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2024-05-03

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精选10篇)

篇1: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景东县乡太忠乡中心学校

田颢

汉语拼音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学起来枯燥乏味。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怎样使低年级的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会拼音呢?我认为应将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拼音教学与教材插图的有机结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丰富的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或表明音节结构、或表明声调认读,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例如声母部分中的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或认不准,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让拼读音节走进学生生活

孩子入学前幼儿园大班或学前班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 1 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用实物演示,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棵白菜和由小变大的圆的纸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这些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与具体的实物对应起来。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读汉字要与教材情景图巧妙的结合

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教师带来教学上的莫大的辅助,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首先,观察图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图意后,引出“diéfēijī”和汉字“叠飞机”;其次,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再次,充分利用教材情景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 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利用儿歌和歌谣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进行拼读汉字教学

歌谣或儿歌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歌谣和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歌谣,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引吸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带红色音节的字)。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给了我们教师创作教学的空间,给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宇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教材配套音带和同学的朗读;说,各自说出自己识字记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熟记具体字的书写方法,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新教材这个载体中,教师、教材、学生是一个有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整体。我们只有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

篇2: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阅读教学的成败,往往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努力探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捷径。通过对《新课标》的细心研读,加上十几年来的教学积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寻;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老师们一直在尝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但都流于形式,不敢大胆放手,生怕孩子又学漏了哪一个知识点,所以,始终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所谓“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轻易改变的行为、倾向,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拟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有序阅读的习惯。学习一篇文章,都需经过从阅读到领悟的过程,其中包括感知、理解、鉴赏等几个环节,环节之间有序排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映了阅读能力的层次不断提高。我们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有序阅读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不望文生义,不凭想当然,也不依靠别人。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应及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工具书,如《古汉语字典》、《现代散文鉴赏辞典》等,并传授一些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学生既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不是本文能够穷尽的。要学会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需恒心,靠勤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 “ 以学生为主体 ” 的阅读教学思想,切切实实地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努力实现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内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3,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

如《月光曲》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月光曲》,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多么美妙的曲子呀!贝多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曲子的呢——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九自然段时,抓住皮鞋匠听曲子产生联想的句子,多读,多体会,看看皮鞋匠仿佛看到了几个画面——教师用大屏幕展示画面,学生结合画面朗读课文,这样就把皮鞋匠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我坚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理念的牵引下,阅读教学将不断走向开放,变被动的、单一的、平面化的阅读为自主的、多样的、探究性的学习。我们的教师将会在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

篇3: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民族历史的瑰宝。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 我们的祖先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灿烂文化精髓。先秦散文、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因此, 加强古诗词教学, 重视古诗词习诵, 对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 丰富想象能力、提高创造能力, 培养人文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的程序进行的, 每一步都以“短平快”的一问一答为主, 整堂课百分之百地顺着沿设路线推进。在这种呆板、固定的教学范式面前, 孩子的活力屈服于教师的权威, 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机和乐趣, 缺乏对智慧得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习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体验活动, 教师应运用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 把单调的读、背古诗变成了“读、谈、听、说、画”等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 由此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发展学生的个性, 让整堂课充满诗情画意, 充满歌声与笑声, 这样的古诗教学怎会枯燥乏味呢?

一、用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 多条渠道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 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 特定环境, 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二是联系现实生活, 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 拉近距离, 搭起入境桥梁。三是运用直观法。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 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 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是丰富想象, 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例如《江雪》这首诗, 启发学生的思索和联想:“大雪漫天飞舞, 北风呼啸, 天地间白茫茫一片的场面”, 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和意境。

二、指导古诗学法, 读懂诗句, 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 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 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帮助其疏通理解, 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

1. 分词解义, 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

2. 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连。

扩:浓缩的词语要“扩”, 将单音词扩成双音词, 使意思明显化、具体化。

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补:诗句中省略的成分要补上, 使之通顺。

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调:词语的顺序颠倒的要调整。

嚼:诗中关键、传神的、富有哲理的词句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连:将各句中解释的词语连起来翻译。

