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学校民主议事制度

2024-04-14

82学校民主议事制度(通用9篇)

篇1:82学校民主议事制度

竹山初中民主议事制度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本着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特制定本制度。

一、民主议事的组成人员是:由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处和总务处的主任、副主任、报账员等组成,涉及教师利益的议题,应有广泛的教师代表参加。

二、民主议事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和改进学校领导工作,实现领导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民主议事制度的职责是:沟通工作情况,交流重要信息,汇报上月重要工作完成情况;讨论研究需要行政共同决定的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研究处理日常工作中不宜由领导成员个人决定的问题;讨论决定需要共同商议报上级的有关重要请示、报告;听取有关部门重要工作的汇报;研究安排本月重要工作;决定必须由会议讨论的其他重要事项。

四、议事规则。

(一)学校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集体领导制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由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不得越权决定重大问题。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会议时,行政领导成员可临机处置,事后及时向会议报告。

(二)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要坚持重大问题由集体讨论决定,又要认真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制。领导成员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一般工作由分管同志负责处理,重要事项听取校长意见后再处理,如有必要即提交会议或相应会议讨论决定。

(三)对于需要会议讨论决定的问题,分管领导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具体的方案,有的问题应提出两个以上可供比较的方案。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在会前征求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方面的意见;业务性强的重要事项,应事前组织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估。

(四)决定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主要负责人要在认真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努力在认识上达到一致,再由集体讨论决定。

(五)会议决定重要问题,应该经过认真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对复杂情况和问题要反复比较鉴别。要注意听取分管领导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决策时一般应以校长的意见为准。如发生重大分歧,可暂缓作出决议,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校长的意见执行。

(六)会议就重要工作议决的事项,应形成会议纪要。

篇2:82学校民主议事制度

1、学校重大的经济开支(如房屋建设、制定学校计划等)都要召开校委会和职工大会讨论,并由职工大会讨论决定。

2、充分发挥工会的民主管理监督作用。

3、建立民主理财领导小组。由学校教职工选派代表,担任理财小组的领导成员,并推选2名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老干部、党员和职工协助小组工作,监督各项计划的实施,贯彻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4、每年都要不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民主理财会议有权否定不合理的开支。

5、民主理财小组每期一次“一榜一表”。公榜即学校收支公示,资金发放明细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总结。

篇3:82学校民主议事制度

一、提高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

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成败, 关键在于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学校领导只有良好的愿望, 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号召很难取得提高职工意识与能力的实际效果。党政、工会各组织要把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列为重要的工作日程, 制定全面的工作规划。要以增强教职工民主与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主人翁意识为重点, 采取切实措施, 组织对职工的民主与法制培训。在民主与法制教育中, 结合教育法、教师法、工会法的学习, 突出教职工权力义务法定条款的学习讨论, 使教职工真正明确自己在办学中的地位, 增进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精神。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断扩大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另外, 要不断总结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通过积累, 建立健全保护教职工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制度性与政策性规章, 建立起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操作办法, 明确群众参与的范围、渠道、程序, 使民主参与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有序进行。在校长负责体制下, 群众参与学校管理和对学校工作的监督, 校长的认识与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校长负责制与职工当家做主是统一的, 校长是做为职工的代表在行使管理权。因此, 校长要摆正位置, 树立起领导是服务的思想, 正确处理管他与他管的关系。权力的运用必须置于法制框架内, 在行使管理权力的同时, 也要接受被管理者的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起全体职工乐于参与管理, 勇于参与监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认真行使自己的权力, 努力承担自己的义务, 为维护学校的安全和谐与繁荣发展尽心尽力。

