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24-04-09

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通用6篇)

篇1: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元月以来,我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建养并重,当好宜州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为主题,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开展“党组织服务年、企业服务年、项目服务年”活动为推动力,扎实认真抓好交通各项工作,宜州市交通工作取得了新成就。1-11月份,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续建项目26项,新建项目4项,总投资250097万元,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62531万元,至11月上旬止,完成投资81693万元,完成任务的130.64%。落实计划动工项目3项,总投资7874万元,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9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874万元。

一、重大项目工程完成情况

(一)河池至宜州高速公路工程

宜州境内全长46.5公里,总投资240000万元,2009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1000万元,至11月底止,已完成投资78000万元,完成任务的152.94%。

(二)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工程

宜州市境内全长14公里,多次配合上级交通设计部门进行勘察设计,开展征地拆迁补偿调研工作,目前,正在制定有关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工程未开工。

(三)大塘至宜州二级公路工程

宜州市境内全长17公里,我局多次配合上级交通设计部门进行勘察设计,开展征地拆迁补偿调研工作,目前,正在制定有关征地拆迁补偿办法,工程未开工。

(四)罗宜与宜忻二级公路连接线工程

今年以来,宜州市委、市府领导以及河池、宜州交通部门的领导多次到交通厅请示汇报该项目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争取给予补助资金建设罗宜与宜忻二级公路连接线工程,经多方努力,自治区发改委、交通厅已将该工程项目列入今年计划,计划总投资6700万元,并按地级市项目最高限额补助资金1720万元,地方自筹4980万元,要求年内一定要动工。我交通局和发改、国土、建设、财政、城投等部门以及有关乡镇密切配合,抓紧开展前期各项工作,市财政落实前期经费188万元用于开展工作,先后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评估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写和评审工作,已基本完成了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土地预审有关材料已上报自治区国土厅,待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同意立项建设罗宜与宜忻二级连接线工程,目前已委托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代理招标,市财政安排第一期经费800万元,预计12月底前工程可以动工。该工程设计全长6.25公里,跨龙江大桥1座,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度9米,桥长307米,桥宽度20米。

(五)洛东收费站至洛东工业园区三级路工程

该项目是宜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开展服务企业年,为加快洛东工业园区发展,建设循环经济强市,打造宜居旅游名城实施的一个重大项目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推动洛东工业园区建设,做强做大宜州工业,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该工程项目设计全长5.538公里,全线按三级水泥路面施工,计划总投资874万元,由于该路段自治区已安排资金进行四级油路改造,因此,四级改三级路工程资金全部由宜州市本级财政自筹资金解决,目前,市财政已安排前期经费9万元用于各项前期工作。我局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及设计预算工作,并上报河池市公路学会审查批复。我市已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开展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并委托交通局作为项目业主,组织招投标工作,目前已委托广西云龙招标有限公司代理招标,市财政正在组织资金,做好项目建设投资计划,市财政安排第一期资金300万元,工程计划12月中旬动工。

(六)通乡油路工程

全市续建通乡油路有流河至三合、古卜至欧洞三级油路,洛东至三岔至六塘四级三级油路,楞达至同德至北牙龙头村四级油路,全长117公里,总投资6506万元,2008年底前完成投资3869万元,2009年10月上旬止完成年度投资263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6506万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市人民政府及有关乡镇克服世界金融危机、物价上涨、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因素,积极筹措配套资金530万元用于工程建设、征地拆迁等专项资金,市交通局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督促和管理,做好协调服务工作,至10月上旬止,通乡油路施工基本完成,11月28日经河池市交通局验收,宜州人民盼望已久的乡乡通油路目标已经实现。

(七)通村通达提等公路改造工程

全市通村通达提等公路改造工程共25条,全长155.8公里,总投资2802万元,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150万元,2008年底前完成投资1739万元,2009年10月上旬止完成年度投资1063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802万元,市交通局克服点多、面广、管理人员少及物价上涨等诸多困难,不断强化施工管理,有关乡镇认真做征地拆迁协调工作,至10月上旬止,工程已基本完成。

(八)三岔龙江大桥工程

该工程为续建项目,总投资799万元,上级补助资金302万元,地方自筹497万元,我市财政配套资金到位308万元,工程于2008年11月底动工,2008年度完成投资66万元,2009年度完成投资3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66万元。

(九)安马乡拉稿大桥工程

该工程是2009年自治区发改委、交通厅下达我市唯一一个交通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00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80万元,地方自筹120万元,我市财政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前期各项工作,交通局已委托有资质单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和设计预算工作,已获河池市公路学会审查批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工程于11月26日动工。

二、公路养护工作

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社会化管理,争取交通厅支持20万元,将北关至索敢5.6公里“断头路”列入小项目工程,自筹资金20万元,对该路段进行改造,已完工。筹集资金70万元完成对安马至羊洞29公里公路进行维修,完善安全设施,争取开通班车,解决5个村委会1.2万群众“乘车难”问题。2009年在养总里程462.719公里,其中在建县道141.349公里,在养县道111.373公里。乡道180.247公里村道29.75公里。年终备料碎石10025立方米,天然料1222.5立方米,铺装路面77.382平方米,打培路肩22.1.9平方米,铲水沟66.33米。经自检,县道良等路87.2051公里,次等路24.168公里,好路率为78.3%,差路率为零。乡道良等路94.216公里,次等路81.031公里,差等路5公里,晴雨通车率为100%,差路率为2.774%。

三、运输行业管理工作(一)认真抓好水路客运工作

成立水上客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春运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加大安全宣传工作力度,向全市48艘客船和16艘横水渡船发放资料60份,召开船主会议4次,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杜绝“三品”上船,春运圆满完成任务,1至11月份水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44.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88万人公里,货运量6.82万吨,货运周转量123.68万吨公里。

切实做好渡口渡船专项整治的核查工作,更换《渡口安全公示栏》8个,《渡船标志牌》14块,《渡船乘客须知定额牌》12块。投资4万多元,更新渡船2艘,经检验合格后投入营运。办理渡工证2本。建立一乡一渡一船一档工作,渡口渡船规范化管理。5月13日,通过自治区检查组核查验收。

(二)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深入开展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道路运输安全状况持续稳定。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春运期间共投入营运车辆147台,日均开行285个班次,完成客运量62.76万人,实行了重大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为零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运输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加强客运站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源头安全。强化流动稽查,对运输市场实施全面检查,对运输车辆进行动态监管。共组织稽查人员196人次,检查车辆740台次,查处违章60 台次。完成了五级站3个、候车亭70个、招呼站110个的建设任务,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候车棚计划。基本上实现了年年有发展,年年有超越的目标,1至11月份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496.49万人,客运周转量241608.68万人公里,货运量598.61万吨,货运周转量48037.17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3%、21.7%、9.8%、7.2%。

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调整充实安全生产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和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年初和各二层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状8份,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例会,认真组织开展春运、清明、五.一、安全生产月、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等重大节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加强对全市运输场站、客运车辆、渡口渡船、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民爆物品等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大排查。道路运输方面,共出动检查人员981人次,检查运输企业6家48人次,车辆455辆,纠正违章运输495车次,查处非法经营运输车辆62辆。水上运输方面,出动检查人员37人次,检查渡船156艘次,排查隐患8处,整改8处,水上运输连续实现19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公路安全方面,先后排查列入市、乡、村三级隐患的有安马至羊洞、冬田至祥贝、古卜至三岔公路、三岔坳塌方、冬田至祥贝水毁及马蹄坳塌方等,交通部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整改力度,投资70多万元完成对安马至羊洞公路维修,投资20多万元完成了冬田至祥贝水毁工程恢复重建,并多次对马蹄坳危石进行爆破和清理,消除了安全隐患,投资120多万元对古卜至三岔、庭律至福龙、怀远至安马等危险路段进行抢修,确保了全市农村公路的安全和畅通。

五、党风廉政建设及完成市委、市府中心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和部署,局领导班子把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和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摆在中欧冠要位置,注重廉洁自律,狠抓廉政建设,年内交通系统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我局还资助联系点乡镇同德乡8850元完成计生、甘蔗种植、矿山整治等中心工作任务,以及板高、楞村道路维护工程。还承担了龙头乡德惠村上、下水狂屯、岜六屯灾后新农村建设道路的测设和建设工作,完成投资50万元建成0.6公里屯级水泥路。为了配合石别镇土桥库区村屯道路建设,交通局先后安排技术人员96人次,利用8天时间无偿完成4个自然屯20多公里的勘测设计任务,为做好库区移民的维稳工作作出了贡献。交通局还配合服务企业年活动,为解决广西博冠纸业项目的实施,抽调技术骨干力量4人,组织对洛东乡寻田村寻田屯的道路进行硬化,完成投资40万元,工程已基本完成。今年6月2日祥贝乡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并且面临上游卡马水库溃坝的威胁,我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随市委、市府领导起赴灾区第一线,连续在灾区奋战6天,配合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好通往灾区道路的恢复畅通工作和祥贝大桥险情排除,为确保上级领导深入灾区指导抢险救灾,运送救灾物资进入灾区提供了根本保障,受到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嘉奖。

六、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

共收到市人大代表关于交通工作建议、批评、意见11条,市交通局逐条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并按轻、重、缓、急结合宜州实际,制定解决方案和措施,能办理的办理及时办理,需上报上级交通部门解决的,上报上级交通部门列入年度计划逐年解决,对不属交通部门职责或尚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均作出认真的答复。其中交通部门正在努力办理的5条,转由其他部门办理的3条,条件不具备尚未能办理的3条。

七、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河池至宜州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涉及面广,纠纷较多,工作难度较大。

