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议事会议制度

2024-05-04

民主议事会议制度(共8篇)

篇1:民主议事会议制度

竹山初中民主议事制度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民主议事的组成人员是:由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处和总务处的主任、副主任、报账员等组成,涉及教师利益的议题,应有广泛的教师代表参加。

二、民主议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和改进学校领导工作,实现领导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民主议事制度的职责是:沟通工作情况,交流重要信息,汇报上月重要工作完成情况;讨论研究需要行政共同决定的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研究处理日常工作中不宜由领导成员个人决定的问题;讨论决定需要共同商议报上级的有关重要请示、报告;听取有关部门重要工作的汇报;研究安排本月重要工作;决定必须由会议讨论的其他重要事项。

四、议事规则。

(一)学校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集体领导制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不得越权决定重大问题。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会议时,行政领导成员可临机处置,事后及时向会议报告。

(二)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坚持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又要认真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制。领导成员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一般工作由分管同志负责处理,重要事项听取校长意见后再处理,如有必要即提交会议或相应会议讨论决定。

(三)对于需要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分管领导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具体的方案,有的问题应提出两个以上可供比较的方案。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在会前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的意见;业务性强的重要事项,应事前组织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估。

(四)决定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要负责人要在认真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努力在认识上达到一致,再由集体讨论决定。

(五)会议决定重要问题,应该经过认真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对复杂情况和问题要反复比较鉴别。要注意听取分管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决策时一般应以校长的意见为准。如发生重大分歧,可暂缓作出决议,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校长的意见执行。

(六)会议就重要工作议决的事项,应形成会议纪要。

篇2:民主议事会议制度

一、议事原则

1、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原则。校党支部领导支委委员会,支持和保证支委会按照法律充分行使职权。

支委员会在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时,必须有利于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维护学校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学校支部、支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校两委要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在广泛听取群众

意见和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3、坚持依法依章办事的原则,校两委讨论重大工作,提出工作方案

特别是商议需提交党员大会和教职工会议或学校职工代表会议通过决定的重大事项时,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集体和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有利于校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议事内容

1、本校的总体规划和计划。

2、校两委任期工作目标。

3、校级重大工程建设、及绿化建设。

4、校级土地的征用、补偿方案和农校建房宅基地的审批。

5、基建工程等校级重大工程的招投标及预决算情况。

6、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重要工作的落实方案或需提请上级党委、政府解决的事项。

7、校务管理中的其它重大事项。

三、议事程序

第一步:校两委联席议事。凡涉及上述内容的事项,均召开校两委联席会议,由校党支部书记主持,校两委全体成员参加,就所议事项

形成基本意见。

第二步:党员议事。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由校党支部书记主持,就校两委联席会议形成的基本意见进行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达成共识。

第三步:学校或学校代表议事。需由学校会议或学校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再由校委会召开学校会议或学校教职工代表会议,由校领导主持,学校或学校代表依法审议,作出决定。

四、议事要求

1、议事会议的召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会前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

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在会上集体讨论研究,作出决议。

2、议事会上讨论时,每个与会同志既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做到不作无原则的争论,不作无根据的发言,不武断地否定别人的意见。

3、讨论议题进行决策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如对讨论重大议题无法取得一致意见时,应暂缓作出决议,进一步调

查研究,交换意见,待意见取得一致后,再另作决议。

4、与会同志必须遵守会议纪律,不得泄露会议机密。

5、每次议事会议都要有会议记录。

五、决议执行

1、参加会议的成员必须坚决执行议事会议作出的决议。个人若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保留,或向上级组织反映,但无权修改或否决。

2、参加会议成员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围绕集体作出的决议,积极主

动地开展工作,不得推诿、拖拉。

3、要及时掌握集体决议的实施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END

篇3:民主议事会议制度

关键词:高校,党政联席会议,科学民主决策

既民主集中又科学规范的现代化高校(院系)决策机制,是促进现代化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高校(院系)管理制度的基础。

2007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被正式写进了由中共中央修订并下发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文件中。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高校(院系)内部事务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为促进和完善科学民主的高校(院系)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武器。

1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建立高校(院系)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

