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多元化融合学习心得

2024-04-16

绘本教学多元化融合学习心得(精选6篇)

篇1:绘本教学多元化融合学习心得

绘本教学的多元融合活动学习心得

2015年1月17日,我有幸聆听了应彩云名师工作室里何洁和李天虹两位名师关于绘本教学的多元融合的精彩课程及讲座。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我们观摩了四个教育活动、一场专题讲座,让我充分领略了上海教师们的风采,感受了上海幼教课程改革的成果,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和启发。

首先,是何洁老师的中班阅读游戏活动《谁藏起来了》,整个活动,是在一种游戏活动中展开的,让孩子们猜猜想想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以此达到幼儿通过仔细观察记忆画面中动物的位置,并大胆清楚的用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的事情,与此同时又让孩子们喜欢集体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何老师的活动设计根据幼儿对房间号的认识和熟悉,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有趣记忆激发他们的思维,从心理学上讲,这其间体现的是幼儿的瞬时记忆,这节课何老师处理的很有特点,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处理、老师提问的设计都让人感到很有新意,也非常细腻,整个活动都在步步推进,很大程度的引发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我个人认为这是一节对幼儿教师而言特别值得借鉴的阅读课。何洁老师带来的第二节活动《艾玛与风》,》《艾玛与风》讲的是外面刮起了非常非常大的风,所有的大象都躲进了山洞,只有花格子大象艾玛不相信风可以吹跑一头大象,于是他胸有成竹地跑进了风里,跑进风里后它就想和大伙开个玩笑,于是他在风中大喊自己被风刮走了,结果大伙出来一看艾玛是在和大伙开玩笑,想减轻大伙心中的那种恐惧感,随后艾玛又跑出去了、结果他真的被风刮走了、、、在活动中何洁老师主要是要求孩子能观察画面,大胆猜想并有序地讲述故事情节。孩子们观察地都非常仔细,在猜想的时候能够联系生活经验,非常地棒。下午的讲座是何洁老师结合上午的活动分析教学的多元融合,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何老师告诉我们融合方式是利用绘本具有的教育因素,发挥其价值;加入绘本以外的教育因素,拓展其价值。

上海幼教名师李天虹老师的情境阅读《爸爸的亲亲》真情流露身边平凡的父子间温暖深情的爱意,深深感动了台上台下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大班情景游戏《糊涂熊队划不快》给我印象最为深刻,李教师首先通过出示绘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的开始和结局部分。抓住故事的关键问题,通过设疑、猜想、提问等方式,为幼儿拓展了想象空间。PPT上出示大熊集体照和老鼠的集体照,及时抓住故事的情节变化展开讨论,你们觉得谁会赢呢?为什么?通过孩子们的回答熊队的队友们有的在吃竹子、有的在抓鱼、有的在睡觉,教师巧妙的语言引导小朋友们说出老鼠队的齐心协作。通过一个游戏“划船比赛”来体验齐心协力。教师先示范划船的基本动作让孩子们参与到游戏规则的讨论中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活动中和幼儿共同讨论船断的原因。1.前面的小朋友划的速度太快,后面小朋友跟不上。2.手没有抓紧,容易断开。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挑战、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引出齐心协作,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团结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绘本教学及绘本潜在的“功能”,也让我找到了自身课堂中的不足。以后我会多向优秀教师学习,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优化!

2015

军山蒲潭幼儿园 王嫚 年1月20

篇2:绘本教学多元化融合学习心得

2016年5月7日,我在新郑市第一高中听了四节绘本课教学,并听取了关于绘本教学的讲座,觉得受益匪浅。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地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

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

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

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篇3:美术教学的多元化融合

一、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在传统的中国课程上, 美术一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科, 很多美术课也仅仅象征性的过过场, 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随着新课改的火热进行, 美术的地位从无足轻重到必修课, 高中美术更是参与学业水平测试, 甚至高考!但现在很多学生和教师对美术还是有偏见, 认为学了也是浪费时间。作为美术老师在这里我为美术正正名, 因为美术和其他学科有着重要关系。

1. 美术与语文的融合。

语文, 是通过语言或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 表现思想感情的。而文字最早的原始形态就是以绘画的形式出现的, 比如中国的象形文字中“日”字就像一个圆形, 中间有一点, 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 所看到的形态, “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 还有水, 山、石等。

美术与语文是相辅相成的, 在古代, 中国画是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 这个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作不出来的。所以想读懂一幅画需要语文, 而读懂一首诗也是需要美术的想象空间。

