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试作文写作方法: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2024-05-15

高三考试作文写作方法: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共11篇)

篇1:高三考试作文写作方法: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高三作文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作文写作技巧写作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技巧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XX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五六个段落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试作文每段最好别超过5行,顶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XX行,写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给阅卷老师视觉上的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受影响。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技巧三】:色彩对比也关键,建议用笔选择蓝

考试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颜色印刷的方格。如果你用非常粗而且黑的钢笔答题,墨水容易“泄一滩”,影响卷面的干净。建议学生用不浅不深、笔画不粗不细的蓝色中性笔写作文。这样的作文写出来,与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视觉对比,阅卷老师在视觉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分数上可能就会占便宜。在用蓝色中性笔写作文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字把方格填满,建议占字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这样,显得作文每行的层次感比较强。卷面显得也相对美观。

【技巧四】: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的卷面。顶多也不能超过三行半。想想看,一个开头就占太多的空间,阅卷老师的视觉又会有瞬间的疲劳,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五】: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考试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来拟定题目,题目不宜太长和太短。怎么拟题呢?对于成绩一般的`考生,应该采取特别措施了。拟题的办法有2个,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拟题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师讲述的类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长或考生,赶紧去翻阅最近一年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订本,根据题材,选择几十个比较精彩的标题,背下来,考试的时候可能比葫芦画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订本在大洋百货东边胡同里的书摊上有卖。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希望考生们准备好一些关于道德、学习、礼仪、爱国、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时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时候,脑子里会闪现出上述前七八个开头方法。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建议百度一下结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技巧七】: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上面说了好几种技巧,其实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列提纲很关键。譬如,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一段,中间如果能设置好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更好。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写,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个合格的学生,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时间要掌握好,如果时间紧张,提纲就要简练些。

【技巧八】: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写作文,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议论文。一般来说,多是“总—分—总”结构。记叙文的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哲理,议论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结构,中间的3或4,是分层解题。当然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但是注意,千万别议论文说了那么多事例却不归纳主题,千万记叙文忘记说事却议论过多。因此,写考试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写的是什么文体,就按相应文体的写法来写。

【技巧九】: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如果写记叙文,最好翻阅《读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结构是很好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到考试的时候,你采用别人的“筐”,把自己的东西向里面装就可以了。关于感情、爱国、人生之类的优美语言,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到时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这不算抄袭。关于国家大事,时事政治和要闻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奥运,今年是建国60周年,还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迹等,都可以做考试作文的题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规范的方法,譬如别家的感人事迹,可以搬到自己家。这在考试的时候要灵活慎重运用。

【技巧十】: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一般来说,中考高考作文要求都不低于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顶多写到700字。如果是不低于多少字,建议考生,争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给的卷面写满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于600字,那么试卷给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么,你争取写到780字,留下最后一两行。作文老师一看你写得那么多,肯定觉得你的作文相对熟练,作文打分就趋高不趋低。

篇2:高三考试作文写作方法: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看来,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写这些套话,而在于如果不写套话,那么考生该用什么来取代它们,以使作文简练、流畅而不装腔作势。下面笔者列出几种套话写作的处理方法,和大家共享。

方法一:宁写一词、不写一句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替换引言套句。具体的办法是将主题句前面的“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等引言套句换成一个副词,直接引出主题句。比如,考生写一篇关于“互联网”的文章,一般都会习惯性地用引言套句引出主题句,写成:“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the Internet has offered people a way to communicate.”(句子1)还有些担心字数不够的考生甚至把上述句子扩充为:“I’m quite certain that a growing of number of people, youngsters in particular, would agree that the Internet has offered people a way to communicate.”坦率地讲,在最初用英文写作时,笔者也经常用这样的句子,而且每次用心中都会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但你对英文写作熟悉了之后,就会慢慢发现,上述句子中的“I’m quite certain that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youngsters in particular, would agree that”(句子2)除了占用了你策划主题句的时间,实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相反,如果写作时不写这样的套句,而直接用副词引出主题句,则不光观点鲜明、结构简练,还能让考官一眼看到主题。以上句为例,我们不如干脆写成:“Undeniably, the Internet has offered people a way to communicate.”(句子3)这岂不更为简练?所以,考生与其花时间去背诵和主题无关的引言,还不如把精力放在主题句本身的锤炼上,完善结构,增加修辞,把主题句写精致。比如上面的句子,我们可以进一步改写成:“Undeniably, the Interne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s people communicate.”(句子4)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句子2和句子4,显然句子4的结构和修辞更有英语的韵味。

类似的替换写法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替换写法,大家可以参考:

1.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换成“Undeniably, …”

2. “We hold it truth to be self-evident that …”换成“Evidently, …”

3. “There’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换成“Undeniably, …”

4. “It is a well-known fact that …”换成“Not surprisingly, …”

5. “Even more worrying is the fact that …”换成“Even more disturbingly, …”

6. “It is obviously that …”换成“Obviously, …”

7. “It is vitally important that换成“More importantly, …”

方法二:巧用结构,替换空话

诸如“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这样的句子可能是中国考生最爱写的一类套话了。考生通常会把这类套话安排在主题句的前面,美其名曰“先交代时代背景,再引出主题句”。这类套话还会衍生出无数“变种”,比较夸张的写法是:“Along with the dramatic economic growth and groundbreaking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there’s an urgent demand that our country have mor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看过上千篇“范文”的考官一眼就能看出“Along with the dramatic economic growth and groundbreaking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there’s an urgent demand that”是“凑字”的空话。

那么该如何替换这一类空话呢?其中一个办法是使用“……很重要,我们要重视”这样的句子形成主题句,然后对“……很重要,我们要重视”这个意思进行结构变换或修辞处理,使用词和结构更加多样化。下面用语法结构解析的方法来逐一分析“……很重要,我们要重视”的表达方式。

1. 用“主?系?表”结构表达。“主?系?表”结构是英语写作中最为基础的结构,它的基本结构是“名词+be (变形)+形容词”。在用该结构替换上文所述空洞无物的套话时,可以使用“not only +形容词, but also +形容词”结构,比如写成:“…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indispensable”,然后后面再补充一句:“and that’s why we are supposed to emphasize its central position in our society.”这样就能成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空话替换下来。

2. 用“主?谓?宾”结构表达。上文中的句子还可以这样表达:“… plays a significant part in our society, so it is essential that its position be emphasized.”细心的考生可以发现,虽然是表达同一个意思,但“主?系?表”结构和“主?谓?宾”结构采用了不同的句子形式,这两种表达方式都直接、有效。

3. 用否定句和被动语态表达。否定句和被动语态结合起来使用能使表达更加多样,也更具客观性,如:“The central position of … cannot be ignored. So we are expected to underscore its importance in our society.”

4. 用until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可以用“… has been overlooked until recently. But …”这一句型来为“……很重要,我们要重视”这个意思做铺垫,从而使句意表达更加生动,比如:“The importance of … has been in large measure overlooked until recently. But nowadays,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indispensable in our society. ”

5. 将“重视”和“重要”的顺序颠倒,先写“重视”,再写“重要”。比如:“We are supposed to emphasize its central position in our society, because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indispensable.”

