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

2024-04-12

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精选9篇)

篇1: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

苯酚性质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

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从生活入手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分析其结构特征,猜想推测苯酚性质,学生小组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主动构建新知;在此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新知。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自行总结得出结论”,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 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轻松学习,并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苯酚性质实验讨论 , 学习苯酚的性质;

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验方案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

验结果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通过苯酚特性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给学生一个科研的环境,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本节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本节难点:培养学生在知识对比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从同学们熟知的消毒药水来苏入手,创设情景→激活课堂→媒体演示→对比分析→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反馈小结→知识拓展→课后作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的讨论教学

四、教学准备

实验药品:苯酚固体、苯酚溶液、浓溴水、苯酚钠溶液、醋酸、稀盐酸、石蕊试液、PH 试纸等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水槽、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一进医院,我们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什么气味?(来苏尔水味)。你知道来苏尔水吗?(常用于医疗器械和环境消毒,它的重要的成分是甲基苯酚)那么,来苏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今天我们来探究它的性质,甲基苯酚属于酚类,研究酚类我们从最简单的酚——苯酚开始。

【学生观察】①观察洗手液(碰巧含酚类物质)瓶体的标签上有一行字“含来苏尔成分”就是酚类物质,闻一闻它香吗?②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气味。

【教师】苯酚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成粉红色),它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一种烃的衍生物 , 这一新物质的学习我们采用探究性学习。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同学们的活动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具体的步骤一般为:

【投影】一种新的物质--研究结构、查资料提出假说(理论探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科学推论(结论)

--迁移拓展(应用)

【学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 跃跃欲试。

【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苯酚的结构。

【教师】①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苯酚的结构,突出其中的羟

基和苯基,特别是羟基。

②布置任务:同学们自由分组、自由组合(课前完成),根据苯酚的结构和苯酚可能有的性质。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表

现出极强的探究欲望,为下部分探究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二)学生理论探究

【 学生 】 学生接受任务后,思维高度活跃;各自确定自己的情投意合的合作伙伴后 , 各小组就活动开了。各小组很快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汇报讨论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自

主学习能力。

【 教师 】 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 , 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性质

【 投影 】类比推测

①苯酚和乙醇一样含羟基,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故苯酚可能能与金属钠反应能

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②苯酚和苯一样都含苯环,苯能发生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发生加成反应,故苯酚可能能发生取代反应(如和溴单

质等)和加成反应。

③类似于一般的有机物,苯酚能发生氧化反应。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先前观念(苯和乙醇的性质)建构苯酚可能有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 教师】 反问 : 苯酚的这些性质是大家从它的结构中推导出来 , 事实上有无这些性质呢 ? 大家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

行验证呢 ? 【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探讨过程】

(三)学生设计并确定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一】苯酚的酸性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热情高涨 , 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很快的提出各种实验方案:组一:在试管中取苯酚溶液约2mL,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组二:取苯酚溶液约1/3,滴加浓NaOH溶液。组三:向碳酸钠(含酚酞)溶液中滴加盐酸和苯酚溶液,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二】苯酚的取代反应

向一支盛有约2mL澄清苯酚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足量的浓溴水。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苯酚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l%的FeCl3溶液。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可行性分析,投影“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每小组作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听、记;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后,学生动手开展

实验。

(四)实验验证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指导。本阶段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过程之一 , 它包括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现象的呈现、反应实质的揭露和实验结论的初步形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特别认真,小组各成员间分工协作,观察的细致入微,记录的详细完整。分析结果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能透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中

学生很多的能力得到培养,如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技术,也加强了合作意识。

(五)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结论和发现的问题

汇报结果整理记录如下:

【结论 1 】

1、与指示剂反应

苯酚稀溶液使紫色石蕊不

变色

与碱反应

氢氧化钠能使苯酚浊液变澄清

与盐的反应(1)向碳酸钠(含酚酞)中滴加盐酸,现象是:滴加1—2滴盐酸后,碳酸钠溶液褪色,无气泡生成;再滴

加盐酸,有气泡生成。

(2)向碳酸钠(含酚酞)滴加苯酚浊液,现象是:碳酸钠溶液褪色,无气泡生成;再滴加苯酚,仍无气泡生成,切苯

酚浊液澄清。

得出:苯酚中的羟基在苯环的作用下,羟基上的氢活泼些而显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

且酸性强弱顺序是:HCl>H2CO3 >C6H5OH>HCO3-【教师】把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在黑板上。穿针引线,抓住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探讨。这一阶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你讲完了我继续。组与组之间相互反驳,又相互合作,力求探讨出实质。表现出对真理追求的那份执著,让老师感

