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艺术类教育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缓解了高校毕业人才就业的压力。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高校声乐教学也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笔者就高校声乐课堂上如何开展多元化教学进行研究和探析,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第一篇:多元化教学论文范文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

摘 要:音乐教育改革为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是新时期教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声乐教学改革在新时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声乐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 多元化 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音乐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音乐教育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我国长期发展。声乐课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科目,声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也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知识、创新精神、健康的心理等文化艺术素养。回首我国声乐教学新时期以来的教学改革历程,声乐教学模式是改革的瓶颈问题,不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改革理论上实施新的教学内容,根本达不到改革的目的。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 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推行和发展,以及社会对声乐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高校纷纷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转变为新教学模式。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混合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声乐教学改革对传统教学产生重大变革,但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1.声乐教学内容的变革有限

在声乐教材的选择上,教材中的声乐曲依旧单一,将单一的声乐曲目作为声乐教学的专用教材已经不适合当前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上,声乐技法课堂一般先安排基础发声练习,再进行曲目的演唱练习,在学生练声阶段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但在歌曲演唱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详细,对于情感表达、艺术品质等方面的指导还很少。

2.教学模式依旧单调

新型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有限,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声乐教学的主要模式。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教师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十分有限,依旧没有超越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开发程度有限,并没有实践开发利用,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3.学生水平与教学内容不协调

教师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存在盲目创新和增加的现象,曲目的选择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一些高难度的、原创的、大型的曲目往往并不适合学生当前的学习需要,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影响学生的发展。

二、 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设计

1.基础技能教学模式设计

(1)科学地教授声乐理论知识

在声乐课堂实践中,声乐理论知识是学习声乐的基础,但学生学习声乐理论知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在学习过程中被分开,影响学生声乐表演的效果,不利于调动学生表演的欲望。因此教师应将复杂的声乐理论知识进行分类,重点对每位学生的特质进行分析,教授与学生发展相符合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理论知识教授,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使学生充分掌握应具备的声乐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和理论的共同发展。

(2)拓宽教授声乐技能的曲目范围

拓宽曲目范围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曲目的数量,而是从不同方面加以拓宽。在曲目的语言方向,适当增加英文曲目,引导学生了解英文曲目的演唱,提高学生对声乐课堂的兴趣。在曲目的题材上,应将民族曲目、通俗歌曲、戏剧、民歌等合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声乐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声乐曲目,找到自己的专长。在曲目的表演形式上,应综合教授独唱、合唱、重唱等不同类型的表演曲目,培养学生掌握不用的唱歌技巧,扩宽未来的就业渠道。

2.情感体验教学模式设计

(1)实施途径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采用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就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体验,在实际生活经历中积累艺术构思灵感和创作思路,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指导学生随时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感受人的情感特征,尤其是对演唱具有启发的生活实践。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间接的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文化,欣赏优秀的艺术创作和作品,提高学生自身的创作能力,扩宽学生的艺术视野。间接途径就是通过戏剧、电影、小说、绘画、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体验生活中的情感,构建想象和联想能力。

(2)教学方法

实施情感体验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正确把握艺术作品的情感,为学生分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作品变现出来的,并分析如何采用合适的方式将艺术魅力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掌握其基本性质和类别。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入。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情感体验的最终目的是学会真实的抒发歌唱情感,声乐表演最忌讳虚假、做作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促进学生在歌唱表演中引入朴素的、真实的情感。

3.文化修养教学模式的设计

(1)声乐文化的分类

为了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声乐文化修养,教师首先要明确声乐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明确声乐文化的类别。一般性文化是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例如社会科学相关学科、自然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帮助声乐学生拓宽声乐专业之外的知识领域。姊妹艺术文化主要包括声乐曲目的创作背景、专业外的相关文化知识等与声乐文化相互促进的文化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专业文化指的是声乐专业相关史论、技能知识等,影响学生专业审美文化的形成。

(2)教学应用

首先,教师将实际案例作为学生声乐曲目练习的重要先导,在曲目练习之前讲述与曲目相关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练习和学习的兴趣,然后在教授声乐曲目中引导学生培养如何表达情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修养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刺激学生主动关注声乐文化。其次,教师组织开展与声乐表演相关的展览等课外体验活动,主要参观国内外的文化艺术成果,在实践中融入至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最后,教师可以将相关的影视资料作为学习声乐曲目文化的辅助教学工具,将文化修养的培育生动化、具体化,使学生充分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

4.数字化教学模式设计

(1)实施声乐演唱互动

将学生的声乐表演、声乐训练等学习活动与计算机相关联,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声乐表演的基本训练和作品展示,学生的整个声乐表演是通过计算机进行反馈、汇总的,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进步提供客观的资料。协奏模式是进一步的互动方式,教师可以操控计算机,控制音乐的播放时间,并采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做到以学生的实际为主体。学生在演唱或发生的过程中,计算机可以判断其音色、音质、音量等准确度,学生根据计算机的提示进行及时调整。这种数字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加强了学生声乐技能的练习。

