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审美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古代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精炼深刻且富有音乐节奏感,往往能够营造出较为深邃的情感意境,令人提升情趣和修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各项技术设施和实践手段,创设生动的感知情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观察、欣赏和创造生活中美感要素的技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古诗审美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古诗审美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疫”外之春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如寒潮一般无情地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延迟了孩子们正常开学的时间。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们的学习有安排、有指导、有帮助,依据县教育科技局推迟开学期间中小学开展线上教学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小学低段语文2月10日开启“线上教学”。

网络教学对于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新鲜事物,从“三尺讲台”转战家中书房,从粉笔、黑板、一体机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变成了以电脑、手机、平板为平台的线上沟通。如何在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指导有效进行,成为摆在老师们面前的新课题,也激发出小学语文老师在新形势下教学研究学习的热情。

一、建平台  分层级  加强教研

为保证“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为全县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教研员第一时间建立了全县各学科教师教研微信群。全县小学语文教师建立了两个达500人的教研群。教师从备课要求、语文课特点、教学平台使用、学生互动、线上课堂教学管理、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等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为了实现骨干先行,名师引领,随后又建立了录课、审课群,组织各学校的骨干教师线上一起研读新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一起备课、磨课,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确定生字教学、阅读、习作、单元学习园地等不同课型的任务细化分配……

二、拓渠道  細指导  全面提升

在教研室的统一安排下,我县随后新建了两个“山西省语文主题学习群”,参与的教师人数达1000人,利用网络组织大家按时收看各年级的教材培训、专家的主题讲座和直播、录播课;参加由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山西省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线上研讨活动;和大家一起分享优秀论文、课件等资源,教研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在线教研过程中,教师教学意识发生鲜明改变,逐步由教学转为助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进行学法指导。老师们强化“大语文观”,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关注相关新闻,引导学生记录、描述、评论这段特殊时期的见闻、场景、事件,实现在“真实情境”下的阅读、习作。适当布置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老师们研讨关注的,不仅是内容与方法,更是孩子们的健康与成长。学校课堂时间为40分钟,现在进行“线上教学”不可避免地要增加孩子们用眼负担,经过仔细研讨,我们统一要求录课时间压缩在20分钟左右,对课件中PPT颜色的搭配、录制屏幕转换的频率、课件中字的大小都作了具体要求。

疫情期间,还统一要求科学指导孩子们合理利用居家时间,要求教师课后必须带领学生做眼保健操、进行体育锻炼、欣赏音乐、适当家务劳动……既完成学习任务,又增长才干,让这场“疫情战”成为师生学习生涯中一段难忘而有着特殊意义的时光。

三、勤调研  明方向  精益求精

加强研究指导的同时,我们通过学情教情调研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通过调研汇总,我们了解到许多第一手材料:

1.多数学生对书写很感兴趣,态度端正。因年龄小,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少,能达到书写规范的少。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详细指导。

2.多数同学诵读热情很高,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通过学生诵读语音上传以及视频上传得知,大多数同学晨诵跟进及时,阅读推进有成效。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教辅书比例大,学生的阅读面窄。学生诵读有唱反调的现象。

3.疫情期间,家长和孩子有充分的相处时间,多数家长能陪孩子一起阅读,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低年级的孩子读书,学生读书的兴趣不高,读完之后的收获也不大。

4.由于孩子比较小,许多习惯形成没有定性,在家时间长了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懒散现象,尤其是“复工”之后,家长需要上班,留孩子自己在家上课,出现了不交作业、应付老师的现象。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象,我们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要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增强识字的能力。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让汉字“入眼”,详细演示、让汉字“入心”,指导练习、让汉字“入笔”走进文化传统,进行做人教育。书写汉字,展示书法魅力,进行审美教育。

2.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学习朗读的启蒙阶段,是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朗读时要关注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每一个词,到读好每一个长句子,直至一篇课文。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做到扎实训练。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在朗读古诗的时候,或延长字音,或戛然而止,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朗读故事类文章,要关注人物,读出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情绪变化;儿童诗和童谣要读出轻快的节奏……

3.低年级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学会基本的阅读方法。疫情期间,我们提倡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读文学作品和优秀的绘本。在阅读前,通过封面、目录先了解文本的主题是什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文本中来。阅读的时候,根据文字描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对不明白的词句,可以利用联系上下文推想意思;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或者继续往下读,在文章中找答案,证实自己的想法。阅读完之后提倡写下自己的感想,鼓励拿出来和别人分享、讨论,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地方读给大家听,或者背诵下来,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4.由于疫情,孩子们过完寒假就在网上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在家里毕竟和在学校不一样,我们给出了学生好习惯养成五条建议:

(1)阅读的习惯

脚步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到达;眼睛看不到的远方,阅读可以带你看到;没有经历过的一些经历,阅读也可以带你去感受;假期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绘本、诗歌、名人传记……鼓励学生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2)晨诵的习惯

一日之计在于晨,假期的早晨不要在睡懒觉中度过,提倡学生读英语、背古诗、背自己喜欢的文章格言,每天早上坚持半小时,让早晨在琅琅读书声中充实起来。

(3)预习的习惯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提前将各学科的新知识进行学习,开学后也要坚持下来,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4)复习的习惯

复习,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事情。每天晚上我们可以借看回放,对当天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复习切忌动眼不动脑、走马观花地浏览,更重要的是思考。

(5)分担的习惯

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每天主动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拖地、清洗自己的衣物……做家务也是培养自己独立性和责任感的必要环节。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把教师推入了直播间,它是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催化剂”,更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助推器”。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在各级教研网上发表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提供好的课例、教案以及优秀的课件。进行深度的学习交流,提升自己,我们教研员和广大教师一直在路上为“学习”而奋斗。

作者:梁竹青

古诗审美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浅谈审美能力与古代诗词教学

[摘要]古代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精炼深刻且富有音乐节奏感,往往能够营造出较为深邃的情感意境,令人提升情趣和修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各项技术设施和实践手段,创设生动的感知情境,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观察、欣赏和创造生活中美感要素的技能。针对审美能力和古代诗词教学关系加以细致化探讨,能够为日后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独立挖掘美感要素技能舒展,提供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审美能力;古代诗词;韵味;教学手段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国际文学宝库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被设定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引导单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全新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流畅地背诵课本上涉及到的诗词,同时将其中精湛的语言修饰手法予以灵活累积、感悟和生活化改造沿用,顺势将学生个体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品味提升至合理高度。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改善学生的审美教学实效,需要相关教学主体在课堂多元化实践中予以反复领悟推敲。

一、古代诗词教学和审美技能的关联

我国是诗歌造诣最高的国家,享有盛名的古代诗人不胜枚举,他们的佳词美诗宛如夜空中璀璨夺目的繁星,早已全面挣脱了传统时光、空间的束缚效应,引起许多读者的情感共鸣。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品析的过程中,感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美是诗的本质”,优秀的诗歌能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和征服人。

二、借助审美改善诗词教学的应用策略

1.鼓励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其自行阅读品味古诗词中各类美感意境。古诗中蕴藏着丰富的意象,实质上就是无限思想情怀赋予的描述对象。而意境,则是在上述各类意象交织作用下衍生的艺术空间。经过两者对应协调后,便会形成独特样式的情景交融效应,这是历来诗人无限憧憬的伟大夙愿。凡是意境优美的古代诗词,都隐隐约约渗透出作者所处环境的本质特性,加上特殊审美活动和情感体验支持影响下,往往会赋予后世读者极为强劲的情感催化作用。在此期间,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灵活的教学引导方式,令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有序激活,愿意独立阅读诗词并进行思维拓展,进一步朝着诗人造就的广阔艺术空间缓缓靠近,持续有身临其境的感官效果时,才证明学生正确把握住诗词独有的内涵,体验到其中营造的意境美感气息。

(1)鼓励学生结合诗意、诗情进行大声吟读。所谓吟读,可以说是感知古代诗词含义、品味其中情感意境的最佳渠道。作为现代化专业语文教师,第一要务便是指导学生透过不同角度观察解析诗词中关键词语含义,之后精确总结出诗词中包含的情感意境,并予以吟读。如在学习《游山西村》中的“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句时,教师则需要配合不同情境演示和背景语意提示方法,令学生独立解读当中隐藏的意境,实质上便是利用轻读重现山村月下的静谧情趣,和延长时值的拖音品评形式,感知作者当时的闲情逸致和清幽恬淡的生活。

(2)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演示和诗词背景相关的美术作品和音乐素材。在开展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凭借灵活多样的多媒体技术设施,进行别有诗意的古典音乐或是美术作品呈现,在此类线索引导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加快捷、便利地掌握诗词中的意境。如在进行《秋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确保学生意境充分掌握诗词表层含义之后,鼓励他们进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画面白话式的描述,而且在必要时可以借助独立绘画方法将诗词中阐述的鹤排云动作和诗人受引的情态等清晰地勾勒出来,为诗句逐层翻译和作者主旨舒展,提供丰富的指引线索。

