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2024-04-21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对显微镜的实际使用和操作为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显微镜结构的认识,先采用简单记忆后的提问方式加深对构造名词的印象,由其他学生判断答案的正误,增加学习的参与度。教师对构造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以便在操作时更加准确。在对显微镜使用的讲授上,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步骤后,教师最好予以演示,并在演示时故意设置几处操作上的错误,让学生观察和查找错误,这样是为了避免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出现常见错误或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可以两人一组互相观察对方的操作,并以简单的口诀做提示辅助操作,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讨论分析,最后通过使用显微镜和观察玻片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都是倒像,对显微镜的使用也可以了然于胸,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本节课应尽量减少教师的讲述,避免课堂过于死板,在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安排的紧凑一些,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2: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初次接触生物仪器,同学们都非常兴奋和跃跃欲试;另一方面,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多而琐碎;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从内容上看,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学习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必备基础。所以,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在本节的教学中,不管用哪一种教学形式,我们都强调“学生能独立操作显微镜”的教学目标,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实践才是实现目标的保证,其他的诸如实验室的注意事项等必须在课前交代清楚。

在教学组织上,我们尝试了两种模式:“自学+讲授+(小组)探究+评价(比赛)”和“自学+(小组)探究+评价(比赛)”。都以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精简讲授内容,如:显微镜的结构只讲镜头、反光镜、准焦螺旋及遮光器的作用和用法。另外,还设计了评价环节,采用随机抽签的办法,让学生及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对“教师讲授”这个环节的处理,前者是把“教师讲授”作为一个整体环节在学生动手之前完成,后者则把这个环节化整为零地嵌入在学生的尝试、质疑、交流和讨论过程中。这也是科组为寻求适合自身实际的“生本教学”模式所作的探索。

就课堂效果看,两种课堂模式的目标达成不分仲伯,但后一种模式对学生的潜在影响是比较可观的。在没有老师的铺垫和条条框框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阅读和理解进行操作,就是自学能力的一次训练和提高。由于没有老师“标准”的示范,同学们在摸索中必然遇到更多的困难,存在更多的疑惑,但是,在质疑和寻求解疑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使他们更为兴奋。“这样的课堂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投入。”有学生如是说。

当然,“放手”让学生动手需要一定的前提,比如良好的纪律,课前的精心准备等。在课堂上,同学们压碎了好几片玻片标本,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什么比让他们学有收获更重要的。

在教学中由学生根据教材,对照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及时验查,激励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做实验时,让学生自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然后老师示范演示,强调关键步骤,最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每当让学生进行学习时,都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次学习都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探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篇3: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显微镜是初中生物中重要的实验仪器, 正确使用显微镜并具备实验操作能力是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同时也是做好后续多个实验如观察草履虫、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的基础。要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规程,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练习, 然而由于显微镜属于较精密贵重的仪器, 而且学校的实验课时有限, 所以学生能够练习的机会并不多, 自然对于显微镜的操作知识多停留于书面知识上, 而真正操作时却无从下手。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生物以来进行的第一个分组实验,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对于周围的新事物总是充满新鲜感, 这给教师在生物实验室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 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 还要对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应用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中的虚拟显微镜,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 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显微镜的构造, 二是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播放精美的图片以及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再结合模式图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讲解, 完成学生的“识”。然后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操作方法自行调节显微镜, 做到“用”。最后通过小动画来巩固学生对显微镜结构的掌握情况, 即“练”。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通过识—用—练, 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总结的能力;通过情境的引入,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对知识的学习在兴趣中完成;利用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 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反复练习的环境。

●整合点分析

1.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绝大多数细胞非常小, 靠肉眼是很难看见或看清的, 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下面让我们先来观察一组精美的图片。

整合点:在平台的编辑模块中选择“图片”, 教师可将事先搜集好的精美的图片插入到平台中, 来营造学习情境, 引发学习热情 (如图1) 。教师也可将搜集来的关于显微镜的视频资料插入到平台中播放给学生, 且可对插入的视频进行时间控制。

2. 实验器材介绍

师:看过了精美的图片, 相信同学们已经对显微镜的作用有了大致的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使用显微镜, 首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

整合点:常规实验中教师往往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容易导致某些学生看不清。在平台的编辑模块中选择“仪器”, 展开“专业仪器”, 点击“显微镜”, 弹出“显微镜”的二维图片。可结合此图片对显微镜的构造进行讲解 (如图2) 。

