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2024-04-26

《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考点三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观察动植物细胞

教学目标

1、认识显微镜各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

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作用

1、显微镜的结构 标明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1)(2)(3)(4)(5)(6)(7)(8)(9)(10)(11)(12)(13)(14)

2、各结构的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放置标本、调焦)4.实验整理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原因是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如载玻片上的“q”实际看到的是“b”

3.如果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如需观察图形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在视野正中间观察到该图形,载玻片的移动是右下方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 正比;目镜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

5.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6.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反光镜 和遮光器

7.用眼观察时,两眼必须都睁开,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绘图

9.显微镜的使用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图像移到视野正中间后,再用高倍镜观察。10.用擦镜纸檫去镜头上的污物。

11.发现视野一片黑暗的可能原因有:转换器没有转到位,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反光镜没有调好,目镜、镜筒和物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切片、涂片、装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是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是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了或者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是装片。上述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五、临时装片制作过程: “擦”、“滴”、“取”、“放”、“盖”、“染”、“观”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一般步骤

(1)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2)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4)放(展);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

(5)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6)染:用碘液染色后。(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7)看: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1)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2)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

(4)涂: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

(5)盖: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6)染:用碘液染色后。(在盖玻片一侧滴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7)看: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注:⑴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不同点:

植物在载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动物细胞则为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原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如果是清水,则细胞会过度吸水而破裂)

⑵制作的口腔上皮细胞标本是装片,而不是涂片 ⑶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也用 镊子 讨论:

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 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 2

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3.气泡产生的原因与处理

(1)原因:因为玻片不洁净或制作装片过程中操作不当(2)怎样区分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目视装片标本,气泡呈现圆形亮点,没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在视野中气泡呈现黑色圆圈。细胞相反,中央有细胞核,周围浅亮些。基础训练: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

①目镜15× 物镜10× ②目镜10× 物镜10× ③目镜15× 物镜25× ④目镜10× 物镜25× A.①② B.④① C.③② D.③④ 2.一台显微镜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低放大倍数和最高放大倍数分别是()。

A.50倍、225倍 B.100倍、450倍 C.50倍、675倍 D.150倍、675倍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中再盖片。

A.清水 B.9%的盐水 C.生理盐水 D.糖水 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叶肉细胞时,不易观察到的结构是()

A.细胞壁和细胞膜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细胞膜和线粒体 D.细胞核和液泡 5.显微镜对光时,应首先()

A.转动低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B.转动高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6.小强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请问装片上写的是()A.b B.q C.p D.d 7.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上方,要想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移向()

A.右上方 B.左下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8.用解剖针挑取少许番茄果肉,制成的临时玻片标本叫做()

A.临时涂片 B.永久涂片 C.临时切片 D.临时装片 9.画生物图时,图中较暗的地方应该怎样表示()

A.用铅笔涂黑 B.用钢笔涂黑 C.用钢笔点上细点 D.用铅笔点上细 10.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发现视野中央有一泡状结构,其边缘厚且黑呈圆形,这一结构极有可能是()

A.细胞 B.液泡 C.气泡 D.水泡

11.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所观察到的物像与低倍镜下看到的相比是()

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 B.视野亮,细胞数目少

C.视野暗,细胞数目少 D.视野暗,细胞数目多

1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3.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的时候,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 B.干燥的 C.薄而透明的 D.完整的 15.显微镜的物镜,应该安装在()

A.镜筒上端 B.镜筒下端 C转换器上 D.载物台上

1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就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

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18.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称为__________;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称为__________;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则称为_______。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这时眼睛应该看着。[教学反思]

篇2:《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安州中学

1.教材分析

1.1 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三个二级主题。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2)、知道并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B、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目镜、物镜长短及所标数字大小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分析、推测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显微镜的使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良好品质。②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重点:①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②成像的特点 难点:①如何对光。

②观察时镜筒先降后升。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件;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 4.教学程序

预热项目:*认识材料和用具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之后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教师利用课件,点击即显示各部分名称)*显微镜的使用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1)写有“上”字的玻片;(2)印有数字的透明纸;(3)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对光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按照先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放入标本→-看到清晰像的顺序(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学生边看书自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强调

