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人生》议论散文

2024-04-14

《疤痕人生》议论散文(共8篇)

篇1:《疤痕人生》议论散文

《疤痕人生》议论散文

树的身上有不少疤痕,不知人人是不是想过,一样是创伤的遗址,为何深浅不一呢? 有的浮浅的要命,有的深彻的恶心。 或许由于伤得越深,痛的烙印持续的时候越长。 人也同样,人的`平生,痛苦悲伤在所难免。 当自己置于麻烦当中,万万别急着企求他人的匡助,没有人会怜悯你,你也不值得怜悯。没有人生来就是弱者,以是大家都可以成为强者。 落难时,期望救星涌现,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偶...

树的身上有不少疤痕,不知人人是不是想过,一样是创伤的遗址,为何深浅不一呢?

有的浮浅的要命,有的深彻的恶心。

或许由于伤得越深,痛的烙印持续的时候越长。

人也同样,人的平生,痛苦悲伤在所难免。

当自己置于麻烦当中,万万别急着企求他人的匡助,没有人会怜悯你,你也不值得怜悯。没有人生来就是弱者,以是大家都可以成为强者。

落难时,期望救星涌现,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偶然别人并不能匡助自己。有些事变,必需自己亲身经历,一起的艰苦会让自己更为成熟。

人生的路徘徊弯曲,有的人不停在寻觅捷径,效果错得愈来愈离谱。天主是平正的,它不会恩赐太多的幸福给你,一样,也不会让你承当更多的痛楚。

倘使人生没有一次挫折,那并不是完善,相反,只会让自己觉得魂灵空虚的泛白。

篇2:《疤痕人生》议论散文

人生如茶议论性散文

1人生如茶,茶以独特的方式,隐喻和展示了我们精彩的人生,带给我们无穷的回味。人生之路上,浸泡在人生这杯茶中,人生的苦涩又何尝不是唇齿生香呢?

一杯清茶在小屋内氤氲,淡淡的品一口,回味悠长,让人感到淡而幽香。人生就如这样,淡泊名利,感情真挚,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让真情溢满路途,让淡泊书写气节。一缕茶香,可以引领心灵进入清幽的圣殿吗?或是于叶片染香,温水初沸时的一丝滚烫,能够代表一些消逝了的岁月,丰盈,干枯,浸润,之后重生。

我心若茶,淡而悠远。时常喜欢轻手拣取一片干净的嫩绿,用清水冲开,缓缓的斟在青瓷茶杯中,轻轻地饮上一杯,顿觉心里甘甜。水汽氤氲,茶香清袅,夜色依旧,一杯清茶,袅袅的弥漫着特有的香气飘散在寂静的雨夜里,苦涩而恬淡的味道如一曲绵长的乐符,悠扬,清爽,弥漫我的心季。

人生如茶,淡泊宁静;情感亦如茶,雅香久远,不黏腻,不疏远,浅浅深深。茶香醉人,情感亦醉人。心叶伴着清水,在杯中慢慢融化,由漂浮水面逐渐缓缓沉入杯底,直到饮完杯中之水,茶依然清香,冲上好几遍,香气也淡淡的存在杯底,浓了心,淡了茶。心如茶,需轻吟,红尘之中,酷爱茶的人居多,可品懂茶香的人却不常遇。

人生如茶,淡淡的,香香的,醇醇的,悠悠的。人生充满着起伏、坎坷,有着甘甜,有着辛酸,正如飘荡在水中的茶叶浮浮沉沉,意蕴绵长。

人生如茶,或充满希望,或浸透苦涩,或冲动难奈,或淡泊宁静,个中滋味,只待我们亲身体味。也只有在亲身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才会有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悠然心得。

人生如茶,就连最深切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情愫经过岁月的流逝净化,如同一首经典老歌的旋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但留下都是沉淀了的淡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当它趋于平淡之时,才是最稳定的人生真味。幸福也淡,痛苦也淡,历经了岁月的沧桑之后,感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开始用洞察的神情观赏花开花谢,用平静的眼睛注视阴晴圆缺。生命中多了几分睿智,少了几分激动,含蓄的人生给予了众多的经验和思考。

品茶亦是在品味人生。悟出事业如茶,它有苦有涩更有苦尽甘来的甜蜜;友情如茶,浓时沁人心脾,淡时清越如水,品茗之后,回味绵长,意犹未尽;爱情如茶,恋爱时的苦涩与甜蜜、相思和缠绵,正如一杯新茶,色泽诱人,磬香扑鼻;而婚姻的味道,犹如功夫茶:苦、涩、凉、甜,个中滋味,如何细说?

