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24-04-28

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方里学区中心小学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区、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以教学科研为方向,以课程改革为重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关键,全面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的小结:

一、抓师德建设与教艺锤炼,打造德艺双馨教师队伍

我们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来抓,强化业务培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进办学水平上台阶。

第一,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集体。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培养两种作风,做到三个坚持,即培养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思想作风和实事求是、大胆开拓的工作作风,坚持以身作则,坚持客观公正,坚持改革进取。二是加强干部业务培训。一方面强化管理业务培训,争取学习机会,参加岗位培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管理能力和独挡一面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教学业务培训,带头学习,带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技能,给教师当好表率,增强说服力,真正发挥领导表率示范作用。教育主任任五年级语文教学,政教主任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参与课改工作,主持科研项目,参加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上示范课、公开课,真正将业务与管理并举。第二,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一是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定期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教育动态、教改信息等,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依法施教、依德立教的自觉性。十八大召开以后,学校领导带领同志们学习十八大精神,开研讨会,每位教师都完成了两万字以上的笔记,一篇心得体会。二是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中培训,根据教育发展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举行师德师风的专题讲座,学习先进,激励后进,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第三,狠抓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依靠继续教育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个人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袋,严格落实“七个一”研修计划。今年我校有五位老师参加了全国成人高考,准备进修本科、研究生学历。采用内引外联的形式,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学习机会。一学期来,我校教师参加淳化教育大讲堂、名师“大篷车”,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参加学区组织的咸阳等地的参观学习。

二、抓教学常规与课题研究,研训结合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在学区的统一布置下,我校统筹安排,继续一丝不苟抓常规,千方百计提质量。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一下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开学初县局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如《高效课堂模式推广意见》等。强化现代教学意识,明确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特点,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全面深化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2、狠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常规的要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与评价,学校对任课教师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本学期学校坚持以教研组为中心进行月查和不定期抽查,组织进行了两次月考和期中检测。

3、坚持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优劣是反映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依靠教师的业务素质。本学期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每个教研组坚持每周开展“三个一”活动,本学期开展了教师“上三课、过四关”活动,“教师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月写一篇论文、案例或反思,并以电子档形式收集。在评课过程中,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讲课教师作自我反思和总结,这样使全体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钻研业务,积极创新,提高业务能力。学校教研气氛浓厚,我校申报了一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将我校教学研究成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4、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各班坚持单元测评,有质量分析,坚持一手抓差生转化,一手抓优生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

三、改进工作

1、各种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随着插班生的增加,学生学习不平衡,差距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十分牢固,成绩提高幅度小。本,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整体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更面临许多的困惑,如果从制度上加以改革,建立起真正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抓住每一项制度的落实,工作会做得更好。在新的一年中,我处必将以百倍的信心,不懈的努力、昂扬的姿态,把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方里学区中心小学 2015.7.1

篇2: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把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课堂是每个教师辛勤耕耘的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本学期我校虽然成绩突出,但是当前我校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及教学观念不新,教学过程不优,教学方式不适,学生学习不当,新的课堂教学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够完善,教师驾驭、操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不高的尴尬现状,要想改变现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定地走课题研究,教学反思、同伴互助,达成有效课堂寻求突破之路。教研组是教学研修主体,团结和谐是教研组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教学、教研的最基本保证。潜心实抓真干、行动中研究,研究中行动,是我们的必由之路。本学期主要教研工作和它的意义是:

1、常规听课是我们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2、考评总结计划是引领教师有准备、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调配教学资源、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常规措施。

3、检查考评听课笔记、校本研修活动记录、理论学习笔记是促进教师学习提高的杠杆。

4、收集论文、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是考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标志。

5、申报研究课题给有兴趣研究的教师寻找突破达成施展才华的舞台。

6、组织教师观看教授观课议课讲座意在改善我们传统的教研模式。

7、组织教学、教研展示、比赛、点评活动是当面指导教师教学目标预设、如何进行观课议课、说课,规范教研模式的引领。

8、重视外出学习是提高大家对外出研修的重视程度。这些工作长期 以来得到学区各位领导的鼎力支持,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科研制度,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面对学校的发展和不足,本学期在不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情况下,改善了工作细节,调整工作方案,完善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制度。

1、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结合淳化县教研室及学区教科研方面的各种制度精神,完善了学校各县教科研管理制度。成立了《润利教科研工作室》,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分别以语文、数学、英语成立了三个教科研组十二个备课小组。同时,我校教育主任寇润利参与学区中心教科研组,及方里片区中心教研组。