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 讲中有导, 导中有练, 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 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三、指导感情朗读, 让学生体会音乐美

感情朗读, 能再现诗的意境, 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 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 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 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除掌握上述教学要点外, 教师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是教学前要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有的课文两首诗, 要理解其编在一起的缘由;这篇古诗课文在本单元的作用, 与前后古诗课文的联系。 (2) 是可以适当补充课外古诗让学生学习。 (3) 是适当安排改写训练, 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 将写景诗改写成散文。这样读写结合, 一举两得。 (4)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展开想象进行画画, 真正走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篇4: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拼音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 拼音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6-01

新课标下,拼音不仅仅是以识字和认字为目的,更重要的是以发展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为核心。小学拼音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最能直接地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这样我们该如何优化教学方法,着重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基于优化小学拼音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由枯燥、厌倦的学习心理转变为乐学、爱学、易学的学习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变的生动有趣呢?下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讨论。

一、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规律

1. 字母形象化

字母形象化就是将拼音字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关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拼音字母的时候联想到这样的事物,增强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如在教a、o、e、g、k、h的字母时,教师可以再电化课件上显示鸽子、蝌蚪、小河的图片。

2. 字母动作化

字母动作化就是将拼音字母让学生模拟出字母的形象,在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字母o时,让学生张开嘴说介绍自己,发出o的声音;教学字母e时,让学生表现出肚子饿的感觉;教学字母y时,让学生做出树杈的动作进行比较来增强记忆。

3. 字母数字化

字母数字化就是将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忆数字的同时又学习新的拼音。如,在教b、p、q、d时,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数字6来联系这b、p、q、d四个字母进行教学。

二、快乐中找到有趣的学习方法

1. 故事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在教学中,如果将书上的字母音节词句纳入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中,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最后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 儿歌教学方法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是利用儿歌的浅显易懂,朗朗上口,使得学生特别爱听童谣、儿歌等,并且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喜欢在直观中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诱使他们积极加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儿歌,在自编自悟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3. 游戏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游戏一直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可以把索然无味的汉语拼音教学变成一件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事情。因此,教师把拼音教学与游戏或者谜语结合起来,让低年级学生在玩的同时,又学会了拼音。利用这种游戏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激起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课堂上常用的各种游戏,使他们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

三、坚持学用结合,拼音教学实战化

1. 课堂与生活的结合

俗话说,语文来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引导的合适,低年级学生是很善于将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的。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 ai ei ui 时,教师可以设计了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名学生边演示、打电话:“ui ui ui,我是小ai你是谁?”。之后,“ui ui ui,你是小 ai,我是 ei”。通过这种类型的游戏,让学生反复朗读,加强记忆。在生动活泼氛围,将生活情景移植课堂中来,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从而在欢乐的课堂中掌握了拼音,更是运用了拼音。

2. 课外阅读的延伸

想要真正提高汉语拼音的运用效果,必须要求低年级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前如果识字较多可以大量阅读,当然都是孩子感兴趣的,例如给他看名著他也不会感兴趣。所以崔峦老师在阅读大赛上讲到,当拼音教学全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在班上成立图书角,要求学生在早读。同时建议学生到图书馆或自己购买一些拼音读物进行课外阅读。课外延伸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给以后的学习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当然短期内是不会有所体现,但多年后会有突破的。

3. 课后实践的练习

在生活中,教师应该鼓励低年级学生平时多练习汉语拼音,在应用的同时,又要考虑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的遗忘曲线,根据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记忆规律,从而提升低年级学生记忆能力。还有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谈生活中平时用得着的学习用品和家中的生活用品等,逐一用拼音拼读。

