抵制和反对,在政治上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克服自由主义。

2、监督全体党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党内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高度集中;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不允许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主义。

3、监督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做人民的公仆。坚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履行职责,不推不拖,提高办事质量,决不允许脱离群众,以权谋私。

4、监督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人事纪律,工作中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切实履行干部任免、人事调动、工资调整、干部奖惩、机构编制等方面的规定,坚持任人唯贤,按干部“四化标准”和的德才兼备原则任用干部,绝不允许任人唯亲,搞小团体主义。

5、监督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传统作风,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侵蚀,克服思想上的个人主义,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6、监督全体党员干部时时处处以维护党的利益为己任,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为了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要用于牺牲个人的一切。在党和国家、人民财产生命遭到危险时刻,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对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不敢同坏人作斗争的要追究党纪处分。

7、监督全体党员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和“人才观”,求真务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四、监督办法

1、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三会一课”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用各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

2、坚持民主评议党员的制度,对评议中的一间,一般问题油被评议人在适当会议上做出检查或必要的说明,重要问题油组织核实,提出意见并报上级处理。

3、加强群众监督,采取走访,登门征求意见或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接待来信来访等形式,加强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4、认真执行支部《党风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好监督党员干部的职责,支部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基层执行机关,对本据行政领导班子、全体党员干部时兴监督上列各项、各科之间,要在政治上坚持团结的基础上实行互相监督。党员不仅可向支部任何党员干部提出批评建议,也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向上级反应问题。党内监督由支部书记亲自抓,纪检委员协助作好日常具体工作。

五、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机制

1、坚持党员学习培训制度,积极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小组会每月安排一次;支委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课制度一般每季度安排一次。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和自我教育,特别是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3、严格党员管理,保证每个党员都必须按规定过组织生活,按时按规定交纳党费。加强管理,督促党员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4、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我街道党支部每个月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督促检查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切实加强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严格把好质量关。严格按规定接转党的组织关系,党员在调动工作办理行政关系的同时,及时办好转接党组织关系的手续。

6、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党员,在每年年终,结合工作总结,检查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篇2:党内监督在机关的实践与思考

思考之一:着眼于党内监督在机关实践中存在的监督意思淡薄问题, 通过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教育, 提高监督与被监督的自觉性, 是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前提条件。

正确的、强烈的监督意识, 是实施党内监督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内监督是否正常运作和坚强有力。但是, 目前机关党员干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 监督意识较为淡薄, 主要表现在:

首先, 作为机关党内监督的客体存在“四论”:一是“不利”论。认为监督程序繁杂, 拖延时间, 影响工作效率;束缚手脚, 有碍开拓;造成互相猜疑, 影响安定;对已不信任, 影响威信。二是“无用”论。认为监督是软招数, 是无权的监督有权的, 解决不了大问题。三是“特权”论。认为领导就是监督他人的, 怎能被人监督;自己“一贯正确”, 不需要监督。四是“抵触”论。监督跟已过不去, 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 作为机关党内监督的主体存有五种错误认识:第一是“不必动真格”, 只是强调一下, 一般抓抓就行了;第二种是“不必去管”, 对己又无侵害, 何必去没事找事;第三是“无权去管”, 一般党员干部, 怎么有权去监督领导;第四是“管了也无用”, 手中无权, 管了有谁听;第五是“管了吃亏”, 监督一般党员干部要伤和气, 监督领导可能受到打击报复。

监督意识的淡薄, 导致了机关党内监督功效的软弱。究其原因主要是, 对监督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清, 对每个党员应尽的监督义务、权力、责任和有关监督法规、制度缺乏了解。因此, 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道德、监督法规等内容教育, 是强化党员监督意识的重要手段。为此, 有必要针对性地抓好以下三方面教育:首先, 对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党内监督重要性、权利、义务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和有关党内监督的法规, 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党内监督不仅是防止权利腐败的关键之所在, 而且是纯洁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机关为政清廉的需要。第二, 对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加强法纪教育。从而使其自觉克服特权思想, 增强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 主动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第三, 对机关党组织以及党内监督职能部门进行职业责任教育。使其明确肩负的重要使命, 增强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做到既敢于监督, 又善于监督。

思考之二:着眼于党内监督在机关实践中存在的监督法规不完备问题, 健全和完善机关党内监督制度, 实现机关党内监督的制度化、法规化, 是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重要保证。

