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2024-05-01

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共4篇)

篇1: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风神轮胎)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投入重金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目前,风神轮胎的.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分别由原来的260和600 mg・m-3降至40和100 mg・m-3,污水实现了零排放,成为焦作市“环保飓风行动”第一家达标企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作 者:谢智保 作者单位: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刊 名:轮胎工业英文刊名:TIRE INDUSTRY年,卷(期):27(12)分类号:X783.3关键词:

篇2: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

冶金、电力、石化、机械、建材等资源型产业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由于资源型产业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 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受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粗放式、掠夺式开采比较普遍, 对甘肃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使甘肃从丝绸之路的富庶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 资源不足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对全省经济发展约束日益严峻, 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等重点资源型城市都面临资源枯竭的危机。实施产业转型战略就成为甘肃实现生态、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十一五”以来, 甘肃大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对“两高一资”型企业开展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积极改善生态环境,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 培育高效节能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同时, 积极开发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 发挥在其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促进了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 实施重点企业重大技术改造。“十五”期间, 围绕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 甘肃重点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煤炭等行业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 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 100亿元。在实际工作中, 着重把握了三个结合:一是将技术改造同节能减排结合起来, 下功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成金川公司镍精炼和40万t铜电解项目, 铝冶炼行业已全部淘汰自焙槽, 水泥行业基本拆除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 并依法淘汰了一大批铁合金、电石、土炼焦项目。二是将技术改造同延伸产业链结合起来, 着力开发下游产品。兰州石化建成1 000万t炼油和80万t乙烯项目;酒钢实现全面更新换代, 建成了不锈钢从炼钢到冷轧的全套生产线。三是将技术改造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增强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兰州石化、金川公司和酒钢公司等都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技术改造, 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产能迅速扩张、能耗和污染降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

其次, 加快制定政策法规和规划, 加强监督检查。2007年5月, 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省政府制定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甘肃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相继出台。目前在抓紧制定《甘肃省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暂行办法》等相关办法;旨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同时,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各级政府依法强化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甘肃省政府制定了专门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2007年2月, 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年度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将当年全省节能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各市州对省政府下达的任务进一步分解, 逐级落实到县市区和重点用能单位, 与年综合能耗2 000t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07年6月, 省政府组成督查组对各市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实差别电价、清理纠正土地价格、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如税务部门对属于清理范围的8户企业, 从2007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税收优惠政策, 并补缴入库企业所得税7 874万元。2007年7月和11月, 省政府两次对全省市州开展节能督查。

第三, 加强节能减排的基础管理工作。2007年, 甘肃省建立了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统计月报制度和节能定期督查检查制度, 加强了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等基础工作。组织对各市州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测算, 对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建立了节能减排省市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建设, 强化了省节能监察中心的职能, 充实了人员, 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全省14个市州全部组建了节能监察机构, 绝大多数企业都充实了专职节能统计人员。全省46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进出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好率基本达到了100%。

第四, 加大投入, 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转移。按照《甘肃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规划》要求, 甘肃将在“十一五”期间投资49.7亿元巨资治理黄河污染;计划投资76.16亿元, 用于实施112项环保工程。 其中, SO2减排工程17项, 投资35.68亿元, 预计削减SO221.1万t;化学需氧量减排工程95项, 投资40.48亿元, 削减化学需氧量9.8万t。到2010年, SO2排放总量控制在56.3万t;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6.8万t, 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企业将全部被淘汰。另外, 在《甘肃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设立两个节能减排科技专项, 前两年组织实施28个项目, 科技投入经费1 066万元。2007年, 全省14个市州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 000余万元, 组织节能减排项目47个, 同时加大企业的相关投入和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 去年, 仅金川公司节能减排的技术开发投入达14.8亿元。同年,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的第一个研发机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在兰州奠基。

第五, 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针对全省工业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70%以上的现实, 将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 并对年耗能18万t标煤以上14户企业实施政府重点监管, 各市州对年耗能1万t标煤以上的146户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全省对冶金、有色、石化、建材、煤炭等重点行业的100户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试点, 在33户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污染物零排放试点。华亭电厂2台13.5万kW机组成为全省最大的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年利用煤矸石40多万t。另外, 甘肃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kW, 是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 且风带区人烟稀少, 交通便利, 非常便于建设大型风场。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甘肃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 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风能发展战略, 1 000万kW的总体建设规划已经国家批准。目前, 酒泉市已建成5个装机规模达5万kW级以上的大型风电厂, 风电总装机41万kW, 今年可达到150万kW, 预计到2015年达到1 270万kW。同时, 在全省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 努力改变能源结构单一的现状。