⑴用低倍物镜(10×或8×,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⑵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⑶镜茼先下降后上升,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压碎标本。⑷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1 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篇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3 复习过程

活动一 : 展示交流

教师活动: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完成学案

1取镜与安放

一手---------,一手----------,将显微镜取出后轻轻放在实验台--------------------的地方。2对光

①转动,使 镜对准通孔。

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安放装片:装片放在 上,用 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

4观察: 从侧面注视,方向转动 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至发现物像;必要时,转动 使物像更清晰。5整理和存放:提升,取下 ;转动,使 偏向两旁,将 转到最低,竖起。6成像特点

(1)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像。(2)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完成 活动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1如何取镜和安放?

2识别目镜与物镜上的标识,说明其意义,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说出镜筒的升降情况 4分别转动反光镜的两个面,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6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根据光线情况选择合适的光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解决活动一的六个问题,小组代表进行抢答

活动三:达标检测

一、我来选(一题10分)1观察生物的显微结构,最常用的仪器是()A放大镜 B 显微镜 C望远镜 D潜望镜

2、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a)A 5* 8* b)B 10* 40* c)C 15* 10* d)D 20* 45*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正好遇上阴天你应该选用()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4、显微镜对好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A.白亮的B.有直射阳光的C.暗灰色的D.黑暗的

5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对物象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3]的名称是 它是安放 的结构。

(2)[11]和[12]分别是

和,它们的作用是。

(3)图中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 ]

,它的中央有一个圆孔,叫做

。两旁各有一个[ ]

,下面有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做

,遮光器具有

的作用。

(4)对好光后,要找到观察的物象时,把载玻片上的要观察的物体置于

篇3:《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1 使用维护体会

1.1 使用时, 光学镜头表面不可用手触摸, 以免污染。

1.2 振江YH—X—6A型显微镜照明装置采用冷光源同轴内照明系统, 适用于深部手术。刚开始使用时, 光照度应从一级逐级调节, 最高可达四级, 应避免直接调至四级光照度, 关闭显微镜电源前, 要先将光照度从四级调至一级。电源开关不要短时内频繁开关。显微镜使用间歇中要调低照明亮度。1.3每次使用前应轻推显微镜至使用地点, 避免剧烈震荡;使用后都盖好镜头盖, 用专用软质绒布袋将镜头部分包裹放置在洁净恒温的专用设备房间。

2 保养体会

2.1 振江YH—X—6A型显微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密光学仪器, 由精密的机械和光学镜头组成, 其工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40℃。由于各种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 因此显微镜不能在阳光下暴晒, 不能摆放在有热源的地方。

2.2 如果长期受潮, 透镜很容易发霉, 表面还会腐蚀, 所以应在干燥环境下保存。在31℃时适度不得大于80%, 温度每升高3℃, 相对湿度要设法降低10%;灰尘不仅会影响成像质量, 而且灰尘中往往也带有含酸、碱等腐蚀性的灰尘, 容易腐蚀镜面。而硬度大的尘粒还可能在擦拭镜头时在镜面上划出伤痕, 损坏镜头。此外, 灰尘掉进机械活动部分时容易造成机械部分转动不灵活, 甚至损坏。

2.3显微镜不能接触酸类和碱类物质, 也不要与挥发性很强的化学药品及其他有害药品放在一起, 以免腐蚀镜头;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 剧烈的震动会造成精密度的降低。要轻拿轻放, 搁置要平稳, 使用时动作要轻柔。

2.4 显微镜擦拭。机械装置如有污渍, 可用干净的柔软细布擦拭。如果擦不掉, 可用擦镜纸或细绸布蘸点二甲苯擦拭。应注意不能用酒精、乙醚等化学品, 以免腐蚀装置表面的油漆。光学镜头的擦拭, 一般采用先吹, 后刷, 再擦拭的方法。吹, 就是用吹气球吹掉镜头表面的附着物, 但不能用口直接吹气。吹不掉时, 可用干净的专用清洁毛刷轻轻地刷。经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后镜头仍有污物时, 用擦镜纸稍蘸一点二甲苯轻轻擦拭。如果发现镜头发霉长雾时, 可用擦镜纸蘸少许无水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擦拭, 但液体不能太多, 停留时间要短, 以免渗入镜头内部造成腐蚀。

