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育

2024-05-04

古诗教育(精选6篇)

篇1:古诗教育

关于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儿童对古诗画面美的理解就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教师作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学生自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从而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从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做:

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由此,我教古诗,常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连翩……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胸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结束时,学生纷纷发言:“啊!春天,我爱你!”“我要为贺知章的《咏柳》配幅美丽的画。”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已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

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诗,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方肯罢休。

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不同于小说,它不可能像小说那样,按照生活矛盾发展的过程,铺叙开去。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再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

(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

(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篇2:古诗教育

中学语文从来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这块阵地中的制高点,语文教师一般都很重视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审美教育,那么在教学中老师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声情并茂地朗读发现其美

把古典诗词的精彩片断的意境和神韵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渲染给学生,这是一种听觉美感。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它可起到创设审美情境、唤起审美注意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艺术功底。例如,朗读李白《蜀道难》这首诗时,以雄浑豪放的语调、激越的情感、一呼三叹的语气,读杜甫的《羌村三首》,则感情沉郁、语调低缓、效果都较好。另外,也可采用配乐诗歌、配乐散文的磁带播放。音乐的旋律与知名朗诵家的声音珠联璧合,更为感人。在“读”的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认真感受,就会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看到美的力量,认识美的本质,受到美的滋养。

二、出神人化地渲染欣赏其美

诗歌的画面、意境感需要通过教师加以渲染并艺术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步人美境之中,全身心地去领会,达到文情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从而使学生的感情得到美的.升华。《山居秋暝》是首艺术性很高的田园诗。那“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加上“喧闹的竹林”、“晚归的渔舟”无不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远近交错、生意盎然的画面。通过老师引导学生揣摩这种绘画美,使自然景观产生的美成为学生的精神营养,进而深刻把握自然界的美与作者抒写这种美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审美主体获得更大的审美愉悦。

三、鞭辟人里地分析理解其美

篇3:古诗教育

一、深情朗诵,逐字解析,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讲究字数的对称、音调的平仄、句式的搭配,处处体现着语言美。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前两句最后的“晓”字和“鸟”子在音律上就很搭配。还有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比喻的句式将庐山瀑布的壮观用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让学生去诵读这些饱含语言美的诗句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在:(1)通过不断诵读,体会语言音调的合理搭配,培养学生的韵律美。(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切实体会句式的作用,例如,学生在朗读排比句时,可以感受排比句感情洋溢、气势强烈的作用。(3)朗读可以矫正学生发音,对于小学生声线的发育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古诗中蕴含的意境美、绘画美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投入的增长,大部分小学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过去的学生对于古诗中的意境美、绘画美只能从老师的描述中或者课本的插画中略知一二,不能准确地体会到古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现在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或者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壮丽山河,幽静隽雅的世外桃源等。例如,在讲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西湖的美就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诗句描写的西湖美感。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感受到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美、绘画美,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情感也有了感情基调上的准备。学生在直观地体会美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对于诗句中的美丽景色有了切实的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合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学生通过体会诗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提高了自己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对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则需要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美。古诗的情感美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山行》等都是将诗人的情感寄托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2)抒发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古代战火纷飞,不少诗人都要经受战乱带来的离别之苦,抑或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得已加入战争。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和离别之苦,诗情充沛的诗人只能通过古诗去表达。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孟郊的《游子吟》等,表达的是对于家乡的思乡之苦和对亲人的惜别之情。王昌龄的《出塞》则表现出爱国的情感。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富足安逸,通过对这些古诗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体会到残缺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3)热爱生活,钟情于自然之美的山水田园诗。这类诗通过描写安静祥和的自然风光,表述自己寄情山水、与世无争、追求平凡才是真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各类古诗,健全学生的情感美,加强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是人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语文的课程特点,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寓于古诗词的讲解中。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将学生的美学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教学中的要求。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气质,文学修养。通过小学语文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绘画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能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倪雪婷.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2).

篇4: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

【关键词】古诗教学 以景入情 诗情画意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读诗作画,再现古诗的画面美,诗人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课本中的古诗就不乏“诗中有画”的千古名作。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句一景,从而构成了一幅农村春末特有的温暖热闹、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案。又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深秋的高山,弯弯曲曲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若隐若现的人家,红得似火的枫林,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深秋山野图。再如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

古诗的语言极为精炼。学生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現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读诗作画,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意,用简笔画的形式一次性或逐步再现诗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理解诗句。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的儿童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活起来了。

师生同画。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画,把无形的语言变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的画面美。如《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师生分三步读诗作画。第一步,我在解题时,边讲边画出诗人李白仰望瀑布的简笔画,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诗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形象。第二步,读完第一、第二句诗后,我让学生想象诗的意境,添画“香炉峰”、“生紫烟”、“瀑布挂前川”,突出瀑布的背景美。第三步,读三、四句诗后,为了突出“飞流直下”的气势,我在学生画的瀑布上用粉笔横着由上往下添上有力的几笔,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动态美。

学生自画。在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独立地画出诗意。如《寻隐者不遇》一诗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是童子回答来访者的话。为了让学生体会“云深”一词所描绘的意境,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寻访人,当你顺着小书童的手向大山方面望去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回答:“我看到的是层峦迭嶂,云雾缭绕。”“我看到的是山高林密,路转峰回,云缠雾绕。”接着我让学生自由作画。有的学生画了一座大山,山中有大团的云雾;有的画上小房子、青松、寻访者、小书童。学生越画兴趣越浓,对诗中的画面美有了深刻的感受。