(二)农村公路工程在建项目较多,工程管理人员少,交通局仅有11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在建工程25个,既要负责在建工程管理,又要负责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以及市委、市府中心工作安排有关公路测设和施工工作,难以管理到位,经常顾此失彼,工程施工进度质量不尽人意,达不到预计目的。如拉稿至古直通村通达公路工程因施工难度大,多次整改,至今未能验收,三岔大桥工程由于中标施工单位管理混乱,人员、机械不按合同到位,工程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工期。

(三)重大工程项目罗宜与宜忻二级公路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环境评估报告》、《通航报告》、《土地预审报告》涉及三级政府多个部门编写、评估、评审、批复,时间跨度大,跨越部门多,至今部分手续未能办理。

(四)今年自治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投向高等级公路,农村公路项目减少,我市部分涉及民生的有关路网通村路未能下达计划,农村公路项目投资总量减少。

(五)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国家取消收取养路费以后,地方公路养护资金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拨至河池市级财政,养护资金使用计划需由各县市交通局报河池市交通局层层把关审批上报才能拨款,审批中间环节过多,资金运转速度慢,难以到位,上级交通部门要求地方将农村公路养护配套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由于我市财政困难未能列入,对养护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八、2010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全力做好河池至宜州、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大塘至宜州二级公路宜州段的征地、拆迁、协调、服务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一个安全、优质、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年度投资计划完成。

二是依法依规做好罗宜与宜忻二级连接线工程、洛东收费站至洛东工业园区三级路工程、安马拉稿大桥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力争全面开工,确保投资任务完成。

三是继续做好通乡油路、通达提等路工程项目后期工作,完善内业资料,争取尽快通过河池市验收后,纳入正常管养。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三岔大桥工程的管理,加大整改力度,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要求人员、机械进场到位,严格按合同施工,做好协调服务各项工作,确保工程按计划完工。

五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制度改革,加大资金申报拨付工作力度,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切实解决群众行车难问题,确保公路良好畅通。

六是加强对全市水上、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七是建议将农村公路养护配套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逐步形成宜州市良好、快捷、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宜州打下坚实基础。

宜州市交通局 2009年12月8

篇2: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交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有关部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交通、和谐瓯海”为目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紧紧围绕打造“一城四区”总目标,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务实创新、努力工作,在交通建设、公路养护、路政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和交通精神文明建设等取得较好成绩。现将2009年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我们围绕交通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抓住国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狠抓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前期准备等各项工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瓯湖公路下庵桥改建工程:该工程为县道瓯湖线上危桥改建,位于瓯海区泽雅风景区核心景区内,工程造价300万元,2008年6月23日开工建设,2009年9月中旬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的建成有效改善瓯湖线和泽雅风景区的交通条件。

(二)温瞿公路整治工程:温瞿公路作为目前瓯海西部的重要交通干线,是温州市区通往郭溪、瞿溪及泽雅的干道公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甬台温铁路和温福铁路的开通运营,温瞿公路承担重要的通行疏散职责,根据市政府领导意见和区政府的工作安排,由交通局实施温瞿公路整治任务,这次整治路线起于翠微大道路口,止于瞿溪,全长约8.4公里,包括路面修理、安保设施设置、交通标志标线、渠化卡口等。区政府决定今年6月中旬开始整治温瞿公路,翠微大道路口到站东路口的路面修、复标志标线、安全设施等一期整治工程已于9月底完成并投入使用,站东路口到瞿溪路口的桥头跳车、标志标线等治理以及其他设施整治于11月初完工。

(三)民间危桥改建工程:危桥改建近几年来是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项目。今年,根据区政府的安排,开展全区民间危桥的调查工作,并形成数据库,向区政府提出了民间桥梁下一步改建方案。今年计划确保完成4座民间危桥改建任务。目前完成7座民间危桥的图纸审查和招投标工作。现在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有娄桥街道育智桥、潘桥镇的岷前桥和泽雅镇的下陈桥等3座桥梁;郭溪镇的亭桥和泽雅镇的隔岸桥也将完工,近日将组织验收。南白象街道的安东桥、丽岙镇的水厂桥正在施工,年底将建成投入使用。

(四)农村安保工程。根据市交通部门下达的县乡公路安保工程计划任务,全年计划完成12.09公里,其中村道2.28公里,县乡道9.813公里,主要分布在县乡公路温源线、唐金线、南大线、仙竹线和村道仙河公路潘桥金堡村通村公路,9月份,区政府又增加泽雅县道环库公路19.68公里的安保设施建设任务,今年安保工程总计31.773公里。截止到10月10日,县乡道和村道均已完成施工图审查,村道安保工程已完成招投标,现已进场施工建设,县乡道在10月29日开标,也已进场施工,计划在12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安保建设任务。

(五)几项重点交通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泽雅源口至林岙公路改建工程:该工程是瓯湖公路中的一段,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温州市区至泽雅风景区必经之路。该工程起于源口大桥东向桥头,止于林岙村车站,路线全长约5.78Km,按二级公路标准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设计。目前已经完成公路改建工程的计划立项、规划审批、土地申报、水利审批及工可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泽雅镇已开始征地动员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建设。2、104国道支线潘桥至丽岙段公路工程(吹台山隧道及接线工程):随着温州南火车站、瓯海中心区等城市规划功能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西部道路交通建设的滞后问题尤为突出,改善城市西部道路交通的落后状况迫在眉睫。该工程是完善和发展温州西部交通网乃至整个温州都市交通网的需要,也是连接温州西部片区与南郊仙丽片区的重要县道。起点位于规划中104国道温州西过境公路,设隧道穿越吹台山后抵达丽岙镇,沿着规划的1号路与104国道相接。现已完成工程的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和工可编制工作,文本已提交上级有关部门审查,以进一步确定实施方案。

3、雷达山上山专用公路工程:雷达站专用上山公路是温州气象雷达站的专用公路,是温州机场航管雷达的上山公路,也是温州生态园大罗山景区的旅游景区公路,公路全长约7.6公里,起点位于茶山街道罗胜停车场,终点为温州市气象雷达站。原道路为简易砂石结构,现将道路原址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宽6米。工程总投资估算1224万元。目前完成雷达站上山专用公路施工图设计、计划立项、资金落实等,并提交有关部门审查。明年初开工建设。

4、莲花山上山专用公路:根据2007年10月10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温州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7]129号)精神,由瓯海区交通局负责实施温州市电视台发射站莲花山上山专用公路的改建,其中无量寺段6公里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发射台段4.2公里完善安保设施;建设资金筹集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承担。现已完成专用公路建设施工图设计。

5、104国道南白象至凤山段“四自”工程路权回购工作:这段路是省政府浙政发[1998]225号文批准的“四自”工程项目,工程根据省交通厅浙交复[1999]300文的初步设计批复要求进行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本段国道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管养,公路运营状况极差,严重影响了我市公路形象,为了改变现状,我局和市公路管理处正积极向省交通厅申请纳入收费公路的路产路权回购,并积极多方筹措资金准备在回购后立即对其进行大修,现已落实第一期大中修计划1600万元,年内计划动工整治,改善国道的通行状况。

二、扎实推进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

我们严格执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标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方针,注重公路日常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路面平整、安全、畅通。

(一)公路大中修工程。今年我区公路大中修分布在双南线、高桐线、桐新线和瓯海大道等四条线路,共11.4公里,工程总预算595万元。公路大中修工程已全部顺利完成。对大中修工程,我们采取严格招投标、严把质量关、规范资金运行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整个大中修工程已于9月底全面完工。

(二)仙门桥危桥改建。仙门桥位于高殿至桐岭的公路上,由于设计通行能力低,且近期超负载运行,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区政府的要求,今年列入公路危桥改建计划,工程总投资约340万元。该改建工程10月中旬完成招投标工作,工程于11月初开工建设。

(三)水毁公路修复。由于受“莫拉克”台风的影响,我区的双南线、石林环线、温源线、林五线等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受到严重的损害,我们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通;针对几个严重的塌方,我们及时上报区政府,由区政府组织牵头,各相关镇(街道)为业主,区财政投入资金进行修复。目前,水毁公路已开工修建,计划年底完工。

(四)公路日常养护。全年投入小修保养经费约300万元,修补坑洞、清理路肩和边沟、修复涵洞、清理公路塌方等,确保了全区公路安全、畅通。

(五)绿色通道工程。今年共投入绿化资金3万余元,完成104国道、石林环线、瓯湖线共计20公里绿化带的补植,优化和美化了公路沿线环境。

(六)标志标线工程。在去年对全区农村公路普查的基础上,继续健全完善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的标志标线,形成完善的指路体系。全年投入资金70余万元,完善下沈线、双南线、南大线、石林环线、林五线、龙西线、唐金线、陈北线、环库公路和通村公路14条线路的标志标线更新完善。

(七)强化路政管理。结合区政府开展的“四大整治”专项行动,我们加大对公路环境的整治力度。通过拆除各类违章建筑、清理公路两侧堆积物、拆除非公路标志牌等整治,有效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全年的公路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8%以上,结案率达到95%以上,行政许可正确率达到100%,没有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有效维护了路产路权。

三、强化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我们把交通安全生产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抓。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强化公路安全督查,加大在建交通工程项目和公路养护工程的安全监管,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加强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力度,强化公路“三防”工作,确保公路长期处于畅通和安全状态;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定期利用局机关学习会进行交通建设安全学习教育,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在6月份,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就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等举办交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在货运市场举行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的公路安全意识;三是加强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今年,我局公路安全隐患点省级是双南线8K+700M至9K+100M和14K+500M至15K;市级是104国道南白象鹅湖村、下沈线花台段、高桐线2K+800M至3K+300M和温源线水闸头口;区级是瓯海大道天长岭隧道和温源线全线。根据省、市、区交通道路隐患整改要求,我们及时与交警、安监部门联系,共同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到8月底为止,各个隐患点均已整治完毕。四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有重点有步聚地推进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尤其是临水临崖、高落差危险路段以及急弯、陡坡、临崖、平交路口等影响行车安全的路段进行整治。