完善的监督法规, 是搞好党内监督的制度保证, 也是规范监督行为、健全约束机制、实现监督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 虽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 立了不少规矩。但从机关党内监督的实践看, 现行的有关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缺乏权威性;二是缺乏配套性;三是缺乏操作性。

没有完备的监督制度, 就没有鉴别是非和严格监督的标准, 当然也无规范有效的监督, 尤其是监督力较弱的机关更是如此。因此, 加强党内监督工作, 必须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当前, 应尽快制定出具有最高权威的《党内监督条例》和使之得以实施的保障制度。这包括: (1) 对权利的制约制度, 如对干部的考核任用、重大决策程序、重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财经定期审计、施政决策程序等作出规定。 (2) 汇报制度, 如领导干部个人经济收入申报、个人生活重大事项报告、发现他人重大错误报告, 定期的思想汇报等。 (3) 组织生活制度, 如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 (4) 民主监督制度, 上级党组织、监督职能部门、党员群众对违法违纪进行监督的职责、权利、程序, 包括管人、管钱、管物部门的人及领导身边的秘书司机与领导者互相监督的责任和权利等制度。 (5) 奖惩制度, 对监督中有功和渎职人员实施奖惩, 尤其对监督部门和领导干部没有履行监督职责的责任追究, 包括对各级干部的批评权、弹劾权。 (6) 保障制度, 如严禁对批评、检举、控告和反映情况的人进行打击报复;对那些有意搞诬告、陷害的人必须严肃处理等, 以切实维护和保障党员的民主监督权利。总之, 应有比较完备、互相配套、互相制约的党内监督法规体系。

思考之三:着眼于党内监督在机关实践中存在的组织监督软弱问题, 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等多种手段, 提高组织监督能力, 是加强机关党内监督的主要方法。

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 是提高组织监督能力的组织保证和必要途径。但机关党组织并未严格坚持这些有效的制度, 使组织监督软弱无力,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基本流于形式;二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三是民主评议走过场;四是放任纵容。对有的违纪问题该查的不查, 该处理的不处理, 姑息迁就, 甚至纵容包庇、敷衍和抵制有关部门的查处, 导致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

认真分析上述问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思想认识和制度不健全外, 还有机关党支部地位低, 执行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指导和督查不力等原因。因此, 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首先, 要提高机关党组织的地位;其次, 要严格机关组织生活制度;第三, 上级机关要形成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第四, 要增强监督透明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上的细胞, 是党战斗力的基础, 要想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党管党的问题。机关的特点是党员数量多、层次高、职务高、学历高, 做好党建工作任重道远, 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壁垒作用,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首要解决一把手抓两手, 只有党员主要领导干部重视党建工作并以普通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机关党建才有生气。

要赋予党组织实权, 解决有名无实, 任重权轻的问题, 彻底改变机关党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党建工作要舍得投入:一把手重视什么问题都可解决, 这就是所谓老大难老大难, 老大重视就不难。现在有的机关党组织地位、功能、作用和形势要求有较大差距组织活动除了学习上级文件, 读读报纸, 别的项目很少。组织活动固然少不了政治性, 但也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红色旅游,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文化体育活动, 寓教于乐;微型党课, 演讲比赛等。

篇3: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党的领导,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就不可能调整党内各种关系,也不可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脱离党的领导来谈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必然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建国以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必须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党内和党外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党组织和群众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員的监督。”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制定党内监督条例。要充分发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和廉洁从政情况的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党章第三十三条增写了干部选拔监督的内容,增写了党重视监督干部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总之,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制度的建设。伴随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六中全会在党内监督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充分表明,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来的制度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这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各项规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这一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党内监督效力。党内民主是实现党内监督的前提条件,而加强党内监督又不断促进党内民主的发展。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加强党内监督必须有严格的制度规范,制度的可行性和约束力决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实现了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一套结构科学合理、运行流畅有序、职能明确高效的执政党监督制度体系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内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们必须更有效地加强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篇4:重视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一、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重要性

(一) 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必须重视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党的性质即党性, 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难看出,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 而机关党组织就责无旁贷的要承担起这一使命, 要体现人民的意愿, 一切为了人民, 首先就要搞好自身的建设, 就是要重视机关党内民主和监督。

(二) 机关党组织肩负的职责要求必须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党的各级机关党组织都肩负着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管理职能, 作为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重要阵地, 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枢纽作用, 机关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指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 机关党组织中的党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权力, 因此, 他们能否坚持民主, 重视监督, 对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和加强其他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对促进全党内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三) 机关党员民主权利的有限性要求必须加强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