二、加强学习培训,促进转变思想观念

1、教研活动。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鼓励全体教师多学习、多反思、多交流、多总结。在学校校本教研活动中,解决教学疑难困惑,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把学习、应用、反思、交流融为一体,结合学校“三个一”活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学习、教师自学、学校集中学习等形式,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听评课活动,完善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了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外出取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一学期来,学校为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学习培训。4月份,我校由李校长亲自带领五名教师参加了学区组织的片区活动,赴咸阳市秦都区中华路小学参观学习。5月初派出寇润利老师参加了省级名师工作室建设交流培训会。同时,派出八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名师大篷车活动”。外出学习回来向全体教师汇报介绍学习成果,形成讲座文章,并进行投稿,这已形成我们学校的惯例,希望以后外出学习的老师都这样做。同时,我校积极参加学区开展的各项活动。6月,听取了党校长关于课题研究方面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

三、“学生课堂”研讨活动贯穿整个学期。

为进一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本学期,为落实教研室“人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全校性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研组提前计划,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加,上一节公开课,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公开课讲课当天全组成员参加听课,课后进行评课活动,推选出参加校级公开课的讲课教师。校级公开课要求教师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全校展示,每周安排两节课进行全校性的听课、评课、研讨。每次活动学校校长李永峰教育主任寇润利都能亲自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教师们积极参加,研讨活动真实、贴近教师们课堂教学的问题,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四、课题研究工作扎实进行。

1、继续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现在申报课题共两项,由俱春艳、高琼两位老师主持的两个市级课题,同时也是学区省级课题的子课题。

2、本学期,完成了课题的开题汇报工作,实施研究阶段的研讨任务分配工作。

3、做好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有意落实,定时召开课题研汇报研讨活动,老师们围绕课题的落实进行了探讨,期末老师们针对自己的课题研究进行了总结,老师们除了注意平时在教学工作 中落实课题,还注意反思总结,鼓励老师们写论文。

4、配合省级课题工作。七月份,省级课题即将结题,我校参加省级课题的教师积极配合课题组,认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总结。

5、完善了课题实施中管理。研究过程中的申请书、汇报资料、调查表、调查报告、中期报告,分门别类,存放在“工作室”,做到管理有序,查找方便。已经结题的存放在“工作室”档案柜。

五、组织参加科研成果评选活动,提高反思能力。

本学期,我们根据根据上级部门及学区安排,组织广大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1、10篇获得省、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5篇论文获得县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1篇在《咸阳教育》上发表。(李永峰)3、2个优秀网络科技作品报县局。(唐苗、程飞)4、16节“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优质课上报县局。

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专家培训较少,走出去地毕竟是少数老师,还有大面积的老师需要提高,需要进步。下学期我们努力重视过程的管理,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监管、检查与考核。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篇3: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在一个有效市场中,住房是由一系列特征属性构成的商品,这些特征(环境、结构、邻里、区位等)会被资本化到住房价值中。也就是说,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优越的公共服务(如高质量的学校)将会使住房更值钱,价格差异反映了通过住房市场交易表达的公共服务的价值估计。在公共资源空间供求不匹配的情况下,住房价格的差异以及更大的波动性会影响住房市场发展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并且居民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消费公共服务,导致不同人群享用公共服务机会的差距被拉大,不平等程度加深。在理论方面,住房市场承担着城市公共资源空间配置的重要功能,非市场品通过住房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住户需求具有异质性,基于对公共服务质量和福利设施的偏好做出住在哪里的决定,住房价格随着由辖区提供的公共服务束的质量而变化,优质的公共服务创造出需求和支付意愿, 并被资本化到住房价格中。学校质量被认为是住房价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国内外经验研究表明学校质量和其周边住房(学区房)价格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学校质量的空间差异性一定程度地决定着“学区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布局。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地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加强了“就近入学”的政策约束。这无疑会强化“学区房”的资本化效应,教育资源在房价中的资本化给出价格信号,居民偏好异质性和同群效应将引发居住群分并带来教育资源的内生性,这强化了资本化效应并影响公共品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同时强化了“学区房”空间分布的不均衡, 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天津市“学区房”发展现状及可能产生的外部效应进行分析,并着力探讨实现“学区房”空间均衡布局的有效对策。