四、深化交通文明创建工作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按照区委和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各项活动。

一是开好集中学习会。制定学习培训计划,把集中学习、集体研讨、个人自学有机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职工每人作一次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宣解,写出心得体会。集中学习会在确保人数、时间的前提下,保证了学习质量。二是选定案例认真剖析。局党组确定以“如何科学推进瓯海危桥改建进程”为案例进行剖析。4月22日和5月7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代表以及镇(街道)分管领导分别在郭溪镇和南白象召开交通建设座谈会,针对座谈会提出的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危桥改建、公路安保设施建设等问题,我们进行疏理。对大家高度关注的危桥改建问题,我们提出了全区危桥改建方案,上报区政府。三是深入基层调研。围绕“如何打造更加便捷、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的主题,我们分别深入娄桥街道东耕村、郭溪镇曹平村、泽雅镇岭雪村开展调研,针对调研的情况,局党组于5月中旬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重点就全区危桥改建进行了认真探讨,为我区交通科学发展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检查分析报告和民主生活会报告,并在交通系统范围公布,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时,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明确的整改方向。五是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紧紧围绕”十项重点交通设施建设任务”和“八项交通体制机制的突破”,对照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两个阶段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和征询到的意见建议,以及结合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进行梳理汇总,并提出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做到目标明确、分管领导明确、责任部门明确、时限要求明确等“四明确”;公开承诺整改的事项及整改的时限,全面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做到整改事项落到实处,同时,全面做好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回头看”工作,确保学习实路活动取得真正实效。

(二)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一是更加突出社会稳定工作。针对当前城乡建设中纠纷多、投诉多的现象,我们及时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维权工作机制,把为民办实事、解热点、攻难点作为己任,认真落实信访接待日制度,做到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并积极协助调解有关城乡建设中的纠纷案件,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二是更加重视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办理。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交通建设方面提出议案、提案5件,局领导班子对议案、提案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办理;对收到的区长专线交办单,我们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三是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实行以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工作标准和办事结果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公开制度,认真实施《政务信息公开条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各项事关群众利益的工作公开、公正、透明。

(三)切实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局机关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交通行业组织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按照年初制订的学习计划,我们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重点确保党组理论中心组、各党支部以及周一例行学习制度落到实处。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提高班子领导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理念创新,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充分发挥民主,健全班子民主生活会,使班子的各项决策和部署,更加符合交通实际,更加符合人民利益。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大力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同时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以强化执政能力为重点,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四是健全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健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三联三促”活动,切实改善党支部与群众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五是切实加强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在局机关党支部的领导下,工、青、妇组织紧密围绕党支部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综治、计划生育、老干部等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绩,较好地为交通事业发展服务。

(四)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按照中央、省、市、区委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努力构筑惩防体系。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的学习教育。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反腐败的工作格局,突出科学发展观和从政道德教育两个主题。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学习教育以及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活动,并把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作为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同时,局主要领导、纪检组长分别给大家上党课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课,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防腐拒变的意识。二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总结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切实解决了在区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区纪委的要求,制定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的实施意见》,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在交通工程建设中,我们与工程建设指挥部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各工程建设指挥部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杜绝腐败发生。三是狠抓各项制度落实。不断充实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职权。四是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按照《廉政准则》的要求,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教育和监督,不断规范其行为;认真落实“一把手”“四个不直接管”制度,积极实施“廉政保障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发生严格执行“四条禁令”等制度;另 外,我们还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出台《瓯海区交通局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与瓯海区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在交通系统共同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的文件,进一步推进交通工程顺利实施,有效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构建具有交通系统特色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五是积极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营造廉政建设的浓厚文化氛围,深化倡廉、崇廉工作,形成“人人思廉,全员助廉”的廉政建设新格局,积极打造 “清廉机关”。

(五)切实加强交通战备工作。按照市交通战备办公室和区人武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推进交通战备工作规范化建设,好抓基础民兵演练工作,重点是公路抢修分队的训练工作。

同时,我们做好交通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交通”建设、计划生育、信访、扶贫、拥军优属、共青妇、老干部等各方面工作,确保交通系统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工程项目前期手续报批复杂。一是土地报批难度大,如源口到林岙公路改建等。二是交通项目论证、协调复杂,如吹台山隧道。三是政策变化多,工程建设前期进展困难。如104 国道瓯海段的回购问题。

(二)交通道路与市政道路衔接困难。瓯海在处于大建设时期,城市化不断扩大,很多的交通道路有向市政道路转变的趋势,再加上瓯海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县乡公路如何有效与市政道路连接,难度大。

(三)交通道路管养难度大。随着瓯海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重载车辆在公路上超负荷运输,给瓯海西部的公路造成极大的破坏,难以进行管理和养护。

(四)交通建设、公路养护经费不足。面对我区县乡公路养护比例大,交通流量增加,路面档次低、破损严重及公路标志标线不齐全等状况,我们开展正常的养护工作和对部分路面进行大中修,困难多、压力大、任务重、经费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

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们要紧紧围绕交通“三大建设”和瓯海区委、区政府“一城四区”的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精神,充分利用和争取上级的有关政策和支持,以“十二五规划”编制,特别是“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编制为契机,全面推进瓯海交通事业大发展。根据瓯海交通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以推进瓯海交通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瓯海西部交通网络建设步伐,完善和提高瓯海现有交通道路的档次和水平为目标,进一步科学合理规划区内交通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区内公路布局,进一步提高公路的安保设施和质量,同时,全面加强公路管理和养护,提高公路好路率,确保公路安全畅通。2010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扎实推进交通建设项目

(一)配合做好源口到林岙公路改建工程。该工程全长约5.78Km,按二级公路标准结合城市道路功能设计,总投资7969万元,工期28个月,力争2010年初进场施工。积极配合泽雅镇人民政府认真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协助做好安全管理,使之成为优良工程、满意工程。

(二)完成雷达山专用公路改建工程。公路全长约7.6公里,按准四级公路标准建设,工程总投资1224万元,资金由市政府统筹安排。目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上报市发改委立项。2010年做好招投标工作并开工建设。

(三)完成仙门桥改建工程和民间4座危桥改建任务。仙门桥是乡道公路桥,2009年列入省公路局公路危桥改建计划,改建后桥长88m,宽9m,工程总投资约315万元,11底已开工建设,工期为8个月。根据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2010年计划确保完成4座民间危桥改建任务。

(四)完成安保设施工程10余公里。2010年以重要县乡道为主,完成1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任务,使我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道路安全行驶水平。

(五)完成康庄工程梅园、前垟等工程以及仙岩联网工程。完成康庄扫尾工程郭溪梅园、前垟等14.3公里以及联网工程仙河公路的建设。

(六)完成瓯湖线、下沈线、温源线10公里大中修建设任务。2010年公路大中修四级公路8.6公里(瓯湖线5公里、温源线3.6公里),中修二级公路2.175公里(下沈线),总计10.775公里,工程总预算806万元。对大中修工程,我们采取严格招投标、严把质量关、规范资金运行等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七)做好“四自工程”104国道工程大修。由于历史原因,104国道瓯海段一直得不到有效管养,公路运营状况极差,严重影响我市公路形象。为了改变现状,我局和市公路管理处正积极向省交通厅申请纳入收费公路的路产路权回购,目前,省厅计划投资4260万元对该路段进行大修,2009年年底先投入一期1600万元对桥头跳车进行治理,2010年完成全部路段大修任务。

(八)做好南白象中心公路站的建设。根据省厅下达的中心公路站房建设任务,我局已经完成土地的划拨工作,占地6400平方,建设面积约1万平方米,投资约600万元,2010年完成建设审批程序和落实建设资金,并争取开工建设。

(九)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管养实施办法。重点做好组织机构的落实、养护工人的业务培训教育以及逐步形成良好的管养运行体系等等。

(十)做好吹台山隧道工程前期工作。吹台山隧道及接线工程已经于2009年7月份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编制,并于2009年8月通过市交通局作为新老104国道支线的性质上报省交通运输厅。2010年继续深化工程前期,完成工程审批工作、项目扩初设计、施工图等工作,前期投资约800万元。

(十一)继续做好莲花山上山公路项目落实工作。2007年10月10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07年11月7日,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再次明确有关内容。2008年3月份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1486万元。2010年继续做好资金的落实和施工图审查,为该工程实施创造条件。

(十二)配合做好新104国道前期工作。配合市交通局做好S105省道和S220省道的前期工作。

二、大力加强交通行业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注重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的方式,继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使管理者能自觉依法行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爱路护路意识。

(一)加大公路路政管理。一是加大巡查力度。狠抓路政日常巡查,发现违章及时制止,变事后处罚为源头管理;二是加大违章案件处罚力度。对查处的违法违章案件要坚决予打击,改变以往重审批轻处罚现象;三是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系。公路的路产路权存在难度大、制约因素多的特点,加强同规划、土地、交警等部门的联系;四是加强“治超”专项整治力度,加大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

(二)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根据区政府颁布的瓯海区农村公路管养办法的实施意见,我们将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一是组织机构落实。首先做好泽雅养护站的建立,并在全区有农村公路的镇(街道),按公路比例落实养护人员,建立一支热爱公路、热心管理、忠于职守的养护队伍;二是业务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教育,养护队伍掌握公路养护知识和技能,并自觉完成公路养护任务,形成良好的公路养护队伍格局。三是形成良好的管养体制。镇(街道)负总责,村(居)各负其责,管养人员到位,并自觉承担管理养护任务的机制。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使我区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走上正规化、正常化的道路,进一步提高交通城乡一体化水平。