3. 实验过程

师:认识了显微镜的构造以后, 我们来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整合点:显微镜是较贵重的器材, 实验过程中存在由于学生操作不当而导致物镜破碎等危险情况, 另外教学时间有限, 是否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操作显微镜也是一个困难点。在平台的同步实验模块中选择“演示实验”, 展开“七年级上册”, 点击“练习使用显微镜”, 弹出“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动画。点击右下角的“进入”图标, 进入到显微镜调节页面 (如图3) 。学生在此动画中可反复练习调试显微镜。

4. 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名称。

篇4: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关键词:显微镜;学生兴趣;主体意识;观察方法

一、了解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和功能,加强学生兴趣

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全面了解显微镜的各方面使用知识,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使用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在实践中学会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否对这个即将要进行的实验感兴趣,关键看老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些偏远地区,学生见过显微镜的机会不多,所以对显微镜的认知很模糊。这时,老师要让学生对这个新鲜事物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讲解一下显微镜在我们生活中和实验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如:在医学中,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生病变的细胞,通过观察研究得到有效救治,重新回到健康状态。这样,使学生了解到学会使用显微镜的好处以及实验目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探索显微镜下的世界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二、培养主体意识,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

生物实验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包括实验现象的能力、综

合应用的能力等。以往的实践中,材料及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所用到的东西。

实践时,学生看老师演练,过程中老师再教一些基本的实践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再通过查资料,弄清其实验的原理,从而选择合适的实践方法。这样的过程可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生在实践课上的效率。在观察显微镜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左眼观察,右眼睁开,这是生物实验的一般常识性要求。但在现实的实验中,有很多学生无法正常地按要求去做。这时,老师要有耐心地去讲解这一规定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应该告诉学生,观察显微镜时,我们要一边观察,一边要对照图纸进行辨认和绘制观察到的图像。用右眼观察的话,多数人都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要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我们用左眼来观察。学生也会明白,这样有益于健康。如:在以下实验中,如何成功地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与人体口腔上皮临时装片:它们的制作过程可以总结为:擦、滴、取、展、盖、染、吸和擦、滴、刮、涂、盖、染、吸各七个字。

在这七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是“滴”。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在载玻片的中央。学生一般会按照要求为了把水滴滴到载玻片的正中央,将滴管口拿到玻片上去滴。这样滴的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如果滴少了,当我们盖上玻片时,玻片里面就会容易有气泡,这会影响我们的观察质量。水滴若是滴多了,盖上玻片后又容易变换位置,尤其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由于位置的变化,口腔上皮细胞没有处在盖玻片的中心位置时,或者没有盖在上皮细胞上。学生在观察时,就会误以为上皮细胞在盖玻片的中心位置,然后与通光孔的中心对准。造成学生无论怎样调粗细准焦螺旋,通过显微镜的观察视野范围内,却总是找不到口腔上皮细胞。一部分学生虽然找到了,但是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在这上面。不仅使实验难度增加,学生也没有从中学到实际动手的乐趣。那实验怎样才能成功呢?首先,滴水时要做到滴得适度,不多也不少,在滴的过程中,要使载玻片与滴管口相距2厘米,慢慢地让水自然落下,做到滴的水滴不多不少。

第二是“取”。做洋蔥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切勿把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撕得很大。因为它的内表皮容易出现折叠会有重叠现象存在。另外,染色时,叶内表皮的边缘少数才能染上色,在显微镜观察时,中间大部分细胞都不易被染色。我们要做的是取边长0.5厘米的小正方形洋葱鳞片,方便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的所有细胞。

第三是“染”。学生在染色时,把碘液滴到盖玻片的一侧,这与滴清水或生理盐水是不同的。若使滴管口距离玻片远而滴碘液,这样一旦盖玻片振动,位置就容易变化。若是人体的口腔皮细胞装片,由于位置变化,口腔皮细胞就不会在盖玻片的中心位置上,在观察时也很难观察得到。若是碘液溅到盖玻片上,又会影响观察染色效果和细胞。其适当的做法是把滴管口放到盖玻片上,靠着它的一侧去滴的话,不会使盖玻片振动,位置也不会发生改变。同时也不会溅到盖玻片上影响观察其染色效果和细胞。

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全力配合。分步进行实验。一些简单的试验步骤,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些复杂的试验,操作中又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在老师的详细讲解中,学生来操作完成实验。达到实验的效果和目的。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储海轩.不同指导方法对学生显微镜使用技能形成的比较研

究[J].科学教育,2005(1).