二、建立健全教职工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渠道是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保证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个法制的概念, 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力的运作也必须依法进行, 体现出科学有序的法制原则。教职工管理权、监督权的有效运用, 应该以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为核心, 以会议议事制度建设为重点, 建立起配套的职工权利运做平台。这既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证, 又是政治民主和实施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学校议事制度从民主政治建设角度讲, 应强化以下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首先, 是要依法完善教代会制度。教代会对学校重大工作安排的审议建议权, 对事关教职工权益事项的审议通过权, 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审议决定权, 对中层以上行政管理干部和行政部门工作的评议监督权、奖惩任免建议权等职权, 学校党政组织要依法予以充分的保障。凡属教代会行使决定权的事项, 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都不能越权做出决定, 校长要对教代会建议的事项给予充分的重视。

其次, 是建立并切实实施党政工青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党政工青负责人联席会议是党政领导班子研究重要工作的补充形式, 是决策前听取意见和建议, 收集民意的重要渠道, 是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 也是各组织机构在落实工作部署中保持步调一致的重要措施。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 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一致。

第三, 是完善校务委员会会议制度。校务委员会是重要的民意机关, 是教代会休会期间, 听取民意, 了解情况, 体现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渠道, 学校党政方面主要领导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校务委员会的职能。

第四, 是完善集体办公会议制度。主要是每周开好一次校党政工青领导和中层机构负责人集体办公会, 全面汇总和安排每周具体工作, 集思广益, 研究解决工作存在的问题, 发挥学校领导层、骨干层和各职能部门在学校管理中的特定作用。

第五, 是完善全体职工大会制度。全体职工大会主要由校长通报学校工作安排和主要决定、决策, 尊重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

三、不断拓展职工参与管理与监督的操作平台是学校强化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关键

为建立起最广泛的学校民主政治氛围, 应以不断开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操作性平台为基本方向, 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建设实施水平。从我校实践效果看, 当前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为切入点。

第一, 是建立和完善教职工对管理干部的监督评议机制。校内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 校级和中层干部年末向全校教职工大会或教代会做述职报告, 接受由教职工每年一次对两级干部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评价, 落实群众对干部的民主监督机制。

第二, 是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通过相应的渠道向全校公开校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随时接受师生员工的咨询, 增强校务管理的透明度。

第三, 是设立校长信箱, 方便师生员工随时就学校各方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就领导干部、职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发举报, 校长应就收到的反映及时做出处理批示。

第四, 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 采取多种措施吸收吸引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 培养学生关爱学校, 关心学校发展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素质。

第五, 是扩大民主管理与监督的范围, 不但接受校内监督, 还要接受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 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要不断增强与学生家长、社区组织的沟通与联系, 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增加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和关注。

第六, 是建立健全师生员工权益救济机制。为保证师生员工权益不受侵害, 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法情兼治”的理念, 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列为依法治校和强化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起校内申诉仲裁制度, 为师生维权提供申诉渠道。以上各方面措施的配套实施, 可以为实施依法治教, 创建和谐校园,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摘要:学校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含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和对学校管理实施监督两个方面, 其核心是教职工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权力, 是否在制度上得到保障、在渠道上畅通、在管理运行中得到体现。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小学校如何加强民主制度制度建设。

篇4:民主议事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所党委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和决策程序,加强责任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作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规则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以及市委、市纪委全会精神为依据制定。

第三条 基本原则

党委会议讨论研究和决定的重大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集体领导原则。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党委成员要强化集体领导意识,自觉维护党组织领导集体的权威。

(二)平等的原则。党委各成员之间是平等关系,书记在集体领导中负有主要责任。党委会上,原则上党委书记最后发言,每位成员都有就讨论研究的问题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和责任。进行表决时,实行一人一票制。

(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问题时,必须充分讨论,集思广益,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

决策。党委委员个人对集体作出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保留意见,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

(四)分工负责原则。党委会作出的决定,党委各成员必须自觉遵守,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并承担工作责任。

第四条 议事范围

(一)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决议、指示的执行方案和实施意见。

(二)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三)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作风建设等工作。

(五)需要集体讨论研究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 议事方法

(一)确定议题。由书记、副书记先对拟讨论的问题进行酝酿,由书记确定议题。党委会的召开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会议召开前通知各位党委成员,会议有关材料一般应同时送达。

