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镇化规划

2024-05-04

中央城镇化规划(精选6篇)

篇1:中央城镇化规划

中央城镇化规划:“两横三纵”格局 一张蓝图干到底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

会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最关键:户籍制度和就业问题,城市容纳力)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

城镇化“完成时”的中国什么样

中国新闻网[微博]2013-12-16 13:45

多次被本届政府称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的城镇化之路终于有了一个明晰的方案。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首次城镇化工(行情 专区)作会议上,政府就如何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出战略安排。在这一战略安排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将如何进行?城镇化蓝图轰轰烈烈完成时的中国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

 什么样

城镇化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涉及区域协调发展,更是扩大内需、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在城镇化蓝图轰轰烈烈完成时,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全景:布局“两横三纵” 大小城市协调发展

蓝图:在城镇化建设展开若干年后,我国形成了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的“两横三纵”发展格局,20多个重点开发的城市群在“两横三纵”的坐标轴上聚集,而城市群又发挥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起中小城市的发展。

解读:“在‘两横三纵’发展格局下,交通沿线的城市圈建设逐步完善,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往西部转移,在产业转移和发展过程中,城市圈慢慢形成,而城市圈又发挥着带动和辐射作用,大城市的发展带动起中小城市的发展。”这是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对于未来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的构想。

会议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并强调,我国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同时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除了三大城市群外,在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与邻近的地级市用城际高铁联系起来,可能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重要城市群,包括洛阳、开封、许昌等,已构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经济中心,已经形成工程装备、机车车辆、动漫文化等支柱产业;以成都为中心包括德阳、绵阳、乐山等城市在内的城市群,科技资源雄厚、制造能力强、农业发达。

徐逢贤认为,从目前城镇化进展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已经实现城镇化,而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数个城市经济圈,预计2020年基本也能够实现城镇化,而西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进程较慢,预计2025年有望实现城镇化。

生态:新城镇化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道路

蓝图:推窗可见青山绿水,出门能在花园散步,路面干净、花坛馨香,漂亮的楼房掩映在绿色之中,令人陶醉。城市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没有污染的空气、频繁的堵车,社区里面幼儿园、卫生室、购物超市、健身广场等功能完善。

解读: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仅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人口、空间、生态环境等优化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会议明确,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丁元竹表示,中国在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人口资源方面的集中度不重合,因此,加强城镇化合理布局,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导致的生态危机,可以让中国走上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专家认为,把美丽乡村建设当做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还需要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注重规划导向、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管理创新、政策引导,通过市场化手段拓宽资金渠道,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建设。

人口:2030年中国70%人口将聚集在城市群

蓝图: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出全新格局:相较于现在人口密集拥挤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2030年时 70%的人口都分布在全国各大城市群中,在代表性城市群京津冀中,北京的百万人口外溢到保定、廊坊等地。在全国,1/3左右的省会城市人口增加到200万-500万,户籍制度藩篱的破除令人口自由流动,大中小城市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化。

解读:“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已经身处城市却未能享受城市化待遇的2亿农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汝信认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本质上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市民,更为重要的是打破身份等级,通过推动户籍在内的系列改革实现真正的农民市民化,“而这样一个过程大概需要20-30年”。

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刘萼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人口分布将呈现新的格局,到2020年将会有1/3左右的省会城市人口增长到200万-500万左右,如长沙、成都等省会城市将会增长到400万-600万之间,沈阳到2020年人口会达到500万以上。“到2030年664个小城市人口都将会增长到50万左右,届时中国人口除了聚集在北上广特大城市外,30万-50万人口的城市将会聚集最多人口。”刘萼说道,届时将会有70%的人口聚集在城市群中,另外30%的人口分布在相对孤立的大城市。

新市民生活:公共服务、就业均等化

蓝图:城镇化若干年后,户籍制度的破冰令全国户籍人口没有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制度,人口自由流动到城市中,在医院里享受同样医保报销,在学校里没有借读生,就业时档案不用返回原籍,农民身处城市,切实享受城市服务带来的便利化。

解读:会议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在汝信看来,农民的市民化待遇首先指未来农民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市民均等化,其次就是就业要均等化。“目前各城市农民市民化进度不一样,像陕北等依靠煤矿支柱性产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发展比较好”,汝信认为,这样的城市3-5年就可以实现市民化待遇。但是有些依靠中央财政补贴的城市由于需要转型到依靠自我发展,农民市民化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

怎么干

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未来的城镇化过程中,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城镇化改革又需要哪些相关的配套改革落实到位?