篇5: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先上以下内容:

①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②介绍显微镜几个重点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③学生学习操作步骤,老师指出注意事项。

篇6:《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后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我们提前组织培训了一批“小先生”,在课堂上,他们帮助教师辅导同学的实验操作、检查实验结果。这样即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

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教师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例如:双手取放显微镜的原因、不能用手或纸巾擦镜头的原因、镜筒下降时眼睛看物镜的原因、不能随意将镜筒倾斜的原因等。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程时间一般都很紧张,而显微镜是学生除了生物课以外,不会在其他生活和学习中接触到,因此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这节课上,尽管我们特别注意不要上成“老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的木偶式的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留足时间为学生,去摸索、去探究,但还是感到老师指导得太细致、太死板。所以在课时安排上,最好安排两课时,以获得充裕的探究时间。事实上,如果学生显微镜使用的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以后的探究活动可以减少很多时间的。

篇7: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类在很长时间时期内,都是依靠肉眼来观察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事物的,不过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物体,要看到它们就要借助显微镜,这节课就是介绍如何使用显微镜。

二、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2、能够独立操作显微镜。

3、能够将标本移动到视野中央,并看到清晰的图像。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理解实物与物像之间的关系到;理解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们平时没有接触显微镜的机会,但是都通过很多途径见过显微镜,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标本,擦镜纸,纱布。

在上课前分好组,并把显微镜发放到各组的操作台上,放置到指定的位置;发放实验时所用的器材及材料。

五、教学过程

1、介绍显微镜的结构

通过挂图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各部分名称和相应的功能。(这时要求学生们不要私自动用操作台的各种仪器材料。)

2、取镜和安装

示范从箱内取出显微镜的,及安装显微镜各部件的操作过程。示范后让学生按要求取出显微镜,并安装上所需要的部件,放好显微镜以备使用。

(学生没有真正使用过,对于取镜安装比较陌生,所以这部分要详细说明。显微镜是比较精密的仪器,操作时要小心谨慎,保护好科学仪器。)

3、对光

示范操作显微镜的对光操作过程,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部件。而后学生练习对光操作,教师检查对光操作情况。

4、观察

示范物体的观察操作过程,讲明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检查并纠正错误操作。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在压片夹压住,“上”字对着通光孔的中心。②、转动粗准焦螺旋调整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碰到载物台上的玻片。

③、左眼看目镜,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后调整细准焦螺旋,使看到清晰的物像。④、练习移动标本,了解移动的规律。观察其他标本玻片。

5、整理

实验结束后,安规定要求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六、教学反思

篇8: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在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教学中,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有些概念不能正确理解, 不规范甚至错误操作显微镜,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 必将影响到他们后续的工作和学习, 有的甚至可能产生安全事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对分辨率的理解和认识

分辨率是显微镜的一个基本概念。在许多教材中, 分辨率定义为显微镜区分相近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显微镜分辨率越大, 分辨能力越强。有的认为分辨率计算公式为R=0.61λ/n﹒sinθ;有的认为分辨率就是最小距离, 计算公式为D=0.61λ/N﹒sinα/2。这一定义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根据该公式计算, 分辨率数值越小, 显微镜分辨能力越强, 这不符合一般的逻辑思维。笔者查阅了早期的教材和实验讲义, 发现有些教材中存在另外一个概念分辨距离, 并提出分辨率是分辨距离的倒数。如果按照早期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向学生讲解, 就比较容易为学生接受和理解。

有关分辨率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向学生解释分辨率和放大倍数两个概念的区别。我们强调, 放大倍数是使物体能够看得见, 而分辨率描述的是使物体能被看得清楚的问题。如观察显微镜下的两个细菌, 一定的放大倍数可以使其被观察到, 但要清晰观察到两个细菌并区别开来, 需要这两个细菌间隔一定的距离。

二找不到清晰视野

在教学中, 最常见的问题是学生找不到清晰的观察视野, 许多学生向指导老师求助, 如果仅仅帮学生找到视野, 显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因为下次学生肯定仍然找不到。找不到清晰视野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学生根本没有把观察的物体移至光源下;还有的是学生忘记调整光圈的大小等。但有一个许多学生都会遇到的重要问题必须向学生讲清楚, 就是调整细螺旋要有足够的耐心。显微镜是精密仪器, 操作中要求学生先用粗螺旋调整焦距, 然后再用细螺旋调整, 当用细螺旋调整时, 如果细螺旋旋转较快, 清晰的视野转瞬即逝, 学生不易发现, 直至把载物台移至最低处, 然后不得不重新移动载物台, 重新调整, 3次找不到, 有的学生就失去信心和耐心了。让学生理解显微镜使用要有足够耐心, 尤其是在学生刚接触显微镜的时候, 这是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耐心是一个人成功的一项基本素质, 所以通过本实验内容的教学也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与掌握实验技能相比, 培养学生的耐心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跪式”操作

