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教学设计

2024-04-23

苯酚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苯酚教学设计

《苯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乙醇、苯酚与金属钠实验的设计,掌握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 2.认识苯酚与碳酸酸性的强弱顺序,用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的事实解释苯酚的各种反应现象,理解物质的转化观。

3.体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理性思维。4.由苯酚性质的学习认识到相互影响是支配自然界的系统性行为,悟出从一般到个别的哲学思想,从而感受科学的理性美。

二、教学重难点:苯酚的酸性、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顺势激疑。

问题1:乙醇的官能团是什么?涉及羟基中氢氧键断裂的反应有哪些? 问题2:以甲苯为例,说明苯的同系物中烃基和苯环相互影响的实验事实。

过渡:苯环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基团,羟基能发生各种反应,这样的两个基团结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影响? 设计意图:利用对前知的复习,让学生搜索知识库,完成旧知向新知的顺利迁移,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第二环节:深入探究,丰富认知。

问题3:苯酚中苯环与羟基会存在什么样的相互影响?苯酚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猜想:苯酚的羟基可以与金属钠反应,而且受苯环影响后反应比乙醇更剧烈;苯酚中苯环也会受羟基影响,更易与溴或硝酸发生取代反应。师:请你设计金属钠与苯酚、乙醇反应的对比实验。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老师点评。

演示实验1:取等量丙酮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苯酚与乙醇溶于其中,再取等体积大小的金属钠,分别放入其中,观察现象。

师:在刚才的比较实验中,大家是否学会了做对比实验需要有的一种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认知,及时捕捉生成,进行“控制变量法”思想的渗透,也强化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过渡:钠跟乙醇、苯酚都能反应,但反应速率不同。事实上,元素周期表中有许多种金属,是否存在一种金属,只跟苯酚反应,而不跟乙醇反应?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种神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呢?老师暂时保密。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另一份资料,看看大家能否找出新的证据说明苯酚与乙醇羟基的活泼性顺序。

资料1: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是一种弱酸,故又称石炭酸。

师:你能用这份资料说明二者轻基的活泼性吗? 生:乙醇是中性的,苯酚显弱酸性,说明苯酚中羟基的氢离子可以电离,故更活泼些。问题4:那证明苯酚具有酸性的方法有哪些? 生:可以选用指示剂、碱、盐、活泼金属。学生讨论,选取合适的试剂探究苯酚的酸性

通过完成下面的实验,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测定苯酚酸性的疑问。问题5:苯酚与碳酸的酸性何者强?(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学生实验: 1.观察苯酚的形状、颜色、气味;取试管用冷水溶解苯酚,再将试管置于热水浴中。往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2.将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装有苯酚的冷水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取一小段打磨过的镁条,放入苯酚溶液中,再对比镁条在乙醇溶液中的现象。(镁就是刚才提到的神秘金属元素。)4.在苯酚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推测实验产物。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打开学生思维,找准角度设问,实现由苯酚性质的猜测向苯酚物理性质的探究,苯酚与碱、盐溶液反应的自然过渡。

师生共同探究苯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产物,得出苯酚和碳酸的酸性强弱顺序,并讨论两者酸性强弱比较的其它方案。

演示实验2: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师生共同讨论此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强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资料2: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碳酸>苯酚>碳酸氢根。

师:若把碳酸氢根也看成一种酸,那么酸性顺序就是碳酸>苯酚>碳酸氢根,所以碳酸遇苯酚钠溶液生成苯酚;而苯酚遇碳酸钠又生成了碳酸氢钠。

小结:至此,我们了解了苯环对羟基的影响,苯环活化了羟基,使得羟基氢可以微弱地电离,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酸性。既然碳酸酸性大于苯酚,那么我们可以断定盐酸酸性肯定比苯酚大。大家说说向苯酚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产物。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制造认知冲突,教师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最终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感受了“物质转化观”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问题6:已知溴单质类似于氯气,溶于水能生成溴化氢,是一种强酸。现在如果往苯酚钠中加入浓溴水,请大家推测实验现象和实验产物。

