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2024-04-09

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精选12篇)

篇1: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以其晦涩深奥的文字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困难,学生学习中倍感吃力。有效改善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师重点创新的工作内容。本文从当前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情况出发,提出部分教学策略,旨在促进高中文言文学习水平提高。

关键词: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合作探究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对其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古典知识,体会古代语言对于人、事、物的描写方法,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自身情操。但是从目前农村高中语文课堂来看,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仍旧是教学中的难点,已然成为影响农村高中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因素之一。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农村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文言文学习,热爱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情况

(一)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我国大部分高中语文课堂中,对于讲授文言文板块本身存在的难点较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为了赶进度,对文言文的教学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讲解文言文时,忽视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和看法,只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将课文带领学生翻译一遍,重点部分分析完,课后让学生将重点注释和名言死记硬背。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学生自我消化和自我探究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无法提升。

(二)刻意追求分数,学生感悟能力无法锻炼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由于要面临高考,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在高考中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安排的诵读文言文的时间较少,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学习考试要求的文言文知识,平时没有课外空余时间品读文言文。我国许多文言文中的经典文学学生都没有时间接触,感悟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向存在偏差,“文”“言”侧重失衡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语文中学习和需要掌握的知识都是为了迎合考试中的考点,学习古汉语知识在教学中是任务之一,包括实词和虚词的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都需要学生掌握,这是关于“言”的方面。但是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在“文”的品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会古人的深刻思想,从中获得全新的文章体验。恰恰在这一点上是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欠缺的方面。

二、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教师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发现乐趣,燃起对其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中的《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一)提高预习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文言文中存在的古今异义和通假字较多,学生如果不经过充分的预习就直接跟着教师在课堂学习,会在学习中遇到许多困难,影响听课质量。教师在让学生分组预习,让学生组间划分各自任务。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强调通读文章,将每一个字音都读准确。学生要结合注释逐句翻译课文,将理解不通的地方标注出。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要指定一个组长,由组长在课前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中,要让学生在课前理解有关《左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故事背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大致叙述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成员要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对于组员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间可以先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在课堂中占大部分,教师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合作分析重难点问题,加强培养感悟能力

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后,要重点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悟能力。不要为了结果而教学,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分析时要让学生在组间探究,让学生讨论烛之武究竟是何许人也。分析烛之武的个性特点,感悟其身上满腔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哪些地方体现出烛之武的人物特点。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的描写中感悟不同的描写方法的精妙之处,让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例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和“夜缒而出。”让学生在深刻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和机智善辩,对于国家深处危难能够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为国家百姓争取和平。学生在合作探究难点知识时,自身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感悟人物的高尚品格。让学生增强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文”“言”有机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文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文章中加强思考,对文章有所延伸。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真正让“文”“言”达成统一。在本文中根据烛之武的劝谏,让学生体会烛之武的说话艺术。让学生学会在说话中分析说话对象的心理特点,表达自己看法时注意方式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例如邹忌与齐威王、触龙与赵太后、魏征与唐太宗、管仲与齐桓公。让学生们懂得在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需要具备说话的“艺术”,对于被劝说者要使用委婉合适的表达方式,同时自身也要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经常反思自身的不足,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学习向着合作探究的方向迈进。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之处,秉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合作探究文言文中的知识,感悟古代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发现古文中的精彩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云美.浅谈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J].课外语文(下),2016,(9):106.

[2]刘晓梅.如何使高中文言文教学化难为易[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2):52-53.

[3]曹鹏飞.高中文言文“四步走”学习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4,(55):39-39.