(3)督促学生将自身对古代诗词的联想和想象结果倾诉表达出来。确保学生已经大致上理解、感悟特定诗词含义和作者情感规则之后,教师便可以透过小组探究竞争模式,督促学生运用现代语言表达模式将诗词中独特的情感意境加以重复性描述。为了避免学生在参与该类实践项目中产生思维模糊迹象,教师须事先做好示范,之后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并加以全方位探讨论证,其间在诗词意境鉴赏品味中交互式启发学习,使得学生综合各方意见之后将小组整体的联想和想象结果表达完整,之后交由教师进行综合式校验评估,教师针对表现优异的小组或是个体可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事实证明,此类手法不但能够系统提升学生语言组织表达技能,同时可以更加全面地满足学生对诗词文学自主式审美掌握的诉求。

2.组织各类情境演绎活动,掌握诗词美学鉴赏的技能

调查研究发现,古代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诗歌综合式鉴赏能力十分看重。纵观古今,一系列优质化古代诗词,都不乏存在执着深沉的爱国情怀、热烈诚恳的亲情友谊、意味深长的人生理性探索等内容,综合起来便是我国文学遗产体系中地位最高的精神指导财富。透过宏观角度观察,该类诗词著作中彰显出对生命无限的热爱、民族高尚的自豪、社会责任感的坚守等特性。正是在如此丰富的美学指引线索之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李白当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触,知道杜甫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叹的缘由,之后从内心认同并积极传承苏轼天生豁达、李清照一生纯情等优质化气节,保证面对日后阅读、作文甚至做人课题时,能够虚心求教且奋勇向前。教师可以借助不同教学辅助条件,安排学生参与到各类诗词意境演练活动中去,透过作者生活背景阅读掌握和角色扮演,将诗词保留的美感因素自然地渗透到自身思想体系之中,为今后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诸多审美任务挑战,提供合理的指导性线索。

3.提升诗词美感境界等级层次,引导学生转化应用

《艺术美学》强调指出:“审美想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审美主体在直接关照审美的对象上,调动过去的表象积累,丰富、完善对象并创造新对象的过程。”由于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而,无论是创作,或是欣赏,审美想象有助于加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理解,增强感受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1)归类积累方式。依照古代诗词作者、情感、内容和题材等分类原则,令学生能够愈加深刻地积累古诗词学习技巧,进一步透过不同诗词阅读精细化感知研习当中词句的精妙绝伦效果,令自身情感从此受到无限的美感熏陶和感染,最终提升古文的修养水准。

(2)古诗现代演绎方式。针对目前我国较为流行的影视音乐加以适当的筛选,同时灵活地向阶段化学习的古诗词中予以套用,之后安排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在整个吟唱教学、统一演绎、轮流表演竞赛和独自审美等工序流程交叉作用下,使学生逐渐摆脱以往灌输的困扰,切实将看似单调的诗词转变为趣味性深厚的实践交流项目。如此一来,才算真正将古诗词教育和愉悦性审美能力舒展有机融合起来。

(3)联系生活教学方式。主要是将古诗词中蕴藏的美感要素扩展沿用到现实生活和学习之中,鼓励学生每天运用一句古诗词,用以向亲朋好友等发送祝福信息并且长久化勉励自己。足够恰当的语境、优美卓越的古代诗词,能够激发学生无限上进的思想情怀,令同学、师生之间相互真心关怀,和睦共处。在如此清新优美的教学管理环境之下,素质化教育方针预设的学生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目标,都将由此一一顺利达成。

审美教育的核心动机,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真善美特性。而古代诗词教学,便是落实该类指标的最佳途径,其主张令学生快速掌握语言各类精炼美感表达方式,特别是经过和诗人进行情感对话之后,对于人生、人性加以更深层次的体验感悟。长此以往,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不断挖掘欣赏和创造美,人文环境变得更加优美。

参考文献:

[1]渠红岩.古代诗词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J].池州学院学报,2010(04).

[2]周晓曦.古诗词鉴赏中的语感培养教学[J].文学教育(上),2010(01).

[3]倪同岭.古诗词教学的“三弃”与“三有”[J].语文教学之友,2011(12).

[4]肖新凤.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赵秀洁.发掘古诗词魅力 重视古诗词阅读[J].科学大众,2007(08).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杨莉

古诗审美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2008年目录索引

刊首语

教育理性:教育人的精神追求何绍勇(1)

追寻课程与教学的本真意义钟启泉(2)

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查有梁(3)

中小学教师应该是“思想者”钱理群(4)

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育经验田正平(5)

教育向生命的承诺本刊编辑部(6)

教育是什么周 川(7)

中小学的“精神家园”价值钱理群(8)

他们快乐吗?(一)鲁洁(9)

他们快乐吗?(二)鲁洁 (10)

教育创新靳希斌 (11)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叶上雄(12)

领导讲话

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推进我省农村地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何绍勇(2)