学生实验5:苯酚钠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取少量的反应液于试管中,放入热水浴中。学生疑惑,阅读下列资料。

资料3:苯酚与浓溴水反应会生成三溴苯酚,难溶于水。师:大家推测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 生:测定反应前后酸性变化。若发生加成反应,酸性减弱,而发生取代反应,酸性增强。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暗藏着深刻的反应原理,既巧妙地“导演”了溴水的闪亮登场,又制造了新的思维高潮,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类型。

演示实验3 先测定反应前苯酚和溴水的pH并向学生展示。再取试管,加入苯酚固体,注入蒸馏水,振荡片刻,静置一小会儿,苯酚固体沉淀到试管底部。接着往试管中逐滴加入浓溴水,开始没有明显现象,试管底部仍见苯酚固体,随着浓溴水的不断加入,苯酚固体逐渐消失,出现了白色沉淀。再测定pH发现酸性增强。

师:根据酸性增强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浓溴水遇苯酚的确发生了取代反应。但大家是否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一开始并没有沉淀,后来才出现白色沉淀?你能否从反应液成分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小结:根据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得出了羟基活化苯环的结论,验证了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而这二者的相互影响造成了苯酚结构的不稳定,在空气中苯酚即可被氧化,这就是一开始我们观察到苯酚固体部分显粉红色的原因。接下来请大家区别苯酚与浓溴水反应和苯与液溴反应的不同之处,并思考原因。过渡:检验苯酚还可以用三价铁,它与浓溴水的原理不同。关于苯酚性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也会在下节课详细介绍。

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验整合呈现的却是思维整合之美,其中蕴含着定性到定量的理性思维的教育,最终上升为一种化学检验方法的建立,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第三环节:应用认知,揭示规律。

师:苯酚之所以有这些特殊的性质是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的结果。

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所以大家进行交流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同学们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将对具体知识的学习拓展到自然界中其它的行为,体会知识的融通性。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开始的知识回顾,到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最后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暗插的是“尊重认知一丰富认知一应用认知”的方法线。学生的已有认知是每一节课的最大学情,也是教师每一次教学的知识基础,所以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扩大学生的认知,才能更好地进行新的学,实现良性循环。

篇2:苯酚教学设计

第一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酚类的定义,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苯酚的制法。

2、掌握苯酚分子结构的特点与醇分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苯酚分子中羟基与 苯环的相互影响。

3、掌握苯酚的性质、鉴定。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渐树立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科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

三.教学难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醇和酚的区别和联系,并且以乙醇为代表认识了醇类。这节课我们以苯酚为代表了解酚的性质。

二、苯酚

【学生活动】了解苯酚的结构

1、分子式: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

【展示】苯酚样品,指导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气味。【演示】在试管中放入少量苯酚晶粒,再加一些水,振荡,加热试管里的物质,然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

【学生活动】1.描述实验现象,试做出结论: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加热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2.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

2、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

【讲】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地氧化成对-苯醌。

注意: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过渡】苯酚可以认为是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所取代。那么羟基的介入,会对苯酚的化学性质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接下来一起探究。

3、化学性质

【实验】实验3-3(2)

【学生活动】观察描述现象:溶液由浑浊变为透明澄清。

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苯酚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苯酚显酸性。【讨论交流】苯酚和乙醇均为烃的羟基衍生物,为什么性质确不同?