方法三:用好“数据论证”,学会没话找话

“数据论证”这个方法像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很管用,写得好的话,能形成流畅的论证过程;而另一方面,它有点像“谎话”,如果写不好,数据组织和延伸句之间不通顺,一看就像编“故事”,反而影响成绩。所以,建议经验较丰富的写作“高手”使用该方法。考生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可以巧妙地把数据论证和延伸句结合成一个整体。比如,《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九课中,L.G. Alexander就曾用数据论证的办法证明“猫有九条命,是摔不死的”:

… they have nine lives. Apparently, there’s a great deal of truth in this idea. A cat’s ability to survive falls is based on fact. Recently, the New York Animal Center made a study of 132 cats over a period of five months. All these experience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they have fallen off high buildings, yet only eight of them died from shock or injuries.

划线部分的句子将研究机构名称、实验数字、实验期限三个要素串接在一起,插接在主题句“they have nine lives”和延伸句“they have fallen off high buildings, yet only eight of them died from shock or injuries”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效的铺垫。这种写法虽然有点“耗字数”,但是对于写作时无话可说的考生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考生可以仿照上述文章的数据写作方法,采取“机构名称+调查数字+调查期限”的写法写成句子,插接在主题句和延伸句之间。例如,考生可以将中间的铺垫句写成以下形式:

1. As can be seen in a recent survey by the China Daily, at least three out of every five interviewees believed that +延伸句

2. Recently the Beijing Youth made a study of 1,132 citizens for a period of two months. Despite their genders, occupations, religious background, social status and income levels, there is one thing in common: +延伸句

篇3:高三考试作文写作方法: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1. 电视新闻稿应尽量口语化

电视新闻稿与一般的报纸新闻的形式是不同的, 考虑到电视新闻是面向大众群体的一种新闻传播途径, 应该着重考虑到“听”这一形式, 也就是让电视新闻稿的内容尽量的口语化, 这样播音员在播出的过程中才会让观众更加容易捕获新闻的内容, 运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往往会比书面用语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新闻稿的口语化能够有效地帮助观众理解, 将所要报道的内容用简短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新闻稿方便播音员的播出, 同时口语化的形式也能够让观众感觉到亲切自然, 满足观众的听觉习惯, 这也是电视新闻稿独有的风格形式。

2. 新闻内容要有深远的立意

虽然电视新闻稿的内容要尽量的口语化, 满足大众的听觉习惯, 但是并不代表电视新闻稿的内容就是比较浅显的, 新闻稿的内容要以“短而精”作为基本的准则, 在内容上要将整个新闻事件进行具体的总结和分析, 将中心主旨进行升华和提炼, 最终写出的新闻稿的内容在形式上应该是简洁的, 但是内容上应该是立意深远的。好的新闻稿在内容上应该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归纳, 将观点明确地表达出来, 立意明确, 能够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印象。在内容上首先要抓住观众的眼球, 平铺直叙的形式会让人们觉得平淡无味, 难以激发阅读的兴趣。电视新闻稿在编写的过程中, 要立意深远, 进行有高度有深度的总结, 加入一些属于自身的见解, 根据具体的时间寻找整个新闻内容的突出点, 将整个新闻表现的中心主旨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和提炼,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将表达的内容表现得更加透彻, 同时也能够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能力, 让整个新闻内容变得更加有价值, 增加人们的阅读量。

3. 扩展新闻报道的涉猎内容

电视新闻是以图像、声音和文字三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文字配合着声音和图像能够将表达的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但是在电视新闻中, 通常看到的报道形式都是记者将画面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和介绍就完成了新闻内容的播报, 一般的新闻内容都是将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的内容进行描述, 镜头能够拍摄到的内容通常都是有限的, 许多信息是镜头内容无法捕捉到的, 这样的情况也是目前电视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想要弥补这样的状况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文字能够描述的内容是可以延伸到过去和将来的, 能够将各种动态形式的内容呈现出来, 弥补图像的不足之处。所以说在电视新闻播报的过程中, 要善于利用文字, 发挥文字的特殊作用, 从而能够有效地拓宽新闻报道的内容, 可以将以前一些难以用镜头呈现出来的新闻内容, 运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将这些新闻内容运用文字贴合实际地表达出来, 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4. 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要有深度

新闻的目的就是能够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让观众能够时刻了解到某时某地正发生着什么事情, 以便能够了解整个国家的民生情况, 新闻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既是一味生活的调剂品, 同时也是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反映。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 切忌将新闻的内容模式化, 新闻工作者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 有时会将新闻消息的处理模式化和程序化, 新闻可能会都是按照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事情, 举办了什么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 这样固定模式的新闻内容在播报的过程中显得比较机械化, 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对新闻的印象以及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所以说, 在电视新闻的播报过程中, 除了要有图像形式的内容之外, 还要加上具有深度的文字内容, 对整个事件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 文字表达上要有深度, 将整个事件表达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 加深观众对新闻的印象。

电视新闻稿的内容编写可以说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随着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 电视新闻工作者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新闻稿编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电视新闻的收视率。因此, 在电视新闻稿的写作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尽量的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在表现形式上以及内容的深度上逐渐的提升, 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提高新闻的收视率。

摘要:电视新闻稿在内容上要和新闻上的图像和声音同步, 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播出效果, 目前的电视新闻是既能看又能听的一门艺术, 所以说文字形式的新闻内容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改善目前电视新闻稿的状况, 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关键词:电视新闻稿,写作方法,技巧分析

参考文献

[1]周克胜.谈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与技巧[J].魅力中国, 2014, (1) :23-24.

[2]赵勤.对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及其技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6) :21-22.

篇4: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点拨

一、拟好作文标题

形象、新颖的题目可以让人洞悉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灵魂,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材料和话题作文还有一个拟题的环节,什么样的题目切合中心、有吸引力呢?首先,题目要切合中心,让人“望题知文”。其次,要化大为小,将材料或话题中宽泛的内容具体化,越具体越好。此外,还应该生动,有文采。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引用化用法、妙用修辞法、文体追踪法等方法拟题。

二、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虎头凤尾。写好开头应遵循切题、简洁、有文采的原则。比如,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巧用修辞,展示文采;广泛引用,突出主题;描写环境,烘托背景;妙用诗文,彰显诗意等方法。

画龙点睛、首尾呼应、抒情议论、妙引巧联、自然收束等方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常用的好的结尾方法。如“有一种痛,缘自失去;有一种神伤,只因情太长。考场落笔,心却已回故乡,去细细品味那别离的时光,就算心痛也要记住,因为它必将化作我血脉指尖上的永久的怀恋。”利用了恰到好处的议论抒情,点明主旨,总结全文,真挚感人。

