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2024-04-26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精选8篇)

篇1: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也可称为散文化的议论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的双重特点。作为议论文,它是说理的。它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散文。在最近几年的高考中,这类文章往往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而得高分,因此掌握这种文体的写作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就议论性散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而言,写好这种作文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内容

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的同时往往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文章之中。而一般的议论文则仅以说理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将道理阐释清楚。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以抒情性说理为主。在议论性散文中,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由于感情倾向明显,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基于这种特点,议论性散文的具体内容常常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例如下面这篇例文:

菊酒剑,看人生

□张智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他对

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让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饮烈酒,狂发牢骚,仰天长叹千百次,而壮志难酬身先死,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拥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闲适。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许会灿烂,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那么剑呢?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剑!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从本文的选材上看,作者选用了李白、陶潜、李贺等历史人物阐述观点。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比如对李白和陶潜,作者持肯定态度,这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这样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及陶潜这种淡泊心态的肯定。相反,作者对李贺则持否定态度,比如“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这样的话语则明显带有否定意味。由此看来,本文符合议论性散文即说理又抒情的文体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的结构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精良的设计,如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其中对结构章法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议论性散文作为一种说理文,同样需要事先安排好结构章法。

与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议论性散文的常用结构也有以下两种:并列式、对照式。第一,并列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也是考场作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这种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我们要论述“成功的条件”我们就可以缩小切入角度,先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并用恰当材料来证明。其次我们说“成功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最后再说“勤奋属于懂得思考的人”。有一点需要注意,并列结构中的各材料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所以可以互换。第二,对照式结构是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的结构。

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思想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思想来从反面烘托某一事物或思想,段与段、段与层之间形成正反对照的关系。比如要证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先从正面说“好好学习”的作用,然后再从反面说“不好好学习”的危害,这样就把道理非常明白地展示出来了。这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共同阐释一个道理方法,其好处是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佳作示例: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寒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属于同学们最常用的并列式。作者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这种并列式的构思是最简单的构思之一,它可以使同学们快速确定文章的思路。

三.议论性散文的语言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只需要论证有力即可,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不高,而议论性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的是,这种文章的语言必须要用到大量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文采,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议论性散文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引用。这三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首先,比喻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这一点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只是一种论证技巧而不是单纯的修辞手法。其次,排比在议论性散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修辞本身的修辞效果就是增强语言气势,有时可以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一点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第三,“引用”这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时常用到的。因为这种文章常常选择古代文人做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古代文人的诗文。同时,引用一些诗词典故也同样会增强文章的文采。

佳作示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刘秋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习惯,是水到渠成的惯性。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应该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吐纳,无需考虑,无需思索,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一手足、一举止、一眉宇之间。

犯而不校是一种修养。古有蔺相如,便是犯而不校的修养之人。他从不与廉颇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威势,他选择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不争夺名利,不卖弄才华,谦虚谨慎,终令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尽释前嫌,共同辅佐赵君成就了赵国的强大。他崇高的修养不知道使多少有志之士击节而叹。

施恩不图报是一种修养。淮阴侯韩信早年很穷,便到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有个老妇经常来河边洗衣服,见他饿得可怜,每次都给他带些饭菜来。韩信很是感激,承诺终会报答她的。可是这时老妇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看你饿得可怜啊,哪里想要你回报。”是啊,有的人施爱如播种粮食,还没有种下去,就已经在期待秋天粮粟盈仓。而有的人而却是随手将种子撒出,而又绝尘而去,他收获的是惊喜,是心情。他播下的是爱心,呈现的是一种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修养。苏轼被贬无数次,却仍然大唱“大江东去”,登超然台作超然之人。在黄州,他高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密州,他聊发少年狂,放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政治的失意,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阴霾,相反,他“穷而后工”,将绝世之词彰显于后世。这种修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禄,唯有真正的豁达之人能够体味出这种境界。陶渊明便是这种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甘愿每天都闻“鸡鸣桑树巅”,面对“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怡然自得。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啊!

