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2024-04-28

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共4篇)

篇1: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一、简答

1.简述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答:加涅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1)加工系统又称作操作系统,它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映器构成。

2)执行控制系统 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3)预期系统 它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机系统,对加工过程起定向作用。

2.罗杰斯对学习实质作了哪些解释?

答:1)在学习过程的本质上,他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连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在学习的起因和动机上,他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3)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4)在学习方法上,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3.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

答: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

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

最后,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4.分析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答:1.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2.学习动机是强还是弱,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3.根据叶克斯和多德森的定义,在各种活动中适中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这种适中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37 答: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辨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会影响到新的学习。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以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6.简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P178 答: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7.在我国幼儿园,有哪些游戏分类方法?各类型逻辑联系是怎样的?P185-186 答:1.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大类。

2.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可分别划分为三种: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划分为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各类型逻辑联系:其一,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孤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其二,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性游戏。

其三,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分。

8.分析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 P203-204 答:1.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技能,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的”运动。

2.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是“精细的”动作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精确性。

3.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运动系统。动作包括了“精细的”操作,又包括了“大肌肉群”的运动。

9.幼儿概念学习有哪些特点?P247-249 答:1)概念学习的操作性 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由于儿童的个别差异,幼儿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同一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概念学习明显受概念中情绪色彩的制约。幼儿对富有情绪色彩,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概念,更容易理解,记忆效果也更好。

10.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 P255 答:1)例证法 为了提高幼儿概念学习的能力,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给他们提供具有不同典型的实例,同时引导他们总结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征。

2)变式法 变式对幼儿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11.简述班图拉观察学习过程(法)P270 答:观察学习法是由班图拉提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去强化。

观察学习法,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有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特定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观察学习是一种儿童社会行为学习的常见途径。

12.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哪些?P317 答:1)注意的持久性

2)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不协调。3)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

4)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导语很感兴趣。

5)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6)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

7)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8)喜欢编故事、作曲。

13.简述幼儿园教育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P344 答:1.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4.应该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5.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14.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及其划分标准 P339-340

答:1.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

2.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出发,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

15.分析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活动)指导模式的特点 P367 答: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是由荷兰教学技术专家皮特斯提出。

1.呈现模式 对应于陈述性知识 由呈现信息、练习和表现业绩三个阶段组成,这一模式适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和培训程序。

2.行动模式 对应于程序性知识 常用于培训情境,强调的是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即“当学徒”。

3.探究模式 对应于条件性知识 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16.加涅提出的指导儿童学习的九项外部条件是什么? P372

答:1.引起注意 接受神经冲动模式

2.告知目标 激活执行监控过程

3.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提取先学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4.呈现刺激材料 为选择性知觉突出特征

5.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提供检索指导

6.引发行为 激活反应组织

7.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行为 激活提取,促成强化

9.促进保持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17.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特点 P394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三个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包括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对幼儿的评价时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为主。在技术上,借助于各种测验或量表。

18.如何建立和谐师幼互动? P425

答:1.从偏重关注事务到兼重关注情感

2.从教师单一主导到师幼双重主体 幼儿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3.从严格控制约束到适度自主自由

4.从谋求整齐划一到崇尚个性差异

5.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促进全面成长

19.有效互动型教师有哪些心理特征? P430

答: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风格or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0.简述教师应激来自人格方面的因素及其对策 P436

答: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激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在神经质和内向性上得分较高的教师很难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

对策:1.教师要控制应激,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对应激很敏感的人。如果是,不必放弃奉献精神和降低工作负荷。

2.教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应激反应。了解一下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使自己紧张或沮丧或易激怒。

3.教师要控制应激就要更加仔细地了解别人,换位思考,不要随便下结论。遇事要冷静,保持自己在认识上的客观性。

4.还要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这意味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问题的性质上,权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执行最适宜的。

5.在现实的生活中,减低应激也是非常重要。简单的放松技术、冥想技术可以使身体和内心,变得平静。

二、论述题

1.事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对现实的意义 P83 答: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和象征性模式。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将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她们组织成赋予某种意义的结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既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布鲁纳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不过,布鲁纳过分夸大“发现法”的学习,片面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否定学科基本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主张教师可任意设计、编订教材和教学计划,这些极端、片面的做法不可取。