篇2: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摘要: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如何实施简约化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目标简约;过程高效;练习精致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更加追求简约化课堂,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简约化教学符合语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意识地打造简约、高效、生动的文言文课堂。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

毋庸置疑,要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简约化这一任务,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诚然,只有明晰简约、简明扼要且引导性强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和支撑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进行。不得不说的是,新课改下很多教师为了凸显和迎合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得五花八门,繁琐不堪,殊不知三维目标中的后两个目标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将二者进行融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的高效学习。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如想凸显三维目标,可用简约的形式将其一一呈现: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多媒体网络进行互动学习,并进行分角色表演;3.情感态度目标:对荆轲刺秦一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当然,目标2与3可合并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其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毫无疑问,言简意赅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更能强化学生的学,可谓一举两得。

二、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

随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种现代教学模式的相继出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有的倾向于微视频教学法,有的倾向于情境教学法,有的更偏爱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倘若对以上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就很可能会造成文言文课堂“虚假繁荣”的现象,学生在热闹斐然的教学过程中看似活泼愉悦,实则却收获甚微。因此,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褪尽繁华的外衣,回归简约平淡,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讨论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也有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作者提倡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以最简单的方式推动合作学习的进行,如规定讨论时间、代表发言时间、总结反馈时间,使整个过程简约高效且又有条不紊,这样便是把握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度”,是简约教学的一种有效举措。

三、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

对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文言文是其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知识运用能力偏低等都制约着学生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会为学生设计很多课堂练习,以此来强化文言文训练。但在习题设置方面,要么连篇累牍、繁琐复杂,要么只重拓展不重基础,教师的这些做法让学生在读题之后不知所措,题目的“新颖”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最终并没有达到夯实学生文言知识的目的。鉴于此,文言文课堂练习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中要害,避免繁冗复杂、盘根错节,以最鲜明、最直接的方式呈现问题,提高文言文练习效率。例如,《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言文,其不仅涉及古代思想政治观点,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其间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类基础知识。在教学结束后,关于本文的古今异义词,教师可设置以下练习题: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含义:

1.不能不及中人。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这样的出题方式简约直接,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做题要点,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文言知识,锻炼学生的文言能力。总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文质兼美、言简意赅、意蕴深刻的文言文作品,高中文言文教学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言文作品的学习,掌握一定阅读浅显文言文作品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少量古汉语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古汉语素养。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课堂的繁杂趣味,而忽视了课堂的简约淳朴,这使学生眼花缭乱,方向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追求花哨趣味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简约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最简约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素养,以此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红容.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11).

篇3: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1.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一是拓展教学目标,提出要通过教学传承优秀文化精神,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二是提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三是加强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阅读知识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四是突出人文素养,强调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使学生充分汲取营养,学以致用,从精神、文化、道德和能力等多个方面提高综合素质。

2. 文言文教学创新实现途径

2.1 构建开放式教学环境

2.1.1 主题的开放

充分认识到文言文文本主题的多义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开放的环境,允许学生对主题进行个性化解读。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不局限于教材或教辅材料限定的内容,而鼓励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人生体验,大胆发表个人感受和看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体验受到尊重,可以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利于学生在自由空间里获得审美愉悦。

2.1.2 课堂的开放

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理念,突破课堂和教材的局限,紧紧围绕新课改目标,将教学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如在《鸿门宴》教学中,在完成课堂教学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欣赏相关题材的戏曲或电影,然后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简单的剧本,开展课本剧表演。这有利于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视角把握课文要反映的主题和人物形象。通过创编和表演,对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特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1.3 教学方式的开放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开放意识,通过符合学生特点的新的教学方式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鉴赏的能力。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画面壮阔,语言铿锵,特色鲜明。可结合课文的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播放长江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的画面,以及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配以适宜的音乐。在此环境下,让学生身心投入地朗诵课文,感受词作的壮美的意境、豪迈的胸怀,体会作者的心境,领略中国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2.1.4 阅读的开放

充分认识阅读量对于培养语感、扩大视野、增强知识系统性的重要作用,在学好教材篇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如经过《阿房宫赋》的学习,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全面深入地了解秦始皇的人生经历、个性特征、建筑阿房宫的历史背景等,这有利于学生将课文放大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拓宽了阅读视野,还培养了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2.2 推进文言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手段。首先,有利于增强学习兴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对文言文进行多媒体处理,集文、图、音、影于一体,变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突破文言文教学时空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加便捷地体验意境、走进作者内心,深入把握作品内涵和审美特点。其次,有利于构建教学的全新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构建文言文教学的网络平台,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资料,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互动式指导,更方便地实现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存疑点,简易地获得网络资料、教师和学生的支持帮助。再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可用不同媒介将不同形式的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思想维度,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3 创新教学方法

