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好习惯培养的感悟

2024-04-30

对良好习惯培养的感悟(通用6篇)

篇1:对良好习惯培养的感悟

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几点感悟

2011-11-30 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家庭的独生子女。而从我校的生源来看,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做生意的又较多,许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条件优越,很多事情由家长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缺少父爱、母爱,难免行为习惯较差,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培养这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但作为与孩子朝夕相伴的生活老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生活管理工作当中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作为工作的重要职责,在此基础上从教育和引导等多方面逐步让学生养成独立生活和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应付时代的挑战。在此方面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感悟:

第一、引导和指导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小事做起,如: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寝室卫生等,让学生体会依靠自己的动 手取得成功的喜悦,也许第一次,第二次他们做得不那么好,但总 有一天他们将会做得很好。

第二、以肯定和鼓励为动力。对于每个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会自己洗衣服了,真不错,”“被子 叠得很整齐、规范,”“内务卫生做得很好”等等。培养学生自信 心是帮助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注意观察、关注细节,随时不 失时机地给学生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对学生自立、自主个性的发 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三、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作为一名生活老 师要得到学生的充分信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首先必须要做到 爱学生,多关心学生,多了解学生,同时要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 能对你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启发诱导、指点途径,让 学生自己想办法来回答和解决问题。

第四、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我们在学生面前必须要有 表率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才能做好教育 作,可对学生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你这个老师,你的知识水平、工作态度、人格魅力等。所以我们生活老师必须得紧跟社会的脚 步,多学习,多思考。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品德、行为习惯、言 谈举止、待人接物上做到以身作则,做无声的示范,让学生从你身 上感受到那种良好的品德,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良好的师生环 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自觉的形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总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所要做的工作很多,这就靠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体会和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小学生习惯培养沙龙发言稿

——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点滴做法和感悟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个能够和大家共同探讨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感谢大家将您生命中宝贵的几分钟和我一起分享。其实站到这里和大家交流实在有些羞愧,因为在座的各位前辈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我们现在所提倡和建构的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大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看家本领。那么接下来,我就对可以说自工作以来,更确切地说是从当班主任以来,自己对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尤其是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初浅任何点滴做法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想无论是在我习惯培养的实施中还是在接下来的表述中,肯定会有或复杂,或拙笨,或错误的实施方法,所以还是想衷心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吝赐教,先说谢谢了!

一、我对习惯和学习习惯定义的理解

习惯定义一:在最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网络上说: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我认为: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长期有意或无意重复某种动作,行为,方式方法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从事某项活动的行为方式。

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更是有很多种解释:

(1)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内部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

(2)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具有自动化特性的心理倾向或行为倾向。

(3)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

(4)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和潜移默化地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在这里,我更同意最后一种定义。那么对于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是指在学生在自我学习或者教师教的过程中或不自觉形成或有目的培养的一种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心理倾向和学习方法。

二、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的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终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在我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很偏激和狭隘)我们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其实在小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容量并不大,那么在我们身上更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对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每个班级可能都不乏有这样的学生,单看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忽高忽低,不稳定。这时我们应该深挖他背后的真正原因,那很可能是他在学习习惯上出了问题。他的字迹潦草代表尽管他有聪明的脑袋但是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说明他聪明但是不虚心,也可以说明他没有良好的听的学习习惯;他的语言表达不流畅准确说明他没有积累和向别人学习的习惯;他的思维不清晰活跃说明他不善于动脑思考,不善于质疑和表达。。。其实这些都可以归纳为决定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态度上。有句话叫“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说“态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班级有名同学纪某,我相信五年级老师很多人可能都认识他,课堂上,你会看见他很少能坐得笔直认真听老师讲课,他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身子倚在椅子靠背上老爷似的坐着,如果发言回答问题,你会听见他奶生奶气的语调,好像永远长不大。表达尽管不是很流畅但是能回答到问题的中心点。偶尔还能在未完成作业的名单中出现他的大名。这些说明什么?说明尽管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坐姿端正,倾听他人的观点,准确流利表达和认真完成作业的好的学习习惯。尽管他可能不用费劲学习就很不错,但是毕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做保障,以后很难养成以后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他将来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现在也在尽力改变和培养他的一些行为习惯。说实在的,夸张地说,我感觉教他一个人好像又多教了一个五年五班,尽管很累,但是我想为了他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这是我的责任。