2.分析建构主义对学习、学习者和知识的理解 P100

答:1.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刺激接受者,必须对外部信息作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所谓意义(知识)都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2.在怎样看待学习者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知识虽然包含真理性,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或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3.我国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并加以分析 P191 193

答:1.平行游戏法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这种指导策略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之中,效果显著。

2.合作游戏法 合作游戏法是一种常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合作游戏法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理展开游戏情节。

3.指导游戏法 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过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

法。

4.“真实发言人” “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这种指导策略与外部指导有一些相似,即教师无须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分析: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和指导游戏法是一种情境内指导。而“真实发言人“则是一种情境外指导。平行游戏法和合作游戏法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而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

4.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P210

答:1.知识经验 知识不是技能,而技能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由于其知识经验的相对缺乏,所以只能依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幼儿自身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对简单的技能技巧。

2.讲解与示范 动作技能学习通常是从教师讲解开始。对幼儿来说,讲解应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过度冗长的讲解要尽量避免。幼儿学习动作技能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示范。示范是以动作方式表演的,非常直观。示范性的动作由教师控制,动作应明确。

3.练习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虽然是多次地执行某种动作,但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动作方式为目的的重复。指导幼儿动作技能的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标 2.及时反馈

5.分析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及纠正幼儿错误概念的方法 P250

答: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缺乏识辨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象 7.语言理解错误

幼儿错误概念纠正的方法: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1.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不仅包含事物的本质特性也包括非本质特性;要消除错误,有效的方法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如幼儿认为昆虫不属于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应有大的躯体,而昆虫躯体小,所以它不包括到“动物”的概念内涵中。2.不合理地扩大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中包含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其他特征。要消除错误,有效的办法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如儿童没有将鸟的本质特征(羽毛等)包括在“鸟”的概念的内涵中,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因而把蝙蝠、蝴蝶都看成是鸟。

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P269

答: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观察正面榜样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强化评价法 在社会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成人和同样的强化、评价,幼儿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把别人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

3.体验思考法 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幼儿体验、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4.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

7.幼儿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P288

答:特点: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它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的直觉的情绪体验逐步由具体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所代替。到了大班年龄,幼儿开始具有道德认识,产生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

总体来说,幼儿的道德情感还是较肤浅,不稳定,易受感染和暗示。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应加强道德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调节。

培养:1.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包括:

(1)有积极、适时、适当的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应答

(2)有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及其情感氛围

2.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将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他

们相应的道德情感。

3.注意调节幼儿的情感。

8.谈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学习(联系实际)P325-329 答:指导创造性学习它要求幼儿园能为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改善教育活动环境和改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

幼儿园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就会自然地探索可能有的东西,并表现出创造性的动机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幼儿园应设置专门供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动室,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布置,使其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二)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幼儿创造性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时应具有正确的态度。教师必须明白,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只是其能力的大小不同而已。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给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对创造性的正确认识。即真创造和类创造。即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等都是属于类创造。

(三)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可以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它包括教师教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提问的方法等。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它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就是一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对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十分有利。

9.论述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及相应的教育指导 P375 答:个性化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和继续进步原理。

前者认为,不论各个儿童在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多大,他们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去达到教育的目标。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学习慢的儿童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教育目标可以不同,允许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达到最终的同一目标;不断评价儿童的进步情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提供多种选择的教育途径以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为那些在一般教育活动中不能获得成功的儿童提供补习。

后者认为,为了使儿童在一定时间内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儿童都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为儿童提供按他们自己的进度能够完成的进一步的学习任务;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使学得快的儿童扩大学习的范围,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10.试述我国师幼互动外显行为因素 P416-420

答:1.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包括施动者与受动者。任何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信息,从而引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往来而形成的。

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

其一,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两种:即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其二,从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来看,师幼互动行为因其发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六种,其中教师与幼儿各占三种。教师的三种为:正向、负向、中性:幼儿的三种为进取、畏惧、平和。

3.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在每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进程中,无论是教师或幼儿作为施动者,他们各自发出的施动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倾向,即借助于行为来执行自己的某项决定、计划或表达自己的某一要求、愿望。对于一切师幼互动事件来说,其结果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施动者的行为目的,要么对之加以拒绝

4.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以互动过程中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主体构成可以区分为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1.依据施动行为及反馈行为的实现方式可以区分为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型师幼互动。2.依据教师与幼儿在互动行为中所体现的情感特征的交叉组合可以区分九种类型的师幼互动。3.根据师幼互动的主题与结果的关系分为2种类型的师幼互动。