关注教育重大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

的智囊作用促进四川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在四川省教育科研工作研讨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何绍勇(11)

教育重建

•师魂•

弘扬教师的职业道德本刊编辑部(7)

坚守教师的精神家园本刊编辑部(8)

•爱生•

关爱学生:从尊重生命开始本刊编辑部(9)

放飞人生——学生优秀品行的提升本刊编辑部(10)

•立校•

复苏与强健生命活力的学校文化本刊编辑部(11)

灾后学校制度的重建与再生本刊编辑部(12)

理论视野

教育机会平等的内涵及政府定位李江源(1)

关注理解性学习

——来自学习科学对学习过程研究的启示胡青友(2)

理解教育:站在受教育者的立场白述亮(2)

四川省农村和谐社区教育发展构想邓 达(3)

完善教育选择功能促进弱势阶层子女的上升流动

刘运华 查啸虎(3)

从驯化走向人性化

——基于我国教育现实的对话教育理论研究刘 婧(4)

审美教育: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周立群(4)

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控制艺术焦小英黄彬(5)

学科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教育张来春(5)

中国基础教育收费政策研究

——1996—2006年“乱”收费从治标到治本的变迁路径

张素蓉(6)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赵菲菲(6)

幸福教学生活三题罗儒国(7)

简论教师教育幸福之获得易敏(7)

再论教育在于释放人的创造性

——基于后现代思想的认识李云鹏(8)

浅析当前教育中的价值取向

张文彬 张文平 李金欣(8)

课堂教学策略的审美化李如密(9)

现代教学论视野下的教学观:从“教书”转向“教人”

安富海(9)

现象学教育学的本土化研究王 景 (10)

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中的公开课再定位黎平辉 (10)

课堂话语权的辩证彦明 (11)

论课堂教学中的对立与统一许庆亚章结明 (11)

论西方教育理论的人性性格

——一种基于教育理论哲学基础的反思吴元发 (12)

学生主体性的要素结构系统及特质王富英 (12)

课改研究

•课程与教学•

也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罗德红(1)

课堂教学中“核心问题”的特征

周光岑 陈明英 刘 英(1)

调查:让教学计划走向更有效徐亚群(1)

重视心理“对流”构建和谐课堂吴锡改李胜男(2)

有效引导,让交流由浮浅走向深刻张秋爽龚文风(2)

中小学男生学业成就偏低的原因及对策

赵惠刘涛(2)

论学校教育传统文化传承不力之隐性课程因素

容中逵(3)

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历史追溯与现实透视谭永平(4)

从“长方形周长要不要公式”谈教材的深度研读

郭红兵(4)

生态化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及基本要求

林丹华李臣之(5)

谈语文作业的设计吕(5)

让做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牟联发(5)

传播学视角下的课程层次转换卢志刚 张 翔(6)

在多元对话中寻求坐标

——例谈如何分析“课堂观察”黄巧云 林高明(6)

新课程教育目标对泰勒原理的继承与超越曾 华(7)

走出认识误区——缓解课程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

沈 翰(8)

解读反思性教学吕星宇(8)

“教学流程再造”的切入点冯光锐(8)

教学反思视角:从成功走向成功庞超(9)

农村课程资源的内涵及其开发操其周 段兆兵 (10)

知识、经验与教学的社会性周序金箭 (11)

课程编制的社会学审视:文本与现实的对话

张双凤 魏 薇 (12)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郭良君 张建君 燕宪德 (12)

•校本教研•

二度设计+QQ群即时评价:实现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摭谈传统校本教研活动的改进策略钟宏亮 (6)

痛并快乐的磨课经历何 捷 (6)

集体备课:如何走向更高效陈 良 陈 红 (6)

校本教研课例研讨中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

邹昌淑 蔡 娟 王丹丹 (7)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听课评议”的案例与思考金坤荣 (7)

构建幸福快乐的校本教研家园周 琴 张向东 (7)

•有效教学•

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

——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张源 (5)

有效课堂需六“问”刘明珍江峰 (5)

•课改培训•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出路杨 霖 (3)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实证分析

——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于丰园 饶玉芳 (3)

•高中课改•

领悟•借鉴•融合

——关于非课改实验区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黄 勇 肖 辉 (3)

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缺陷探析李华平 (5)

•教材分析•

美国中学世界文明史教育中的几点启发

——对美国历史教科书《古今文明》1的编译、摘录与感想

陈其 (11)

•反思•

反思我们的教育与教学王 坚 (1)

流行下的误区——兼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六有”

李汉泽 (1)

举轻若重:课堂教学推进模式的结症夏心军 (2)

“抓蚯蚓”与“15分钟”孰重孰轻?张宝军 (2)

学生是什么?

