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规划

2024-05-04

城镇化建设规划(共6篇)

篇1:城镇化建设规划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调

研的报告

为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从五月上旬开始,县政协组织开展了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专题调研。邀请县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国土局、环保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大渡口、东流、尧渡、香隅、胜利、张溪、葛公、官港、昭潭等乡镇了解实际情况,并选择新型城镇化发展比较好的省内无为县和湖南省沅江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xx年以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基本属于缓慢发展状态。xx年撤乡并镇后,我县把城镇化发展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201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并实施了对市县新型城镇化考核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东至实际,着眼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商贸活县、文化名县”发展战略,按照“开发沿江一线、保护山区一片”的指导思想,引导县域经济分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2016年我县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2016年大渡口开发区列入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产城一体试点园区,与此同时,我县参加池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获得成功。目前,我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1、城镇布局得到优化。编制完成了《东至县城市总体规划》,并对15个

乡镇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在此基础上又编制完成《东至县人防工程规划》、《东至县给排水工程规划》等25个控制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一带二轴三区”的总体布局,构建了以县城为龙头,以大渡口、东流、香隅为重点,沿206国道和铜九铁路及327省道发展为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推进尧渡东流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特色乡镇为基础、其他乡镇为补充的城镇网络体系。2016年的城镇化率从xx年的%提升到%。

2、城乡建设日益加快。近年来,县城尧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增至万人,不仅拉开了县城路网框架,人口聚集效应也进一步显现,环城南路、敬慈路等5条道路和至德、圣德等6座大桥等重点路网建成使用,金字牌、赤头公园和尧渡新河两岸一期绿化等项目已建成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上级规定要求,先后建成了舜帝花园、百悦

星城、格林蓝天等多个生活小区,建成保障性住房万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县城形象;2016年大渡口镇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东流镇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16年7月东流、大渡口两镇被住建部授予全国重点镇,东流镇目前正积极创建全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香隅、胜利、张溪等镇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引导,集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功能明显增强;城乡公交发展较快,先后开通县城内三条公交线路和县城至香隅、东流,大渡口至安庆等公交班车,并正在逐步向其他乡镇延伸;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2016年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以来,已建成管山、金山等美好乡村省级示范点27个,并计划每年建成30个美好乡村示范点,目标是于2020年前在全县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208个,届时村镇面貌将焕然一新。

3、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城镇管理工作,加强了城镇管理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要求,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动员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全民参与,城镇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脏、乱、差现象得到了初步整治。在乡村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2016年胜利、昭潭等9个乡镇被省环保厅授予为省级生态乡镇,东流镇被环保部授予为国家生态镇。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2016年已统筹安排12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相比,与发达地区兄弟县城镇化建设相比,仍存在着推进不快,功能不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2016年我县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在《安徽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考核评价方案(试行)》确定的7个二类市的县区中,处于中游靠后,低于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的位次。

许多规划是“纸上画画、墙上挂

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规划质量不高,一些重点项目规划,在聘请外地规划设计院做规划时,即使脱离实际,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如某镇工业区规划建设时未曾考虑到污水处理厂建设,造成了企业排污困难,也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同时,规划力量薄弱也日益突显,xx年成立的县规划局属住建委二级机构,人少且难以留住人才,乡镇也只有

一、两名城建员且年龄偏大,无法有效履行好规划的执行监督职责。

篇2:城镇化建设规划

我镇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凭借资源型乡镇的特点,抓住煤矿沉陷区村民搬迁这一时机,将全镇规划为“一区四中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农村人口向镇区及农村社区集中,节约大量土地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协调发展。

一、“一区四中心” 规划新型农村社区

利用即将开工建设港登高速和S316快速通道沿途群众拆迁安置的契机,加快“一区”建设,即按新型城镇化要求建设的中心镇区。新镇区规划四大功能,千户社区、教育园区、企业商用办公区和矿山遗址生态公园,主要引导芦沟、马沟、园林、火石岗、王家沟、中王庙、岳村等周边7个村2500户1万多群众向镇区集中,使镇区人口初步达到1万人以上。

“四中心”,即在镇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建设四个新型农村中心社区,每个中心社区由2-5个村合并而成,东部中心社区以赵寨、苇园两个村1060户4300口人为基点,吸聚土门、岗坡、马寨3个村1600户5000多口人向其靠拢;西部三岔口中心社区以桥沟、乔地、老庄门3个村1300户5000口人进行合村并点,随着新密城区框架的逐渐拉大,可以自然实现合村并城;南部中心社区由任岗、司家门2个村1344户4864口人合并而成;北部中心社区以尹 1