这里的有限性并不是说机关党员就需要牺牲个人的一些权利, 而是指在党章规定的党员民主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上, 与其他党组织的党员等相比, 机关党员的权力比较有限。比如, 在机关党组织中具有决策作用的党组织, 其成员也是有同级党委任命, 而机关党组织的负责人一般也是由党组 (或党委) 成员 (多为党组或党委副书记) 兼任。因此, 普通机关党员履行选举权, 选出机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有限的, 罢免权等民主权利更是如此。机关党组织权力有限, 实际上意味着机关党内民主的运作空间比较有限, 而势必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权力范围内更加重视民主与监督的作用。

二、制约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因素以及形成的原因

(一) 制约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因素

1) 部分机关党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民主权利意识淡薄。一部分党员认为机关党建工作不重要或者觉得机关党建可以通过部分的业务工作来替代, 因而在有些机关内部造成组织不抓党建, 不重视民主和监督, 而党员自身不重视学习, 不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更有甚者, 部分党员对于党员的各项权利了解的并不是很多, 自身素质也不高, 这样就使得机关民主建设与监督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了源动力和思想的保障。

2) 党员主体地位未落实, 民主与监督缺乏良好的环境。首先, 从党员自身来说, 有些党员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都不是很了解, 更谈不上去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 因而在党的重大决策和活动的过程中, 只会人云亦云式的跟风, 而不主动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其次, 部分机关党政领导, 不讲民主, 不重视民主与监督, 长此以外就使得整个组织内没人讲民主, 不敢谈监督。第三, 在党内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过程中, 一些领导容不得反对意见, 听不得反对声音, 虽然嘴上说民主, 讲平等, 实则背地有甚者会对反对意见的党员打击报复, 穿小鞋。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民主氛围没有形成, 领导个人不讲民主, 不善于听普通党员的心声, 这就打击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 造成了机关党内民主与监督的缺乏。

3) 党内民主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 党员民主权利缺乏有效保障。制度建设是机关党建的重要工作, 是机关党建的根本, 只有通过制度把党的意志、主张以及党员的各项权利确定下来, 才能保证党内形成良好的民主和监督的风气。对于任何一项制度来说, 他的生命就在于落实。目前, 我们虽然有了很多的制度, 但大部分都形同虚设, 在落实的环节就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往往落实不到位或者根本无法落实。制度落实环节出现问题, 必然会造成民主建设的缺失和监督作用的无法发挥。当前虽然很多党员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是由于党内民主制度执行不到位, 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只能处于“应然”状态, 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4) 党内考评机制不健全, 监督约束力不够。由于机关党建没有纳入到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范畴, 因此, 很多机关对党建的重视程度不够, 使得党务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有些单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 正常的党内民主生活没能够有序的进行, 何谈监督, 如何监督, 从哪监督。尤其是普通党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更为困难, 下级对上级不敢监督, 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监督难”的问题仍较突出, 由于一把手手中的权力大, 普通党员不敢监督, 害怕打击报复, 这就严重挫伤了党员监督的积极性, 使不少党员丧失了监督的信心和勇气。

(二) 形成的原因

1) 传统观念的束缚。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传统的中国人的观念里, 官本位的思想至今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民缺乏民主与监督的理念, 缺乏民主传统, 公民权利意识淡漠。党员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有权, 没人敢监督, 普通党员觉得还是安于本分勿生事端, 往往不履行自己的监督权。长此以往, 在党内生活中由于“等级”思想的影响, 在党内生活中缺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不敢提出批评意见, 不敢亮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不敢讲真话、讲实话。2) 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比较薄弱。机关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足, 很多机关党组织往往还停留在以前的教育水平和管理模式, 不善于根据党员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改变和创先, 在教育内容上不能与时俱进, 在教育形式上单一枯燥, 在党员管理过程中不灵活, 这些就造成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甚至无法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凡, 吴欣.积极推进机关党内民主建设——对成都市机关党内民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

[2]张敬科.关于推动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的几点思考[J].攀登, 2012.

[3]肖剑忠.论机关党内民主[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0.