一杯清茶如人生,在茶与水的交融中,看茶在水中慢慢伸展,慢慢透彻出它的新绿。

茶与水,许是因了一万年前的倾心相视,才握手相许。红尘之上,似茶香或是水澈,一样弥漫。茶终于寂静,水终于无言。

茶凉时,水静了,世事犹似。今夜的文字,茶一样纯净,而我,蜕变成梦里的风花雪月,心事泊满水一样的清幽。温柔的执笔,安静的记下:红尘之上,有一种情怀,淡如茶,有一种人生,澈如水。

沏一壶茶,一缕清香。在氤氲的茶香里,梳理沾染灰尘的心情,安抚疲惫的心灵,一种淡淡的思绪,如同杯中淡淡的茶水,淡淡的惦念,淡淡的问候……

人生如茶议论性散文

2茶,汲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光辉,甘于寂寞,与世无争,铸就了淡泊、和乐、清寂的高尚品格。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茶是一种情感,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茶是一种欣慰,一种栉风沐雨的收获;茶是一种境界,一种心平气和的落寂。

我爱喝茶,说情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如今也只是由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醉如痴,不胜神往:一个寂静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听雨打芭蕉,看落叶飘零,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淡淡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用沉默来作为惟一微笑的表情。在茶的余香中,人仿佛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茶由浓变淡,沉沉浮浮,聚聚散散,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茶能使人澄心净滤;茶能使人沉淀浮燥不安,消融不幸与不满,使人产生回报社会、待人以诚的情愫,使人学会感恩,感激生活,感谢苦难。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动;心情得以宁静;人生得以升华。

茶是一本书,使人灵魂洁净,杂念全无

茶是一味药,使人神清气爽,怡神养性

茶是一座山,使人登高远望,心怀宽广

茶是一座桥,通向淡泊彼岸,宁静致远

茶更是一位老师,教以作人处世,和寂清廉

篇3:以文化底蕴扮靓议论化散文

运用文化底蕴法可以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融合名句

我们的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文化人物众星璀璨, 无论中外, 遑论古今, 他们立德立功立言, 推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融汇人生苦辣酸甜, 浸润文化博大精深, 留下好多启迪思维、生发情思、催发美感的佳句, 这些有诗词中的心香意蕊, 有文章专著中的扛鼎之句, 亦有现在不知名的话语, 至今撼人心魄。这些话语, 直接引用也罢, 化用变换使用也好, 会让我们的考场议论化散文平添哲理意蕴, 散发思想和智慧的光芒, 飘逸美感和形式的华美与旖旎。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 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自然地联想, 无缝地对接。切记, 是自然融合, 是考生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 不可分割, 而不是为“引”而“引”, 生搬硬套, 那样就适得其反了。

如:花季, 如马蹄般穿花而过, 留下一串绝美的回响, 扣开心扉, 发觉是青春来了。

青春来了, 彼时的我不再不谙世事, 换上了一件栀子花的衬衫, 衣角微微绽放在阳光中, 温柔地摆动。青春来了, 我便多了几分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淡然, 掬起我的一帘清梦;青春来了, 我便是“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那是我们特有的敏感, 特有的惆怅。失意时, 竟也把自己比作李清照所拟的“人比黄花瘦”;豪情四溢时, 也敢放下“剑荡天下, 横扫六合”的不羁之言。

这是河北唐山市中考满分作文《青春来了》的片段, 点缀了诗词名句, 犹如一束束馥郁芬芳的花朵, 灿烂了读者的眼睛, 突出了生命中青春特有的情调, 感伤、明媚的、豪迈糅合在一起, 预示青春华丽地走来了这样的主旨。诗的光芒悬浮在文字上空, 灿烂成一片文采飞扬的云霞。让读者的神经兴奋起来了。

二.再现历史

历史人物对人生的追索, 为后人确立了优雅的生命榜样, 他们妇孺皆知的成就与品质, 自然成为许多话题的标杆论据。所以有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命需要我们去关注、发掘、思考。因为相对我们的文章而言, 他们是多变角、大纵深的写作材料。

然后学会用阳光般灿烂的语言再现历史情境, 把那些至今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把那些至今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 把那些拨动心弦的文化典故, 作为考场作文的优秀文化基因, 以厚重的历史积累作为强大的写作之源, 以典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材料, 将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结合, 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 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这是考生们撰写考场议论化散文必须要走的路。