篇5: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宁平镇韩楼小学

李秀英 一个汉字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幅动人的画面。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理事、汉字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戴汝潜老师曾说:“汉字最完整的象形文字系统,这个系统融合了多个名族的智慧,集中了亿万人民的世代创造,历经千百年锤炼而成。”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育起点,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语文课程标准》指明了识字教学意义和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有机整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听说读写运用。识字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识字量,而忽视了语文方面的训练。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该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真正体现教学目标全面性。现在谈谈这些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对新课改下的识字教学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类识字法。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关键,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从汉字造字法来看,有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几种,都有一定造字规律。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生字的内在联系,可以让学生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找结构相同的字归类学;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学;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学;可以是形近字归类学;还可以按偏旁相同归类等识字法。如在教学“橡、槐、棕、柳、梧、桐、桂”字时,先让学生读读教材中有关树木的儿歌,让学生把有带“木”字旁的字圈一圈。再先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共同点是都有“木”字旁,同桌或小组讨论除了共同点“木”字旁,还有什么新发现?请再读一读这些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形声字”。我让个别孩子来说说从哪里判断形声字?学生回答说:“我从字的读音来判断形声字。”我让学生分析判断形声字的特点。学生又接着回答:“我从字一部分的读音来判断形声字。”我听了对孩子们说:“判断形声字不仅仅看它的读音,还要看它的形旁表义。”说完后,我觉得学生还对形声字了解不够,于是我补充了形声字的特点这一知识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形声字的特点以及构字规律:形声字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表义,叫形旁;另一部分表读音叫声旁。它有三种构字规律:

1、同一个形旁和不同声旁相结合,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如“木”字作形旁可以组成“木”字相关的形声字,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如教学的“橡、槐”等字。

2、同一个声旁与不同形旁相结合,构成许多声音相同、相近而又意义不同的字。如:“冈”字作声旁的形声字有“钢、刚、纲”等字。

3、形旁和声旁结合方式多样。如:左形又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等方式。最后再让学生分析刚才带“木”旁的字是什么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学生自主探究今天学的这些“木”字旁的字是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即同一个形旁和不同声旁相结合,构成许多意义相关的字。这样的探究归类识字既对学生放手识字学习提高识记效果帮助大,又让学生在举一反三地练习中扩大识记范围,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汉字归类识字法,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衔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减轻识字负担,识记生字深刻。

二、创设情境识字法。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如果单纯地识字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状态。即使一节课完成了13—14个生字的识记任务,教师分析得面面俱到,机械地灌输要识的字,识字过程脱离语境,片面追求识字量,忽视了语文知识方面的训练。因此,我认为在识字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带学生入情境识字。

1、编字谜识字法:如教学“晶”字时,先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分析字形特点,再让学生编字谜识记汉字:“三日晶,亮晶晶,天上星星亮晶晶”。这样在教师指导下有利于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感知和理解,也培养学生揣摩汉字的兴趣,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2、动作演示识字法。

如教学“肩、臂、胸、腹、肠”时,让学生先观察这些字都有个共同的字是什么字,学生都说是“月”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字跟身体器官有关,学生还是没有多大反应,于是我问学生这些字各代表我们身体器官的哪个部位,请你们用动作把字演示出来,这时候学生都投入到演示中去,有的拍肩膀;有的拍手臂;有的摸摸胸膛,这样一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演示动作中识字,在动作中感受字的形体,不但认清了字形,还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这一连串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分不开。采用动作演示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机会,加深了学生对人的身体器官了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巧妙、合理利用多媒体识字法

1、借助媒体看图识字法

如听了八一小学熊曼丽老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识字6》教学时,我觉得识字教学的又一方法是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图片、图画、简笔画等媒介引导学生入情景识字。如让学生认识繁星、蒲扇、小丁丁这三个词时,教师课前制作好有关三个词构成的情境图,给字配上美丽的画面,再加上声音更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的识字欲望。让一个个没有生命的字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活起来,教师让学生边欣赏边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一下这是什么季节的夜晚?看着图上天空中许多小星星,一位老爷爷拿着一把蒲扇在给小丁丁扇凉,多美的夏夜啊!就这样的情境图创设了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使学生个性张扬。这样的媒介运用恰到好处把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有趣。整个识字教学充满了音乐和旋律,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识字境界。