党政联席会议要求高校(院系)以党政领导干部对学校的发展改革、科研、教学、服务地方社会等各项工作集体领导共同负责为基本原则,有利于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基层党政关系,有利于高校(院系)行政事务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正常有序开展。

1.2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民主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建立健全具有既自由又规范、既民主又集中的决策机制提供了运行模式,创新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能够促进高校(院系)领导和运行体制改革,更好地适应高校(院系)对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有利于高校(院系)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1.3 有利于增强领导集体活力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党政领导班子具体分工、集体负责。明确了责权配置,明确了集体领导和责任,有利于发挥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在各项工作中形成合力,有利于增强领导集体的活力。

2 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民主决策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长期以来,高校(院系)所形成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造成基层党组织在参政议政、参与决策和监督中作用弱化。行政一把手往往主观上把学院各项党政工作都作为行政事务“眉毛胡子”一把抓,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意见得不到充分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集体领导智慧得不到充分发挥,决策缺乏民主。

2.2 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决策效率低下

一些高校(院系)在贯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过程中,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涉及院系发展的各项事务,事无巨细都放到党政联席会议中进行讨论决策,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精力,造成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中决策不科学、效率低下。

2.3 失于指导和监管

部分高校(院系)在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指导和监督考核措施及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过程中缺乏指导和监管,使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流离形式,仍然保持长期来形成的一把手负责制。

3 创新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保证科学民主决策的措施

2010年后,根据教育部条例提出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逐渐成为高校(院系)决策机制中的重要形式,但条例内未涉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在具体贯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过程中,各高校(院系)应根据自身的校情、院情出台相应的贯彻制度。针对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科学民主决策作用。

3.1 合理确定议事范围,提高决策效率

党政联席会议列入的议题主要针对事关高校(院系)改革发展、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事项,主要包括影响和促进高校(院系)发展的重要项目的推进和落实、重大科研教学项目的推进落实、重大资金的预算、调拨与调配、人才引进和重要干部的任免、贯彻落实教育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和决定,上级部门的行政决策、高校(院系)的年度改革发展计划及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等。常规性工作和一般性工作除要进行重大调整外,不列入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范围。议事项目,应由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商议确定,根据具体分工不同,组织相关力量对议事项目进行事前协调和商议,提出相应的方案和提议或建议和意见,待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时进行民主集中讨论决策。

3.2 确定科学的会议议事流程

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应按照民主集中原则确定参政议政人员,相关高校(院系)基层党委领导,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及按照议事需要所涉及的人员都应该出席和列席参加会议,参与相关事项的讨论、提议和决策。党政联席会议应按照议题确定、方案酝酿、会议民主讨论、集中决策的基本流程完成。会议由高校(院系)基层党委领导根据会议计划进行召集和确定,相关会务人员要提前通知与会领导和人员,与会人数必须为应到会人员的2/3及以上,会议记录人员对会议中的讨论、发言和决策做好详细记录。联席会议中,原则上按照一事一议的过程进行,根据分工,由有相关的党政领导或人员主持相关议题,并组织与会人员对本议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民主集中形成决议。一些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议事项目,应事先广泛调研,听取和收集师生意见,形成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实施方案,再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讨论研究改进和完善方法。暂时未能达成共识的可暂不决议,再经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后形成更加可行的方案。党政领导可适时召集联席会议再进行民主集中讨论决策。

3.3 贯彻落实会议决议

会议决议应按具体党政分工不同,由相关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会议决议进行贯彻实施。实施过程中,非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应予以积极配合并协助做好相关协调沟通工作,保证会议决议能够顺利、圆满贯彻落实。

3.4 强化考核和指导

(1)要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作为考核高校(院系)领导的重要内容,将会议制度实施情况和会议决议的落实纳入相关领导的年度考核指标。相关指标和个人奖惩和待遇挂钩,保证考核取得实效。

(2)加强制度落实的指导。加强对高校(院系)领导班子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其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内涵、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指导各基层高校(院系)建立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3.5 加强集中民主文化建设

高校(院系)应加强民主文化建设,营造民主议大事、集中讨论定决策的集中民主文化氛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高民主科学决策创造良好的贯彻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毅.完善高校二级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2(27).