二、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没有诗人真挚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如陆游经过长时期战乱流离生活的体验,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爱国激情,从而写出饱含血泪和期望的《示儿》一诗。又如李白在经历了15个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怀着难以自禁的轻松喜悦心情,从而写下了《早发白帝城》一诗。再如李白观赏了阳光照耀下的庐山瀑布凌空飞下时的美丽图景后,胸中勃发出对祖国壮丽河山无比热爱之情,从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可见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使学生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我常这样做:

由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人谛听鸟啼,回忆风雨,猜想落花,把爱春和惜春深情,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的,再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由曲引情。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我教古诗,常常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芽》。该曲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美好、愉悦、向上的情绪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学完全诗后,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一边展开想象。此刻,学生伴随着二胡、琵琶、提琴齐奏所发出的柔美的音响,浮想连翩……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顿时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胸中禁不住勃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结束时,学生纷纷发言:“啊!春天,我爱你!”“我要为贺知章的《咏柳》配幅美丽的画。”学生的发言表明,他们已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

三、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诗人是从这一过程中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入境,是读古诗的根本。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

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头两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旅途的艰苦;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偶得投宿处的喜悦。诗中末句的“归”,意境深远,既写出了诗人从风雪迷漫的困境中忽然找到投宿处的狂喜心情,又表现了山民热情、好客、纯朴的良好品性。为了让学生领悟诗的意境,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情景,提出下面几个问题:(1)诗人经过艰难跋涉,来到人烟稀少的山中,天色已晚,面对风雪,远望苍山,路途遥远,这时,他会想些什么?(2)夜更黑了,风更紧了,雪也更大了,天气冷得叫人难受,正在这十分为难的时刻,忽然发现山间有一间穷人住的茅屋,诗人的心情怎样呢?(3)听到犬吠,茅屋里的主人会怎么做?这时主人与诗人会有一段什么样的对话?(4)诗人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想象,学生自然而然进入了角色,置身于古诗描写的意境之中,然后让学生分角色,对诗人来到柴门边,并受到主人热情接待这一情景进行表演。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领悟到了“归”字所蕴含的意境美。

篇5:古诗教学有感教育教学随笔

古诗教学有感期中刚过,期末还远;暮春将尽,盛夏未至。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感情的欲望汹涌澎湃。周四语文课上,赏析《岳阳楼记》,一个比一个“真理在握”,一个比一个“情感泛滥”,但往往言不及义,最后,我这个语文老师不得不唾沫四溅。累!真累!下课后,我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休息,不知不觉竟睡着了。醒来,灵感顿生:少年情怀总是诗,人不读诗枉少年。诗歌,既印证芸芸世相,亦观照邈邈心宇,学生想抒的情,想说的话,都可以在诗歌里找到呀。想到这儿,我赶紧掏出手提电脑,百度适合初中生朗诵的诗歌。慷慨激昂的、峨冠博带的、意味深长的、美丽忧伤的、清新淡雅的、妙趣横生的……人间四月芳菲尽,人间五月读诗天!下午第四节辅导,做完练习册还有二十分钟,我插上U盘,打开课件《人间五月读诗天》,第一首是温总理的《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自由读,齐读——精妙的字符、美丽的诗行、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化为朗朗书声在教室里回荡。读后,一个个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闻一多《唐诗杂论》)“要不要抄下来?”我试探着问。“要!”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学生拿出摘抄本,一会儿,教室里静悄悄地,只能听到沙沙的书写声。我站在教室后门旁,突然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年少时,我也曾像他们一样对缪斯女神充满了痴迷与虔诚!我也喜欢摘抄一些诗句、引用一些诗句,偶尔还乱涂一些诗句,真矫情啊!受学生的影响,这两天,我读诗的热情有点高涨,早上读,晚上也读,饭前读,饭后也读。在这个什么都不缺又什么都缺的时代,也许唯有诗,才能稍稍化解一下心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孤独。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读的是唐诗——唐诗是青春的歌唱,女人嘛,谁不想青春永驻,我偏爱的是李家的几个诗人。他们凭什么写出如此美的诗歌呢?美得惊天地泣鬼神!非人啊!(李白是仙,李贺是鬼,李贽是妖。)无论是仙,是鬼,还是妖,都不应常驻人间,常驻人家就会一败涂地。所以,他们有的英年早逝,有的怀才不遇。这,究竟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宿命的惩罚?天地无语。李家的诗人亦无语。倚栏心事凭谁问,烟锁河山两茫茫……(一周没更新了,门前的草都能“没马蹄”了,今天贴一篇正经的,以示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呵呵。)

★ 家长会有感

★ 关于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

★ 教育随笔┇初入早教有感

★ 学教育心理学有感

★ 教育随笔评语

★ 教育随笔教育建议

★ 教育随笔例文

★ 教育随笔总结

篇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优化古诗教学

长沙市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 袁义文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发展的龙头,以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融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赢得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进行古诗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怎样更好地进行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教学的新天地,就成为教师的一大课题。

一、运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

上一篇:吉林龙潭公园导游词下一篇:高三英语专题作文助人为乐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