三、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其实就刚才的那明同学说,他可能错过了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我们知道,习惯培养要尊重规律,讲究方法。培养一种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

那么如何培养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

1、习惯培养要从兴趣开始。养成习惯,就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这个过程是十分艰苦的。虽然如此,但我们尽量不能用苦行僧式的训练方法,如果光是让孩子苦练,孩子会感到厌烦。所以,可以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例如,在课前准备这个学习习惯培养上,我们班级是这样做的:学生在上完一节课后是不能马上下课的,他需要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具准备好放在桌子的指定位置然后再下课。当下一节课打预铃时,学习委员会马上到前面喊“准备上课”。学生会马上手背上做好等待老师来。大家可能会说有的孩子没有坐好或者动作慢怎么办?这时候小队评比就发挥了作用,一加分,谁都雷厉风行。不仅如此,我采用的是小队评比和个人评比相结合。其实难免有的孩子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但是这给个人加上一分,他们是很在乎的,因为学习末有综合评比和奖励。

2、习惯培养要严格。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学生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时候对学生进行训练,会随着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学生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学生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不管学生,心情好了就对学生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其实习惯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更是艰巨的过程,需要耐心,爱心,恒心和良心。

3、这也是我想说的另外一点:习惯培养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4、习惯培养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学生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在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习惯培养上,我就吃过亏,刚接手班级我就注重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和习惯,那时候,每天每节课几乎都能重复和引导这一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重要性。刚开始学生能非常准确而且效果非常好地抓住能够表现文章中心或人物性格的词句并且能够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一段时间以后,自我感觉良好,渐渐松懈了对这一习惯的培养,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的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下降,有的同学是在应付了事,没有真正的自己的理解,有的只是象征性地画了基础语句。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现象的危险性,便马上重新抓起这个习惯的培养,包括现在也在抓,尽管效果还没有达到我要求的那样地好,但是也在慢慢地进步当中。所以,习惯的培养需要重复和坚持总之,习惯的养成,关键还在于持之以恒的严格训练,在训练中讲清道理,导之以行,这样,长此以往,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By:张义军 | 阅读全文 | 回复(2)| 引用通告

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如今,在我们宏村有许多同学的家庭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艰苦奋斗的观念在一些同学们的脑海中日趋淡薄,比吃、比穿、比阔气成了同学们之间的重要话题,盲目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出现了不认真做好作业、不认真值日和劳动的现象。

还有一些学生无视文明礼貌的重要意义,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起哄;缺乏起码的卫生习惯,随地吐痰,随手乱丢果皮杂物,甚至随手将剩饭乱到;乘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更有甚者,以羞辱别人为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还有些同学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行为取向趋向选择实惠和以自我为中心,欠缺公共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因而,在学校的教室里,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试比高”的脚印;在学校公车上,好好的座位伤痕累累;平时劳动、搞卫生,计较个人得失;面对社会上的坏人坏事,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见义勇为的勇气。

那么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呢,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 古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谚语深深地渗透了现代思想品德教育主体模式的理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多年的教育经验,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有着几方面:

1、自觉遵守纪律行为习惯教育

纪律是提高学习成绩,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应了解校规校纪,就应知道《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的内容,还要根据本班特点,删减增补适当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同学们要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明确自己的目标:正直、善良、健康。要明白成人比成 材更重要,要培养社会有用的人,要让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合作精神,并在班里经常开展爱心、责任心教育活动,明确我是国家的主人,祖国的兴亡和我们每个人都有联系。爱国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学校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放学后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要加强我们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教育,如早自习,教室内能安安静静的,课间操场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狠抓课堂纪律,在课堂上学生要遵守纪律,要学会放得开,收得住。这些养成教育在开学初我们的同学就要做到扎实有序,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同学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主学习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暴自弃,针对这些学生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不能歧视,相反要给你们格外的关照。我认为批评永远不如激励奏效,要让这些同学找回自尊与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相信他们的潜力,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也会要求我们的教师应更多地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学生有过错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真诚地帮助他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表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3、自我管理习惯教育

有些同学在课间午间老师不在教室时,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常常有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的同学一定要作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觉投入学习中,并实行民主管理法。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我们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行为习惯。如果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会相应提高,整个班级的班风就正、学风就浓。

4、文明礼貌习惯教育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同学们应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得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通过一些列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5、卫生劳动习惯教育