村、驼腰两个村为基点,吸聚红泉沟、竹杆园、张沟共5个村2232户8000口人并点建设。

二、三项产业规划培育新型农民

为解决群众集中居住后的就业问题,积极三项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产业集中发展、企业集中布局“的要求,在省道S321线(密杞路)三岔口以东3公里两侧200米规划建设3000亩工业园区,以发展绿色耐材为着力点,吸引投资亿元以上的企业入驻。目前,园区已入驻6家耐材企业,其中上市公司瑞泰科技投资1.8亿元的合资扩建项目已启动;郑州华威耐材总投资2.5亿元占地200亩8万吨高档碱性耐材生产线项目;郑州豫兴耐材公司投资3亿元占地100亩8万吨热风炉耐火材料制品生产线项目;河南中本耐材投资5000万元3万吨的硅莫砖扩建项目生产线项目将陆续入驻启动。

二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主动融入“郑州都市型农业”和“文化旅游新密”战略,深入挖掘“一河一库一遗址”(溱水河、五星水库、李家沟文化遗址)文化生态资源,以打造民俗文化追忆游、现代农业观光游、农家度假休闲游、自然生态战略游精品为切入点,建设千亩芍药园,溱水文化风情园、李家沟文化遗址公园。中东部沿五星水库周边赵寨、苇园、马沟、土门、马寨、岗坡6个有水利条件的村规划万亩花卉果木产业带,积极发展鲜

切花、观赏性花卉以及苗圃、林果产业。目前,全镇已种植冬桃、核桃、樱桃等杂果1100亩。为迎合当前都市人群消费需求,合理规划开心农场,在满足都市人群向往田园情趣的同时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进一步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推出养老产业,正在规划投资1000万元,占地100亩,设计床位800张的养老公寓一处,推进乡村文化旅游和养老事业繁荣发展。

三是强力推进高效农业。在我镇西北部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利用西北部社区紧毗邻新密城区,交通优势明显,以当前西北部成形的生态林为基础,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一村一特色、一片一模式”。并把林下循环经济与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融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业园和农家乐组团精品,推进生态休闲农业发展,打造新密市区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为城区市民生活休闲服务,促进我镇西北部发展,加快我镇西北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三、依托土地流转保民生

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程,把安置后的群众旧宅进行整治,整理出来的土地进行流转,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同时把流转的集体土地收入作为社区管理基金,服务于社区群众。群众个人土地通过流转,让广大群众既能收取土地租赁费,又能在自己流转出的土地上打工挣钱,保障群众收入不断增长。随着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辅之高比例的财政投

篇3: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

一、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的关系再认识

我们知道,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或者是从事第一产业人口逐步减少 (或者说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比重下降) 并向城镇转移, 城镇人口或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稳步增长 (或者说从事第二、第三产业活动的比重上升) 的过程, 是人们由农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镇生活方式转变和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即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郊区化 (也叫逆城镇化) , 如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了郊区化这个阶段;郊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又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城镇化 (寻求中心区的复兴) , 如此往复提升发展的过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而城乡建设, 分为城镇建设和乡村建设, 城镇建设包括城市、县城、镇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乡村建设包括乡和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从城镇化和城乡建设的内涵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与城乡建设的研究成果来看, 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城镇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 是城镇维护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 是城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是城镇现代化的具体体现。而城镇化也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承载力不断提升, 城镇规模不断壮大和人口、产业不断集聚的过程, 也就是城镇建设的拓展和延伸以及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 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互之间关系密切, 互为条件, 相互促进。一方面, 城镇化可以带动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城镇建设, 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就不是真正意义上合理的城镇化, 就会掉入“拉美陷阱”。当然,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 城镇建设对城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城镇的建设和管理的水平、质量越高, 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环境的改善, 也就是城镇承载力的提升, 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城镇投资创业, 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城镇来就业和生活, 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过去, 受重城轻乡的影响, 城镇建设与乡村建设是相互分割的, 特别是20世纪末对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大撤并, 造成了乡村建设的无序和严重的“脏乱差”现象。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 我区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在抓好城镇建设的同时, 也要加强乡村建设,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发展。就我区而言, 城镇化的角色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由过去的城乡分割转向城乡融合, 引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因此, 乡村建设与城镇建设一样都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也就承担着带动城乡建设发展的重大使命, 以城镇化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城乡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的瓶颈问题