——写在教师“备学生”之前吕月涛 (9)

反思教学中的“懂”字解析孙立家 张庆子 (10)

“概念公开课”要不得代保民 (10)

回到教育的原点

——课改后理念时代的诘问与反思王秀梅 (11)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一切为孩子的未来作准备

——比利时根特市小学教育见闻刘朝晖 (11)

•评价•

关于新课改中质性评价的理性思考张向众 李永珺 (4)

学生评教:防范和矫正教师“道德风险”的有效机制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蔡文兰 (4)

对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包逢祺 (4)

家长素质评价的系统方法查有梁张小涛 (9)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变革的思考

何孔潮陈忠勇林瑞华 (9)

教师点评策略探究应海鸥 (11)

小学期末考试评价功能异化的归因与对策付 强 (12)

•争鸣•

好课,当真没有标准吗?——也谈好课的标准兼与程光泉老师商榷贺 斌 (8)

•感悟•

把发现留给学生金绍军 (1)

要研究教学中的传授李友唐 (1)

让教学参考书回归本位符礼科 (1)

“量化”管理还要走多远张建平 (2)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由一个幼儿教育场景引发的思考曹云凤 (2)

莫让教育抹杀了男孩的灵性刘瑞成 (2)

人生没有弯路金钧 (2)

木头•学生张丽 (2)

孩子,不要忘了为别人喝彩吕贇 (3)

孩子,你的爱好是什么王 娜 (3)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王丽丽 (3)

孩子,你不用做作业李 鹏 (3)

以教育的名义,我来了虞彩琴 (4)

放飞童趣王庆明童 铁 (4)

“延时3秒”——我们也需要冷满红 (4)

学生,他就是行孙祥辉 陈仕林 (4)

做个“六员”教师刘 雪 (4)

不妨来点“另类”的业务活动吴民益 (5)

要用好家访这把“钥匙”马莉 (5)

当我和家长面对面时:教育智慧被激活了马振关 (5)

班主任工作要“三心二意”张跃 (5)

呵护学生的心灵许芳 (5)

给理想一个支点王 晖 (6)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刘冠军 (6)

警惕教师语言的“化石”现象朱国忠(6)

人人都是小主人李婷梅 (7)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镜子屈太侠 (7)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靳鸿丽 (7)

漫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尹德华 (7)

老师,你今天快乐吗?谢俊王晓敏 (7)

把鸟笼放大,并不是为了给鸟自由倪伟东 金 钧 (8)

“相马”与“赛马”

——新课改推进中的班干部队伍组建策略

张绍军 李映红 (8)

怀念“慢教育”时代屈太侠9)

错位的灵魂张丽 (9)

“黄豆理论”与教育郭枫 (9)

老师,您5分钟后来检查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于淑芹张桂刚 (9)

小画面,大世界

——让学生讲讲自己的作品杨立楠 (10)

打折的完美王洪顺 (10)

那就给我们讲详细一点吴庆方 (10)

比学习更重要的是什么郎明仙 (10)

少些“暗访”,多些“明察”黄泽荣 (10)

放大优点顾利锋沈维丹 (11)

学会欣赏张文林 (11)

敬畏生命夏艳 (11)

叶子的伟大价值王爱生 佟 岩 (12)

让生命负重而行王 晖 (12)

该为“有效”虚热泼一盆冷水了吴志健 (12)

科研导航

教育科研与学校品牌建设曲天立 (1)

新时期县级教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周建国 (1)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效果初探尧逢品 (2)

中小学校本研究有效性思考黄金华 (2)

行动研究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中的分析

郭虹君 朱成科 (3)

小课题研究要“四突出”严卫林 计海根 (3)

反思型教师:困惑与创建夏心军 (4)

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和反思力王 健 (4)

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长引领什么田贵荣伍小兵 (5)

校本教研中引导教师发现案例的策略徐晓东 (5)

莫让学校教育科研“变味”任守辉 (6)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反思陈柏华 (6)

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汤先平 汤夺先 (7)

妙用效应理论助跑教育科研姜正德 (7)

校本研修:困惑与出路张家伟 (8)

校本研训方式实践探索向守茂 (8)

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下水教研”的再认识张建芳 (9)

从“独白”走向“对话”

——区域科研人员实施课题指导的基本转向

赵连顺 (9)

追求高效争取教研工作的三大转变韩国存 (9)

走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认识的误区

——兼论教育实践工作者思维方式的转变任增元 (10)

教育人种志探析喻 浩 (10)

课堂志:一种基于课堂场域中的“田野式”研究

王丽媛 (10)

让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教师的生活中

郝东华 郝敏璇 (11)

课题研究共同体:推进教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载体

杨荣波(11)