李白诗云“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不赞同。我以为应该是有修养之人方能流芳百世。有修养之人,无需修饰,无需多言,便会被后人牢记心中,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评:

文章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题,形象地点出了修养的特征,发人深思,又极具文化底蕴。中间四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论证十分有力。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并反弹琵琶总结全篇,点名题旨。作者引用材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紧张的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如此挥洒自如,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较深的语文素养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在修辞运用上,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及引用的修辞,使文章极富文采。

四、议论性散文的禁忌

由于在现在的高考阅卷中,议论性散文常常得到较高分数,因此许多考生对这种文体也是一哄而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事实上,并不是将议论写得朦朦胧胧就是议论性散文,它有许多禁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否则便会写出不规范的议论性散文而导致高考失败。议论性散文写作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忌做作

议论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发。感情应自然地传染给读者,不能做作地主观刻意抒情,因为那是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作文在高考考场上也是层出不穷,令人作呕。如98年的高考作文

“战胜脆弱”,有不少同学写父母双亡,从而陷入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拔,然后又经过斗争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说明“战胜脆弱”的道理。试问一下,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孤儿考生吗?这些幼稚的小作者无非是为了“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因此才会委屈一下亲人或自己了。当然,如果真能得高分,牺牲便不在话下了。而事实上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宫”。

无独有偶,08年四川卷高考作文“坚强”,同样有许多的同学写自己被埋在废墟下上百小时,然后喝了父亲或母亲从身下掏出的半瓶矿泉水又坚强地活了下来,而父亲或母亲却因没舍得喝一口水而死去。这些看似动人的故事其实漏洞百出,事实上我们看新闻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挺过100小时的。再说真正被压的学生也没有参加这次统考,而是延期高考了。要知道,感情不是作者用来喊而读者用来听的,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读者也只能从中意会。可见,如何使你文章蕴含的情感和读者的感受达成默契才是至关重要的。

2、忌矫情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与影视表演不同,影视表演有时可以靠主持人的煽情增强气氛。为了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主持人的煽情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独特嗓音,观众极易被引起情感共鸣。不仅如此,在一些小品类的节目中也常有煽情的设计。比如今年黄宏的小品《黄豆黄》,在逗着观众笑过之后,“黄豆黄”从袋子里拿出五星红旗那一刻,全场突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他说:“看到这面五星红旗,我就激动得想流泪啊!”黄豆黄的话语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十分煽情,观众此时都是激动的。可以说,小品创作者的这个设计是十分成功的。换言之,无论是小品还是作文,煽情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矫情。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定要自然流露,而不能刻意装腔作势。

3、忌罗列事例,不会分析

罗列事例是指考生写作文时从时下流行的一些低浅俗滥的阅读文选中搬出一个个小故事,逐个背写在作文里,议论的语段过少甚至没有,只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联系话题的情况。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所写事例要概括而形象,并有到位的分析议论,这种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现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认识水平不高,不会分析的现状。这类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多读一些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列举事例之后,必须扣住话题进行分析,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文段扣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句扣题、议论描述性扣题、结句扣题。容易犯罗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学会结句扣题。

《青少年日记》2009年9月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三中学

篇2: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提高学生散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议论性散文的入格 教学难点:

如何在散文中运用议论扣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散文这一文体在表达上比其他任何文体都要灵活的多,自由的多。可以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用形象化的手法寓道理于形象之中,还可以用生动优美的语言饱含富有哲理的意蕴,这是议论文中难以见到的表达方式,作者加以任意挥写,再现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象。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收放自如 “形散”主要指文章内容可以广泛选材。“神不散”则指中心主旨必须一致。太过拘谨或太过松散皆不能成为好的散文。

散文可分为:叙事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

在高考中议论性散文十分沾光,一是议论便于联系话题,二是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地选取材料。二.入格(基本格式)

(一)入题:在散文化的描写中,用议论提纲挈领,引领全文,或者由新颖形象的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理智及情感有关。”

(江苏考生《天平和七弦琴》)

将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首句入题,就形象地点出了情感和理智的内在关系——情感与理智对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乌云覆天,暴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还浪上的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湖北考生《心中的天平》)

(二)结尾:运用名言诗句或多种修辞手法结尾,彰显文采,总结全文,达到提升文章主旨的目的。(回映开端,再次扣题)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捕捉理性的灵光》 “个性的张扬,犹如大海的浪花;一滴水是成就不了汹涌的,只有千千万万的浪花聚涌在一起,才能形成钱塘江潮般的汹涌。个性的张扬犹如香山的红叶,一片两片成就不了‘红云几万重’,只有成千上万的叶片才能形成万紫千红的色彩。个性的张扬,只有融入到社会中才有风采。”

《飘飞的叶片与大地拥抱》

(三),主体部分:多角度选材,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用议论的方式画龙点睛。

与议论文一样,散文要求内容充实,选取2-3个具体事例或者描写片段体现主题,并穿插议论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三.提升(在入格的基础上,要求艺术性)