根据前面的分析, 既然城乡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两者互为条件, 相互促进, 我们就要通过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 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改善城乡环境, 从而促进城镇化的提升。目前, 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思路、任务、重点和措施等也是基于此, 针对目前存在的城镇发展不平衡, 整体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体系结构不完善, 城镇职能雷同、面貌单一;中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 经济活力不足, 发展相对滞后;城乡规划不健全, 执行不力, 规划调控作用难以发挥;对城镇化认识不到位、建设用地不足、城镇建设资金匮乏、政策落实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来的。

我区城乡建设与城镇化进程中除了以上问题以外, 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1. 约束城镇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目前, 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干预人口向城市集聚, 以行政手段影响城市增长。作为管理城镇化工作的政府部门之间难于协调, 各自为政, 资源整合和监督执法不力。就我区而言, “十一五”时期, 广西针对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保障了广西城镇化较为健康和稳步的发展。但仍有许多政策落实不到位, 一些约束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如城镇建设用地政策和城镇化建设资金平台等政策难于落实。

另外, 等级化的行政管理体制, 制约了较低等级的城镇的发展。比如一些小城镇, 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县城的规模, 但得不到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的政策支持, 低等级城镇获取建设用地指标非常困难。

2. 约束城镇发展的机制瓶颈依然存在。

推动城镇化发展涉及的各方面的机制范围广、内容多, 由过去的城乡分割转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 它既涉及农村的规划建设问题, 又关系到城镇发展的导向和规划问题;既涉及城镇基础设施投入方式的变革问题, 又涉及城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革问题, 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

3. 各类规划难协调的瓶颈依然突出。

规划体系不完善, 存在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等问题。一是与城镇规划相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缺失和不衔接。最突出的问题是规划的部门分割妨碍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这三种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 缺乏衔接。二是城乡规划体制分割, 导致城郊结合部建设较为混乱, 产生引人注目的“城市郊区病”。三是上位规划往往相对滞后, 城镇体系规划的滞后性,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城镇空间布局混乱和城市无序竞争的局面。

4. 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薄弱的瓶颈依然突出。

目前,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应该说在体制和机制上比较健全, 在管理上也比较规范, 但是在村镇一级的规划建设管理非常的薄弱, 乡镇政府职能不健全、管理权责不对应的情况较为严重。管理政策、人才、资金等是瓶颈, 特别是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占用耕地和“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 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5. 城镇体系间非良性竞争问题依然突出。

区内的各个城镇群体系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 城际之间良性竞争机制尚未建立。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独立经济模式, 导致城市用行政手段干预要素流动, 保护本地利益, 防止税源外流, 在资源、市场、项目等方面过度竞争, 内耗现象比较突出, 制约了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以北部湾城镇群为例。北部湾城镇群个体间发展差异过大, 造成城市极化发展, 各城市产业质量不高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产业趋同现象带来城镇群协调发展受阻。城镇群整体和各城镇群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因地而设的特色产业的增长极效应被弱化。此外, 北部湾城镇群周边区域及城市竞争激烈。由于周边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大部分是依托资源, 各地都争相利用政策和优惠进行招商引资。

6.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的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畅、政策法规缺失等方面。首先, 各地普遍没有把历史文脉的延续和村镇的保护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大部分村镇仍处于自由发展阶段, 村镇的保护过多依赖于群众的自觉意识;其次, 在保护政策方面制定和执行力度不够, 特别是大部分村镇在规划方面没有划定村民搬迁预留地, 不能调整宅基地用于村民建房, 导致古村镇内的居民需要建房者拆旧建新而破坏传统建筑;再次, 没有创新政府回购、房产置换、土地调整等机制, 村镇内的传统建筑的价值不能流动、折算, 不利于保护开发。

三、创新城镇化与城乡规划建设

1. 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为城镇化建设松绑。

建议深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体制改革, 通过机构合并, 将一些相关的政府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 解决决策协调难度大、环节多、周期长、部门利益影响等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职能整合与机构合并。改革的方向是整合、归并政府相关、相同或相近的职能, 综合设置政府机构, 逐步向大交通运输、大能源、大建设、大卫生的管理方式过渡。