【讲】当羟基所连接的烃基不同时,烃基对羟基的作用也不同。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原子部分电离出来

所以,显示弱酸性。

【合作探究】1.设计实验证明苯酚是弱酸。

2.设计实验验证苯酚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实验展示】1.苯酚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2.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归纳】(1)、弱酸性: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苯酚中的羟基能发生微弱电离。

苯酚分子中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中的氢原子部分电离出来,因此显示弱酸性。那么,羟基是否对苯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与Na反应,放出氢气,反应速度比醇快

【实验】实验3-4

【学生活动】请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实验,观察,叙述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分析原因。

【讲】实验说明,向苯酚稀溶液中加入浓溴水,既不需要加热,也不用催化剂,立即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引导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强调三溴苯酚中三个溴原子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2)、取代反应

【讨论与交流】苯酚与苯发生卤代反应有何不同?试用分子结构加以分析。(从反应条件、试剂和产物几方面,对比苯和苯酚与溴的取代反应,并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

在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羟基的邻、对位氢原子性质较活泼,容易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练习】苯酚还可以与硝酸、硫酸发生取代反应,请试写出苯酚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苦味酸)

【归纳】在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两个基团,不是孤立的存在着,由于二者的相互影响,使苯酚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化学性质。【实验】苯酚的显色反应

(3)、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利用这一反应也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3、苯酚的用途

【讲】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合成纤维(如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粗制的苯酚可用于环境消毒。纯净的苯酚可配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和止痛效用。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

【小结】在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苯酚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从原子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认识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我们应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样规律。

板书设计:

二、苯酚

1.分子式:C6H6O;结构式:略;结构简式:

2、苯酚的化学性质(1)跟碱的反应——苯酚的酸性

跟Na反应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

篇3:《苯酚》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

苯酚的教学内容, 放在醇类后面。教材如此安排是有其独特意义。首先, 因为苯酚的结构中也含有羟基, 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其次, 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让学生理解烃衍生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来决定的同时又与官能团所连的烃基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使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 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二、学生情况

1. 学生在学习醇类和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衍生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通过对醇类性质的学习认识到之前学过两含羟基的物质———水和醇类, 也通过前边的学习掌握了采用对比、探究的方法比较不同类别中羟基性质的不同以及从不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来认识造成这种性质不同的原因;

3. 在学习醇类的时候, 学生的探究激情和问题意识已经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所以当他翻到这一页教材时不禁会为之一震它和醇类有着相同的官能团, 为什么不合在同一类别呢? (2) 前边学过苯的同系物, 又都含苯环, 但从名称上看显然不是一类, 为什么呢? (3) 那么酚和醇的最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4) 含有相同官能团, 性质上不会一点相似处也没有, 但不是同类别, 性质上也一定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些相似或区别会在哪里呢? (5) 与苯的同系物比较, 苯环在影响其性质时分别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三、教学反思

(一) 自我评价:对于自主学习意识强的或善于探究问题的学生来讲, 面对似曾相识的陌生物质, 产生上述质疑和联想是必然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逻辑性, 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的, 而这样的连锁式问题也正好与我们的教学思路相吻合。所以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视:

1. 实行开放式教学, 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 我刻意给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空间, 采取如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结构出发, 在对比的基础上大胆假设苯酚的性质 (如苯酚是否有酸性以及强弱如何;能否与钠反应并与乙醇比较;它有苯环是否和苯有相似处如与溴怎么反应等) ———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后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验证后发现新的问题 (如:苯酚溶液的酸性在现有条件下直接测定无法实现, 可否另辟蹊径;与钠的反应中, 苯酚是固体, 习惯上配成溶液, 可怎知钠到底先和谁在反应等等) ———继续探究, 分析可能原因, 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完成知识的整合与升华, 并从中找到自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而且学生在多次经历了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后, 不仅创新实践能力会明显提高, 而且内心的体验会升华为创新精神。

2. 将对比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本节课多次体现出对比的学习方法:首先, 对酚的定义的引出, 我让学生自由写出C7H8O的所有含苯环的可能的结构, 对比官能团以及官能团所在的位置, 从比较中找出醇与酚的根本区别;其次, 通过对比苯酚与乙醇的结构特点, 比较苯酚与乙醇分别跟钠反应的异同, 得出羟基活性的比较, 并进一步把上节课醇与水的比较也放到一起, 体现知识的整体性;第三, 通过对比苯酚与苯的结构特点, 比较苯酚与苯分别跟溴反应的条件不同、取代元数的不同, 从而比较苯酚与苯取代反应的异同, 得出苯环上氢原子活性的不同并最终归纳出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这样的培养, 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取知识, 在对比中学会学习。