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改革文言文教学方法,为教学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情趣导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创设与文本意境相对应的人文的、审美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推动教学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故事激发。挖掘文本中的故事因素,从课文或相关资料中梳理出动人的故事情节,以故事导入教学、介绍背景和作者、演绎历史事件,或将历史故事融入实词虚词句式教学中。三是吟咏诵读。借鉴中国传统古诗文学习中“涵咏诵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口耳心意,通过熟读成诵,进而达到“不待解说,自晓其意”的效果。四是以活求实。即针对文言文中字词句法等知识要掌握扎实的要求,应避免教学方法上的生硬性,而要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点与文本结合、知识演绎、知识竞赛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4: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对于文言文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朗读法”。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起来,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等,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之,朗读不能单一、机械,而应是灵活的、生动的、神韵的、纯自然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而且对人物形象把握得更准确。

二、学生自主,适度点拨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要求,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体现已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表现为:①点拨词语,那些属于重点难点的词语,一定要点拨。而一般书上注释过的,就不必再重复,全部交给学生自学。②点拨章法,一般在学生把课文读过几遍之后,教师要根据诵读进程逐段点拨思路,为学生背诵扫清障碍,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③点拨精神,待到全文熟读成诵、文句疏通之后,围绕文章主题的闪光点,让学生发表见解,书写心得,教师则在对全班心得感悟分门别类后,再作专题评析。

三、夯实基础,学会积累

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学会积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多,因而字、词方面需要综合、比较、归类。要让知识系统化,必须做好归纳总结。比如,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第一二三人称,常见的分别有哪些;又如,表示升官贬官的词又有哪些;再如,活用,名词有哪些活用方式,动词有哪些活用方式,形容词又有哪些活用方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后,就可以触类旁通,从而获得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情境教学,深刻感知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任务分配的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对课文主线的理解也是有好处的。情节表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些都要建立在对文言文的高度理解基础之上。因此,适当地加入情境任务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防止课堂气氛的僵化。

篇5: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为了彻底改变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为学生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

一、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遗憾的是,文言文教学却是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当下的农村高中,教师在生源基础薄弱、高考应试压力的现实面前,难以摆脱以往“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几近辛苦的“填鸭式”教学,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学心理,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教学局面呢?人教社中学语文教研室顾振彪先生在接触了广东中学语文活动课的有关成果后提出“大力发展中学语文活动课”,并认为:“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语文活动课体系,是冲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怪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针对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现归纳如下。

二、农村高中有效进行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鉴于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我们主张在活动化教学中,强调“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活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通过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并最终实现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一)激趣教学,以“读”导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语文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朗读的运用。作为文言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诵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几乎适用于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普通学生群体,是文言文活动化教学中的最基本形式,尤其适用于农村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

其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再次,“读”作为活动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人比读、小组赛读、个人体验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而叶圣陶先生尤其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读”作为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探究,拓展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进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种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必须预先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与教学目的,为学生预设相应的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我一开始便提出了“兰芝与仲卿真心相爱,为什么最终却只能落得个黄泉相守的下场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阅读课文,通过对照注释、查阅字典、翻阅资料等形式,疏通了文意的同时,更讨论出了各种让人惊喜的答案,例如“封建制度的压迫”、“恋母情结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七出之条”等,其收获之丰,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同样的,在《鸿门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下面两个探究问题:(1)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你的看法是什么?(2)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也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文言知识、读懂文章的同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可见,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不单止能促动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阅读困难,更能在让学生拓展思维,收获更多。

(三)体验教学,教学相长

所谓“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教学”为“自学”,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抽取一些较为浅显的篇目或文段,让学生小组负责分段备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课件,并以此为作业上交,通过老师的审阅后,进而试讲,最后在班里正式讲授。这样的体验教学活动,可以迫使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克服文言文的难点,并在形成教案的过程中,增加与组员、老师的互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共同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一课中,我把其中“勇服郭郗”、“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分给学生小组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思考、利用工具书、请教老师等形式,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教学设计,而这样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老师讲解,字字落实,更为明显。