[2]刘宏艳,赵文华,黄海洋,等。创新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1(11).

[3]裴银伟.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刍议[J].世纪桥,2009(7).

篇4:在这里,习惯民主议事

“王书记,咱社区主大街两边的水沟盖板破了,不安全,孩子出来玩会掉下去,希望社区尽快解决。”如果说社区居民徐玉珍的提问还算态度缓和的话,后来的不少提问则显得有些火药味了。“咱社区拆迁补偿款什么时候发?你承诺的要发,怎么到现在还没发?”……社区书记耐心听着居民的发问,碰到尖锐的提问,他会显得有些尴尬,也会“脸红脖子粗”。

这是不久前发生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西宅子头社区市民议事会的现场场景。记者看到,现场共有120多位居民聚在一起,向两委干部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社区干部们一边倾听一边做着记录。对于像徐玉珍反映的这种可以立即解决的问题,社区书记现场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前去解决,当两小时的社区议事活动结束后,居民看到,施工人员已经在反映问题的地方进行新盖板施工了,第二天,社区所有的破损水沟盖板全部进行了更换。而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社区两委承诺5个工作日内一定给出答复。

市民议事会:社区事务,居民决定

目前,全国很多社区的民主决策仍然采取的是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的形式,“参加会议和了解社区工作的居民就那么几十个人,议事的范围不够宽、代表性也不够强,很难听到不同的群众声音。”城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崔明华言道。

而这种会议形成的决策,本身可能是正确的决策,但由于缺乏与居民的充分沟通,往往会引发居民的“习惯性反对”,一些措施很难有效推行。沟通不畅,也造成了居民与社区干部不必要的矛盾和猜疑,影响了社區的和谐。

为此,今年3月1日,城阳区正式在全区推行了社区全民议事制度,制度规定,全区6个街道下属的195个社区,全年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每个社区开展市民议事活动不少于3轮。他们希望通过3轮议事,保证社区每户人家至少有一名成员能参与其中。

据记者了解,第一轮市民议事活动已经结束。第二轮议事活动也于6月份展开,将持续到9月份,第三轮议事活动则持续到年底。具体议事日期由社区根据情况呈报,街道统一安排,但通常会照顾到上班族,选择在周末进行。

事实证明,这种社区全民议事制度的效果相当显著。

流亭街道西流亭社区,是个面积比较大的社区,旧村改造是分期进行的。当时进行第一期旧村改造时,由于地价偏低,一套旧房只能换一套新房。到了第二期改造时,地价升高,一套旧房可以换两套新房,这样,第一期的居民心里有些不平衡,想多争取一些利益。而第二期旧房改造的居民反对一期的居民再补一套房,认为他们已经早住了新房,先享受了好的待遇。在议事活动中,所有的社区居民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们讨论的激烈程度,连被派去参加会议的城阳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王健都感到很吃惊,事先准备的第二个议题迟迟没有讨论。最后讨论的结果是,社区把几栋很老旧、经常漏水的楼座拆除,多层变高层,这样,既满足了原来住户的需求,多出来的住房恰好可以给第一期居民多增加一套房。另外,第一期居民每家拿出10万元用来弥补二期居民的“损失”。这个讨论结果获得了几乎全体居民的同意。

上马街道朝阳社区,在没有旧村改造之前,社区的排水沟是用来倒脏水的,但有一户在社区里有着很高辈分的居民,直接把便池接到了排水沟,整日里恶臭难闻。但左邻右舍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单独找他们解决问题。在议事活动上,有人提出来,说排水沟的味太大了,希望社区解决。社区支书接过话头,说早就想修理排水沟了,社区也已经准备好了资金,修排水沟没问题,但丑话说在前头,谁家有乱搭管子的,必须自觉把管子撤回去。那位乱搭管子的居民,开完会回家后很自觉地把管子给撤了。在居民的朴素意识里,会上形成的集体决议,是具有监督效力和舆论氛围的,是共同的行为约束,不是单纯针对某一家,自然也不会得罪他们。

