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2024-04-24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共11篇)

篇1: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是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过之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 影电视艺术形式”,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 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 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 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 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 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 层次。国际自然类电视节目主席帕萨`萨拉斯曾说: “自然类影片绝不只是动物、树和昆虫等非 常近的镜头和放大镜头,还有被称为自然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拍摄自然类纪录片,首先需 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它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绝不 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他同时还说: “现今社会强调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的指对人的 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怀、看护和尊重,还有我 们所在的这个大自然,包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怀,真诚的对自然世界 的一种关怀。” 《美丽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自然生态的纪录片。由 BBC 环球公司与中国中视传媒股 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英文名称为”WILD CHINA”,也有译为《野性中国》《锦绣中华》,历时三年拍摄,共六集。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诗一般的画 面、伴之纯粹大自然的声音、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相结合的美丽画面„„都给我们带来 了一种久违的震撼,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视听完美享受。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 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 然的震撼与敬畏。《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 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 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 洞中的蝙蝠。傍晚时分,古老爹倚在窗前,仰头远眺,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金腰燕飞来的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 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间的梯田之中,而头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筑新巢。如此清晰逼真的视觉语言让我在体味生命力量的挣扎的同时,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 部 6 个小时的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动物、植物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平等而珍贵的生命。在优美 的摄像的引导下,渐渐走进了大自然的世界,逐渐用一颗平等的心态感受着自然中生命的起 起伏伏。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美的享受,更融入了一种生命的整合:当我们知道 在拍摄后的几周后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死了时会遗憾; 在蛇岛上,当我们看到鸟儿逃脱蛇 的攻击时会高兴„„影片中,往南迁徙的鸟儿在枝头歇息,透过画面观众看到伪装的腹蛇就 附着在同一棵树的树枝上,且仿佛那腹蛇一张口就要吞下鸟儿了,内心就会焦急万分,担忧 鸟儿能否躲过蛇的攻击。当看到有的鸟儿未能逃脱,只能成为腹蛇的食物时,令人感到无助 和无奈,并感受到了生物链的冷酷与无情。这一切令观众的心随着自然生命而跳动。《美丽中国》中展现给观众的自然世界与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并无不同:孤独、疲惫、不 能支撑和致命伤害。《美丽中国》用它的镜头告诉人们:自然生物是我们的朋友,只不过与 我们生活的方式、地点不一样。也许是社会生活太过复杂和疲惫,我们早就忘了其实所有的 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发现,这个地球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动物,属于更多的 生灵。纪录片引导人们关注或者说重拾的,可能正是已被忽视掉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生物之间奇妙的感应和联系。如果每一个观众都在观后像珍惜自己一样善待动物,那么这就 足以体现这部纪录片在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爱护珍稀动物,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的意 义,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美丽中国》中的生态平衡观。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物质享受和现代生活的 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阂和异化,人类的心灵越来越粗糙,感觉越来越迟钝,心肠 越来越坚硬„„于是生命的意识淡薄,悲悯情怀丧失,人文精神缺乏,人类成为唯一只爱自 己的冷漠动物。但是《美丽中国》,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中国自然视觉奇观,还 有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人们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与脆弱,让冷漠已久的心灵变得湿润、柔软。这部长达 6 小时的大型纪录片的特点是以自然为对象,以平等的视点关注人与自然界中的生 物。以纪实的手法和写意的风格,来抒写和展示自然的奇观和生命的奇迹,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中国大自然中生存的各种生命,在观赏中感受自然的壮观、神奇与美妙,感受生 命的庄严、神圣与美丽,同时也对自然法则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美丽中国》把思考的领域从自然界扩展到人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它是 在借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观察人类的行为,反思人类未来的命运。或者说,它不是从人 类的角度看自然,而是从自然的角度解读人类,即将动物的世界作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从自 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巧妙地将动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进行艺术化的对比,用暗示和 警示的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及许多悖论性行为方式。无污染无破坏的自然环境本来是 自然界最美好、最壮观的景象,而人类无止境的开发与建设却把这些美好近乎破坏殆尽,多 种物种濒临灭绝,美丽的自然美景不复存在,最终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当我们从大自然的 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时,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面貌与形态,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自身结构和 内在关联,才能看清自己面貌的丑陋和行为的愚蠢。《美丽中国》中人文精神指导和欣赏下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 纪录片创作者用以构成 视觉形象、表达制作思想的各种手段技法的总和。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制作人 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视纪录片表达创意、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对于纪 录片来说,视觉是第一性的。纪录片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因 此,视觉语言是纪录片思维品格表达的一种最重要手段。正是基于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深厚的感情,纪录片 《美丽中国》 用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浑厚、包容的声音结合美丽的中国自然画面,把原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主题拍成了洋溢深厚 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其视觉语言充溢、表现着浓厚的思维品格。如大量的长镜头,跟 随对象的运动,用特效表现的风云变幻、万物生长,大量的航拍镜头展现出壮阔的美感、梯 田区的整体视觉冲击效果;运用自然光线、光度的强弱,光位的顺光、逆光、侧光,光比的 明与暗等,追求写实性;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切换自然中的不同场景,无不集中反映着人与 自然和谐这一伟大主题。同时,拍摄者在摄像时总是尽可能地亲近拍摄对象,获取最真实的 视觉画面、获取自然的最美好的瞬间。对于摄制者来说,它们已经不是单纯的物或景,而是 怀有情感的相互依存的“伙伴”。《美丽中国》 “创造和利用现实”,以自己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来指导纪录片中视觉语言的运 用,而绝不是为纪实而纪实,做呆板、机械的原生态记录。如此生动的记录给所看到的人巨 大的启发。我们都应站起呼吁: “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那些历史悠久的自然人文景观!”