卫生劳动习惯教育包括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不乱扔垃圾,积极认真完成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家里同学们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整理房间、自己铺床叠被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还应帮助父母干些家务活,如:扫地、倒垃圾、烧饭、采茶等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不偏食等。

最后,针对我们九年级同学的学习,我这里还要补充一点,九年级同学们的学习已到了关键时刻,对于你们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在学习的时候看起来不是特别用功,但考试时往往能拿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时常埋头苦干,就连下课十分钟也不敢浪费,依旧继续学习,可是他们往往在考试中不能拿高分。其实,这完全在于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学习的重点在不于数量,而在于效率。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掌握好的方法来学习,养成一些对学习不利的坏习惯,比如开夜车,或头脑里整天只想着学习,而排斥其他的事物,这些做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初三复习课研讨会感悟

梁海风

上周参加了初三复习课研讨会,有幸聆听了刘主任《怎样倾力打造课堂教学》的报告,感触颇深。

刘主任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见解独到。她从点评各科教学谈起,通过课堂目标的设置、课堂教学的组织、作业的讲评、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分析,给我们指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思想和行动指导。尊重学习者的学习权利,从学生的天性出发,接纳、包容、欣赏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升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听完报告,这几天我在结合着自己的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着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核心不是课堂,而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研究学习学风的形成,我们要围绕这个核心去设计我们的课堂,才能做对,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欲望呢?那就是“带着任务去学习,让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可”所以高效课堂改革决不能忽视展示的环节,巧妙地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我们的课改走向成功。我们只有认真分析自己,研究别人,把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优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走向成功。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学习一些对我们有用的再辅以自己的想法来改革我们的课堂。总之,对我们有用的用之,不适用的弃之。课改,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素质,不断汲取百家之长,融将贯通,科学改革,才能建立高效课堂,抓好初三复习,让我们在实践中共同进步吧!

篇2:对良好习惯培养的感悟

一、爱心加耐心,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出现哭、闹、喊、跑、不肯吃饭、不肯上课的情况司空见惯。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老师每天都应该微笑接待每一个孩子,即使孩子们对我们拳打脚跌,我们也毫无半句怨言。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可以运用有趣的有关生活常规的故事、儿歌等,如开学第一周,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宝贝的一天》、《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等故事图片和儿歌,让孩子了解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学着故事、儿歌中的主人公的样子做。

经过一个学期,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大大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安静的吃饭、吃点心,学会了排队喝水,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学会了安静的睡觉。而且,每次午睡,孩子脱下鞋子都会整齐地放在鞋架上,起床后,孩子们穿好衣服、鞋子后会安静地坐在床上,耐心的等待,等全部的孩子都穿好后,一起排队出去。

二、细心引导,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关键,所以我们在平时很注意这个方面的培养。孩子刚入园,从一个集千般宠爱于一身的小王子、小公主走向另一个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集体环境,他们的年龄、以前的生活习惯制约着他们。利用晨间谈话、各种活动等机会,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篇3:对良好习惯培养的感悟

1. 我园参与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会

十一五“和谐德育”研究课题, 黄草实验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实验”课题, 子课题“幼儿良好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2. 子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 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素质。但现代不少家长对幼儿健康成长的观念有失偏颇, 重智轻德。家长们只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特长训练等, 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忽视, 我园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不少幼儿在回答各类智益问题时, 头头是道, 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 就显得不知所措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 幼儿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受其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 幼儿的行为习惯有较大的差异, 如何指导家庭、家长与幼儿园配合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工作。

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我园子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的研究”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 关系到社会风气, 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我们必须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让幼儿长大后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978年, 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回答:“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老人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 学习要多思考,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 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概括起来, 他们认为终生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 就是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得以培养的良好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 对孩子的成才会起到促进作用。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曾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 主要考察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仅有27.2%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影响, 其余72.8%的学生认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这部分人中, 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2.7%, 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1%, 有较重影响的占13.2%, 有严重影响的学生占7.5%。从这项调查中完全可以看出:不良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论述素质教育时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指出:“中小学加强德育首先从文明礼貌做起。文明礼貌的传统不能在新一代人中丢失, 如果一旦丢失了, 小而言之, 会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 大而言之, 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带来耻辱。要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 要使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必须抓紧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现在的幼儿十多年后都将走向社会, 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千家万户, 关系到我们的社会风气。为了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 我们必须抓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使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则和方法