(二)充分讨论。召开党委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党委成员参加。由书记主持,或由书记委托副书记主持;坚持一事一议,每位成员应围绕中心议题,充分发表意见。

(三)作出决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综合多数人的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如遇重大分歧,除紧急情况下应进行表决外,一般应缓作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后再作决定。

(四)做好会议记录。党委会记录使用专用的党委会议记录簿。会后应及时将有关决定告知未参加会议的党委成员。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党委会的,党委主要领导可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向其他党委成员通报。

第六条 决策程序

(一)调查研究。需经党委会集体讨论研究并决策的重大事项,应按职责范围事先就相关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了解和掌握有关具体情况。

(二)制定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有的问题要提出两个以上可供比较的方案。

(三)讨论决定。召开党委会就相关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并作出决定。

第七条 组织实施

篇5:民主协商议事制度落实情况

参会人员:全体党员干部

主要内容: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化制度

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

一、要健全重大决策程序化制度。应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记名表决制、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书记末位表态制等制度,把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起来,强化决策的责任约束、减少决策失误;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注意听取不同意见,防止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二、要发挥好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

发挥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在具体探索和实施中,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健全组织运行机制。目前各地党委尽管具体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日常组织机制都是以常委会为运行主体。

三、要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1)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体现出量化的特点。议事规则要防止抽象笼统,能够量化的项目一定要量化,议事范围、议事事项要明确具体,要有实质性内容,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对议事范围进行细化量化。特别是在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重大投资项目、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要结合地方实际和行业特点,使重大事项更加具体化;(2)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体现出针对性的特点。制定议事规则要围绕党委的职能和工作权限来确定,其范围、事项、程序要符合党委的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防止“整齐划一”,千人一面。对决策事项内容涉及面广、决策影响力大的党委,制定

规则要处理好与提高领带班子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稳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系,力求使议事规则符合县域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对涉及人财物、决策事项敏感、关系大局和群众利益的党委。其议事范围要科学,防止片面化;议事事项要细化,防止模糊化;议事程序要严密,防止简单化;(3)要体现出配套制度作为保证的特点。一个制度制定和执行如何,还要看看是否有配套制度作为保障,要建立群众监督制度,要将议事规则公布于众,向群众通报有关决策情况,定期组织群众对执行议事规则情况进行评议。推行群众听证制度,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可以组织群众代表或监督员参加爱调研、论证和列席决策会议。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要视情节作出处理。重大事项末通过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形成决定的,应立即纠正;不安上级要求重新议事的,对主要负责人要通报批评;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要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

决策咨询工作说到底就是为了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服务,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广大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是党委决策的利益相关者,对关系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事务依法享有知情权、表达权,是党委决策的直接执行者,能够提供相关问题解决和处理的一手经验。我认为,在决策咨询过程中,一是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允许大家发表不同意见。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同样要走群众路线,继续倾听群众的呼声,及时补充和完善原有的决策,纠正各种偏差;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种渠道,保障当前党内民主渠道的畅通。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使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三是要制定相关制度。让那些敢讲真话、讲心里话的党员、群众,受到鼓

励、保护,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内民主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要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要实行“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责任认定规则,建立相应的论证责任制、评估责任制、领导责任制。集体决策出现严重失误的,既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也要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要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加强对决策权力的制约和控制,明确决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权力和责任,决策职能、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应相对分离,各司其职。

中共阿克苏市委组织部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一)党支部要把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同“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建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坚持党员标准选优秀党员。

(二)民主评议党员要坚持做到: 1.党员自我评议; 2.党员互相评议; 3.群众评议; 4.支部大会评议; 5.支委会评议; 6.报党委审核。

(三)评议党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诚心诚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坚持党员在纪律和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表彰优秀党员,处理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民主议事协商制度

为切实改进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强化公仆意识,把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落实到实处,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及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依靠群众,与群众商量办事,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订本制度。

(一)时间安排:村务民主议事协商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若工作中遇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阶段性热点、难点问题,可视情况及时召开。