篇2: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云南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它能供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栖息,这就是选择那里的首要条件吧。按气候划分,既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的动物,也有寒带的动物。按植被类型划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种类,又有河谷,平原种类,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均有,动物种类南北东西交汇的奇特现象,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这可是全世界都很有知名度的。

片子依次呈现出的分别是傣族的庆典仪式与节日,穿插剪辑的是一尊佛像与傣族女人们去取水,然后是一些同期声的打击乐,这里很欣赏的是对脚部给的特写,这种足部特写在片中有多处。接下来的剪辑有点快,有个剪辑是不知道是哪种鸟的眼睛切到了佛像的眼睛,这就让仪式内与外界联系到了一起,类似的还有剪辑进孔雀羽毛和大象的眼睛。紧接着用很轻快的打击乐带入到了一个欢快的泼水节的场面,那晶莹的水珠和欢乐的人们所构成的画面,人们尽情的泼水玩闹,加上那么轻快和优美的音乐,让人觉得舒心、愉快。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画面,一个解放军穿戴的人被人泼水而自己这是憨厚的傻傻的笑着,帽子上的国徽标志不由得使我想到这部片子是否还是有政治宣传色彩呢,毕竟这是全球播放的片子啊,要有中国共产党的元素在里面。不过这样还是很隐晦的,潜移默化式的渗透容易使人接受。

介绍地理环境的时候不是像我以前看过的那样是用地图了,而是用地球,这个逼真啊,这部分的山脉拍的很大气,上面的水汽般的浮云又增加了动感,使原本不懂的景观“活”起来了,还有种仙境般的感觉。流云和水汽的镜头在片子中运用多次。

金丝猴出场前是飘着雪花的场景介绍,特写的树挂很精致,这在北方很常见,不知道云南那个地方怎么也有。金丝猴也拍的可爱,可以和法国人PK一下了,几个头部的特写,感觉猴子的表情好像很忧郁。“雪后的猴子就开始觅食了”,虽然解说是这样,但看画面总感觉是换了一个季节,至少也是雪都化没了。详细的介绍了其食物是那种半菌半植物的地衣,这片子中生物学知识充足,也是半科教性质的。

介绍中国红色熊猫的时候,还是很可爱的小动物,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后面的一些植物的特写(集中在花朵上)还不错,比如那朵娇美的蓝色花,上面还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爬去;

白玉般的花朵和完整的蕊等,都很精致。中间接了一段关于植物猎人的历史资料与介绍(黑白),画面上是有差距的,可能是因为叙述线索的需要,才用的吧,虽是珍贵的史料,但不是很喜欢,与整体的感觉不太协调。/r/n

用绳索过怒江峡谷那部分让人感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连交通都是如此特别,配上音乐,感觉很心惊胆战,生拍绳索上的人会掉下去。看着纵横交错的绳索和绳上人的大无畏的神情,又不由得佩服当地人们的创造力和勇气。

杜鹃开花红艳艳,不过吸引人的是那里的小鸟,看着它们吸食花朵中的蜜,灵巧的动作。

音乐和画面给人一种悬念,那么下面出现的又会是那种动物呢?局部的拍摄让我误以为要出现什么庞然大物呢。这是红腹角雉,这一段很值得看,一只公的角雉以独特的偷窥方式去追求母角雉,像那种正反打的剪辑方式。看到公角雉鲜艳的肉垂一抖一抖的,还配以翅膀拍打发出的独特声音,这样的追求真的很好笑。剪辑很有技巧,故布疑阵般的制造悬念。

松动的土慢慢探出一个嘴巴、头、身体、尾巴,这就是两栖动物鳄鱼蝾螈。特写镜头里甚至可以看到它的鼻孔。同样的从泥土里钻出一种植物,竹子瞬间迅速成长,这是采用逐格摄影(或称延时摄影)用照相机拍摄完成的。场面不大,但拍出了一种震撼的效果,谁有会想到那小小的竹子竟是这样迅速的成长。

竹蝙蝠是一种很小,像蜜蜂那样大小的动物,它居住在竹子中空的洞穴里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需要拍摄竹蝙蝠的洞穴生活,BBC的工作人员用自己制作的摄像头伸到狭窄的洞穴里,捕捉到了洞穴内蝙蝠生存的画面,那个自制摄像头,其实就是英国随处可见的家用夜视闭路系统作出来的。那里面一个小蝙蝠张嘴的镜头,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口腔内部,牙齿和舌头都是清新可见的。

晚上拍摄飞翔的小蝙蝠的片段很是漂亮,应该是用红外拍的,拍出了小蝙蝠的质感,也在它们穿梭在洞口的时候看到它们的小嘴,小脑袋,甚至看清了它们的骨头和肉质。在竹林里飞翔的小蝙蝠和当时的静谧的音乐构成了那个安静的夜晚,竹蝙蝠们轻扇翅膀在翩翩起舞。这样的夜突然间出现了危机,那是一条蛇,意欲去吃小蝙蝠,一边是无所知的小蝙蝠,另一边是慢慢靠近的蛇,加上音乐的烘托,气氛很紧张。可是最总由于洞口太小,蛇没有得逞,只好爬走了,这里还有一个从洞口向外拍的蛇头的特写,真不知怎么拍的。“在拍摄竹蝠的时候,竹叶青(也就是那条蛇)就近在咫尺,吓得摄影师大气都不敢出。”看过这段材料,我才知道他们还是很危险的,应该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艰辛,纪录片人啊,很不容易。

以竹子为线讲述它与人的好处,再来就是动物――竹鼠。看着好好的竹子被拖到了地下,进而看到了主角,是嗅觉很好以竹子为食的动物。怎么拍的那么清晰,对我来说很是一个迷,只有看了才知道什么是不可思议。同样的,只看到树枝在动,不知道又被什么动物拉扯,这是就轮到野生亚洲大象出场了。看此片之前,我是不知道中国境内有大象。

下面还有那种独特的捕蜂方法,很有技巧,不过最后以人们掠夺了蜂窝,然后吃幼虫来结尾,还有那个人耍宝似的吃法,真的很气愤,难道我们要展示我们吃动物的残忍,这是中外合拍,虽然真实,但也不要以点带面,为啥不来个我们保护小动物的呢?