三.演绎新编法

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汲取吸纳素材, 或拓展细节, 或演绎人物, 或新撰故事, 以表达崭新的主题。从而做到在作文中, 运用文化的眼光, 对经典著作、传统事物等做出一种比较理性的审视, 得出与时俱进的个人的独特见解。

如在满分作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个精彩段:“其三、可虚美, 可隐恶。街亭之失, 往好处想, 可以说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积累了经验 (哪怕是负面的) 。按时下的说法, 只当交了‘学费’。先生一出空城计, 军民看得真切。可以差一干‘笔杆子’写成《三尺瑶琴退雄兵》的长篇报告文学, 在《蜀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白帝城托孤时, 先主曾嘱咐马谡其人, 不可重用。这段历史委实对先生不利。但除了先生之外, 直到如今还在搞什么‘失街亭, 谁之过’的讨论。有人更是把矛头指向先生, 说什么‘知人不明, 用人不善’, 严重影响了领导的威信。以后的工作如何开展?真是‘成也宣传, 败也宣传’呐!先生深谙行军用兵之理, 于为言之道则一窍不通。长此以往, 怎能不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故为先生谋划, 望先生三思。”

这种“新瓶装旧酒”式的故事新编, 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可以说, 就这样换一个角度, 换一种形式, 就能闪出诱人色彩。

文化底蕴法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 可概括为:融合名句———再现历史——演绎新编。

篇4:不惧人生的“疤痕”

一天,年轻人路遇一位智者,便把心中的烦恼一股脑儿倾诉给智者。最后,年轻人可怜兮兮地问智者:“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一路阳光、顺水顺舟呢?”

听了年轻人的话,智者并不言语,他从路边挑选了两根木头,又顺便扔给年轻人一把斧头,对年轻人说:“劈开它们!”

第一根木头光滑顺溜,年轻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劈开了。第二根木头弯弯曲曲,而且上面布满了疤痕,尽管年轻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劈开它。

“不劈了,这根木头实在太硬了!”大汗淋漓的年轻人气恼地把斧头扔在一边,抱怨道。休息了一会儿后,年轻人不解地问:“都是一样的木材,可是,为什么弯曲的这一根这么硬呢?”

“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智者笑着回答道。

“受过伤?”年轻人不解智者话里的含义。

“这些疤痕,曾是多年前树受过伤的部位。但是,树并没有因为受伤而气恼,它慢慢地将这些部位修复起来,同时,为了避免继续受伤害,它把这些疤痕变成树身上最坚硬的部分。”智者解释道。

“人不是也一样吗?只有受过伤后,才会变得坚强呀!”智者接着说。

智者的话让年轻人豁然开朗——是啊,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

篇5:不惧人生的疤痕哲理故事

一个年轻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是屡屡受挫,为此,他很苦恼。

一天,年轻人路遇一位智者,便把心中的.烦恼一股脑儿倾诉给智者。最后,年轻人可怜兮兮地问智者:“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一路阳光、顺水顺舟呢?”

听了年轻人的话,智者并不言语,他从路边挑选了两根木头,又顺手扔给年轻人一把斧头,对年轻人说:“劈开它们!”

第一根木头光滑顺溜,年轻人没费吹灰之力就劈开了。第二根木头弯弯曲曲,而且上面布满了疤痕,年轻人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劈开它。

“不劈了,这根木头实在太硬了!”大汗淋漓的年轻人气恼地把斧头扔在一边,抱怨道。年轻人不解地问:“这两根木头都是一样的木材,可是,为什么这一根这么硬呢?”

“因为它受过伤。”一旁的智者笑着回答道。

“受过伤?”

“这些疤痕,曾是多年前树受过伤的部位。但是,树并没有因为受伤而气恼,它慢慢地将这些部位修复起来,同时,为了避免继续受伤害,它把这些疤痕变成身上最坚硬的部分。”智者解释道。

“人不是也一样吗?只有受过伤后,才会变得坚强起来呀!”智者接着说。

篇6: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及其写作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