(一),散文是“情”的艺术

记叙文侧重叙事,记人;议论文侧重说理;散文却重于抒情。让情感从笔尖流露,悲伤、愤怒、欢乐、振奋、沉郁、昂扬都要有所抒发。作者在写散文时,总是将个人的独特感受或亲情、友情、爱情和挚情毫无遮掩地和盘托出,这是其他一切文体所没有的,也是散文的特质所决定的。这种“情”的艺术带给读者的是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艺术感受。如章含之的《谁说草木不通情——忆冠华》,象是自言自语,更象是与读者的亲切对话。学生阅读这一则材料,体会作者,通过文章传达出来的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作者将她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倾注在院子里的老梨树和柿子树上:“惊喜之余,我最关心的却是旁边小院子里不起眼的角落里那另外的两棵树„„(老梨树)仍是半边吐叶,半边毫无生气。我又去小跨院中,看到我们卧室外的柿子树,不觉惊呆了!这棵当年冠华最心爱的也是最茂盛的柿子树,自他离去之后逐渐枯萎,而今年,它伸展到卧室的屋檐下的全部枝干竟都枯死了!„„这柿树对冠华如此多情,他走了,它也逐渐失去了生命。但我不知道这柿树的一半枯死是对有情还是无情?每年我盼望它开花结果,又怕它开花结果。„„如今,他走后的第四个春天,柿花终于没有了,我连当年冠华抚摸过的枝叶也看不见了,它不再给我安慰,也不再给我悲哀,这是对我有请还是无情呢?” 作者觉得“似乎这梨树真通人性,它的兴衰也许显示着冠华的安危,老乔对梨树好,他病了,梨树也病了,他去世了,梨树也不开花了”!作者在谈她的写作体会时说:“我知道宇宙间是没有神明的,人并没有灵魂,草木也不能通情,然而我对冠华那千丝万缕的情思却使我在感情上把他生前抚摸过的,钟爱过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觉得是通着灵性的。”由此她以草木之枯荣写了他们之间的恋情和她对乔冠华的思念之情。

(二)散文是“美”的艺术

以语言取胜是散文的亮点之一,或朴素,或华丽,或简洁都能体现美感。与散文相比,小说的叙事让人感到纷繁,戏剧的语言太过口语化,诗歌的语言又太多跳跃性,只有散文的语言,恰如溪中的流水潺缓不段,句句相连,层层相接,却又句无余字,篇中没有剩言。

不同的句式也能体现语言美:长句私风行于水,舒展而流缓;短句如军号,急促而庄严。偶句,自然匀称而不失“凝重”;奇句,新颖奇崛而不失潇洒。正是这些错落有致的句式的巧妙搭配和排列便自然显示出语言流动般的美。

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好的散文句子段落,体会散文语言的美。并在班上进行交流讨论。四.品读例文 三月七日水样春愁 关灯,窗帘也合上。音乐让每一寸黑暗都有了盈动的生命,身体也蠢蠢欲动地要幻化成音符,然而音乐就是音乐,它自有它的生命,我的身体顶多是一张网,如水的音符在网眼里鱼贯穿过,抓不住时间一样的抓不住它。欢乐与忧伤原来是同样的一种东西吗?它们从身体最深处涌出来,像水漫过堤围一样,我不知道我是快乐还是忧伤,就像我不知道从指间里流走的,是沙还是疼痛。

我想写几个字,它们在我脑子里拼命地乱舞,我看不清它们是什么,然而我想写下来,看是不是音符。我摸黑寻到一个本子,拿起铅笔,好像写的是“水样的春愁”。中午看到公司楼前的树已顶出了新芽,被阳光挠得“啪——啪”地笑,它们贮存了一个冬的力量,如今开始努力探出身子。是在那一霎,我开始分不清快乐与忧伤的么?

有三十年的,厚厚一摞的东西,它好像已变成了眼角的皱纹,不要紧,除了眼角,我还有脸颊,还有嘴角,还有颈脖可以让它们安住。我还有一生,还有许许多多的那么多的生。我记得我曾经很穷,我们家都很穷。早早学会骑单车是好帮家里去十里外的镇上买肉,一星期一次,拿草绳吊着,一路灰扑扑地来回,人与肉都已看不清颜色。我妈的手艺好,能把补丁打得一米外看不清。记得十岁的时候第一次吃面包,激动得躲在床后的角落,哭了。我以为我会一直穷下去,果然,我也一直穷了下来。我以为我会一直没出息,果然,我也一直没出息。可是,我已经主动地放过了,放过自己。告诉自己,我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生活有了已有的该有的样子了。放过自己,今晚黑暗里的音乐就变成了一场奢侈盛宴,我站在黑暗里,挪不动脚,欢欣与忧伤如潮水一样席卷了我,它们如此丰饶如此汹涌,几乎就像了眼泪了。