三、学会选择典型新颖的材料组织作文

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用于某一篇作文,需要写作者进行选材。选材是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主题产生最好的效果。在记叙文和散文中,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在表达中心的事例确定以后,要紧扣中心构思、叙述,切忌横枝蔓叶。选择出来的材料要有典型性,要有说服力。材料求独特,角度求小巧,情节求曲折,视角求广阔。在议论文中则必须围绕自己的论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最好是众所周知的、具有一定社会效应的人或事来作为论据,才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

四、学会并善用描写

在记叙文和散文的写作中,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法宝。

1.细节描写

在揭示人物性格特点上,一个细节的作用有时不亚于一个情节,甚至一场戏。细节描写要细致、细腻。如下面这个作文的细节描写片断:“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跳绳考试开始了。同学们快速地挥动着跳绳,手腕也有力的转动着。他们每个人都直挺着身子,竭尽全力地跳着。隐约可以听到脚步点地那整齐的声音,听到跳绳打在地面上那清脆的声音,听到因有些劳累地喘息声。”生动的再现了同学跳绳比赛的细节,特别真实。

2.心理描写

下面这段心理描写来自作文《这件事让我懂得什么叫爱》,反映了小作者对一位残疾的小男孩进行的心理斗争感受的真实。“不能给,这是妈妈给我买书的钱,若是施舍给他,回家一定会挨一顿‘笋子炒肉’。我心里好乱,到底给不给他呢?还是给吧,你瞧人家多可怜呀!自己怎能袖手旁观?不,谁知道他是真的还是装的,现在社会上以这种手段行骗的人多呢,万一被骗了怎么办?”两种思想激烈地对抗,小作者对于到底该不该把买书的20块钱给这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矛盾,让读者从对话描写中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人。

文章要善于设置戏剧化的对话,要善于写生活中原生态的对话,用对话来展开故事,用对话来推动情节,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等等。如一篇学生作文《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中有这样一段:晚饭后,爸爸来找她:“雪儿,听老师说你很孤僻,很清高,不愿和别的同学交往,是这样的吗?”雪儿微微地点了点头。“哦,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爸爸,我没有朋友,我真的很寂寞,爸爸,幸福是什么?”爸爸想了一下,指了指被雪儿冷落在一旁的电脑:“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雪儿懂了爸爸的意思,从此她冷落她的电脑了。通过雪儿与爸爸的对话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学生写作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在切合实际的目标引领下,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方法,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把教师放在引导者和激发者的位置上,我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5:高三作文写作技巧

一、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二、巧妙引用、突出主题。

三、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四、妙用题记,暗示主旨

五、阐释破题法

六、对比破题法

七、设问破题法

招式1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知识就是气力,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聪明中,从茹毛饮血的遥古到高度文明确当代,每一次社会的提高.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

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中的乌云;家——容进去的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家,真好!(以“家”为话题)

招式 2 引用诗歌、诗词、名言、俗语、格言 等突出主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原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告诫其子刘禅时说的。这就是说,不要因为恶小就去做它,不要因为善小就不屑去做它。

招式3 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Biyu:

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自负与自卑》)

Paibi: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力量》)

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烈的心田;爱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很庆幸,我的世界充满了爱。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模式一:你可曾思考过:

是什么?(某人说:)话题是

;(某人说:)话题是

;(某人说:)话题是

而我认为话题就是

。(中心)你可曾思考过:财富是什么?老师说:“知识就是财富”;银行家说:“金钱就是财富”;医生说:“健康就是财富。”而我认为:青春是一笔稍纵即逝的财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

模式二:你可曾思考过

是什么?,这是话题;

,这是话题;

,这还是话题。我认为

就是话题。

你可曾思考过:宽容是什么?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这是宽容;大地拥抱每一寸土地,不论其贫富,这是宽容;海洋接纳每一条河流,不论其大小,这还是宽容。我认为:宽容就是一种广阔的胸怀,是一种美德。

• 招式5 阐释破题法

不为浮云遮望眼(09广东满分作文)

常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岁岁年年,它们经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铅华洗抹,显得睿智、深刻,富有指导意义。

然而,纵然常识与我们同行,随着时间的检验,我们却渐渐发觉:常识不是真理。例2:《习惯》1988年高考佳作

习惯,就是多年形成的行为特点或倾向。中国人的习惯可不少,既包括行为上的习惯,又包括思想上的习惯。比如说,我们曾习惯于凭本供应副食品,习惯于东西不涨价,习惯于在长工资、升级时论资排辈,习惯于按领导下达的指令去生产商品……

习惯有时候是好的,可一些思想上的习惯等同与麻木,给我们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

例3:把常识装进口袋(09广东高分作文)

“常识”,顾名思义,就是对日常生活有关方面的认识。游泳时,你需要有游泳常识,如热身运动、应急处理,等等,有了这些常识,你方能在水里游刃有余,做一只“鱼翔浅底”的水精灵!常识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法宝,它虽普通却“神通广大”。例4: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思维程序:阐释思维

基本思路:说文解字+论点出场

(可以对话题概念进行定义、特征说明、名词诠释、划分举例等)语言范式:

× ×(话题)是……不是……

× ×(话题)包括……又包括……比如……

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有些人满载而归,有些人两手空空。这到底是为什么?你有没有想过,追逐梦想也需要本钱?

请以“追逐梦想的本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题裁不限

先定论点,然后用阐释破题方法,写一个开头。字数80字以内

例1:别拿常识不当干粮(24+22+10=56分)

如果你随便找一个中学生,问他什么是对数,什么是洛仑兹定律,什么是原子核式结构,他一定可以把这些东西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你惊叹当今青少年个个都是科学家的料。但是,你找个尖子生,问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么办,他也许会搔搔脑袋瓜,苦想各类化学反应式,然后淡茫地对你说声“不知道”。那么,“青菜多少钱一斤?”“不知道!”“被子怎么叠”“不知道!”“为什么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现状:对科学知识抓得狠,也把各类奥赛搞得红红火火,但却似乎对常识的教育力度不够。

例2:惠州调研东华高分例文《骄傲的位置》

有的人把骄傲写在脸上,挂在嘴边。他们气焰嚣张,目中无人,以己为尊。这是小骄傲,低境界的骄傲。

有的人把骄傲放在心里,融入体内。他们狂傲不羁,潇洒率性,却又谦卑平和,海纳百川。这是大骄傲,高境界的骄傲。3: •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叹。活着真叫烦,有人这么虚叹。而我却觉得活着真美丽!