土地: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中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会议提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

“城镇化应该是一个有序的过程,通过经济发展、人口自由流动来实现,是一种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体现,因此过程中要防止一些地区打着城镇化的旗号摊大饼,大肆圈地,同时要提高土地转让价格,保障农民受益。” 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

资金: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吸引民资

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仅依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不仅不可持续,还蕴涵巨大风险。会议提出,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未来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将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化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基础设施投资即达10万元。每年增加100万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达1000亿元。加上一个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其商品性消费将增加3倍以上。

配套:医疗、财税等改革成关键 业内认为,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土地、公共服务、投融资、户籍、财税一系列配套改革。会议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户籍制度和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房地产管理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多种改革的系统工程。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释放巨量需求的关键仍在于经济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财税制度改革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解决,是目前中国打造城镇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

风险: 城镇化需防范盲目造城运动

虽然中央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但不少地方仍旧陷入“重物轻人”的误区,城镇化“大跃进”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会议明确,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过去提起城镇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桥,而这次强调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实际否定了人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他表示,城镇化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经过一年讨论,最终提出“城镇化是自然历史过程”非常不容易。

篇2:中央城镇化规划

发布时间:2014-02-04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别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12月12日至13日、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三个全国性重要会议,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主基调和“六大任务”,以及城镇化工作、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全面深入理解把握三个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局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找准着力点、把握关键点,做好2014年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编发本期导刊。请各单位于1月3日(周五)下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讨论,把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全力推进天津北部经济中心建设,为美丽天津建设做出新贡献。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三大社会关切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4年六大任务

1、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政府要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要严惩重罚。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强化激励,用好人才,使发明者、创新者能够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打破阻碍技术成果转化的瓶颈。

3、着力防控债务风险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4、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按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自然条件不同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各地发展为基础。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不断好起来,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5、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6、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对关联行业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提供对外投资精准信息,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抓紧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摘自2013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梳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深化改革

会议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

关键词之二:区分情况、分类推进

会议强调,必须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完成决定确定的改革任务时间紧迫。要区分情况、分类推进,对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属于地方和部门可以授权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改革策略;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对全会提出的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的也要加快研究、尽快启动。党中央已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指定一个机构负责改革工作,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

关键词之三:稳中求进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巩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促进经济社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关键词之四:增强金融运行效率

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完善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关键词之五:口粮绝对安全

会议指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关键词之六:化解产能过剩

会议指出,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创造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要做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促进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等工作。

关键词之七: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会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关键词之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扎扎实实打好扶贫攻坚战。

关键词之九:着力改善民生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改善民生,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关键词之十:两个“丝绸之路”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城镇化工作:顺势而为 水到渠成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六大任务

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2、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3、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4、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5、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摘自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回应社会3大关切

人到哪去 钱从哪来 地怎么管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亿万农业转移人口如何尽快实现市民化?财政资金能否满足城市建设的大量需求?城市扩张会不会过分侵占耕地,危及粮食安全?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传递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对这些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给予了充分回应。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将优先解决存量

目前,我国已实现5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但只实现3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17个百分点之差使2亿多名农民工难以享受到城镇基本社会公共服务,他们的收入、就业、住房、社保、子女就学等都成了难题。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肯定要解决,但要有进度、有顺序,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搞‘一刀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那么,谁先谁后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说明这部分人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应首先解决这部分人中有能力、有意愿的落户城镇。”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陈飞说。