动。

【结论 2 】从实验探究二的现象可得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 得到白色沉淀 —— 三溴苯酚。此时可能会有部分同学会直接下结论:苯酚比苯易发生取代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苯和溴取代反应的比较 , 来说明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学生】激烈讨论,分析比较如下:(略)

【 结论 3】 从分析对比中学生可总结出:苯酚分子里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起取代反应。常用溴水和FeCl3来进行

鉴别和检验苯酚。

【教师】现在我们来书写苯和溴取代反应的方程式。那么你能发现哪些部位发生取代吗?量又是多少?

【学生】激烈讨论,羟基邻对位上的氢被取代,每一摩尔氢

原子被取代需要一摩尔溴。【教师】此反应又可定量计算的依据。

(六)总结本节探究内容,上升为理论;并重申探究式学习

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探究的内容得出总的结论:

【结论】苯酚即具有苯基的性质,又具有羟基的性质,但因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使苯酚有具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如弱酸性,易取代等性质。

实验、观察仅仅是认识的基础,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才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关键所在。在每一次实验后,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综合分析,并用于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形成较完善的理性认识,总结出各知识点内在联系,从而得

出问题的一般规律。

【教师】最后点出:

(1)我们在以后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时,既要研究其中官能团的共性,又要掌握官能团在不同“氛围”内的特性。

(2)本节课我们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也就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该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后学习有一定的指

导意义。【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酚

苯酚

(一)酚类: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构成的化合物叫酚

官能团:—OH

分子式:C6H6O

(二)物理性质(略)

(三)化学性质

1、弱酸性(石炭酸)

2、苯环上的反应

3、显色反应

篇2: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苯酚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酚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及酚类物质的结构特点

(3)、能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认识苯酚的化学性质,尤其是酚羟基有别于醇羟基的特性

(4)、能根据苯酚的性质特点确定其检验方法

(5)、知道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与官能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的探究,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2)、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对苯酚性质的多种途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

(4)、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5)培养学生根据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具备分析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4)、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善于交流,学会团结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特性及化学反应原理

难点:

.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2.根据物质结构预测性质的能力的培养和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类比推测、实验探究

四、教学媒体:实物、模型、实验、投影、电脑动画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质疑】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会闻到一股特殊气味,你知道这是什么物质的气味吗?

【情景】来苏水为什么可以消毒呢?

仔细回忆、观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导入生活情景和展示日常用品,从与酚相关的身边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稍后的学习埋下伏笔,预留悬念

【板书】探究苯酚的性质

【投影】苯酚的球棍模型和填充模型

【板书】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6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理解、记忆、书写分子、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掌握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式。

【板书】

二、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色、态、味)

【质疑】前面已经学过苯不溶于水,乙醇极易溶于水,那么同时具有苯环和羟基的苯酚的溶解性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探究)

【实验探究一】两药勺苯酚晶体—10mL水,振荡→

【质疑】常温下苯酚难溶于水是否就意味着苯酚任何情况下都难溶于水?(引导学生从改变温度的角度继续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溶解性)

【继续探究】实验一所得浊液稍加热(澄清)冷却(浑浊)

结论:常温下苯酚固体不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互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讲述】

1、苯酚有毒,使用苯酚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2、苯酚与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可用于环境消毒

观察,认识苯酚的色、态、气味。

部分同学由苯酚与乙醇结构相似,推测其应易溶于水;也有的认为,苯酚结构与苯相似,应难溶于水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自主发现规律

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其空间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再通过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大胆预测其可能的性质,最后运用“实验”武器来探究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质疑】我们知道醇是显中性的,那么同样具有羟基的苯酚它的酸碱性如何呢?你如何设计简便的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呢?

引导学生进入探讨过程,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热情高涨,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完善。

【板书】

三、探究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苯酚酸碱性的探究

方案

1、用PH试纸检验苯酚溶液

结论:苯酚显酸性,PH值在5到6之间。

方案

2、苯酚浊液15-20滴滴加5%NaoH溶液1-2滴(变澄清)滴加稀醋酸1-2滴(又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结论:苯酚有酸性,但酸性比醋酸弱。

【质疑】苯酚有酸性,它的酸性强弱到底如何?

