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2024-04-15

良好习惯实施方案(精选8篇)

篇1: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台子镇店子小学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邹平县教育局(2012)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原有基础上的新发展,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内容及目标

(一)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养成讲卫生、勤锻炼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劳动、勤俭教育,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

(四)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养成重安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五)加强讲、读、写、听、唱、记教育,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学校重点培养的十个良好习惯

(一)卫生习惯:衣着整洁,按学校要求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勤洗手脸,早晚刷牙,经常洗澡,不随地吐痰;不吃垃圾食品、不乱扔、乱刻、乱画;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坚持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 1 –

(二)健康习惯: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至少培养一项体育爱好;看书、写字时坐姿正确;能主动调节心理,积极向上,有心事向家长、同学、老师交流、咨询。

(三)礼仪习惯:说话文明,讲礼貌用语;不说脏话;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他人;乘车遇到老、弱、孕、残主动让座;参加集体活动要讲公德,自觉服从指挥,维护公共秩序。

(四)安全、守纪习惯:严格遵守纪律,走路、上下楼梯靠右行,慢步轻声,不拥挤推搡;课间休息不追逐、打闹,午休期间自觉守纪,保持安静,尽量休息好;按时作息,不迟到、早退、旷课,放学按时回家,不进网吧;乘坐校车、进入餐厅要爱护设施、遵守秩序、杜绝浪费。

(五)唱歌习惯:周一升国旗唱国歌,团队会活动唱队歌,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六)讲普通话的习惯:校园内外一律讲普通话,带头推广普通话。

(七)写字习惯:写字时坐姿及执笔姿势正确,认真书写,充分用好每天的练字一刻钟时间。

(八)读记习惯:坚持每天阅读课外读物不少于30分钟,并作适量读书笔记。

– 2 –

(九)作业习惯:作业整洁,做到独立、按时完成,养成认真检查的好习惯,发现错题及时纠正。

(十)记日记的习惯:中高年级坚持每周至少写2~3篇日记,每天睡觉前回想一天所做的事情。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具体指导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养成教育氛围。进一步抓好校园净化、绿化和美化,充分发挥各功能室的阵地作用,为养成教育提供必要支持;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互谅互让,互爱互帮,共同进步;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发挥教师示范作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加强师德建设,营造爱岗教业,勤奋工作,乐于助人,讲公德,守法纪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教师要力求使自己做到语言文明、服饰得体、举止大方、礼貌待人、和蔼谦逊;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大赛,定期检查教学常规,培养教师良好习惯,使广大教师时时、处处、事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打造养成教育特色;每学期组织评选“养成教育之星”“优秀班集体”及“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

– 3 –

(四)强化自主管理,培养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督查小组的作用,做到既督促监督他人,积累评比素材,又自我教育,起到监督岗的教育作用。

(五)整合资源,形成培养合力。发挥家长委员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挖掘并整合、利用社区德育资源,积极开展学校与社区和谐相处、互动共建的精神文明活动,营造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开展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六)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养成教育取得实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建专项档案,印制《校务日志》《班级日志》《学生操行情况记录表》《学生作业情况记录表》《学生读记情况记录表》等各种表册,采取学校行政值周检查、教师值日检查、学生值日检查、学生互查、教师督查等办法,全面、细致、及时地了解师生的表现;建立激励、表彰机制,通过各种评比,树立榜样,发挥带动作用;学校及时总结交流养成教育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养成教育不断系统化、规范化。

2013年2月23日

– 4 –

– 5 –

篇2: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的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国外也曾有教育家这样说过:“开始做得好,一半做到了”,“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可使幼儿生活、学习自然有序、充满生机,相反则会使幼儿一日生活杂乱无章,死气沉沉,以至影响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当前农村的幼儿,其父母或由于自身素质或由于工作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或者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而祖辈们则认为: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则让孩子顺其自然,无所谓什么习惯培养。而孩子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认识不到好的行为习惯所带来的好处。长期以往,孩子们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现了许多陋习: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学习习惯欠缺(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完成老师的任务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脏话粗话到处滚、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爱心、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

因此,综上所述,抓好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在未来三年中进行“家园共育,促进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家园共育的氛围,促进幼儿园及周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课题研究对象

杨树林中心园(中班幼儿)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2、明确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并进行分类研究;