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 属于文学作品, 而不是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 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 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性散文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为:一是在说理时常常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 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 不像常规性议论文那样观点鲜明, 论据清楚, 它的观点要通过穿透文字的含义, 领悟其内蕴, 阅读起来不像常规议论文那样枯燥乏味, 而是在品味散文的优美韵律中体味说理的透彻有力, 它的说理犹如细雨润物一般慢慢渗透, 让读者深思和体悟;二是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它以情感染读者, 以优美的语言文字取悦读者, 以个性化的色彩、鲜明的特色征服读者, 因而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备受青睐。议论性散文以其表达的灵活性, 不拘时空的广阔选材, 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 在文学作品的百花园里技压群芳。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

所谓议论性散文, 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 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 它是“议论文”, 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 它是“散文”, 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 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因此, 议论性散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 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语体风格。一般议论文属政论语体, 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 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 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 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 展现一幅幅画面, 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

就结构而言, 议论文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 (即形成“论证结构”) , 按照逻辑层层展开, 或是起承转合, 或是演绎归纳, 论述则环环相扣, 使用论据则精要概括, 总之都强调规整严正、简洁清晰。议论性散文也有“议论”, 也有议论的层次, 但它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严格, 它往往以内心感受为线索, 由若干片段描写衔接而成。例如下面两段文字, 主题都是:赞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提倡抛弃世俗。

例1: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 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 这事实上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追求。他们视功利如鸿毛, 内心澄澈如水, 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 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独行, 贝多芬在他人看来只是个聋子, 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伟人。我们不禁要反省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 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 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摒除外界的干扰, 他们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 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 从未放弃,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

例2: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 且歌且行的游者吗?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 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 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 偏偏要独上高楼, 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 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 “举杯邀明月, 对饮成三人”, 然而你傲然,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当我们回望唐朝时, 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 而是你啊!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例1是议论文的写法。先说事实, 再行分析, 最后总结出“在他人期望的悖论中走向辉煌”的一般规律。整个语段虽然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但有鲜明的理性和逻辑。

例2是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 一个个意象, 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 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整个语段, 虽然不乏内在的逻辑, 但人物的形象性更为突出, 情感也更加强烈。例1侧重理性, 除了给人理性的认识, 还能给人审美的愉悦。例2侧重于感性, 文字显然更有“视觉冲击力”, 更能吸引读者。

另外, 议论性散文不像常规性议论文那样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论点, 全文围绕着论点展开论证说理。但这并不能说它没有论点, 相反在更多的情况下其分论点甚至远远多于常规议论文。分论点也是为总论点服务的, 总论点常常比较含蓄, 需要读者慢慢体会它的深意。议论性散文论点的陈述方式不同于传统议论文, 常规性议论文的论点常常旗帜鲜明, 在文中处于中央的位置, 犹如人的大脑处于中枢机构, 而议论性散文的论点往往被淡化处理, 犹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 粉面含羞般地欲遮欲掩。例如2002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中的几个句子, 就分别是该段的分论点, 文章的几个段落就是围绕它们展开的, 总论点“诚信”是在分论点的支撑下立起来的, 分论点对总论点起着修饰和烘托作用。如:A、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 如过眼云烟, 终会随风而逝。 (诚信是人生的根本, 失去诚信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B、不欺骗, 不隐瞒, 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我们应如何讲诚信) C、拥有诚信, 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 (拥有诚信的价值) D、相信诚信的力量, 它可以…… (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将会怎么样) E、抛弃诚信, 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 (舍弃诚信的严重后果) 括号内的文字表明这些话在传统议论文中作为论点一般会这样陈述。

再次, 在事例论据的使用和处理上, 传统议论文论证时往往使用完整的事实论据, 而议论性散文则尽量将论据简化, 不着力于详细分析, 往往在于排比抒情, 将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 以便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议论力求简洁、精要, 画龙点睛。如:高考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摘选) :

就在昨晚我还伸手摸了摸枕下的稻草绳, 胸中的热血流遍全身……

母亲啊, 您可曾知您坐在门前编制稻草绳, 那蓝布褂, 那双敏捷而勤快的手将稻草一颠一颠地编成草绳———那幅画面伴随了我十几个春秋啊, 母亲啊, 那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伴我一年又一年……

还记得您那次生病, 恰好我放假回家, 父亲给了我一把零钱, 让我给您买点您爱吃的菜.我低着头行走在人群中, 带着上次考试的悲伤, 走得缓缓的, 在这喧闹的市场上, 我无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 只顾伤心地走着……偶尔间, 抬头望望菜堆, 寻找您爱吃的菜。其实我根本没曾想过, 您爱吃什么, 只是记得您爱吃我爱吃的菜……又是偶尔抬头, 老伯在用稻草绑着菜, 那好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倚在门前, 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值绳子……