【投影】碳酸、苯酚和碳酸氢根的电离平衡常数

【质疑】如果在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会有什么现象呢?

化学方程式:

结论:苯酚显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因此苯酚又叫石碳酸。

【小结、板书】

1、酚羟基的特性——弱酸性:

苯酚具有酸性,但酸性极弱。

【质疑】羟基受苯环的影响,使羟基活化,所以苯酚显酸性。

那么苯环会不会受羟基的影响呢?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苯不与溴水反应,那么苯酚是不是也不会和溴水反应呢?

【实验探究三】用试管取少量苯酚稀溶液,滴加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板书】

2、苯环上的取代

【讲述】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很灵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质疑】苯酚和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说明什么?

【讲述】苯酚分子里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发生取代反应(羟基的邻位和对位)

【质疑】苯酚除了可以用溴水检验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实验探究四】苯酚的显色反应:用试管取少量苯酚稀溶液,滴加1-2滴Fecl3溶液,观察现象。

【板书】

3、显色反应

结论:遇Fecl3溶液显紫色,利用这一反应可用于检验苯酚或Fe3+的存在。

补充讲述:利用这一反应也可以鉴定苯酚的存在;其他的酚类也会发生类似反应。同时其他酚类也具有苯酚的相似的性质。

【板书】

4、酚类与苯酚的性质相似

思维高度活跃;各小组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汇报讨论结果。

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提出形形色色的实验方案。在老师的点拨下不断完善方案

学生认真探究,小组各成员间分工协作,细致观察,详细记录。分析结果时相互讨论,相互补充,能透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各小组成员积极大胆猜测思考交流,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激烈讨论,从分析对比中得出结论:苯酚比苯易发生取代反应。

从结构角度总结出:苯酚分子里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起取代反应(尤其是活化苯酚中羟基的邻位和对位)。

动手探究,发现新知: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紫色。

教师引导学生把苯酚的结构与乙醇、苯结构相比较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同时几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本阶段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过程之一,它包括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现象的呈现、反应实质的揭露和实验结论的初步形成。籍此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观察、动手、分析归纳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技术,也加强了合作意识。

将实验设计微型化,可以节约药品,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掌握苯酚的检验方法。

【板书】

四、苯酚的用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苯酚的性质归纳总结苯酚的主要用途:

阅读、理解、归纳,经过共同讨论,总结出苯酚用途

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联系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小结】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三、苯酚的主要化学特性:

、酚羟基的弱酸性

2、苯环上的取代

3、显色反应

4、酚类与苯酚的性质相似

四、苯酚的用途

学生讨论小结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醇的有,属于酚的有

2、预测邻甲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3、用哪一种试剂,可以把苯酚、乙醇、NaoH、kScN四种无色溶液鉴别开来?各有何现象?

【实践活动】

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参考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设备①进行的是操作____________,实验室这一步操作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2)由设备②进入设备③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由设

备③进入设备④的物质B是____________;

(3)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

【作业】

课本P55、2、3、4

回忆、归纳、总结

思考、练习

篇3: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

环节一:苯酚部分物理性质的探究

教师给出苯酚的结构简式, 苯酚可以看作乙醇的乙基被苯基所替代, 苯中的氢被羟基所替代。根据结构决定性质, 可以让学生预测苯酚的水溶性如何, 根据乙醇的水溶性, 可能预测苯酚易溶于水, 因为苯酚有亲水性基团。根据苯的水溶性, 可能预测苯酚不溶于水, 因为苯酚有憎水性基团。有的考虑到以上两点, 可能预测苯酚微溶于水, 因为它既有既有羟基, 又有苯基。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实验, 取少量苯酚晶体于试管中, 观察颜色, 同时闻其气味, 加入约2ml蒸馏水, 振荡;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果苯酚常温下微溶于水, 温度高的时候可以与水互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 苯酚熔点43℃, 65℃以上为什么可以与水互溶。教师加以提示:乙醇与水互溶的原因是因为氢键的作用, 那么苯酚在65℃以上, 苯酚变为液体, 容易和水充分接触, 形成氢键, 与水互溶。