在市民议事会上,参加会议的不只是社区的领导,街道领导、区委领导都会出席,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不在社区职责范围内、社区解决不了的,街道可以解决,街道解决不了的,区委可以解决。据统计,在第一轮的议事活动中,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20余项,目前已办结940余项,占92%。

“这些方案要是由干部直接拍板,肯定行不通,”王健说,“市民议事活动推进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倒逼机制:改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

全程参与中黄埠社区市民议事的于忠德书记,虽然参加了多次这种带有火药味和批评声音的会议,但是,他仍然直言压力很大,“每一次都像是答记者问”。在议事会上,居民可以随便提问,直接反映利益诉求,于忠德不清楚居民会提怎样的问题,“一个人坐在台上,不知道人家要问什么,不知道能不能答上来,愿不愿意都要当场回答,答不好人家还笑话,你说能不紧张吗?”每次开会之前,他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他会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不好好解决问题是不行的,今天他们提出来你不解决,明天他们还会继续提。这种面对面的议事活动,逼着我们提高工作效率。”有些两委拟定的方案,如果社区居民有多数不满意,就必须拿回去重新修改。

为了监督群众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城阳区将督办的问题列入全区勤廉监管OA平台,根据平台上的不同颜色(根据解决问题进度,设置了蓝、绿、橙和红色)可以直观地督办群众反映的问题。

崔明华称这种机制为“倒逼机制”。倒逼机制倒逼出了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升,工作方式的创新。

针对其他社区可能会面临的咄咄逼人的“质问”,西田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志俭则认为参加这种议事活动,自己压力不大。原因之一是,在城阳区举办市民议事活动之前,也就是去年3、4月份,西田社区已经在每个月的15号启动了民情沟通日,定期以楼座为单位,让居民面对面提出各种问题。现在即便有了市民议事会,民情沟通日的活动也依然保留着。原因之二是,社区有一整套民情公开体系,既有传统的公开栏,又有现代化的监管平台,甚至为了方便居民,在楼道里也安装了用来公开信息的显示屏。吃饭多少钱,买复印纸多少钱,事无巨细,每笔开支和进账都会公开。“群众最关心什么、要求什么,就公开什么。”已经成为西田社区的座右铭。有了这种透明的机制,党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来了西田社区的经济腾飞。现在,西田社区共有1181人,376户,去年仅用在居民福利方面的资金就达400多万元。

倒逼机制下,西田社区还主动探索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径,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记者见到李志俭书记时,他正在用微信指导工作。有居民看到一处楼道里不整洁,随手拍了图片上传到微信群,相关负责人立即做出了回应。“建立了这个微信群,有些事情不需要我过问,他们自己就解决了。”

让群众习惯于发问,让干部习惯于被质问

目前,城阳区很多居民参加议事的积极性极高。他们在参加议事之前,打扮一新。他们事先会准备很多意见和建议,要代表自己,也代表没有前去的居民表达诉求,争取利益。在夏庄街道办事处原本只能容纳100多人的市民议事厅,有时参会的居民就能达到300多人。没有座位,他们自带马扎儿,有的站在走廊里聆听。碰到一些敏感问题,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散会之后,他们又很和善可亲,相互之间彬彬有礼。

但在城阳区一些相对偏僻和落后的社区,也有一些社区居民,参与议事的积极性不高,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社区干部还不习惯直面这种尖锐的批评和指责,脸红,尴尬。凡事都有个过程,“脸红、尴尬”是好事,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才有助于改善民主氛围。只要不回避,勇敢面对,就是进步。

“城阳区的民主议事在各个社区表现得还不平衡,有些居民在大会上还不习惯发表自己的见解,街道上要想方设法把居民的民主意识调动起来。”崔明华认为,“要让群众习惯于发问,让领导干部习惯于被质问”,只有这样,方能加快推动民主进程,更快学会民主议事。

篇5:民主议事决策制度

一、凡属一般性工作事项,应先由村、社区党总支(支部)提出方

案,或由村(居)民委员会提出方案报经党总支(支部)同意,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党总支(支部)主持“三套班子”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

二、凡属重大事项,按上述程序决策后,还需提交党员大会(党员

议事会)讨论,形成意见后,再提交村(居)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三、涉及到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集体财产的转让、出租