象芋开花这组镜头,里面的解说词解说了我们从画面看不到的味道,还有部分使用热感摄像机来拍摄,以冷色和暖色来表现花的温度在上升,表现这个森林女巫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她利用埋葬虫来授粉,你可以看到雄蕊释放黄金花粉,真是一种奇妙的植物。画面的精美与细致,这段就很有代表性。我看的版本不是最高的,听说高版本的画面是“无以伦比的美丽”。

后面还介绍了野生长臂猿,它们是音乐名手,有一只大约才一天的幼猴的画面,听说很珍贵,就是很难得的意思了,下来就是橡胶林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我只是特别欣赏这里的画面的美丽。结尾部分大象又出来了,在看到游客们后离开了。看到那只在水里挣扎的小象,我突然想到了在《白色星球》里结尾的那只找不到可以支撑它上岸的厚冰的镜头,同样的手法,同样的主题,在这种数量稀少的物种身上透出的一种无奈。这段的解说也是佐证:山脉目前暂时还是一片绿意盎然,迷惑的单纯,苍穹之下也许有中国最丰饶的自然宝藏,脆弱而无与伦比,在云雾袅袅之下,一个动植物与人类紧密相连,错综复杂的世界。

整体来说,这部片子不论是从视角、摄影还是配乐,都是我看过关于中国的纪录片中最棒的!其中有些野生动物和风景的镜头从未在银幕上出现过。视角平和,基本做到了真实、客观和公正;摄影技术是顶级的,自不必再多说;总体感觉完全中国风,该磅礴的磅礴该精致的精致,与背景融合为一体。

中国竟然有这么多野生动物、这么多如此美丽的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走走。这部片子的画面都可以和摄影作品媲美了,相信在全球放映之后,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

篇3: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 语篇的连贯开始被列为研究对象, 在这当中, Jacobson、van Dijk以及Widdoson都对连贯作出了探讨。1976年, 韩礼德和哈桑出版的《英语中的衔接》使衔接理论走向成熟。1977年, Van Dijk从“宏观结构理论”对连贯做了进一步说明。在国内, 衔接与连贯的研究起步较晚。1994年, 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1995年, 朱永生对衔接手段的同现提出补充, 并在之后明确了连贯定义。张德禄的《论语篇连贯》及其它多篇文章, 都对衔接与连贯理论做了详细的探究。本篇文章主要从语法衔接角度来解读《龙之疆域》。

2. 语法衔接手段

2.1 语法衔接应用数据统计

本研究以纪录片《龙之疆域》为研究对象, 运用衔接理论对文中的语法衔接手段进行统计。表中N表示各种语法衔接手段出现总次数。P代表其在每千字中出现的频率, 计算方法为:P=每种衔接手段总次数:4.3 (该文章总字数为4300字) 。

2.2 照应

当文章中的一个成分的理解需要另一个成分做参考和解释时, 照应就产生了。照应包括代词、指示、定冠词和比较指称。

例如:例1:“As well as a school, the cave houses 18 families together with their livestock.”

例2:“Here the slow flowing river carves tunnels with a more rounded profile.”

例1中their是人称照应的应用。例2中的Here是指示照应。从表1来看, 照应手段, 尤其是人称照应在文中应用最广泛, 是基本衔接手段。

2.3 省略

为了使文章更加连贯, 通常一些已知的、无重复必要的部分会被略去, 这就是语法衔接中的省略。

例1:“The Chinese are fond of curiously shaped rocks and many have been given fanciful names.”

例2:“The ideal date depends on what the weather will do this year.Never easy to predict.”

例1中, many后省略了rocks。例2中, 句子的一部分包括动词主语等都被省略。这分别是省略中的动词和小句性省略。从表1看, 小句省略出现较多, 但三种省略手段的数值都较低。这说明省略手段在文章中是一项辅助手段。

2.4 替代

为了避免重复, 另一种衔接手段——替代, 被应用在文章中来替换前文出现的词语形式。

例1:“No prices for guessing what this one is called.”

例2:“These children are off to school.In rural China, that may mean a long trek each morning.”

例1中one是替代手段中的名词性替代, 代替了上文的rocks。例2则是小句性替代。表1中, 替代为四种手段中最少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替代在该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只是辅助的。

2.5 连接

语篇中句子内和句子之间的不同逻辑关系, 将句子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衔接手段被称为连接。连接关系又可分为四种:添加、转折、因果和时间。

例1:“Though the swifts depend on the cave for shelter, they never stray further than the limits of daylight.”

例2:“It rains here for up to 250 days a year and standing water is everywhere.”