• 基本思路:对比冲突+论点呈现 • 思维程序:辩证思维

•(设置现象或观点的对比,观点鲜明)• 语言范式:

•(1)现象(观点)1+现象(观点)2+综合得出中心论点

•(1)× ×(话题现象)有的人……有的人……我……(中心论点)

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陈列。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的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

• 听到育民小学在A县举行的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冠军之后,我不禁沉思起来。他们为什么会夺得冠军?仅仅是因为那里湖泊多、条件好吗?恐怕未必。那是为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严格的理论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 常识,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词,这样的一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在今天,依然会被有些人“忘记”。在知识高度普及的今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犯常识性错误呢? • ……主观轻视……

• ……利益驱使……

• ……贪欲蒙蔽……

让我们一起牢记人生的常识,一起用行动去维护这些常识。• 基本思路:设置疑问+不断追问+自己观点 • 思维程序:因果思维

•(对话题(或相关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造成的结果不断追问)• 语言范式:

• 为什么× ×(话题),是因为……

• × ×(话题有关现象)是为什么呢…… •

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选一种破题方法,写一个80字以下的开头 • 江苏考场佳作实例:阐释破题

“时尚”首先是“时”,它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尚”,它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气和习惯是社会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有不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我们要正确引导和纠正的东西。

• 江苏考场佳作实例:对比破题

• 有人热爱经典,说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而存留下来的精华,而时尚只不过是稍纵即逝的火花。有人追求时尚,说时尚才是发展的体现,经典只应该压在箱底。在特殊的纪念日里拿出来拜拜老祖宗。……

其实以上关于时尚与经典的种种是没有必要争论的。时尚与经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时尚与经典,本身就应该并行不悖。• 江苏考场佳作实例:设问破题

篇6:高三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既然批卷老师把语言亮点放在第一位,说明它最为重要,也是得分的关键。亮点一共分为四类:1、高级词汇和语法;2、修辞手法;3、合理的连词、副词使用;4、名人名言或者谚语。

下面说一下如何使用这些。

一、肯定不如否定好

修辞手法很少在英文作文中使用,但是它确实一个很好的得分点,难的不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即可。就像双重否定表肯定,这也是一种修辞,稍加注意就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句式。

例如:你想表达“快递员天天准时到”,如果写成The postman comes on time every day,就不如写成双重否定,The postman never fails to come on time,双重否定表示强调作用。

二、能倒装不使用陈述

高中阶段学习的倒装只要求掌握四种:1、否定词开头;2、地点状语开头;3、Only+介词短语;4、形容词+as+主语+be动词。书面表达中老师更喜欢看到这种高级语法,因为这足够可以表现你学习的程度是怎么样的。

三、能被动的不主动

阅卷老师表示考生很少在文中使用被动语态,这也是受中文较严重,我们日常对话都是主动形式,用被动句感觉会非常奇怪。英语是经常用物或形式主语开头,强调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所以英文当中的被动语态是非常重要。

四、有分词结构

在所有的高级语法中,阅卷老师最喜欢看到独立主格和分词结构,其中所有的状语从句都可以变成独立主格或分词结构,时间状语从句,原因状语,条件状语等。

篇7:高三英语作文写作技巧

在这一步骤中还需注意三方面问题:

1)确保提纲中段落结构的思路与各段主题句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写段落不

偏题、不跑题。

2)要综合考虑各个段落的内容安排,避免段落内容的交叉。

3)用好连接词,注意段落间、句子间的连贯性。要做到所写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文字连贯,就需要在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而连接词起的正是桥

梁作用。

在扩展的过程中也有些窍门,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在整篇文章中,避免只是用一两个句式或重复用同一词语。英语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同义词,准确地使用同义词可以给读者清新的感觉。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

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主从复合句、对比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从而增加

文章的可读性。

2)使用不同长度的句子。如果一个意思用一句话写不清楚的话,通过分句和合句或用两

句、三句来表达,增强句子的连贯性和表现力。

3)改变句子的开头方式,不要总是以主、谓、宾、状的次序。可以把状语至于句首,或

用分词等。

4)学会使用过渡词。

(1) 递进furthermore,moreover,besides,in addition,then,etc

(2) 转折however,but,nevertheless,afterwards,etc

(3) 总结finally,at last,in brief,to conclude,etc

(4) 强调really,indeed,certainly,surely,above a11,etc

(5) 对比in the same way,just as,on the other hand,etc

5)确定文章用第几人称写,基本时态是什么。使用人称时人物不能张冠李戴或指代不明。

时态要尽量保持一致。

4、检查修改:要检查复核,不要写完了事。

要留时间通读全文,修改可能出现的错误。检查上下文是否连贯,句子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检验的标准主要是句子是否通畅,该用连词的地方用了没有,所用的连词是否合适,是否有语法错误,主谓是否一致,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的使用是否正确,词组的搭配是否合乎习惯,是否有大小写、拼写、标点错误等,还有就是注意卷面整洁。

篇8:高考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技巧;方法

一、关注细节

1.先“袖手于前”,不急于动笔

高考作文属于“遵命作文”,写作者应立足话题和材料以及命题的视角,对命题者的意图要认真揣摩,尽力做到对其要求能够严格遵守。把想写的内容和运用的手法以及如何进行摆布,还有对写得怎么样能够预计出来,想好这些问题,再进行快速写作。

2.标题鲜明

正如通常所说的题好一半文。把标题拟好,能够达到眉目传情的目的。(1)“痛苦如花朵绽开”和“笑是最美的符号”是巧用修辞进行拟题的范例。(2)“近朱者未必赤”属于反向拟题范例。(3)“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运用诗句进行拟题的典型范例。(4)“生活调色板”和“痛苦不等式”等为巧用行业语进行拟题的典型范例。

3.书写美观规范

具有整洁的卷面和美观字体以及格式正确的写字与标点是高考作文阅卷要求。文面,就是所说的文章“脸面”,具有明晰与美丽的脸面,阅卷人往往会产生一见钟情的感受,“偏爱”你的文章就是自然的结果。运用大小适中的字体,不要出格,太小也不好。注重做到清晰与工整。纯蓝钢笔是最适合的书写使用工具,爬坡字(也就是斜字)和蚂蚁字(太细太小的字体)以及拖尾字(尾笔拖长的字体)是不应书写的字体,而且大小匀称和横平竖直是对字体的要求,追求“养眼”,至少做到顺眼。标点要单独运用格式,力求用对,避免一“逗”到底现象的出现。

4.段落清晰

构思精心和安排认真是对段落的安排要求。力争形成完整的段落、匀称的分布,精彩段落最好出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亮点”。要尽量展示在文章前头,争取做到“亮相”就能获得“满堂彩”的效果,“图穷匕见”是需要避免的状况。文章仅800余字而已,最为适宜的就是安排5~7段(但不包括散文),三大段和太长的首段状况尽量避免出现。

二、写作技巧

1.扣准话题,重现、点题

话题作文,一定要注重把话题扣准。一般结构在安排上遵循开头扣题,对话题重现在中间进行,点题在结尾进行的原则。主要把提示和导语看清,对于所给具体材料的含义要真正理解透彻。高考命题人说,作文材料就是发挥例子的作用,启发和诱导是其目的所在,所以就审题立意而言,注重对材料与话题进行分析,把其内涵真正理解透至关重要。

2.材料作文,勿抛材料

就材料作文而言,对材料紧扣是必然要求,复述材料大段大段展开是绝对不可以的。行文步骤一般遵循“引入材料—确立观点—展开论证—联系现实—得出结论”的原则。主体在“展开论证”和“联系现实”上,“展开论证”可结合正反进行,“联系现实”就是与类似的道理或社会现象进行联系,注重突出重点,自然过渡。