等事项,经过上述决策程序后,进行公开招投和公开拍卖。

四、有本村、社区十分之一以上的村(居)民联名,就村、社区内

有关事宜提议召集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时,村(居)民委员会必须召集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

五、违规行为造成村(居)级集体经济损失2000元以上或造成村(居)

篇6:民主协商议事制度落实情况

参会人员:全体党员干部

主要内容: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化制度

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

一、要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化制度。应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记名表决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书记末位表态制等制度,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强化决策的责任约束、减少决策失误;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二、要发挥好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

发挥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在具体探索和实施中,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健全组织运行机制。目前各地党委尽管具体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日常组织机制都是以常委会为运行主体。

三、要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1)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体现出量化的特点。议事规则要防止抽象笼统,能够量化的项目一定要量化,议事范围、议事事项要明确具体,要有实质性内容,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对议事范围进行细化量化。特别是在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重大投资项目、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要结合地方实际和行业特点,使重大事项更加具体化;(2)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体现出针对性的特点。制定议事规则要围绕党委的职能和工作权限来确定,其范围、事项、程序要符合党委的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防止“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对决策事项内容涉及面广、决策影响力大的党委,制定

规则要处理好与提高领带班子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稳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系,力求使议事规则符合县域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对涉及人财物、决策事项敏感、关系大局和群众利益的党委。其议事范围要科学,防止片面化;议事事项要细化,防止模糊化;议事程序要严密,防止简单化;(3)要体现出配套制度作为保证的特点。一个制度制定和执行如何,还要看看是否有配套制度作为保障,要建立群众监督制度,要将议事规则公布于众,向群众通报有关决策情况,定期组织群众对执行议事规则情况进行评议。推行群众听证制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可以组织群众代表或监督员参加爱调研、论证和列席决策会议。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要视情节作出处理。重大事项末通过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形成决定的,应立即纠正;不安上级要求重新议事的,对主要负责人要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要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

决策咨询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服务,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广大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是党委决策的利益相关者,对关系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事务依法享有知情权、表达权,是党委决策的直接执行者,能够提供相关问题解决和处理的一手经验。我认为,在决策咨询过程中,一是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允许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同样要走群众路线,继续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补充和完善原有的决策,纠正各种偏差;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种渠道,保障当前党内民主渠道的畅通。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使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让那些敢讲真话、讲心里话的党员、群众,受到鼓

励、保护,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内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要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要实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认定规则,建立相应的论证责任制、评估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要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加强对决策权力的制约和控制,明确决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权力和责任,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应相对分离,各司其职。

中共阿克苏市委组织部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一)党支部要把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同“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建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坚持党员标准选优秀党员。

(二)民主评议党员要坚持做到: 1.党员自我评议; 2.党员互相评议; 3.群众评议; 4.支部大会评议; 5.支委会评议; 6.报党委审核。

(三)评议党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诚心诚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坚持党员在纪律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表彰优秀党员,处理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民主议事协商制度

为切实改进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公仆意识,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落实到实处,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依靠群众,与群众商量办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制度。

(一)时间安排:村务民主议事协商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若工作中遇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阶段性热点、难点问题,可视情况及时召开。

(二)会议对象:会议对象主要是村民代表和驻村干部及其他街道机关干部等。根据会议内容涉及面广的会议,也可不确定代表,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告知村民踊跃参加,人数不限。街道参加会议的干部依照工作分工确定。会议一般应邀请在村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

(三)会议内容:会议要围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主题,一次会议一般设一个主题,每次会议主题由村召开党组织会议确定。会议主题确定后,要搞好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做好会议准备。要提前一周把会议主题向村民提前公布,以便开会人员有时间了解实际情况,收集周围群众的意见、建议。

(四)会议组织:会议由街道或村党组织召开,村委会做好具体会务工作,设立专门记录本,做好记录。会议程序:①—般先由街道或村干部宣布会议主题,并围绕主题就有关事项作详细情况介绍:②由村民代表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③街道、村干部就有关问题作解释说明;④会议总结,对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宣布协商结论,并公告。