环节二:苯酚的还原性

教师展示苯酚白色的苯酚固体和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暗红色的固体, 让学生推测可能的原因。学生很容易想到, 它可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所以苯酚具有还原性。让学生从结构上分析, 为什么苯酚具有具有还原性。苯酚的结构中含有羟基, 它很容易被氧气催化氧化。那么如何用实验证明它确实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由于缓慢氧化时间较长, 很难观察到, 如何加快这个反应的反应速率呢?考虑到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可以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同时加热的过程中, 苯酚由固体变成液体, 也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比如通入纯氧。讨论的实验结果, 苯酚加热融化, 通入氧气, 很快变成红色。这个环节, 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去验证苯酚的还原性, 让学生选出常见的一些无机氧化剂, 例如高锰酸钾等。在学生设计氧化剂的环节, 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三价铁离子作为氧化剂, 可能会出现反常的现象, 正好可以引出苯酚的显色反应。

环节三:苯酚的弱酸性

根据苯酚的结构, 学生肯定容易想到苯酚能够和金属钠作用产生氢气。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设计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的难点在于苯酚是固体, 金属钠也是固体, 固体之间很难发生化学反应。有的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加热使苯酚融化变成液体, 可是加热的情况下苯酚就很容易被氧化, 同时温度高, 反应更剧烈, 有一定的危险性。苯酚肯定要配置成苯酚溶液, 在于溶剂的选择上, 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苯酚易溶于有机试剂, 同时有机试剂又不能和金属钠反应, 乙醇肯定不合适, 只有选择四氯化碳或者苯。

教师进一步发问, 苯酚能够和金属钠反应, 能够说明苯酚具有酸性吗?肯定不可以, 和极其活泼的金属反应并不是酸的特性。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系列的实验, 证明苯酚具有酸性。学生们很容易联想到酸的通性, 但在把紫色石蕊滴入苯酚溶液中, 发现颜色变浅, 并不明显变红。有人认为苯酚使指示剂变色, 有人却认为这有可能是溶液稀释的结果。我们可以采取对比性实验原则, 分别取2ml蒸馏水和2ml苯酚溶液于试管中, 加入紫色石蕊。结果发现, 苯酚的酸性很弱, 几乎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在设计苯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 发现苯酚固体可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为了实验更科学, 更便于观察, 有的学生在反应前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了酚酞试剂。苯酚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一直是学生困惑的地方, 我们不妨就以实验为突破口, 让事实来说话。碳酸钠溶液加入酚酞, 再加入一药匙的苯酚固体, 发现苯酚固体溶解, 红色变浅, 并不产生气体。学生们很容易推出反应产物是碳酸氢钠和苯酚钠。在苯酚的弱酸性的问题上, 很容易得出, 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因为前面的试验中, 苯酚并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而碳酸可以。我们还是让学生利用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 来设计实验, 预测实验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于前面的铺垫, 学生是能够顺利完成的。

我们通过苯酚的结构, 预测了其化学性质, 利用的是结构上的共性。通过实验, 小心的进行了求证, 还要回到结构上来寻求差异化的原因, 利用的是结构上的特性。由于苯基的影响使得苯酚羟基中氢的活性增强, 所以电离出氢的能力的顺序是苯酚>水>乙醇。

环节四:苯酚的取代反应

苯酚的取代反应非常灵敏, 可用于苯酚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实验中,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验药品的过量问题。苯酚的稀溶液和浓溴水反应, 溴水应该过量。在滴加浓溴水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产生白色沉淀, 振荡又溶解, 直至溴水过量, 才能最终观察到白色沉淀, 很可能这个白色沉淀是可以溶解在苯酚中。

可以让学生根据结构推测反应的类型是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学生容易预测出它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因为苯的性质是易取代难加成。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它是个取代反应呢?比较好的设计有: (1) 测定反应前后的导电率, 如果是取代反应, 将生成强电解质, 导电率增加。 (2) 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 如果是取代反应, 生成了强酸。

我们通过结构预测了它的反应类型 (共性) , 但取代反应更彻底和灵敏, 反映了结构的差异性, 羟基使苯环的活性增强。

教学小结:大胆预测, 往往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教师要注意引导, 苯酚的教学中, 根据苯酚的结构简式, 学生们猜测了许多反应, 比如消去, 酯化。消去很容易理解不能反应, 酯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形成。这要求老师及时将重点引导本节课要探讨的内容上来。实验探究的环节, 学生充分调动了思维, 提出了各种方案。其中的亮点是苯酚和钠的反应巧妙实施以及探讨苯酚的取代反应使所体现的实验的严谨性和探究实验基本思想。

摘要: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以苯酚这节课为例, 教学中贯彻结构决定性质的主导思想, 激励学生大胆预测, 并最终通过实验探究去验证。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探究,苯酚

参考文献

[1]姜爱军.创新中学化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4-01-20.