还记得那个夜晚吗?天黑黑的, 父亲在屋内抽着闷烟, 烟雾缭绕, 您依旧在外编着草绳, 手一颠一颠的, 稻草就编成草绳.我的心沉沉的, 再也无力开口要开学后的学费……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留, 静得可怕, 犹如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 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 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对学习是多么渴望, 可家中……母亲, 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 起身去了邻家, 我依旧心沉沉的, 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

我回过神来, 匆匆地买了您应该爱吃的菜, 不忘要了根草绳……

母亲啊, 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 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 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 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 看到它, 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 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 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 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 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 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 更吹不落那一颠一颠的手……

篇7:议论性散文构段的小技巧

一.紧扣写作意图完整地写人叙事。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意图, 围绕这个写作意图, 我们再去选择恰当的素材来表现写作意图, 然后再交代这个人物曾有怎样不利的处境, 在这不利的处境中人物有何超出常人的行为或壮举, 以及行为或壮举有何积极影响。

[示例1]绕道而行, 是勇于寻找新路, 另辟蹊径的新意识, 它能使我们开辟成功的“新航线”, 发现自己的“新大陆”。[不利处境]一代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当年也是同其他艺人一样, 纯粹发行唱片, 没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在当年他并没有大红大紫。[人物行为]面对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危机, 他并没有消极地发唱片, 而是另辟蹊径, 采用一种记叙片的方式, 在单曲中加上自己个性的MV, 还发明了太空步和霹雳舞, [结果]绕道而行使他在流行界掀起了一股狂潮, 使他不仅为流行界添上一抹绚丽的色彩, 而且让自己的演艺生涯弥久弥远。———《绕道而行的智慧》

[示例2]认清自我, 才能脚踏实地, 步步为营。[不利处境]他, 只是农村的一介平民, 卑微渺小, 然而他却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人物行为]在不断的失败和摸爬滚打中, 他平静了自己那颗浮躁的心, 认真审视自己, 认清了自己。于是他脚踏实地, 向成功路上迈进。[结果]不知不觉中他将纯朴农村人的形象带上了屏幕, 让人们记住了 他———王宝强。———《认清自我》

二.紧扣人物身份、职业展开合理想象, 通过创设意境, 刻画人物细节 (衣着、外貌、神态、行为、心理) 等, 来丰富人物形象, 突出写作意图。

[示例1][创设意境]霓虹闪烁, 舞台绚烂, 观众如潮, 掌声齐鸣。邰丽华无数个日夜, [人物行为]你都在苦苦练习, [人物心理]心怀能舞出奇迹的梦想, [人物行为]你咬牙忍住了每一次跌倒, 每一次流泪, 每一次挣扎。镁光灯下的你绽放了自己。有谁可以想到你是用无数次坚定自己与无数次不懈奋斗来守护自己的梦想。———《守护梦想》

[示例2][创设意境]风飘飘, 水飏飏。[人物衣着]你一身素衣, [人物行为]掸一掸一路的风尘, 驾一叶扁舟, 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人物心理] 想到乌台诗案的苦楚, 洛阳亲友的思念你顿觉寒意袭来, 但你不愿向现实屈服, [人物行为]挥毫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言和“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佳话, 你———苏轼, 为自己鼓劲, 努力攀登文学高峰, 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为自己鼓劲》

三.确立写作意图后, 为了能逐一落实写作意图中的各个要素, 就需要紧扣写作意图中的各个要素来写人叙事。

[示例1]生活因思考而精彩。袁隆平一生都在思考。当他还是个乡村教师时, 就颠覆世界权威进行思考,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依然专注于田间。他的思考使中国人摆脱了饥饿, 解决了粮食问题。人们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人们还说“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思考, 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思考, 为他带来了精彩人生!