3、明确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策略;

4、初步探索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1)研究方法:

a、行动研究法

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b、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c、观察法

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d、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研究原则:

a、整体性原则: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的影响,也有个人心理特点的影响。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b、主体性原则:幼儿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不管在家庭还是幼儿园,都要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形成良的好行为习惯。

c、差异性原则: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注意个性方面的因材施教,幼儿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研究者要根据幼儿的不同类型,加强扬其长补短的训练,以达到教育效果最优化。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能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2、课题研究人员要在认真学习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形成具理论含量的教育经验。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同类研究的动态和成果,以利于在对照中明确自身研究的地位和方向。

3、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本课题的研究纳入幼儿园工作重点。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对于养成教育,我们的总体思路是:以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为主线,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每个领域之中,注重家庭、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研究的重点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a、突出进行做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也就是教会幼儿“如何做人”,培养幼儿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以及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

b、突出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乐于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乐于动手的习惯等等,使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突出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幼儿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幼儿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2)实验的内容

a、通过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和班级家长会以及其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家长自身的意识,帮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有效的方法,并指导家长能够恰当运用。

b、根据研究的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从“目标、环境、方法、评估”四个方面具体进行。具体实施时,做到密切家园联系,让家长切实参加到课题研究中来,从而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3-2011、7)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的研究和组织,进行选题讨论,并设计课题方案。

2、收集资料,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

第二阶段(2011、9-2011、9)实施操作阶段

1、做好问卷调查工作。

2、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继续实施。

篇3: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一、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班级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汪中求先生在2005年提出的管理理念,他提示社会各界: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精”就是抓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

在班级管理中,我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从小处着眼,细节入手,力求通过精细化的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生活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的良好行为品质,而这一教育过程讲求“潜移默化”的境界,力争达到“习惯成自然”的效果。

二、当前中学生行为习惯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以自我为中心。

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集体责任感不强,遇到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活动,首先考虑的是对自己有无好处,常常计较个人得失。

2. 攀比心理强。

现今的中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心,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比较优越,来自家庭的溺爱使他们的各种要求普遍能够得到满足,长此以往,比吃、比穿、比用似乎成了部分学生的生活话题。

3. 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尽快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有的在课堂上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爱讲小话;有的坐不住,不但自己不好好听课,还经常拉上其他同学搞小动作;有的借各种理由随意缺课、旷课,等等。

4. 缺乏信任与爱。

部分家长常常忙于做生意、赚钱,极少有时间关心、照顾孩子,连一周都无法与子女见面,更谈不上配合教师的日常教育。在青春期这个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与家长由于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和理解,造成学生内心缺乏信任与爱,这不仅影响家庭教育,还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他人、对整个社会的态度,部分学生从不信任发展到不诚实,“没有什么是可信的,我就瞎说。”

三、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要事。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繁琐、永无止境的;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似乎越努力,问题就越多,越认真,麻烦就越多。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班主任没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韧性,没有用心做好事情的态度,就会“越怕问题,问题就越多。只有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教育目标,联系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的需求力求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来说:近—靠近学生的生活;小——要求小一点,不贪多求大;实一—措施、办法实在、具体、可操作。

1. 强化责任意识。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也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采用了魏书生先生的班级承包责任制:让每个学生承包管理班级的一件事——开关灯,开关门窗,将拖把、扫把、垃圾铲摆放整齐,锁门,洗毛巾等等。将学生的生活行为分成若干块,让各个学生负责管理。学生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反复操练良好行为从而形成习惯,之后我再将承包项目进行轮换,让他们全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2.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学生入校第一天起我就进行严格的课堂常规训练:课前,我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做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等学习用品摆放好;上课时,要有端正的坐姿,回答问题积极举手,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讨论,勤记笔记和积极思考,等等。

3. 加强家校沟通。

我们必须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监管和督促工作。为了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的优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与家长配合,对学生不在学校期间的行为习惯培养进行跟进。如:通过“校讯通”平台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请家长对周末及平时学生在家的表现给出评价,班主任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措施;学期初向家长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知晓新学期里自己应配合班主任做好哪些工作。学期末发《期末寄语家长》,请家长做好假期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督促工作。