3.事实材料,说理论证

高考作文应注重各种事实材料的运用,要想获得高分的关键在于说理论证。所以,学生论证说理要注重把古代或现代的事例尽量运用其中,一些鲜活的事例最好被采用。用例方式以结合概括段和形象描述段为宜,就是形象描述一个段,再加概括事例段一个,就能够与“内容丰富”要求保持一致。

4.排比比喻,谋求“发展”

得高分要想在发展等级上实现,排比与比喻等修辞手段是必须运用的手法,而且多样化的形式是必要之举。发展等级高分的获得依靠运用句式能完成。但如果想创新形式,对戏剧式或诗歌式以及古文式等进行运用,在平时考试中加强训练就是极为必要的,否则在高考突发奇想而采用就是十分草率的行动。平时得心应手的运用创新一种或两种样式,就为游刃有余和左右逢源地对其运用在高考考场上打下扎实基础。

5.积累素材,有米之炊

高考前要把正面与反面,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等方面的事例写作素材准备好,注重把有个性和有影响的事例选择并记录下来。这样记得多了,就会把见识面拓宽了,自然开阔了视野,达到打开写作思路的目的。

上面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在短时间内把作文成绩提高的方法,由于笔者受理论水平的局限,所以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合理性可能不足,但确实很实用,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考生们能够以实际为出发点。结合上述理论,与文中所举的作文案例紧密联系,与自己作文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达到去粗取精,相信此方法必然为学生高考作文增加筹码。最后,衷心祝愿考生们高考作文能够获得高分,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王帅.试析高考语文作文技巧[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2014(02).

篇9:高三英语漫画类作文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没有给出文章开头的纯开放型英语漫画作文都有相对稳定的构架模式:第一段简单描写漫画中的内容;第二段阐述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或深刻哲理;第三段则是表达自己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段简述漫画内容的时候应该采用一般现在时态或者现在进行时态,而不应该选用一般过去时态。这也是漫画作文与普通的看图作文的基本区别。普通的看图作文往往都展示的是一个发生过的具体事实,用纯粹过去的时间去记叙这个事实,然后简要谈谈自己的观点,所以属于“记叙+议论”的体裁;而漫画作文是用一幅图画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一个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然后就这个现实或哲理谈谈自己的看法,所以是“说明+议论”的体裁。

篇10:高三英语作文写作提分技巧

英语课本教材的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思维能力,从课本所选的题材上看它反映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 风土人情、名人故事、戏剧文学、广告,还有关于生物、体育、保险和世界粮食等方面的内容,课文的体裁有叙述文、传记、故事、报道、说明文等,文章在选材上更具有时代感,其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这些都与考纲相吻合,课文后安排有大量的课文理解练习。如回答问题、排列顺序、判断正误、说明指代、课文缩写、添加标题等,由此我们认为,教材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素材、并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对教材应充分地利用和把握,我们的具体的做法是对于每一篇课文我们首先是把它作为一篇阅读材料来处理,其次才讲解其中的语言点,而决了不是只把它看作是几个语言点的载体——把几个语言点摘出来一说就过去了,然后再进行模仿写作,比如把课文某些段落让学生读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译成中文,再让学生看着自己写的中文译回英文,通过自己的英文与课文进行对照比较,找到自己在写作和句子表达上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思维能力。

第二,要通过阅读着眼写作,学会写作首先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是“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把每个句子都读懂了,就是理解了文章主旨,实际上并没有明白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也就是阅读出发点就是为了读,而不是写。所以我们经常向学生强调,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首先要去理解所读文章每一句话的含义,更要明白每个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看清文章的结构及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展开叙述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是怎样的以及他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了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章,才能去指导学生自己的写作。这对于别人和自己的错误和不同表达的优劣就能一目了然,集众家所长,非常有助于总体的提高。此种做法落实了写作的训练,使平时在家不愿意练写作的学生也不得不写,同时也省去教师占用大量课外时间去逐篇批改错误基本相同的作文。

第三,我们可以进行与阅读结合的以写作为目的的课文听写、默写和背诵训练。

首先做好课文的听写和默写练习。

听写和默写练习,一般可在每一单元教完之后进行。背诵是写作的基础。我们要求学生背课本上的精彩章节和“新概念英语”上的短文以及一些常见常用的复杂句型。如给学生总结了10大名句并要求熟记。总之,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英文思维写作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2 读与写相结合, 把阅读的成果应用到写作中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正是反映出读与写之间的逻辑关系,试想没有输入,何谈输出呢,不阅读,就像人不吸收营养,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干巴巴缺少养分的。还有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前面强调了读的重要性以及读对写的促进作用,但是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读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把阅读当中获得的好的词汇、句子或者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使得自己的写作不断提高。有了阅读素材的积累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写了。大脑里有了东西写就好写了,给题目之后每个学生都能凑上一百来字数,可是,要论文章水平就难说了。如果平时课堂上一次都不训练,教师对学生作文一次都不进行针对性的纠错和批改,学生的写作还是提不上去的。那么,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具体如何训练才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

2. 1 通过阅读积累丰富学生自己的写作词库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训练的开始是在高三,但事实上整个中学阶段英语的学习过程都为高三考试作文的完美呈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高考阅卷当中,很多老师愕然于学生表达的苍白。在表达观点的语句中,诸如“ I think A i s good,but B i s notgood.”的句子,略作改变我们可以把它调整A is just to the point in claiming that.,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forming ofa good(character,society)等等,当然我们可以非常简单的把问题归结到学生不会变通,思维具有局限性,不过真正原因恐怕是缺乏必要的知识输入,即大量的课内和课外阅读。再例如big这样一个简单单词我们通过阅读可以在不同的文章和语境中搜集到: large 、huge 、vast 、great 、immense 、“ 大”的含义的词,当然max也都可以解释“大”而用到不同的语境之中。再就是通过作文对相关词汇的学习和收集;这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总结和学习。

其一是常见主题词汇的联系:我们可以使用一些brainstorm的办法,比如提出environment从而带出pollution,atmosphere,greenpeace,recycle等等词汇。其二是有些与写作相关的连接词和表达词的积累:如排序用词:first,second,last but not least;连接词what is more,fur ther more,on theother hand;表达关键性的词汇.plays thepr imary role in.,表达显示内容的词汇:the simple picture reveals a profound truththat.