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幼儿的行为习惯:如不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会整理场地和玩具, 摆放有序、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等。 (2)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如饭前洗手、按时就餐、有秩序、安静就坐不挑食、不撒饭、不剩饭、不倒饭, 安静吃饭不说话、不东张西望、衣服干净、整洁、朴素、大方等。 (3幼儿的学习习惯:如能听懂别人的话、能认真倾听、愿意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2. 课题研究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针对性原则; (3) 及时性原则; (4) 有效性原则; (5) 一贯性原则。

3. 课题研究的方法。

贯彻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订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 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需要, 采用了观察记录法、个案跟踪法、抽样调查法、调查法、文献法、观察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等多种方法。

四、课题研究过程

分三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及测查前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对行为习惯进行分类, 对内容进行确定、设计测查表、教师培训、进行实验前测查等。 (1内容的确定:在各类习惯中的内容确定方面,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将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习惯筛选出来, 设计成测查表格, 并对研究对象进行测查。 (2) 测查表的设计:根据已确定的研究内容, 设计了测查表的测查内容, 对测查结果采用等级描述进行评价。共设计了4个等级, 能;基本能;很少能;不能。为方便教师记录, 对每个等级规定了符号, 如:表示“能”的符号为:“√”等。 (3) 实验教师培训:根据实验方案, 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 (4) 进行实验前测查, (附实验前测查表) 。

2. 第二阶段:

以教育活动为载体, 总结养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阶段。本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 根据测查前的结果分析, 即幼儿习惯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 各实验班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并从中探索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法。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 方法与途径。

3. 第三阶段:

反思总结, 整理结题阶段。

本阶段是结题阶段, 主要是对抽样幼儿进行实验后测查, 将前后测查结果比较分析, 检测实验结果, 汇总资料, 分析总结, 写出结题报告。 (附实验后测查表)

五、研究成果和结论

1. 本课题研究对提高我园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 给我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使我园的教育教学环境更加生机盎然, 各项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 在“和谐德育”课题研究的带动下, 我园全面推进师生的素质教育, 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了“文明校园”“先进单位”“五好”基层党组织、“七巧科技示范学校”等省、州、市各级各类的表彰;2010年荣获“十一五”课题“和谐德育、优秀实验园”称号。

3. 本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素养所产生的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 是学校建设的根本, 而课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个课题, 成就一支队伍。在参与课题研究中, 老师们认真学习幼儿园新《刚要》, 认真钻研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及德育理论等科研知识, 认真上好《好行为、好习惯》教材和德育主题班会活动课,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典型个案、心得体会、专题论文、反思、随笔、总结等, 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篇4:对智障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对智障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要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我在教育工作中,每周一早晨都要领学生学习育智学校学生学习规范细则、育智学校学生礼仪规范细则,又结合智障学生的实际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每次下课出去,在老师的提示或提醒下,要求学生把凳子都放到桌子下或看到地上有纸或其它垃圾马上捡起来,并放到纸篓里再出去。在课下不得在楼道内追逐打闹,注意安全。又如在康复训练上,也向学生要求,要做到四点:①认真听讲;②积极主动地去训练;③与其他学生搞好协作;④多动手,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总之,我会根据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况,及时地向学生提出各方面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明确并认真落实。

二、在智障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一定要反复强化训练,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智障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除了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还要在课堂中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智障学生自制力相对比正常孩子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更应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训练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处抓起,发挥监督员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如训练学生的坐姿、走路的姿势、写字姿势等。我在学期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时,就让他们接受我的暗示提醒。即我让学生牢牢记住六个字,“身坐直、脚放正、向前看”。有时我也在恰当的时机按照约定呼叫:“一、二、三!”学生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坐坐好!”或是我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的坐姿等予以个别提示,既达到了提醒学生坐姿的目的,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其次,我还协同副班主任一起,无论何时都按照正确要求,进行严格的强化训练,教育学生做到“挺胸、抬头、坐端正”,这样通过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三、对智障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做好督促、指导工作。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和程度好的学生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因此,无论在平时,还是在集队、集会中,发现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及时指出,帮助他纠正。如:每天上下楼梯都督促学生靠右边走,靠墙走;在走廊不跑、不跳、不说话……久而久之,使学生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四、身教重于言教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榜样作用。