老河口市建立“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制度

本网讯近日,老河口市建立“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制度,该制度由社区党组织负责牵头实施,本着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进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的组成人员是: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1人、居民委员会的负责同志1人、居住本社区的党员干部三至五人、居民代表三至五人参加。

二、“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1、广开言路,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2、集中民力,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3、为民办事,让社区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

4、化解矛盾,让社区居民实现自治并扩大基层民主;

5、接受监督,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评头论足”。

三、“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的职责是:

1、坚持居民广泛参与的原则。“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的小组成员每半年进行一次重组,凡是本社区的居民都可申请参加,并代表社区居民向社区组织提合理化建议,对社区建设实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够解决的重大问题,按照有关政策,向居民及时说明情况,到条件成熟后立即办理。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快捷的原则。对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公开栏,向社区居民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统一意见后,本社区无法解决和落实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由上级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出面帮助协商解决。

4、坚持“扶困帮助”的原则。对本社区居民中生活存在困难的,发挥本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对其进行帮助,增强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5、坚持服务居民和让居民满意的原则。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社区环境保护,以服务居民为着眼点;社区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以提高居民“德、智、体、美”为着力点;社区各项工作,以居民满意为落脚点。

6、“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召开的时间是每星期六上午进行。

篇7:轻工业公司民主议事制度

为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广泛集中民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筑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公司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议事原则

(一)公开、公正和平等协商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原则;

(四)充分酝酿、科学分析和慎重决策原则。

二、议事范围

召开议事恳谈会主要是就重大决策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人员通报情况,交流沟通思想,听取意见和建议。

(一)学习贯彻县委、政府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具体落实措施。

(二)听取相关部门近期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讨论公司的重大问题;党的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四)讨论社会治安、干部作风、公益事业发展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三、议事对象

轻工业公司公司议事恳谈会参会对象分为邀请和自愿两种。邀请参会人员为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列席。

参会人员的产生由具体承担部门提出建议名单,报公司讨论审定。参会人员一般为20-30人,其中群众代表比例不能低于50%。当自愿参会人员超过会议规模时,公司根据报

名情况筛选或自愿参会人员推荐代表参加两种形式确定自愿参会人员。

四、议事程序

公司民主议事恳谈会讨论重大问题,应按照下述程序进行。

(一)确定议题。议事恳谈会议题应提前提出,不得临时动议。

(二)准备材料。议题确定后,分管常委在会前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议题进行分析论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议题的初步设想和方案以及需要讨论协商的具体事项,并形成书面材料供讨论时参考。

(三)通知会议。会议通知和会议议题及有关材料应在会议召开前5-10天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并履行签收手续。参会对象接到通知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四)整理记录。议事恳谈会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记录。会议记录人员须记录每个议题的讨论情况,并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归类整理存档以供参考。

五、意见、建议的落实

(一)议事恳谈会后,根据恳谈会综合情况,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拿出解决议题的(二)决议形成后,根据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或向参会人员反馈。参会人员如有新的意见、建议应及时向市委反映,交换意见。

篇8:民主议事会议制度

一、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重要性

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主要是指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两个规则”)。这两个规则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所在。

从依法办学上看,两个规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高校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两个规则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辟出专门一章为“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重点对两个规则做出规定,可见对两个规则的重视程度。

从实践上看,两个规则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彰显。事实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近些年来高校办学实践和高教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性话题。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篇名”“主题”和“全文”查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分别有270篇、372篇和9415篇文章 (截至2014年10月17日 ), 通过“发表年度”查看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可以看出,自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的十几年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专门讨论或涉及该问题,数量上总体呈现出一种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该问题受到多年持续关注,至今不减。但已发表论文主要在“论”体制的优势,“讲”完善的道理 ,“谈”宏观的原则 ,缺乏制度上具体操作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两个规则如何切实发挥作用论及不多。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拟从操作层面———聚焦于两个规则的完善,来探讨如何更好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两个规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

(一)主要问题:“割裂”现象突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两个规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对党委职责和校长职责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将它们连接为“有机整体”,即党委的职责中没有出现校长或校长办公会的字样,校长的职责中也没有提及党委或党委常委会,有的只是“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等宏观定调。在最近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中,首次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但这里“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仍显笼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没有在两者“有机整体”关系上做出明确规定,存在“割裂”现象,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落实中依不同理解而出现不同效果。