记下音乐,记下阳光,记下这一刻的放任。如同这曲我反复播放的,《少女的祈祷》,是刻录的。刻录。明天该是明天了。五.小结

我们对散文写作从内容到形式的训练都离不开高考作文的要求,首先要审题准,并且在文章中要处处扣题,否则再美的散文也是失败之作,让人叹息。其次力求做到美,从情感到语言均能成为得分的亮点。五.布置作业

篇3: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及其写作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 属于文学作品, 而不是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 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 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性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为:一是在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 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不像常规性议论文那样观点鲜明, 论据清楚, 它的观点要通过穿透文字的含义, 领悟其内蕴, 阅读起来不像常规议论文那样枯燥乏味, 而是在品味散文的优美韵律中体味说理的透彻有力, 它的说理犹如细雨润物一般慢慢渗透, 让读者深思和体悟;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它以情感染读者, 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取悦读者, 以个性化的色彩、鲜明的特色征服读者, 因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备受青睐。议论性散文以其表达的灵活性, 不拘时空的广阔选材, 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 在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技压群芳。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所谓议论性散文, 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 它是“议论文”, 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 它是“散文”, 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 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因此, 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 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 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 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 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 展现一幅幅画面, 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就结构而言, 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 (即形成“论证结构”) , 按照逻辑层层展开, 或是起承转合, 或是演绎归纳, 论述则环环相扣, 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 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有“议论”, 也有议论的层次, 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 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 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例如下面两段文字, 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提倡抛弃世俗。

例1: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 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 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 内心澄澈如水, 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 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 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 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 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 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 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 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 从未放弃,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例2: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 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 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 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 偏偏要独上高楼, 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 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然而你傲然,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当我们回望唐朝时, 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 而是你啊!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例1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 再行分析, 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

例2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 一个个意象, 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 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 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 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 情感也更加强烈。例1侧重理性, 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 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例2侧重于感性, 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 更能吸引读者。

另外, 议论性散文不像常规性议论文那样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论点, 全文围绕着论点展开论证说理。但这并不能说它没有论点, 相反在更多的情况下其分论点甚至远远多于常规议论文。分论点也是为总论点服务的, 总论点常常比较含蓄, 需要读者慢慢体会它的深意。议论性散文论点的陈述方式不同于传统议论文, 常规性议论文的论点常常旗帜鲜明, 在文中处于中央的位置, 犹如人的大脑处于中枢机构, 而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往往被淡化处理, 犹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 粉面含羞般地欲遮欲掩。例如200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中的几个句子, 就分别是该段的分论点, 文章的几个段落就是围绕它们展开的, 总论点“诚信”是在分论点的支撑下立起来的, 分论点对总论点起着修饰和烘托作用。如:A、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如过眼云烟, 终会随风而逝。 (诚信是人生的根本, 失去诚信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B、不欺骗, 不隐瞒, 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们应如何讲诚信) C、拥有诚信,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 (拥有诚信的价值) D、相信诚信的力量, 它可以…… (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会怎么样) E、抛弃诚信, 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 (舍弃诚信的严重后果) 括号内的文字表明这些话在传统议论文中作为论点一般会这样陈述。

再次, 在事例论据的使用和处理上, 传统议论文论证时往往使用完整的事实论据, 而议论性散文则尽量将论据简化, 不着力于详细分析, 往往在于排比抒情, 将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 以便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议论力求简洁、精要, 画龙点睛。如:高考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摘选) :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 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 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 那蓝布褂, 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 母亲啊, 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 恰好我放假回家, 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 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 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 走得缓缓的, 在这喧闹的市场上, 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 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间, 抬头望望菜堆, 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 您爱吃什么, 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 老伯在用稻草绑着菜, 那好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 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值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 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 烟雾缭绕, 您依旧在外编着草绳, 手一颠一颠的, 稻草就编成草绳.我的心沉沉的, 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 静得可怕, 犹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 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 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 可家中……母亲, 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 起身去了邻家, 我依旧心沉沉的, 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 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 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 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 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 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 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 看到它, 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 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 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 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 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 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 更吹不落那一颠一颠的手……

篇4: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就议论性散文这种特殊的文体而言,写好这种作文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