篇5:关于党内监督体制的思考

关键词:党内监督 体制 思考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55-01

世界各国的执政党都非常重视自身的建设,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其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搞好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还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新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更应立足实际,充分考虑到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1]。

1、目前党内监督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行的党代会制度存在局限性

党代会是党的领导机关,是党内最强有力的监督形式,应该发挥最权威的监督作用。但是现行格局下的党代会制度所发挥的监督作用十分有限。一是在实践上缺乏经常性的监督。现行党代会,每五年只召开一次,每届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机会就在这次唯一的会议期间,而在长达五年的休会期间,党代表没有行使代表权发挥监督作用的机会,对党委及其部门平时的工作情况缺乏经常性的监督。二是在空间上缺乏全方位的监督。由于党代会每五年只召开一次,而且时间有限,其作用实际上就是搞一次选举,审议一下工作报告,作出几项有关决议;而对同级党委主要成员的工作情况,对党委各个工作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应有的日常监督。可以说,现行的党代会制度,实际上只有选举和决议的职能,缺乏监督的职能。三是党代会代表的选举也由于党员对候选人情况不甚了解而流于形式。

1.2纪检监督体制方面存在不适应性

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维护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贯彻执行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但是,从多年来的实践结果和当前的现状看,纪检机关的现行体制和职权与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是纪检机关对同级党委或党组的直接监督实行起来困难较大。纪委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很难核实同级党委成员的问题,使得纪检机关对党委或党组的监督力度和制约功能受到很大影响,难以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二是纪检与组织部门工作两层皮,使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监督变成了无效的监督。按照常理,纪检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与评价应成为干部管理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纪检部门与组织部门工作上的分割,使两方面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脱节状态,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带病提拔”的现象[2]。

1.3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存在体制真空

党内监督,实质在于监督权力,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而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集中和缺乏监督是导致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地位提高了,权力大了,封建特权思想也就冒头了,甚至对监督有厌恶和反感情绪;一些垂直管理部门的领导,更是“条条管不透,块块管不够”,基本上是监督的空白区。另一方面,监督主体缺少对主要负责人开展监督的有利条件和环境,实施监督的积极性不高,监督和惩戒的威慑作用不大,某些监督条款仅仅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就是落实不到行动上。

2、加强党内监督体制建设的对策

2.1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信誉和形象,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是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外在动力。因此,有效地提高党内监督制度的公信力,解决实际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制度的建设。在这个监督过程中,广大党员要做到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政,并要自觉接受监督和约束。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他们能身先士卒,起到规范指导和监督的作用,那么党的各项制度就很容易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2.2夯实党内监督的群众基础

党内知情权是党内民主的基础,推进党务公开有利于扩大党内知情权。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也享有对党内事务的监督权。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前,就谈到苏维埃政权与旧政权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这个政权对大家都是公开的,它当着群众的面办理一切事情,群众很容易接近它”。监督引入公开原则,使监督成为阳光下的监督。在腐败现象多发易发且大多呈暗箱操作特点的情况下,党务公开对权力运行首先起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推行党务公开,可以扩大党员和群众在党内事务上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调动和发挥党员群众参与党内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党内监督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2.3自觉提高遵守党内监督制度的自觉性

落实党内监督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要做到持之以恒,要善于发现党内监督的客观规律,努力做好落实监督制度的工作,把它作为一场“持久仗”来打。各级党组织既要明确加强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长期性的特点,于此同时又要体察到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使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工作取得全面、长久的成绩,抓好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必须克服沾沾自喜的工作态度和“一阵风”,似的短暂应付,应该突出党内监督制度的有效落实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把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结论

总之,党内监督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改革和完善。新时期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指导,维护监督制度的权威性、强化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实效性、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研究并解决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会得到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梅丽红.党内民主发展中的三大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

篇6: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7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国能否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于领导我们的执政党。而党内监督对一个执政党来说至关重要,是党自我完善、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党必须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党内监督。

一、确保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实施

加强党内监督,必须首先确保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的实施。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党内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健全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制度。确保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的实施,就要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与罢免权等,并不断地完善有关党员民主权利的相关制度。

(一)积极推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知情权

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就要做到党内情况及时报告、党的重大决策及时征求党员意见,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从而确保党员对党务的知情权。此外,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以及形式等,并始终坚持做到事前充分公开、事中积极讨论、事后及时反馈的运作机制,真正把党务公开落到实处。最后,积极利用网络、数字报纸等当代新兴媒体进行党务信息沟通,增强党务公开的互动性,真正实现党务公开由被动向积极征求广大党员的意见、接受党员们的监督方向转变,进一步提升党务公开的实效性。

(二)提高党员民主意识,确保党员参与权

列宁曾指出,党章应该“保证全体党员甚至最落后的党员都积极地参加党的生活,参加讨论党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1]。让所有党员参与到党内事务,就要提高全体党员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民主素养。首先,党内的根本大法——党章要明确规定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每个党员享有平等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享有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权。其次,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成果教育和武装所有党员的头脑,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党员中积极开展各种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行使民主权利的水平。