(二)会议对象:会议对象主要是村民代表和驻村干部及其他街道机关干部等。根据会议内容涉及面广的会议,也可不确定代表,通过广播、公告等形式,告知村民踊跃参加,人数不限。街道参加会议的干部依照工作分工确定。会议一般应邀请在村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

(三)会议内容:会议要围绕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主题,一次会议一般设一个主题,每次会议主题由村召开党组织会议确定。会议主题确定后,要搞好调查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政策措施,做好会议准备。要提前一周把会议主题向村民提前公布,以便开会人员有时间了解实际情况,收集周围群众的意见、建议。

(四)会议组织:会议由街道或村党组织召开,村委会做好具体会务工作,设立专门记录本,做好记录。会议程序:①—般先由街道或村干部宣布会议主题,并围绕主题就有关事项作详细情况介绍:②由村民代表围绕主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和建议;③街道、村干部就有关问题作解释说明;④会议总结,对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宣布协商结论,并公告。

老河口市建立“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制度

本网讯近日,老河口市建立“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制度,该制度由社区党组织负责牵头实施,本着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原则进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的组成人员是: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1人、居民委员会的负责同志1人、居住本社区的党员干部三至五人、居民代表三至五人参加。

二、“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1、广开言路,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献计献策;

2、集中民力,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3、为民办事,让社区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

4、化解矛盾,让社区居民实现自治并扩大基层民主;

5、接受监督,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评头论足”。

三、“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的职责是:

1、坚持居民广泛参与的原则。“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的小组成员每半年进行一次重组,凡是本社区的居民都可申请参加,并代表社区居民向社区组织提合理化建议,对社区建设实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不能够解决的重大问题,按照有关政策,向居民及时说明情况,到条件成熟后立即办理。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快捷的原则。对居民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公开栏,向社区居民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统一意见后,本社区无法解决和落实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由上级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出面帮助协商解决。

4、坚持“扶困帮助”的原则。对本社区居民中生活存在困难的,发挥本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对其进行帮助,增强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5、坚持服务居民和让居民满意的原则。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社区环境保护,以服务居民为着眼点;社区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以提高居民“德、智、体、美”为着力点;社区各项工作,以居民满意为落脚点。

6、“社区居民民主议事会”召开的时间是每星期六上午进行。

篇6:轻工业公司民主议事制度

为充分发扬民主,进一步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广泛集中民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筑与人民群众交流沟通的平台,促使公司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议事原则

(一)公开、公正和平等协商原则;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原则;

(四)充分酝酿、科学分析和慎重决策原则。

二、议事范围

召开议事恳谈会主要是就重大决策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人员通报情况,交流沟通思想,听取意见和建议。

(一)学习贯彻县委、政府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具体落实措施。

(二)听取相关部门近期工作情况报告,并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讨论公司的重大问题;党的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四)讨论社会治安、干部作风、公益事业发展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三、议事对象

轻工业公司公司议事恳谈会参会对象分为邀请和自愿两种。邀请参会人员为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列席。

参会人员的产生由具体承担部门提出建议名单,报公司讨论审定。参会人员一般为20-30人,其中群众代表比例不能低于50%。当自愿参会人员超过会议规模时,公司根据报

名情况筛选或自愿参会人员推荐代表参加两种形式确定自愿参会人员。

四、议事程序

公司民主议事恳谈会讨论重大问题,应按照下述程序进行。

(一)确定议题。议事恳谈会议题应提前提出,不得临时动议。

(二)准备材料。议题确定后,分管常委在会前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议题进行分析论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议题的初步设想和方案以及需要讨论协商的具体事项,并形成书面材料供讨论时参考。

(三)通知会议。会议通知和会议议题及有关材料应在会议召开前5-10天书面送达应到会人员,并履行签收手续。参会对象接到通知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调查研究,认真进行分析思考,形成较为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四)整理记录。议事恳谈会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记录。会议记录人员须记录每个议题的讨论情况,并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归类整理存档以供参考。