2 有关学校质量在其“学区房”价格中资 本化的文献梳理

2.1 “学区房”内涵

“学区房”将学校与住宅紧密整合在一起, 具有丰富概念内涵。当前,人们对于“学区房”的认识主要从入学角度出发,即“与名牌小学对口入学的住房”。“学区房”的产生与我国小学“就近入学”招生制度密切相关。《义务教育法》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所谓“就近入学”,是当地教育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公办小学供给以及适龄儿童需求的分布情况, 确定该地区公办小学的招生人数与范围。从地理角度上看,该招生范围大多以街道或小区划分, 学校与住区通常不会距离过远,故而称为“就近入学”。被划入重点小学招生范围的住房则被称之为“学区房”,基于“学区”划分的稳定性,通常“学区房”的分布也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从广义角度讲,能够满足家长和孩子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住房可被称为“学区房”,通常这类住房所在区域会有较丰富的教育资源。从狭义角度讲,“学区房”是指由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规定的,按照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学校招收指定地域范围内的学生,在这个范围里的学生可以免试就近入学,这个范围里的物业、房产就叫做“学区房”,而这些学校,主要是重点小学,还包括一部分重点中学。从住房市场角度讲,“学区房”特指重点小学周边的住房。本文中提到的“学区房”特指位于名牌小学学区内,能够对口入学的住房。

2.2 学校质量在住房价格中资本化的实证经验

Tiebout(1956)采用公共品供给模型对基础教育资源与房地产价格关系进行研究,肯定了两者之间的关联。这一结论引发了众多学者对公共品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依据“用脚投票”理论,Romano(1998)、Sieg(1999)、Lucas(2004)等人发现居民根据自己对公共品 (包括基础教育资源)的偏好自主选择居住地区,使得公共品质量和数量上的差异能够被住房价格所体现,并通过影响政府收入的中间机制, 激励政府提高公共品的生产效率。Oates(1969)、Herbert(2009)、Yinger(2011)等学者通过对地方公共品提供的一般均衡分析表明:基于居民的异质性偏好,引入住房市场和居民对居住地的选择,会导致居住群分效应的产生;教育存在“同群效应”,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之间会相互影响,家长更加希望孩子能够进入优质学校,愿意在住房问题上的投入会更多,教育“资本化”现象由此产生,并且加剧了群分效应。因此,居民的自由流动、同群效应和房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是决定现实中教育等公共品“资本化”的关键因素。

众多对于学校质量与住房价格关系的研究中,学校质量量度指标的确定成为研究的关键点。Tiebout(1956)、Yinger(1982)、Rothstein (2006)、Seo(2009)等在研究中采用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投入指标,如花费在每个学生上的支出;产出指标,如考试成绩、学区绩效指数等;综合指标,如增值量、综合绩效指数等。

学校质量对房价影响程度有多大?Davidoffand Leigh(2008)通过对学校量度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学校质量的一个标准偏差增量会引起的房价效应1%-14%变化。针对于我国城市公办学校质量“资本化”效应,冯浩和陆铭(2010) 利用上海市52个区域的房价与学校分布(中小学)的月度面板数据,给出了区间学校(中小学) 数量和质量差异引致的空间住房价格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教育资源的“资本化”确实存在,房价中的一部分体现出教育的质量。

通过对比国内外资本化程度,一方面,学校质量测度指标选取的不同会引起实证结果的差异。一方面,资本化程度的高低反映了各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入学边界约束性弱于美国,因此,整体上资本化程度较美国偏低。与美国等国公立学校仅有居住区条件限制不同,我国城市公办小学实行就近入学制度需要同时考虑户籍和居住年限。因此,我国城市小学入学“边界”约束性强于美国。基于此,我们可以初步推论,我国小学质量的资本化程度比美国高,但是中学学校质量的资本化程度会低一些,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给予回答。

3 天津中心城区学区房空间分布现状及外 部效应探析

3.1 天津市小学招生政策

3.1.1 本市儿童报名须“三证”齐全

民办和公办小学招生工作都是全市各区县统一安排进行,按照学区划分要求,适龄儿童可以在居住区所属学区的小学报名入学。从报名条件上看,需年满6周岁才可入学,报名时需要“三证”齐全,即户口簿(包括蓝印户口)、房屋居住的有效证件、儿童预防接种证,所有条件均符合方可报名入学。适龄儿童户籍的户主必须是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人户分离的适龄儿童,需由所属区县教育局根据招生实际情况统一调配到户口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入学。