例1中的Though和as分别表示转折和因果的连接。例2里and则是表示添加的连接。从表1可以看出, 连接手段, 尤其是表添加和因果的连接应用最多, 仅次于照应手段。他们是最主要的衔接手段之一。

结语

衔接理论使得语篇连贯有了科学的解释。对文章语法衔接的分类统计, 有助于解释该文章的连贯性同语法衔接手段应用之间的关系。其中, 照应和连接应用最多, 是主要衔接手段, 对文章连贯效果起主要作用。其他两种手段则应用较少, 是辅助手段。这样合理安排、有主有次的衔接手段, 同《龙之疆域》语言自然连贯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于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合理衔接手段的用法, 并将其运用到文章的写作和欣赏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是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 在语篇分析尤其是在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广泛。BBC大型纪录片《美丽中国》, 以极高艺术水平充分展现了中国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魅力。《龙之疆域》是六集中的精彩一集。本文将从衔接理论中的语法衔接着手, 解读《龙之疆域》语言文本, 探寻其中语法衔接手段的应用和其语言自然连贯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衔接理论,纪录片,《龙之疆域》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Haso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 1976.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席晓青.语篇分析:思维、策略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纪录片《美丽乡愁》研讨会

《美丽乡愁》的主人公范跃宁,是江苏无锡市发改委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也是江苏、陕西两省道德模范,曾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誉为“公益雷锋”。范跃宁的公益之路开始于1998年春天,在一次考察时目睹窑洞小学的状况深受感染,17年来,连续86次深入延安、44次前往贵州山区志愿扶贫,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江苏、上海等地上万名爱心人士加入到其团队,完成“延安窑洞自来水村”、“为西部贫困农民捐赠医保费”、“捐赠母亲健康快车”等30多个慈善扶贫项目;长期一对一资助困难学生5000多人、帮助两地贫困农民上万人。这部纪录电影借助他的视角及足迹,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态进行了深度记录与艺术呈现。

该片导演郑伟,作品曾获国际选片会最佳制作奖、中国电视纪录片特别荣誉奖、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优秀纪录片等;摄影师侯凯、周聪、肖海伟,曾多次承担国家重大题材创作任务;作曲、音乐人徐春松,曾为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纪录片《1428》作曲;混录师、调色师等幕后主创,曾担纲《集结号》、《山楂树之恋》、《站台》等影片的后期制作。

《美丽乡愁》刚一完成,即入围第四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并获最佳纪录电影提名。今年6月,该片将在江苏、陕西首映,相关的公益放映计划也在推进当中。

篇5: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惭愧,愤怒,涌上心头,《美丽中国》里那些让人酸楚得落泪的倾诉、那些近乎绝望的呼唤,一遍一遍回荡在我的耳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间万物都是地球的孩子,人类也不例外,为什么不能与其他物种和平相处呢?生态的平衡已经遭到了破环,中国正面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威胁。“南水北调”、“引江济太”,国家正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环保,可一些人却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尽管环卫工人那么勤劳卖力,可纸屑、小广告还是随处可见。记得有一次,我正在逛街,一个小男孩握住易拉罐,走过一堆堆在马路边上的垃圾,突然,他跑开了,阳光下,易拉罐赫然出现于那堆垃圾之上,当时,我并没觉得怎么样,但现在仔细回想起来,痛心极了,因为我清楚地记得,在那堆垃圾旁,一个贴有标语“请勿乱扔垃圾”的垃圾箱就在那儿站着。我想:那堆垃圾是怎样形成的呢?第一个丢垃圾的人也许是因为偷懒儿,而以后效仿的人大概是有从众心理或是太信赖于清洁工了吧!清洁工,这个词给其他人的感觉我不得而知,但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没错,清洁工是要冒着暴雨,顶着烈日地清扫街道,他们没有像“白领”一样的优越生活,但他们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要是没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呢?我不敢想象。

不过,现在许多人因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都积极地参与了“环保小队”,这是让我们高兴的事儿,也许,在人们追求物质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时候,有时便自然而然地忽略了自然。但是现在,警钟已经敲响,各界人士都将目光聚焦于环保之上。中国人民行动起来了。这些天,我的家乡在申请国家卫生城市哩。在政府的领导下,许多人的努力使河流的腐臭味儿都没了,空气质量大幅度提高,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祖国山清水秀的新面貌。

篇6: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SQUAWKING)

NARRATOR:The last hidden world,China.最后一个隐秘的世界,中国。

For centuries,travellers to Chinahave told tales of magical landscape and surprising creatures.几世纪以来,到过中国的游客一直描述着中国迷人的山水风景及令人惊叹的珍禽异兽

Chinese civilisation is the world’s oldest and today,its largest with well over a billion people.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 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 总数超过10亿

It is home to more than 50 distinct ethnic groups and a wide range of traditional lifestyles,often in close partnership with nature.它是50多种特殊民族赖以为生的家 各形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 通常与周遭的自然息息相关

We know that China faces immens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but there is greatbeauty here,too.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 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

China is home to the world’s highest mountains,vast deserts ranging from searing hot to mind-numbing cold.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最宽广的沙漠 其温差可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

Steaming forests harbouring rare creatures.云雾弥漫的森林庇护着稀有动物

Grassy plains beneath vast horizons.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

And rich tropical seas.丰饶的热带丛林

Now for thefirst time ever,we can explore the whole of thisgreat country,meet some of the surprising and exotic creatures that live here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ople and wildlife of China to the remarkable landscape in which they live.现在有史以来第一次 能够完整地探索这个美好国度 接触当地一些令人惊奇的稀有生物 进而探讨中国人民及野生动植物与所住的非凡山水之间的互动关系。

This is WILD CHINA.这是野性中国

Our exploration of China begins in the warm,subtropical south.我们探索中国之旅 始于温暖的热带南方

On the Li River,fishermen and birds perch on the bamboo rafts,a partnership that goes back 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在漓江上 栖息于竹筏上的渔民和鸬鹚已经延续了上千年的共存关系 This scenery is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a recurring motif in Chinese paintings.And a major tourist attraction.这世界著名的景色 不断出现在中国山水画的主题中 也是主要的观光胜地 The south of China is a vast area,eight times larger than the UK.中国南方面积很广 几乎是英国的8倍大