2、借助媒体讲故事识字法

如在教学一年级语文苏教版《识字6》时,我们还可运用借助媒介讲故事识字法,如在让学生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时,教师设计了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情境的美丽动人画面,再问学生喜欢听故事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认识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这样教师把神话故事《牛郎与织女》声情并茂地讲了一遍,故事结束后同学们都高兴地笑了。教师教学生读这两个词,孩子们对识字的兴趣越来越浓。所以创设媒介情境讲故事识字法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识字法,这样的识字法既培养学生在讲故事中识记汉字,又培养小学生听故事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识字教学法简单、枯燥、机械。真正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篇6: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具有很明显的学前幼儿的特点 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据专家研究表明这个时期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保持在十分钟左右 因而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也是共性 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

但是他们一入小学就要从幼儿比较自由的以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转入小学以多门学科知识和各种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

并且最先要学的是非常抽象的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工具它本身没有意义

对于善于直观形象思维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

并且在拼音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快乐地度过幼小衔接的这一个多月呢?这是我多年低段语文教学中一直思索着、探究着的 也是实施新课程后继续思考着、摸索着的

从汉语拼音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创设情境学习汉语拼音

1.在听故事、讲故事中学习拼音

比如在学习韵母“a、o、e”时

我就以书中的情境图为材料引导学生编故事:早晨 太阳公公出来了

小朋友、小动物们都起床了 新的一天开始了 大家多开心啊!瞧

小姑娘来到河边的草地上练起了嗓子 aaaa a----aa aa a---在黑板上出示a(我们小朋友也来唱一唱 就在这个环节中渗透a的读音 练读a)

大公鸡也在草地上练起了嗓子 听!oo o---oo o--(出示o 多好听啊 大家来学一学

在这个环节中渗透o读音 练读o)

大白鹅在水里快活地游着 看着自己在水里的美丽倒影 不由得也唱起了歌 e---e-- 我的身子多么白 我的嘴巴多么红

我是快乐的大白鹅(出示e 教学e)

小河的清晨好热闹啊!

学生在听听、学学、练练的过程中掌握了aoe的读法 学得主动积极、兴趣浓厚

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话能力

2.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来学习拼音

在教学翘舌音zh、ch、sh、r时

考虑到这四个声母的读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我特意安排了一个“招待客人”的情境 今天啊

有四位客人来我们这里做客 依次出示四位“客人” 即头戴zh、ch、sh、r头饰的四个学生客人来了 我们要打招呼啊

今天这几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别

叫的时候要把舌翘起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读zh、ch、sh、r 当学生会读之后

就请客人(学生戴头饰)进门

请进门的过程中又巩固了zh、ch、sh、r的认读)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又加强了zh ch sh r的认读 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读多练 轻松有趣地突破了翘舌音认读的难关

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韵母

根据音节猜图画等)传一传(一个接一个把看到的音节传下去)变一变(用电线折成字母)玩一玩(出卡片

一生出声母一生出韵母 拼成音节读出来 谁读得快又准

谁就赢了、拔河比赛(易混淆的字母写在黑板上 两组小朋友分立两边读卡片 读对的卡片贴在该组绳上

哪边多哪组就赢)小白鸽送信(信封上用音节写着送信人名字 读对了就能送对

给送对的一份礼物)长颈鹿请客(叫出用音节标出的菜名)考一考(拿卡片去考别人)等 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

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 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 学得轻松 练得扎实

三、手脑并用亲密接触汉语拼音

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

还可以让学生用肢体来演示字母 用小手来做做字母

用身边可利用的东西来摆摆字母 用橡皮泥来捏捏字母 用纸来制作拼音卡片等

让抽象的拼音字母变得形象直观、可以触摸 使学生感受到拼音字母就在我们的周围 这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法 既培养了动手能力 有开拓了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手段

四、联系生活多渠道学习汉语拼音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课程来源生活 生活即课程 课程即生活

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 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 在学完了全部声母之后