3.1.2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统筹就近安排进公办校

相对于本市儿童,不具有本市户口或蓝印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津入学条件更加复杂,除儿童预防接种证外,须持有暂住证、户籍证明(户口复印件)、务工证明、住(租)房证明等文件,最终由区县教育局统筹就近安排在公办小学就读。定居国外华侨适龄子女来津入学,按照天津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天津市教委有关规定要求办理入学手续。

3.2 天津市中心城区学区及“学区房”分布状况

3.2.1 中心城区不同行政区间的小学学区分布

天津市学区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位于老市区的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房子较为老旧,比如和平区岳阳道、昆明路附近;一类是大片新建小区,多为近10年前后,户型多样,以大中户型为主。中心城区有11个重点小学片,和平区有4个,南开区有3个,河西区有2个, 红桥区1个,河东区1个,河北区没有,重点小学教育资源在这几个区域内分布严重不均衡。和平区的热门学区片为:和平中心小学片、实验小学片、岳阳道小学片、鞍山道小学片。南开区的热门学区片为:南开中心小学片、五马路小学片、中营小学片。河西区的热门学区包括:上海道小学片,师大第二附属小学片。河东区的热门学区仅有河东实验小学片。红桥区的热门学区为红桥实验小学片(见图1)。

注:数据来源于搜房网2012年。

注: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统计资料整理。

3.2.2 中心城区不同行政区间学区房价比较

根据2012年5月的统计数据,市内六区部分学区房价(见表1)。

3.2.3 中心城区不同行政区间“学区房”数量比较

根据2012年5月的统计数据,天津市内六区“学区房”数量数据(见表2)。

3.2.4 同一行政区内不同“学区房”价格比较

基础教育资源对房价的影响相对较大,所以根据各个学校的教育质量的优越度不同,同一行政区内各个“学区房”的房价出现了差异。我们所选取的和平区五所小学周围的环境、商业和交通等因素相差不是很多,都在地铁一号线沿线且处于和平区商业区内,这样我们通过房价的对比不难发现,由于学校质量不同房价也表现出了差异性(见图2)。

3.3 中心城区“学区房”不均衡布局的溢出效应

注:数据来源于搜房网2012年。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全面改革的深化,从内涵上看,教育公平已由量的公平转向质的公平转变。从外延上看,教育公平由公共资源配置公平向享受资源机会公平转变。基于市场价格机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并不能完全符合教育公平的内涵,“学区房”将教育资源和商品房捆绑在一起,可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却未能保证居民享有优质教育机会的公平。“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严重考验着家庭的经济条件,普通老百姓只能“望楼兴叹”,丧失了选择权力。这种选择机会的不平等导致享用的不平等,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

3.3.1 “学区房”空间不均衡强化了教育资源 分配不公平

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前提下,片面强调教育公平的“就近入学”和“禁止择校”政策并不能够实现真正的公平,相反的会通过“学区房”的不均衡布局强化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首先,从购房行为角度看,严格按照学区“就近入学”,会强化居民在优质学校学区购房行为,增加了对“学区房”的需求,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则意味着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更少。其次,“学区房”的价格居高不下是教育资源资本化的结果,本质上则是政府投入的结果,这就使得原来部分作为学校收入,部分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择校费变相成为房地产商的收入。另外,通过关系择校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该政策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最后,取消“转制学校”并动用行政手段来实现区域内学校质量的均等化会降低各地区发展优质教育的积极性,学校质量会趋于中等,从而无法满足一些家庭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用脚投票”理论,人们无法满足对公共品的需求时, 会自主搬迁至其他地区,这样会对本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起到一个负面影响。教育投入受经济水平所制约,当经济水平受到负面影响时,教育质量相应进一步下降,最终没有能力进行搬迁的家庭再一次受到伤害,形成恶性循环。

3.3.2 “学区房”空间不均衡会导致城市“藩 篱”形成

城市“藩篱”的形成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教育群分现象和社会分层现象。首先,优质学区具有正的外部性,高收入家庭的土地租金的溢价曲线高于普通百姓,随着优质学区高收入家庭的增多,正外部性越强,学校质量溢出价值越高。相反的,低收入的家庭则只能选择较次的学区享受教育服务。最终,形成以家庭收入为导向的教育群分现象。其次,近年房地产市场的“教育 +地产”俨然成了楼市新卖点,不论是在名校旁开发,或是地产开发与优质小学建设联姻,都难免引发过滤效应,形成不同收入群体的空间分割,通过“收入—教育—收入”的循环形成社会的分层。