4. 掌握特点,对症下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个体也有各自的个性。因此,不同的学生必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逆反心理强,情绪躁动不安,批评教育浅了不起作用,说重了又可能伤害孩子,我就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盯、关、跟”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盯”就是老师、家长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关”就是老师和家长关心、爱护学生,给他们以精神支撑;“跟”就是老师和家长跟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有不良苗头,及时处理在萌芽状态。

篇4: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摘 要: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因其父母单亲或双方常年外出打工,由其祖辈或他人监护的那部分孩子。这部分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行为习惯;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及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

一、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

(1)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端正

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沟的存在使他们倍感孤独,而学校里有很多同龄儿童和伙伴,他们希望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温暖和关怀。

(2)所受的学习督导不力

部分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所能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比较少。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话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力度和效果也完全不同。

(3)学习成绩差

在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或者因文化水平低,或者因事务繁忙,往往无法给予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向监护人求得帮助的比例很低。这使得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比较严重,学习成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品德

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

3.心理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再加上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社会环境

我校是农村学校,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谋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给他们以温暖、约束和管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极差。

2.学校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好动、调皮,大胆放肆,在受管理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顶撞,有些调皮的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只能采取劝其退学的办法或干脆对调皮捣蛋的“留守儿童”放任不管。另一类学生产生失落心理不爱说话,不爱交流,自卑、孤僻,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3.家庭内部

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缺损的重要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不完整或者缺失,使留守兒童良好习惯的成长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育研究的思路与对策

(一)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因为长期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

(二)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良好习惯良好习惯的教育研究的重要保证

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

(三)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父母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

1、要求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更应该主动与子女的班主任加强沟通。

2、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

我们相信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积极应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方法措施得当,这些问题是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也能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方铭琳.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2] 常青.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3]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篇5: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月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中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文化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好文化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制定本方案。

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月实施时间:2013年9月份

三、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见附件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全体教师会、班主任会,学习“习惯养成”主题教育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教师全员参与,教育内容入脑入心。

2、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各班召开主题班队会,学习“习惯养成内容”。各班初步制定要达到的目标。

3、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站等营造活动氛围。

(二)分步实施、巩固养成、强化整改阶段

此阶段最为重要,各班要做好:

1、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每节课:上课的任课教师要增强责任心,时时把学生的习惯培养放在第一位,注意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醒、监督,若发现有教师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放任自流,将严肃处理。

每天养成:

1、课前准备习惯

2、认真倾听习惯

3、善于思考习惯

4、敢于提问习惯

5、与人合作习惯

6、主动阅读习惯

7、按时完成作业习惯

8、认真书写习惯。

2、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常规要求》,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

3、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的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4、各班组建“自主管理督查队”,组织发动少先队员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陋习。

(三)总结评比阶段

学校对各班学生养成教育情况进行过程管理,教科处组织专人不定期进行推门抽查,活动结束时进行学习习惯抽测,每班随机抽查15名学生,对效果显著的班级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评选“良好学习习惯先进班集体”及“良好学习习惯优秀学生”。

对效果差的班级予以通报批评。

五、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同学们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每节课前教师要重申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方向,并发动同学之间互相做好监督、提醒。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活动。

5、抓好“一日常规”、一天一检查;“两股力量”(班主任、各任科教师)一起抓; “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六、习惯养成教育过程评价方法

采取周评的方法,每周由家长针对一周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填写《学生学习习惯一周评价表》。每周由各班的任课教师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学习习惯评价,填写《学生学习习惯任课教师一周评价表》,每周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校学习习惯表现和家长所填评价表进行全班汇总评价,树立学习榜样和学习典型,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建立班级工作量化标准、评分细则,进行量化评分。

七、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区长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责任人的领导小组。

附件1

学习习惯养成月活动安排

1、各班必须召开一次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各班出一期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的手抄报。

3、所有学生必须熟悉牢记“里八田小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常规”要求。

4、各班组建“习惯养成督查队”,组织发动少先队员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陋习。

5、每周由各班的任课教师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学习习惯评价,填写《学生学习习惯任课教师一周评价表》,每周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校学习习惯表现和家长所填评价表进行全班汇总评价,树立学习榜样和学习典型,号召全班同学学习。