一、议论性散文的内容

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议论性散文在说理的同时往往具有鲜明的主观色彩,作者将感情融入文章之中。而一般的议论文则仅以说理为主,着重从客观方面将道理阐释清楚。

议论性散文的内容以抒情性说理为主。在议论性散文中,文章中的议论往往是作品的主题,由于感情倾向明显,因此这些议论常和抒情结合运用,在阐明道理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基于这种特点,议论性散文的具体内容常常是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例如下面这篇例文:

菊酒剑,看人生

□张智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心态。

也许我们忘却了映着残阳斜晖的悠悠江水,也许我们冷落了锈迹斑斑的五尺长剑,也许我们饮尽了令人迷惘的烈酒。一次次在人生长河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我们忘却了在夕阳西下时品着一份香茗,坐观云卷云舒的平淡,我们忘却了举杯对月的豪情,更忘却了“男儿何不带吴钩”的那份壮志。

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脚步流苏,我们常常觉得心乏体困,渴望回到平常。其实很简单,孤灯夜下,手持一卷诗书,细细品味,便可使疲惫的心态消除,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迷惘中解脱出来,静观古人的平常与敏感。

陶潜,厌恶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于案牍之劳形,于是他选择了适合于己的的平常之心,他归隐田园,依南山而种地,好不逍遥自在!李白,经过了官场的压迫排挤也愤然离开,从此寄情于山水,骑鹿访名山,忘却了世间的零零总总,多么洒脱飘然!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李贺之壮志难酬。一声声长叹响彻云霄,一句句诗歌撼人心魄。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可是上天并不遂人愿,让他一次次的失意。他狂饮烈酒,狂发牢骚,仰天长叹千百次,而壮志难酬身先死,只落得“长使英雄泪满襟”。

人生的心态并不只有这两种,不过一个人的心态绝对又包括这两种。我们以我们的心态而活着,古人也只能是我们的典范,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作主。

拥有平常心的人,生活平淡闲适。是云般随风而行。

拥有敏感心的人,生活也许会灿烂,但也许会黑暗。

酒菊代表平常的人生态度,那么剑呢?剑就是一番豪气。

人生需要菊,需要酒,也需要剑!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从本文的选材上看,作者选用了李白、陶潜、李贺等历史人物阐述观点。在行文过程中,作者的感情倾向十分明显。比如对李白和陶潜,作者持肯定态度,这可以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我们渴望陶潜李白的平常,渴望着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超然”,这样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李白及陶潜这种淡泊心态的肯定。相反,作者对李贺则持否定态度,比如“他对自己的人生太敏感了,总以为自己当是一个带剑叱咤于疆场的英雄”,这样的话语则明显带有否定意味。由此看来,本文符合议论性散文即说理又抒情的文体特点。

二、议论性散文的结构

一切的艺术创作都需要精良的设计,如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其中对结构章法的设计又是重中之重。议论性散文作为一种说理文,同样需要事先安排好结构章法。

与一般的议论文的结构相似,议论性散文的常用结构也有以下两种:并列式、对照式。

第一,并列式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结构,也是考场作文运用最多的一种结构。

这种文章的结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重的,它们从不同角度来表现文章的论点。如我们要论述“成功的条件”我们就可以缩小切入角度,先说“成功属于勤奋的人”,并用恰当材料来证明。其次我们说“成功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最后再说“勤奋属于懂得思考的人”。有一点需要注意,并列结构中的各材料之间没有先后顺序,所以可以互换。

第二,对照式结构是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的结构。

对照式是把两种事物或思想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思想来从反面烘托某一事物或思想,段与段、段与层之间形成正反对照的关系。比如要证明“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先从正面说“好好学习”的作用,然后再从反面说“不好好学习”的危害,这样就把道理非常明白地展示出来了。这种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共同阐释一个道理方法,其好处是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佳作示例: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寒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属于同学们最常用的并列式。作者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这种并列式的构思是最简单的构思之一,它可以使同学们快速确定文章的思路。

三.议论性散文的语言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的议论文只需要论证有力即可,因此对语言的要求不高,而议论性散文对语言的要求极高。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的是,这种文章的语言必须要用到大量修辞来增强文章的文采,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议论性散文最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排比、引用。这三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首先,比喻这种修辞本身的表达效果就是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活泼。这一点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只是一种论证技巧而不是单纯的修辞手法。其次,排比在议论性散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修辞本身的修辞效果就是增强语言气势,有时可以使作者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这一点最适宜写议论性散文。第三,“引用”这种修辞是议论性散文时常用到的。因为这种文章常常选择古代文人做材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古代文人的诗文。同时,引用一些诗词典故也同样会增强文章的文采。