我就让学生为身边的一些物品标上音节做成卡片 然后贴在上面 有贴在家里的

也有贴在教室里、寝室里的 给学生营造出拼音学习的氛围 让学生时刻能见到拼音

在多看多读中熟练掌握音节的拼读

我每天送学生一首诗

让他们自己去拼读;还鼓励学生试着用音节记录下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事 写得好的帖到墙报上展出;在图书角上摆上拼音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五、以小组合作 优带差的方式学习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 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 有的孩子接受得慢

如何做到培优又辅差呢?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 有同桌互读的 有四人小组互读的

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 差生学优生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 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

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 又带动了差生

提高了差生拼读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她永远具有不完美性

新教材拼音和识字是同步进行的 一个多月教学下来

发现该会认的生字很多学生还不会认

篇7: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腊酉小学: 杨秀敏

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一年来,我觉得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经历一个从不会汉语拼音到学会汉语,从不能熟练运用到能比较熟练运用的过程。研究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既要研究整个小学阶段 汉语拼音教学的过程,又要研究一节汉语拼音课的教学过程。是为了具体了解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切时提高每一节汉语拼音的教学效率。本人针对汉语拼音教学法浅谈几点: 一﹑ 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根据小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都喜欢新鲜事物,也特别喜欢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了讲故事,做游戏及表扬的方法去导入新知识点。上课时,我还特别注意表扬坐姿正、精神好的同学,学生一听,心特别甜,就想听我讲动听的故事,我都会从故事中去引入新课,让他们寓学于乐,趣味盎然。

二、插图记忆法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每个汉语拼音的旁边都配了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图,都会从图中找出与该字母相似的或音相近的地方来。例如:在教学单韵母“a”的时候,先引导学生看图,图中的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可让孩子们当场示范其发出来的音。又如:教学“e”时,学生自己可以解说其插图是一只鹅在池塘中游泳,水中的倒影着的影子,学生一看便很快说是“e”了。利用插图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更能较快地把所学知识记牢。三 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读起来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容易记忆。我充分认识到了其用处大,所 以我在教学汉语拼音时,都会用上它。而在年级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已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在教学“d、t、n、l”的记形时,就编成了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马蹄印子d、d、d,伞把样儿t、t、t,一个门洞n、n、n,小木棍儿l、l、l等等。”

四、利用儿歌记忆法

在教学中,我常常背些儿歌给学生们听,其效果甚好。现新版的语文教科书汉语拼音部分每课都编排了一道儿歌。如学习Zh、ch、sh、r”时,就配有儿歌:“小xiao,蜗wo牛niu,背bei着zhe红hong日ri去qi学xue校xiao;好hao长chang时shi间jian爬pa一yi米mi,天tian天tian早zao起qi不bu迟chi到dao”儿歌中加大、加粗的字母是说明本课新学的声母或韵母,让他们读起来琅琅上口,学起来也饶有兴趣,在短时间内不但帮助学生记忆“zh、ch、sh、r”,还给他们增添了学习情趣。

五、利用口诀记忆法

利用口诀记忆,也是学习汉语拼音的一大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建议中有用的一面去教学。如在指导学生掌握“j、q、x”和“ü”相拼时,有很多人常把“jü、qü、xü”中的韵母“ü”误认为“u”,与“ü”混淆了。我便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这一规则: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j、q、x”真淘气,从不和ü在一起,他们和“ü”来相拼,见了帽子就摘去,果然使学生很快就牢记了。

六、编故事记忆法

低幼儿童很喜欢听故事,汉语拼音教学也可运用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yi﹑ xu﹑yu的教学,可以编个故事:i、u、ü要去公园玩,可他们年纪小,不认识路,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y带i走,成了yi,w带u走,成了wu,只有ü没人带,急得直哭。y听到哭声,对ü说:“只要把眼泪擦干净,就可以跟我去。”于是ü擦掉了眼泪,跟着y,成了音节yu。形象有趣的故事,仿佛涓涓溪水,流入了学生的记忆。

七、表演记忆法

如教学u的四声,教师运用教具,配以恰当的手势演示,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感到很有趣,跟着老师手握“方向盘”,并边开边发音。随后师生总结规律:“一声公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学生手、脑、眼、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