校本教研:问题与思考王斌娟 (12)

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罗明伟 (12)

县级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胡荣理 (12)

学校“一体化”校本研究的团队支撑力

杨昭涛 周 英 陈铁军 (12)

“问题•合作•实践•反思”教研方式研究

赵琎 (12)

民族地区校本研训的理念及模式冯忠跃 (12)

走进课堂

•专题•

追寻理想的铿锵行走——成师附小“开放联动式”教材研读 活动扫描本刊编辑部(1)

对话:教材解读的管理与实施本刊编辑 (1)

观察:教材解读的互动现场

廖惠渝李琴邵家志(等) (1)

追踪:教师解读教材之路

王有志辛婕刘玲吴洁平李楠

王霞曹婷贺绍莉张睿周璐 (1)

•写真•

数形结合的迷失与崛起

——小学生数形结合能力调查研究活动掠影

郑大明 (2)

让数形结合也成为一种数学学习习惯鲁浩 (2)

访谈:探路心底以图把脉

何香何谏章田丽君(等) (2)

会诊:寻找问题以求突破干帅君游琼英 (2)

试教:提供现场以观细节沈涌李杰伟陈萍 (2)

在教材解读中落实“双性统一”的策略探寻

——四川省第二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语文论坛”述要陈兴中杜玉萍 (2)

强根固本,在教材解读中追求“双性统一”廖惠渝 (2)

感悟生活中的整万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数》教学活动纪实

吴梅香 (4)

“0”和“1”背后的教研故事张宏书 (4)

中学数学:基于新课程课例的主题式教研

——初一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解集》同课异构教学研究纪实吴增生 徐连弟 郑燕红 (6)

古今上下话空间

——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关于“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研讨活动综述文耀 (8)

行走于生动的审美意象中

——高中美术综合性学习《走进意象艺术》教学实录

徐楠 (8)

优化指导策略,破解高耗低效的习作难题

——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语文论坛”纪实 刘晓军等 (9)

课堂观察:提升课堂信息交流的质量和效益

张 勇 严姝娥 张其全 谭世敏高茜茴 (10)

数学沙龙: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本义

戴厚祥 李兴锋 贾 敏 (12)

•课例点击•

•专家视角•

转变观念贯彻始终,研究教学坚持不懈

——在四川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展评活动上的总结讲话

苏洪曲 (3)

•课例•

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陈 怡 (3)

•点评•

好课无标准程光泉 (3)

哲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欧阳芸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由一节优质课引发的思考陈 彪 罗 兴 (3)

•同课异构•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教学片段及点评

万 华卢志 (3)

《古诗二首》之《出塞》课堂实录邵家志 (5)

现场互动议课姚嗣芳邵家志 (5)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新发展》课堂实录谭洪秀 (7)

璞玉浑金 风光霁月

——看《社会主义建设新发展》一课有感陈静亦 (7)

在“起承转合”中引领学生感悟“杰作”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林忠港 (11)

•透视•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多媒体课堂的构建与开发的思考

郭 斌 (6)

对重庆酉阳后溪镇中学开设“民俗课”的解读孙艳丽 (6)

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引发对研读教材的若干思考

钱建军 (6)

从多元智能的评价观看化学课堂新教学吴良根 (8)

高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程嘉 (8)

透过科学课看学生的科学探究王 欢 (12)

•视点•

语文新课程:走向教案创新(上)潘涌 (1)

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邵明灿 (1)

语文新课程:走向教案创新(下)潘 涌 (2)

适度模糊:语文教学的必然追求曹忠华 (3)

审美:语文教育的灵魂蔡宏振 (3)

高考备考的效益怎样才能最大化?

——高三后期课堂内外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罗安琪 周晓云 (3)

教材:挖掘不竭的富矿岳海江 (3)

中学生生物学习实践性策略的建构研究

张 艳 王愉鑫 (4)

关注数学课堂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性杨寿安 (4)

试析培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

——以化学学科为例蒋忠诚 (4)

寻求习作教学的“本然”潘文彬 (5)

好课好在哪里代保民 (5)

探求“双性统一”的理想融合点张雪艳 (5)

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构建历史教育新主题——国际意识

唐乐莲 (5)

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与对策钟祖雷 (5)

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逆境的解读与思考黄晓燕 (5)

指向语感能力的诵读教学法潘 涌 (7)

研究学生心理引导学生自由习作黄爱军 (7)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任明 (9)

语文课堂“问题”的辨析及设计周密赵秋林 (9)

教材:我们需要认识、研究和品读陈燕月 (10)

新课标教材“解决问题”中的问题及对策

张文超 蒋世雷 (10)

中学历史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王本书 (11)