在显微镜使用的教学中, 经常发现一些学生跪在凳子上操作显微镜, 这显然是不规范的, 长期观察, 也会影响到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有的老师认为这仅是学生操作不认真所致。我们经过观察以及和学生交流发现, 真实原因并非如此。如果老师没有明确指出显微镜在实验台上所放位置距离实验台边缘的距离应根据实验人员的身高适当调整, 或者学生没有掌握这一注意事项, 当显微镜距离试验台边缘较远时, 身高较低的学生就会不自然地跪在凳子上操作, 以使眼睛能够接触到目镜并顺利观察。

四“木匠掉线式”观察

在使用显微镜时, 不论是单筒或是双筒显微镜, 为了减少眼睛疲劳, 要求双眼同时睁开。如果需要作图时, 一只眼睛观察, 一只眼睛作图。在学生操作时常见学生采用“木匠掉线式”观察。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仅仅因为学生的不良习惯,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根据自己眼睛的距离调节目镜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换用显微镜时, 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熟练操作显微镜是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更为重要的是显微镜操作是共聚焦、电镜等高端设备使用的基础。显微镜使用技术虽然简单, 但学生要熟练掌握并能正确应用并非易事。只有老师在学生实验前细致全面地讲解有关操作要领, 并认真指导学生操作, 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誉华.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四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

[2]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9

篇9: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关键词】初中科学 教学 实验

在初中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在初中科学课中,与显微镜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对显微镜的构造的认识以及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练习;二是将显微镜作为一种观察手段,作为学习其他知识,主要是生物学知识的途径。

一、显微镜教学中的现象与启示

学生本身对实验仪器的操作就处在学习阶段,并不能马上就学会熟练使用,如果擅自操作不遵守实验室规则就有可能不按正确的方法使用实验仪器,如果造成仪器损坏,不仅成了破坏公物,还会影响其他班级的实验课的正常教学,所以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很重要,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中,上述的现象曾多次发生。那么这样的现象能说明什么,又能从中为科学课教学提供什么样的启示?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虽然进实验室就应该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一个常识,学生不可能不事先知晓,而且不少学生在擅自操作时有意背着老师本身也就说明这一点,但仍有学生要进行尝试,至少能说明,当学生在了解了通过显微镜能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小物体时,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有观察身边的一些细小事物的欲望,有时这种欲望会强烈到促使学生不惜冒被处罚的风险。

第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可能会面临一种教学态度上的选择,是侧重于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还是侧重于培养学生遵守实验操作规则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探究、思考、尝试的过程,应该是在自由、自主、自愿的环境下,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大发挥。而规则却又意味着对自由的限制,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使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做出选择。

第三,对学生而言,显微镜的作用显然不仅仅是科学课上的一个学习对象,学习显微镜使用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学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好看图填空,或是学了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好做相关的练习题。既然除了观察“上”字片和固定装片外,学生想要用显微镜观察的东西还有很多,那么在科学课教学中,显微镜的用途除了学习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以及观察微生物外,也还可能会有其他的用途。

二、对显微镜教学课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的分析

要化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一矛盾,首先要对矛盾本身及产生的原因有更深入的认识,如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前面所提到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所持的两种不同的态度主要源于对显微镜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价值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第一种观点,是将显微镜作为一种科学仪器来看。既然是科学仪器,其使用范围就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说出其各个部件的名称,在使用时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另一种教学观点,则是将显微镜作为一种科学工具来看。因此就比较强调显微镜放大观察的作用,更关注于用显微镜能够看到什么用肉眼或是放大镜不能看到的东西,而不那么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操作要求。

将两种观点相比较,可以发现教师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实际上多少受到了经济条件的制约,当经济条件有限时,仪器的完整和正常使用比用通过仪器的使用来发现什么或学到什么更重要。而当经济条件宽松时,在教学过程中最终关注的还是通过仪器发现了什么或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有没有正确使用仪器。如果说后一种情况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的话,那么前一种可以说是“以仪器为本”,只是当教师们在反复强调要求学生按实验操作步骤操作时,常常意识不到这样做的原因。

三、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尝试

针对这两种观点间的矛盾,笔者尝试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变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首先,让学生接触的是一两台从实验室淘汰下来的陈旧的显微镜,通常这样的显微镜可能会有式样老旧、目镜或物镜规格不齐、或是镜片模糊等问题,但只要不是严重破损,就仍能用来向学生展示其对微小物体的放大作用。由于即使损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或是使实验无法开展,因此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操作。

其次,在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再强调实验室的操作规则,强调显微镜使用的规定步骤以及各种注意事项,同时让学生了解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才能带来精确的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成功地进行实验,以及只有按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才能减少仪器的损坏、避免事故的发生,然后让学生进实验室练习正确的仪器使用方法。