(四)参与评价,巩固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更为投入,对文言知识能做到及时的总结梳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活动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小组,合力拟出评价试题,进行小组互考,互相解答。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归纳新学文言文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拟题比赛中,其中一组学生除了把握好其中重点字词的出题方向外,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让同学们在“尽吾志”与“知难而退”的价值观上进行讨论,反响热烈。而出题者,也在同学们的热情回应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习主动性愈加强烈。

三、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一些构想

事实上,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课本剧、比较阅读、素材积累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当然这个过程,实施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实际能力。对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则主要侧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本色表演。活动形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在激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是一蹴即就的,要培养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课时的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与学期教学任务是否有冲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尤其得留意分组时,是否能做到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理搭配,进而实现以优带差的学习;在教师的备课上,更要有多元的准备,适当的朗读指导、合理的问题预设、持之以恒的点拨指导等等,无不向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求索,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叶剑《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4月第4期第6卷

【2】张霞《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些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3】朱峰《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焦翠霞《高中文言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

【5】田立君《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2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篇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改变自身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发自内心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愿意了解文言文的字词构造和语言特性。如果依旧采用机械式的记忆,进行段落上的背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这不利于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激不起学生兴趣,对文化的传承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枯燥的学习中,文言文具有理解难度大的特点,这成为学生反感文言文的主要原因之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清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背诵并不太理解的课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而,很多学生选择依赖参考书,放弃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这对学习能力的养成十分不利。换言之,由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没有感受到文言文之美,没有发现文言文在字词上的奇妙之处,因此,学不好文言文是必然的结果。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1.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由于文言文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字词上的生疏和读音上的差异,对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何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状态,加强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2.夯实文言文基础运用

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字词句的理解。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简明易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课堂上的难点。笔者认为,启发推测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串讲常常不知所云。转变教学方法,活化授课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指点迷津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3.利用情境任务进行教学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窦娥冤》《荆轲刺秦王》这样的长篇课文。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任务分配的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对课文主线的理解是有好处的。情节表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的高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适当地加入情境任务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防止课堂气氛的僵化。

4.利用课外作品扩展知识

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先秦散文、文化经典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增加课外阅读量,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学习质量,进行文言文知识竞答也有利于课外阅读作业的高质量完成。

5.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篇7: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是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渠道,而文言文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又是历年高考占高比例的重要部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后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素,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种创新性途径与方法。

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

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当机立断、不卑不亢。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学习古文的生字、语气词的使用、代词的使用以及同一词放在不同字句之间意思产生的变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单字单句的解析字句又不免乏味,因为要激发学生们潜在的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文言文根据学生的心境和课堂情境教灵活多变的古文字使用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如:课堂上师生配合的很好,可以教“其”的用法,符合情境的句式有“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学,乃得为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会在做题过程中因意见不统一而争论,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交“之”的用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还可以列一系列语气词用法、介词用法、代词用法的句子,随机点名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解答字句的用法,答错的说两三个同样或相似意境的句子方可走下讲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有愉悦的心情去体验源自生活的情感,不但可以形成活泼、蕴含情感的教学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文言文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文言文中寻找乐趣,在寻找乐趣中想着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而自主的学习文言文。

6总结

篇8:农村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一、审美阅读教学现状

审美阅读重在情境的渲染, 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美的熏陶。当前农村中学阅读教学中, 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1) 资源配置不完善, 教师教法单一、陈旧。多媒体 (电子白板) 未完全普及, 文字展示的场景、情景动态氛围无法实现, 这制约着审美阅读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 一些教师教法单一, 对学生的审美判断把握不到位, 分析不详尽, 学生在阅读中蜻蜓点水。 (2) 学校课时安排紧, 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学生在家中的阅读。高中学生在校阅读时间只有在语文课堂中, 这是极其有限的。回到家中, 很多家长怕耽误学习, 不让学生阅读其他书籍。

二、实现审美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 审美阅读包含三个阶段, 一是感受阶段, 二是判断阶段, 三是品味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 教师要注重引导, 仔细分析, 善于调动,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