It’s a landscape of hills but also water.到处是山丘和水域的胜景

(THUNDER RUMBLING)

It ranis here for up to 250 days a year,and standing water is everywhere.一年大约250天都在下雨 到处是积水

In the floodplain in the Yangtze River,black-tailed godwits probe the mud in search of worms.长江流域一带 黑尾鸥在泥浆里寻觅着虫子

But isn’t just wildlife that thrives in this environment.但不止是野生动物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 The swampy groud provides ideal conditions for a remarkable member of the grass family.Rice.这沼泽地更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草科植物最佳的生长环境—水稻

The Chinese have been cultivating rice for at least 8,000 years.中国人有8千年栽种水稻的历史

It has transformed the landscape.促使景物全然改变

Later winter in southern Yunnan is a busy time for local farmers as they prepare the age-old paddy fields ready for the coming spring.在南方的云南 晚冬是当地农民最忙的季节 他们忙着在春天来临之前 为古老的稻田整地

The hill slopes of the Yuanyang Country plunge nearly 2,000 metres to the floor of the Red River valley.元阳县的丘陵坡度都很陡 骤降海拔2000米至下面的红河谷底

Each contains literally thousands of stacked terraces carved out by hand using basic digging tools.每个山坡上都布满了上千了梯田 是人们用简陋的工具用手开拓出来的Yunnan’s rice terraces are among the oldest human structures in China.Still ploughed,as they always have been,by domesticated water buffaloes whose ancestors originated in these very vallys.云南的稻米梯田是中国最古老的人类遗迹之一 至今仍然沿用家畜水牛耕犁稻田 就像原先在这些山谷里居住的祖先一样

This man-made landscape is one of the amazing engineering feats of pre-industrial China.这人造景色是中国在工业化之一项最令人惊讶的工程

It seems as if every square inch of land has been presses into cultivation.似乎每一寸的土地都被利用来耕种

As evening approaches, an age-old ritual unfolds.傍晚时分 古老的仪式开始了

It is the mating season and male paddy frogs are competing for the attention of the females.现在是交配季节 公的尖舌浮蛙互相争着母蛙的爱慕

But it doesn’t always pay to draw too much attention to yourself.但是引来太多的注意力 并不是一件好事

The Chinese pond heron is a pitiless predator.中国池鹭是冷酷的掠食者

Even in the middle of a ploughed paddy field,nature is red in beak and claw.即使是农耕过的稻田里 在鸟的利爪下 自然就是暴力血腥

This may look like a slaughter but as each heron can swallow only one frog at a time,the vast majority will escape to croak another day.这也许看来是杀戮屠杀 但一只池鹭一次只能吞食一只浮蛙 大部分的浮蛙会逃脱 隔天又生龙活虎地呱呱叫

Terraced paddies like those of the Yuanyang Country are found across much of southern China.像云南省境内的那些稻米梯田在中国南方比比皆是

The whole vast landscape is domicated by rice cultivation.稻米耕作占满了整个广阔的景观 In hilly Guizhou Province,the Miao minority have developed a remarkable rice culture.在崎岖不平的贵州省 少数民族苗族发展了卓越的稻米耕种

With every inch of fertile land given over to rice cultivation,the Miao build their wooden houses on the steepest and least productive hillsides.把每一寸肥沃的土地拿来耕作稻米 苗族将他们的房屋盖在最陡的山坡瘠土上

In Chinese rural life,everything has a use.在中国农村的生活中 凡事物尽其用

Dried in the sun,manure from the cow sheds will be used as cooking fuel.牛的粪便在太阳下晒干后 是烧饭的好燃料

(WOMEN CHATTERING IN CHINESE)

It’s midday,and the Song family are tucking into a lunch of rice and vegetables.中午时间 宋家一家人正在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菜

Oblivious to the domestic chit-chat,Granddad Gu Yong Xiu has serious matters in his mind.宋谷勇老爷爷完全没有注意到餐桌上的闲话家常 而在思考着令人担心的问题

Spring is the start of the rice growing season.春天是开始种稻的季节

The success of the crop will determine how well the family will eat next year,so planting at the right time is critical.成功与否影响到明年一家子的生计 所以种稻对时是关键

The ideal date depends on what the weather will do this year,never easy to predict.理想的日子取决于今年的天气 那是件非常不易预测之事

But there is somesurprising help at hand.但他们有个出人意外的帮手

On the ceiling of the Song’s living room,a pair of red-rumped swallows,newly arrived from their winter migration,is busy fixing up last year’s nest.在宋家客厅的天花板上 来了一对刚刚冬迁的金腰燕 正忙着修补去年的巢

In China,animals are valued as much for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s for any good they may do.在中国 动物的象征意义和用处是极度被重视的Miao people believe that swallow pairsremain faithful for life,so their presence is a favour and a blessing,bringing happiness to a marriage and good luck to a home.苗族人相信金腰燕是终身配对 所以它们的出现是种赠与及祝福 会为婚姻带来幸福 为家庭带来好运

Like most Miao’s dwellings,the Song’s living room windows look out over the paddy fields.像大部分苗人的家,宋家客厅的窗户是面向着稻田

From early spring,one of the windows is always left open to let swallows come and go freely.从早春起 其中一扇窗户总是打开着 好让金腰燕自由进出

Each year,granddad Gu notes the exact day the swallows return.每年老爷爷都会记着燕子归来的正确日期

Miao people believe the birds arrival predicts the timing of the season ahead.苗人相信鸟儿的到来 预测了季节的开始