四.以引代叙。就是根据写作意图选好合适的素材, 在运用这个素材时不再是平铺直叙, 而是以引用恰当的诗词名句来代替叙写人物。

[示例1]我爱读李煜———那个孤独悲伤的词人。国破家亡的痛苦让他的词如淬火升华, 再不是那唱尽繁华绮梦的靡靡之音, 而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悲鸣。[以引用诗词代替人物心理描写]“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唱遍愁情, 吟遍悲伤, 但当不知多少帝王的楼阁都在历史的风雨中消散时, 唯有他, 赢得了永恒。读李煜, 我读懂了那一份悲, 那一份孤独, 让我的生命中有了一份不会经历但却体验过的情感。———《阅读的力量》

篇8:《疤痕人生》议论散文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 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 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 却仅仅是因为, 在我的胸襟之中, 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曾经看到了那些假日垂钓者, 一大早出门, 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 仍是一路欢歌, 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 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 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 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节选自余秋雨的《坦然看生活》)

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那么,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 但毕竟不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采的生命, 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节选自严春友的《敬畏自然》)

【阅读心得】

第一段文字有议论文的鲜明论点“坦然看生活”, 用丰富论据和严谨论证来支撑每个分论点, 清晰明了。一个个生活片段, 一幅幅生活画面, 剪辑组合在一起, 片段之间不需要过渡语。语言飘逸, 特别是跳跃的语言和轻松的表达, 读者读来爽目、开心, 议论性散文的特色极为鲜明。

第二段文字一开始用类比来说明人类和自然的其他生物应该和谐相处;接下来排比的运用, 增强了气势, 有力支撑了大自然是智慧的、伟大的这一观点。它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特写镜头、一个个意象, 作者的观点、理念就渗透在这些镜头、意象之中, 读者要通过这些镜头、意象去感悟作者的观点、理念。

【技法点睛】

议论性散文是一种散文, 但这种散文具有鲜明的议论性, 不管中考还是高考, 很多考生都喜欢写议论性散文, 并且在一类文中, 议论性散文的比例也最大。因为, 它可以用散文的语言传达自己鲜明的观点, 所以哲理性、抒情性和文采性很强, 这也是议论性散文的亮点。

一、巧用三大法宝, 增色文采

比喻、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是议论性散文的三大法宝。比喻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使作者情感抒发更强烈, 在议论性散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选文2采用排比的句式, 不仅增加文采, 还使情感表达一气呵成。引用是这种文体最常用到的, 这种文章经常要用到古人的材料或者课本中的材料, 就不可避免地要引用名人名言以及文中的人物的事迹等, 引用这些同样也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二、精心设计句式, 增强情感

根据表达的需要, 文章可以用不同句式来转换, 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敬畏自然》一文中,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 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一句采用“陈述+反问 (……不正是……?) ”的句式, 有力地体现了宇宙永恒的生命力。

生动的比喻、整齐的排比、灵活多变的句式不仅使文章语言熠熠生辉、铿锵有力、绚丽夺目, 更主要的是, 它不像一般散文一样含蓄蕴藉, 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更便于阅卷者快速地领会作文的内容和目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议论性散文近几年来如此受青睐的原因。

【仿写作文·部分内容】

随书行, 随善净

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八 (1) 班朱娜婷

与书同行, 畅游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 驰骋于广袤苍穹, 无限自由沉醉;与书同行, 知晓天文地理, 明了世间百态, 悟得人间冷暖, 无限美丽精彩。与书同行, 有精彩相伴;与书同行, 有书香弥漫。那缕缕清香中飘逸的善, 执着地美丽着, 美丽得让人无数次的魂系梦萦、痴痴期盼。

善·生

丑陋的人各有各的丑陋, 善良的人总是都相似。

难以忘怀著名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中的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不会忘记作家莫里哀的名作《吝啬鬼》中充满着的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嘲笑, 贪婪、奸诈、吝啬的小市民鲜活在了我们的回忆中。

金钱面前没有了亲情, 没有了理性;亲情、友情、爱情就显得一文不值。

偏偏执着地喜欢《巴黎圣母院》, 丑陋的敲钟人卡利摩多日复一日地敲着钟, 除却了金钱与权贵的诱惑, 让善良的钟声长久飘荡, 响彻云霄。

掩书而思, 冷笑地想着葛朗台在临死前还不忘和女儿交代账本时那双闪着满是金灿灿金子的眼睛;迷离于金钱和权利面前, 人类的唯唯诺诺、见风使舵、视钱如命;欣喜于丑陋老人给予我的感动, 一瞬间不再徘徊, 不再迷离。原来书中真的自有“黄金屋”, 那黄金就是那有永远飘荡于圣母院上空的钟声相伴的善良, 我的心中萌生了善意, 也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是的, 人们唾弃丑陋, 但是丑陋折射的善良的人性光辉却永远耀眼着。书能让世界的每一颗心都是一颗善良的种子, 遂即这些种子发芽, 定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练笔小结】

上一篇:班语言啊呜下一篇:以与时俱进的思想统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