1. 注重引导, 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美

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 教师应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 给学生展示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画面和动态视频, 让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就能感知艺术的美。教师因势利导, 及时帮助学生获取初读文字的愉悦感。首先,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模拟情景, 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带入阅读中。教师必须课前精心备课, 编写文本, 制作课件。在课堂上用巧妙的语言, 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也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 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艺术。教师要顺势引导, 从“语感”入手, 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境展示给学生, 引起情感的共鸣, 学生自然会得到艺术的享受。也可以和学生一同朗诵, 做到语气贯通, 节奏分明, 句读清晰, 真正达到“以言感人”“以情动人”的境界。只有在朗读 (或泛读) 上做好铺垫, 学生才会产生审美初感, 为品赏文本打好基础。

2. 仔细分析, 让学生判断文本的美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字魅力的基础上, 教师要进一步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理解、思考, 感受作者在文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自然之美, 继而挖掘文字背后的社会现象, 从而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句段分析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美的特征, 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情趣。进行《荷塘月色》教学时, 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 在配乐朗读的渲染下, 学生被荷塘的月色美所陶醉, 教师随即引领学生跟随朱自清的脚步, “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 在“荷塘岸边”听、嗅、视、触, “零星”的荷花, “流水般”的月光, “缕缕清香”, “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荷塘月色之美, 一层一层地向学生涌来, 学生的情感已浑然融入朱自清的情感世界中。作者的心绪与文字相融合, 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辨优析劣, 求同存异的比较, 也能让学生掌握美的特点, 获得审美感受。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都属于散文, 都是纪念被反动派杀害的青年学生, 揭露反动统治者的罪恶。但在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前者重抒情议论, 结构跳跃大, 风格奔放激越;后者重写人叙事, 结构严整, 脉络清晰, 语言深沉凝重。通过这样的细致归纳、比较分析, 两篇文章的主题、思路和风格一目了然,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树立了美的观念。

3. 善于调动, 让学生品味文本的美

一部好作品潜在的艺术美, 需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才能有效完成对文本的鉴赏品味。首先, 教师要用已学知识和审美经验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形式美。可以用提问或列提纲的形式给学生以思路的追问:文章分几层?它是并列结构还是递进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还是分总结构?文章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文章的段句间的过渡和前后是否照应?其次, 要善于激发学生审美阅读的想象力。用已有的语言艺术和文字符号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画面, 形成一种意境认识。因此, 教师要帮助学生调动已储存的知识, 形成意象, 再进一步去品味欣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联想、想象和创造形成有机结合, 在语言文字的感染下, 进行对照、思考, 更好地构建超越文本的审美阅读。

三、结束语

总之, 审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教者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潜心钻研教材, 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掌握规律, 总结经验, 灵活多样地使美育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摘要:加强语文审美阅读教学, 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注重引导, 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的美;仔细分析, 让学生判断文本的美;善于调动, 让学生品味文本的美, 是根据不同审美阅读阶段而实施的有效的审美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篇9: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包括很多部分,例如诗歌教学、散文教学、小说教学、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不同文体文章的教学,应该本着结合文体特点的原则,以突出文体特征为主要目的,在具体组织教学方面,教法也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来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体会,谈谈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体悟诵读,不求甚解

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的得法。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涵咏诵读以起到熏陶教化的作用,教师也正是通过创设这种情境,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冲动。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读,一边听,自然就会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理解了这种情感,文学作品熏陶教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于有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比较深刻的哲理,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我国古代的语言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不必对文言现象做过深、过细的分析,即陶渊明所谓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对于文言文,我始终认为是属于工具性方面的东西,学生完全可以在逐步深入、细读精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些语言方面的问题。通过涵咏诵读经典古典文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文言文的陶冶功能,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二、落实重点,忌逐字逐句串讲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语言文字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突出三个重点——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常识,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积累常用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读懂。