佳作示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刘秋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的修养,应该是举手投足之间的习惯,是水到渠成的惯性。那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应该像人的呼吸一样自然吐纳,无需考虑,无需思索,如水之就下,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一手足、一举止、一眉宇之间。

犯而不校是一种修养。古有蔺相如,便是犯而不校的修养之人。他从不与廉颇计较个人得失,面对对方咄咄逼人的威势,他选择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不争夺名利,不卖弄才华,谦虚谨慎,终令廉颇负荆请罪,两人尽释前嫌,共同辅佐赵君成就了赵国的强大。他崇高的修养不知道使多少有志之士击节而叹。

施恩不图报是一种修养。淮阴侯韩信早年很穷,便到河边钓鱼以维持生计。有个老妇经常来河边洗衣服,见他饿得可怜,每次都给他带些饭菜来。韩信很是感激,承诺终会报答她的。可是这时老妇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看你饿得可怜啊,哪里想要你回报。”是啊,有的人施爱如播种粮食,还没有种下去,就已经在期待秋天粮粟盈仓。而有的人而却是随手将种子撒出,而又绝尘而去,他收获的是惊喜,是心情。他播下的是爱心,呈现的是一种修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种修养。苏轼被贬无数次,却仍然大唱“大江东去”,登超然台作超然之人。在黄州,他高吟“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密州,他聊发少年狂,放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岭南,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政治的失意,并没有给他的人生带来阴霾,相反,他“穷而后工”,将绝世之词彰显于后世。这种修养已经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以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功名利禄,唯有真正的豁达之人能够体味出这种境界。陶渊明便是这种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归去来兮”,“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甘愿每天都闻“鸡鸣桑树巅”,面对“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怡然自得。这是怎样的一种修养啊!

李白诗云“惟有饮者留其名”,我不赞同。我以为应该是有修养之人方能流芳百世。有修养之人,无需修饰,无需多言,便会被后人牢记心中,此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点评:

文章以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题,形象地点出了修养的特征,发人深思,又极具文化底蕴。中间四段从四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事例典型,论据充分,论证十分有力。最后引用李白的诗句并反弹琵琶总结全篇,点名题旨。作者引用材料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在紧张的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如此挥洒自如,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和较深的语文素养是达不到如此境界的。在修辞运用上,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及引用的修辞,使文章极富文采。

四、议论性散文的禁忌

由于在现在的高考阅卷中,议论性散文常常得到较高分数,因此许多考生对这种文体也是一哄而上。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鱼龙混杂的局面。事实上,并不是将议论写得朦朦胧胧就是议论性散文,它有许多禁忌,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否则便会写出不规范的议论性散文而导致高考失败。议论性散文写作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忌做作

议论性散文注重感情的抒发。感情应自然地传染给读者,不能做作地主观刻意抒情,因为那是虚情假意。虚情假意的作文在高考考场上也是层出不穷,令人作呕。如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有不少同学写父母双亡,从而陷入巨大的悲痛而不能自拔,然后又经过斗争终于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说明“战胜脆弱”的道理。试问一下,事实上有那么多的孤儿考生吗?这些幼稚的小作者无非是为了“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因此才会委屈一下亲人或自己了。当然,如果真能得高分,牺牲便不在话下了。而事实上这些虚情假意的作文只能被“打入冷宫”。

无独有偶,08年四川卷高考作文“坚强”,同样有许多的同学写自己被埋在废墟下上百小时,然后喝了父亲或母亲从身下掏出的半瓶矿泉水又坚强地活了下来,而父亲或母亲却因没舍得喝一口水而死去。这些看似动人的故事其实漏洞百出,事实上我们看新闻也没有那么多的人挺过100小时的。再说真正被压的学生也没有参加这次统考,而是延期高考了。要知道,感情不是作者用来喊而读者用来听的,它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而读者也只能从中意会。可见,如何使你文章蕴含的情感和读者的感受达成默契才是至关重要的。

2、忌矫情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与影视表演不同,影视表演有时可以靠主持人的煽情增强气氛。为了达到感染观众的效果,主持人的煽情往往是恰到好处的,再加上主持人的独特嗓音,观众极易被引起情感共鸣。不仅如此,在一些小品类的节目中也常有煽情的设计。比如今年黄宏的小品《黄豆黄》,在逗着观众笑过之后,“黄豆黄”从袋子里拿出五星红旗那一刻,全场突然暴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接着他说:“看到这面五星红旗,我就激动得想流泪啊!”黄豆黄的话语在背景音乐的配合下十分煽情,观众此时都是激动的。可以说,小品创作者的这个设计是十分成功的。换言之,无论是小品还是作文,煽情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矫情。因此,在议论性散文中,作者的感情一定要自然流露,而不能刻意装腔作势。