2. 创新城乡建设推进机制, 助推城镇化发展。

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首先是简政放权, 明确各级政府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的职能, 突出重点县、重点镇的建设发展, 分别赋予他们设区市、县级的规划建设管理权限;其次是建立县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村委会—乡村建设协管员或村民理事会四个层级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明确各个层级的工作职责, 统筹协调好城乡建设的关系。

二是建立和完善协调城市群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首先要建立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机制, 引导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调控作用的协调, 确保产业的布局符合城乡规划的发展要求;其次是建立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部门协调机制, 突出重点, 提高效率和效益;再次是通过立法, 建立城镇体系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 发挥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 把城镇体系规划作为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的依据, 统筹协调好区域性基础设施 (自来水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铁路、高速公路、地方公路等) 建设, 这个对我区几个城市群、城镇带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布局就显得尤其重要。

3. 建立多规融合推进机制, 形成统一的规划指导。

一是多规融合。从高起点谋划城镇发展格局, 实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各部门专业规划“多规融合”, 把规划一步到位覆盖到全区城乡, 实现城乡空间和功能的战略性优化, 从源头上消弭传统规划各自为政彼此“打架”的尴尬, 不仅审批效率可以提高, 而且审批过程更加透明, 变成“机器管人”, 规范权力运行。

二是若不能多规融合, 就要建立城乡规划统领的规划协调机制, 妥善处理好“多规”的关系。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以五年为期的全社会整体的发展战略规划, 是软规划, 是统率性规划;而城乡规划是20年为期, 是城、镇、村空间发展的管制规划, 是硬规划, 是均衡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经济与生态及社会这几大效益的唯一手段;土地利用规划也是硬规划, 但城乡规划已建立了从技术标准、教育体系、规范到法律的规划制度体系, 形成了一整套的协同机制, 这种机制的形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旅游等其他专项规划也刚刚兴起, 而且许多是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首先以城乡规划为基础,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划定“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划“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 加强对城镇空间增长的约束。其次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 对整个产业的发展空间进行整合, 研究落实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与基础设施布局的关系。

三是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强化执行力,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 保证规划的严格实施。

4. 推进扩权强镇, 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

建立“扩权强镇”推进机制, 赋予中心镇政府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1年, 我区开展了试点工作, 赋予南宁市金陵镇规划、建设管理权限, 其建设发展就非常快, 现在西乡塘区党委政府又提出申请将石埠街道办的一个村纳入金陵镇管辖, 以发挥扩权的发展优势。但是, 由于推进扩权强镇触及权力部门的核心利益等原因, 许多部门的管理权限并没能按要求下放,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该镇的城镇化发展。目前, 要重点推进如财政政策、土地指标倾斜优惠等政策的落实。同时, 要加强镇干部的培训, 确保“扩权”平稳过度, 更好地服务群众。

5.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不足的瓶颈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耕地、水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受到很大破坏, 如我区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密集、城镇化发展较快的东南部地区, 对城镇发展的约束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城市建设用地供应会日趋紧张。因此, 对广西只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状, 各地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办法来拓展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 在目前充分挖掘闲置建设用地, 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前题下, 尽可能利用丘陵山地、荒地, 走山地型城镇化道路。

6. 创新机制, 保护和传承传统历史文化。

要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上升到自治区层面组织实施。从工作推进上, 成立组织机构, 落实工作责任, 纳入相关部门每年的工作计划, 部署工作任务;从资金筹措上, 设立财政专项保护发展资金, 逐年推进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从学术层面上, 组织开展广西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脉、建筑艺术、保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扩大学术影响;从政策法规上, 出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相关文件, 明确保护职责、保护措施和工作要求;从宣传引导上, 加大宣传力度, 引起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同, 使保护工作成为自觉行为。

7. 推进新农村建设, 走健康城镇化的发展之路。

篇4: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评价体系※

2015年初,《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正式启动[1],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地的62个市(镇)被列为综合试点地区,国家发改委将对综合试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和年度评估考核,并在评估考核的基础上,建立试点动态淘汰机制。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进行科学评价是引导、调控、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试点地区(包括自主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如此就更谈不上对建设规划的科学评价,从而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盲目大上和失控状态。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各地新型城镇化自身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对规划进行更加全面和更加系统地评价。那么,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对建设规划进行科学评价?本文从概念、内容、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探讨。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的概念和内容