6、各学区、各班必须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的活动计划。

7、活动结束评选“良好学习习惯先进班集体”6个及“良好学习习惯优秀学生”每班10名。对效果差的班级予以通报批评。

附2: 里八田小学生课堂常规要求

规范言行

培养习惯

一、课前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右上方,文具盒横放在桌面正中间。

二、候课:上课音乐响起,要迅速而安静地走进教室,值周班长提示“静息”,每个学生伏在课桌上“静息”,等待老师上课。

三、铃声响后:

上课铃声响起: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全体学生向外跨出一步立正站好后,再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老师也回礼:“同学们好,请坐!”学生再按照要求安静坐下。

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后,由班长喊“起立”,学生说:“老师,再见!”,老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后,离开座位,喝水、上厕所、出去玩。

四、举手发言: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

五、坐姿、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左臂在下,右臂在上平放桌面,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或并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专心致志地听,积极思考,边听边想:别人说什么,说的对不对,完整不完整,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陈述、或补充、或更改。不随便讲话,不做小动作。未得教师许可不得离开座位和教室。

六、朗读、默读:读书时,双手拿书,书向外自然倾斜。站着读书时,不但要按照要求拿好书,还要站直站稳。朗读时,要用普通话朗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不指读、学习按照要求停顿。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思维集中、边思考边批注。

七、语言表达:

1、能说完整的话。

2、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言亲切,态度诚恳。质疑时,学会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或××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学习用“我读了这段话知道了(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八、握笔姿势: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往里藏着,笔杆向后躺着,笔尖向前斜着。

九、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十、合作交流: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后再动手、动口,小组交流时要小声、有序,完成后用坐姿告诉老师。

附件3 低年级课堂常规训练儿歌

课堂调控的口令:

1)师:一二三;生:要坐端。2)师:小眼睛;生:看黑板; 3)师:谁坐好?;生:我坐好。

生:我最棒!

4)师:小手;生:放好。

师:小腰;生:挺直。

师:小眼睛;生:看黑板。师:小嘴巴;生:不讲话。读书口令:

1)师:读书时;生:脚放平。

睛离书;生:有一尺。2)师:翻开书;生:xx页。

3)师:小手举起来;生:我要指书读。写字口令:

1)师:写字时;生:脚放平。

2)师:书写笔顺开始了。生:我把小手举起来。3)师:同学读书;生:我看书。游戏:

1)开火车:师:哪组火车开起来?

生:这组火车开起来。

2)听同学发言:师:谁是文明小观众?

生:我是文明小观众。手势:

篇6:良好读书习惯培养实施计划

三年三班

陈桂菊 2011.9.23

指导思想:

书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朋友,强调阅读,就是强调少年儿童作为人的独立与完善。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紧密配合我们的学校的“书香班级”读书活动,我们班特制定如下良好读书习惯培养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能以读书为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自主读书习惯。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欣赏能力。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5、通过活动,营造书香班级,努力为创建书香校园服务。

实施过程:

一、向学生阐明本学期所确定的书目

1、《三毛流浪记》

2、《科学家故事100》

3、《成语故事365》

4、班级自选书目《十万个为什么》

5、语文新阅读

6、中华经典诗文

二、具体实施方法

1、班级学生每人手中必须有其中的一本书。

2、定期轮换看。

3、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

正确的阅读姿势对小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要经常观察、提醒自己的学生,帮助他(她)们正确阅读。理想的阅读姿势是双腿与地面保持平行,背部直立。椅子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椅子应该有一个直的而不是斜的靠背,椅子的高度应该足以让大腿与地板平行或比平行稍高一点。

4、要构建浓厚的读书氛围。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古人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所以我们每个班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同学们自己把好书推荐给大家共同欣赏。另外,我不当“指挥者”,而要当“参与者”,要坚持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心得,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孩子定期举行读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5、掌握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者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我这里要向学生介绍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是精读法,包括比较阅读法、表达阅读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字以上,理解率在90%以上;

二是略读法,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

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

三是快读法,包括无声视读法、一目十行法,要求每分钟读4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精读、略读、快读三大技巧分别反映了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

6、引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书尤其要做一点笔记。因为小孩子看书有个特点,喜欢看热闹,很快地翻,哪热闹就看看,没热闹就过去。这样他对书的理解是不够的。“不动笔墨不动书。”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顺手记点什么,慢慢地孩子就会形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我们将建议每位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也不要求快,也不要贪多,当然首先他要选择比较适合他的、有价值的书读。在做笔记时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正如美国巴尔博士说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