This year,they were late.今年 它们来晚了

So Gu and the other community elders have agreed that rice planting should be delayed accordingly.所以宋爷爷和村里的其他长老决定 延后种稻的时间

As the Miao prepare their fields for planting,the swallows collect mud to repair their nests and chase after insects across the newly ploughed paddies.当苗人在整地时,燕子会收集泥巴修巢,在刚犁过的田里尾追昆虫

Finally,after weeks of preparation,the ordained time for planting has arrived.终于,在几个星期的准备之后 制定的插秧时间到了

篇7:纪录片《中国医生》观后感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战斗中,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这段时间以来,一个个不畏艰险、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感动着我们,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驰援湖北、冲在第一线让人动容。

正巧这段期间一个名为《中国医生》系列纪录片也让我为之动容,里面是无数中国医生用救死扶伤和医道仁心的故事温暖着人心,传递正能量。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出病痛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冲击,医生与患者面对共同敌人凝结出的诚挚情感,还有当下医生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抉择,既有在应对疑难和重症过程中的判断、选择甚至是冒险,也有面对患者和家属的耐心、诚恳甚至是无奈。

疾病无疑是对人类生命最严酷的拷问,它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身体和经济上的,还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一集一条很长的镜头完整记录下了朱良付医生用手机录音,记录他与患者家属手术前的交流告知和环节确认,就这样短短几分钟让我看到了医生面对医疗过程不确定性的无奈,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一次次寒夜中从家里赶来赴急诊。

篇8: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作为中英文翻译爱好者, 想必大家对翻译的标准“信、达、雅”已经非常熟悉。中英翻译这项工作对译者有很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译者能熟练掌握两种语言, 并且要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和环境。而字幕翻译除了要求译者对语言和文化有深刻了解, 还必须结合当前画面、影片主题做出准确翻译, 使观众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影片的美感, 加深对影片的印象。

一、《美丽中国》标题翻译

该纪录片中文名为《美丽中国》, 若没有观赏过该影片的译者会直接翻译为beautiful China或其他, beautiful China译成中文确实是“美丽中国”。然而一个外国人看到beautiful China这个词, 他只会疑惑这部片子的主题到底是什么。而wild China一词, 则能让他直接由wild (野生的) 联想到内容讲的是野生动物或野外世界, 与纪录片的主题不谋而合。

二、各集片名翻译

《美丽中国》共分为六集, 分别是《锦绣华南》、《云翔天边》、《神奇高原》、《风雪塞外》、《沃土中原》、《潮涌海岸》六集。片名翻译以简洁扼要为好, 易于让人记住片名。若以字面意思翻译, 翻译出来的名称自然是无法达到宣传的效果的。如《风雪塞外》, wind and snow确实可以体现风雪, 但塞外一词要怎么处理呢?外国人对“塞外”这一中国专有名词并不是很了解, 而想用三言两语来翻译“塞外”明显不可能。聪明的译者并没有用繁冗复杂的语言来翻译, 而是将每一集的主要拍摄地理位置作为翻译的切入点。现将每一集的翻译思路分析如下:

第一集《锦绣华南》, 主要拍摄地桂林、贵州、安徽等地, 这些地区或省份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 译为Heart of Dragon;第二集《云翔天边》, 主要拍摄地为云南, 而最能代表云南的便是香格里拉, 因此取名Shangri-La;第三集《神奇高原》, 主要拍摄地为西藏拉萨、青藏高原, 取名Tibet;第四集《风雪塞外》, 在中国, 塞外通常指长城以外的地方, 主要拍摄地为黑龙江、蒙古、塔克拉玛干沙漠, 因此用Beyond the Great Wall可明确告之观众该集的重心便在长城以外;第五集《沃土中原》主要拍摄地为北京、秦岭、卧龙保护区, 最吸引人的便是那熊猫, 因此取名Land of Panda;最后一集《潮涌海岸》, 主要拍摄地山东、江苏、上海、福建、香港、海南, 均是中国沿海地区, 取名Tides of Changes再合适不过了。但凡对中国文化和地理稍有了解的人, 对Dragon, Shangri-La, Tibet, Great Wall都不陌生, 译者将影片片名聚焦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上, 让外国观影者从片名中体验到熟悉的味道, 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三、句子翻译

“多数人在这个高度会呼吸困难。”这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句子, 似乎并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但是这个句子放在氧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 能否展现出因氧气稀薄而呼吸困难的形象画面才是考验译者翻译水平高低的标准。译者选用了词组gasp for breath, 气喘吁吁的意思, 整句翻译成At this height, most people are gasping for breath.这么一来, 气喘吁吁的画面立马出现在观众脑海里, 普通词组have difficulty in breathing显然不够形象。

西藏语埋葬的意思是“弃尸于野, 任鸟啄食”。该句翻译的重点便是“弃尸于野, 任鸟啄食”。为了能很好地翻译这个句子, 译者首先了解到西藏有天葬的习俗, 即将尸体曝露在野外任鸟啄食。天葬是一种神圣的葬礼, 所以译者选用了offering这一词, 译为“祭品, 奉献物”。接着分析出句子有两个动作, 一个是“弃尸”, 一个是“啄食”, 而“啄食”则是重点, 因此句子译为The word for burial in Tibetan means“giving offering to the birds”.