规划不是编制好了就算完事了,重要的是在于实施[2]。新型城镇化建设先有规划编制,然后根据编制成果进行实施,从而产生实施结果。本文认为,基于系统观和过程观,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不仅应该包括对规划编制阶段规划文本、规划方案的评价,而且还应包括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价,以及对规划实施后效果的评价。如果单从实施的角度讲,前者是对规划编制成果的评价,可以称为规划实施的“预”评价;后两者则分别是针对实施中和实施后的评价。评价不仅与规划体系相关,而且还要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和系统评价,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引规划工作。

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按照规划时序),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编制成果评价。规划编制成果是对新型城镇化未来状态的描述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引。规划成果内不仅应包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而且还应包括达到目标的方法。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过程评价。以往的规划评价大多侧重于对规划编制成果和实施效果的研究,忽略了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价,所以应综合考量规划实施的执行性和规划实施的进程。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规划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对比分析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最终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所以还需要与发展效果相结合,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的概念和内容进行解读,可以提升对这一重要管理机制的认知。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从编制到实施的评价体系

(一)针对规划编制成果的评价体系

一般来讲,规划编制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方案等。这里,对规划方案的评价不是本文的关注点,本文强调的是对规划文本即规划本身的评价。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评价规划文本质量的方法,并且将其运用到了各种规划文本的评价中。表面上看,这是对规划文本质量的评价,实质上则是在回答“什么才是一个好的规划”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内在有效性评价和外在有效性评价两个方面[3]。

内在有效性指规划文本自身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一般来讲是由基础事实、远景描述、目标政策、实施工具四项要素组成;外在有效性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垂直级”相关规划的协调和接应程度的评价,二是“平行级”相关规划的协调和配合程度的评价。内在有效性包括规划的核心要素,如规划目标、远景描述、基础事实、内容和格式、政策(为实现规划中的各个目标制定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性;外在有效性涉及范围和覆盖面问题,反映的是上下层规划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及左右规划之间的一致性。鉴于目前我国规划评价的基础和水平,基于简明和可操作的原则,本文尝试给出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编制成果的评价体系(表1)。

规划文本评审条目评价体系的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四点考虑:规划目标的合理性评价;规划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规划成果的表达和内在逻辑性评价;规划外在有效性评价。前三点反映了规划文本的内在有效性,最后一点反映了规划文本的外在有效性。规划文本的内在要素包括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规划策略和规划行动,以及规划成果的表达和结构逻辑。值得一提的是,现今的规划编制大多注重目标,忽略了策略和行动。策略是为实现规划中各个目标制定的具体措施;行动常常以计划形式出现,又被称为行动计划或实施计划。因此,如果没有相应的策略和行动,新型城镇化最终走向何方可想而知。

规划文本的外在有效性是不可忽视的。以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为例来说明,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要与国家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相衔接;另一方面要考虑市县、乡镇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承接性,尤其是同一层次的“多规协调”问题,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际上涉及多个规划部门,而这些部门各自又有相关的规划,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交通规划、环保规划等,所以要进行协调统一。

(表1)是针对规划评价邀请的专家而言。即:评价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文本质量的方法是依据这个明细单,确定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是否遗漏了一些规划要素,从而判断规划质量的高低。(表1)采取计分方法,作为初期处理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要素赋值的技术指引,直观呈现评估的定量结果,就是由熟悉、掌握评分原则的专家,对文本条目逐条进行评判赋分,根据评价后的总得分结果,可以评判规划文本的质量即规划的优劣水平。这种由专家打分的方法简便易行。由于新型城镇化规划是一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所以要求专家要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相当的判断能力,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较深入的研究。这种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文本中深入考虑规划中各要素的完整性及逻辑性,加强规划间的协调。

(二)针对规划实施的评价体系

以上简要介绍了规划实施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两部分内容。这里不准备详细划分实施过程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其原因主要是考虑到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发展过程,加之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复杂性所导致的规划实施的不确定性,所以把规划的实施和规划的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即把对规划进度的评价和对规划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跟踪和定期反馈,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的评价体系(表2)。

几点说明:

第一,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的评价,重点内容分为规划实施执行情况的评价和对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两大部分。规划实施执行情况的评价主要是针对规划执行情况进度进行跟踪、对规划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进行评价。