11.谈谈职业教师的压力症表现及如何应对 P439-440 答:教师出现“职业压力症”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具体表现):

1.幼儿园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改革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辄会责怪或迁怒于幼儿。

2.经高度兴奋、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在教育工作中,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攻击性。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独自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应对策略:

1.幼儿园中开辟供教师专用的静养、休息室以及专用的研究室,以减少对教师身心的干扰。

2.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机制,促进教师的精神健康。

3.改善幼儿园教育的气氛和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资料、进修体制等方面的支援。

4.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幼儿园的组织、行政部门等要倾听教师的要求、心声,加强教师群体间的沟通交流。

6.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使工作、娱乐、休息锻炼及心理调节有机地协调起来。

篇2: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一.

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3)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客观因素

1.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二)主观因素

幼儿自身的心理活、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三.

对幼儿影响比较多的具体环境有哪些?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

四.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1.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六.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一般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6.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七.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

2.动作不断发展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八.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特征

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

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

3.独立性开始出现

九.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影响大

4.爱模仿

十.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十一.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十二.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尝试学习

3.语言理解学习

4.综合性学习

5.交往中学习

6.游戏活动

十三.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十四.注意对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

(2)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

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

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2)

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

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十五.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十六.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哪些?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十七.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十八.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考虑到哪些规律?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十九.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2.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二十.注意广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十一.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1.任务要少且要明确具体

2.使用的教具不能太多

3.应考虑对象的特点

4.活动应是幼儿应是经验范围以内的二十二.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哪些?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二十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视觉

(1)

视敏度

(2)

颜色视觉

2.听觉

(1)

听觉感受性

(2)

言语听觉

3.触觉

(1)

视触觉的协调

(2)

动觉

4.空间知觉

(1)

方位知觉

(2)

距离知觉

(3)

形状知觉

5.时间知觉

二十四.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

1.幼儿初期(3-4)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比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2.幼儿中期(4-5),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3.幼儿晚期(5-6),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的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二十五.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

1.3岁辨别上下

2.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

3.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4.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扔感困难。

二十六.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1.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

2.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能理解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

3.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

4.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能理解“前天”“大后天”,并学会看钟表。

二十七.在知觉过程中,要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受哪些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二十八.在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1.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

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4.教给幼儿有顺序地观察方法

二十九.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三十.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活动材料的性质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三十一.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2.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三十二.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三十三.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而得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三十四.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表现在?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三十五.幼儿创造性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幼儿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2.幼儿创造性表现为具有好奇心

3.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4.幼儿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三十六.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上

三十七.在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十八.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是幼儿活动的基础

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十九.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1.直观行动思维

(1)

思维依赖与一定的情境

(2)

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四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2.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3.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四十一.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1.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长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2.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3.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4.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四十二.幼儿概括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3.概括不准确

四十三.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2.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

3.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4.最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四十四.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2.言语与幼儿的认识过程

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四十五.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口语的发展

(1)

掌握全部本组语音

(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3)

初步掌握语法

(4)

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5)

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2.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

(1)

掌握口语词汇

(2)

掌握语音

(3)

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

(4)

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四十六.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创造交往和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2.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3.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4.成人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四十七.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

2.组织作用

3.信号作用

4.感染作用

四十八.要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具体应注意那些问题?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四十九.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3.情绪的外露性

4.高级情感的发展

(1)

道德感

(2)

理智感

(3)

美感

五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五十一.如何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客服不良情绪?

1.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4.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5.要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五十二.为什么说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五十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方面。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

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

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控制的发展

五十四.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

1.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2.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五十五.气质的分类及特点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五十六.新生儿的气质类型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性

五十七.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1.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

3.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五十八.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五十九.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六十.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1.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

2.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可以针对幼儿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正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针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十一.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3.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六十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人际关系的建立

2.性别行为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六十三.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六十四:儿童的依恋类型

1.回避型

2.安全性

3.反抗性

六十五.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

六十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1.首先,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2.同时,父母亲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高高兴兴地和孩子玩。

3.其次,父母亲对孩子所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做出反应,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六十七.2岁前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

2.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六十八.3岁后幼儿而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六十九.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课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七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分享行为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的个别差异

4.亲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规范

七十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

1.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2.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

3.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余时,幼儿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给需要的幼儿,非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