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坚持每天读书,并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自觉行动。到了那个境界,学生会定时无意识地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待习惯养成后,教师就不须为之操心了。

总之,通过开展本学期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让好书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良好读书习惯培养计划

二年三班

陈桂菊邹全捷杨斌

篇7: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实施方案

方城县赵河一小

2016.01

方城县赵河一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写字是对历史的尊重,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写字不仅仅可以巩固识字,也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训练,它是一个接受文化熏陶、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让学生写好字,其意义远远超出写字本身。”为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写字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要求

通过对教师、学生有计划、分步骤的系统训练和培养,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形成正确的写字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提高教师写字能力。首先,在教师中形成写好字的良好风气,使每位教师从书法中找到乐趣,并使书写质量不断提高。

2、锻炼学生写字能力。使学生自觉纠正不良写字习惯,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在写字前观察、思考和写规范字的习惯,克服在作业中依赖橡皮的毛病,把“写出一手好字”当成自己的一项技能,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逐渐提高写字速度和质量,努力使学生的写字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3、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从小掌握汉字的写字技法提高写字技能,从写字中发现美,进而去创造美,在创造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制定计划

班主任、语文教师和各科任教师协助,对学生“写”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坐姿、握笔方法、书写要求等进行指导。班级确立阶段目标,制定班级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学习计划,明确目标。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阶段奋斗目标,各学科渗透良好写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第二阶段:针对“现状”开展活动。

1、学生练习。每天下午第一节,进行书写练习。班长将学生练习的作品准时上交教导处,进行量化评比。学校进行评比时,分值体现在三个方面:(1)、上交时间2分,各班练习的活页在2点30分之前上交的计2分,晚于2点30分的计1分,当天不交的计0分;(2)、书写质量5分,书写质量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对应分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3)、上交数量3分,按班级实有人数,少上交一份扣0.2分,此项分扣完为止,不倒扣。每周进行公示,期末进行总评,计入班级量化。

2、教师练习。学校提供练习用纸,教师每周练习五张,周五下午第一节下课时上交作品,每交一张计一分,期末进行总评,计入教师量化。

第三阶段:学校及各班总结表彰

四、具体措施

(一)师生共同努力,整体提高写字能力。

1、各年级组长负责,根据年段实际制定年级写字训练方案和评价标准、激励机制,步调一致地推进年段整体写字教学及其质量的提高。

2、贺校长为赵河一小写字总指导,各班语文老师为写字课教师,贺校长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或写字课时间给学科教师和各年级学生做有关写好字的意义和硬笔书法基础知识讲座;全体教师刻苦练字,写出一手正确、规范、工整、美观并有一定速度的楷体粉笔字、钢笔字,并在全校学生中掀起“热爱中华文化,写好母语汉字”的热潮。

3、教师上好写字课,每周五下午第三节定为写字课,写字课老师根据所写教案上好写字课,学生上交写字作业。教案和作业计入业务检查范围。每周的写字课要求写字课教师做到“四个到位”:即时间落实到位;教师到位;指导到位;评改到位。

4、教师的示范板书、作业批改及评语书写等均要求字迹工整、清楚、端正,一丝不苟,做学生的表率,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作业完成质量”和“作业书写情况”分项批改,除了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进行点评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书写情况进行激励性的点评,写上简洁易懂、因人而异的批语,如“书写真公正,请注意保持。”“书写有进步!”“请注意留天地!”、“这个字要减肥!”等等。每次作业批改都要体现“作业完成质量”和“作业书写情况”的双项点评。

5、每次学科测试,都采取双评机制,即有知识得分,又有卷面书写情况的占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把字写美观。

6、写字课教师对班上学生建立个体写字合格档案。在教室内设立文化墙,开辟“书法展览角”、“作业展示栏”、“写字园地”或利用板报开辟一块”每日一练”专栏等,学生轮流书写,班组内每周举行一次写字展览,评出进步较大和优秀的同学,誉之为“书法小明星”“每周之星”“小小书法家”“进步之星”等多种称号,定期展览学生的书法作品,及时展示学生的作业、作品,以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培养兴趣。对不合格的学生在平时写字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从而提高作业书写质量。

6、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意识,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各科教师应通力协作,共同要求学生写好字,做到作业整洁。不要再误认为练字是语文老师的事,使学生做作业时和练字时要一样认真书写,做到练用结合,以用促练。