篇4:《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关键词:生物实验;显微镜;显微镜实验;教学感悟

一、生物实验的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科学,理论为生物学实验提供指导,而实验结论则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获取生物学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同样重要,而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实验操作的途径去获得,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更强调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显微镜实验

1.显微镜的认识

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的实验工具之一。为了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我在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观察,再结合显微镜的实际操作,熟悉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并两人一组反复练习。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认识微观世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实验。

2.操作实验

(1)实验准备与意义

让学生弄清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实验用具、注意事项等实验要求再进行操作,而不是一进实验室就觉得新奇,不按要求去操作。这样避免浪费时间,减少实验错误的次数,避免了操作失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正确的操作中增加信心,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应事先强调易错处及注意的问题,也可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着去操作。

实验前,教师必须对实验步骤进行整理、整合,便于学生记忆,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亲自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在观察时易集中注意力并认真思考,易完成本节的实验任务。例如,在制作植物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分别滴加什么液体,目的是什么?②如何使臨时装片气泡少?③两次实验观察时,视野亮度能否一样,为什么?我会让学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交流,运用各种方法去寻找答案。

(2)实验过程

首先,必须确保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临时装片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装片做得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所以要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装片制作可采用同步法,即教师演示一步,学生观察并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采取学生代表展示操作步骤,大家观察点评的方式,然后各小组再进行操作实验。在实验时,每一个过程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实验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多多练习。在观察临时装片后,应学会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注意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巩固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

(3)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效果好的装片,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以激励装片制作的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对装片制作不理想的小组,帮助他们分析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再尝试重新做。教师监督指导直到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在试验中慢慢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易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也会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使他们可以开动脑筋,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能力。

三、教学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这份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有关生物学的奥秘。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传授给他们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他们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的宝贵财富。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使他们不认输、不服输,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学生也能对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侧面激起他们探究微观世界的愿望,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篇5: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镜检时身体要正对实习台,采取端正的姿态,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镜检时载物台不可倾斜,因为当在五套载物台倾斜时,液体或油易流出,既损坏了标本,又污染载物台,也影响检查结果。

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

显微镜的重光为对光,接物镜的转换及光线的调节。观察寄生虫标本时,光线调节甚为重要。因为所观察的标本如虫卵、包囊等,均为自然光状态的物体,有大有小,色泽有深有浅,有的无色透明,而低倍、高倍接物镜转换较多,故须随着镜检时对不同标本和要求,需要随时调节焦距和光线,这样才能使观察的物象清晰。在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

1. 对光:

(1)将低倍镜转至镜筒下方与镜筒成一直线。

(2)拨动反光镜,调节至视野最亮无阴影。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光源强时用平面,较暗时用凹面,需要强光时,将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时,将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适当缩小。

(3)将待观察的标本置载物台上,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下降至接物镜接近标本。于转动粗调节器的同时,须俯身在镜旁仔细观察接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

(4)左眼于接目镜观察,同时左手转动粗调节,使镜筒徐徐上升以调节焦距,使视野内的物象看到上时即停,再调微调节器,至标本清晰为止。

2. 接物镜的使用及光线的调节:

显微镜一般具有三个接物镜,即低倍、高倍及油镜,固定于接物镜转换盘孔中。观察标本时,先使用低倍接物镜,此时,视野较大,标本较易查出,但放大倍数较小(一般放大100倍),较小的物体不易观察其结构。高倍接物镜放大的倍数较大(一般放大400倍),能观察微小的物体或结构。

寄生虫的蠕虫卵,微丝蚴,原虫的滋养体及包囊,昆虫的幼虫,均使用低、高倍镜。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则使用油镜。使用低、高倍镜观察,如在低倍镜下不能准确鉴定所见的物体或其内部构造时,则转高倍镜观察。使用油镜观察,一般加一滴油后直接将油镜头浸入油滴中进行镜检观察。