(三)继续抓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全区交通建设安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狠抓安全责任的落实。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检查,不断提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切实消除事故隐患。重点加强对公路安全隐患点的整治。同时,加强对桥梁安全隐患、地质灾害点以及临水临崖、高落差路段的安全隐患的治理。另外,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公路安全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三、强化交通执政能力建设

篇3: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省企联、咨询协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 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 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 不断加强素质建设和项目建设, 较好地发挥了政府桥梁纽带作用。

(一) 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上水平

在过去的一年, 省企联、咨询协会把推进全省企业管理创新作为调结构、转方式, 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的头等大事来抓, 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认真组织全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2006年经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印发了《关于河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 明确了我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为省级创新成果, 并将此项工作作为省政府委托的职能交由省企联来承担。围绕上述职能, 在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和直接参与下,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立项、申报、审定程序, 审定标准及奖励办法, 健全了相关机构, 有力地保证了此项工作的科学开展。一是规范立项管理。包括确立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及主参创人员、实施具体计划和保证措施、明确督察部门、预测增创效益等内容。2009年全省立项成果200多项。二是培训交流。举办了近百人参加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撰写培训班暨成果交流推广会, 聘请资深专家进行案例教学, 邀请获得国家和省级一等奖的优秀成果主创人介绍经验。三是咨询指导。根据企业的需要, 组织专家深入到企业开展培训、指导。四是严把评审质量关。2009年全省共审定了省级成果213项, 其中获一等奖73项, 二等奖103项, 三等奖37项;成果质量及时效性明显提高, 有些优秀成果达到或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创直接经济效益高达130亿元。在省级审定的基础上, 向国家推荐12项创新成果参加全国的审定活动, 其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 二等奖7项。五是加大推广力度。编辑出版了《河北省第十六届省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精选》, 同时还评选出28家“企业管理创新优胜企业”、39名“企业管理创新有特殊贡献带头人”及39名“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优秀组织者”, 为全省企业树立了榜样, 使之充分发挥了带动作用。

二是评选了新一届企业管理金奖。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河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 从2006年开始设立“河北省企业管理金奖”, 并明确“此奖项为我省企业管理领域最高奖项”。前两届“金奖”的评选, 在我省企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不少企业家以此为动力, 苦练内功, 不断提升本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为使金奖评审更具科学性, 在连续两届评选的基础上, 改进了评选程序, 增加了申报企业家亲自演讲的内容, 企业家们精彩的演讲既介绍了经验, 又增加了评审的透明度, 得到企业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经评审委员会评审, 开滦集团董事长张文学、邯钢集团董事长李贵阳获得2009年 (第三届) 河北省企业管理金奖。

三是开展了全省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达标活动。根据温家宝总理“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切实加强管理, 必须从规章制度、工艺技术、质量标准、生产定额、操作规程等基础工作做起”的指示, 省企联、咨询协会在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的指导参与下, 经过广泛深入调研, 制订了《河北省工业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导向标准》 (试行) 。明确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总体要求, 提出了标准化、计量、定额、信息、规章制度建设、培训教育、班组建设等七项基础管理工作标准。同时绘制了工业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体系图, 将每项基础管理工作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做了详细说明。

2009年开始, 在唐钢、承钢、邯钢、开滦、邯郸煤机厂、张家口煤机厂等有代表性企业进行试点工作。上述企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企业管理基础达标活动。今年初, 我会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到邯钢、邯郸煤机厂, 对其管理基础达标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调研。在此基础上, 制订了《关于扎扎实实开展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达标活动的几点意见》, 用以指导全省工业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计划今年由省国资委等四家单位对六家试点企业进行验收并颁发证书和达标匾牌。

四是继续组织开展了企业改革与管理理论研究活动。为促进企业对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的创新, 继续组织了“企业改革与管理优秀论文 (调研报告) ”征集活动。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对此项工作从理论研究的内容到论文 (调研报告) 撰写的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质量较往年有一定的提高。全省共审定出优秀论文 (调研报告) 78篇, 参与作者达143人。为了广泛宣传这些理论研究成果, 精选并辑印了优秀论文集300多册, 赠送给论文撰写人员和会员单位。

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我会撰写的《践行科学发展观, 全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由省政府办公厅《政务情况交流》全文刊发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同志及各设区市政府, 各县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

(二) 认真做好年度全国企业500强排序申报及分析工作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协调意见, 在与省工经联、省企业家协会和省统计学会共同做好河北省百强企业排序分析工作的基础上, 及时筛选了88家企业参选“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我省有16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29家企业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19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行列。根据全国排序情况, 对我省入选企业各类经济数据变化情况、行业分布、数量增减、位次进退以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与相关省市相比较等方面向省政府上报了分析报告, 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多位领导同志就分析报告作出批示。分析报告在省政府办公厅《政务情况交流》上刊发。

(三) 开展“三最”及优秀 (创业) 企业家评审活动

经省政府同意, 由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和企业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的“河北省最具影响力企业、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受关注企业家”评审活动已经进行了三届, 在社会各界引起极大关注。2009年在各市国资委、中小企业局、企联、省各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下, 圆满完成本届“三最”评审工作。共有14家企业被评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成长性”企业 (即“双最”企业) ;9家企业被评为最具影响力企业;9家企业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31名企业负责人被授予“最受关注企业家”称号。

此外, 连续多年开展的年度“优秀 (创业) 企业家”和“明星企业”评选活动, 也深受企业欢迎。今年参评企业不仅数量增多, 行业更广泛, 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明显增加。2009年度共有110位企业负责人获得“河北省优秀 (创业) 企业家”称号, 92家企业获得“河北省明星企业称号”。

在省内评选的基础上, 按照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统一要求, 我省推荐了参加2009年度的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 开滦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文学和华北石油公司总经理苏俊获得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

(四) 完成了2009年度国家对管理咨询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考试管理工作

国家人事部于2006年颁布了《管理咨询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规定》和《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将管理咨询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工作纳入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体系。根据省人事厅对这项工作的具体部署, 省企联承担我省管理咨询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工作及管理机构职责。自2007年以来, 我们与省人事考试中心共同组织了三年河北考点的工作。具体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宣传发动、现场报名、资格审查、培训指导、颁发证书、登记管理等工作。2009年我省又有23人通过了考试, 并取得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监制, 中国企业联合会、河北省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办公室签发的《管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证书》。至此, 我省共有73人获得上述证书, 管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和登记管理工作也都按照国家的安排有序进行。这将为国家对管理咨询行业的规范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开展企业新纪录征集、审定、发布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结构调整、降耗减排、做强做大、科学发展的意识, 省企联、咨询协会与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省中小企业局共同组织开展河北省企业新纪录征集、审定、发布活动, 旨在挖掘、表彰、宣传、推广我省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体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吉尼斯”业绩。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于万魁亲自担任组委会主任。此项工作列入了2009年省政府向协会组织购买服务的重要项目。七家单位联合下发文件后, 我们对这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具体部署。到目前为止, 通过组委会认真筛选, 符合要求的新纪录共245项。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 待发布后, 还将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向中企联推荐国家新纪录。

(六) 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会员队伍逐渐壮大, 机构、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近几年来, 随着省企联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断加大, 会员单位不断增加, 会员成分涵盖了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同时, 各设区市企联组织也得到了进一步健全。省企联的工作得到了各市和省各行业协会的有力支持。

秘书处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通过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明确了企联理念和企联精神, 使工作人员焕发了积极性、自觉性。不少年轻同志刻苦学习, 勤于实践, 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两年来已有三名同志通过了全国管理咨询师考试, 取得了国家认可的管理咨询师资格, 促进了秘书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宣传和信息工作有了新进展。《河北企业》杂志是由省国资委主管、省企联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近几年来由于深化了办刊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积极探索了面向社会, 市场运作, 合作联办的新路子, 运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刊物质量逐步提高,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河北企联网”正式开通以来, 为会员企业、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士提供了信息平台。2009年重新设计改版了河北企联网, 加强了网站为企业服务的功能, 累计发布了各类信息300多项, 无偿为70多家新会员单位做了广告宣传, 深受企业的欢迎。

三是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 出版《河北企业年鉴》。为了反映近年来河北企业改革发展状况, 充分展示我省企业发展成就和企业风采, 2009年, 我会与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省统计局合作, 正式出版了《河北企业年鉴》。书中收集了近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企业政策法规;集中了2006—2008年企业统计监测资料;规模以上工业篇选登了2007—2008年的统计资料并收录了200多家企业反映改革发展的相关材料。出版《年鉴》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分管副省长亲自担任顾问。《年鉴》的出版不仅为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 也扩大了省企联的社会影响。

二、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省企联将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继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的重大战略决策, 利用自身优势, 创造性开展工作, 进一步提高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水平, 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的“着力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 把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是在提高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质量上狠下功夫。继续抓好立项管理, 有针对性地确立项目、落实具体计划和保证措施;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加大咨询服务力度, 强化培训;进一步扩展参与管理创新成果审定的行业和企业;利用出版专集等形式加强交流并注重推广运用;进一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组织好企业管理与改革优秀论文、调查报告的评审和推广。

二是扎扎实实推进基础管理达标活动。省委省政府把管理创新作为构建河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三大原动力之一。基础管理则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开展管理创新的前提。因此, 今年将继续贯彻落实省国资委、中小企业局、省企业联合会和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关于全省工业企业开展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达标活动的通知》和《关于扎扎实实开展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达标活动的几点意见》, 引导督促企业负责人对管理达标活动给予高度重视, 落实机构、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完善措施;在总结前两年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实施面;坚持“以现场管理达标为首要任务, 以岗位管理达标为主线, 以强化内功为核心, 以提高员工素质为保证”的工作思路, 扎扎实实推进全省企业基础管理。