在培养智障学生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智障学生也像小树一样,有一定的可塑性,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十分重要,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他们就会做的更好如:在遵守纪律方面,每次上课,谁最认真听讲,积极主动去训练,就给这个小孩子一面小红旗或一朵小红花,其他孩子马上就做端正,认真听讲,效果十分明显,因为他们也希望老师奖给他一个奖品。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上课时,作自我介绍示范,我会很注意自己的站姿,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样我也这样要求学生,现在学生们也很注意自己的仪表。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评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强化。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如果只提出训练要求而没有及时检查与督促,这就跟没有要求一样。我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下,对学生的纪律、卫生、训练等方面做到每天检查督促,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争星”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进步标兵……这样的检查评比,成了学生进步的力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有效的督促和指导作用。特别在融合活动中,注意普教学生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学生在社交场合的言行。

六、重视家校合作的力量,对智障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智障学生的教育中尤其起重要作用。對此,我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共同学习有关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康复的知识,并在每学期初告知家长学期的教学计划,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篇5:对良好习惯培养的感悟

(一)、不良演奏习惯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无论拿到什么样的乐器,“好奇”作为一种“本能”驱使其“积极探索”,教室里要么乱作一团,使得教学秩序难以维持,课堂教学难以进行;要么时好时坏,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予以“组织教学”;即使教学过程正常进行,“走火”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不良的演奏习惯影响到学生课堂乐器演奏能力的发展与水平的提高。

学习任何乐器都得有规范的演奏姿势,因为良好的演奏姿势不仅给演奏带来视觉美感,而且也有利于演奏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八孔竖笛”,规范的坐(站)姿美观大方、整齐划

一、呼吸顺畅;自然的手型张弛有度、起落灵活;正确的嘴型表情自然、发音甜美。不良的坐(站)姿举止不雅、呼吸不畅;怪异的手(嘴)型手指僵硬、音色怪异。

(三)、不良的演奏习惯影响到演奏习惯以外的其它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课堂器乐教学中,不良的演奏习惯不仅有可能引发“纪律松散、行为随意、无事生非”等诸多并发症,而且会导致不带乐器(课本)、迟到、旷课、损坏公物,同学之间无竞争、不配合、无互助等不良行为的出现。良好演奏习惯的培养

(一)、建立、健全一整套课堂器乐教学的规范性指令

学具摆放整齐划一

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具体的相应的要求。例如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口风琴”,第一节课老师就必须明确规定同学们在课前要把课桌椅怎样排放,课本、文具盒、作业本放在什么位置,口风琴如何打开……而且严格要求全班按一个标准,做到整齐划一。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组与组、班与班开展观摩、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人人有责任、个个争先进的良好风尚。

教学常规规范有效

在课堂器乐教学中,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规范性指令。乐器的拿、奏、放,老师可以用音乐语言,可以用眼神、体态,让每一个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捕捉到。这些指令建立的原则是:“省、准、美”,也就是说指令的语言、动作要简洁明了、准确有效、富有美感。

(二)、良好的演奏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演奏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课堂乐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课堂器乐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养成了课前、课后自觉整理自己的课桌的好习惯,课堂上互帮互学、配合默契、秩序井然,课后,同学们能够有秩序地到水池上清洗自己的乐器,养成了互相谦让、爱护乐器、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篇6:良好习惯的培养

哲学家罗素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古往今来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校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此项实验项目,制定了“十大道德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从而收获了孩子的良好品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十大道德好习惯

我校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民族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行动目标,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帮人律己的小标兵,在学校做与同学合作的小伙伴,在公共场所做环保的小卫士,在少先队做积极向上的小主人

制定了十大道德好习惯:爱国、礼仪、感恩、诚实、守信、合作、自理、自信、节俭、环保。分年级、分层次、有重点地在学生中开展。对于低年级主要进行礼仪、诚实、守信教育;中年级主要进行感恩、合作、节俭教育;对高年级主要进行爱国、自理、自信、环保教育。

二、习惯教育的主要方法——六步六体验”的模式。叶圣陶先生所言:“心里知道该怎样,未必就能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刻意培养出来的,如果不刻意培养好习惯,就会不经意地形成坏习惯。所以我校结合学生实践体验活动,开展了“六步六体验”的育人模式。