3. 低倍、高倍、油镜头的识别:

(1)标明放大倍数10×,40×,100×,或10/0.25,40/0.65,100/1.25。

(2)低倍镜最短,高倍镜较长,油镜最长。

(3)镜头前面的镜孔低倍镜最大,高倍镜较大,油镜最小。

(4)油镜头上常刻有黑色环圈,或“油”字。

4. 低倍镜换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光线对好后,移动推进器寻找需要观察的标本。

(2)如标本的体积较大,不能清楚查见其构造因而不能确认时,则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再旋转高倍接物镜于镜筒下方。

(3)旋转微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4)调节聚光器及光圈,使视野内的物象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5. 油镜的使用方法:

(1)原理:使用油镜观察时,需加香柏油,因为油镜需要进入镜头的光线多,但油镜的透气孔最小,这样进入的光线就少,物体不易看清楚。同时又因自玻片透过的光线,由于介质(玻片-空气-接物镜)密度(玻片:n=1.52,空气:n=1.0)不同而发生了折射散光,因此射入镜头的光线就更少,物体更看不清楚。于是采用一种和玻片折光率相接近的介质如香柏油,加于标本与玻片之间,使光线不通过空气,这样射入镜头的光线就较多,物象就看得清楚。

(2)油镜的使用:

a.将光线调至最强程度(聚光器提高,光圈全部开放)。

b.转动粗调节器使镜筒上升,滴香柏油1小滴(不要过多,不要涂开)于接物镜正下方标本上。

c.转动接物镜转换盘,使油镜头于镜筒下方。

d.俯身镜旁侧面在肉眼的观察下,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下降浸入香柏油内,轻轻接触玻片为止。

e.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徐徐上升至见到标本的物象为止。

f.转动微调节器,使视野物象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g.左手徐徐移动推进器,并转动微调节器以观察标本。

h.标本观察完毕后,转动粗调节器将镜筒升起,取下标本玻片。立即用擦镜纸将镜头上的香柏油擦净。

6. 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之前,应熟悉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使用方法,特别应掌握识别三种接物镜之特征。

(2)寄生虫学实习中所观察的标本,大多数为无色和颜色较浅,因此必须注意光线的调节。

篇6:《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现在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实验题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且通过实验教学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和兴趣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积极的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法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感性过程,我采取的教学是指导操作法。通过点拔、及时纠正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师生平等交流、探讨、恰当的引导。使学

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本实验要学生由浅入深,先认识高倍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先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达到:熟悉、操作、规范、熟练运用高倍显微镜,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的亲和力要强,有的学生甚至要手把手的去操作、演练。使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做到熟练

运用高倍显微镜。

二、实验教学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1,这节课安排学习,“细胞的多样性”之后,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①、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与科学实验紧密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掌握了有关中学配备的生物实验工具的使用,才能学好生物课。②细胞等细微结构是通过显微镜等科学仪器观察到的,显微镜是观察微观领域的工具,它对学生扩展视野,培养唯物观点是极其重要的。③我们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应该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④满足学生对显微镜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欲望。⑤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有序的科学实验行为习惯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显微镜的使用”这节教材包含两部分内容,即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显然,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是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但认识结构毕竟比练习操作容易的多,况且,在练习操作过程中还能加深和巩固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因此,给练习使用显微镜以较多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不让学生充分练习,记住的知识(结构与功能)也会遗忘。

学情分析:“显微镜的使用”这节课对学生而言:是进入高中学生第一次上的生物实验课;所以这节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以后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和认识,因此要创设好情境,认真备课,诱发学生的对生物微观世界探究的兴趣,争取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特点:对于有些第一次刚接触显微镜的孩子来说,会使他们产生兴奋,以至注意力分散,忘记教师课前叮嘱的话,还可能发生不注意听讲、说话、出现各种小动作、摸这碰那等有碍学习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另一个极端,对贵重的仪器因第一次接触而不敢动,怕弄怀。无论哪种情况,都需教师耐心细致的教育。