三、加强文言翻译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每一句每一词都要读懂。但是,学生往往弄不懂句中个别词的意思,怎么办?加强文言翻译训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文言翻译是一项综合练习,涉及断句、句式、语气、词类活用和虚词用法等各个方面,在文言翻译训练中,学生加深了对词语、语气的理解,也积累了各项文言知识,提高了文言语感,所以,加强文言翻译训练很有必要。文言翻译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尊重原文句子的结构,特殊句式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转换。教师示范的时候,要实实在在,可以把句子写在黑板上,逐字翻译,要多举例,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让学生练习,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各自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翻译所有句子,之后,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这样的教学方法要经常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手里大都有文言译文,为了避免学生依赖工具书,这样的翻译练习,材料要选自课外,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辅导书的情况下把学过的每一篇文言文都翻译出来,然后与辅导书上的译文对照,进行订正。像这样,加强翻译练习,一定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与课内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句进行比照,深化文言特殊句式教学

课本的现代文中有一些因表达需要而出现的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同的句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援引这些例句来和文言特殊句式进行比照。讲谓语前置时,我除了从流行歌曲中找歌词,也从《我与地坛》等文章中找了些类似用法的句子来对照。史铁生《我与地坛》开头有一段描写:“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段话作者有意采用了主谓倒装语序,来突出地坛的剥蚀状、淡褪状、坍圮状、散落状,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和荒芜衰败。这样再让学生理解上文言文中的谓语前置,就会容易得多。又如“渺渺兮予怀”突出强调“我心绪渺远、想得很多”,“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突出强调“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这种比较教学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陌生感、冷漠感和惧怕心理,调动其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篇10: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心理成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形成推动学生产生知识探索欲望的内驱力,使学生能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以及求知欲。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要么来源于有争议的字词解释,要么来源于对某句话的理解,要么是受到某个文章的影响,要么是受到古人高尚情操的感染等。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课内文言文的讲授,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现代气息的语言、文言文中的知识、精彩的引导语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详细讲解文言文语法,培养基础性知识

很多教师认为,文言文语法知识十分枯燥,学生缺乏听课兴趣,所以干脆省掉不讲。这是不对的。高中由于学时有限,学生阅读量不够,无法像私塾学生那样,阅读背诵大量文言文,进而从中悟出规律。现在的学生学不了古人学习的方法,因而语法开路是学习文言文的最快途径。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先系统讲一次,然后专门上次语法课程。在具体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讲解相关语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方便记忆和总结。?

三、進循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以及直观人物肖像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对学生掌握字、词、句方面的基础知识,作用则非常有限。所以,“讲读”“板书”应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讲读”的示范性和“板书”的灵活性是多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学生文言文的诵读能力、翻译及理解、想象联想能力等更不是依靠多媒体培养出来的。因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正确处理多媒体与板书、讲读等传统手段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四、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其掌握自学文言文的途径

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我们现用的语文教科书上的文言文部分注释十分详尽,学生可以通过注释,并且结合相关资料,自己研读课文基本上就能疏通文意。如果教师再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实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讲为辅的新局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深化其对词句的理解。比如,有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进行学习后,相应地给学生补充了《赵威后问齐使》的篇目作为学生课堂自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学生自读、讨论分析、置疑、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结合现有知识以及文章注释来分析文意和疏通文句,进而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内涵和用法,充分了解文言句式的构造。

五、要拓展课外阅读,巩固、补充、延伸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只有通过课外的消化才能真正得到吸收。教材中配备的《语文读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阅读素材。让学生对《读本》中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同步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的语言积累得到增加,还能帮助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垓下之围》,能使学生对项羽这个人的个性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在教学《秋水》时,让学生同步阅读庄子《庖丁解牛》一文,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庄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以及庄子文章善用寓言和比喻、长于说理、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等。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不理解词句的意思时,教师必须及时给予讲解。