三是继续做好“河北省企业管理金奖”评审表彰工作。今年初, 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发出《关于全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保留项目的通报》 (冀办字[2010]3号) , 对相关工作提出规范要求, 并确立了具体保留项目, “河北省企业管理金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列在其中。按照两办要求,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管理金奖”的评审机制, 将此奖项的有效期由两年改为三年, 坚持年度申报评选, 为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申报机会。经省政府同意, 从今年开始, 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工作的组织单位, 在原来三家单位的基础上, 增加省财政厅, 将原中小企业局调整为省工业信息产业厅。同时认真做好“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奖”的评审表彰工作, 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全省企业管理提升水平的强大动力。

(二) 继续抓好“三最”和优秀企业家评审工作

“三最”评审是经省政府多位领导一致批示同意的项目。三年来, 在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其组织机构、评选程序、评选条件等都得到了不断完善, 科学性、操作性不断提高, 深受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的充分肯定。“三最”评审是“河北省企业管理金奖”必备的前提条件, 也是确保“金奖”成为“我省企业管理领域最高奖项”的关键, 因此必须继续认真做好“三最”评审工作, 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 严格评审条件, 精心组织运作, 充分利用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厅等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 进一步扩大评选工作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

多年来, 中国企联系统开展的“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评选活动在全国企业界产生了极大影响。由省企联负责组织实施, 在河北境内连续十几年开展这项活动, 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企业家队伍建设, 同时向国家推荐了多名我省企业界优秀代表, 为扩大河北在全国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中企联的统一部署, 从2010年开始将“全国优秀创业企业家”的评选更名为“全国优秀企业家”。今年二月, 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全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保留项目的通报》 (冀办字[2010]3号) , 明确将河北省“优秀企业家”评审表彰作为保留项目。受省国资委委托, 我们将继续做好这项评审表彰的具体工作, 对获得“河北省优秀企业家”称号的, 以省政府、省国资委、省中小企业局名义予以表彰。

(三) 继续做好河北百强企业排序分析及全国企业500强排序申报、分析工作

为做好这项工作, 要加强与省工经联和中企联的沟通、联系, 确保准确无误和及时, 同时在国家500强排序后, 继续提交高质量的分析报告, 为省政府有关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 广泛开展企业新纪录征集、发布活动

去年, 我省专利申请量已超过了一万件, 达到11362件, 同比增长24.5%, 专利授权6839件, 同比增长24.4%。这说明, “河北企业新纪录”的征集工作还有很大潜力。为使征集工作再上新台阶, 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企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使企业充分认识到, 此项工作是宣传企业创新业绩, 展示企业竞争实力, 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平台。二是切实发挥组委会中政府部门各自的职能作用, 使新纪录的内容、数量、质量得到较充分的挖掘和保证。三是充分发挥省市各行业协会的动员、协调、推荐、把关作用, 使这项工作更具科学性、全面性。四是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的征集、审核、公示、宣传程序, 确保这项工作科学、公正、公开进行。

(五) 继续做好全国管理咨询师考试及登记管理等工作

一是按照中企联和省人事厅的要求, 与省考试中心紧密配合做好宣传、报名、组织考试、登记等项工作。目前, 2010年报名、审查确认工作已经圆满结束, 待5月9日进行全国第四次统考。二是做好已取得管理咨询师资格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换证管理工作。

(六)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和组织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1. 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建设, 坚持企联理念 (即:团结、勤奋、自强、创新) 和企联精神 (即:尚思、尚学、尚问, 建一流队伍;干实、干成、干优, 创一流业绩;至诚、至情、至明, 争一流服务;立言、立行、立公, 树一流形象) , 不断提高每一名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切实承担起为企业、企业家服务的重任, 在推动河北经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切实加强组织建设。

(1) 会员单位并入新成立的企业集团后, 保留其会员资格。同时欢迎新成立的企业集团加入省企联。

(2) 会员单位领导人变更后, 其在企联的职务由新的企业领导人自然替补。企业要及时将替补人员姓名、职务向企联备案。

(3) 为充分发挥企业家副会长对企联发展建设的作用, 从今年开始, 实行企业家执行副会长制度, 由荣获“河北省最受关注企业家”称号的副会长担任。

(4) 要切实保障会员单位的权利, 广泛听取会员单位对加强企联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凡被采纳的, 由企联颁发“关爱企联”奖牌, 并列入企联“大事记”。

(5) 进一步加强会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建设。对热心工作的联络员, 聘为省企联不驻会副秘书长。

篇4: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一、2009年节能形势好于去年,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

继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后,2009年上半年累计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2009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主要依据如下:

(一)工业能源效率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主要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普遍下降,如有色金属行业下降19.59%,化工行业下降15.16%,纺织行业下降11.45%,钢铁、建材、电力和石油石化行业降幅在8—9%之间,煤炭行业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中,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7.6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2%,火电发电煤耗下降1.49%,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9.35%,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0.92%,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95%,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2%;在108项单耗指标中,有80%呈下降趋势。工业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单位GDP能耗有较大推动。

(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转好走势

上半年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今年1—7月,除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外,冶金、电力、石油、煤炭、化工和造纸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7.5%的增速,且增幅回落明显(见表1)。

2009年1—7月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除水泥、生铁、钢材和纸及纸板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较快增速外,乙烯、十种有色金属等一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除水泥外所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明显回落,有利于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转向高附加值行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结构节能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的分布看,今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增速普遍快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见表2),特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较快,有利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看,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金融和科研及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加快(见表3),同时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工业行业和第三产业,无疑地将推动结构优化和社会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

(四)相继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和适时启动社会节能工程,发挥了拉内需、促节能的效果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继续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1.2亿只节能灯;财政部支持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进行财政补贴等大型社会节能工程,既拉动了国内消费,也提高了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对完成今年节能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国内外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不排除经济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性

今年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同期高了5.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从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看,截至2009年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2.4%;从30种主要工业品出口量值统计数据看,除食糖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外,其他主要出口工业产品的金额均呈现负增长,绝大多数产品出口数量也呈负增长态势。上述数据说明,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尚未恢复,内需对GDP的贡献仍较弱,我国经济重新回归高位增长,且做到投资、出口和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还不明朗。从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看,美国尽管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如信贷监管、美元贬值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不排除会出现再次经济动荡的可能。如果经济再次动荡,无疑将再次给节能减排带来压力。

(二)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显著转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不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更不是单纯输入型经济困难,而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集中反映。但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各地“保增速、促内需”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上技术成熟、投资大、见效快的重化工业项目;有些地方还擅自出台了一些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为了追求本地经济的触底回升,不惜重开已关停的落后高耗能生产能力。这种做法加剧了结构不合理矛盾,迫使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进程放缓,不利于结构节能。

(三)经济复苏措施最先拉动的仍然是高耗能行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压力增大

中央政府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以及由此撬动的大量社会投资,无疑地对应对经济危机和实现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4万亿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灾后恢复重建、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以及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的投入,将最先拉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复苏。目前,钢铁、有色、建材以及化工四大行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回暖。今年7月份,钢铁、水泥和10种有色金属的单月产量均达到近年来高位。水泥今年1—7月份产量已经达到8.78亿吨,比去年同期的7.68亿吨增加了1.1亿吨;钢材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00万吨。高耗能行业的率先复苏和快速增长,将给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三、关于2010年节能工作重点的建议

“十一五”前3年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0.1%的进度目标。如果2009年单位GDP能耗能够实现下降5%的目标,那么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必须达到6.35%,才能实现“十一五”末期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据此,对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基本估计:今明两年继续努力基本可以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如果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力度,才有可能实现节能20%的目标。为此,建议2010年节能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值,推动结构节能

理性应对“转型挑战”,如果说因结构调整不可避免造成的经济增长回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就应该避免“长痛”而选择“短痛”,适当降低年度GDP增长速度的预期,引导地方摆脱“惟GDP增长”的发展理念和做法,为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积攒后发优势留出空间。

(二)尽快将中央引导性投资由以基础设施为主转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正确认识中央拉动内需投资的作用和效果,及时转变投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尽快投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三)继续完善和执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连续实施两年的省级政府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考核工作,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地方建立起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提高了政府节能管理能力,锻炼了一支打硬仗的队伍,成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最有效支撑手段。明年要继续实施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奖惩措施,建立主要行业、部门完成节能目标评价机制,切实保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

(四)落实奖优罚劣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冲刺年,建议重视和做好表彰先进、曝光落后、惩处违法行为的工作,鼓士气、扬斗志,强抓节能不放松。

(五)尽早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制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引导地方和部门及时制定节能规划,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篇5: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一年来,区交通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2009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扎实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交通行业管理,着力推进交通依法行 政,着力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和谐交通,努力实现全区交通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在局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勤奋努力,区交通局在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路政管理、海事管理、公路养护、运政管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各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精神文明建设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一是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区交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其他副局长及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区交通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要求,明确了重点,细化了活动的方法步骤和工作安排等,并按照实施方案认真开展。

篇6:宜州市交通局2009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鄂州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发展优先、质量第一、服务为本、正气至上”的规划人精神的工作要求,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精心编制城乡规划,致力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加快“数字鄂州”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服务“四城”创建,为加快鄂州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9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以加强规划研究为先导,努力绘制城乡可持续发展蓝图

1、规划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今年来完成了众多理论与实践调研文稿,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心期刊《中华建设》、全国优秀党刊《鄂州通讯》、湖北省优秀期刊《江南风》上有发表、有交流、有谋划、有建议。比如《城乡空间•规划引导•项目建设--以鄂州市的思考与实践为例》、《城乡规划统筹--妙笔描绘鄂州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宏伟蓝图》、《宜居宜业新格局 组群发展铸辉煌》等等,为市委市政府在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两型社会”方面,在“一主三新十特百中心村(新社区)”城乡空间布局方面,在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建设方面提供了决策参考,当好了决策参谋,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同时,也将鄂州美好前景向全社会进行了有益的宣传 与推介。