带着“思想”观课林高明 (11)

•反思•

“等待”是一门艺术王云静 (7)

课堂,需要那“一分钟”的静默

——比较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李伟忠 (7)

活跃并非课堂气氛的唯一王东升 (7)

涵养语文教学,从“教学立意”开始李卫 (7)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乱”中求真胡伟聪 (7)

•采风•

一节受争议的作文复习课丁 波 (1)

我让学生为孔乙己写“介绍信”林金炎 (1)

高中英语阅读课案例设计顾 翔 (3)

旋转中的美丽数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教学赏析

杜豫 (4)

物理课堂引入成功的背后王 敏 (4)

点击“不和谐”声音 盘活“现场性”资源

——数学课堂教学中遭遇“意外”处理艺术

朱宏伟 黄荣德 (4)

寻找 “humour”刘晓军 (5)

让“恋爱”与“爱情”不再神秘

——课堂因关注细节而美丽耿荣芳 (5)

从能力本位新模式中演出课堂的精彩

——读《让学生导演课堂》后的行动研究

刘书柏刘 琪刘 馨 (6)

公平性:在活动体验中获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片段赏析

陈思怡 (6)

把书本上的地理教到生活中去叶青亮 (6)

巧用心理暗示 构建和谐课堂祁中伟 许 晖 (6)

“我喜欢周瑜”的冷思考梁 好 (7)

阅读教学:“观蛟龙”抑或“得鱼虾”?

——兼析《司马光》的三种教学境界陈元勋 (7)

不满意自己的公开课

——高中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追问谢述平 (8)

课堂对话:一种负责任的交往

——写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张美芳 (8)

数学活资源:留住灵动的思维曾人平 (8)

论社会化历史教学的意义与方法郭子其 (9)

例谈品德课中的有效生成

——由两个案例引发的教学思考刘莉 (9)

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

——以湖教版(必修)高中《地理Ⅱ•人口的增长》一节为例

耿夫相 (10)

给数学课堂的漏洞打补丁詹鸣凤 (10)

为体育课堂注入快乐元素贾国强 (10)

“米饭把我炒糊了”和“一(位)马”史峰 (11)

“今天的辩论太有意思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分数、百分数的应用》讲评课片段赏析陈 霞 文 耀 (12)

从“教”的表演走向“学”的引导

——浙江省绍兴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观后感

耿夫相 (12)

•和声•

打开心灵,打开教室的门陈燕香 (3)

•争鸣•

教材中“经典例题”给了我们什么?史 珂 (4)

如何跨越听评课的“四不”现象?尚海涛 (4)

警惕课堂教学中的“伪民主”现象高振忠 (6)

离开教材,你能找到合适的例题吗?杨 曦 (6)

数学教材需要阅读吗?杨小红 (6)

地理课也能上得诗情画意朱浩 (8)

一节“顺”课引发的思考吴存明 (8)

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从对特级教师朱乐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学生

访谈说起张晓霞 (10)

课堂教学:唤回那些被忽视的生机田锦裕 (10)

“他”被解聘谁之过?

——教学管理岂能忽视作业批改张明佐 (10)

一花一木不成林华丽朴素两相宜

——从2007年高考江苏的一篇争议作文说起

李弗不 (11)

随笔:一件并不随意的事

——兼谈学生自由抒写能力是如何丧失的彭玉华 (11)

•综合•

插图设计在教育类书籍中的应用与思考毕生 (10)

师资宽频

行走着思考着享受着

——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李志荣 (1)

试论教师角色的合理期待李学淑 庄绪静 (1)

证书:教师生命不能承受之累徐永生 (1)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主体因素强化策略张伍妹 (2)

在积极思辨中前行在否定自省中提升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思索夏安芳 (2)

唤醒心灵解除倦怠丁山燕 (2)

总结培训经验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万开琼 (3)

培植校本学习型亚团体的区域策略程蔺萍 (3)

区域推进教师小专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贺慧向艳 (3)

实施差异性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英飞杨化国 (4)

在教学设计中培育教师的研究意识卓 平 (4)

教师自主发展制度建设的个案分析

贾贵洲陆枋李蓓 (5)

新农村视野中的教师发展申长忠张涛 (5)

探索山区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王召伦余江海刘江 (5)

园丁真的需要被颠覆吗?