调研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面的问题。笔者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和网上查询等方式,调研了全国4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0所“985高校”、20所“211高校”)两个规则的建设情况。结果显示,调研高校100%制订了两个规则,45%的高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制订两个规则,主要是由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分别制订或牵头制订;55%的高校由一个单位制订或牵头制订,主要在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合并组建)。87.5%的高校,两个规则制订或修订的时间不完全同步,97.5%的高校在两个规则的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

以N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于2005年和1999年制订。如果分别来看,两个规则都自成体系,除了个别内容有些陈旧, 与现行的法规和文件内容不相符合之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把两者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党委常委会的职责与校长办公会的职责都列了数条,彼此之间有重复和交叉,甚至有矛盾,语义模糊,界定不清。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调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两个规则在各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割裂”问题。两个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许多高校议事范围的规定失之于“粗放”,都是把有关法律法规条款照搬照抄,而前后几次法律法规条款在内容和表述上不完全相同,所以“照搬照抄”哪一个版本的都有;职责的规定也失之于“割裂”,没有挖掘党委和校长两者职责的内在关联,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在规则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这样,两个规则就不能认为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的两个“有机的”支撑规则。

(二)完善的基本思路:分立不分割

党委工作和行政工作是高校内部相对独立的两大块工作, 高校内部存在着差异比较显著的两个系统———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两个规则分别对应于两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分立是合理的。但分立不能分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即关联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党委与行政的职能要明确,责任要分清。分立的目的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工作中协调配合更重要,学校的重要工作都需要党委与行政密切配合[3]。这决定了两者决策范围具有必然的交叉性,议事程序具有紧密的连贯性。“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也是指导“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建设和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是:统筹两者,协调一致,分立不分割。第一,内容上照应, 主要是指两个规则在职责交叉部分应相互照应,在议事程序上应紧密衔接。第二,框架上统一,两个规则整体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框架上可以统一,比如,都可包括规则依据、议事范围、成员构成、议事程序、会务、监督约束机制等条款。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是为了体现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照应性。第三,表述上一致, 即在一些相同的内容和程序上做到表述一致,否则,可能会带来多种理解,客观上造成规则在认识和执行上的较多障碍。

三、“两个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两个规则最为核心的有三个要素, 即议事范围(“做什么”)、议事人员 (“谁来做”)、议事程序 (“怎么做”)。其中“议事程序”在有关文件中已经规定得比较明确,这里讨论前两个要素。

(一)议事范围:分为三类,相互对应

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在法律法规上的直接依据主要有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年)。此外,其他规章制度的间接性规定,尽管里面并没有直接规定相关内容,但通过分析, 可以认为有些内容应是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比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教监〔2011〕7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2011年)、《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2014年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7号,2014年)等。

高校在制订两个规则时,需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宏观或综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可以从对上级、对对方(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之间)、对自身三个层面,将议事范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学习、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这一部分直接体现公立大学与国家意志的密切关系,涉及诸多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和事务。两个规则都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两者分别侧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上级行政”两方面内容。

第二类:两者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是指校长办公会需要拟定、提出报请党委常委会决定或教代会审议的有关重要事项,而相应地,党委常委会需要研究决定校长办公会提交审议的重要事项。这两者应该严格对应。这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内容,也是现实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第三类: 两者分别决定自身可以独立决策的内容。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事项。

上面三类议事范围最受关注的是第二类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不同的法律法规对这一类事项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且并不严格对应。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出台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党委和校长职责的交叉部分规定得最为详细,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只是从字面上可以分析出,校长“组织拟订”的事项,必然要党委最终“讨论决定”。

根据上述思路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可以将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和具体议事事项分成三类。 (见表2) 表2中的各条款具体内容主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然,每一所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传统和未来发展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条款。

这样把党委和校长讨论决策的事项根据议事的性质和权限划分为三类,既体现了举办者的利益(落实上级精神), 又体现了党委和校长的共同职责部分(相同议题 ,不同权责 )以及相对独立职责部分 (分别相对独立决策)。