第三,对于使用显微镜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主要还是利用陈旧的显微镜来进行,不但可以允许自由地观察霉菌、头发、血液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物学内容以外的东西,例如观察晶体的形状,利用显微镜下头发与已知直径的细漆包线的粗细比较来间接测量头发的直径等其他实验内容。通常在实验室中不允许学生随意取物品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怕污损物镜,而使用陈旧显微镜则无此顾虑,反而给学生提供了亲手用擦镜纸清洁镜片的机会,将显微镜带进教室,可以使学生的这些进一步的观察在课余时间进行,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反而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最后,应该认识到在前面所提到的不同的教学观点分别培养的是学生不同的科学素养,有严谨操作的习惯培养,也有自由创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或考试都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方面,或者说,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时只是在比较单一的教学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将教学方法多元化并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将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对于显微镜在科学课教学中的使用方法的探讨可以说是一种对教学方法多元化结合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西南联大的斯芬克斯之谜/杨立德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5

篇10:《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例

www.5y

kj.co

m1.教材分析1.1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因为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所以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深入的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为下一节动、植物细胞的观察打下良好的基础。1.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①知识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以及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3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①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②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2.教学策略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我校学生生源较好的特点,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3.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有数字的透明纸、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新课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看PPT,并产生联想。老师讲述: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1’30)展示学习目标带着目标学习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内容。(1’)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回答是光学显微镜。指导学生看书37页:正确取镜和安放。(2’)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这样会污染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2’)显微镜的构造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要求各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3’)强调:(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老师巡视,指导。两人一组互相检测,最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老师对关键部件进行讲解。(1)目镜、物镜:放大倍数;(2)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3)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4)转换器:调换物镜;(5)镜臂:提握镜身;(6)载物台:放玻片;(7)压片夹:固定玻片;(8)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9)通光孔:光线通过;(10)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1)镜柱:支持镜身;(12)镜座:稳定镜身。(5’)(爱的鼓励——掌声)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一,大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物像的。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讨论后提出,“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三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先观察2号标本)(2’)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课前培训过的同学上讲台演示。(2’)

(爱的鼓励——掌声)教师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老师要求强调注意的地方。(2’)巡视指导,纠正错误。(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1号和3号标本并探究: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4’)鼓励学生提出本次实验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实验考查给出显微镜操作评价标准,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练习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小结学生兴致再度高涨。归纳显微镜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5、教学过程师:从古至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包括深邃的外太空。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这里所讲的“外星人”是指一些奇异的微生物。这个奇异的微观世界,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都存在。例如,你的血液中就有大量的像变形虫一样的白细胞,两面凹圆饼状的红细胞、导致人感冒的病毒、人类男性睾丸里每天产生大量的蝌蚪状精子、植物进行呼吸的气孔等等。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是一样可以控制自身的一切生理功能。它们都十分的微小,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堆在一起我们肉眼也无法看到。那你想认识它们吗?其实认识他们并不难,你只需要一部显微镜,就可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显微镜。展示学习目标:、了解显微镜的构造。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能独立操作显微镜观察物像。师:我们黑板有挂图,课本有彩图,如果有实物就更直观了,在我们请出显微镜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书:如何正确取镜和安放。在我们安放目镜的时候手指不能触摸镜头,这样很容易污染镜头。生: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师:课前让同学们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叙述。生: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显微镜?生:光学显微镜。师:下面,两人一小组,对照实物显微镜,认识显微镜,探究各部件的功能。要求:(1)人人动手;(2)提出主要注意事项:静(不能影响他人)、轻(动作要轻,要爱护仪器,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净(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生:两人一小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师:下面时间,小组互相检测,然后老师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抽测。生:学生活动。师:4分钟的时间,同学们就把显微镜的构造记住,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爱的鼓励”。师: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种观察标本:①写有“上”字的玻片;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③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同学们在动手观察时,做到动手之前先看清楚想明白;做的过程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保持显微镜和实验室的整洁,尤其是不能弄脏和损坏镜头。我们先观察的是2号标本。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师:好,在老师刚才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看到物象,还有同学操作失误的。下面请一位之前老师培训过的同学上台演示,其他同学停手仔细看一下,他的操作和你操作的有什么区别。生:演示。师:讲解,①用低倍物镜(10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手指不能扳物镜,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④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多次尝试就会习惯。师: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足的地方,再继续观察。师:好,同学们基本已经学会了基本操作,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观察1号和3号标本,继续探究我们的显微镜: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像?⑵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⑶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⑷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第四题请同学们换一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再观察。生:①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④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师:同学们,你能为本次的实验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吗?生:“上”字写的太大了,在视野中很难看完整。如果写小一点,对于刚学显微镜的同学会比较方便,更容易掌握,也可以提高自信。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建议。师:下面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师:下面,我们要进行实验考查,两人一组轮流起立操作,评价人需指出问题,评等级。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像。师:同学们的显微镜操作都顺利通过了,那显微镜使用后,该怎么处理呢?生:看书39页注意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放入箱中。师:最后,带给同学们一个显微镜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为学生学会显微镜的操作表示鼓励(爱的震撼——掌声)。