2 . 2在阅读基础上针对写作目的的句子翻译训练

高考书面表达尽管一共也不过十几个句子,但这绝非是简单的“中译英”,高考对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学习地道规范的好句子,然后再通过句子翻译训练,运用到不同要求的写作中。

例如,高考英语关于礼物的作文,某同学想要表达:赠送礼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同是这件礼物也是显示两人多年友谊的象征。I presentthi s gi f t as a symbol of our e ternalfriendship,thus showing my sincere concernfor your situation.在这个长句当中,对于句式的使用,分词的判断和运用都和翻译的功力有关。没有阅读的积累难以写出这样地道的句子。又如在表达义群时国人喜欢使用短句平行结构,而英语则会用长句定从句,同时也有一个句子结构顺序的问题。

2 . 3始于阅读而见于写作的必要的英文思维训练

我们在这里不得不承认,很多学生在语言基础和写作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个有词汇量会翻译的学生未必就是一个写作高手。因为作文过程中毕竟还存在一个思维的过程。曾经在课上和学生讨论到写作的问题,比如给出“控制私车数量”这一主题时,学生往往很难讲出除了“ 环保”以外的原因,也正应如此学生习作的时候往往会给人“绕”的印象。往往在平时进行一些横纵两个方向的“ 为什么”类的思维训练时有相当大的益处的。仍以此前的题目为例:纵向上我们可以想到私车对于个人来说不是每人都可以获得的奢侈品,对于社会发展来说,过多的车辆是不利于公共系统的进步的,对于环境来说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横向上来说可以从个人,集体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来改变这个社会问题。

篇11:高三考试作文写作方法: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法和技巧

一、概念

1、概念

讲话稿亦称发言稿,就是在各种会议、集会上或利用不同宣传工具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人们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2、特性

(1)实用性。讲话稿是一种借助口头表达的书面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大小会议和不同场合,如果需要,还可以登报、广播;上电视,叫做录像讲话。随着经济交流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具有反映快、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

(2)政策性。讲话稿一般由本人写或授意他人(个人或专门写作班子)代写,但无论谁写或用于什么场合,都必须符合政策要求,否则,就会“言不及义”,因此,讲话稿又有政策性强的一面。

(3)时间性。因各种需要举行的会议、集会等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讲话稿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否则,该在事发之前讲清的问题却在事后讲,就变成“马后炮”;应立即做的总结报告或表彰会等,却要拖上一段时间,就失去应有的效力,“时过境迁”,不会产生什么积极效果。

(4)条理性。讲话主要是用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声音在空中停留短暂,因而,要使讲话的内容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然丰富、深刻,但缺乏清晰严密的逻辑性,不能一环扣一环,一步挨一步地叙事、说理,听众接受起来困难,势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5)通俗性。讲话稿与一般文章不同,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这就要求撰写讲话稿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用语言时不宜咬文嚼字,句子不要太长,修饰部分要少,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不得要领。同时,也应当讲究文采,以便讲起来生动,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3、作用

(1)交流预备作用。经济工作离不开交流,讲话稿正是保证各种交流顺利进行的一种得力工具。有了讲话稿,不致于走题或把话讲错,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比较集中地、有条理地把话讲好,收到好的交流效果。

(2)联系监督作用。讲话或讲演是面对面进行的,它能使讲话人与听众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交流整体。好的讲话能使人感到亲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讲话,更是直接联系群众、体察下情的好机会,因此,讲话稿有加强联系的作用。当然,听众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果讲话只打雷不下雨,下次听众就不要听了。因此,讲话稿还暗含着监督作用。写作时要注意具体实在,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实事求是。

(3)宣传教育作用。现代化经济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好的讲话能使人“奋”、使人“启”、使人“发”,讲话稿 正是组织人民、动员人民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的一种有利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它不仅能快捷地上情下达,而且能把听众的愿望、需求、知识、经验、信息等及时交流出去,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素质的有力杠杆,因此,它既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有力宣传教育工具,也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4、种类

由于讲话稿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所以很难进行严格的分类,只能从不同角度作大体区分。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讲话稿、礼仪讲话稿、学术讲话稿、宗教讲话稿、工作讲话稿、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等。从应有范围和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集会演讲稿、战地演讲稿、会议讲话稿、广播电话讲话稿、课堂演讲稿等。以上只是大致的分类,其中也有交叉,不能截然分开。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讲话稿。(1)政治讲话稿。指在研究和解决政治问题的会议上发表讲话,或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政治宣传色彩浓厚的演讲所使用的稿子。如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在一定场合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讲话稿,各级人民代表及纪检监察委员以议政为主要内容的发言稿,以及外交官员发表外事演说的稿子等,均属政治讲话稿。政治讲话稿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2)礼仪讲话稿。指在纪念会、追悼会、开幕式、闭幕式、欢迎会、宴会等场合发表悼念、答谢以及应酬性的讲话所用的稿子。(3)以动员、布置工作和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目的的讲话所用的稿子。这类讲活,通常又称为“作报告”。如“传达报告”———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动员报告”———为开展、推动某项工作而发表的讲话;“总结报告”———领导同志在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等等。

(4)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指就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评论的讲话稿。既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选题,也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作专题讲述。

(5)学术讲话稿。指在数、理、化、农、医、工等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历史、文学、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就某些学术问题在会议上发表见解,阐明主张,公布研究成果所用的讲话稿。教师讲课时所用的讲稿,也属于这一类。

二、格式

讲话稿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等部分构成:

1、标题

(1)有的标题标明讲话时间、地点、讲话人身份,如《**同志在二轻系统深化经济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标明中心思想,如《对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3)提出问题,如《理顺价格体系的关键何在》等。标题要醒目,忌晦涩;有新意,忌粗俗,这样才能有吸引力。

2、称谓

即根据不同的听众对象首先发出的称呼,如“同志们、朋友们”,“妇女们、先生们”,“教师们、同学们”等。称谓要贴切、富有礼仪,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

3、正文

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引言亦称开场白,是讲话稿开头部分。开场白不宜过长,但需精心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场白,讲话者从一开始就能主动而有效地控制听众情绪,为引入正题打下基础。主体亦称本论,是讲话稿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论述,在材料编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中心鲜明,论点突出,做到一以贯之,即全篇幅一个中心论点;二是要讲究条理,前后材料编排要符合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三是要严谨,做到点线相连,不枝不蔓;四是观点与材料、论点与论据要统一;五是奇正相生,把趣味性材料与论证材料巧妙安排,做到庄谐合一。

结尾亦称收尾,即收结全文,归纳主题。除此外,还可最后一次打动听众,把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结尾一是要“结住”,不要狗尾续貂,“再”说上几句;二是要结的“漂亮”,结尾时的风格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坚定有力的语言向听众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要求、给听众以巨大的鼓舞;一种是以谦敬的语言向听众致谢或致谦,也可以意尽言止,自然结尾。

三、相关要求

撰写讲话稿要遵循以下写作要求:(1)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怎样写好讲话稿?简单地回答:需要讲什么就写什么,因为讲话稿是为发表讲话准备的。要想真正弄清楚需要讲什么和需要怎么讲,就一定要了解情况。首先要了解听众。发表讲话,是讲话人向听众传播信息或做宣传、教育、鼓动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与听众沟通的过程。不了解听众,怎么谈得上与之交流沟通呢?因此,写作讲话稿,无论是亲自执笔,还是让别人代笔,都要先做一番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听众是些什么人,他们关心什么问题,想了解什么情况,要澄清哪些疑问,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关键在哪里,他们的思想状态、文化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又怎样。只有把这些调查研究工作做好了,对听众的心思和特点有数了,才能有的放矢,写出听众想听、爱听、听了入耳、动心、动情的讲话稿。千万不可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那样,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在不了解讲话对象的情况下,主观地想讲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写;更不能自以为是地决定,我写什么你就讲什么,我怎么写你就怎么讲。