3. 在情境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

篇4:新课改下的“苯酚”教学设计

依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以及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采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三个研究小组,通过为研究小组提供知识背景或实验器材的方式帮学生搭建研究平台。学习过程中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内部充分研究和交流的基础上,每一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评价。

学案设计

教学分析与反思:

完全放手靠学生自己自发的探究、感悟,也可能要走很多弯路。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和教学要求,确定好教学目标,有效地为学生设创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给学生必要的探究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有计划有层次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构建。从本节课教学情况看,学生思维积极、多边互动有效,教学效果反馈较好。

本节课的亮点

第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新理念;以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

第二、教学方案突出自主获取化学知识的几种途径: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

第三、能够多元化、多层度的解读处理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适时的增加并改进实验,努力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增设了“苯酚溶液滴到浓溴水中和浓溴水滴到苯酚溶液中的对比实验,以及苯酚浊液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实验”)。

本节课中学生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本节课采用了分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模式比较陌生,或者说不习惯。

第二、学生在对实验现象的呈述中存在过于唯教材现象。即不敢大胆地、实事求是地呈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是把教材中所描述的现象呈述给全班同学。

最后本节课中设计的学生活动多,课堂容量大,时间不易控制,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语言精炼、思路点拨到位,师生情感共振和谐,以保证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经志俊.“二氧化硫教学方案的设计与评价”[J].化学教学,2007.7.P45-P46.

[2]张禄.“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板书”[J].化学教学,2007.12.P18-P19.

篇5:《苯酚》化学教学反思

本周内容是《苯酚》,苯酚又作为有机物的一种新的物质,在教学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可取之处:本节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放映,将内容形成一条主线:分子结构→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用途,此思路适用于高中新物质的学习,在苯酚这节开始要注意苯酚与醇类的`区别,因此要在讲解前要对醇类的性质作出一定的复习,如概念和化学性质等,再引出苯酚的结构,物理性质为次要,化学性质为主要,其中化学性质共有三点要使学生一一明确。

不足之处:多媒体放映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内容不得系统,因此讲解最好要在黑板上列出内容提纲,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篇6:《探究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苯酚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及酚类物质的结构特点

(3)、能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认识苯酚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酚羟基有别于醇羟基的特性

(4)、能根据苯酚的性质特点确定其检验方法

(5)、知道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与官能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的探究,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对苯酚性质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5)培养学生根据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具备分析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4)、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学会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特性及化学反应原理

难点:

.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根据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的培养和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类比推测、实验探究

四、教学媒体:实物、模型、实验、投影、电脑动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质疑】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会闻到一股特殊气味,你知道这是什么物质的气味吗?

【情景】来苏水为什么可以消毒呢?

仔细回忆、观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导入生活情景和展示日常用品,从与酚相关的身边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稍后的学习埋下伏笔,预留悬念

【板书】探究苯酚的性质

【投影】苯酚的球棍模型和填充模型

【板书】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6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理解、记忆、书写分子、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掌握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

【板书】

二、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色、态、味)

【质疑】前面已经学过苯不溶于水,乙醇极易溶于水,那么同时具有苯环和羟基的苯酚的溶解性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探究)

【实验探究一】两药勺苯酚晶体—10mL水,振荡→

【质疑】常温下苯酚难溶于水是否就意味着苯酚任何情况下都难溶于水?(引导学生从改变温度的角度继续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溶解性)

【继续探究】实验一所得浊液稍加热(澄清)冷却(浑浊)

结论:常温下苯酚固体不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讲述】

1、苯酚有毒,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2、苯酚与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用于环境消毒

观察,认识苯酚的色、态、气味。

部分同学由苯酚与乙醇结构相似,推测其应易溶于水;也有的认为,苯酚结构与苯相似,应难溶于水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发现规律

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其空间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再通过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大胆预测其可能的性质,最后运用“实验”武器来探究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质疑】我们知道醇是显中性的,那么同样具有羟基的苯酚它的酸碱性如何呢?你如何设计简便的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呢?