(三)确保和完善党员的选举权和监督权

选举权是党员最基本的权利,是党员主体地位最重要的体现。党内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充分发扬民主,尊重选举人的意见,切实保障选举人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选择。确保和完善党员的选举权,要不断地完善党员的选举制度,扩大党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完善差额选举制度、改革候选人提名渠道等。实现党员对党内权力的制约,还要确保党员的监督权。确保党员对党内违法乱纪行为质询和监督的权力,确保他们对不称职的干部有权建议罢免或者调换。党的上层组织应该正确对待来自党的下级组织的批评,规定党员干部应主动接受来自下级党员的监督。

(四)逐步完善党员民主权利的相关制度

确保党员民主权利的实施,应不断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扩大普通党员直接参与党内事务的范围。首先,建立和完善党员主体地位的评价标准体系,并以党章、有关党员民主权利的条例以及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党规党纪为保障。其次,落实党代会常任制,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充分发挥党员代表在闭会期间的监督作用。最后,健全民主举报制度,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民主举报制度建设,保证普通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并真实地反映到党组织中来。同时,健全检举人的权益保障制度,促进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实施。

二、加强党员对党的干部的监督

党内监督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道“防火墙”。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执行党的宗旨,代表党和人民政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党的领导干部都不能随心所欲、逃避监督。党内只有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坚持公开民主的干部选任制度

干部选任要走民主的渠道,实行推荐责任制和党委讨论票决制,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干部选任的民主程序和方式,坚持公开和公示的原则。建立和健全优秀人才破格选拔和不合格人员淘汰退出机制,以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拔领导干部队伍。坚持让广大党员群众有序、有效地参加干部的选拔任用,提前和及时公开干部的空缺职位、任用条件、任用方式和程序以及任用的结果。干部选拔应实行组织推荐、领导干部推荐、党员无记名推荐以及干部个人自我推荐相结合,着力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程度。对于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条件、方法、程序以及纪律等信息,应及时通过新兴媒体及时向全体党员公开,以最大程度实现干部选任的公开和民主。

(二)加强自下而上的党内监督

陈云曾指出:“每个党员、每个组织,都应该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他党员和上下周围组织的监督。”[2]加强基层党员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就要做到两点。一是任期监督与任前、离任监督相结合。提拔领导干部前,要对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向党员群众公示告知,防止“带病上岗”;在领导干部任期期间,坚持和加强对其考察和监督,并结合社会群众和组织的监督,考察其是否称职;在领导干部离任时要对其进行离任监督,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严防“带病离岗”。二是工作监督与生活监督相结合。对领导干部要实行全面的监督,不仅监督和考察他们的工作,而且监督他们的生活作风,通过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和了解,来判断其是否称职。

(三)完善监督党员干部的相关制度

积极建立和完善党员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结果与干部的任免、奖惩和晋升挂钩的制度。积极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官员直系亲属财产公示制,通过公示官员及其直系亲属的财产,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员对党的干部的监督。对党内违法乱纪的干部严格处分,决不允许搞干部特殊化,决不让个人凌驾于党规党纪之上。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谈话制度,对思想、作风出现错误苗头的干部及时纠正,避免更大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对其进行诫勉。健全党内民主举报制度,不断完善党内举报的渠道,保证普通党员的意见和提议能够及时并且真实地反映到党组织中来。建立和完善检举人的权益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员充分发挥合法监督权却不受任何被监督者的打击和报复。

三、确保纪检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加强纪检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如今党的纪检体制已经形成这样的格局:建成垂直的纪检机构,实行巡视制度,加强纪检机构自上而下的监督;建成平行的纪检机构,实行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加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省级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中央来掌握,加大其对地方纪委的监督权限。从长远上看,应加强纪检机关独立地行使监督权,首先,纪检部门的领导体制必须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并明确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权力的范围并使之具体化和制度化。这样,纪检部门就能自上而下地成为紧密的系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能排除外来的干扰和制约的因素,公正地履行监督的职责。其次,应继续适当地扩大纪检机关的权限以加强纪检机关的权威性。扩大纪检机关的立案权、处分权,在党章上明确规定纪检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条件、权限等,使党纪检机关既有责任和权力对违纪的领导干部进行调查,又有相当大的权力根据党的纪律和规定直接进行处分。最后,保障纪检机关工作人员的合法监督的权力。确保纪检机关工作人员的调动、任免、奖励以及福利、报酬等不受被监督者的影响,彻底地改变监督者受被监督者制约的现象,从而解除监督者的后顾之忧,充分地调动监督者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监督者对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对同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