写讲话稿还要了解讲话人和会场,要考虑讲话人的身份、特点和场合。一个人都是有多重身份和不同特点的。例如,在单位是领导,在家里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到街上又是一个普通行人。因此,亲自执笔写讲话稿,就要考虑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和面貌出场讲话的;如果替别人代写讲话稿,还要弄清讲话人的文化素养、政策理论水平、演讲经验和能力、讲话习惯和风格等等。此外,还应摸清以下情况:这是什么内容性质的会议,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人要发表别的内容的讲话,讨论的情况怎样,会场的气氛怎样,是什么样的会场。总之,只有弄清楚听众、讲话人和会场三方面的情况,才能通盘加以考虑,更准确地确定应当讲什么和怎么讲,使所写的讲话稿适应讲话的需要,符合讲话的要求。

(2)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富有新意

突出中心、观点鲜明、富有新意,也是写好讲话稿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中心,既指文章或讲话的主题、基本观点,也指全篇的中心内容。只有突出中心、观点鲜明,用观点统帅内容,内容中又渗透着观点,听众才能对你表达的内容和观点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突出中心,就要注意“思维导向”。所谓“思维导向”,是指引导听众的思想,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一方面和目标———讲话稿内容的“中心”。这就是说,讲话稿从始至终都要围绕着“中心”写,所有内容的表达和组织安排,都要为讲清基本情况和基本观点服务,在讲清情况的同时阐明观点,不要有任何内容脱离或偏离 “中心”。像《反对党八股》这篇讲演稿,内容很丰富,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现实情况的分析;既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又用引经据典作例证。但全文从头到尾都围绕“反对党八股”这个中心写,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主题。因此,读完这篇文章,人们就能认识党八股的危害,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反对这股不正之风的道理,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围绕中心”的写法,向我们提供了一条组织文章内容的基本法则:文章无论长短,都要用一根主线贯穿全篇,把各部分原来互不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这根主线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题。有的人写篇幅较长的讲话稿内容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没有中心,缺少贯穿全篇的主线,显得“散”、“乱”,其原因,就在于尚未掌握这一法则的奥秘。

观点鲜明,是指要敢于亮明观点,敢讲真话。讲话稿是用来面对听众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要求讲话人把自己的思想直接暴露出来,公之于众。如果不表示赞成什么,也不表示反对什么,吞吞吐吐,含糊其辞,听众就会不满足,甚至感到受了愚弄,认为你在耍滑头。敢亮观点的前提是自信,相信自己讲的正确,有道理。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要讲出来让别人相信,岂不是愚弄听众!还要敢讲真话,讲真实观点,真实情况。敢讲真话的前提是相信群众,相信自己所讲的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不能欺骗,也是欺骗不了的,因此决不能讲假话。抱着自信和相信群众的态度,写出敢于亮明真实观点的讲话稿,讲话的成功就有了基本保证。亮明观点、讲真话,都要能讲出新意。所谓“新意”,即指要讲出新情况、新事实、新材料、新观点、新见解,也指能从一个崭新的不同角度谈一个老问题。总之,讲话稿内容要新鲜,要能谈出新意来,才能吸引听众,给人以新启示、新的教益。那种拾人牙慧、入云亦云、充满尽人皆知的陈词滥调、没有一点新鲜货色的讲话稿,听众听了一定会打瞌睡。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写讲话稿要学会说理,要把道理讲明白,达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目的。

在讲话稿中所讲的道理和说理的方法,要适应听众听讲的需要。总的要求是:要把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道理讲“活”,让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不要干巴巴的说教,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越是面对基层普通群众,越要注意说理的生动、形象和通俗,要多用比喻、对比等方法说理,要多举群众熟悉、日常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刻的具体实例来说理。注意分析过程的逻辑性也很重要,富有逻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讲话稿中所举例证要恰当,要与提出的观点严丝合缝、和谐统一;要注意分析有步骤、有层次、有条理,不可匆忙地提出观点,武断地得出结论:要善于引导听众的思路跟着你的分析过程走,觉得无可置疑,自然而然,口服心服地赞同你的结论。此外,有些讲话稿还要讲究说理的战斗性,方法是:既从“正面”说理,又从“反面”说理。所谓从“反面”说理,是要针对听众中的疑问,特别要针对反面的观点,采用设问、反驳等方法,将人们的误解和疑惑一一澄清,将明显错误甚至反动的谬论彻底驳倒,以更加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这种反证的说理方法,在论辩性的演讲稿中,应当更多地加以采用。讲话稿中的说理都要注入讲话人的真情实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人都是感情动物,当你的观点、意见、号召带着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时,就能产生加倍的感化、诱导和鼓动作用。传播学的奠基人美国的威尔伯·施拉姆说过:“什么是最有效的号召?..某些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表明,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可能导致态度的转变。”(《传播学概论》第228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戴尔·卡耐基又说:“要动人以情,自己首先要有诚意。”(《怎样使你的谈吐更动人》第51页)这就是所谓“以心换心”,用真诚才能赢得信任。否则,你越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听众越会讪笑你在演戏,越是反感。因此,情感的表达必须真诚、实在、朴实,不能虚假、做作、华而不实,应当自然、恰如其分,不应过分夸张、声嘶力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只有当讲话人对所讲的事物确有了解和深切的感受,在写作时又能激发起真挚的情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写出既说理又抒情,既能说服人又能感动人的讲话稿。例如1939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布什大厦所作的《反法西斯演说》,就是这样一篇融说理与抒情于一体的讲话稿。当时,法国已被希特勒纳粹军队占领。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每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法国人都关心的三个问题。紧接着,作者坚定地作出了回答:“没有!”这种说理方法,就是设问。这样,作者的心一下子就与广大听众———千百万法国民众的心紧紧地联结起来了。

然后,他又以充满理智和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发出了庄严的号召。他的分析“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话的”,听众不能不信服;他的号召是充满了对法兰西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的,因而就能发挥催人奋起的强大鼓舞作用。这一切都是作者强烈的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因为戴高乐将军确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在这里,戴高乐与法国人民已经心心相印,双方的感情已经水乳交融,通过广播这篇演说,他才能在法国民众的心底点燃起“抵抗的火焰”。从这一篇演说词,我们应当能够领悟怎样才能写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的讲话稿的奥秘。