4.分享对象不同时,幼儿的分享反映也不同。

5.幼儿更注重于食物,对待这些东西,幼儿的均分反映高,而慷慨反映少,对玩具,幼儿慷慨反映稍多。

七十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规范.1.首先,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其次,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3.最后,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七十三.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七十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

3.强化

4.挫折

七十五.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任性

2.依赖性强

3.坚持性差

4.自私

5.不合群

6.胆小

七十六.独生子女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培养独立性。

2.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不能无原则地满足不合理要求,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同伴交往机会,使孩子逐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七十七.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

独自游戏

(2)

平行游戏(2-3岁)

(3)

联合游戏(3-4岁)

(4)

合作游戏

2.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四种

(1)

练习性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

建构性游戏

(4)

规则游戏

3.从游戏行为的内在关系来看,幼儿游戏一般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

未分化型

(2)

累积型

(3)

连续型

(4)

分节型

(5)

统一性

七十八.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作用

1.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发展幼儿的智能

3.平衡幼儿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七十九.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岁半-4岁)

2.象征期(约4-5岁)

3.概念画期(约5-7岁)

4.写实倾向期(7岁以后)

八十.涂鸦期儿童绘画心理的基本特征

1.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是伴随语言来完成的。

2.涂鸦期儿童的绘画带有纯粹游戏的性质。

3.涂鸦也是幼儿吧脑、眼、手动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

4.涂鸦期的孩子不单单用手画画,而是用胳膊和整个身体来画画的。

5.幼儿期孩子的绘画基本上是没有空间概念的。

八十一.概念画期绘画的独特基本特征

1.幼儿对大小关系还不太关心

2.对空间关系还不很理解

3.综合能力、注意力等发展得还不够

4.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泛灵论的倾向

5.现实和非现实交织在一起

八十二.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1.3-4岁幼儿学会计数,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篇3:金融学简答论述复习题总结

3.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负债业务:形成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借入负债,结算中的负债资产业务:形成银行资金运用的业务,包括现金存款,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银行不动用火较少动用自己资金而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中间业务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主要包括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保函结算业务,代理业务,票据承兑和保证,咨询和情报。

4.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保证币值稳定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实施宏观调控的充分与必要条件;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 中央银行是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作用:稳定货币,稳定金融 促进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 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推动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

5.5.简述金融市场的功能。(1)微观层面的功能: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2)宏观层面的功能:资本积累;资源配置 ;调节经济 ;反映经济

6.何谓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那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即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银行不动用或较少用自己资金,主要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目前可从事的中间业务有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代理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类、咨询顾问类 其他类 7金融创新的原因:原因: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客观要求;金融管制的放松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迅速发展给金融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追逐利润最大化是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内容:(1)金融产品、工具的创新。(2)金融服务的创新。(3)金融机构功能和金融市场组织体系的创新。

8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

一、中 央 银 行:中国人民银行。

二、国 有 商 业 银 行:1.中国工商银行2.中国农业银行3.中国银行4.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 份 制 商 业 银 行 主 要 有:1.交通银行2.中信实业银行3.中国光大银行4.深圳发展银行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招商银行7.民生银行

四、政 策 性 银行:1.国家开发银。2.中国进出口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五、主 要 的 非 银 行 金 融 机 构:1.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2.中金公司,汇金公司等金融公司3.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等证券公司4.上投摩根,泰达荷银等基金公司5.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6.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外 资 银 行 和 涉 外 金 融 机 构。1.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机构2.高盛集团等国际投资机构3.量子基金等国际投资基金

9、简 述 我 国 利 率 市 场 化 改 革 进 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早期的改革侧重于理顺商品价格。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一)放开银

行间拆借利率的尝试(二)银行间拆借利率正式放开

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一)国债发行的市场化尝试(二)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三)放开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

三、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一)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二)稳步推进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现在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已经基本过渡到上限放开,实行下限管理的阶段。与此同时,贷款利率浮动报备制度初步建立,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通过报备系统,定期向人民银行反馈贷款利率的浮动情况。2004年10月29日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该项政策构建了现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今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落实该项政策为中心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逐步提高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建设。