五、意见、建议的落实

(一)议事恳谈会后,根据恳谈会综合情况,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拿出解决议题的(二)决议形成后,根据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或向参会人员反馈。参会人员如有新的意见、建议应及时向市委反映,交换意见。

篇7:82学校民主议事制度

一、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重要性

高校“党委和行政议事决策制度”,主要是指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两个规则”)。这两个规则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所在。

从依法办学上看,两个规则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高校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高校的根本领导体制,两个规则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制度层面上的集中体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辟出专门一章为“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重点对两个规则做出规定,可见对两个规则的重视程度。

从实践上看,两个规则的作用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彰显。事实上,“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近些年来高校办学实践和高教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性话题。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篇名”“主题”和“全文”查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分别有270篇、372篇和9415篇文章 (截至2014年10月17日 ), 通过“发表年度”查看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可以看出,自1998年《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实行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来的十几年间,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专门讨论或涉及该问题,数量上总体呈现出一种稳中有升的趋势,这说明该问题受到多年持续关注,至今不减。但已发表论文主要在“论”体制的优势,“讲”完善的道理 ,“谈”宏观的原则 ,缺乏制度上具体操作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两个规则如何切实发挥作用论及不多。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拟从操作层面———聚焦于两个规则的完善,来探讨如何更好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两个规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

(一)主要问题:“割裂”现象突出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这也就意味着两个规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已有的法律法规,在对党委职责和校长职责的规定中,并没有明确将它们连接为“有机整体”,即党委的职责中没有出现校长或校长办公会的字样,校长的职责中也没有提及党委或党委常委会,有的只是“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等宏观定调。在最近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中,首次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校长办公会议或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委决议的有关措施……”,但这里“研究提出拟由党委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仍显笼统。正是由于法律法规长期以来没有在两者“有机整体”关系上做出明确规定,存在“割裂”现象,使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落实中依不同理解而出现不同效果。

调研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面的问题。笔者通过电话问询、实地走访和网上查询等方式,调研了全国4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20所“985高校”、20所“211高校”)两个规则的建设情况。结果显示,调研高校100%制订了两个规则,45%的高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制订两个规则,主要是由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分别制订或牵头制订;55%的高校由一个单位制订或牵头制订,主要在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合并组建)。87.5%的高校,两个规则制订或修订的时间不完全同步,97.5%的高校在两个规则的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

以N大学为例。学校党委常委会工作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分别于2005年和1999年制订。如果分别来看,两个规则都自成体系,除了个别内容有些陈旧, 与现行的法规和文件内容不相符合之外,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把两者对比来看,就会发现,党委常委会的职责与校长办公会的职责都列了数条,彼此之间有重复和交叉,甚至有矛盾,语义模糊,界定不清。可以想见,这样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到位。

调查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两个规则在各高校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割裂”问题。两个规则的核心内容是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许多高校议事范围的规定失之于“粗放”,都是把有关法律法规条款照搬照抄,而前后几次法律法规条款在内容和表述上不完全相同,所以“照搬照抄”哪一个版本的都有;职责的规定也失之于“割裂”,没有挖掘党委和校长两者职责的内在关联,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照应,在规则框架和文字表述上不统一。这样,两个规则就不能认为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下的两个“有机的”支撑规则。

(二)完善的基本思路:分立不分割

党委工作和行政工作是高校内部相对独立的两大块工作, 高校内部存在着差异比较显著的两个系统———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两个规则分别对应于两个系统的工作,因此分立是合理的。但分立不能分裂,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即关联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党委与行政的职能要明确,责任要分清。分立的目的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工作中协调配合更重要,学校的重要工作都需要党委与行政密切配合[3]。这决定了两者决策范围具有必然的交叉性,议事程序具有紧密的连贯性。“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够富有成效的关键,也是指导“健全党委与行政议事决策制度”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认识,建设和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是:统筹两者,协调一致,分立不分割。第一,内容上照应, 主要是指两个规则在职责交叉部分应相互照应,在议事程序上应紧密衔接。第二,框架上统一,两个规则整体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在框架上可以统一,比如,都可包括规则依据、议事范围、成员构成、议事程序、会务、监督约束机制等条款。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是为了体现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的照应性。第三,表述上一致, 即在一些相同的内容和程序上做到表述一致,否则,可能会带来多种理解,客观上造成规则在认识和执行上的较多障碍。