6、针对这一案例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分析为了更好滴贯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考虑到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在帮助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时,采取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结合的学习方式。对于有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结构,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结构的特征,推断他们的功能。对于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结构,特别是光学结构,就要给以适当的讲解。要让学生们不仅认识这些结构,也能初步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原理。只有理解了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生才能真正明白各项操作注意事项背后的原因。课堂上考虑到学生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很新鲜,所以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尝试摸索显微镜的使用,体现了学生主体的角色。教师提前组织培训一位“小先生”,在老师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让一名小老师上台给同学们演示,这样就有了两次机会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使用。第三次让同学们带着正确的使用方法继续联系使用显微镜,在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操作以后,第四次带着老师的探究题目使用显微镜完成老师的提问。最后,小组2名同学互相合作,互相检测,互相评价。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有了5次接触练习显微镜的机会,大大增强了课堂的效率。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评价表班级:

姓名

同桌:评价项目 自评 互评 能否正确安放显微镜

(正确---A、不正确---B)

能否正确使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正确--A、不正确---B)

能否正确使用反光经使光线反射到通光孔

(正确--A、不正确---B)

安放玻片标本,是否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是--A、否---B)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物镜下降到适当位置(是--A、否---B)

是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时左眼睛观察,右眼睁开(是--A、否---B)

能否找到物象并使物象清晰(能--A、否---B)能否与同学协作遵守实验纪律

(能--A、否---B)

能否爱护实验用品实验后能否正确收拾整理实验用具(能--A、否---B)总

评(优、良、及格、不及格)教师评(或寄语)

(说明:自我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对自己在实验中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互相评价是在双方协商讨论,实事求是的对各成员各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总评:5个A以下的,为不合格;有5——6个A,为及格;7——8个A的,为良;9——10个A为优。)

www.5y

kj.co

篇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概念分析

了解显微镜的概念,把学生脑海中的学前的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真正知道什么是显微镜,显微镜的用途以及怎样操作他而获取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新课标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三个二级主题。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分析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节内容是实验课的开始,学生会很兴奋,组织教学比较困难。引导学生在细胞的水平上认识生物体,教学上也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设计理念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二)能力目标 1.练习使用显微镜。2.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2.爱护显微镜。

3.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显微镜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精美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的图片和用实物举例细胞有大有小,看不见的该怎么办? 新授:

师:指导学生观看多媒体播放视频取镜和安放。生:迅速动手取镜和安放。

师:强调安装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在此视频中突出此点。生:引起注意。师:巡查、检测,一边问这是用的什么显微镜? 生:是光学显微镜。

师:对照实物和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

生:两人一组,看电子白板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师:随机叫学号,指示显微镜不同部分提问,进行抽测。生:回答问题。

师: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观察标本,要求学生看书后进行操作观察。

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和视频边动手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师:巡视指导,注意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纪律,抓住他们的玩心、好奇心转向学习目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师:同学们有没有疑问?

生:为什么镜筒要先下降,后上升?为什么用左眼看目镜,右眼要同时睁开?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防止压碎玻片标本。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是为了画图。

师:回答非常好。但是请同学们注意,要用低倍物镜(如10×物镜)对准通光孔。另外要注意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演示给学生看。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另外请同学们注意,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生:加深、记忆。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

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物象调不出的,物象不在视野中央的,物象不清晰的,有小组调出象拿到另一组物象不见了等。)

师: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垂直于一线,当对光以后,一移光线就改变了,移动玻片标本使物象到视野正中央,并强调移动方向的变化,再有如果物象不够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生:纠正,操作。

师:观察后,同学们是否有问题要提出?

生:问为什么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我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不透明纸上的数字为何看不清? 师:发动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回答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线穿透的物体,从而理解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师:现在谁来说一下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师:现在我们再来一起观看一下显微镜使用的录像。生:认真观看。

师:鼓励学生脱离书本按步骤规范操作。生:动手观察,注意规范,小组互相检测。师:巡视检查,总结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练习:

1.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字。

2.显微镜的目镜5X,物镜10X,放大倍数是();目镜10X,物镜10X,放大倍数是();目镜10X,物镜40X,放大倍数是()。其中 看到细胞数最多(),看到细胞最大()。3.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师:实验后,显微镜应如何处理?