与此同时, 甘肃紧紧抓住《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清洁发展机制 (CDM) 这个全球减排和技术转移的手段和机遇, 加大宣传和项目开发, 抓住机遇, 在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实施中引进国际技术和资金, 加速推进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

自2002年开始, 甘肃在全国率先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宣传推介, 成为世界银行在我国第一批CDM项目执行省和亚洲开发银行第一批项目潜力调查试点省。累计举办培训班 (会) 14次, 编写培训材料3部, 集中培训相关人员3 000多人次。同时, 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国际合作平台, 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 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加强CDM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促进全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省直相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 形成政府组织推动、中介机构技术支撑、项目业主积极参加的工作机制。加快项目开发的能力建设, 拓展项目开发领域。加强对煤层气回收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和提高能效领域的项目开发。为甘肃相关企业引进减排资金和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大大提升了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发展水平。同时也为甘肃省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实施, 甘肃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主要表现在:

第一, 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2006年, 全省SO2排放量54.6万t, 比2005年削减3.0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8万t, 比2005年削减2.2%, 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是全国4个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省份之一。其次, 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基本完成。2007年, 全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率4.09%, 超额完成了4%的年度计划目标。与2006年相比,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提高了1.48个百分点。14个市州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均达到4%以上, 全部完成了与省政府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第三,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初步成效。对属于淘汰和限制类的87户高耗能企业的用电, 从2007年1月1日起, 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措施, 每kW时加价0.04至0.15元。2007年, 全省关闭“两高”企业185户, 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9台, 铝冶炼行业已全部淘汰自焙槽, 水泥行业基本拆除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 并依法淘汰了一大批铁合金、电石、土炼焦项目, 占“十一五”关停计划的35.9%。第四, 科技进步提高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攻关和改造, 金川公司镍精炼和40万t铜电解, 兰州石化1 000万t炼油和80万t乙烯等生产线相继建成;酒钢实现全面更新换代, 建成了不锈钢从炼钢到冷轧的全套生产线。兰州石化、金川公司和酒钢公司、西北铝加工厂等都拥有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支柱产业形成了装备水平全面提升、产能迅速扩张、能耗和污染降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良好发展局面。14户国家千家企业累计实现节能量65.34万t标准煤, 完成当年计划目标任务的147.11%, 实现节能量占国家分解下达“十一五”节能总量的30.84%。第五, 减少资源依赖的新经济增长点逐步显现。通过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 增强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少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着力构建支撑工业强省的产业新格局。目前在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数控机床、真空设备、风动设备、电工电器、无线电整机、集成电路封装、矿山机械制造等领域已形成突出的产业优势, 全省减少资源依赖的新经济增长点逐步显现。

截至2008年5月, 甘肃的CDM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CDM项目通过国内批准57项, 注册数量国内领先, 合计年减排量约715万tCO2当量, 相当于节省标煤264万t, 年可为甘肃带来约6.1亿元的减排收益。通过CDM执行理事会 (EB) 注册19项, 年减排量约183万t, 约占全国已注册项目近9%, 年可为全省带来约1.6亿元减排收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张掖小孤山水电工程项目已获 (EB) 签发的第一笔经核证的减排量 (CERs) , 获75万美元减排收益, 是亚太地区第一个获得世行碳汇基金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为甘肃相关企业引进减排资金和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大大提升了省内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发展水平。同时也为甘肃省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篇3: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近年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尽快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钢铁企业,唐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认真履行节能减排承诺,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全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强化能源管理和环境治理工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出一条创新型绿色发展之路。

信息化整体建设助推唐钢向绿色制造转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遵循这一方针,结合公司建设与发展的实际,唐钢以信息化建设为先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在完成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以及实现厂际间计量数据自动采集的能源计量网络系统、一钢轧产销一体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部分子系统建设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7日,投资1.7亿,正式启动公司整体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同时进行铁前、二钢轧DSS系统、一钢轧、冷轧MES系统、计质量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等配套三级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建设。2008年10月1日实现了整体上线,由此一举搭建完成了公司整体信息化平台。包括四级ERP系统7大模块和10余个三级子系统在内的整体信息化一期工程,覆盖了公司从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到质量控制、财务成本管理等几乎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系统已经渗透到公司整个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的方方面面,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密切依赖的中枢神经。时隔一年后的2009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之上,唐钢又顺利实施了sAP系统的PM(设备管理)模块和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并于同年10月1日顺利上线运行。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约束,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达到精细化管理,使唐钢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渐向“点检定修”、“点检预修”、高效无缺陷零事故的目标发展,能够逐步实现科学、高效、开放式、信息化全过程管理。2010年6月,唐钢又投资1.78亿元启动了整体信息化三期工程,重点实施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及配套系统的改造,通过对唐钢整体信息系统进行良性整合,实现公司级能源计划、生产管控及实绩收集、能源流的调度优化平衡、能源的二次利用、能耗分析、能源计量等管理功能。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但使唐钢实现了采供过程的集中管理,产销紧密衔接,物资、资金、信息“三流”同步,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而且,为公司实施门禁系统建设、炼铁、炼钢等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强化能源、物资计量管理,推进厂区环境治理等工作都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成为唐钢从传统企业向生态企业转型的重要保障。