2、城乡规划理念超前适时。一是在城乡空间布局方面规划引导鄂州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了对“多条通道联武汉、三大板块联武汉、四城对接联武汉、武汉新港联武汉、循环经济联武汉、30万人居住新城联武汉”等武鄂一体化区域统筹的分析和研究,切实发挥武汉鄂州“同城效应”。二是在城乡空间协调方面规划引导“两型社会”建设。坚持按照园区功能把握项目落地门槛,切实引导项目按规划实施。三是在城乡空间体系方面规划引导鄂州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和主城、三座新城、十个特色镇的功能定位和布局,确定“做大做优主城,做强做实新城,做精做特特色镇,做新做美中心村”的策略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四是在城乡空间功能方面规划引导鄂州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建设。通过规划研究我们认为,在宜居方面,要建三个城市:①变“在城市和建筑中生长绿化”为“在林地中生长城市和建筑”,将鄂州建成生态城市;②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将鄂州建成功能城市;③深掘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将鄂州建成文化城市。在宜业方面,要建三个城市:①合理引导调控城乡产业布局,将鄂州建成现代工业城市;②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三江龙头港区,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带和滨江发展轴,引领鄂州由“环湖时代”走向“滨江时代”,将鄂州建成物流商贸城市;③加快形成以区域交通为枢纽,联接武汉为宽带,中心城区为主轴,区、乡(镇)、村为环通的区域交通网,将鄂州建成交通枢纽城市。五是在做大做优主城方面规划引导主城区功能品质提升和规模拓展。

(二)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大规划编制力度

1、高起点修编城乡总体规划。此次《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20)》编制工作,由具有丰富城乡总规编制经验的广东省规划院承担,从2008年5月开始,历时一年多,依照法定 程序,已全面完成编制工作。本次规划是基于全市域159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乡空间统筹布局,涉及到鄂州城市的科学定位、规模研究、特色和功能研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等。规划有11个专项研究课题作支撑,并深入开展了106个农村中心社区布点规划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明晰了“一主三新十特百中心村(新社区)”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架构。本轮总规在今年8月举行的总规纲要评审会上得到高度评价,被建设部规划司唐凯司长称之为“前无先例、好的探索”。10月13—14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专委会成员、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和省级专家对城乡总规编制工作情况深入各区、开发区进行了调研,调研提出了如主城规模、生态环境规划的等需要进一步核定的问题,编制专班按照评审意见和调研意见迅速修改完善最终成果。10月28日市六届人大第1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城乡总规,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范锐平同志给予了高度评价:本轮城乡总规具有历史性的“六个突破”。目前,按照法定程序已上报省政府待批复。

2、高标准编制新城总体规划、各类分区控制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城总体规划、分区控制规划和专项规划是连接城乡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关键性规划,是规划管理的依据。从今年开始,我们放开规划市场,所有大中型规划设计都要引进高层次高品质队伍进鄂州参与竞标,目前,鄂城新区分区规划就采取了三家高水平设计单位竞标方式。今年我们开展了如五湖连通概念规划、沿江景观带和吴都大道景观轴控制规划、泽林地区控制规划、城南新区控制性详规、城西青天湖、城西城市设计、主城迎宾大道道路及景观规划、中轴线道路规划等,协调指导了梧桐湖新区总体规划、红莲湖中心区控制性详规、葛店南中心区控制性详规以等20多项规划的编制,组织 3 并审定了如武汉港工业园、大型公建、城中城改造,拆迁安臵等几十项修建性详细规划。

3、高要求编制各类专项规划。为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也为“四城创建”的需要,今年我们组织编制了《主城区建筑色彩规划》、《主城区加油(气)站布点规划》、《公共厕所布点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星级宾馆布点规划》、《主城区社区活动场所布点规划》、《主城区洗车布点规划》、《城市亮化工程总体规划》、《主城重要建筑夜景观亮化设计》、《城市电视布点规划》等几十项专项规划。

4、高品质编制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项目实施的蓝图,今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高品质编制这一层次规划,实施了洋澜国际康城、万佳凯旋城、黄金水岸、长江天下、恒大金碧天下、月畔湾、领袖1+

8、梁子岛风情街改造、花湖人信假日威尼斯、鄂钢拆迁安臵小区等;正在实施的火车站改造、博物馆建设、东江帝园、安福臵业、同兴花园等十多个楼盘和地段景观设计,不仅强化了对具体项目的监管,也有益于提升城市景观风貌。

5、高规格完成各类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来,承担了多项市政公用设施的设计任务。完成了主城区山体保护规划、绿地控制规划、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主城区公共厕规划、主城区环卫设施规划、樊口月河公园概念性规划、拆建还绿街头绿地规划等环境设施规划以及武昌大道西段街景规划、江碧路街景规划、鄂东大道街景规划等街景规划,承担了迎宾大道、青天湖路、文华路、汇贤路、沿江大道刷黑、寒溪路刷黑、武昌大道刷黑、洋澜湖栈桥和综合治理等多项市政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为我市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以数字平台建设为契机,切实做好基础测绘保障服务

1、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协调机制,积极推进数字地理空间信 息基础框架建设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工作,是加强城市统筹协调管理,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我市城市信息化进程的重要环节。该项工作要求今年底通过预验收,明年6月通过正式验收。到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我局今年主要完成了主城区100平方公里的新增数据(如地名地址、门牌号码等)外业采集工作,正在进行内业录入;并按项目设计书要求对现有数据进行了组合,坐标切换,向国家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分别提交了1:500、1:1000、1:10000数据以及测量控制点和4D数据;按照发挥示范效应的指导思想,我们加快规划、房产、供电三个示范系统建设力度,力求为政府与各专业部门搭建“数字鄂州”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拓展基础地理信息的应用领域。

2、充分发挥先行保障作用,积极作好基础勘测服务 一是完成各类道路修建改造测量工作。全年完成青天湖路、吴王路、滨港路延伸、旭光大道北路、汇贤路、卧虎路、文华路等七条新道路及沿江大道、寒溪路、凤凰路、武昌大道等四条道路的刷黑工程和吉祥路、叶渡、卫家湾路、全兴路、南方路五条背街小巷工程纵横断测量,总长28km。二是做好建筑施工服务放线工作。完成了澜都靖园、中央美的四组团、鄂州市2008经济用房、洋澜湖一号、康丽佳园二期等31个项目的建筑施工服务放线工作。三是开展各类城市建设地形图、竣工图修测工作。完成市旅游职业学校、凡口国家粮库、鄂州供电公司等37项地形图测量,测图面积3.2km;完成中源滨湖大厦、官柳世家等35项目竣工测量,测图面积1km。四是开展地下管线探测工作。完成江碧路、文星大道、滨湖南路等主城区管线探测61.32km。五是做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其他测量工作。全年共完成长港镇-峒山村、碧石渡镇-户湾村、新庙镇-水月村、华容

22镇7个村(牌坛村、芦花村、廖铭村、五分村、铁咀村、胡铺村、铁张村)、段店镇7个村(中咀村、中湾村、罗湖村、三江村、泥矶村、百度村、孔关村)、东沟镇六十村、杜山镇4个村(路山村、柯营村、三山村、东港村)、蒲团乡3个村(小庙村、郭档村、横山村)、梁子镇磨刀矶村等29个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测图任务;完成了华容工业园18km、东沟镇梧桐湖开发区18.6km工程测量;完成了杜山-葛店6km天然气带状测量。六是完成各类勘探工作。全年完成洋澜湖沿岸栈桥、滨江景观带、金色港湾小区、万佳凯旋城居住小区三期等勘察工作共计68项,钻探进尺20776.66m,触探进尺6257.2m。

(四)以确保规划实施为目的,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规范高效

1、完善更新程序,强化规划决策

鄂州市规划委员会(下称规委会)是我市城乡规划的决策机构。今年8月,为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规委会的组成人员和议事程序进行了调整,由市长任规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任副主任,其委员由席位委员、议题委员、专家委员和公众委员组成。席位委员包括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议题委员包括拆迁办和各区、开发区、街办负责人(根据议题涉及的地方和单位决定参加人员);专家委员为根据议题内容和类型从专家库中抽选3-4名相应专业专家;公众委员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或群众代表各1名。新的议事程序实行全体会议、主任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的三级议事方式。全年共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6次主任会议。

2、创新监管机制,落实规划实施

针对我市实行新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原局属市规划监察支队整体划转市城管局批后管理缺位的问题,我局将原委托市规划监察支队执行的部分职能调整到直属分局,主动与各

222相关职能部门衔接。按照“私房管理政策化、公房管理责任化、市政工程规范化”的原则,采取“全面巡查、普遍取证、分类处理、及时移交”的工作方法,落实“两实施、三督促”职能(即实施现场验线、实施跟踪管理、督促办理手续、督促色彩审签、督促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规划实施。今年,我局注重了从规划批前管理向规划批后管理的延伸,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一书两证”为核心,对所有项目规划手续办理情况以及未批先建、批少建多、批低建高等违法现象进行了清查、分析,特别是针对主城区部分规划在建工程的报建规范问题,我局实行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直属分局责任人挂项目督办的管理机制,对项目工程进度、处理情况进行全天候监督,每个项目都有责任领导、项目牵头人、项目责任人,实行“滚动累计、完结取消、年底结帐”的管理硬措施。截至目前,责令改正、补办手续14家,按违法建设程序处理了14家,共追缴补交配套费250余万元。