生:收入箱内。看书39页注意事项,然后把显微镜放入箱中。师:学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给予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反思:

篇12: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这节课是一节学生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可是我没有让所有的同学都动起手来练习显微镜的操作。

我先讲了显微镜的构造及主要构造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再对照多媒体课件上的练习来检查同学们对显微镜各个构造的名称。第二个问题就开始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我先是让同学们自己看书,然后来回答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我再通过多媒体观看让同学们熟记显微镜的使用,最后由于我只带了一台显微镜,我请了4名同学上讲台来给同学们演示显微镜的使用,给了他们一个上面写“上”的一个玻片来观察,由这4位同学的观察得出:显微镜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倒像。由于时间和显微镜数量的关系,我没有再请同学们上台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点是我这节课最大的一个问题,我没有吧实验落在实处,没有让每一个同学真正的达到如何使用并且真正的学会用显微镜来观察标本。

篇13: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1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玻片标本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显微镜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 经常使用的显微镜玻片标本的制备方法有组织切片、涂片、封片和组织印片。学生常常混淆显微镜玻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不能分清所观察的标本是组织切片、涂片、封片还是组织印片, 不利于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明确指出所使用每一种玻片标本的制备方法, 并教会学生观察不同玻片标本时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所观察的玻片标本多是组织切片, 标本的厚度是均一的, 观察这样的玻片标本基本是在一个焦距下即可。而寄生虫学的虫卵标本多是涂片, 虫卵是一个立体结构, 若想观察清楚虫卵各个层面的结构必须不断调节显微镜的焦距, 以便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寄生虫的某些微小结构是封片, 如钩虫的口囊和交合伞, 也是立体结构, 观察方法同虫卵。

2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玻片标本的染色方法

不同的玻片标本有不同的染色方法, 应该使学生正确判断出各种玻片标本的染色方法, 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正确观察标本。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玻片标本常用H-E染色, 血液涂片常用吉姆萨染色, 细菌学涂片常用革兰染色。还有一些特殊的染色方法如神经组织和螺旋体常用镀银染色法、真菌用棉兰染色法、阿米巴原虫长期保存标本用铁苏木素染色等。让学生在观察到一种玻片标本时能够迅速判断出其染色方法, 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染色标本与不染色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所观察的玻片标本有染色标本与不染色标本。显微镜在观察这两种标本时所需光线有强弱区别。应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光线调节装置来观察两种不同标本, 以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光线调节装置属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但正是这最基本的结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合适的光线在观察显微镜下标本时是非常重要的。不会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光线调节装置, 就等于不会使用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调光装置包括反光镜 (电光源除外) 、集光器和光圈 (也称虹彩) 。在观察标本时, 根据不同标本的对光线的要求, 随时调节反光镜 (电光源除外) 、集光器和光圈 (也称虹彩) , 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组织学与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的玻片标本一般为染色标本, 可在同一强弱的光线下完成标本的观察。而人体寄生虫学和细菌学的标本既有染色标本也不染色标本 (活体标本) , 在观察时需要适当调节光线, 以适应不同标本的光线需要。另外, 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清楚, 在相同的光源条件下, 低倍镜下的视野亮, 高倍镜下的视野暗, 在进行物镜转换时也要注意光线的调节。

所以, 在实验课上教师要反复强调"观察不染色标本时用弱光, 要降低集光器、缩小光圈, 观察染色标本时用强, 要升高集光器、放大光圈", 强化学生随时调节光线的意识, 逐渐养成正确使用光线调节装置的良好习惯。

4使用油镜头观察标本时须用强光

普通光学显微镜有放大倍数为100倍的油镜头, 常用于观察细菌和寄生虫的原虫。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油镜头的孔径小, 在同样的光线下, 油镜的视野会暗一些, 所以在使用油镜头观察标本时, 要将显微镜的光线调至最亮才能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再有调节焦距的细准焦螺旋时动作要慢、轻柔, 动作快和粗暴容易打坏标本。

5教会学生掌握双眼同时睁开观察镜下标本的技能

在实验课上, 经常发现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观察标本, 认为这样做观察效果更好。教师要明确指出这样做是错误的, 双眼同时睁开观察镜下标本才是正确的。要训练学生双眼同时睁开观察镜下标本的技巧。这种方法可避免眼睛的视觉疲劳, 另外, 在需要画图时, 也方便用左眼观察显微镜镜下标本, 而用右眼指导右手画图, 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标本的实际形态。