3、忌罗列事例,不会分析

罗列事例是指考生写作文时从时下流行的一些低浅俗滥的阅读文选中搬出一个个小故事,逐个背写在作文里,议论的语段过少甚至没有,只在结尾时用一两句话联系话题的情况。

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所写事例要概括而形象,并有到位的分析议论,这种以事例代替分析的现象,反映了部分考生认识水平不高,不会分析的现状。这类考生要学会辩证分析,多读一些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掌握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在列举事例之后,必须扣住话题进行分析,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论证。文段扣题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首句扣题、议论描述性扣题、结句扣题。容易犯罗列事例毛病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学会结句扣题。

篇5: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文是作者对于某个问题和某些事的分析、评论,进而体现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问题。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据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2议论文的写作诀窍:建立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内在联系

议论文是论述问题的,当然要有一定的思路,即议论文各部分之间要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我们知道,议论文是论证问题的,你在提出议论文论点后,就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你提出的论点令人信服地确立起来。因此,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就应当是因果联系,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议论文作文,最起码要做到在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 ,论点和论据之间要有一定的因果联系。

学生提出中心论点后,只要围绕中心论点问一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提出分论点的方向。如中心论点是“只有坚守,才能使人的思想品德升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稍加分析,就可发现这个观点是在说“坚守”的重要性,于是,分论点就要回答“为什么坚守很重要”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从“为什么”和“何果”这两个向度来立分论点。如“坚守是一种执着,使绝望变成希望”,“坚守是一种信念,使普通变得高尚”,“坚守是一种职责,使平凡变得伟大”。如果我们要检验这三个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话,只需在这三个分论点之前加上“因为”,在“坚守很重要”之前加上“所以”,再连起来念一下即可。

篇6:议论性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议论文是申论考试的重头戏。如何才能写出符合申论写作要求的议论文,赢得笔试的胜利,迈出关键性的一步?这是很多考生的疑问。为帮助广大考生,中公教育为大家整理了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文体准确

申论考试中,给出的题目并没有明确限定文体,但是,在题目的“要求”部分会写上“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这正和议论文中要求中心论点明确、观点突出相契合。此外,申论考试阅卷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要使得阅卷老师快速抓住文章观点、明确文章结构,议论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观点明确、正确

观点明确,就是要求考生要明确地表达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我们认为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要让阅卷老师直观的看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观点正确,要做到三点,一是,观点符合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没有偏题。二是,观点符合客观实际,符合普遍认识规律。三是,观点符合官方看法,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是指文章要论点全面、分析充分。

一是论点全面。要求考生在提出中心论点(即总论点)的基础上要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化和细分,提出分论点,以丰富中心论点的内涵。

二是分析充分。这要求文章不能仅仅停留在提出观点阶段,还要对观点进行分析阐释,比如分析观点提出的依据、现实的意义、面临的问题、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具体的措施等。三是有理有据。既有给定资料提供的内容,又有自身积累的素材(名人名言、理论政策),有理有据,言之有物。

四、结构完整

首先,要求文章要有题目、开头、主题内容和结尾。一篇文章,开头和结尾最好是各自成段,不可与主题内容混在一起。其次,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结尾部分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能做到反扣主题,深化主题的话,这样的文章一定是上乘之作。

文章在结构完整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条理清晰。我们认为申论文章要想有清晰的文章脉络,就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按照正确逻辑顺序组织安排文章的段落,如:按照“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书写文章。二是,文章层次划分不宜过多。在字数限定下,申论文章一般较短,1000字左右的文章分为五至七段较为合适。

五、语言丰富

随着申论考试形势的发展,为了在用词以及句式上更加丰富,申论文章已经摒弃了以往单一的用词造句方式。举例如下:

1.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如“加强网络监管法律法规”、“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体现针对性,而非一味的套用模板。

2.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如“核心”、“抓手”;“助推器”、“着力点”;“主攻方向”、“力量源泉”等。

3.句式回环复沓美。“回环”句式是指运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的循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如:“政治越能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争越能坚持,政治越能改进。”这句话构成了一种封闭式的圆环式,使韵律旋转回环,给人一种新鲜、奇巧的复沓美。