(2)加强计算机与多媒体之间的互动

采取多媒体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能够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学生声乐练习的声音模型,与视觉艺术相结合,通过视频介质构建声乐练习的可视模型,使学生和教师在多媒体的教学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自己的歌声,还能够看到真实的表演图像内容,有利于及时矫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5.个性化教学模式设计

随着声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出现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规范。但是任何个性化声乐教学模式都要以学生特点为基础,分析学生的文化背景,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第二,个性化声乐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实施因材施教。第三,教师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声乐培养计划,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到互动声乐学习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三、 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科学组合

上述五种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基础技能教学模式是声乐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其他多元化技能的基础;当学生熟练掌握声乐基础技能后,教师逐渐实施情感体验式教学,使学生体会到声乐并不是简单的艺术行为,而是具有深厚情感的艺术;文化修养教学模式有助于配合情感体验教学的实施,二者相互促进,有利于同时提升学生的声乐文化素质和声乐表演水平;数字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是贯穿整个声乐教学的始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总之,多元化教学模式是通过五种教学模式相互配合的综合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改革声乐教学,提高我国声乐教学水平。

结语

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适合不同特点的声乐学生群体,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数字化、实践性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产物,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声乐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要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挖掘学生的声乐艺术潜质,提升学生的综合声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世飞. 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及其精神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谢红,郝宝珠. 新时期多元化声乐教学模式的设计探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3]邓颖贞. 基于多元化理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研究[J]. 柳州师专学报,2014,(6).

[4]任占忠.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的应用思考[J]. 音乐大观,2013(12).

[5]王平. 声乐教学的多元化、世界化——浅谈戏剧表演专业民族声乐教学教材改革[J]. 艺术教育,2010(10).

[6]韩凌. 高师声乐教学:从曲目的拓展到声乐价值理念的多元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5).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作者:崔姝声

第二篇: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近年,艺术类教育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缓解了高校毕业人才就业的压力。随着国家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高校声乐教学也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摸索着前进。笔者就高校声乐课堂上如何开展多元化教学进行研究和探析,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多元化

声乐艺术是一种“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的以情感抒发为前提的表演艺术,更注重的是激发学生自身的音乐灵感和演唱欲望。而传统的高校声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者的地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让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声乐技巧后很难再对歌唱有更大的兴趣,对声乐的学习浅尝辄止,甚至会进入什么是“真正的歌唱”的“死胡同”。因此,教师只有对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形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够真正提升声乐教学水平。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模式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相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仍然存在着脱节与滞后现象。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成果。而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性,甚至直接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艺术类教学的独特性。这一方面导致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对声乐学习投入更多的热情,当学习效果停滞不前时,甚至出现自卑、厌学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对声乐演唱艺术进行理解与领悟,从而进入声乐学习的瓶颈期,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应当走独特的艺术教学之路,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声乐教学的实效性。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施

(一)因材施教

声乐教学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教学过程,不像器乐演奏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内在的感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来,再加上亲身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和接受。即便如此,由于学生的领悟力、理解力和基础水平不同,所以学习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因材施教的目的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音乐基础水平和不同嗓音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弥补学生的短板,突出学生的优势,使学生达到一种平衡综合的发展。

第一,高校声乐教师要依据因材施教的理念去选择教材和曲目。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选择教材和曲目时,一定要分级分类、有层次、呈梯度地进行,依据学生不同的嗓音条件和个性差异选择合适的声乐教材和曲目,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开发个人独特的嗓音条件,提升演唱技能。第二,因学生的共性和个体差异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将统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为了保障整个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教师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声乐理论知识和基本演唱技能,在学生统一达到一个基础的标准后,再去寻求更高层次的、更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主要指对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目的,充分利用好课堂内的宝贵时间,自主或是协作开展歌唱研究,所面对的问题相比于传统教学显得更加真实突出,解决的方法显得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会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翻转课堂有教学素材短小精悍、教学信息真实准确、重塑整体学习体系、督促学生自主复习等特点。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操作。首先是设计课前学习环节。在声乐课开始前,教师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作品、新技能先行预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设置课中开发环节。主要目的在于对课堂内的学习计划和资源进行合理补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以充分利用;最后是督促课后发散环节。学生在学习完新作品后,课下要不断练习和巩固,教师的督促可以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知识最大程度地消化和吸收。教师在结合翻转课堂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合理地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目标、内容为学生设计好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学习环节,提前将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下发,或是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微课视频和声乐视频,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效率。

(三)互动式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相对平等的地位,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运用科学、有效、有趣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内在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具体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设置场景,增加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互动式教学最基础的环节,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塑造多形式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课堂,从而引发其对声乐学习的兴趣。例如,组织课堂声乐比赛、分派角色排练歌剧片段、成立课堂研讨会互相解决问题,这样能迅速让学生融入课堂,享受课堂,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主动与学生交流,増进师生感情。教师在做好基础教学工作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与学生经常亲近交流,以知心朋友的身份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帮助其疏导,不仅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有利于学生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发挥出最好的歌唱状态,发挥互动式教学最大的效果。