7、学生要用好《生字书写本》,写每个字时做到观察、描红、仿影、临写,使字的笔顺、宽窄、结构了然于心。

8、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书法家的喜好,选择一种楷书字帖进行临摹,教师必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共性的问题课内解决,个性的问题个别指导。

9、学生之间建立“生生互帮”机制,让写字进步快的与基础差的同学结成“一帮一、一对红”,以优带劣,以优促劣,以求共同提高。

10、每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专项检查,查看作业本是否干净整洁,查看作业是否有墨块、改正液改正纸修改的痕迹,查看答题是否规范,查看字迹是否工整。检查结果计入量化考核。

11、每月最后一周写字课时间定为全校学生现场书法比赛时间,每次比赛后,各班写字课教师向学校推荐五名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不能重复推荐),由各班语文老师组成评委(单月1、2班语文老师,双月3、4、5班语文老师),对推荐的优秀作品进行评议,对书写特别优秀的学生由学校发给“书法明星”证书,逐渐增加数量,对期末获得“书法明星”证书最多的班级发给“书法明星班”证书。学校对获得“书法明星班”证书的班级在规范书写期末量化时给予加分表彰。

(二)、注重兴趣培养,提高成果质量

1、适当给学生讲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苦练书法故事,从王羲之到怀素,从舒同到启功,从庞中华到黄若舟,激励学生写好字。

2、学校和班级开展多种活动,优化写字氛围,促进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班级可不定时举行写字比赛,评先“星级”写字能手,各班请“能手”介绍经验,给予奖励,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

3、家校结合,组织家长观看学生作业和学生现场写字比赛,取得家长对学校写字教学的支持。

五、管理与检测

1、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师生书法比赛,对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

表彰,并把写字评比结果列为班级管理考评项目。

2、学校对各班学生的写字质量进行检测评比时,将对学生写字的坐姿、握笔、书写质量作综合评价。坐姿和握笔当场评分,书写质量由阅卷教师评分,三条均达到标准的班级为达标班。

六、预期效果

要使全体学生都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努力向良好写字习惯这个目标靠近;大部分学生初步养成写字时正确的握笔和坐姿;部分学生形成写字前认真观察、思考和努力写规范字的习惯;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达到书写正确、规范、工整、美观。

篇8:良好习惯实施方案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 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对教育者来说, 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 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学习的好坏, 20%与智力因素相关, 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 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但是学生课堂气氛沉闷, 听讲不认真, 不敢提问题;有些学生做题时不审题, 也不善于独立思考;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 不是找其原因, 及时纠正, 而是走马观花, 一带而过;如果让这些坏习惯任其发展, 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为当前深入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 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听课、读书、验算、自习、预习、书写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化学习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内容

1. 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 认真听“讲”的习惯。

3. 提出问题的习惯。

4. 合作探究的习惯。

5. 阅读课本的习惯。

6. 认真审题的习惯。

7. 认真作业的习惯。

三、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一至三年级全体学生。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及措施

(一) 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形成研究内容, 制定研究计划, 理清研究思路, 明确研究目标、内容。

2. 实施阶段:

(1) 搜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 确定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项目; (3) 召开家长会, 发告家长书, 争取家长的支持; (4) 通过预定的课题要求和实施策略实施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 总结阶段:

(1) 整理研究资料, 进行理性思考; (2) 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二) 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总结法等方法

(三) 措施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 因势利导, 期待进步。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抓住时机, 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和训练。同时, 在这一培养过程中, 必要的监督手段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懒惰心理。建立起课代表领导的数学组长负责的双层管理措施, 能有效地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作业和复习的各个环节。教师还可根据这些步骤的落实情况即时调整课堂, 并可实施分层上课、分层练习、分层布置作业, 在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自申报课题后, 数学教师全力以赴, 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根据研究的分阶段性, 特别设立了低、中年级的研究, 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中年级由成丕林、修嵘嵘、刘艳芳负责, 低年级由周彩霞、杨宗兴、贺贤波负责。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阶段性总结, 研究报告;优秀课例, 优秀教学论文;学生优秀作业展。

摘要: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 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 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 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上一篇:大学同学聚会致辞下一篇:一完小家长学校调研报告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