三、“两个规则”完善的具体建议

两个规则最为核心的有三个要素, 即议事范围(“做什么”)、议事人员 (“谁来做”)、议事程序 (“怎么做”)。其中“议事程序”在有关文件中已经规定得比较明确,这里讨论前两个要素。

(一)议事范围:分为三类,相互对应

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范围,在法律法规上的直接依据主要有3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2014年)。此外,其他规章制度的间接性规定,尽管里面并没有直接规定相关内容,但通过分析, 可以认为有些内容应是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比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教监〔2011〕7号)、《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令第32号,2011年)、《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5号,2014年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教育部令第37号,2014年)等。

高校在制订两个规则时,需要对法律法规规定的或宏观或综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可以从对上级、对对方(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之间)、对自身三个层面,将议事范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学习、贯彻、落实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这一部分直接体现公立大学与国家意志的密切关系,涉及诸多大学与外部的关系和事务。两个规则都应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是两者分别侧重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和“上级行政”两方面内容。

第二类:两者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是指校长办公会需要拟定、提出报请党委常委会决定或教代会审议的有关重要事项,而相应地,党委常委会需要研究决定校长办公会提交审议的重要事项。这两者应该严格对应。这部分是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内容,也是现实中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第三类: 两者分别决定自身可以独立决策的内容。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党务工作的重要事项。

上面三类议事范围最受关注的是第二类共同讨论或决策的事项。不同的法律法规对这一类事项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且并不严格对应。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出台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党委和校长职责的交叉部分规定得最为详细,但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只是从字面上可以分析出,校长“组织拟订”的事项,必然要党委最终“讨论决定”。

根据上述思路和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可以将两个规则的议事范围和具体议事事项分成三类。 (见表2) 表2中的各条款具体内容主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然,每一所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传统和未来发展需要,增加一些新的条款。

这样把党委和校长讨论决策的事项根据议事的性质和权限划分为三类,既体现了举办者的利益(落实上级精神), 又体现了党委和校长的共同职责部分(相同议题 ,不同权责 )以及相对独立职责部分 (分别相对独立决策)。

(二)议事人员:扩大范围,兼顾效率

党委常委会议事人员就是常委,不是常委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可根据议题列席会议,这在各校都是一致的。但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人员,各校有较大差异。

调研的40所高校的校长办公会或校务会议的固定参加人员(包括正式成员和列席人员)组成情况见表3。

实际情况比上述统计还要复杂些,固定参会人员往往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个人情况而定,几乎一校一样;此外,在固定参会人员中,正式成员与列席成员的规定也有差别。但从复杂情况中还是能够找到规律,即两种极端情况是:“简版”的只是行政班子的成员参会,“全版”的是党、政班子成员加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都参会,其他情况是在这两种情况的中间状态的“繁版”。上面的统计没有计算比例,只是列出典型学校,原因也在于此。但总体来看,“简版”的学校较少,而“繁版”和“全版”的学校占大多数。