3.3.3“学区房”不均衡布局影响局部区域的旧 城改造

天津市中心城区的优质学区(如和平区几个优质学区)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建成的老小区,随着学区房价的高涨,拆迁成本太高, 开发商无利可图,或开发风险太大,旧城改造只能变成空中楼阁。

4 推进“学区房”空间均衡布局的政策建议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渐发育,基础教育等公共品对房价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需要充分考虑房地产市场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并且对现行的各类教育均等化政策进行重新评估。

“学区房”空间布局不均衡的最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才能使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而带动“学区房”空间分布合理。改善“学区房”空间布局不均衡需要从均衡教育资源着手进行分析,相关政策建议包括以下方面。

4.1 地方教育筹资方式和支出体制变革

地方教育的筹资机制和支出体制的变革, 旨在保证地方的教育投入。一方面,在中央地方分税制的基础上,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保障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例如,根据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最低教育经费指出标准,差额部分可由省级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学区房”的高房价部分来源于教育资源,即政府的公共投入拉高了房价,那么应当建立相应的回馈机制,征收房产持有税,用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方式投入教育,均衡各地教育资源的支出。

4.2 学区管理体制创新

造成“学区房”严重分布不均衡的根本原因还是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如果想迅速改善“学区房”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现状,必须调整学区,使优秀教育资源合理分布。为了让各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将部分优质教育资源从原来的区域分出来补给到弱势学区,最终达到每个学区有1-2个重点小学片。在学区管理模式方面,可采用例如教育集团化模式,强校并弱校模式等方式;在学区资源管理方面,搭建教师流动平台,逐步完善教师资源的填补和流动工作,并有意向薄弱学校倾斜。

4.3 合理放松“禁止择校”政策

篇4: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为贯彻课改理念,落实课改精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日,方里学区开展了校本研修课题交流会。

方里学区经过多次研讨,确立了校本研修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方式研究”。成立了以党仲强校长为课题组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交流会上,有五十多名教师参加,每位教师将结合平日的实际教学、研修过程及研修的方法,进行了认真反思总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校本研修课题交流会。大家交流了自己在研修课题方面的做法及创新点。

在研修课题交流会上,姚辉校长对大家提出要求,期望教师能在平日的实际教学中多留心、多动笔、多反思,以教学促进研讨,用教研带动教学,做好课题研修,把自己发展成为“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

篇5: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为了有效防范手口足病疫情的传播,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上级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和县教育局有关通知等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1、在全校广泛宣传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护学生高危易感人群的身体健康,严防手足口病在校园内传播。学校在醒目的地方张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资料。

2、对手足口病实行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有效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蔓延。

二、手足口病的特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三、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培养学生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学生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四、应急处理措施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班主任报到学校总务处;

2.班主任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总务处上报镇中心校和镇疾病防疫所;

4、幼儿园由负责人叶老师直接报给总务处。

5.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建议家长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

5、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学生家长的安抚工作。

五、王宗二小学疾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金 利

副组长:王震霞

王庆国

成员:王汝桥

张为奇

王静芳

丁桂香

赵书逢

王健

金玉红 附: 应急电话:0551---7371311

长乐学区王宗二小学

2012.2.20

长乐学区王宗二小学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篇6:方里小学汉字听写大赛活动总结

汉字作为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起,一直沿用至今。为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以及听写能力,方里小学特举办第二届汉字听写大赛。现把学校举办这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校领导重视,活动安排井然有序。

活动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10月24日各班初赛后选出代表参加学校10月31日决赛。决赛分两轮进行,采用淘汰制选出2至6各个年级前三名,以及各年级组优秀班级。

二、参赛学生态度端正,比赛对学生汉字书写影响深。比赛中,当主考官念到熟悉的汉字时,选手们会会心一笑、信心十足地书写;当主考官念到生僻的汉字时,选手们会眉头紧锁、静心思考。有的选手因为紧张写错了字,后悔不已。整个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写得认真,在场的老师和学生看得紧张。

通过两轮比赛,选出了孟依等15位汉字书写优秀学生。同时,通过比赛,加强了学生对的汉字书写的热爱、重视。

篇7: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我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有计划开展教师校本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了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增强教育改革意识,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优质高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管理,确保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正常开展,收到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校小学教师的基本状况