陈飞认为,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历史欠账和财力所限,城镇化应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的原则,首先解决存量问题,随着制度的完善和财力的增加,再逐步转向以市场无形之手解决增量问题。

城镇化将成民间资金新的投资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需要大量资金。据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将达25万亿元。

“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徐洪才指出,如果光靠财政资金来支撑城镇化进程的话,等于逼着政府盲目举债、寅吃卯粮,不仅不可持续,还蕴含巨大风险。

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和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可以充实地方财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可以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渠道。只要政府能够提供公平竞争机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一定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社会各个层面力量共同推进城镇化。”张立群说。

城镇建设用地将以盘活存量为主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城镇化推进,我国平均每年减少耕地600多万亩,日益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是对土地相对粗放的利用。但面对粮食安全这个大问题,我们的城镇化不可能永远无节制占用耕地。”陈飞说。

那么,城镇建设用地从哪来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同时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

徐洪才认为,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耕地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腾挪的空间要通过土地集约化来实现,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换句话说,未来城镇化的过程,一定是土地集约化的过程。(2013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三农”工作:牢牢抓住 紧紧抓好

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人民财经通过梳理会议公报内容,历数中央农村工作思路的“一二三四五六”。

把握一个重要原则

本次会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强调两个安全

本次会议强调了“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

会议强调,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三个1亿

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视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会议指出:

要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开发,实行精准扶贫。

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

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五大农业经营主体

会议强调,关于“谁来种地”的问题,核心是要解决好人的问题,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提高种地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鼓励发展、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与此同时也要继续重视普通农户的生产发展。

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六项权利

会议指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摘自人民网财经频道)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透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信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会议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表示,此次会议明确提出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这是在三中全会关于改革总体部署下,对深化农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的问题更实际,部署更加系统。

专家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老矛盾依然突出:增加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农业资源利用强度大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与农业劳动力结构短缺的矛盾等更加凸显,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三农”工作依然任务艰巨。会议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程国强指出,今后要以农业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农民富、加快农村小康为核心目标,补齐“四化同步”中的农业短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这次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会议还提出,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把握好进口规模和节奏。对此,程国强认为,目前到了重塑粮食安全战略边界的新阶段,应抓紧建立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机制,突出重点,有保有放。

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

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会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这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解决发展和稳定问题,维护农民的利益。一些农民进城后工作不稳定,没有社保,如果承包权丧失了,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未来一二十年家庭经营依然是主流,确保农户的承包权保护了农民利益。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发展和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相当一部分承包土地的农户不再种地。面对这种新情况,会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为现代农业发展确定了重要基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比较效益低的现状意义重大。同时,土地流转在农村非常活跃,不能不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盲目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而是要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会议鲜明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李国祥说,随着生产能力提高,数量已经不成问题。难在质量,回应百姓需求、解决社会性问题,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要治理农业生产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严禁滥用农药化肥等投入品。

秦富认为,今后,从田间到餐桌,从源头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整个产业链要有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更加完整、系统、安全,实现全覆盖。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关键在人。会议提出了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等一系列措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专家们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郑风田说,现在农村老龄女性是种地主力,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以后这些人干不动了怎么办?必须向农业新型主体流转。因此要通过规模经营解决效益问题。

“一家种几亩地,留不住农业人才。要规模化经营才能让农业有奔头、才能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规模化跟工业化、城镇化相关,随着人员转移,一些人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可以通过流转方式把土地租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获得租金。”郑风田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就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目前这4种类型的新型主体仍处于初步培育阶段。国家要加强培训、提供政策支持,通过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

会议在提出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目标的同时,也指出推动新型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突出特色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据李国祥等人开展的社会调查,当前一些农村在社会管理方面很多时候无能为力,一些社会问题没人管,如农村“三留守”、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有的地方仍是空白。村委会、村民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仍要加强,这对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提出,要重视农村“三留守”和空心村问题,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专家们表示,这些有利举措针对性强,贴近民心,必将有助于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篇3:中央城镇化规划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跟过去的6个‘一号文件’是有机衔接, 一脉相承的,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三农’政策体系, 符合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回顾过去30年, ‘三农’政策有阶段性的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更多的是重视经营体制上的, 重点解决农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到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后, 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就成为了重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员陈剑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 今年的“一号文件”突出要解决的问题是,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中, 农村将发挥着怎样的支撑作用。