“跨鹤高飞意壮哉, 云霄一羽雪皑皑, 此行莫恨天涯远, 咫尺理塘归去来。”

这是达赖喇嘛写的一首诗。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 汉语诗词注重押韵、字数平整, 讲究意境。若想按照汉语诗词的要求翻译成英文明显是无法做到的。因此, 在翻译这首诗时, 译者将鹤高飞在云天, 在理塘来回飞翔的意境用英文表述成“Crane, lend me your wings, I go no further than Lithang county.And hence, return again.”。

摘要:《美丽中国》记录片作为央视和英国广播公司合作的产物, 不仅向世人呈现了中国的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 也为字幕翻译爱好者提供不少的翻译技巧。本文通过分析该纪录片中译英的翻译技巧, 为字幕翻译爱好者提供翻译思路和翻译技巧。

关键词:美丽中国,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罗志文.从英语语言特点视角下解决英语长句翻译[J].科技视界2012, 04:11.

[2]李丽.从汉英语言特点谈汉语长句翻译的理据及策略[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9.

篇9:中国纪录片变脸

以一场回顾中国纪录片走过30年的晚会作为上海电视节的开幕活动,而不是惯常的歌舞晚会,很出人意料。究竟哪一年才是中国纪录片真正的开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借这场晚会,众多纪录片人们在总结,在见证,在思考。

中国纪录片的现状并不乐观,或许是制作大国,但在市场化上极度疲软。"中国纪录片处于火与冰的交汇点,一边是被煽动的、疯狂旋舞的、乌托邦式的热,一边是羞羞答答、沉默的、漫无边际的冷。"纪录片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如此说。

要大奖还是要观众?

"从万岁到你好",纪录片导演陈光中在这台晚会上如此倾诉着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纪录片生涯。他拍过两部赫赫有名的纪录片,《莫让年华付水流》里那些改革开放初期在上海街头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年轻人,《小平你好》中北京学子在天安门广场前打出的那幅标语---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代表了中国纪录片真正意义上的起步。改革开放以后,过去从事纪录片工作的老同志从只记录"好人坏人领导人"开始转型,开始关注民生,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人。

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望长城》和独立制作人吴文光的《流浪北京》为代表,中国纪录片进入了"新纪录片运动"阶段。它与同一时期的第六代电影交相呼应合力突围,共同构筑了"我的摄像机不说谎"的时代。

当时上海电视台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收视率达到了惊人的36%,《毛毛告状》、《德兴坊》和《心愿》等纪录片至今为人称道。日后有研究者表示,当年正是这样的小市民题材,吸引了小市民收看,创造了当年的收视神话。

对于新纪录片运动更为关键的是1993年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的开播。开播之初节目定位不清,为收视率发愁的制片人陈虻向哥儿们寻求帮助。独立制片人蒋樾为这个8分钟的小栏目讲述了北京什刹海边三个老人玩水的故事《东方三侠》,从而确定了《生活空间》的标志---"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至今仍然是国内的流行语。老百姓第一次从电视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普通人,而独立纪录片创作者和电视台这个播出平台两者也找到了各自所需。

独立制片人是投身国内电视体制寻求生存空间,还是参加国际电影电视节?尤其在段锦川1995年的《八廓南街16号》赢得了国际纪录片界的最高荣誉"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后,更是带动了体制内外纪录片创作者们的参赛热情。中国纪录片在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各大电影节上四处出击,也获奖连连,给人以一片欣欣向荣的感觉。同时在国内,各种以DV命名的比赛也频频亮相,研究者张同道甚至将此热情比作了"80年代的诗歌运动"。

但此后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正应了老话---过犹不及。"最初因为关注民生,我们赢得了观众;但在90年代后期我们又失去了观众,因为更多是去迎合国外评委们。"长期工作在纪录片制作一线的SMG纪实频道编导李晓说。

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摘金夺银,久而久之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最后成为了"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或者说是精英化道路。有纪录片导演扬言,我拍片不是为播出,为的就是参加电影节电视节。连国内众多电视台的纪录片部门也以获奖为目标,纪录片得奖与否成为了电视台能力的识别证。

但很多在国际上夺奖的纪录片,专家嫌太浅,老百姓却看不懂。没有收视率,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国内众多纪录片生产大户,包括各地方电视台的纪录片部门纷纷"关停并转",仅剩下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和SMG纪实频道这两艘不沉的船。

但在纪录片频道收视率排行榜上最显眼的还是《DISCOVERY》和《传奇》等来自国外的商业纪录片,"中国纪录片目前还是很低迷,十几年前绝对不是这样子。"经历过辉煌的李晓和同行们显然希望能重温旧梦,"我们必须打造纪录片工业化的产业链,才能保证质量。靠一两部艺术纪录片,哪怕拿了奥斯卡奖,也不能解决中国纪录片的问题。"

真实与虚构的界限

当上世纪90年代新纪录片运动在国内兴起,摄像机镜头纷纷对准了普通人时,世界范围内的纪录片的创作在以传统纪录手法为主体之外,悄悄出现了一些变化:强化故事性、真人扮演、夸张色调、画面分割、MTV式声画组合、三维动画呈现……以往一般在故事片中看到的表现手法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纪录片中,尤其是以DISCOVERY为代表的商业纪录片中。

时至今天,中国纪录片的变脸行动也正在进行中:《1405---郑和下西洋》中漂泊在汪洋中的船只,《圆明园》中康熙、雍正和乾隆的音容笑貌,《故宫》中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大国崛起》中攻克巴士底狱的场景,都是运用"真实再现"的手法,纪录片似乎在和"黑乎乎晃悠悠"告别。

"我们的摄影灯光等技术条件不会比国外差,甚至机器比别人还高档。我们差在制作观念上,手法太单一,大量的只使用传统的跟踪纪实,靠时间的积累。在国外十分钟的片子,必须在十几个工作日完成,开拍前的文本准备得非常细致。但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拍一部可以控制的纪录片,往往走到哪拍到哪,早期也没什么文本。现在这些现象已经有所转变,但还没有成为主流意识。"李晓说。