(二)议事人员:扩大范围,兼顾效率

党委常委会议事人员就是常委,不是常委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可根据议题列席会议,这在各校都是一致的。但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人员,各校有较大差异。

调研的40所高校的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的固定参加人员(包括正式成员和列席人员)组成情况见表3。

实际情况比上述统计还要复杂些,固定参会人员往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个人情况而定,几乎一校一样;此外,在固定参会人员中,正式成员与列席成员的规定也有差别。但从复杂情况中还是能够找到规律,即两种极端情况是:“简版”的只是行政班子的成员参会,“全版”的是党、政班子成员加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参会,其他情况是在这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的“繁版”。上面的统计没有计算比例,只是列出典型学校,原因也在于此。但总体来看,“简版”的学校较少,而“繁版”和“全版”的学校占大多数。

注:以上调研情况依据各校两个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此的规定是:“(校长办公会)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可见规定的是“简版”,但实践中多数学校是“繁版”和“全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尽管文本表述上看似两个议事队伍, 实际上人员多数重复。党委常委会的正式成员是7~11人的常委,包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办公会的正式成员是校长和行政副职,校长助理等,一般党委书记也会参会。这样,如果按照“简版”的规定,校长办公会也只相当于2~3名常委没有参会 (一般包括一名副书记、一名纪委书记,有的学校常委为组织部长或党办主任等)。这少部分常委没有参加校长办公会,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许多时候,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事项与党委常委会的议事事项之间难以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尽管已经做了大致的区别,包括笔者上面的三类划分,但诸如“重要事项”“基本制度”“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等字眼, 何为重要、基本、重大,依然会把规定的界限模糊掉。还有,字面上一方是“做出决定”,一方是“部署落实”,看似清晰明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党委决策的贯彻执行者,主要职责是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定、命令、布置、检查、督促等方式将党委意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6]但在实际工作中,“部署落实”中涉及“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中伴有“部署落实”,大事情的“部署落实”可能比小事情的“做出决定”还要重要。所以,如果只是机械地把常委会定性为“做出决定”,把校长办公会定性为“部署落实”,在实践中恐怕行不通。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文本上的界限清晰并不等于完事大吉。在这样界限难以完全清晰的事实面前,如果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覆盖面不够, 没有覆盖所有学校党政领导,那么一些客观上重要事项的决策,部分领导就没有参与其中,不利于在领导层保持政策信息畅通,认识一致,和谐融洽。正基于此,很多学校在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上往往覆盖了常委会的人员。

所以,确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主要应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形成共识。职责在字面上划分得再清楚,实施中也不能避免彼此之间的模糊地带。如果参会的人员覆盖面较大,就能够弥补对职责划分和理解不同可能带来的问题。二是从效果出发,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会议规模太大会导致效率较低,所以,会议规模应适中,可适当减少职能部门人员作为固定人员参会,职能部门人员可通过校务公开等方式了解学校层面的决策。笔者建议可采用表3中的第三种情况,即行政班子+党委常委的人员组成模式。当然,各校应依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

四、小结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大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建设,制度层面与人的层面。制度建设和依法治理是基础,只有增强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力,才能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度和人的相对关系上,制度建设在当前显得更为根本和重要。当然,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因素同样不可低估[7]。党政一把手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班子成员间的支持协调是落实这一体制所必不可少的,治理终究需要“礼法合治”。

仅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和实施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保障。具体落实到两个规则上,就是要内容上照应,表述上一致,框架上统一。特别是在议事范围交叉的部分,要尽量界定清楚,减少模糊地带,清晰议事程序。当然,议事范围很难做到完全界定清楚, 在议事人员的规定上可适当扩大范围,以弥补因议事范围不清、决策者参与决策程度不同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协同性,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筹考虑,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在议事范围方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可分别划分为“对上级落实要求、与对方共同议事、对自身独立决策”三类事项,两个规则可内容对应、表述统一;在议事人员方面可适当扩大范围,兼顾议事效率。

上一篇:西归绝句其二》元稹下一篇:2024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初中学校先进班主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