“三农”老问题的新调

粮食连续第六年丰收、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农民工恢复就业情况比预期好, 2009年农村经济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但当前农业农村中还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在2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

城乡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农民工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农村社保、医疗问题仍待解决。这些“三农”老问题还没有解决, 新问题又在涌现, 使得文件内容不断丰富, 虽是老话题但仍呈现出新意。“比如更多的大宗农产品具有的是金融属性, 去年和前年国际农产品市场大幅度的波动, 不是供应发生了变化, 而是和石油一样是被金融机构炒作。农产品和石油的价格波动交织在一起, 甚至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巡视员叶兴庆说。

今年的“一号文件”在篇首中指出,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 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 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叶兴庆表示:“这四个‘越来越’抓住了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面对着四个‘越来越’, 下一步‘三农’的发展没有那么轻松。”

城镇化改革欲破题

值得注意的是, 放宽户籍限制、推进城镇化改革的内容, 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不论是从篇幅还是政策的力度上都是空前的。这早在去年底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农村工作会议中, 都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这次是进行了实质性的细化。从这个意义上讲, 中央“一号文件”确实是推进城镇化的总纲领。

为什么这么重要?陈锡文曾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城镇化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化的发展偏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的发展, 忽视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二是在城市化过程中, 比较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的美化, 但是没有为农民真正转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机会。

叶兴庆说:“我国城镇化的水平为46%, 距离一般的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差将近20个百分点, 怎么利用这个空间是中国经济未来二三十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

叶兴庆指出, 我国长期讲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但这次的政策倾向很明确, 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大城市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怎样把已经进来的这部分人融入到经济社会体系中, 使现在的1.5亿进城农民工真正市民化。“中央对此出台了很多政策, 对产业转移、土地政策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等问题都做了安排, 随着下一步的政策落实,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会进入一个黄金时期。”

新生代农民工要进城

对土地没有感情, 在城市又不被接纳, 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我国现代化绕不开的问题, 这一问题也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并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点。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绍, 这一人群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了60%, 大约为1亿人。“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 享受现代城市的文明, 但我们总体上或者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这是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 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变化的重大问题。”

叶兴庆表示:“这次把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出来, 就是说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取向要发生大的转变, 从以前解决一些表层问题转向解决深层次的矛盾,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陈剑波表示, 这次明确的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 也说明了农民转化为市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迫切性。“新生代的农民工, 心理上抵触土地, 技术上没有擅长, 生活上也不习惯, 必须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城市变成市民, 如果10年后还在讨论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 就可能对今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县域经济抓住关键问题

县域经济对整个未来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农民在乡镇企业就地就业,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农民工候鸟式的打工经济,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投资、基建等资源配置是集中在这些地区的, 农民工只有在这些地区才能够就业。”陈剑波分析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提出要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叶兴庆表示, 这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县域经济面临的很大障碍就是县级政府的经济权限太小, 尤其是财权方面, 社会投入权限和管理权限非常少, 导致了很多的资源和项目是集中在城市里面的, 这是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县级政府如果有更大的发展经济事务的权限, 可以在更高层次上配置资源的话, 将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非常关键。”

篇4:中央城镇化规划

会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推进城镇化的六大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开放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篇5: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其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会议背景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会议认为,城镇化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会议内容

会议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

会议要求,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强度,增强抵御和减缓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

会议要求,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会议强调,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

[2]彻落实总体规划,制定相应规划,创造性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主要任务

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要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红线包括数量,也包括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

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要一张蓝图干到底。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

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要制定实施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强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地区要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意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城市规划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

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要实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加强中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导产业转移。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