3、强化服务意识,加速行政效能

我局在已有的各项规划管理、业务运行制度、规范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清单制度、交接制度、退件制度、移送函制度,建立健全了“四会”制即党委会制度、局长办公会制度、局技委会制度、周业务例会制度,实行分级集体审批决策。一是坚持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对外,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进出的“一次告知、刚性审查、无缝交接、限时办结”的科学高效运转。二是对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依性质集中,园区按功能分类”策略,只要是符合规划布局的项目,规划部门想尽办法让项目迅速落地并按项目性质落实进园区。三是在简化程序上建立上门服务和窗口、分局代办制,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规划服务保障。对于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拆迁安臵项目等开辟规划审批的绿色通道。局属四个分局贴近服务地方,全年上门代办报 建40余项,对违建项目协查发函20余份。四是局领导挂项目服务全市重大工程建设。局领导班子每人都挂重点工程项目,为汉鄂快速干道、武汉新港、城际铁路、火车站改造、武九京九连接线、30万人居住新城、鄂钢企业、武汉港工业园、葛店职教园、鄂城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带(点)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安臵(社区单元式建房)等等众多项目提供了扎实的协调和服务。

4、严格依法审批,实现高效运转

在城乡规划审批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结合城市规划效能监察,以提高政府执行力为目标,严格依法行政,较好地保证了城乡规划的实施。我局实行集体例会鉴审制,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业务例会鉴审会,组织规划例会鉴审小组成员对规划项目进行集中审查。在规划编制审批过程中,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阳光规划”原则,采取实地踏勘,征求利益相关人意见、召开听证会、现场公示和网上公示等方式,增强公众对规划的知晓度、参与度。为确保建设项目报建审批快捷高效,我局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全年通过窗口受理建设用地项目申报140项,建设工程项目申报70项,市政管线工程项目审查45项,图纸审查138项,其他各类事项30项;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截止目前,共完成地块咨询65项,办理用地规划许可76家;核划建筑设计红线63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72家,审批建筑面积1161206.2㎡,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1086823.5㎡(含商业面积77435.3㎡)、公建及其他项目建筑面积74382.7㎡;发放选址意见书106家,为项目融资提供绿色通道31家,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3项,其中通过绿色通道办理14项;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7项,其中通过绿色通道办理5项;组织规划竣工验收30项,制作现场公示牌14块。

5、优化信息系统,提升政务水平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增强政府机构行政管理能力、提高 行政运行效率、改进公共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局结合各科室职责和城乡规划许可流程,今年以来,再次对《鄂州市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实现了受理报建和方案、图纸审查等办公自动化。坚持规划审批资料的双轨制运转,《建筑工程规划许可申请表》和《建筑工程规划许可审批单》的基本资料一律由计算机录入,办理完相关前臵许可条件和审定审批意见后的《申请表》和《审批单》原件归为纸质档案,《申请表》和《审批单》上的审批意见,由专人录入原表单,形成电子档案保存,其他相关的表单也一律形成电子表单。同时,在互联网上启动运行了规划行政许可“一书两证”办证系统,对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开发区全面实行网上申报;对上述四区进行了办证系统的培训和免费提供系统操作软件,已基本实现网上申请电子报建。切实做到了所有的报建项目都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流畅运行。

6、重视规划宣传,铸造良好形象

一是专门制定学习制度,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和国家、省部的政策文件。与此同时还组织干部参加各层次培训和考察学习。二是开展全市性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市民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设立宣传图板、规划网站设专栏、上街咨询宣传、在新闻媒体发专刊和新闻等形式扩大城乡规划的社会影响。今年,在各种会议现场摆放规划成果图片,在闹市中心组织宣传,仅在《鄂州日报》宣传城乡规划成果及其法律、法规,群众关注的规划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就刊登规划文章达4个版面,约计20余篇。三是利用多种形式“送规划下基层”。今年利用春季党员培训班,组织局系统干部职工和基层规划管理人员对《城乡规划法》进行系统学习,释疑解难。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广大市民知法懂法,外部环境较以前有很大的改善。

7、强化政务公开,完善督促检查。一年来,我局常抓规划 效能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紧紧抓住政务公开这把“金钥匙”,积极探索规划科学规范管理,严格依法行政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完善规划机制建设。把政务公开依法行政贯穿于城乡规划的公开编制、决策、许可始终,坚持走批前“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依法定程序编制城乡规划之路;在规划的“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坚持分级、严谨、高效的决策机制;以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创新运行机制来公开规划许可。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约束了规划自由裁量行为。二是推行城乡规划“阳光审批”。坚持规划批前公示和听证、批后公示制度,对涉及公众利益和第三人利益的项目审批,全部要求举行听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的意见,较好地保证了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全年对涉及公众和第三人利益的规划项目批前听证2家、公示5家。三是加强对规划批后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坚持月检通报制度,通过放线、验槽、月检、验收行政处罚等环节,逐步建立开发(建筑)企业规划实施诚信档案制度。今年共规划竣工验收30项,较好地保证了城市建设按照规划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应对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工作,全家应诉行政诉讼2件,行政复议4件,无一例败诉。

8、强化提议案和信访办理,促进规划工作落实

一是高质量办理提议案。为提高办理质量,促进规划工作落实,我局在收到提议案后,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强化办理工作组织保障,确保办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办理措施,采取分析梳理问题、与代表委员座谈交流、实地踏勘现场、科学分析论证,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拟定回复意见。对提议案中的意见和建议能够解决的,迅速予以落实,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主动办理、重点落实,对暂时不能办理落实的积极做好说明解释。全年共办理提议案23件,做到了回复率100%,见面率100%,满意率100%,得到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的充分肯定。

二是强化信访维稳工作。为了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我局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开门大接访、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化解活动,实施局领导班子周值班制、领导包案制、每季度信访督办通报制、信息排查报送制、调研活动制。开展了党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接待了原八一大院群众代表等群众来访,做好了维稳调解工作。在接待群众来访时,我们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坚持文明用语,落实专人负责,耐心地宣传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技术规范,调解了许多矛盾纠纷。全年共接待上访群众300人次,及时回复市领导、市人大信访室、市政府督办室、市纪委、市信访局、“亲民热线”、“人大代表专线”信访件26件,答复率100%,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

(五)以加强自身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规划部门综合素质

1、注重外引内培,创新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创新招才引智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为鄂州城乡规划出力献策。先后引进了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生、中南设计院高工来局挂职科技副局长。二是创新培训机制。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把强化理论学习、开阔思路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激活创新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按需施教,科学设臵培训内容,充分发挥各类培训阵地的作用。三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按照“因事设岗,因岗用人”的原则和“内圆外方”的方式使用人才,内设了编制办和总工办,完善了业务流转规程,明确岗位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继续明确了领导工作机制。局党委始终把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在手上,年初召开的新年工作会议上,对 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印发了《市规划局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不仅确定了各单位工作内容,还确定了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全系统从局党委到各基层支部都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二是保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力量。局党委根据机关和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调整的情况,及时对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调整,不留工作的空白点,及时按《干部任用条例》选聘二级单位的领导,确保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到位不缺位。三是领导带头促进了责任制的落实。局党委非常支持学习小组的工作,积极为学习小组提供资金、场地,帮助与相关部门协调,学习小组开展的每次活动,党委书记亲自参加,其他党委成员不准请假,每次活动党委书记都带头讲话,带头谈体会,工作中更是带头廉政、勤政。

3、加强学习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是将“三问于民”规划调研列入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实践内容。在去年实地到基层乡镇调研后提出的农村新社区布点选址初步意向的基础上,4月初,又邀请各区领导和分管城建的负责同志以及各乡镇党委书记来局,就全市农村新社区规划选址布点方案交换了意见,经过修改、调整,确定了全市农村新社区规划选址布点初步方案,为深入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指明了方向。局党委书记在会上带头辅导学习心得《城市规划视角下的鄂州科学发展》。二是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做好履职讲评。局党委组织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局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谈心活动,就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相互支持配合、分管工作存在问题以及个人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坦城交流。同时,积极开展履职讲评活动,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履职演说,干部职工对报告人进 行现场“面对面”评议,采取“上评下、下评上、互相评”的“三评”方式进行,确保互评客观公正。三是形成较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我局通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积极组织群众评议,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谈心活动,全面查找了影响和制约科学规划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一步理清了规划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主要思路,通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较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四是落实整改。对整个活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按照“三对照三检查”的方式进行了“回头看”,并进行查缺补漏,坚持把解决问题同推动城乡规划工作结合起来,努力解决事关社会环境的切身利益的问题,实现发展更科学的目标。

4、结合实际帮扶,积极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今年我局与碧石渡镇卢湾村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专门成立了结对共建工作专班,局党委研究制定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力求通过深入调研、完善机制,切实加快帮扶对象发展。我局组织下属勘测院测绘技术人员到卢湾村进行实地测量,实测地形面积240亩,并详细作了该村基本情况数据调查。11月6日,我局结对共建工作组由副局长带队到碧石镇卢湾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该村实际拟定出《卢湾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总体方案》;同时,指导卢湾村党支部做好了第三批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5、应对金融危机,狠抓配套费收缴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行业造成冲击的不利局面,我们把规费征收政策与鄂州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今年3月,市政府正式下发了由我局代拟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配套费征收与管理的补充通知》(鄂州政发[2009]7号),对主城建成区范围内21层高层建筑以及临街开放空间面积的城市配套费征收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调整 后的新政策已于5月1日起执行。为加大配套费征收力度,我们将11月和12月列为配套费征收和在建工程清查督办月,分别成立专班,制定表格,分片分区分项目到领导班子成员。截止目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缴已超2000万元。