10、信 用 的 主 要 形 式 有 哪 些 ?各 有 何 特 点? 主要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其他信用形式,如资本信用、合作信用、国际信用等。特点: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之间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处在产业资本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商品资本,他是产业资本的一部分,不是已退出产业资本循环的闲置资本;商业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银行信用:广泛性;间接性;综合性。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出现,债权人是全社会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国家信用的形式主要是发行政府债券(包括公债和国库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公债多用于弥补政府预算赤字,所筹措的资金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等生产性支出,还有军费开支和社会福利支出消费信用:每笔授信额度小;信用状况偿债能力调查工作量大;消费信用分险具有特殊性。

11.货币市场有哪些参与者?各有何交易动机?参与者主要有机构、个人及货币市场专业人员。(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央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政府、非金融性企业;货币市场专业人员包括经纪人、交易商和承销商。)商业银行是为了灵活调度头寸,以期达到既不影响经营又不影响信誉的目的。央行是为了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政府是为了筹集资金,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收支中短期资金不足的困难。非银行机构是希望货币市场为其提供风险、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实现投资最佳组合。非金融企业是为了调整流动性资产比重,取得短期投资收益。个人是为了取得短期资金融通。专业人员是为了取得佣金收入和差价收入。

12.简述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性质】简述为:中 央 银 行 是 国 家 赋 予 其 制 定 和 执 行 货 币 政策,对 国 民 经 济 进 行 宏 观 调 控和 管 理 监 督 的 特 殊的金融机构。【职能】简 述 为:发 行 货 币 职 能;调 节 货 币 与 信 贷 职 能 ;管 理 监 督 金 融 活 动 职 能 ;为 专 业 银 行和 政 府 服 务 职 能。【作用】中央银行的主要作用即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调节、控制和监督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直接的或者间接的手段的运用,实现对货币供求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求得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宏观平衡,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高校和健康地向前发展。

13通货膨胀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衡量一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定义: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衡量指标:通货膨胀一般采用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或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来衡量。消费者价格指数)指的是衡量所选定的一篮子消费品购买价格的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根据商品批发价格变动资料所编制,反应不同时期生产资料和消费品批发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论 述 题 大 家 参 考 参 考,具 体 作 答 时 自 由 发 挥 论述题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部经济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 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 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 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 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 日本为首的西方 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 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 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式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利:1.有利于推动外经贸增长方式的转变。2.有利于推动一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进口成本。4.有利于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5.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压力。弊:第一,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以外币表示的中国出口品价格上升,因此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中国出口减少及相当一些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第二,人民币升值将使外商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成本上升,这很可能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增长。第三,人民币升值以后会造成虚幻的财富感,使资产泡沫化。第四,汇率波动幅度过大会造成不稳定的预期,影响投资者信心,增加企业经营成本。2结合我国经济现实,分析我国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 状 : 当 代 大 学 生 普 遍 持 有 信 用 卡,持 卡 数 量 较为 合 理 :对大学生信用卡持有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都持有信用卡,其中26%的大学生持有2张及以上的信用卡。不过,大学生的信用卡个人持有数量并没有像人们猜测的那样过多,半数以上的大学生都只有1张信用卡,有2张以上信用卡的大学生所占比重仅为8%,这说明大学生信用卡的持有数量还是较为合理的。

大 学 生 办 理 信 用 卡 的 动 因 多 元,但 以 便 捷 性 为主:62%的大学生都是出于便捷性而选择办理信用卡的。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学校强制要求、时尚流行也成为大学生办理信用卡的重要动因,这两项动因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8%和15%。

大 学 生 信 用 卡 消 费 的 月平均 额 度 还 在 理 性 范 围之 内:44%的被调查者目前每月刷卡消费额在200元以下,每月刷卡消费额在500元以下的所占比重合计为67%,每月刷卡消费额超过1000元的所占比重合计为8%,而每月刷卡消费额超过2000元的仅为3%。

大学生信 用 卡 消 费 的 用 途 相 对 比 较 单一: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主要集中在购物、餐饮领域,二者合计所占比重达60%。信用卡使用最集中的地点是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所占比重为39%,网上购物成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信 用 卡 的 使 用 导 致 部 分 学 生 的 消 费 支 出 增 加 :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在办理信用卡之后月均消费额有所增加,尽管也有45%的被调查者的月均消费额并没有因办理信用卡而有所变化,这至少也可以说明信用卡的办理使大学生的消费额基本呈上升趋势。只有15%的被调查者在办卡之后月均消费额有大量增加,40%的被调查者在办理信用卡之后月均消费额仅有小量增加。