2. 美术与数学的融合。

初听起来, 美术和数学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等你看完西方美术作品就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了, 在古希腊, 他们对于美的表现, 都是通过数学探索出来的, 黄金分割在美术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就像达·芬奇说的一样:能够欣赏我的作品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数学家。比如他的作品中的透视画法, 就是几何学与绘画技巧相结合, 在绘画中表现三维立体空间, 所以他的作品是如此的神奇。更不必说西方绘画那些充斥着几何符号和图形的冷抽象画, 你看到它们更清楚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3. 美术与历史的融合。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发展规律的, 美术也不例外, 所以美术与历史的关系是最密切的。人类的艺术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地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变化, 所以, 要了解艺术的发展, 也就是必须了解历史的演变。

高中历史, 艺术是占有很大比重的, 可以说, 美术见证了历史, 以中国为例, 从原始社会的陶器、玉, 到奴隶社会的青铜器, 秦的兵马俑, 汉的马踏匈奴等出土的大部分文物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也包含了他们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样, 在美术课中融入相应的历史知识, 将有利于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理解其时代背景, 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环境, 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 提高其艺术鉴赏的能力。

4. 美术与地理、物理、化学的关系。

通过研究《清明上河图》我们了解了北宋东京汴梁的繁荣景象, 对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有很大研究价值。中国地域跨度大, 南北差异不小, 派生出来的艺术也是不一样的, 就像南北民居一样, 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更不要提各民族之间的民间艺术了。物理更体现在建筑上, 特别是西方教堂, 从罗马式 (伽利略还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呢) 比萨教堂、拜占庭式索菲亚大教堂到巴洛克风格巴黎圣母院, 你能说没一点物理在里面?更不用说矗立了一百二十多年的埃菲尔铁塔, 它本身就是个力学奇迹。当然中国也有, 1400多年前隋代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至于化学最直接是颜料, 不管国画颜料还是油画颜料都要化学的参与, 放宽一点, 陶器、瓷器的釉色, 古代服饰、建筑的艳丽颜色等等都是化学的功劳。

二、美术多元化下直接学科的融合

1. 美术与音乐的融合。

音乐、美术不分家, 本身同属于艺术的一对奇葩, 所以作为艺术是相通的。它们的作用都是培养他们的欣赏情趣, 动手、动脑能力, 美术课中有效地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中, 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 欣赏美, 最重要的是要创造美。

在教学的导入部分, 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 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 视听结合,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 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 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 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 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 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随着教学手段的日益完善, 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通过信息技术平台, 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图像视觉冲击和启示, 色彩斑斓的视觉调度,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 在耳濡目染下, 喜爱上美术了。再者, 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 老师能够充分运用网络的资源来教学, 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能够快捷地获取知识, 学生更爱上美术学科,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创新的精神。

三、学科融合不是大杂烩

学科融合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 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 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 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不能生搬硬套, 要分清主次, 把握一个尺度, 避免“天马行空”、“信口开河”式的跑题教学, 要及时的“悬崖勒马”, 才能事半功倍。课堂上所有的形式变化、综合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各类艺术之间的影响、渗透, 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和表现, 使他们的创造力更强, 更有个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更爱美术, 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要: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美术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美术与各学科渗透与融合, 通过美术教学的多元化融合, 学生能感知各学科的宝贵文化资源, 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

篇4:绘本教学多元化融合学习心得

一、选择情绪主题绘本,在互动式阅读中让幼儿识别各种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优秀的绘本作品蕴含了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渗透了丰富的人类情感经验。在集体阅读、启发式阅读、自主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中,教师通过和孩子们在 “我的感觉”系列绘本的活动过程中, 让孩子们感知七种情绪——想念、难过、害怕、生气、嫉妒、关心别人、喜爱自己,用图画和贴切的语言传达给孩子这些情绪分别带给人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像书中小主人公说的那样“难过是一种灰灰的、累累的感觉。”、 “想念是一种重重的、有点疼痛的感觉。”、“嫉妒是一种刺刺的、热热的、讨厌的感觉。”、“害怕是一种冷冷的、紧紧的感觉。”在阅读《我的想念》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们注意观察书中小天竺鼠的面部表情,想想平时自己有想念的时候吗?这时,刚上幼儿园的雅雅,用一双期盼的大眼睛看着我,对我说:“老师,我每天在幼儿园都会想念妈妈,”因为是单亲家庭的缘故,她对妈妈的依恋表现的更加强烈,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触动到她的情感,与之产生了共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对自己情绪的认知。老师将她搂在怀里关切地说:“这样你会觉得好些吗?别担心,到放学时你就会见到妈妈哦!”。在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她知道了原来每个人都会有想念的时候。很高兴,她能向老师表达她内心的感受。

绘本读物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在幼儿间接学习与直接学习之间建起有效的桥梁,幼儿在绘本故事的互动中受到绘本象征性图景的影响,从而会愿意接受绘本蕴含的立场视角和情感态度。