“六步”就是在实践体验活动遵循的六个步骤。

“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通过六个步骤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

如:在“我是班级小卫士”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在班级的岗位,有的负责班级的门窗玻璃卫生,有的负责地面,有的负责卫生角,因为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在角色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中获得劳动的乐趣,明白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的道理,培养学生对集体负责的好品质,学会自立的本领。

“六体验”即集体体验、自我体验、换位体验、调查体验、课程体验、环境体验。

(1)集体体验。

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氛围、集体的温暖、集体的重要和力量,从而牢固地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形成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心理品质,养成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行为习惯。如组织合唱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按规则办事”、“集体的事情一起干”、“说了就要努力做”等好习惯,从而养成合作的品格。

(2)自我体验。

就是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视角去参与体验,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在道德选择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

例如,结合母亲节,开展“只要妈妈露笑脸”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充分享受自理、孝敬、感恩、付出的快乐。

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寻根求源”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民风民俗,及传统节日的来历,丰厚的文化内涵润泽着孩子们那颗追求真善美的心,地方特色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浓郁的亲情、博大的爱心与深沉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相连。民俗不再是单纯的几副对联、几个故事、几件手工,它根植在学生心中的是亲人的爱、家乡的情、民族的魂。

结合经典诵读,开展“与圣贤同行,做中华美少年”、“古诗接力赛”等活动,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和人生信念,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通过“我是自理小能手”等“我能行”的系列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自己自信、负责的好品质。

通过开展“环保小卫士”、“志愿者在行动” “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生存的地球的责任意识。

(3)换位体验。

就是以他人的身份、视角去参与体验,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过程中的辛劳、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例如,我们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里学会待人接物,主持家政,尝试当家理财。为了更好地做好家庭财务员,学生设置了家庭记帐卡,记录一周家里的消费情况,在这种角色体验活动中使他们明白要合理用钱,要节约用钱,同时也体验到平时父母的艰辛,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在我是小老师”的活动中,我们曾经让学生们轮流主持班级的卫生、纪律、安全等工作。两周后,孩子们体会到了老师的辛劳,自觉地养成遵守班级、学校规则的习惯,班级的管理轻松多了。

(4)调查体验。

就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拥抱大自然,融入社会,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研究活动,从而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环保的好品质。

在“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好习惯教育中,组织学生开展“超市购物不文明现象的调查”的小课题探究活动,并在班级里开展了好习惯论坛活动,让学生们提出合理建议。学生们不仅养成了自己去超市购物讲文明的习惯,还教育爸爸、妈妈以及身边的人养成好习惯,做一个文明的顾客。(5)课程体验。

充分利用课堂这方阵地挖掘教材中对学生道德习惯、品格修养进行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向善、向美、向真的品格。

三年级数学教材在讲授“时分秒的换算”时,老师告诉孩子们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校本课程《礼仪,素质展示之窗》、《追寻先辈足迹,塑造自身素质》、《安全你我他,万家灿如霞》等对孩子们进行礼仪、缅怀、生命等教育,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品格。其他学科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都渗透着习惯与品质的教育。

(6)环境体验

让孩子置身于习惯养成和品格提高的文化氛围之中,学生所看到的感触到的每一面精美的墙壁都说话,每一块别致的标语牌都唱歌,都在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项不间断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通力合作,常抓不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越来越发挥着她的育人功能,我们利用养成好习惯的重要作用,取得家长的鼎力支持,不但建立家长委员会,还利用家校联系卡,让家长配合学校在家庭里督促学生养成道德好习惯。

三、习惯教育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学生文明守纪有礼仪。人人都会说会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十字文明礼貌用语。会使用微笑、敬礼、招手、鼓掌、礼让、起立等体态语言。不论在校内校外,见到老师都能主动问好。孩子们从尊重别人中获得被人尊重的快乐。这是我们的优秀品格故事。

校园环境美丽又整洁 在井小的每个孩子书包里都有一块抹布,见到教室和校园里什么地方脏了就用抹布擦拭一下。开展“弯弯腰”活动后,孩子们养成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的习惯;现在,我们学校取消了全校性的卫生检查,没有专职的清洁工,但我们的校园始终整洁如一。

放学一首歌

快乐回家了

每天放学时,孩子们用响亮的歌声抒发内心的快乐,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去。

上一篇:西新安小学教辅定数下一篇:我失恋 我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