王铁学区中心学校现有在编教师总数96人,参加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总数96人,其中40岁以下的教师48人,占49%,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4人占24.7%,大专专科学历15人,占15.4%,全员参与课改、普通话(二乙)、信息技术(初、中级)等培训,学科集中培训、电子白板应用等培训,过关率均为100%。

二、更新理念,明确目标。摆正校本培训的重要位置,我校将教师校本培训列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把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在我校上下形成共识。学校把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落实措施保障,明确我校教师培训目标:

1.进一步实践我校校本培训模式,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

2.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2012年9月学区与每位教师签定《王铁学区教师师德承诺书》。

3.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并能运用于课堂教学和课例评析。

4.夯实教师的文化底蕴。学习上级部门规定的培训教材,使之成为教师的精神读本。活化经典资源,内化为教师胸中之本。

5.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艺。教师要研究教学,聚焦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技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6.创建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强化管理。确保教师校本培训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加强对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勇于探索具有王铁学区特色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是实现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做到:

1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2.制定培训计划及撰写培训总结;

3.组织教师学习指定的内容,开展校本研训活动;

4.落实培训场地、时间、内容、主讲教师和培训设施;

5.负责教师自学和校内集中培训的检查、考核、登记学分。

三、培训过程。促进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创新

1.实践我校校本培训模式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整合三种学习方式:个人自学研修、小组合作交流、这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四个方面检验教师的学习效果:名言锦句、教法集锦、教学后记、课例评析,这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指标。

2.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相结合。2012年,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 ①为提高全校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8月26日—31日学区开展了“真情、智慧、和谐、有效,努力开创王铁教育新局面”为主题的校本培训会。②为提高学校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语文课程标准》中体现的语文教学意识,提倡要求“学生会的教师先会”,举行了的“王铁学区中心学校中高年级绿色环保作文比赛”。③2012年7—8月组织教师分多批次参加县继教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④为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命题能力,王铁学区组织一至三年级数学教师进行了“数学命题竞赛”,要求各校数学教师再次学习《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明确要求,然后出一份所任教年级竞赛试卷。各班按学生数的40%参赛。⑤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宋成于9月30日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应用培训,11月县电教馆对教师进行考核,中心校教师全部合格。

篇8:方里学区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初稿)

一、指导思想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内容包括:计算机专业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学校教育教学网络的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库建设;信息化环境中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学校信息化工程的指导和管理等。

我学区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一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计算机专业教师及网络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先行,培训内容以实用为主;教学网络建设工作结合实际,有重点、分期分批逐步实施。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效益的基础上,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为重点,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共享、重在应用、分步实施、共同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我学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是:构建一个与各级各类学校、市、县国际互联网相连通的、开放的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两方面基本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干部、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教学和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进程的推进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强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创造适应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现代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培养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劳动者。

(二)具体目标

1、我学区100%的教师接受教育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100%的教师会熟练使用网上信息资源;100%的教师能够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

2、实现所有学校通网络,所有教室“班班通”,即班班有多媒体、班班通互联网。

3、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三、重点工作

(一)建立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领导和管理机构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和管理机构,由校长负责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教导处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统一领导,协调和管理。

(二)建立学校校园网

建立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网、国际互联网相连通的、开放的学校校园网。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教育信息资源库、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及网上虚拟学校的建设。努力使该网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发挥作用。

(三)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1、我学区100%教师计算机考核必须达到规定要求。2、2014年底以前,完成对全体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基础操作的培训,届时全体教师会上网,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3、2014年底以前,我学区50岁以下全体教师每人至少掌握一种课件制作技术,能达到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完成教学课件。

4、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提高学校网管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切实保障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加大宣传动员,加强协调统筹

建立由学区中心学校校长祝传瑞为组长,分管负责人孙玉勤为副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理顺管理体系,明确信息化建设的分管领导,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创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氛围。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主持教育信息化日常工作,由纪清泉具体负责。

(二)加强计队伍建设,开展全员培训,逐人逐校考核。

1、开展全体教师培训,努力构建县、学区、学校三级网络培训,以此提高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学会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知识及信息,培养一批有教学经验、掌握一定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在教师中形成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良好风气。

2、培养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的安全运行,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性。

3、提高学校干部及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真正做到办公自动化。

4、抽取专人负责,分督学片区、逐人逐校进行全员考核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

上一篇: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下一篇:2018年上海工程测量员初级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