篇4:苯酚性质的探究教学案例

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本节课的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本节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在知识对比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苯酚性质实验讨论,学习苯酚的性质;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验方案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通过苯酚特性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探索分为两个部分,一、官能团共性探讨,二、官能团特性的探讨

教学过程流程图如下:

教师

学生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的讨论教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实验药品:苯酚固体、苯酚溶液、浓溴水、苯酚钠溶液、醋酸、稀盐酸、石蕊试液、PH试纸等。

实验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水槽、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在完成乙醇的教学后,提出一种也含羟基的烃的衍生物—苯酚并展示实物。

[学生]观察,听。

[教师]苯酚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成粉红色),它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一种烃的衍生物,这一新物质的学习我们采用探究性学习。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同学们的活动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

具体的步骤一般为:

[投影]一种新的物质——研究结构、查资料提出假说(理论探究)——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科学推论(结论)——迁移拓展(应用)

老师则仅在一旁起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学生]听,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跃跃欲试。

[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一起探讨苯酚的结构。

(1)[提问]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苯酚的结构,突出其中的羟基和苯基,特别是羟基。

(2)布置任务:同学们自由分组、自由组合(课前完成),根据苯酚的结构预知苯酚可能有的性质。

像这样,先给学生展示新物质,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接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然后切入正题——探究苯酚的性质。使整堂课的引入变的自然,学生兴趣得到激发,表现出极强的探究欲望,为下部分探究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学生理论探究(假说)

[学生]学生接受任务后,思维高度活跃;各自确定自己的情投意合的合作伙伴后,各小组就活动开了。各小组很快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并汇报讨论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主要的有以下几点性质:

[投影]

(1)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  有部分同学认为苯酚与乙醇结构相似(都含羟基),应能溶于水;

有的可能有认为,苯酚结构与苯相似,应难溶于水。

(2)苯酚里有羟基应能和金属钠反应 (学生意见较统一)

(3)苯酚分子中有苯环,与苯有相似之处苯酚应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 (较不肯定)

[教师]反问:苯酚的这些性质是大家从它的结构中推导出来,事实上有无这些性质呢?

大家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呢?[自然引导学生进入探讨过程]

3.学生设计并确定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热情高涨,各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很快的提出各种实验方案,形形色色,有的方案设计的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强,体现出严密思维之美;有的方案,看是简单,但却实用,可行性强;有些方案则显得破绽百出,可行性差。对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教师应持肯定和欢迎态度,给好的方案以肯定,给不完善的方案以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可行性分析,投影“实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每小组作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学生]听、记;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后,学生动手开展实验。

4.实验验证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指导。

下面列出部分小组的实验报告,以及指导的过程如下:

[学生实验 1]

少量苯酚混浊△     澄清混浊(待用)[验证假设①]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常温下苯酚固体不溶于水的实验事实之后,教师通过提问(常温下苯酚难溶于水是否就说明苯酚就难溶于水),引导学生从改变温度的角度继续探讨溶解性,得出正确的实验事实 ,这一步的指导也可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进行)

[学生实验2]少量苯酚熔化剧烈反应 [验证假设②]

(教师指导学生在该实验的操作中注意安全问题)

[学生实验3]苯酚溶液白色沉淀(不明显)沉淀消失 [验证假设③]

(现象不明显,教师提供有关产物三溴苯酚性质的资料(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查有关产物三溴苯酚的性质),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可建议学生补做实验4,或其他的学生自己提出的方案)

[实验4]溴水白色沉淀(学生通过查资料可知为三溴苯酚)

本阶段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过程之一,它包括实验过程的实施、实验现象的呈现、反应实质的揭露和实验结论的初步形成。

5.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结论和发现的问题。

[教师]把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在黑板上。穿针引线,抓住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探讨。

这一阶段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你讲完了我继续。组与组之间相互反驳,又相互合作,力求探讨出实质。表现出对真理追求的那份执著,让老师感动。

汇报结果整理记录如下:

(1)从实验1的现象可得出:

[结论1]苯酚在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则能与水混溶。(教师引导学生从结构出发,解释原因)由于苯酚结构中的羟基能溶于水,苯基难溶于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苯酚有了特有的溶解性。

(2)从实验2的现象可得出:熔化的苯酚能与金属钠反应。其中有部分学生认为,反应比乙醇更剧烈;其中又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反应条件不同不能比较,只能说明能与金属钠反应,此时教师应给第二种认识的同学以肯定,并引导学生继续探讨。

[教师]在乙醇与钠反应的原理探讨中大家已知道,钠是置换出羟基中的氢,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探讨出苯酚与钠反应也是置换出羟基中的氢(课外小组也可再探讨一下)。若在同一条件下,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则说明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反之,醇羟基活泼。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继续设计实验进一步探讨(可提示:若酚羟基活泼则有可能它的溶液会电离出氢离子显酸性,若显酸性酸性强还是弱呢?)。

[学生]认真听,着手设计实验。

下面是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

[实验5]1mL的苯酚溶液没变红

该小组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苯酚不显酸性或酸性较弱。

[实验5]1mL的苯酚浊液澄清溶液(苯酚钠)

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苯酚有酸性。

[实验6]1mL苯酚钠溶液浑浊(游离出苯酚)

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苯酚有酸性,且酸性比盐酸弱。

[实验7] 分二组

1mL苯酚钠溶液浑浊(游离出苯酚)

1mL苯酚钠溶液浑浊(游离出苯酚)

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苯酚有酸性,且酸性比醋酸、碳酸都弱。

[结论2]苯酚中的羟基在苯环的作用下,羟基上的氢活泼些而显弱酸性,酸性比碳酸还弱。

(3)从实验3的现象可得出:苯酚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得到白色沉淀—三溴苯酚。此时可能会有部分同学会直接下结论:苯酚比苯易发生取代反应。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苯和溴取代反应的比较,来说明反应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

[学生]激烈讨论,分析比较如下:

苯 苯酚

反应物 液溴 溴水

温度 不用加热 不用加热

催化剂 铁粉 无

产物 一溴代苯 三溴苯酚

[结论3]从分析对比中学生可总结出:苯酚分子里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容易起取代反应。

6.总结本节探究内容,上升为理论;并重申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探究的内容得出总的结论。

[结论]苯酚即具有苯基的性质,又具有羟基的性质,但因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使苯酚有具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如弱酸性,易取代等性质。

[教师]最后点出:

(1)我们在以后学习其它烃的衍生物时,既要研究其中官能团的共性,又要掌握官能团在不同“氛围”内的特性。

(2)本节课我们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也就是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该学习方法对我们今后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六、评价方案

苯酚性质内容设计成探究模式,并把其分为官能团共性探究和官能团特性探究两部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是完全符合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认知及心理特点,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从学生处反馈的结果也较好。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全面参与,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这样的课较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充分满足了他们动手实验的欲望。学习效果好,知识结论是自己探究中得到,影响深刻。有些学生发出感叹说“原来学习也能学得如此快乐”,“这堂课让我对化学的学习更感兴趣了”,“老师这样的课要多上些,我们很喜欢”。

篇5: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人:

一、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带胶皮的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附铁夹、矿泉水瓶

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

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

2.将导管通入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锥形瓶中用药匙装入少量石灰石,塞上橡皮塞,并倒入适量稀盐酸

4.将导管通入集气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5.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6.取出导管,用毛玻璃盖住瓶口,共收集两集气瓶及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阶梯蜡烛

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用火柴引燃放在烧杯中的阶梯式蜡烛;

2.将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移开顺着烧杯口将集气瓶倾斜,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 实验现象:第一次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现象分析:由于第一次从烧杯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

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从烧杯没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由于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烧杯底部,下方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酒精灯

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用石蕊试

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片

实验步骤:1.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

2.拿住瓶盖进行震荡并观察。

3.移开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用镊子夹持纸片放入集气瓶中,4.将纸片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5.将纸片蘸水之后重新伸入装有足量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矿泉水瓶变瘪,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液体,此液体很快

又重新分解成气体和无色的液体。第三步纸片微微变红;第四步中纸片重新变回紫色;第五步纸片明显变红。

实验猜想:生成的液体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于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石蕊试液

和二氧化碳反应不明显,而蘸水之后反应明显,可能是石蕊试液可以和碳酸反应。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小结:

篇6:苯酚的性质实验探究

以苯酚作为三氯乙烯(TCE)降解的共代谢基质,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测压仪(简称瓦呼仪)作为测试手段,分析了经苯酚驯化后的混合微生物对苯酚、TCE的降解特性;并讨论了以苯酚作为共代谢基质时TCE降解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未驯化的活性污泥不能降解TCE;经苯酚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当TCE的质量浓度为50μg/L时其降解效果较好,TCE的氧化率达33.69%;TCE的质量浓度为100 μg/L时其降解效果较差,其氧化率仅为3.2%;苯酚和TCE共代谢降解时,苯酚的.存在促进了TCE的降解,当苯酚质量浓度为40 mg/L、TCE质量浓度为50 μg/L时共代谢降解效果最好,TCE的氧化率为79.11%.

作 者:王雪莲 杨琦 甘小莉 尚海涛 万力 WANG Xue-lian YANG Qi GAN Xiao-li SHANG Hai-tao WAN Li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 刊 名:现代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SCIENCE 年,卷(期):2005 19(4) 分类号:X703 关键词:三氯乙烯   苯酚   活性污泥   瓦呼仪   共代谢降解  

★ 《苯酚》化学教学反思

★ 邻苯二甲酸酯分子结构与厌氧生物降解相关性研究

★ 精细化工废水有机成分分析及其生物降解性与毒性的拓扑研究

★ 化学研究论文范文

★ 好氧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

★ 讨论四性量化研究论文

★ 化学水处理系统方案的比较研究

★ 厌氧/好氧工艺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 化学激发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研究

篇7:有机化学性质的实验报告

产品产量 g ,物态,颜色,气味 ;

产率的计算

七、讨论及回答问题:

篇8:巧用实验探究,活化苯酚教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中苯酚的教学安排在《乙醇》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乙醇官能团-OH的性质,也对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而苯酚与乙醇的结构都含-OH,所以,苯酚和乙醇的性质存在相似之处,但-OH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势必造成它们的性质又存在差异。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本节课教师在对比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探究性实验,不仅加深学生对苯酚和乙醇的性质不同的理解,而且能较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之后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倡导通过以化学 实验为主的多种探 究活动,促进学生 科学素养 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化抽象为具 体,更容易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其程序如下: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教师对其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再次设计更优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三、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 境,往往能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基于此,教学《苯酚》时,以生活中的苯酚软膏说明书引入新课,从而引出 最简单的 酚为苯酚,结构简式 为。结合苯酚说明书提到“苯酚软膏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等信息,展示苯酚的结构,分析并猜想苯酚可能具有的性质。由生活例子引入苯酚,既贴近生 活,又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激起他们的求知欲,紧接着切入主题———探究苯酚的性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使整堂课的知识点更加通俗易懂。

2.分析问题,引出课题

结构决定性质,苯酚与乙醇都含有-OH,相同的官能团使苯酚与乙醇的化学性质相似,但-OH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必使这两者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教材上展示Na与乙醇反应的现象,按理论推断,Mg也能分别与乙醇和苯酚发生反应。因此,教师设计实验:将相同规格的镁条分别与等量的苯酚和乙醇反应,对比这两个反应的剧烈程度。结果发现,苯酚与Mg反应比乙醇的剧烈,这促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是不是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呢?再结合苯酚软膏说明书,进一步肯 定猜想:苯酚可能具有酸性。

3.设计实验方案

为了达到实验探究的功能并发挥其最佳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给的试剂及仪器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 方案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从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是否简单操作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强调注意事项。例如:如何证明苯酚具有酸性?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所给的试剂及仪器提出几种可行的实验方案。方案1:往苯酚溶 液滴加紫 色石蕊试液,看溶液是否变 红;方案2:往苯酚浊 液中逐滴 加入NaOH溶液,观察现象;方案3:测苯酚溶液的pH;方案4:往苯酚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观察其是否溶解并产生气泡。

4.实验探究

学生根据设计出的实验方案,选取试剂,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验证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具体每一个方案所对应的结果见表1。