学生第一次操作显微镜很难做到准确,要么不到位,要么越位,因此会产生急躁情绪,影响练习;学生还会把模糊的影像或灰尘当作所要观察的内容,但经过多次练习一旦成功,看到视野中显现出的清晰的倒像,又会惊叫和嘻笑。当然,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去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显微镜的操作要领时要让学生大胆地去实践,使其养成良好的上实验课的习惯。

教学条件:每两位同学可以用一台显微镜,并有教师提供易观察的玻片标本(e字玻片标本,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及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重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的难点:高倍显微镜的规范操作,特别是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先低后高,观察的是倒像,如何把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镜筒的升降、对焦等内容,在使用高倍镜时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方法:以点拔、指导、设问为主,附以其他的教学形式。学法指导: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动手能规范的操作显微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实验目标设计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学会高倍显微

镜的规范操作及注意的事项。

2、教学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拔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及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显微镜的规范操作练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教师耐心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遵守科学实验纪

律的行为习惯。

五、实验准备:高倍显微镜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等。

六、教学设计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节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执教人:王建军 科 目:生 物

课 题: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课 型:实验课

1、课前准备:

① 组织准备:老师把全班学生分成24个实验小组,每组2-3人,每组指定小组长,各组的组员都编排序号,实验室的桌椅、实验用具也相应地编号。便于学生进入实验室对号入座,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护实验设备的责任心,也有利于

教师组织教学。

② 物质准备:教师在上实验课前对实验用具做一次细致的检查,便于学生因

用具的故障、短缺影响教学效果。

③ 思想准备:在上实验课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实验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性,强调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备,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习惯。

先让学生预习高倍显微镜的使用的内容,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位置,为进一步认识和操作显微镜奠定基础。

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编号就座后,老师再次宣读实验室规则,然后让学生根据物品清单清点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并注意摆放的位置,便于实验后恢复原状。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可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学生明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特别强的学科,要学好生物学,就要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科学仪器和实验工具。显微镜是学习生物

学的重要仪器。

3、认识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① 正确的方法取出显微镜,并放在实验桌上的规定的位置;

② 让学生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了解各部件的功能。让学生动手触摸,转动有关的部件,但不得拆卸。

③ 然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实质上是一次再认识。反馈内容如下:有目镜、物镜、及放大的倍数,以及相配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认识载物台、反光镜、遮光器及作用;规程怎样使镜筒上升和下降?教师通过提问后,了解显微镜结构和功能,是为了正确的使用显微镜。只有严格的按照操作规程去做,才能清晰的观察到物像,否则,不仅看不到所要观察的物像,且会损坏显微镜和玻片标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正确掌握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④ 当转换到高倍镜下切记再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以免损坏镜头。

4、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提问让学生明确注意的事项(严禁用手提擒

拎显微镜)。

②对光:物镜定位(教师示范)学生按要求操作练习、调节光圈(教师示范)

学生按要求操作练习

③观察:包括放置观察物、注意的事项:观察物的正确放置在通光孔的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切记先低后高,观察的是倒像,如何把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在那就向那个方向移动,如在左下方就向左下方移动就可移动到视野的中央。)调节焦距、镜筒先下降再上升,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载玻片0.5CM时立即停止下降;然后双手紧握粗准焦螺旋,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当视野中出现物像是停止转动;最后再旋转细准焦螺旋做轻微的调整,等看到清晰的物像时,调焦便完成。选定目标:是指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用双手的食指与母指夹住载玻片两端,在载物台上轻轻移动载玻片,同时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当观察的目标正好进入视野的中央时,移动停止。然后让学生学习使用高倍镜来观察对象(切记当转换到高倍镜下切记再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④观察过程中注意当你移动载玻片时移动的方向与物像运动的方向是否一致?你所看到的物像与实物是否一样?(学生练习)使学生明确在显微镜下成的是

倒像。

5、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要做的工作:

① 取下玻片标本,擦拭显微镜外表面;

② 转动转换器,使物镜朝外偏向两旁;

③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物台为止;

④ 旋转反光镜,使其竖立;

⑤ 按取显微镜的要求,将显微镜放入箱内,上锁;

⑥ 擦拭实验桌面,将实验用品放回原处。

八、问题研讨:

① 使用显微镜有几个严禁的动作?其理由是什么?