八、卡片制作记忆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也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记得牢固。每学一个字母,我就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卡片,卡片上可以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画。并与同学比一比谁做得好,谁能把卡片上的字母读正确。还可以将音节、字母制成扑克与家人一道“抢读”。拼音进入复习阶段,让孩子给自己家中的家具、电器及其他生活用品、心爱的玩具制作精美的卡片,并挂在这些物体上,天天看,时时读,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所学的拼音知识。

篇8: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一、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让学生乐于表达自我

对于启蒙阶段的作文教学,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学生积极乐于表达自我, 写出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作为教师, 首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写作话题, 让学生有话说, 乐于表达自我, 提高表达的自信心, 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 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感知、分析, 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作文题目可以确定为《一件有趣的事》;也可以根据新课程理念, 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从图片表达的意思入手, 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悟,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表达出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他们便会觉得写作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习惯, 是自己情感流露的一种方式, 此时教师要激励他们坚持写作, 以建立写作的自信心, 从而感受到写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乐趣。

二、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 为写作积累丰富素材

朱熹的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充分说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即作文, 作文即生活。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为写作训练准备必备条件。

(一) 细心观察生活, 用心体验生活

平时教学实践中, 可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人或事,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之美, 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奇闻趣事等, 让学生从身边具体的事物入手, 充分调动感官去细心看、认真听, 通过感受与体验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 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 为写作训练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以“走进春天”为题, 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通过所见、所闻、所思来感受春天的到来, 很多学生观察到树上的嫩叶, 发芽的小草, 迎面的清风……将反映春天的气息写进文章中, 内容有血有肉。

(二) 增长学生的见识, 丰富学生的阅历, 让写作得心应手

俗话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通过学生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见识, 让写作得心应手。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增长学生的才干, 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如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 通过调查家乡的名人事迹, 寻找地方特色文化等, 这样结合实践活动, 选择合适的写作主题, 若将这些写作素材渗透到写作训练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每学期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 让学生亲自走进春天, 感悟春天的气息, 学生通过看到农民伯伯播种的希望, 听到他们闲谈秋天的收获, 体会到“一年之计在于春”, 若将这些所思所想描写得生动、真实, 文章自然有内容、有文采。

三、巧用教材, 让学生多练笔

写作能力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 教师不妨从每天所学习的文章入手, 引导学生平时多练笔。从苏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看, 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的优秀范文, 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引导学生学会习作, 为学生提供更多练笔的机会。

(一) 通过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技巧, 进行仿写

每一篇文章都有内在的写作特点, 代表不同类型的写作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让学生学会仿写。仿写时, 可以仿文章的一些精妙的好词佳句, 也可以仿文章的布局、结构、写作思路、观察方法等, 只要能模仿其中一点即可。

(二) 利用文章中讲述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写作

苏教版教材中编入了很多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 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 还蕴含丰富的哲理, 还是学生创造性写作的好素材。如学了《李广射虎》这一课, 本文前面整体引述了李广射虎的故事, 这篇文章没有写完, 给予人的思考很多, 我们可以进一步沿着这篇文章思考下去、写下去,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 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充分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作为教师, 不仅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同时要创新作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通过观察、积累、仿写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常练笔, 为作文教学开拓一个新局面,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永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作文教学研究, 2004 (06) .

篇9: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如何教学

本文结合新课标的精神,阐述了语言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建立成一个温馨的"家",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老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民主的课堂氛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民生的气氛,同时,最宽松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富有情感地教学,语言亲切自然,趣味盎然地启发、感染学生,积极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课堂重鼓励。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语言是工具,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既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并且主要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而需重新构建,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是统一的。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一)树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语文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必要学习的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不着痕迹,同时又扎扎实实。(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任何教学理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才能取得实效。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教师提问: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可爱在什么地方?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通过上面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感悟,然后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的样子,最后让学生结合图,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教师设计组织学生活动,通过语言训练实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学习课文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教师把握不好,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如《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白杨树特点时,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高大挺秀”一词,引导学生看一看白杨树,对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疑问?让学生体会作者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这个“秀”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教师提示学生一个“秀”字也写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才会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完整的理解,才能谈得上运用。