二、绘本情境剧,让幼儿在游戏中亲身体验情绪

绘本情景剧以绘本故事为基础,通过为幼儿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情境,结合音乐、场地布景构成的虚拟场景给孩子们搭建一个表演、展示的平台。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来表现绘本中的主人公,让幼儿通过表演去亲身体验、理解各种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内心的情感、想法。重在幼儿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的充分结合,幼儿对读本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经验的积累、迁移、运用。有个大班的小女生,自从她妈妈怀了小宝宝后,在家时她经常会发脾气,总是担心妈妈有了小弟弟就不再喜欢她了,在幼儿园里她看到其她女生穿着裙子打转时,她会瞅着那个女生说:“一点都不漂亮!”老师们察觉、了解到她的负面情绪。在读完绘本《我好嫉妒》活动后,征求她同意,决定请她扮演绘本中的熊宝宝,去体验书中让熊宝宝感到嫉妒的事情:例如:妈妈疼爱妹妹、自己的好朋友跟别人玩、别人得到好东西、同学表现比他好……熊宝宝发现嫉妒人人都有,他说出了心中的感受,在大人的帮助下,于是他开始寻找让自己不再嫉妒的方法。原来,嫉妒可以用很多的方式排解:可以说出自己的需要,可以去做自己的事,可以加入大家玩耍的行列……或换个想法和做法,心情就不一样了,嫉妒的感觉没有了,熊宝宝又高兴地玩去了。通过亲身的体验式学习,让她能明白“嫉妒”是一种普遍而又无法抗拒的感觉,甚至连动物都会嫉妒,这种感觉我们都不喜欢,可每个人都会有,接受这种感觉的存在,并且想办法克服它。

绘本剧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学会向主人公那样试着表达,并调整自己的想法、做法。同时也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在“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表达、宣泄情绪

图画是儿童的情绪、潜意识的思想和情感的一面镜子。儿童的美术作品往往会显现出他们的情绪。在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欣赏一定量的绘本后,幼儿积累不少经验,对于绘本中夸张而有趣的画面有了一定的影像和感受。在延伸活动续编绘本的活动中,我们尝试让幼儿利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在《我很生气》绘本教学后,老师引导孩子们都说一说,在生活中会有哪些事情使你生气,生气时你会怎么做?并请小朋友画出来。有位中班的小男生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很高大,表情看起来很凶的大人,一旁有个小男生在哭泣,手上拿着玩具,地上看似像玩具的碎片。于是,我走到他身旁蹲下身对他说:“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他耷拉着小脸灰沉沉地说:“我把玩具弄坏了,爸爸就打我,我很生气!我只想看看里面有些什么。”听了孩子的这番话,

我心理酸酸的感觉。有些成人往往会用大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让我们留点耐心,来读懂孩子的“心”。

运用续编绘本的形式进行绘画,常常借助幼儿生活经验,自己经历过的事和内在情绪表达、体验,通过这种形式,往往可以看到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进行心理早期干预,指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有效利用心理绘本这一途径,还要结合其它途径,只有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多方互相配合,随时渗透,日积月累,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快乐的一代新人。

篇5:绘本学习心得体会

------鸟老师会本工作坊 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3日,带着一颗好学的心来到了图书馆,期待着一场精彩的能拨开心头那一团迷雾的讲座。接触绘本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对于绘本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样才能把绘本那神奇而又有魔力的魔法施展出来呢?这是一门学问,也是萦绕在我心底很久的那团迷雾。鸟老师的绘本音乐剧上所讲到的几个绘本故事恰好我家书馆都有,听起来格外亲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恰到好处的配乐,以及引人入胜的联想把家长和小朋友们仿佛带入了真正情景当中。作为一个绘本工作者同时也作为一名两岁多孩子的父亲我也享受其中,受益其中。在鸟老师的讲座中我收获最多的不是给孩子教什么而是跟孩子玩什么,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正如大家知道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层面来说在玩中有所获得是激发孩子想象力最佳的途径。举个例子来说:家长传统的教孩子做手工是一步一步教步骤,然后让孩子一步一步重复家长的方法“复制”出来一个一样的手工作品。其实这样的方法限制了孩子的思维,家长可以在做的过程中让孩子观察,然后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创作。这样训练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另外,家长朋友们要把绘本和创意手工有机的结合起来。和孩子做创意手工的时候家长尽可能的把孩子带入到一定的情景当中去,让孩子在一定的载体中发挥想象,想象不能凭空想象天马行空。这种载体看似不重要其实是孩子兴趣的来源。

篇6:绘本教学多元化融合学习心得

尹集中学:解安夏

信息技术步入数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直观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乏味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它指的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的融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臵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在课程融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撤离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课程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融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上一篇:不能胜任工作的报告下一篇:向韦寿增同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