篇7:高二语文散文写作技巧指导

同时,这也就需要大胆无忌。正如鲁迅所说“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还推崇曹操及魏晋散文的“力主通脱”。也如刘半农所说,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写真实的“我”是散文的核心特征和生命所在,这是定义的最大要素。

散文语言十分重要。首要的一条是以口语为基础,而文语(包括古语和欧化语)为点缀。其次是要清新自然,优美洗练。此外,还可以讲究一些语言技法,如句式长短相间,随物赋形,如多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如讲音调、节奏、旋律的音乐美等。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散文写作观念,即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所有的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写感情,但却是作为一种必备因素和一种内在线索。应当强调指出,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线索,而是散文的对象。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朱自清的《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的业绩,而是一种回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这一点,不能不明朗和确定。

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外在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以线穿珠”。小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而细节只能在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由此,我们说散文(应称艺术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散漫如水,手法灵活。

只要弄清这些,写真实自我及由此生发的个性口语、感情体验和细节描写,就掌握了散文写作的要领,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认识都不必过于拘谨地学习,其他文体理论知识和写作基础理论都会讲到。

散文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学者和高等教育应试者选择使用。

记叙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①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②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①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②发挥联想。

【结尾】感慨

议论文作文常见的论证方法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4.驳论法

篇8: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观点明确

议论文必须要有中心论点,且中心论点是唯一的。

二、论证充分

最常用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和例证法。我们还可以从学过的文言论说文中学习论证方法,如《劝学》中大量运用了比喻论证,《察今》中运用了寓言故事说理,《过秦论》中运用了对比论证,《六国论》中运用了假设说理。只要我们能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就能使论证充分。

三、结构清晰

一般的议论文结构是:开头提出问题(引论),主体部分分析论证(本论),结尾解决问题(结论)。即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中间论证中心论点,结尾重申中心论点。主体部分常采用的结构有以下几种:

1. 并列式。

即在主体部分把中心论点化为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是成功的基石”,主体部分化为三个分论点———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2. 递进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层层深入的论证。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万类霜天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出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模仿他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发扬自我”,主体部分先论证小草、乌龟、小河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位置,不盲目随从别的东西,再论证我们人类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崇拜别人的优点。在论证这一分论点时,先举古代仁人志士屈原、司马迁的例子,然后列举现代社会任长霞、袁隆平的例子,他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样,由物及人,由古及今,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3. 对照式。

即在主体部分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论证。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来引导”,主体部分先举德意志民族的纪念,修建集中营纪念馆,他们的纪念是理性的纪念;再举日本大和民族的纪念,美化侵略罪行,他们的纪念脱离了理性的制约,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照。

四、对事实的叙述不能太详尽

在运用举例论证时,不能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从头到尾详细叙述,要根据观点进行简明扼要的叙述。

五、要通过分析把论据和论点联系起来,达到二者的统一

相同的事例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自己的分析。如同样是司马迁受宫刑发愤创作《史记》的例子,在2007年高考上海卷满分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中,作者写道:“是放弃尊严还是放弃先父遗愿,在这个人生的门坎上,司马迁明白他必须勇敢跨过。他跨过了宫刑之痛,跨过了君王之恨,跨过了亲人之怨,用带着血的双手捧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找准位置发扬自我》中,作者则是这样写的:“司马迁忍辱负重,受过种种刑罚,甚至受过使人生不如死的宫刑,然而他忍受着身体的疼痛与精神的压力,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写下了真实的历史,是真正的华夏儿女精神。”

六、论据的选取

1. 可以从学过的文章中找。

课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应善于把课文的学习和写作联系起来。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等都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在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中,作者写道:“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楚王不是因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理国事,自不会因一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勿以好恶论断之,如果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旦,自不会痛失街亭,一败千里,死不瞑目。”文章所选取的论据都是出自所学课文。

2. 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

屈原、荆轲、诸葛亮、项羽等是高考作文中常出现的人物,几乎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

3. 可以从感动中国人物中找。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也是高考作文中常用的材料。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选取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梁万俊、桂希恩、明正彬的事迹作为论据;2006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用爱雕刻心中的天使》,选取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丛飞、洪战辉的事迹作为论据。

七、语言要力求优美、精炼

议论文的语言枯燥、乏味是不能得到高分的,要想取得高分,就要对语言加以修饰,使文章带有散文气息。

1. 善用排比,富有气势。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的开头。

2. 善于引用,内容充实。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的开头。

上一篇:学少部2009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游德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