存 在 的 问 题:一方面,大多数大学生,尤其是在外地求学的大学生,信用卡内金额的存入量通常是受家长控制的,而不是学生自主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的信用卡消费将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预算软约束问题。信用卡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这种情况下,非理性消费行为屡见不鲜,特别是多数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还不成熟,很容易在刷卡消费中透支、欠债,且长期不能归还,这将导致大学生、家庭和银行三方的利益都受到损害的结果。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信用卡使用方面还存在诸多知识和观念上的缺位。例如,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办卡时没有详细阅读各项条款,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也没有对各项服务和规定进行系统的了解,还有的被调查者由于以上原因曾经收到过银行的催缴通知。由于大学生的主业仍是学习,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会时常关注和详细分析如何利用信用卡理财,许多银行针对不同信用卡推出的各项服务都没有被充分利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社会金融资源的一种浪费。

6.中央银行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金融运行?

货币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各种金融政策。中央银行扩张或紧缩信用与货币都是通过操作掌握在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中央银行可以针对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以及银根的松紧情况来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对社会提供的信用量→ 货币供给总量;改变再贴现资格的条件→改变资金流向→抑制或扶持部门经济,但该工具的主动性差、调节作用有限.当中央银行认为经济形势的发展有收缩国内信贷或吸纳外资内流的必要,则应该提高再贴现率;反之,则应降低再贴现率。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增减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 影响有价证券价格→调节社会信用量。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如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央银行认为有缩紧银根的必要,则出售证券,反之,则应该购入证券。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证券投机的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3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工具(信贷配给,流动性比率,利率上限);间接信用控制(窗口指导道义劝告,金融检查,自动合作,公开宣传)

7、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哪些:形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在于发行货币过多或银行信贷过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种:1.财政原因,即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两种情况,为弥补这两种情况,政府往往是增发纸币,向流通领域过度供给纸币。2.信贷原因,当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时,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一现象成为信用膨胀。3.外汇收支原因。另外还有经济结构不合理,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高,生产成本提高,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原因。

当前我国的通胀水平还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但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较大,CPI指数有不断升高的趋势。中央银行应该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有效减少社会总需求。1.应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货币乘数效应,降低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达到抽紧银根、减少投资、减少货币供给量的目的。

2.提高再贴现率,以提高信贷资金成本。再贴现率的提高,会引起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居民储蓄,减少消费需求,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增加供给,减少通货膨胀压力。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减少基础货币供应,从而通过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减少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的工具

1、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不宜常用)

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再贴现政策(被动)

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公开市场业务(一定条件)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

篇4: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998:学制、学科课程、校园文化、教学原则、体育

1999:个体发展的内发论、智育、综合课程、教学策略、陶冶教育法 2000:外铄论、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课程、教学计划、个性发展 2001:广义教育、道德两难法、教学策略、课外活动、教育民主化 2002:发展关键期、终身教育、课的结构、认识的间接性、观察学习2003:教育资本储量、教育民主化、演示法、形成性评价、平行教育原则 2004:全民教育、道尔顿制、学科中心论、螺旋循环说、道德教育 2005:苏格拉底问答法、综合课程、道德情感、教学模式、道德内化 2006:基础学力、潜能、儿童中心论、探究式学习、德语过程 2007:体育、校园文化、陶冶教育法、读书指导法、教学策略

2008:教育目的、人力资本、课程计划、常模参照性评价、德育方法 2009:义务教育、美育、核心课程、教学评价、学校德育 2010:学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教科书、教学规律、课外活动 2011:教育学、外铄论、课程标准、教学组织形式、道德情感 2012:体育、班级教学、德育内容

2013:教育目的 绝对性评价 日常性班级活动 简答及论述题

1998: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1999: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里?并举例说明。

简单述评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2000: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

怎样理解在新形势下德育的开放性?请举例说明 200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200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

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案例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这个案例反映了一中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2003: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案例分析: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教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2004: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案例分析: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理念。(阅读课,由于大鸟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200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请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案例分析:请你就该实验中学的“教育观”与“教育目的观”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人为本,教育即服务—正确,学生即上帝—错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德与文化修养的统一,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2006:结合实际,分析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表述中为什么要强调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

谈谈你对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与意义的理解。

案例分析:试从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学生观,对上述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评价分析。(唯教材倾向,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2007: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试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对策。