注:以上调研情况依据各校两个议事规则的相关规定。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对此的规定是:“(校长办公会)会议成员一般为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等可视议题情况参加会议。”可见规定的是“简版”,但实践中多数学校是“繁版”和“全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尽管文本表述上看似两个议事队伍, 实际上人员多数重复。党委常委会的正式成员是7~11人的常委,包括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办公会的正式成员是校长和行政副职,校长助理等,一般党委书记也会参会。这样,如果按照“简版”的规定,校长办公会也只相当于2~3名常委没有参会 (一般包括一名副书记、一名纪委书记,有的学校常委为组织部长或党办主任等)。这少部分常委没有参加校长办公会,就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许多时候,校长办公会的议事事项与党委常委会的议事事项之间难以有一个“泾渭分明”的界线,尽管已经做了大致的区别,包括笔者上面的三类划分,但诸如“重要事项”“基本制度”“重要政策”“重大举措”等字眼, 何为重要、基本、重大,依然会把规定的界限模糊掉。还有,字面上一方是“做出决定”,一方是“部署落实”,看似清晰明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系统是党委决策的贯彻执行者,主要职责是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方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规定、命令、布置、检查、督促等方式将党委意图、决策部署落到实处。”[6]但在实际工作中,“部署落实”中涉及“做出决定”,“做出决定”中伴有“部署落实”,大事情的“部署落实”可能比小事情的“做出决定”还要重要。所以,如果只是机械地把常委会定性为“做出决定”,把校长办公会定性为“部署落实”,在实践中恐怕行不通。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文本上的界限清晰并不等于完事大吉。在这样界限难以完全清晰的事实面前,如果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覆盖面不够, 没有覆盖所有学校党政领导,那么一些客观上重要事项的决策,部分领导就没有参与其中,不利于在领导层保持政策信息畅通,认识一致,和谐融洽。正基于此,很多学校在校长办公会的参会人员上往往覆盖了常委会的人员。

所以,确定参会人员的范围,主要应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学校领导层形成共识。职责在字面上划分得再清楚,实施中也不能避免彼此之间的模糊地带。如果参会的人员覆盖面较大,就能够弥补对职责划分和理解不同可能带来的问题。二是从效果出发,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会议规模太大会导致效率较低,所以,会议规模应适中,可适当减少职能部门人员作为固定人员参会,职能部门人员可通过校务公开等方式了解学校层面的决策。笔者建议可采用表3中的第三种情况,即行政班子+党委常委的人员组成模式。当然,各校应依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

四、小结

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个大的框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建设,制度层面与人的层面。制度建设和依法治理是基础,只有增强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执行力,才能保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制度和人的相对关系上,制度建设在当前显得更为根本和重要。当然,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因素同样不可低估[7]。党政一把手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班子成员间的支持协调是落实这一体制所必不可少的,治理终究需要“礼法合治”。

仅从制度建设的层面上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重要基础和基本途径,也是完善和实施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保障。具体落实到两个规则上,就是要内容上照应,表述上一致,框架上统一。特别是在议事范围交叉的部分,要尽量界定清楚,减少模糊地带,清晰议事程序。当然,议事范围很难做到完全界定清楚, 在议事人员的规定上可适当扩大范围,以弥补因议事范围不清、决策者参与决策程度不同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摘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完善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更好地发挥党委和校长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协同性,对于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调查结果看,目前高校“两个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筹考虑,衔接对应,存在“割裂”现象。“加强统筹协调”是完善两个规则的基本思路。在议事范围方面,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可分别划分为“对上级落实要求、与对方共同议事、对自身独立决策”三类事项,两个规则可内容对应、表述统一;在议事人员方面可适当扩大范围,兼顾议事效率。

篇8:机关党支部民主议事决策制度

一、机关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必要时也可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吸收党小组长和有关党员干部参加。会议由书记召集主持,书记不参加会议时,可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二、会议的议题由书记确定,或由书记委托副书记确定,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会议召开两天前通知到各委员,会议有关材料一般应同时送达,凡未列入会议议题的不研究讨论,不搞临时性动议。

三、议事范围:

①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保证上级党委指示的贯彻实施。

②对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作出决策。

③研究分析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情况和机关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指导群团组织工作。④讨论决定干部奖惩。⑤需要会议决定的其它事宜。

四、支部委员会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讨论干部问题时,应在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应在会前请假,其意见可用书面形式表达,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根据议题内容指定。

五、会议进行表决时,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未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会议决定每个事项的,应逐项表决,推荐升干部和决定干部的奖惩事项,应逐个表决,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