6、严格自身管理,努力建设和谐规划机关

今年来,在后勤管理方面,我局先后出台了节水、节电、节油、节耗材各项制度,规范细化管理;在工青妇工作方面,积极参加了全市首届市直机关运动会,成功举办了2009规划系统职工运动会,不仅活跃了机关气氛,也增强了全员的凝聚力,严格实施妇女工作“三结合”,计划生育率100%;为退休职工订阅健康书籍,组织老年舞蹈队,多次开展球类比赛,离退休人员生活日益丰富;在维稳工作方面,针对国庆六十周年加强值班巡查,排解矛盾,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在安全保卫方面,局机关和下属单位购臵视频监控,新添无线红外探头,积极参与“平安鄂州”建设,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在保密方面,加强保密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局系统数据保密安全检查,无泄密事件发生;在档案管理方面,强化档案技术培训,档案管理错误率为零。

(六)以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为中心,突出城乡规划的引导作用

1、规划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

今年是我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年,全局上下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面对规划编制资金不足、任务量重且复杂的情况,积极科学安排编制进度,合理调度力量,切实服务保障了全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抓好农村新社区试点示范。在编制完成的《城乡一体化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指导下,今年共完成杜山镇东港新社区、燕矶镇池湖新社区、蒲团乡郭垱新社区、东沟六十新社区等农村中心社区相关规划23项。二是服务“两带三区”示范建设。以规划 建设百里长港示范区为重点,积极协调组织编制了《鄂州市城乡一体化长港示范区特色旅游村总体策划》,编制完成了百里长港9个旅游示范村建设详细规划,竭力彰显“百湖之市”的水乡特色。三是积极争取测绘保障支持。通过向上争取,得到省测绘部门无偿提供34个农村中心社区的地形图资料,服务保障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服务“四城”创建工作

开展“四城”创建,是优化发展环境、推进鄂州实现“两个率先”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民生质量、构建和谐鄂州的迫切需要,我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落实“树立信心、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确保实现创建目标”的精神,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提供规划服务。根据“创园”验收工作的安排,我局提供了鄂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图纸、文本说明、光碟、鄂州市地形图、鄂州市城区卫星遥感整正射影像图等相关资料;组织编制了《主城区建筑色彩规划》、《主城区加油(气)站布点规划》、《公共厕所布点规划》、《商业网点规划》、《星级宾馆布点规划》、《主城区社区活动场所布点规划》、《主城区洗车布点规划》、《城市亮化工程总体规划》、《主城区重要建筑夜景观亮化设计》、《城市电视布点规划》、《鄂州市户外广告布点规划》、《江碧路南段(新火车站—高速路)街景规划》、《滨湖东路街景规划》、《武昌大道西段(三面像—大闸)街景规划》、《鄂钢周边环境整治规划》等众多与之相关的专项规划。

3、十件实事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协调指导配合十个特色镇总体规划。在我局大力协调、督促、指导下,由各级地方政府作为编制主体的特色镇总体规划,今年来,已编制完成了蒲团、汀祖、燕矶、长港、段店、碧石渡、沼山等7个特色镇的总体规划。

二是启动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配合106个试点中心村修建性详细规划。106个农村新社区(中心村)选址布点规划已完 成。恒大、横山、六

十、水月、池湖、桐山、东港等9个农村中心社区试点的详细建设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三是提高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工作。市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二医院等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都已划定用地绿线,其中,市中心医院规划方案已送市政府领导正在审定中;中医院规划方案已经市规委会审批通过,规划建设工程手续正在办理中;二医院已出具了设计要点,其改造规划方案已经2009年第3次规委会审批通过;市妇幼保健院规划方案已经市规委会审批通过,已开工建设。

四是协调市科技馆、体育馆建设工作。市科技馆、体育馆建设项目都已划定用地绿线,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和征地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编制体系还不够完善。由于规划编制经费不足,使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规划设计成果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未达到100%,设计成果深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

2、规划管理力量薄弱。规划管理队伍存在着人员少,业务不够熟悉。尤其是乡镇一级缺乏乡镇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致使村庄的特色难以很好发掘,往往以城市理念规划村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乡村一级规划的建设管理力量单薄,致使规划执行难、监督难。

3、部分项目建设的规划落地协调难。一是在村民拆迁安臵选址方面,按统建模式建设社区单元住宅楼虽已被村民接受,但相对集中的选址一直以来协调难度大,村民不愿离村甚至离组,加上村乃至街(镇)对村民的“疼爱”,时而出现一、二栋或二、三栋住宅分散选址,甚至有圈地嫌疑。我们认为,应适当打破村、组界限,相对集中进行城市新社区拆迁安臵(鄂钢城南地区的集中安臵就是一个好例子)。二是尽管众多招商引资项目通过规划做工作引导进入了园区(如英豪工业园),但也还存在不愿进园区而带来与规划的矛盾冲突事例(应有异地落户政策控制和引导)。

截止2009年末,鄂州市中心城市人口达39万,城镇化水平达57%。

三、2010年的工作思路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新修编的《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开始实施的头一年。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两个率先”、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据新的《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20)》,以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和配套地方法规制度为重点,以启动运行“数字鄂州”平台为抓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鄂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2010年,我们将继续围绕鄂州融入武汉城市圈开展规划研究。深入开展对“多条通道联武汉、三大板块联武汉、四城对接联武汉、武汉新港联武汉、循环经济联武汉、30万人居住新城联武汉”等武鄂一体化区域统筹的分析和研究,继续开展对产业、生态、资源、交通、物流、市场等要素的研究。通过规划引导,有效放大和发挥武汉鄂州的“同城效应”。

城乡总体规划是保障城乡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是指导我市科学发展的法规性文件。《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20)》(以下简称“城乡总规”)已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0年,我们要在鄂州融入武汉城市圈背景和新的城乡总规指导下,重点加强城乡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政公用及生态文化类专项规划、城乡一体化新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四大类的编制工作,健全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对城乡各类建设用地进行严格控制,从而科学指 导城乡统筹发展。

1、加快推进以鄂城新区为重点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研究。鄂城新区分区规划是2010年规划编制的重中之重。要在今年已启动招邀标方案的基础上迅速完成成果,该规划应按现代城市新区的建设品位与档次,与城乡统筹结合起来,与做大做优主城区、与拓展主城发展空间和完善主城功能结合起来,与区域基础设施(汉鄂高速、城际铁路、京九武九连接线、城东港口等)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城镇新社区和农村中心社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建设、与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利用、与村庄优化和整治结合起来。与此同时,2010年,我们要积极开展全市其他地块分区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这是新一轮城乡总规完成后的必然选择。重点完成城西新区分区规划、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城老城区建设开发强度控制规划研究,指导完成葛华科技新城(华容部分)总体规划和建制镇总体规划,指导完成几座新城、三江港城等重要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2、全面完成城乡一体化农村中心村(新社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城乡总规按“1311”的城乡“四位一体”空间体系,在全市城乡范围内划定了106个农村中心村(新社区)。2009年重点完成了长港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及其范围内的大部分试点建设中心村(新社区),2010年,要力争全面完成106个农村中心村(新社区)剩余部分和部分城镇新社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以科学指导、服务鄂州城乡统筹发展。

3、超前开展交通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等设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等保护为重点的专项规划的编制。2010年的重点将是继续围绕“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城乡一体化”而涉及到的多区域性、市域性交通、市政公用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选址,以及建设环节中的跟踪服务工作;围绕城乡总规深化开展好如凤凰大道南延、梧桐湖新区等道路及市政专项规划、市域水系 连通深化规划、主城和新城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规划(如高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等);围绕“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求和“四城创建”的达标要求,开展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类专项规划。

4、积极组织好重要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与实施。2010年,要继续优质高效组织开展好以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的涉及生态、公共服务、工业、仓储、拆迁安臵等众多内容的项目选址、规划、建设审批及实施服务工作。

二、探索创新规划监管体系

一是注重完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加大“一规定两办法”规范性文件研究拟制力度,适应城乡规划统筹、管理与监督,研究起草并积极促请市政府修订和出台“一规定两办法”即《鄂州市城乡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修订)》、《鄂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修订)》、《鄂州市测绘管理办法》。二是严格规范城乡规划管理。着力完善城乡规划审批程序,创新城乡统筹的规划协调和城乡规划实施、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一书两证”的规划管理,深化政务公开,加强作风建设,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快构筑城乡规划管理预防机制。继续落实住建部和监察部联合开展的治理违规变更规划容积率专项整治工作,启动主城区建筑开发强度规划指标的研究,控制自由裁量权。四是探索全市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网络。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2010年起,我们要着手探索全市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网络,以加强对特色镇和中心村建设的规划指导、审批、实施和监管。

三、切实加强基础测绘工作

进一步加速“数字鄂州”平台建设,力争成为全国“数字城市”试点中的示范。一是进一步完善数字鄂州各项建设工作,全面启动鄂州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筹备好2010年5月国家测绘局对“数字鄂州”工程的全面验收。二是抓紧筹建鄂州市地 理信息中心。有计划地培训技术人员,加强对基础数据的运行和维护。三是继续开展全市农村新社区地形图测量,及时完成106个农村中心社区基础数据测绘,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测绘保障服务。四是继续组织完成主城区地下管线探测工程,着手建立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五是抓好主城区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确保测绘成果的现势性。六是积极争取国家测绘局、省测绘局的支持,组织重点乡镇基础地理数据的测绘。

四、着力做好各项中心工作

一是继续服务“四城创建”工作。协调落实好已编制的各项街景、亮化工程规划,为我市“四城创建”做好规划服务。

二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推行规划服务靠前,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工程落户鄂州实施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引导项目按规划进园区。

三是继续巩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工作。在2009年收取超出2000万元的基础上,确保2010年实现保2000万元争2500万元的征收目标。

四是大力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坚持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创建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业绩为目标,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廉洁、办事高效、结构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和规划、勘察设计队伍。

五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和各级公务人员的党风廉政教育,严格队伍管理。同时,进一步公开审批程序和办事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从制度和程序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上一篇:专人负责疫情报告制度下一篇:课文妈妈的葡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