② 显微镜的使用规则有哪些?

③ 使用高倍镜应注意哪些问题?

九、教学后记:

① 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第一次操作显微镜难度较大的特点,把全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分为若干步骤,并采取“教师示范一步学生练习一步”这种稳妥的方法,具有扎实、规范、到位的特点。

② 教师安排细致周到,课上严格要求,因此,课堂教学紧张有序,赢得了较

多时间用于学生练习。

③ 注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等。

篇7:《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显微镜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精密仪器,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对显微镜有浓厚的兴趣,总想动一动。本节课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因此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能力目标: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情感目标: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课前每班培训5名“小助手”,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结构。大多数细胞很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一手握,一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5.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动作要缓慢)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抽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小助手巡视,帮助。提出疑问,明确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认真观看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 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给予鼓励性评价。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使学生明确: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纠正错误。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了解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小结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师总结出并板书: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顺口溜)

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在实验室上的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很强,需要在上课前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守则,强调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布置好值日生。以便上课时场面便以控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懂得爱护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

在教学中由学生根据教材,对照实物,通过看一看、动一动、试一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及时检查,激励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篇8:《显微镜的观察和使用》教学设计

关键词:便携式,显微镜,远视镜,视屏,数字图像采集技术

1 引言

没有光学仪器就不能进行显微手术,就很难取得微创效果。光学仪器照明并放大手术野,在其引导下进行手术,可提高操作的精确度。显微(微创)外科最常使用的光学仪器是显微镜。通常,手术医师通过其镜头图像观察手术野(镜头手术模式),手和眼都受到束缚,术中变换姿势的机会少,容易疲劳;术者、助手和器械护士观察手术进程的机会和效果不同,术中配合困难。数字显微摄像技术的发明和应用[1,2],改变了显微镜的使用方式,手术医师可以通过显示器的屏幕观察手术野(视屏手术模式)[3,4,5],不仅解脱了显微镜对手和眼的束缚,而且,术者、助手和器械护士观察手术进程的机会和效果相同,术中配合容易。

手术显微镜的焦距有限,只能放在手术医师面前,会遮挡视线;远视镜(望远镜)的焦距足够长,可以悬在手术医师头上,不会遮挡视线。由于视屏手术模式突破了焦距的限制,远视镜在显微(微创)外科发挥作用将不再是无稽之谈。采用远视镜视屏手术模式,手术过程将更加微创、舒适。采用数字显微摄像技术建立便携式显微镜/远视镜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目的是为显微(微创)神经外科开展轻便型视屏手术创造条件。

2 系统组建

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主要由成像设备和显像设备组成。我们组建的Qy/Fx-0810-Mi/Ma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由如下元件组成(图1):

(1)显像设备:Dell便携式计算机。

(2)成像设备:DFK-21AU04 USB CCD相机、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和COPL-40-W同轴光灯头复合体。

DFK-21AU04 USB CCD相机(Imagingsource,Germany)具备单CCD芯片,视频图像清晰、逼真、采用USB传输和存储视频图像,成本低,如图1(a)所示。

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CBC,Japan)可实现1×~40×连续变倍,工作距离可超过50 cm,可调节光圈、焦距和倍率,如图1(b)所示。

(3)照明设备:SPD-300-W型LED点光源(CST,China),采用定制的COPL-40-W同轴光灯头(CST,China)通过光纤将其与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连接,如图1(c)、(d)所示。

(4)万向支架:显像系统可不使用万向支架;成像系统采用改造的MA241102便携式显微镜气动弹簧摇臂式支架,如图1(f)所示。

3 系统评价

3.1 观察(工作)距离和观察角度

通过视屏观察(15 cm)深瓶中的干豆,发现Qy/Fx-0810-Mi/Ma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可从前、后、左、右和正中反映目标且观察(工作)距离可超过54 cm,如图2所示。