[1]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2014年2月25日山东省城镇化工作会议

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今天在济南召开。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抓住机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省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省委书记姜异康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讲话,省政协主席刘伟,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出席会议。

姜异康在讲话中指出,去年12月,中央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指导我们做好城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推进我省城镇化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精神实质,指导和推动工作。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以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南,努力开创我省城镇化工作新局面。

姜异康指出,要抓住机遇,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支撑。抓住机遇才有希望。目前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山东发展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计。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进我省城镇化发展。

姜异康强调,要科学谋划,确保我省城镇化发展正确方向。科学谋划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一要站在四化同步发展的高度谋划城镇化,发挥好工业化的主动力作用、信息化的融合器作用、城镇化的大平台作用、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支撑作用。二要与区域发展布局相协同谋划城镇化,形成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协调互动的良好局面,促进人口、产业及各类要素资源合理集聚。三要立足本地实际谋划城镇化,找准自己的发展模式,注重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护。四要依靠群众智慧谋划城镇化,以群众利益为最高原则,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多听取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充分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姜异康要求,要扎实推进,用科学方法落实工作任务。扎实工作才能见到实效。坚持规划引领,把产业布局、社会资源、交通网络、管理体制等要素合理高效配置到城镇化发展中。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从各地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遵循规律、循序渐

进,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自身经验,逐步把握规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姜异康强调,要加强领导,努力提高推进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推进城镇化工作的关键。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努力提高领导推进城镇化的能力和水平。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中央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要认真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努力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内行领导。要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转变作风,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断完善推进城镇化的思路办法,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郭树清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我省城镇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就现阶段而言,应当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以本地城镇化、县域城镇化为重点,进一步巩固扩大济南、青岛双核型的结构优势,加快培育一批100-300万人口的大城市,着力增强县城的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积极引导一批示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稳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一要促进区域中心城市扩容升级,高度重视济南、青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两市国际化水平,巩固扩大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优势。二要顺应县城扩展势头,进一步完善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批30-50万人口的县域中心城市。三要继续支持小城镇发展,科学确定发展脉络,培育其内生动力。四要合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做好统一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只有具备各方面条件的,才可以启动实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努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等原则。

郭树清强调,坚持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必须认真对待已经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要以人为本搞好城镇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建设质量,提升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强化就业支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我省将选择10个左右的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在试点中,一定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一定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郭树清就城镇化的七项具体工作讲了意见。一是切实抓好城中村改造,规划必须科学合理,依据规划进行清理整治,妥善处理好原住居民的补偿问题。二是本着安全、便利、美观的原则,加强对老城区、老建筑整治,搞好安全检查和除险加固。三是向农民普及现代生活常识,使他们的生活方式更顺利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四是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绝不能肆意砍树、填河、炸山、拆房。五是适时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支持只辖一区的市把近郊县(市)纳入城市行政区范围,积极推动撤县改市工作。六是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政企分开、政村分开,逐步使乡村干部从企业中脱身出来,做到专业专注。七是盘活土地存量,占和补的土地质量要平衡,绝不能不顾条件盲目推进、大拆大建。

郭树清最后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城镇化工作,既要遵循规律,又要勇于创新,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正确方向,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努力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大福祉。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省级领导同志,各市党委、政府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三、人民日报12月15日社论:积极稳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次会议集中了全党智慧和力量,取得圆满成功。会议从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高度,科学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

大部署,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指导作用。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从1978年到2012年,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7.1亿,国际社会也普遍肯定中国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视之为中国发展的奇迹之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城镇化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巨大机遇,更面临诸多难题。尤其要看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只要目标正确、方向对头,走出一条城镇化新路,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世界经济和生态环境也将从中受益。

在这样一个十分关键的路口,我们一定要牢记,正确的方向就是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只有把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把握好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基本原则,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要牢牢抓住主要任务,奋力攻坚克难,解决好“人到哪里去、土地怎么用、钱从哪里来、布局如何优化、管理如何科学”等重点问题,进一步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逐步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就能给人们稳定的预期和希望。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用地结构,就能为城市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就能构筑城市发展的财力生命线。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控制好开发强度,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地区形成若干城市群,就能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确保建筑质量,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能使城市不断增强竞争力、焕发生命力。