引导学生进入探讨过程,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热情高涨,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完善。

【板书】

三、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苯酚酸碱性的探究

方案

1、用PH试纸检验苯酚溶液

结论:苯酚显酸性,PH值在5到6之间。

方案

2、苯酚浊液15-20滴滴加5%NaoH溶液1-2滴(变澄清)滴加稀醋酸1-2滴(又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结论:苯酚有酸性,但酸性比醋酸弱。

【质疑】苯酚有酸性,它的酸性强弱到底如何?

【投影】碳酸、苯酚和碳酸氢根的电离平衡常数

【质疑】如果在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会有什么现象呢?

化学方程式:

结论:苯酚显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因此苯酚又叫石碳酸。

【小结、板书】

1、酚羟基的特性——弱酸性:

苯酚具有酸性,但酸性极弱。

【质疑】羟基受苯环的影响,使羟基活化,所以苯酚显酸性。

那么苯环会不会受羟基的影响呢?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苯不与溴水反应,那么苯酚是不是也不会和溴水反应呢?

【实验探究三】用试管取少量苯酚稀溶液,滴加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板书】

2、苯环上的取代

【讲述】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质疑】苯酚和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说明什么?

【讲述】苯酚分子里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取代反应(羟基的邻位和对位)

【质疑】苯酚除了可以用溴水检验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实验探究四】苯酚的显色反应:用试管取少量苯酚稀溶液,滴加1-2滴Fecl3溶液,观察现象。

【板书】

3、显色反应

结论: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或Fe3+的存在。

补充讲述:利用这一反应也可以鉴定苯酚的存在;其他的酚类也会发生类似反应。同时其他酚类也具有苯酚的相似的性质。

【板书】

4、酚类与苯酚的性质相似

思维高度活跃;各小组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汇报讨论结果。

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提出形形色色的实验方案。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完善方案

学生认真探究,小组各成员间分工协作,细致观察,详细记录。分析结果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能透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各小组成员积极大胆猜测思考交流,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激烈讨论,从分析对比中得出结论:苯酚比苯易发生取代反应。

从结构角度总结出:苯酚分子里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起取代反应(尤其是活化苯酚中羟基的邻位和对位)。

动手探究,发现新知: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紫色。

教师引导学生把苯酚的结构与乙醇、苯结构相比较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同时几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本阶段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过程之一,它包括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现象的呈现、反应实质的揭露和实验结论的初步形成。籍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技术,也加强了合作意识。

将实验设计微型化,可以节约药品,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板书】

四、苯酚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苯酚的性质归纳总结苯酚的主要用途:

阅读、理解、归纳,经过共同讨论,总结出苯酚用途

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联系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小结】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三、苯酚的主要化学特性:

、酚羟基的弱酸性

2、苯环上的取代

3、显色反应

4、酚类与苯酚的性质相似

四、苯酚的用途

学生讨论小结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醇的有,属于酚的有

2、预测邻甲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3、用哪一种试剂,可以把苯酚、乙醇、NaoH、kScN四种无色溶液鉴别开来?各有何现象?