没有成为主流意识的原因是争议,譬如对"真实再现"手法的争议。它最早起源于电影纪录片,并以电视纪录片为基点,在电视领域中蔓延到其他纪实类节目和栏目中,如中央电视台的《讲述》、《今日说法》、《记忆》和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的《去大后方》、《大师》、《唐山大地震》等。然而这些变脸行动引发了中国电视学术界的争论,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质疑声四起。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记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吕新雨坚持强调"纪录片中关键性的场面是不能'再现'的","真实是纪录片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把情景再现这一功能无限放大,就会淡化跟踪拍摄的纪录精神,纪录片也会由此走入绝境。"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任远更是直接表示,"纪录片的定义(除故事片之外的所有影片)决定了纪录片让虚构走开"。他将国内外纪录片中出现的重演和扮演归结为"顽强的自我表现心理作怪"和"过分注重形式上的突破,忽视了对于内容的开拓"。

学界否定声不断,但制作一线者显然更看重市場和观众的反应。《大国崛起》总制片人任学安说"对付新的手段,我们基本采取融合的办法。但如果过度滥用的话会成为败笔"。

而在《唐山大地震》中大量使用了"真实再现"手法的编导李晓说自己如今已经不再和学者们进行争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讨论一个问题。有学者说我的作品好看,就是太商业。他们喜欢原汁原味的,没有故事和情节也没有关系,他们借此进行社会现象研究。而我关心的是片子的叙事,要让观众爱看。"

"我知道再现不可能是100%的,再现的目的只是为了把故事说清楚。只有紧紧抓住观众的手,强化纪录片的故事性和观赏性,纪录片的生存发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李晓说。

2005年2月美国编剧工会将年度最佳纪录片剧本奖颁给了《超码的我》,这是美国编剧工会首次把大奖授予纪录片,国内很多人意识到纪录片是可以创作剧本的。

2007年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一部虚构"刺杀"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故事类纪录片《总统之死》倍受关注和争议,还夺得了电影节"国际评论家奖",纪录片和故事片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篇10:纪录片中国通史观后感

当时在汉朝的时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远方的西部,可是,没有人敢主动出来,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人,他却主动站了出来,并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为东西两部的友谊作出贡献。就这样,张倩带着一个大部队,前往去西部的路上。可是当时的地理位置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况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还必须经过一条必经之路,这条路就是匈奴的领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他们还是没有躲过难关,被匈奴抓住后,流放到了一处十分寒冷的地方,当天和他的团队。靠着坚强的意志,成功摆脱了这次难关,他们还是没有来到西部,而是来到了一个很临近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名叫大菀,这儿的皇帝十分欢迎张骞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们,这里的皇帝十分乐意能与汉国建立好友情。但是张骞他们还是没有找到西部,所以只能无功而返。

第一次前往区西部的路上,就是,但是张骞还是不想放弃,因为他能不能在历史上名垂千古,就靠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顺利,但是在他回来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个张骞,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像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叫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的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因为当时一些国家之间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贵的布匹,也就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通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情意,丝绸之路能使我国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让我国变得更加出色。

篇11:中国机长纪录片观后感

故事讲述了飞机在空中遇到险境,环境极度危险,随时有可能坠机。机长与机组成员临危不乱,从容的控制飞机,不惜以自我生命为代价,换取整机乘客的平安。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飞机几次遭遇险境,乘客极度恐慌。乘务人员与机长在稳住大局的情景下,努力的安抚现场,鼓励大家,让大家坚持镇静。在这万米高空之上,飞机一旦遇到危险,那种心境无法用文字形容的出来。他们在濒临死亡的边缘,追求生的盼望。

在极度危险恐慌的时候,飞机在剧烈摇晃随时有可能坠落的时候你会想起谁呢?在影片中,乘客与机组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我的家人。飞机上有一对交往中的情侣,男孩努力的喊道我喜欢你,女生摆摆手,示意你不嫌弃我是一个哑巴吗?男生大声喊道,那我还是喜欢你!生命诚可贵,感情价更高。此时此刻,机长们在应对飞机前挡风玻璃震碎的情景下,拼命的控制住飞机。一位辅机人员刚刚被拽下来,在挡风玻璃震碎的那一刻。这位年仅二十岁出头的辅机人员飞了出去,安全带紧绷的挂在他的身上,机长努力的控制飞机,拽了他几个来回,才将他拖回驾驶舱,在死神边缘刚刚捡回生命的`他,迅速的回归到自我的岗位上,协助机长控制住飞机,他们不顾自我的安危,就算是拼了命也要拯救出整架飞机的生命。

此时此刻,机长的身体承受已经到达了人类极限。陷入短暂昏迷当中,就在这瞬间,机长的眼帘映现出他那可爱的女儿正在家中等着一个父亲回家给她过生日,这是机长出发前答应女儿的事情。机长眼睛红润,泪珠旋转,拼了命的睁大眼睛,心中反复的提醒自我必须要带全机人员脱离险境,安全着陆。这是一位来自父亲的力量,这是爱的力量,爱的力量是何等伟大啊!爱能够支撑起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能够为了爱赴汤蹈火,爱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爱能够带领我们突破重围,冲出险境,这就是爱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难处,只是有的人不喊疼。亲爱的多谢你们来读我写的这篇流水账。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是,让我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了我们,是为了让我们活出上帝的荣光与美。亲爱的你,无论今日有多难、多累,请记得必须要给自我加油!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记住!有一位上帝会永远爱你,喜欢你。请你来到他的怀抱中,感受上帝的爱。无论你做什么事情,赚多少钱,要记得自我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尊重生命,不要轻易去伤害身边的人。

上一篇:生活励志哲理性的作文下一篇:小杜家小学党支部民主生活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