在面对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时,唐钢有效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计量等基础管理,坚持将节能减排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工作来抓,在精确计量的基础上,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不断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创新和节能改造项目建设步伐。2008-2009年,唐钢投资15.43亿元,实施了16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项目,先后实施了焦化干熄焦、自用焦炉煤气脱硫、生化废水治理、烧结机烟气脱硫、炼钢转炉除尘系统深度治理、余能余热发电、风机水泵电机节电及绿色照明改造等一大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仅以2009年为例,唐钢吨钢综合能耗完成579.9公斤标煤,年节能12.8万吨标煤;吨钢耗新水完成3.8吨,年减少外购新水409万吨;SO2排放量17725吨,年减少排放量4200吨;COD排放量889吨,年减少排放量220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提前一年完成河北省“双三十”减排目标。

强化能源管理,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

能源介质全部实现网络化管理。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唐钢计控部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和不断完善能源计量网络,将包括氧气、氮气、氢气、煤气、蒸汽、压缩空气和各种水等八大计量系统的所有厂际间结算的能源介质,全部纳入能源计量网络,同时,还将一些与生产和安全密切相关的(如:转炉、焦炉和高炉三大煤气柜的柜容、柜高、进出柜煤气压力及混合煤气的热值等)计量参数纳入计量网管理,通过公司信息网,对能源计量各种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为公司生产调度和设备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本着经济运行理念,实施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精细能源成本管理。2010年,公司将“强化能源管理,实现经济运行”作为重点工作之一。2010年6月,唐钢启动了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及配套系统改造项目。按照《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对全公司能源计量仪表进行了完善和更新。能源管理系统(EMS),作为公司三级系统的一部分,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能源的调度优化、计划指挥、能耗分析、能源质量、能源计量等独有的功能;同时又和公司其他系统密不可分,它能够将能源计量PI系统的采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实现与四级ERP系统和MES等三级系统的信息交互,满足能源供需平衡、调度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信息的完整性。

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讲,该系统可以使能源消耗可追溯到产线、品种和批次上,并对工序间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达到能源消耗分解到车间、班组、产品、批次的目标,真正实现能源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同步的合理有效运行模式,系统能源控制点达到4万点,新增计量设施2800台套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已达到98%以上,超过国家标准要求。

该系统已于2009年年底上线运行,实现了对各种能源介质(电力、煤气、压空、氧气、氮气、氩气、氢气、蒸汽及水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统一调度以及优化运行。通过监控台对各类供能、用能环节进行监控管理,对无人值守站所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提供能源调度高级决策支持信息等。系统充分集成生产执行的能源相关数据和信息,可为能源管控中心和调度人员提供强大的生产事件追踪和分析的工具,为能源管控、调度及应用构建统一信息界面和应用平台。

唐钢能源管理调度中心通过能源管理系统确保能源调度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工序用能的优化分配及供应,保证生产及动力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并最终实现提高公司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该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实现了对每条生产线、每到工序、每批次产品能源成本的

控制与管理,从而推动公司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在能源综合利用、降低能源成本、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能源计量网络,全面构建系统并实施“企业循环经济模式”,提升了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唐钢非常重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关注一次能源使用的同时,同样关注二次能源的转化利用,并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高效,进而实现生产过程由可靠、可控运行到经济运行。

2010年上半年以来,以公司能源计量网络系统为基础的各项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逐项达产达效,使公司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如炼焦制气厂快速锅炉和导热油炉的投产,降低了厂内煤气消耗,焦炉煤气外送量大幅提升,达到120万m3/天以上。通过南区煤气系统的节能攻关,使转炉煤气吨钢回收量达到120立方米以上。据估算,唐钢通过加强煤气综合利用,每年可减少外购能源费用达7.5亿元。焦炉煤气实现了零放散,高炉煤气放散率降低到1%以下。