【实践活动】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参考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____________,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由设

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____________;

(3)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

【作业】

课本P55、2、3、4

回忆、归纳、总结

思考、练习

篇7:苯酚教学设计

《》

西安市三十四中

张楠楠

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酚的结构和苯酚的物理性质。

2、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3、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苯酚的性质;引导学生根据视频和苯的性质差异分析羟基对苯环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酚,醇的性质差异,分析二者羟基氢的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差别和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对比归纳学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验、视频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优美的图片,介绍丁香花和芝麻花含有的酚类物质。让学生从结构上看这两种物质的共同部分,从而让学生归纳酚的定义 【设问】最简单的酚是什么?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板书] 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学生活动】观看苯酚的球棍模型,比列模型。在学案上书写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教师活动】投影苯酚软膏的使用说明书让学生预测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根据学生的预测并板书。苯酚的化学性质

1、易被氧化

2、苯酚有酸性

3、取代反应

(思考: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讲]放置时间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使苯酚慢慢地被氧化。【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实验]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讨论交流归纳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记录在学案上 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及注意事项(认真阅读供参考)

提示苯酚有毒,使用时千万小心防止沾手上

(1)观察苯酚晶体的色、态,闻其气味。(注意应轻轻扇动闻)

(2)向试管中加入两药匙苯酚晶体,再向其中加入5ml水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3)将(2)中的药品分为三份于试管中备用(4)将其中一份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稍微冷却后滴加几滴石蕊振荡并观察。

(5)取第二份浊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盐酸溶液观察现象。【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①指导学生做实验,②聆听小组汇报展示成果,③评价 【投影]苯酚的物理性质 讲述苯酚的化学性质

[设疑] 苯酚与常见弱酸相比,酸性如何?通过哪个实验及现象证明?

学生思考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结合“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已知苯酚、碳酸、HCO3-酸性强弱并书写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投影视频苯酚溶液与浓溴水反应

[讲解] 苯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反应特点和苯与液溴的反应的差异

[过渡]展示图片另外它是一种无色的物质,怎样能检验出它的存在以防止中毒呢?苯酚与溴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另外还有一种常用方法检验苯酚的存在。[探究实验] 向第三份溶液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观察现象。

[解说] 检验苯酚存在的两个反应都十分灵敏,且反应条件十分温和,两者有优有劣,你能知道哪种更好吗?为什么?(FeCl3比Br2便宜得多,而且Br2本身也有一定的毒性。在化学研究中,既要考虑其可能性,也要考虑到其可行性。)

【归纳反思,对比提高】:

[投影]通过苯酚的的学习,谈谈你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看法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苯酚分子中,苯环使羟基氢活化有弱酸性,羟基影响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活化,更容易被取代。

三、苯酚的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医药,染料和合成塑料等。[小结] 本节课收获和感悟

各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是有差异的,基团的相互影响作用在有机化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是有机中重要的化学思想。

课堂练习:【投影】

四、留疑

《苯酚》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酚的结构和苯酚化学性质及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

一、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2.[学生合作探究实验]苯酚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要求:小组分工合作,作好实验记录。讨论交流归纳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实验操作步骤提示及注意事项(认真阅读供参考)提示苯酚有毒,使用时千万小心防止沾手上

(1)观察苯酚晶体的色、态,闻其气味。(注意应轻轻扇动闻)

(2)向试管中加入两药匙苯酚晶体,再向其中加入5ml水蒸馏水振荡观察现象(3)将(2)中的药品分为三份于试管中备用

(4)将其中一份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稍冷却后滴加几滴石蕊振荡并观察。

(5)取第二份浊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加盐酸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记录:实验(1)的现象

实验(2)的现象

实验(4)的现象

实验(5)的现象

归纳物理性质:

色: 态: 味: 溶解性: 分析现象归纳化学性质,书写方程式

实验(4)结论:①苯酚有

理论依据: 电离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苯酚钠的化学性质:

理论依据: 化学方程式:

猜想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现象 ;