3.2 图像质量

通过视屏观察切开的新鲜石榴和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活体颈总动脉分叉部,发现Qy/Fx-0810-Mi/Ma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视屏图像清晰、逼真、有立体感,如图3所示。

3.3 应用价值

在Qy/Fx-0810-Mi/Ma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视屏图像引导下进行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术,发现其视屏图像与实际操作同步,手术过程平稳、操作准确,术中止血方便、彻底,如图4所示。

4 讨论

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是开展轻便型视屏手术的必需设备,提供的视屏图像必须清晰、逼真、有立体感且与实际操作同步。

视屏图像与实际操作是否同步由数字显微摄像头决定,其帧率要在25帧/s以上。数字显微摄像头的芯片有2种:CCD和CMOS。CCD芯片的动态效果好,CMOS芯片的静态效果好。只有动态视屏图像能够引导手术操作,应选择CCD芯片的数字显微摄像头。其中,1-CCD数字显微摄像头首选DFK-21AU04 USB CCD相机,不仅设备轻便、价格低,而且图像清晰、逼真;3-CCD数字显微摄像头的代表产品有DXC-390P型(Sony,Japan)和DXC-C33型(Sony,Japan),虽然其色彩更逼真,但价格昂贵且笨重。

采用已经上市的元件构建的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立体感稍差,但经过训练,可以适应[6]。随着立体摄像技术成熟和3D视屏便携式计算机的上市,视屏图像的立体感将会更强。

虽然,视屏不必要支架固定,但若使用万向支架,则改变观察角度更随意。可首选LX序列计算机支架(Ergotron,US鄄A)。其中,台式LCD支臂可支持液晶电视机/监视器,LX台式便携式计算机支臂可支持便携式计算机,LX双配置台式支臂可同时支持液晶电视机/监视器和便携式计算机。

神经外科医师早已习惯了显微镜镜头手术模式。但是,通过显微镜头观察手术野,手和眼都受到束缚。数字图像采集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显微镜头的使用方式,手术医师可通过视屏观察手术野,手和眼都得到解放。然而,焦距有限的显微镜只能放在手术医师面前,可能妨碍手术医师观看视屏。视屏手术模式突破了焦距的限制,远视镜也可在微创(显微)外科发挥作用。焦距足够长的远视镜可悬在头上,不妨碍手术医师观看视屏。目前,近焦距为50 cm左右的连续变倍单筒远视镜仅见Nikula 7-21序列单筒变倍望远镜(威宏公司,中国),但其没有数字显微摄像头和光导纤维接口,不能在微创(显微)外科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CBC,Japan)组建的Qy/Fx-0810-Mi/Ma显微镜/远视镜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能整合显微镜头和远视镜头的观察优势。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与DFK-21AU04USB CCD相机之间的垫圈决定其工作距离。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与DFK-21AU04 USB CCD相机直接连接,工作距离在50 cm以上,相当于远视镜;Computar MLH-10×macro镜头与DFK-21AU04 USB CCD相机通过垫圈间接连接,工作距离在50 cm以下,相当于显微镜。看来,macro/micro镜头可权作远视镜头。

本研究表明,Qy/Fx-0810-Mi/Ma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视屏图像清晰、逼真,有一定的立体感且与实际操作同步。据此推测,经过适当改进,Qy/Fx-0810-Mi/Ma便携式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应该适合神经外科开展轻便型视屏手术。

参考文献

[1]Long B.Complete digital photography[M].Charles River Media:Inc.Hingham,2001:427.

[2]Burnett B,Blaauw S.Macro imaging with digital cameras[J].Mi-croscopy Today,2003,11(4):32-35.

[3]洪亚平,侯小改.低成本制作光学显微镜(正立、倒置)/解剖镜的实时观察和记录系统[J].生物学通报,2007,42(4):51.

[4]朱兴宝,张绎,Ivan Ng,等.应用轻便型显微镜视屏手术方法复制脑梗塞动物模型[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2):7-10.

[5]朱兴宝,张绎,封雨,等.轻便型显微镜视屏手术模式的开发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3):377-378.

上一篇:CP9摊位申请下一篇:多问一个“为什么”-数学教学不应忽视对数学基础和数学哲学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