第二,关于规划实施程度的评价。一般来讲,应该包括规划实施的执行性和实施的进度两方面。国内往往只关注后者,以年度报告的形式提交。而实际上,规划实施的执行性评价更为重要。因为如果规划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那么规划也就失去了意义,规划编制成果中的策略和行动也就没有了价值。而规划实施的进度只是规划执行情况的表现结果。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指标,而且要把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上升为约束性指标,并从战略高度确定社会人文指标,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到与规划实施效果的指标相对应和弹性与刚性控制的结合问题,规划实施的执行情况设立了“引导性”和“控制性”两类衡量指标。引导性内容用于对中长期发展方向的引导,控制性内容用于对近期建设项目的监督和制约。

第三,关于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付诸实施后,新型城镇化进展如何?会在多大程度上按照规划目标推进?这些都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全面和系统地评价。由于新型城镇化是正在进行中的规划,所以这里主要是指规划年限内的阶段性效果评价。考虑到指标不仅应该与发展目标相一致,而且指标应该反映公众参与的状况,评价结果要使公众能够接受,所以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基于规划目标的指标和公众满意度这个附加指标。在这里,把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目标确定为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生态发展目标,以及城乡统筹目标(最能反映新型城镇化建设特征的目标)。这四个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细化,通过参照相关的研究成果[4],比如城乡统筹目标,以城镇化水平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测度;社会发展目标以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来测度;增加公众满意度指标主要是体现公众参与规划这一新鲜事物方面,收集公众的满意度对规划作用进行衡量也是一种最能直接反映规划效用的方法[5]。

第四,关于如何给指标赋分。规划的执行情况可按实施、未实施、违反建设三类进行划分,实施得1分,未实施得0分,违反建设得 -1分。也可以按照实施完成率来考量,即以实施情况占规划情况的百分比来测度。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主要是起到引导、监督和控制作用,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直接按达到目标的百分数计算。具体地说,本文对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评价主要评价是否达到了规划目标,定性评价主要是考虑公众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满意程度。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又因为两者的区别和互补关系,在现有评估条件和价值评判的标准下,是国际上目前最为通行并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6]。

综上所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实施程度进行评价,可以选取一些指标并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跟踪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是否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向预定目标发展。这些指标可用于监测新型城镇化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程度。此外,通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评价,可以动态了解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落实情况,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差距,了解公众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的意见,从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的监督管理。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起步时间短,经验不足,特别是针对规划评价的方式方法,需要尽快进行规范,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是一项需要从上到下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对评价工作进行科学组织和有效执行,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可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如下参考。

第一,组织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从各地的发展情况看,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一般由政府部门组织。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涉及城乡一体化的方方面面,需要在体制上保障规划评价的权力和职责,具体可成立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机构。第二,执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执行规划评价的具体方式可以由主管部门(一般由发改委负责)作为评价实施的主体进行评价,也可以在政府统筹组织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如学术组织、咨询机构,作为评价的实施主体进行评价。第三,在执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产业发展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等,都应给予相应的支持配合。第四,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应重视专家的意见,通过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修正、完善规划,保障规划实施。第五,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政府组织开展评价工作需要给予资金、人力等方面的保障。同时,为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本身的评价工作也要进行评价,并以此建立规划评价机制,即评价实施方要对评价成果负责。第六,关于评价成果的反馈。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规划的全面实施,指导下一步规划实践。评价成果的有效反馈是评价工作是否圆满完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提高对评价成果运用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5号),2015年4月22日.

[2]仇保兴.科学规划,认真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J].规划师,2010-7:7-12.

[3]宋彦,陈燕萍.城市规划评估指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24-39.

[4]杜栋,苏乐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4-6:8-10.

[5]潘书坤,蔡玉梅.日韩国土规划新进展及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10:33-35.

[6]沈山等.城乡规划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46-48.

篇5:城镇化建设规划

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抓紧抓实抓好。

一、对巴中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分析

建区设市十六年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对经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到底,全市有123个乡集镇,61个建制镇,其中国家级重点镇5个,省级试点镇48个,县城以下乡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乡镇平均建成区1.1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人,平均66平方公里分布着一个小城镇。恩阳镇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4.5万人,是全国重点小城镇。清江镇近几年来城镇房屋建筑面积以每年5—10万平方米,人口以年均500户、人的速度增长。

(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抓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功能完善,小城镇成为人口、经济、社会等资源的重要集聚点,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辐射点,成为农村和城市的重要结合点。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形成起到了聚集作用,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对农村人口的转移起到了吸纳作用。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27.1%。比如,乐坝镇总人口7680人,城镇人口达到6100人,城镇化率达到80%。白衣镇十年来镇区面积扩大8倍,城镇人口增加6倍,达到1.2万人,占总人口的35%。