篇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解读

一、时事热点

2009年12月5号至7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壮大县域经济。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图为城乡逐渐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昆山新城一角(2008年10月10日摄)。不断崛起的城市群落,日益繁荣的城市经济,加速改善的城市生活……变化,缘于一个巨大的跨越:中国城镇化60年间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它所蕴涵的是,中国经济规模扩张、工业化步伐加快推进、城市功能迅速提高的辉煌历程。

二、时事透析

(一)城镇化解读

1.城市化又称城镇化。城镇化的提法比城市化的提法更有意蕴,无论从城市良性化发展的需要、战争防范的需要、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需要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超大型城市并不是最好的城市化之路,也不符合中国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以中小城镇吸纳消化该城镇辐射的农村从而形成以中小城镇为主体的蛛网型城市化格局,才是中国城市化的的最优选择。

2.城镇化的提法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方针:

(1)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

(2)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3)积极建设新型乡镇。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时因地而异,辨证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准确把握城市化的含义。从而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化之路。

(二)城镇化提出的背景

1.有数据显示,西方所有发达国家总的劳动力不到4亿,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超过4亿,并且还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高速城市化的阶段里,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80%以上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就是说总量超过西方劳动力总和的劳动力大军,要从低生产力水平转向高生产力水平,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发展进程。

2.在我国,城乡二元矛盾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己成为我们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随着城市发展,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差距越来越大。统筹城乡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把农民转移出来,而这仅依靠大城市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也面临一些发展的问题。源源不断走进城市的农村人口是中国消费市场的生力军,而中小城市将是这些农村人口转移人口的主要落脚点。从中国的国情和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看,要把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一是符合中国国情,二是成本低、效益也较好。

教材回归: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亦有区别。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现处在中期加速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既要防止畸形发展,又要避免滞后城市化,以保持合理和良性的发展。

(三)中央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1.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在资源、土地方面更加宽松,也更有利于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成本,城镇户籍是享受教育、医疗、廉租房等城镇公共服务的前提。中央的重大举措,将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逐步稳定下来,并推动城乡差距问题的解决和维护社会稳定。

2.城镇化在下一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将扮演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角色。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动力,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里人。稳妥推进城镇化,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投资增长,以及居民生活水平

提高带来的消费扩大,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动力。扩大内需才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根本之路,而加速城镇化的最大作用是扩大内需,将有助于带动房地产、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公用事业等行业面临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教材回归: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渐渐趋同,缩小了城乡差别。

三、高考预演: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A.甲B.乙C.丙D.丁

2. 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

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

答案:1.D2.C

解析:第1题,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低,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较快。由试题所给甲、乙、丙、丁四条曲线在图

示期间的变化趋势及城市人口比重数值可知,甲、乙两条曲线在年2004的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应属于发达国家。曲线丙在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己达40﹪以上,而在2004年还未达到50﹪,说明在图示期间城市发展缓慢,不符合我国在这一期间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点,2004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比重为41.76﹪,故只有丁曲线符合。

第2题,图示期间,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速度较快时期,美国己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进程很慢。因此,我国与美国城市化相比,具有城市化速度快的特点,表现为城市人口增长率高、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的特点。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又具有城市人口比重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多的特点。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有关数据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4.今后我国城市化的方向是()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5.我国城市化不应该过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还不高B.科技水平不高 C.城市建设经验不足D.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答案:3.A4.D5.D

解析:城市化水平要与经济化水平相适应;城市化要从实际出发,与国情相吻合。

6.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发展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2)珠江三角洲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1)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不同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7.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1850—1890年等依次七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城市化速度___________,原因是。

(3)我国城市化在年前发展缓慢。目前发展速度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

上一篇:劳动争议个人答辩状范文下一篇:银行宣传筹备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