6使学生养成按由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使用显微镜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还发现有些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物镜时, 不按照由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进行标本的观察, 随意使用显微镜的低、高倍镜头, 不利于迅速找到标本。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低倍镜的视野大, 利于寻找观察的目标, 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而高倍镜放大倍数大, 分辨率高, 但所看到的视野小, 所以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在寻找、观察标本时, 一定要按照由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顺序, 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观察的标本, 再转换高倍镜观察细节。还要强调在用低倍镜下找到标本后换高倍镜观察前, 要将标本先移到视野中央, 再调换高倍镜观察细节。高倍镜放大倍数高, 看到材料的厚度就越薄, 高倍镜适宜观察局部细节。如果调换高倍镜后, 图像不太清楚, 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清晰的图像。

7训练学生养成按一定顺序观察镜下标本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有些学生在观察玻片标本时, 上下、左右很随意地移动标本进行观察, 这样做不利于全面地对整份标本进行观察, 容易漏检。学生用的实验教学标本, 出于教学的目的, 一般在制作标本时, 加入的实际观察物较多, 易于找到。而在临床标本中, 实际观察物的多少是不定的, 为防止漏检, 一定要对整份标本进行全面的观察。这就要求对整份标本在观察时, 一定要有观察顺序, 做到使每一个观察视野之间既不重叠也不间断, 将整份标本观察完毕。此做法可做到不漏检, 尤其对于需要准确计数的标本更重要。

8其他注意事项

在使用油镜头时, 需要在玻片标本上滴石蜡油或香柏油, 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滴的太多, 以免污染显微镜。更不要将高倍物镜头当作油镜头使用, 实验结束后注意清洁油镜头。不要将永久封片标本在观察时放反了, 标本放反的结果无论怎样调节焦距, 都无法观察到清晰的物像。不要快速地朝一个方向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防止压坏标本。

目前, 在多数医学院校中, 形态学实验教学所涉及的实验课, 是由各门课程的带教老师分别完成的。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如果形态学实验教学带教老师具备承担所有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能力, 将对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很大的作用。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所培养的学生, 要求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踏实、认真、细致、规范的工作习惯。开展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强化理论的内容, 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细致、规范的工作习惯, 以利于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 进行规范化操作, 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所以, 教师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非常重要, 教师的水平、工作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普通光学显微镜是医学基础课程形态学实验经常使用的仪器。在多年的形态学实验教学工作中, 发现教师在讲授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相关知识、学生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目的是引起从事形态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同行们注意,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习惯, 以利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篇14: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反思

关键词:生物实验;显微镜;显微镜实验;教学感悟

一、生物实验的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的科学,理论为生物学实验提供指导,而实验结论则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获取生物学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同样重要,而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实验操作的途径去获得,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更强调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二、关于显微镜实验

1.显微镜的认识

显微镜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的实验工具之一。为了使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我在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观察,再结合显微镜的实际操作,熟悉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并两人一组反复练习。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认识微观世界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实验。

2.操作实验

(1)实验准备与意义

让学生弄清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实验用具、注意事项等实验要求再进行操作,而不是一进实验室就觉得新奇,不按要求去操作。这样避免浪费时间,减少实验错误的次数,避免了操作失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正确的操作中增加信心,激发他们的实验积极性。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应事先强调易错处及注意的问题,也可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着去操作。

实验前,教师必须对实验步骤进行整理、整合,便于学生记忆,并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亲自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在观察时易集中注意力并认真思考,易完成本节的实验任务。例如,在制作植物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分别滴加什么液体,目的是什么?②如何使臨时装片气泡少?③两次实验观察时,视野亮度能否一样,为什么?我会让学生认真思考,相互讨论交流,运用各种方法去寻找答案。

(2)实验过程

首先,必须确保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临时装片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装片做得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所以要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装片制作可采用同步法,即教师演示一步,学生观察并进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采取学生代表展示操作步骤,大家观察点评的方式,然后各小组再进行操作实验。在实验时,每一个过程出现失误,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实验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多多练习。在观察临时装片后,应学会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并注意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巩固关于细胞结构的知识。

(3)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的正确分析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实验效果好的装片,可以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以激励装片制作的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对装片制作不理想的小组,帮助他们分析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再尝试重新做。教师监督指导直到达到预期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在试验中慢慢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易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也会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使他们可以开动脑筋,尝试新的实验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能力。

三、教学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这份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有关生物学的奥秘。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东西不是传授给他们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他们接触更加广泛的知识的宝贵财富。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使他们不认输、不服输,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实验,学生也能对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侧面激起他们探究微观世界的愿望,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元明清瓷器鉴定下一篇:白田镇中学安全工作紧急疏散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