(四)开展小组课合作

传统的高校声乐课一般是一对一的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长久下来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而小组课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和演唱作品来分组,以小组课的形式,让学生轮流演唱并互相观摩、点评、学习,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意义。同一首声乐作品通过小组课的形式来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与领悟,能激发学生的演唱灵感与演唱欲望,有利于提高小组内每一位成員的声乐水平,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

三、多元化教学方法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一)开拓视野,创新思维

相比传统的高校声乐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并且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能够变抽象为具体,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此外,高校声乐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来面对当下的声乐教学。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艺术类课程也要走在课改的前端,高校教师不应该故步自封,只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应当广开视野,面向国际,虚心学习当前适用的、实用的教学方法,把传统声乐课堂与新式声乐课堂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声乐人才。

(二)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将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声乐课程教学中。例如,组建师生微信交流群,及时分享珍贵的歌剧影像资料与歌谱资料,给学生提供声乐大师课程的视频资料,推荐学生下载中国大学慕课等应用程序,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及时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让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声乐教学模式,实现了声乐教学课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信息技术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与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与综合素质。

社会越来越需要全方面、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单一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教学质量要求,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高校声乐课堂教学系统更加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玲.高职院校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民族音乐,2019,(2).

[2]唐博.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戏剧之家,2016,(19).

[3]冯阳.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4]舒心.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6,(7).

[5]张塘林.刍议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

[6]王鹂.文化大繁荣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视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責编:月 辉

作者:李延君

第三篇:拓宽教学的“多元化”

2019年,笔者任教六年级。翻看教材,发现虽然进行了教材的培训,可真正要进行教学时,真的好难!就说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里的《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宪法是根本法》,有了五年级时学的知识,学生都有了一定了解,知道法律保障了人们的权利,也规定了人们的义务,能够了解到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要让学生真正了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时,又成了难题。毕竟,对小学生而言,法律还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我自己在备课时,就已经是痛苦万分。为此,我以《宪法是根本法》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实践与思考,希望让宪法的学习“多元化”,使学生对宪法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为了做好《宪法是根本法》的教学,笔者在课前查阅资料进行备课。一打开网页,这个法那个法很多,究竟如何让小学生去了解并有兴趣地去学呢?笔者灵机一动,决定大胆地让学生们去搜集,在自己搜集中加深认识。于是,结合书上两个活动园部分,笔者在周末的时候交给学生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查阅《宪法》内容,摘录自己感兴趣的一条,并做成书签的形式,在上课时进行交流。课堂上,一张张精美的书签呈现,学生们自己动手得来的知识在交流起来不再是空洞的理论条例,而学生也更显得自信了。有了这个活动基础,之后的“宪法之我见”和“宪法的宣传标语”的编制,学生们在活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但教学完成后又发现,这次活动虽然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能力,孩子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有关宪法知识的学习还是浮于表面,未能真正让宪法知识入脑入心。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怎样才能让有关宪法知识学习有效地达成目标呢?我将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尝试:一是开展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宪法知识;拓宽学习渠道,让宪法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开展实践活动,理解宪法知识

多样的实践活动,是确保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知识的有效平台。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校园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展多样的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就渗透宪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

在学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板报、展窗等进行宪法宣傳,也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演讲、专题讨论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宪法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宪法知识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也用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是学生规范行为的一种塑造。

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宪法的同时,也让宪法知识无形地指引着学生们的生活,这是每一位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前提。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

拓宽学习渠道,根植宪法意识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基于六年级上册是宪法知识的学习专册,我们可以将宪法知识的学习贯穿于本学期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方面力量来开展多样化的宪法学习。

精彩的“家长课堂” 结合书本中4个单元共9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召集家长中的法务工作者或者对宪法感兴趣的家长,鼓励他们自主挑选内容并进行教学。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学生能进行全新意义的学习,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鲜活的“现场说法” 真正的学习更多源于生活。书本上的知识仅仅局限于书本,往往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震撼。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邀请法律志愿者来讲真实的案例,在保护隐私的同时,给学生们来一场现场版的案例解读。这样,不仅给学生进行了一个法律知识的宣传,也会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更会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

逼真的“模拟小法庭” 有亟待解决的案例,就有解决方案,就会触发学生的思考。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来充当“小法官”,让学生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如果是自己,会如何解决?这样的学习形式,既是对学生学法、知法的检测,更是对学生灵活用法的能力锻炼。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学生对宪法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在听《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执教者就运用了这样一个案例:“李奶奶有六个子女,可她年纪大了,却没有一个儿女愿意赡养她。无奈之下,她将这六个子女告上了法庭……”通过这则案例,让学生来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充当“小法官”,会怎么判?然后再出示真正的法官判决,让学生进行比较。新的问题出现:子女在判决下拒不执行,“小法官”又将怎样处理?这一步步,看似简单,实则是法律的意识在学生心中逐步植根,并深刻体会法律可以保护我们每一个人的合法权利。

这样,学生的学习的空间更大、范围更广,宪法知识的学习活动也就成为一个系列性的活动。在班级里,也就营造出一种学法、知法的氛围,学生对宪法的学习自然也就灵动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作者:王玉娟

上一篇:公司治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