——兼与孙迎光先生商榷唐子江 (7)

幸福哲学视野下的教师管理模式探索方秋明 (7)

中小学“导师”制,一个教育细节蕴涵的教育意义

谢 铭 周 健 (7)

教师的神化与去神化李康耀 (8)

农村普高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熊维平 钟德芳 (8)

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对教师评价的启示任珂 (9)

行走:力的沉静与提升邓偲娟 (9)

教师的“人”与“在”感的教学寻求吴礼明 (10)

化解农村师资矛盾的路径选择赖长春 (10)

教师教学行为的偏差及矫正亓玉慧 洪松舟 (1)

浅析非强制性教师权威及其合理运行李昌胜 (11)

对年轻教师不妨“预约听课”王春雁 (11)

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张香兰 (11)

阅读:寻找教师专业成长的“镜子”贾桂强 (12)

国外终身学习的治理经验及启示黄永华 (12)

心理健康教育

是博弈的对立还是和谐的平等

——谈维护师道尊严与保护中小学生自尊的关系

张明智 王文彦 (3)

“综合学分制”评价体系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陈美璇 (3)

高三初期学习状态调整策略研究尹 强 陈玉芳 (3)

师生情感失谐误区探析郑 磊成 云 (3)

试论“高一现象”的成因

——初、高中衔接教育研究之一雷解民 (6)

高中生学习需要的探索李迪明 (6)

高中生自信的影响因素与教育策略袁章奎何凤英 (6)

高中生的心理转型及有效引导吴建 (6)

“草莓族”耐挫力培养三步曲宋健梅 (8)

信任绽放美丽沈卫华 (8)

伤心的背后宋建军 (8)

真实的谎言韩非 (11)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虚荣心”马莉 (11)

成功前的徘徊何晓梅 (11)

不生孩子的气彭兴云 (11)

请别放弃我王光佑 (11)

让爱托起一片蓝天蒋红梅 (11)

德育视点

返璞归真——学校道德教育价值新理念王光辉 (2)

学校德育政治淡化倾向的干预策略宋洁蕖冯文全 (2)

需要,道德教育的立足点柯建壁 (2)

班级文化:放飞生命成长的诗意旋律

——四川省彭山县第二小学班级文化考察

赵 曦 吴 婷 (4)

“大猪小猪”落玉盘

——班级音乐活动写真唐月悦 (4)

主题班会活动三“忌”徐卫 (4)

成就班主任的职业人生冯心怡 (5)

亲近心灵让爱永恒吕红霞 (5)

“知心QQ”——心与心的交流蒲正彦 (5)

我是一位“懒”班主任范建新 (5)

爱上了你——班级“讨论区”张明贞 (5)

生命教育的实践途径王建成 (6)

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信仰教育肖美超 (6)

让生命之花更加美丽

——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王光辉 (6)

如果有来生,再做一次中国人王丽 (6)

灾后教育中的“家”策略曹正善 (9)

以父母之心善待灾后学生刘莛伊 (9)

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陆平平 (9)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的变革

谭正桥 (10)

学科式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云峰 (10)

小学品德类课程开放性教学策略探究黄尧 (10)

“网迷”学生辅导手记雷湘竹 (12)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杨 伟 (12)

巧扣柴扉才会开谢丽成 (12)

教育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的三个基本概念张玉堂 (1)

竞争•合作

——谁该在学校教育层面中占主导张裕用 (1)

从《小宏的裤子》看学校管理王之强 叶 文 (1)

专稿

聚焦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支持力张泽科 (1)

对话

浮躁,不是教育的“假想敌”陈旭 (2)

教育公平视角下的政府行为:制度创新本刊编辑部 (3)

计算:高成低就的智慧云梯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访谈录本刊编辑部 (4)

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难作为”与“可作为”

史焕章陈旭 (5)

小专题大文章

——记成都市锦江区“小专题”教育科研活动

刘方贺慧 (7)

“公开课”执教者的心灵困境与突围陈 旭 张雪艳 (8)

对话校园巡视

——“校长治校实践的理性回归与效能提升研究”之一

成都市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组 (9)

校长专业化: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刊编辑部 (10)

探秘童心真相,还原教育本色

——对话教育的魅力生成刘晓军陈旭 (11)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关键词盘点与解读

——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访谈录

刘方刘旭史玉 (12)

会议综述

导引研究方向提升办刊质量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07年年会纪要

于钟民 (2)

思想者的对话

——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中学校长论坛综述

顾颉张乃文 (7)

回顾与展望

——四川省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综述陈 涵 (12)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委会2008年学术论坛会议综述

吴吉惠刘青秀焦润丽章培鑫(12)

信息快递

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议: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等7则

(1)

教育部:高招将重点改革考试内容等4则 (2)

陈小娅:高度重视精心实施免费教科书工作等8则 (3)

温家宝: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等7则(4)

中组部等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8则 (5)

全国教育系统沉痛悼念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等3则

(6)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研究”课题顺利开题

(9)

四川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专题研讨会 (10)

教育部举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等2则

(11)

上一篇:新闻专业教育创新研究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