煤气消耗的降低及煤气资源的充分回收利用,确保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低温余热发电机组的投入运行,提高炼钢蒸汽回收量,吨钢余热蒸汽回收量达80kg/t以上,为公司二次能源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公司能源管理和利用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公司本部余热余能日发电能力达7000万千瓦时,自发电比例已达60%以上。另外2009年华北最大水处理中心建成投产后,关闭了所有深井水自来水,使公司工业用水全部使用了城市中水,实现了对外零排放的目标,使唐钢的水处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总之,近年来公司围绕节能降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2010年以来,公司狠抓能源精细化管理,在加强计量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工序能耗指标,加强节能技改项目支撑,不断优化运行方式,实现了年内吨钢成本降低100元、2011年再降50元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司应对市场严峻形势的能力,提升了公司综合竞争力。

数字化打造生态唐钢

2008年下半年,唐钢以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为目标,对厂区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其中,借助信息化平台实施计量系统改造,规范物资计量管理,也成为厂区优美环境的一大亮点。

从2008年开始,唐钢陆续对公司南门、北门、炼铁厂等12台主要进出口汽车衡和轨道衡,实施了大规模的数字化一体远程值守计量系统改造,通过对各计量点的远程集中控制,实现了对唐钢进出厂物料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实施完成了对冷轧、一钢轧、二钢轧生产线上的2l台成品贸易磅的远程值守系统改造,靠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资源(计量司磅人员从以前的180多名,锐减至现在的60多名),不但使公司物资计量管理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也有力地支持了公司优化人力资源、发展非钢产业等重点工作。

数字化一体远程值守计量系统改造,通过视频监控、语音对讲、数据采集、车号自动识别、自动报警、红外线车位判定、票据自动打印等系统功能的运用,不但成功解决了公司远程计量问题,真正实现了多个衡器现场无人值守的计量方式和数据网络传输的实时计量,而且实现了对唐钢进出厂物料、产品下线计量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使计量业务更规范、更有序,彻底消除了人为因素对计量过程、计量数据的影响,从根本上堵塞了计量管理漏洞,有效防止了违规、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使公司物资计量异议大幅降低。

2009年,公司物资计量异议从此前的每月十几起、甚至几十起逐月大幅降低至个位数,2010年,随着管理的加强和系统的不断完善,计量异议大幅度下降,6月至10月,公司物资计量异议连续五个月为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也达到了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2011年,我们继续完善远程计量系统及相关管理制度,使物资计量保持了零异议。计量异议的不断降低,不但为公司避免了可观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使公司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得到有效提升。

篇4: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

但是,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增加能源消耗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相对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任务十分迫切也十分繁重。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通过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法治、全民参与,切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发展道路。

经过20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电力需求侧管理已成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用电成本的有效措施,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立足电力生产与消费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注重建章立制,积极完善政策,推进项目示范,强化宣传培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为化解电力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保障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总体上说,中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还处于加快推进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是今后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两个重要特征。这决定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据专家预测,通过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十一五”期间,中国可累计节约1500亿千瓦时左右的电量,相当于节约7500万吨原煤,对完成“十一五”时期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续下更大的力气,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努力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节约优先。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是中国根据基本国情确定的能源发展方针。相对于新增供应侧发电能力来说,加强需求侧节约具有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在满足电力需求过程中,要切实落实节约优先的理念,统筹考虑需求侧与供应侧,强化综合资源规划。无论在电力供需形势相对偏紧的时候,还是比较宽松的时候,都要把需求侧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优先从需求侧出发平衡电力供需,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财税、金融、价格和政府投入等经济杠杆的引导作用,鼓励电力企业、电力用户、中介组织、科研机构以及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坚持把能耗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强制性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完善差别电价政策。实行耗能产品最低能耗标准,建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制度,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产品。建立大型用户用电监管制度,强化用电监管。

三是抓好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一些地区开展能效电厂试点,以电力需求侧管理为平台,强化用电负荷管理,推动这些地区科学用电和节约用电。选择一些用电量大、负荷特性突出的用电企业,进行用电方案的优化和关键工艺、设备的改造,降低单位产品的电耗水平。通过项目示范,以点带面,加快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

四是完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加快制订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专门法规;另一方面,在制订和修改能源开发、供应和消费等相关法律法规时,要体现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明确各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风神轮胎依靠管理和技术改造促进节能减排】相关文章:

绿色轮胎节能减排论文04-20

玩轮胎和有趣的轮胎教案04-28

轮胎翻新技术指导04-16

轮胎使用管理规定05-09

轮胎爆胎范文05-16

轮胎设计规范05-09

轮胎特保05-11

关于轮胎论文题目05-04

轮胎产能:扩?控?02-23

轮胎销售总结范文05-17

上一篇:高一叙事作文:那些回忆下一篇:《越中览古》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