篇11: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分析的论文

根据文言文的内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可以分为五类,即记叙文,如《荆轲刺秦王》;山水游记,如《赤壁赋》;议论文,如《过秦论》;人物传记,如《廉颇蔺相如传》;抒情散文,如《滕王阁序》。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应合理地增加人物分析、语言风格、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感知与体验文章的美感、内涵与思想感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内容的丰富会增添课堂教学的精彩,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忽略教学的重点,侃侃而谈。不同类别的文章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性文言文的侧重点是要介绍与文章相应的时代社会背景和历史知识,梳理与概括文章记叙的事件,从语言、行动方面来对人物的进行分析。比如在教学《鸿门宴》时,可根据文中提到的五次“沛公入关”来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山水游记中,作者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自然山水之中,除了对景物的描绘,还有抒情与说理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教学的重点。议论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找出中心论点,剖析好论据,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让学生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智慧思想,并得到启示。人物传记的重点在于对人物性格的剖析,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抒情散文的重点是对文体的分析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与文体是丰富多样的,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也应该是丰富灵活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效果较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鉴赏法。鉴赏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文章的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获得审美体验。鉴赏法一般用于学生解决阅读障碍后或文字理解相对简单的文章教学中。对文章的鉴赏教学,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与学生讨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并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与体验。在鉴赏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文章重点语句进行分析,要有独到的见解,启发与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2、朗诵法。文言文节奏感强,采用朗诵法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语言的记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能体验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诵读教学法也不是单一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生齐读、分组朗诵、老师范读、老师背诵、学生背诵等多种形式。朗诵并不是为了对文章的记与背,主要是对文章内容的体验,在朗诵前,老师要适当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在朗诵之前设置一定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朗诵文章时进行思考。

3、比较法。比较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文言文内容进行归类、比较。可以进行词义、句式的比较,如《逍遥游》中的“知”字,在“蟪蛄不知春秋”中的“知”是知道的意思,在“小知不及大知”中通“智”,是智慧的意思;可以进行写作手法、文体风格间的比较;也可以进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比较。比较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文言文中字、词、句的组成规律,使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趋于系统化,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原则要点

篇12: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文言文在初中教学之中作为语文重要的组成成分,不论是在考试还是在书本中文言文所占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大的,本文中将针对文言文的开展对于学生们的好处以及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教师教授学生课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将文言文细细的领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接下来的本文中将针对文言文教学做出一些分析与阐述,使得我们更加了解文言文。

1.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文言文学习来说,朗读是提高其相应能力的最快速方法,因此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安排朗读任务可以使其对文章大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自主朗读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文言文学习能力,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进行理解并时时对学生的朗读理解情况进行了解与个别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集中注意力,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另外,教师应当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对自己进行提问,以减少其学习中的问题,避免低级错误,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2课中慢慢的品读文章,体会其本层含义

对于每篇文言文短文来说,都具有它的表面意思,基本上按照注释解释出来的就是表面意思,表面意义十分简单,只要将所有的解释按照语句的顺序排好序,就是表面意义,在结合语法与使用的特点便能够解释出来,但是每篇文章不仅仅有它的表面意思,还有一层深层含义,这就需要读者根据作者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特点做出分析,结合文章的表面意思,然后再根据一些文章中给出的线索,将文章的表层含义加以探索出来,使得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路上更提高一个台阶。

1.3课下使得学生们锻炼自己的平时摘抄习惯

对于文言文来说,它其中包含的词语中大多数都是身处在不同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学习时对于词语相同但是文言文含义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分,在区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以总结,记录清楚词语所出现的句子,结合语境记忆它的多层含义,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词语的使用方法、辨析知识点以及其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现的不同词性。因此,指导学生使其多加锻炼其课下的语文能力,养成摘抄文言文的习惯对于初中文言文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4师生合作,加强沟通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学实际往往是教师课上满堂灌式的讲授知识,照常下课,然后学生课下忙于别的科目或者自己其他事情,师生之间交流甚少。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其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因此,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型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加强彼此之间就文言文学习的沟通,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提升,减少其压力与厌倦,同样地,也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改变教学的氛围,使得课堂更加活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多是呆板的,尤其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学生们也会容易提不起精神,使得效率大大的降低,而且课堂的秩序也很难维护,由此可见,传统的初中教学对于初中生们接受文言文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极大提升。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离不开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好学的学习态度,对文言文学习来说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与激情。因此,文言文学习时即便学生遇到些许问题,也能够积极地自我解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重视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教学现状。

3.结语

上一篇: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下一篇:吊水洞煤矿职工行为准则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