(二)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地对纪检机关进行改革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只有不断地根据时代的要求,对纪检机关进行改革和完善,才能始终确保纪检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我们党要不断加大纪检机关处理和处分其同级党委干部严重违法乱纪行为的权限,赋予纪检机关立案决定权和处分决定权,实行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为辅的双重管理模式,增强纪检机关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此外,进一步提高纪检机关的政治地位,提升纪委书记与同级党委领导干部的话语权,将地方纪委级别升为与同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地位相同。授予纪检机关与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的权力,实现监督这一权力博弈天平上的平衡。这样,监督机关的权威性才能更高,威慑力才会更强,从而对被监督方的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

四、结语

加强党内监督是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只有确保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的实施,加强基层党员对党的高层的监督,确保纪检机关的独立性、权威性以及时代性,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克服和消除党内腐败现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受住来自各方的执政考验,从而促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86.

篇7: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思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廉洁高效、取信于民的政府和一支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廉洁勤政的党员干部队伍。因此,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党内监督的核心与重点,从改革入手,探索强化和完善党内监督的有效制约机制与体系,强化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对于我们从严治党,为改革和建设提供有力的纪律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

1、从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看。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说:“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公社“应当宣布它所有的代表和官吏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来保证自己有可能防范他们。”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我们:中国共产党跳出腐败周期率的新路,就是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让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同志也十分重视监督问题,他指出:“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 “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从政治学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也曾说过:“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些说法道出一个真理,就是腐败产生于权力的滥用。因此,对于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说,只有在权力配置上,建立相应的制衡机制,才能保证权力规范地使用。

3、从我国国情及党和国家性质看。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不搞西方多党政治和三权鼎立制度。作为执政党治理和预防腐败唯一正确的途径,就是自觉地接受党内外的各种监督,特别是强化党内监督,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始终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中,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

4、从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倡导党风廉政建设,1993年以来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对端正党风,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在党员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从加强党内监督入手。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强化党内监督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加强党内监督面临的问题

1、监督意识不强。当前对权力的监督在主体与客体两方面都存在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就主体而言,怕报复,怕伤和气而不敢监督;怕被别人指责为出风头,瞎逞能而不愿监督;怕抓不准,管不住,招来麻烦而不善监督。就客体而言,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党内平等的民主意识,自恃位高权重,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特殊党员,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只许自己监督别人,不许别人监督自己。

2、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微观监督较多,宏观监督较少。二是对党员干部个人监督较多,对组织监督较少。三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较少。四是对下级监督较多,对同级和上级监督较少。

3、监督渠道不畅通。一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不足,致使党内监督流于形式。二是有些被监督者对监督者进行威胁甚至打击报复。三是一些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将一些本该公开的党务政策神秘化,导致党员干部想监督又无法监督的状况。四是有些地方和单位党内监督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倾向。

4、监督法规建设尚待完善。一方面监督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在不少方面还无法可依。对抵制、干扰和破坏党内监督的行为,尚无可操作的规定及检查的标准。另一方面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也执行得不够。

5、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缺乏同其责任相适应的权力和手段,不能对有些权力特别是“第一把手”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监督制约机构之间也缺少一种制度化的协调组织和形式,在监督中存在一些漏洞和空挡。有些监督机构不能垂直管理,体制上的不顺影响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三、加强党内监督的基本途径

1、构建预防腐败的法规体系,切实做到依法监督。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预防腐败的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廉政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要抓好监督制度的执行,保证各部门切实担负起监督管理职能。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各级党组织要把抓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作为一项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与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才能切实发挥好监督制度和措施对于规范权力行为,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3、要抓好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形成监督的合力。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的监督机构,在实施监督、保证各项监督制度和措施落实方面负有重要职责。这是义不容辞的,但要认识到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不是唯一的监督。反腐败必须充分发挥好各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4、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内监督要收到实效,必须突出这个重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一般处理要宽些,对领导干部要严些,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更严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在对象上,要突出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

5、加大党内舆论监督力度,强化广大党员的监督意识。

一是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和保护思想交流,思想争鸣。二是要保证党内舆论工具的独立品格。

上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下一篇: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在施工工艺过程中质量控制及通病防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