师生共同分析这4种方案,得出结论:苯酚确实 有酸性,但酸性很弱,弱到不能使指示剂变色。那么 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继续 设计实验进一步探讨。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学生经过思考和交流,得出设想: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经过验证,溶液变浑 浊。结论: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接着引导学生书写苯 酚钠和CO2的反应方程式,此时,学生产生 疑问:另一个产 物是Na2CO3 还是NaHCO3?认知再次 发生冲突,部分学生认为CO2过量时产 物是NaHCO3,CO2少量时产 物是Na2CO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思路再次设计实验方案,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实验设想:分别往苯酚浊液中加等量Na2CO3 粉末和NaHCO3粉末,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结论:加Na2CO3 粉末的苯酚浊液变澄清,说明苯酚继续与Na2CO3 反应,则苯酚钠与CO2反应的产物为NaHCO3。因此,CO2通入苯酚 钠溶液中,无论它是否过量,产物都是NaHCO3和苯酚。这样,由已知方法推未知,加深知识的深度,优化实验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苯酚 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弱。苯酚和乙醇都含有官能团 -OH,苯酚显酸性而乙醇却没有。这是因为两者的-OH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苯酚的-OH与苯环相连,使得-OH的活性更加活泼。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布鲁纳的认识发现论为理论依据,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主动建构,突出了对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实验设计、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内涵。

在本节课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用实验去验证“苯酚具有酸性”,而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大胆提出猜想,并自行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最后归纳总结并从分析研究中获得新知识。与传统的验证性教学相比,探究性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动手实验中,体验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会了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验证苯酚的酸性实验设计中,学生们积极思考,设计出好几种方案,而教师仅将注意力集中在预设的实验方案上,对学生提出的其他方案没有详细地解释和分析,这让学生无法确定所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改进措施:应由其他学生对预设以外的方案进行评价,再选择认为可行的方案操作一遍,以实践检验真知。学生从实践中判断方案的可行性,这样学生既体 验了实验 操作,又真正掌 握了知识。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创造力及时给予肯定,这对学生的发展将产生良性的影响。另外,还要强调学生分组实验过程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

摘要: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在对比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探究性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苯酚和乙醇的不同性质的理解,而且能较大幅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之后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做好的铺垫。

篇9:苯酚性质复习一体化实验设计

关键词 苯酚;复习;一体化;实验

苯酚是高中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有机物,教学中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苯酚性质的演示实验,直接形象地引导学生了解苯酚的性质,但是鉴于苯酚有毒性、强烈的腐蚀性,极大的伤害学生和环境不能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所以本实验小组进一步改良完善了苯酚的实验过程,并将多个性质实验整合,实现了苯酚性质探索的绿色一体化。

实验过程:

一、苯酚物理性质实验

(1)向1号Y型管一端中加入少量苯酚,再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到苯酚溶液为乳白色悬浊液。

(2)将装有苯酚溶液的一端加热,溶液逐渐变澄清,再将澄清的苯酚溶液少量缓缓倒入Y型管的另一端,观察到苯酚溶液迅速变回乳白色悬浊液。说明苯酚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取少量苯酚在2号Y型管中分为2份,一边加入无水乙醇,很快形成无色溶液,表明苯酚易溶于酒精。另外一边加入少量CCl4,也变为无色溶液,表明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苯酚化学性质实验

(1)将所得苯酚悬浊液分两份置于1号Y型管两端,顺着管壁向一端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苯酚溶液变澄清。再向另外一端中加入紫色石蕊试剂,无变化。说明苯酚的酸性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2)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打开止水夹1,并且向长颈漏斗中滴加稀盐酸,使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将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导入1号Y型管一端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观察现象,溶液变为白色悬浊液,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说明苯酚的酸性小于碳酸而强于碳酸氢根。

取下1号Y型管,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溶液过滤),滴加氯化钡,观察,没有白色沉淀,所以证明溶液中只含有碳酸氢根。再取少量反应后溶液(溶液过滤)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铁,观察,溶液变为紫色(苯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装置:

(3)再将2号Y型管连接到实验装置中,打开止水夹2、3,试管中的浓溴水被压入Y型管一侧中,产生白色沉淀,为三溴苯酚。

(4)将2号Y型管另一侧中溶于CCl4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看到有气泡产生,收集少量气体验纯,有尖锐的爆鸣声,表明钠与苯酚反应产生氢气。

本研究最大的特点是苯酚用量最小化,每步实验可以前后承接,后续性质的研究用到前面的药品和溶液,较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理念,而整个过程的微毒性和环境零排放也是很大的以一个亮点,渗透和贯彻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上一篇:化痰平喘片说明书下一篇:绿化养护服务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