(三)基础和服务设施明显改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市场等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到底,全市乡镇建成主要交通公路232条,里程1208公里;建成区道路硬化率达到70%;乡镇通电率100%;60个乡镇建有集中供水厂(站);所有建制乡镇开通固定电话、移动电话,60%的乡镇开通网络;建成了一批综合农贸市场、专业市场、经营超市,促进了物流的初步形成;恩阳、清江、乐坝、涪阳和兴文实现天然气管道集中供气;地处深山的空山乡实现了“五通”。

(四)镇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加快增长,特别是建制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乡集镇。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型、工贸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小城镇。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小城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4亿元,其中二产业6.47亿元,三产业10.63亿元。如,乐坝建镇十五年来,坚持以工业、商贸为主导,去年底工业产值超过1亿元,占gdp的80%以上,三次产业比重为4:43:53,提供税收超过万元。涪阳镇兴办12家超市,新建1万平方米综合商品交易楼,吸引了一批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客商,个体户达到250户,带动了以涪阳、陈河为中心的通江银耳、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

(五)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我市部分小城镇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红军文化。长赤、毛浴、沙溪、光雾山(桃园)、得胜等镇具有光荣的红色历史,深厚的红色文化。白衣古镇以上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著称。恩阳古镇以红军文化、特色民居远近闻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水宁寺、白衣、毛浴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清江、曾口、涪阳、铁佛等21个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镇。

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规划明显滞后。城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滞后于建设发展的需求。全市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率仅为27%,绝大部分小城镇没有控制性详规,更没有小区规划。已有的小城镇规划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总体布局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小城镇规模偏小,90%的建制镇建成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其他乡集镇不足1平方公里,大多停留在农村居民点的层次上,辐射带动能力弱。城镇建设缺乏特色风貌,缺乏文化内涵,缺乏城镇品味,基本上是一条水泥路、一排卷帘门,“千镇一面”的火柴盒式建筑,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篇6:建设局城镇化建设工作汇报

一、强化城乡规划编制

20xx年我县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和工作现状,对县城及全县各乡、镇加强了规划编制工作,县城各重要地段聘请省城规院编制控制性详规3平方公里,巴邱镇编制控制性详规2平方公里,使我县县城及巴邱镇规划区内重点地段控制性详规编制率达95%以上,其他乡镇均已完成乡、镇所在地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民族乡已完成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完成“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全面实现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二、强化城乡规划制度建设

1、建立重大项目,临主、次干道建设由规划委员会民主决策制度。

2、建立城乡控制性详规,近期建设规划及重大变更,规划条件变更备案制度。

3、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

4、强化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效能提高审批效率,大幅缩减“一书两证”受理时限。建立和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责任追究等制度,保障工作运行通顺高效。

三、强化城乡规划监督管理

1、强化了规划公开公示制度。一是实行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县城规划公示率达100%;二是开展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公示,批前公示规划设计方案,批后实行公告,并悬挂《省建设工程规划行政许可公告牌》;三是落实城乡规划执行监督公示和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公示,实行以人为本,阳光操作,争创民生规划。

2、加强规划批后监管。严格执行规划验线,加强施工中规划巡查,强化规划核实,及时纠正施工中违法违规建设。

3、进一步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制定了违反城乡规划责任追究办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强化推进城镇化调度指导和督查考核

20xx年,我局认真开展城镇化督查和考核工作,做到平时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抓好考核指标及相关工作的落实,到10月中旬,我局已进行3次督导检查工作。经检查,马埠镇即将实施老城改造、桐林乡完成了城镇道路两侧下水道及绿化。

五、强化示范镇建设的调度指导和督查考核工作

20xx年,成立了示范镇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建立了督查指导制度。加强了示范镇建设督查指导,县领导小组已经对镇和民族乡两个示范乡、镇出台了相关优惠和配套政策,民族乡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详规编制随后将完成,镇老城改造和石阳街改造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资金投入较去年有大幅度的提高。

六、强化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安全监督

1、强化督导。严格按廉租房建设计划和进度进行实施,20xx年廉租房已全面开工,目前已施工至一层墙体。

上一篇:时态练习一:一般过去时与一般现在时2013年7月1下一篇:小学生健康饮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