篇10:浅谈新课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

姓名:陶金 性别:女 职称:小教一级 学历:本科

单位:宁老庄镇中心小学 电话:*** 邮箱:1045833683@qq.com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方法

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小学 陶金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为其营造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自由探索的空间;关注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率;关注语文学习社会性,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和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课堂构建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一、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性,尽量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可是实际的教学中,有许多扼杀学生创新灵性,破坏“宝贵财富”的做法。如:有位教师问学生,冰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水,有的学生说变成小河,有的学生回答变成春天。结果回答水和小河的受到表扬,说成春天的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这个教师的做法令人悲哀——唯一有灵性的孩子被他狠狠打击一番,其结果,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少了一位诗人。可与其相反的,一位老师在上完《两只鸟蛋》之后,看到学生仍兴致勃勃,便利用几分钟让大家说说心里想说的话。一位学生要求上台背诵白居易的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位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一番热烈的对话。大家从“不能打枝头鸟”到鸟妈妈怎样照顾小鸟,又说到“我们的好妈妈”。这时,一个学生突然说:“我们的妈妈就像鸟妈妈一样好,因为我们都是鸟蛋。”(全班哄堂大笑)当老师询问“为什么”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现在还小,比较容易被坏人带走,如果被坏人带走了,妈妈也会像鸟妈妈一样着急的。”(其他学生赞同了:喔!那我也是鸟蛋„„)我不禁为这位教师关注学生、尊重期待,善于呵护学生的创新灵性的言行而喝彩。

二、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例如《穷人》一课的结尾只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便戛然而止,这给读者留下了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尽显个性的好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根据渔夫和桑娜的思想变化过程,选择自己的认知情感,推测想象“拉开帐子”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由于教师善于利用教材留下的自由选择的空间,去开启学生的认知情感,课文体现的夫妻情、邻里情,才尽显其美!在这里,学生学会了自主感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仅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并穿插同座之间的讨论,但结果是“问之不切,则其所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所取之不同。”这种形式上的交流与主动学习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知识的建构。事实上,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具体做到:① 参与的时间要充分。要切切实实地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云,教师点拨指导的质量要上去。②参与的形式要多样,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应当优化组合。③要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应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参与教学定向、反馈评价、课堂总结。④参与的时机要恰当。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供最恰当的参与时机。例如,当学生最初接触新教材,发现新知识同他们的认知经验有很大的距离时,就会有困惑,就有参与提问的欲望;当学生学习中有了收获,常常会有表达、参与的冲动;当学生的认识有分歧,与教师的判断有差距时,常常是组织学生课堂参与的极好时机。

四、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有研究者曾讲:“由于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新的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观点上,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这种为新知学习服务的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奥苏伯尔称之为“先行组织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①向课外开放。课前可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开放学习,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学习内容的背景材料,作好学习的铺垫;课堂学习结束后,可凭借“例子”,尽力拓展,把学生知识的触角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如语文课学习了《黄继光》后,可让学生去阅读书籍,收集英雄人物的资料,然后为英雄人物建立小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生活年代、主要事迹、精神品质等等。②向学科开放。如语文课可向自然课开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向数学课开放,可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向美术课开放,可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向音乐课开放,可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等等。另外,体育课中趣味游戏、自然常识中奇妙实验,音乐课中精彩舞蹈,班队课中快乐活动等又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体前进,学生学得有趣、学得生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易于发展。③向社会开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火热的社会生活、大自然中去学习。要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听广播、看电视、看录像、看VCD、上网等,拓展学习渠道,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外世界的教育资源。教师则适时指点、引导,使学生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尽情地学习,享受着开放学习的乐趣。

五、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的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对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惠中。教师教育新视野——本科学历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初探。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徐埠中心小学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阶段实施计划下一篇:关于开展2011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半年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