六、会议应有专人记录,并将记录存档作为依据。经会议讨论通过的,以党支部名义上报或者下发的文件,由书记或书记委托副书记签发。

篇9:张家庄村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促进村级一事一议建设项目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省、地有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会议要求和文件精神,结合田坎乡实际,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民主议事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民主管理为基础,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控制农民负担为条件,引导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为民主管理为基本原则。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最急需,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重点解决农户一家一户想办而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农民群众是主体,要依照村民“自力更生、量力而行”的要求,引导群众开展“一事一议,民主管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建设项目商议好、监督好、管理好。积极鼓励群众参与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

第三条

针对部分村组青壮年外出务工多,临时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存在困难的实际情况,民主议事的时间应选择在能有2/3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的适当时间,确保村民代表的出席率。民主议事会的召开时间,议题一般应提前通知参加会议人员。民主议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不得讨论与本议题无关的事宜。第四条

村民委员会在会前通过走访、开座谈会等途径广泛收集村民对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的意见,提出当年本村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议方案,供村民代表会议讨论。

第五条 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村民委员会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使村民代表能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村民代表不仅要发表个人意见,还要全面表达所代表农户的意见。村民代表会议要在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民主表决。所作决定必须经全体村民代表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并由参加会议的村民代表签字认可。决议一经形成,任何人不得违背和拒绝执行。

第六条 民主议事的内容。

1、工程项目的规划方案、预算、效益;

2、投资投劳的标准、范围、用途;

3、建设项目的施工及管理;

4、项目实施中村组怎样对建设质量进行有效监管;

5、工程建成后的权属、维护、管理和使用;

6、其他需要协商决定的事宜。

第七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按行政区划,以自然村、行政村、联村为单位进行协商议事,也可以受益群体为单位来进行议事,还可以采取群众接受的其他方式进行议事。

第八条

民主议事的表决形式可以受益人全体表决,也可以选派代表表决。原则上涉及人员多的项目选用代表表决方式;涉及人员少的项目采用全体受益人员表决的方式;比较重要的工程由全体受益人员集体表决。第八条 民主管理的议事及实施程序

(一)项目提出。村民联户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提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二)项目筛选。村委会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本着轻重缓急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在乡镇的指导下初步拟定建设项目以及项目概算、实施方案等,也供提交村民代表讨论。初步拟定的建设项目应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和建设规划范围,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急需建设的。

(三)民主表决。召开村民或受益农户大会,对规定的议事内容进行讨论表决。项目最终的实施方案需经全体村民(受益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四)审核批准。项目最终的实施方案等相关资料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审核。

(五)张榜公布。实施方案批复后,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七天。

(六)组织实施。对张榜公布后村民无异议的,按民主议定的方式组织施工。

(七)建后管理。项目建设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凡已通过验收的工程项目,要按相关规定落实产权,明确责任,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建成后的项目发挥正常效益。

第十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是由村支两委具体组织实施,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奖励补助物资、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完成,因此所建设项目受益的农民群众是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村内“一事一议”筹劳原则上实行上限控制,一般不超过省级确定的筹劳上限标准。确有需要并经大多数村民同意,可以适当提高筹劳数额,超过上限控制额度的,要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村民自愿可以实行以资代劳,但严禁强行以资代劳。五保户、特困户、复员退伍的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在校学生、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村民不承担筹劳。疾病、伤残或其他原因不能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筹劳的,情况属实应予减免。群众个人、大户、企业家和社会捐资捐劳的,可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对少数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多数人决定出劳的,可按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村规民约处理。

第十一条 村委会要做好民主议事过程中相关档案管理,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劳项目方案、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概算情况、奖补项目的申请表、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资料要指定专人保管。区乡项目建设管理部门因管理的需要,村委会应按要求以予提供。

第十二条 竣工后,及时帮助村组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技术人员,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使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

第十三条 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涉及群众利益,是一件得民心工程,议事要尊重农民意愿,妥善处理好群众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不得有任何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的现象发生;要特别注意因议事工作处理不当引起或激化群众矛盾,造成群体性事件发生。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村、组或个人,视情节严重,由乡(镇、办)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对单位或责任人严肃处理。

上一篇:给女朋友温馨早安问候语下一篇:国产操作系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