(4)讲究语言、写出特色 写作讲话稿,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不能过于艰深、生僻。例如,使用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要慎重,必须使用时,要加以通俗的解释;也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词语,以免听众听不懂或产生误解。其次,要求语言上口入耳、生动形象。上口入耳就要讲究句式,要多用简洁的短句,不写修饰成分过多的长句,以免讲起来拗口,听起来费劲;还要注意音节匀称和词句的声调变化,使语言朗朗上口、入耳动听。要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夸张、衬托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讲话稿要能写出特色。所谓“特色”,一是指能适应不同听众的特点。例如,对知识分子讲话要注意文雅,对农民讲话要尽量说“大白话”,对青年讲话要富有朝气,等等。二是指能写出讲话人说话的特点。讲话稿要能体现出讲话人讲话的风格,或直率,或含蓄,或幽默,或严肃,或放达豪爽,或温文尔雅,做到“文如其人”。总之,从内容到语言都有特色的讲话稿,才能吸引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在讲话稿的语言比较普遍的毛病是:语言乏味,不够生动活泼,不是板起面孔的 “干部腔”,就是咬文嚼字的“知识分子调”,缺乏特色。要克服这些毛病,就要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说的那样,向民间、外国和古人学习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同时,还要在写作实践中认真对待,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这样,就不愁写不出语言讲究、富有特色的讲话稿。

一、调研文章的概念

什么是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写成的文章。调研文章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对某一事务或者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

二、调研文章的作用

大家都清楚,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机关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秘书服务领导决策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作为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写好调研文章就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撰写好调研文章对我们自身也大有好处。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经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是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调研文章虽然不能如此,但它毕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调研文章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

1.总结经验。通过反映某地、某单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人们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导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出现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扬的时候,就需要这类调研文章。

2.揭示问题。通过反映工作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其真相,找准其根源,分析其危害,以期引起有关党政组织、有关部门或全社会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

3.研讨工作。通过对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明努力方向。

4.服务领导。即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情况,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类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项决策形成之前,领导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一时下不了决心,需要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再做出决断,于是亲自出马或指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而后以文字形成决策依据。

三、调研文章的特点

同样是文章,调研文章比较其它文章而言,有其特别之处,其体裁、结构、思维、文风、语言等都与文学作品大不相同。文学作品着眼于文艺性,可以渲染夸张、含蓄朦胧、文字激扬、十年一剑;而调研文章则大异其趣,强调的是政治性,讲究逻辑严密、言之有据、朴实无华、表达清晰、行文迅速。具体讲有四个特点:

一是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文章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针对性。这是调研文章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文章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三是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研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四是系统性。调研文章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四、调研文章的种类

调研文章很多种,一般从内容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1.揭示问题型调研文章。又叫专题型调研文章,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

3.理论研究型调研文章。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文章,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研文章。又叫工作探讨性调研文章。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研文章,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等进行调查和探讨性研究,提出有关建议。例如在2006年,当时我在鹤峰工作,按县领导的要求,对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情况进行调研后,写了篇《关于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调查报告》。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6.总结经验型调查文章。又叫经验介绍,它是以正在发生的一些工作典型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可以通过它了解先进典型的工作成绩,学习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推动面上的工作。

五、调研文章的写法

虽然讲调研文章有不同的类型,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还是相通的。写好调研文章,先要熟悉调研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程序。一般来说,调研文章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1.标题

调研文章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例如:去年县委政研室编发的《浅谈来凤旅游商品开发》就是单标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从桐子园村发展看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就是双标题。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是调研文章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3.正文

正文是调研文章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可分为:①“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②“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文章;③“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文章;④“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文章。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5.落款

调研文章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下面再看调研文章的写作程序

调研文章的写作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1.选准课题。调研文章能不能被上级或有关部门重视,除了文章质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否符合上级或有关部门的课题研究需要,符合需要且文章质量好,被重视的几率就大。那么如何选课题呢?不外呼三个方面,①从上级或有关部门下发的调研课题中选题;②从当地有影响、有特色、对其他地方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工作典型中选题;③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当前工作中、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作调研课题。

2.确定主题。主题是调研文章的灵魂,对调研文章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①文章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②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③主题宜小,且要集中;④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3.取舍材料。对调查后得到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研文章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进文章。如何选择材料呢?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文章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 “大气”;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

4.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研文章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原则就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必须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调研文章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罗列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5.写好草稿。这是调研文章写作的行文阶段。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夹叙夹议,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论高度,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②报告文字规范;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6.认真修改。文章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算定稿。写调研文章过程中注意的几个事项

1.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文章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我们打开电脑,轻轻一搜,应有尽有,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有效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一线去认真调查。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真心换实情、以勤奋换素材。

2.必须研究到位。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调查研究,前提是通过调查弄清事实,关键是搞好研究。抓住本质掌握规律。同样的素材,得出的结论有深有浅,写出的报告有高有低,这里除了个人素质外,研究方法恐怕要占很大比重。

3.必须选好角度,突出重点。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似乎什么都涉及了,但又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这是写调研文章初学者的尴尬。可归咎的原因很多,而最重要的应是没有选好角度(例如给一个女举重运动员照相,从正前面照,那一定是武大三粗的女人形象,从侧面照也许就成了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了,效果是天壤之别的,这个例子就为说选好角度的重要性)。选角度不易,选对角度更难。文章一旦选好了角度,就自然峰峦起伏,重点突出了。所以不妨说,角度选对了,调研也就完成了一半了。选择角度,也应有法:一是选择所研究课题的精华部分。二是选择关乎中心工作的。三是选择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是售精品的“专卖店”,而不是卖零星碎物的“杂货铺”。

4.用词要力求准确,文风朴实。写调研文章,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不要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调研文章应是“以意为之主”,当然也不是全然无视文采。“言以文远”,文采斐然总是好的。只是我们的调研文章提倡朴实无华,理解起来,文采斐然应是表现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上,也就是“要于平淡处见惊雷”。调研文章当然讲究用字,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甚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是,文学作品着意于堆砌华丽辞藻,而调研文章的文字则以准确取胜。在朴实无华的文风下讲究用字,无非是两条:一要掌握分寸,二求言简意赅。而这两条真要做起来都不易。所谓“掌握分寸”,主要指在遣辞造句时字斟句酌,注意掌握政策,并选用适当的辞汇准确地表达所拟表达的思想,既不过之,也无不及。(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在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是易一字而精神出的佳例)。而“言简意赅”,其意则是文字精练,字少义多。撰写调研文章,锤炼文字颇为重要。鲁迅的名作《秋夜》在开头写道:“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共28字,是文学佳品。但若写成调研文章,8字足矣,即:“后院墙外植两枣树”。锤炼文字也要防止过分修辞,如若“以词害意”,反就弄巧成拙了。

5、要撰文迅速。调研文章之异于一般小说散文,其最突出处是在于:撰文迅速,不能“十年磨一剑”。情况、看法和建议反映如不及时,就犹如明日黄花,文章写得再好也了无一用。所以写调研文章就要象中国女排的战术 “短、平、快”。把“快”应体现在调研的全过程,从材料收集,到分析综合,再到构思撰写,都应“快”字当头。很多调研内容时效性强,必须做到苗头抓得快;报刊材料和“活”材料收集得快;分析研究得快;调研文章出手得快。

上一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下一篇:心得体会结束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