反应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 取代反应 【学生观看视频并分析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篇8:巧用实验探究,活化苯酚教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中苯酚的教学安排在《乙醇》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乙醇官能团-OH的性质,也对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而苯酚与乙醇的结构都含-OH,所以,苯酚和乙醇的性质存在相似之处,但-OH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势必造成它们的性质又存在差异。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本节课教师在对比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探究性实验,不仅加深学生对苯酚和乙醇的性质不同的理解,而且能较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之后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倡导通过以化学 实验为主的多种探 究活动,促进学生 科学素养 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化抽象为具 体,更容易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其程序如下: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教师对其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再次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三、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 境,往往能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基于此,教学《苯酚》时,以生活中的苯酚软膏说明书引入新课,从而引出 最简单的 酚为苯酚,结构简式 为。结合苯酚说明书提到“苯酚软膏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等信息,展示苯酚的结构,分析并猜想苯酚可能具有的性质。由生活例子引入苯酚,既贴近生 活,又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求知欲,紧接着切入主题———探究苯酚的性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使整堂课的知识点更加通俗易懂。

2.分析问题,引出课题

结构决定性质,苯酚与乙醇都含有-OH,相同的官能团使苯酚与乙醇的化学性质相似,但-OH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必使这两者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教材上展示Na与乙醇反应的现象,按理论推断,Mg也能分别与乙醇和苯酚发生反应。因此,教师设计实验:将相同规格的镁条分别与等量的苯酚和乙醇反应,对比这两个反应的剧烈程度。结果发现,苯酚与Mg反应比乙醇的剧烈,这促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是不是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呢?再结合苯酚软膏说明书,进一步肯 定猜想:苯酚可能具有酸性。

3.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达到实验探究的功能并发挥其最佳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给的试剂及仪器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 方案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从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是否简单操作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强调注意事项。例如:如何证明苯酚具有酸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所给的试剂及仪器提出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方案1:往苯酚溶 液滴加紫 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 红;方案2:往苯酚浊 液中逐滴 加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方案3:测苯酚溶液的pH;方案4:往苯酚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观察其是否溶解并产生气泡。

4.实验探究

学生根据设计出的实验方案,选取试剂,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验证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具体每一个方案所对应的结果见表1。

师生共同分析这4种方案,得出结论:苯酚确实 有酸性,但酸性很弱,弱到不能使指示剂变色。那么 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继续 设计实验进一步探讨。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得出设想: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经过验证,溶液变浑 浊。结论: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接着引导学生书写苯 酚钠和CO2的反应方程式,此时,学生产生 疑问:另一个产 物是Na2CO3 还是NaHCO3?认知再次 发生冲突,部分学生认为CO2过量时产 物是NaHCO3,CO2少量时产 物是Na2CO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思路再次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实验设想:分别往苯酚浊液中加等量Na2CO3 粉末和NaHCO3粉末,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结论:加Na2CO3 粉末的苯酚浊液变澄清,说明苯酚继续与Na2CO3 反应,则苯酚钠与CO2反应的产物为NaHCO3。因此,CO2通入苯酚 钠溶液中,无论它是否过量,产物都是NaHCO3和苯酚。这样,由已知方法推未知,加深知识的深度,优化实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苯酚 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弱。苯酚和乙醇都含有官能团 -OH,苯酚显酸性而乙醇却没有。这是因为两者的-OH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苯酚的-OH与苯环相连,使得-OH的活性更加活泼。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论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主动建构,突出了对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内涵。

在本节课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用实验去验证“苯酚具有酸性”,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提出猜想,并自行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最后归纳总结并从分析研究中获得新知识。与传统的验证性教学相比,探究性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动手实验中,体验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验证苯酚的酸性实验设计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设计出好几种方案,而教师仅将注意力集中在预设的实验方案上,对学生提出的其他方案没有详细地解释和分析,这让学生无法确定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改进措施:应由其他学生对预设以外的方案进行评价,再选择认为可行的方案操作一遍,以实践检验真知。学生从实践中判断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学生既体 验了实验 操作,又真正掌 握了知识。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时给予肯定,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良性的影响。另外,还要强调学生分组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摘要: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在对比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苯酚和乙醇的不同性质的理解,而且能较大幅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之后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做好的铺垫。

上一篇:关于中秋节的佳句下一篇:我的愿望小学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