案例分析:依据该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试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2008: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试论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体,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班委”制实施的优缺点)2009:试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试结合实际论述德育过程的结构与主要矛盾。

案例分析:阅读文章,根据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给“母亲”一个答复。(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2010:试论现代教育的特征。

试论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条件。

案例分析:分析“班长轮换制”的意义,并为班主任实施“班长轮换制”提供具体的建议。2011:(论述)试结合实际论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论述)试举例说明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材料分析)根据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分析下面的材料

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教室总有人小声讲话和做小动作。教师为了“压倒”学生的嗡嗡声,就提高嗓门讲课。而这样一来又引起了更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毫无疑问,使用愚蠢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精细的事情上表现出教育的无知,这些正是使少年变成“难教的群氓”的原因之一。

2012: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简述学科课程的优缺点

3、简述教师的多样化角色 阐述新科技革命对教育的要求 案例分析:2013:

1、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2、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实施的途径

论述题(15分)试联系实际论述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建设 案例分析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试评价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杜郎口中学时位于山东偏远农村的一所初级中学,通过教改迅速成为教学改革的先进典范,其主要经验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一个三是指整体性教学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指自主学习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展示模块的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该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具体表现为“10+35”,即在一节课中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不多于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35分钟。

心理学

名词解释:

1998:感应性、第二信号系统、言语、感觉适应、性格、1999:第二信号系统、遗忘、智力技能、概念、常模 2000:能力、复习、感应性、激情、对比

2001:经典性条件反射、相互诱导、智力技能、变式、一般能力 2002:心理过程、信号性反应、遗忘、应激、差别感受性 2003:似动知觉、认识过程、言语、智力技能、思维的批判性 2004:个性心理特征、观察、定势、内部言语、技能 2005:似动知觉、注意、聚合式思维、心境、场依存型 2006:同化、记忆表象、内部言语、动作思维、晶态能力 2007:性格、想象、暗适应、实验法、习惯

2008:标准化测验、知觉、再造想象、技能、液态能力 2009:观察法、感觉对比、气质、智力技能、抽象

2010:反映、联想、理智感、有意注意、晶态能力

2011:似动知觉、认识过程、言语、智力技能、思维的批判性 2012:感应性、应激、注意的分配、高原现象 2013:实验法、技能、发散式思维、特殊能力 简答及论述题:

1998:什么叫条件反射?条件发射有哪两种主要类型?

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

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

阐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的基本内容。1999: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知觉选择性及其制约条件。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

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说。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根据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析“高分低能”现象。

结合实际阐述意志行动及其特点。2000:如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

简述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简述概念的掌握。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通过实例说明技能与习惯的区别。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根据图示论述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知—评估学说。2001:简述思维的品质。

简述运动知觉及种类。

简述联想的规律。

简述荣格的内、外倾说。

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简述如何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根据图示阐述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2002: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

简述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主要方法。

简述注意的功能。

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

2003: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论述。

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单词,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004:简述思维的品质。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依赖因素。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简述注意的双工加工理论。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根据班杜拉的人格社会学习论,谈谈为什么身教重于言教。

结合实际,阐述心理发展的条件。

2005:简述边缘系统的功能。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论述。

简述测评性格的方法。

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

试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2006: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

简述遗忘的衰退理论和干扰理论。

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简述想象的主要形成方式。

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结合实际,论述情绪和情感的调节功能。2007: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简述气质的激素理论。

结合实际,论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2008: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

简述观察及其品质。

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根据遗忘的两种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根据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谈谈如何根据气质类型因材施教。2009: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基本观点。

简述空间知觉及其主要的类型。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简述动机的功能。

简述注意的品质。

简述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观点。

谈谈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联系学习动机的培养实际,阐述并评价伊扎德提出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根据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及其关系,谈谈如何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2010:简述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简述斯金纳提出的五种强化时程表。

简述短时记忆的主要特点。

简述耶克斯—道得生定律的主要内容。

简述独白言语的特点。

简述能力测验的标准化。

联系实际,谈谈知觉的基本特性在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011: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固素。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索。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012:(简答)知觉恒常性及其意义。(简答)创造思维的过程。

(简答)气质在生活中的意义。

(论述)如何组织教学提高识记效果

(论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个别差异。2013:

简答:

1、简述记忆的品质

2、简述注意的双重加工理论

3、简述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

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上一篇:十佳我最喜欢的老师下一篇: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