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2024-05-09

中职语文学习兴趣激发(精选6篇)

篇1:中职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如何激发中职学生语文课堂兴趣

遂宁市射洪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李永春电话

***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语文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尤其是作为职中的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培养正文: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语文,是一门融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最生动灵活的课程。但遗憾的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语文基础弱、教师讲解不注重方法等种种原因,不少中职学生课外阅读时不惜废寝忘食,而一上语文课则兴趣索然了。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课堂浓厚的兴趣呢?本人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热身”,吸引注意。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刚上课,学生思维还没有转换过来,注意力还不集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可缓解教师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又可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上课前两三分钟的热身时间,让他们自己做主,开展各种活动,如即兴演讲、美文朗读、诗歌背诵、戏剧表演、故事大赛、成语接龙、时事评论等。

二、精妙导语,创设意境。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可因时因地因学生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引经据典,丰富内涵。恰当地引用诗词、名句、典故、对联、俗语等,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既可以丰富课堂内涵,又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以教学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为例,我以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1

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为引语,使学生一下子感受到了三

峡的水急、山多而高的特点,很快切入题目“过万重山漫想”,为学习《过万重山漫想》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巧妙提问,启发开导。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疑是趣的源泉,思的契机,思维永远是从疑开始的。教师适当地在课前创设疑问、制造悬念,有助于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故事性强的小说戏剧或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散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如教学《范进中举》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中国古人讲“人

生四大快事”,久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然而,范进在金榜

题名后却疯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串讲故事,纵横联系。教材中往往节选一些经典小说作为研习的课文,上课时以选入的课文为中心,联系前后内容系统地把情节交待一下,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理解。以教学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可以把课文前面的第八、九回的情节系统地介绍一下,让学生对林冲被陷害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用多媒体,直观感受。语文课上,利用多媒体可通过形、声、光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曹冲的《神奇的极光》时,我就先出示一些世界各地观赏到的极光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种光

学现象神奇的特点,然后引导说:“同学们,面对如此神秘美丽的极光,想知道关于它有那些传说?它常出现在哪些地方?是如何形成的吗?”这样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三

个部分的分析中,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学情境。

三、驾驭课堂,吸引注意。

课堂调控,一般包括气氛的适当调节、进程节奏和学生注意力的调控适等几个方面。

1、调控注意力和进度。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课堂教学进展速度始终保持一种教学节奏,在心理上

称为“单调刺激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观察学生听课中的反应,随时变换教学节奏,有张有弛,有利于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给学生以新鲜感。新课的讲解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简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分,运用生动有

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2、优化教学过程。不少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程式化,“先读课文后分段,段意中心概

括全,写作特点分析完,最后再把习题练”;“一灌二串,再就是满堂练。”时间一长,学生索然寡味。教师应该改变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过程。尽量做到篇篇不同,堂堂有异。

可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的竞赛情景,引导学生搞一些朗读、记忆、抢答等方面的竞赛,表演话剧、以读代讲、以写促读、比较教学、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等。学生有新鲜感,当然学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3、调控课堂氛围。心理学认为,不同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效果相去甚远。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活跃,师生相互配合默契,事半功倍。教师要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教师要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

4、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教师还应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四、课堂尾声,延续兴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琵琶女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为她设计一下命运,课后在班上交流,看谁写的生动、适当。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使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强大的动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中学语文教学就应以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要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探究,喜欢语文课堂,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于漪主编《语文教育艺术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2、魏书生、张彬福主编《魏书生中学语文教改实践》山东教育出版1997年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 《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4、覃波、覃润昌主编《语文新视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篇2:中职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冯婧,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本文提出改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制图,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将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也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无论是技术人员, 还是一线的生产工人,如果连图都看不懂, 更不用说加工零件与装配机器;而且学好制图这门课程, 将会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其他课程将事半功倍, 否则将事倍功半。例如:如果学生没有学好《机械制图》,那么他在测绘实习时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有可能根本不知如何用图形表达零件的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呈递减趋势。大部分学生刚刚初中毕业,而且基础知识薄弱,本身对学习的兴趣就不大。对这些学生来说,《机械制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且并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自己动手画图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开始学的时候兴趣都比较大。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越来越难,很多学生就开始打退堂鼓,学习兴趣也越来越小,以至根本无法继续学习。依我的经验,开始学习的人数可达90%以上,讲到三视图的时候,就只剩70%了,这以后就越来越少,等到学期末时,就只有几个学生在学了。

一直以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始终保持着学习兴趣,是一大难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上好第一堂课。

无论哪一门课,第一堂课都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有些学生存在这样的想法,“以后我又不从事画图工作,而且用CAD画起来更方便,学这个没用”。由此看来,一定要先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制图以及学好制图的优势,使其充分了解这门课。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列举一些实例,比如某个学生由于制图学得比较好而找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再如某个学生由于没有学好制图而导致另外一门课受到影响,等等。

其次要让学生发现制图中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使其愿意学习。没有一个学生不愿意学好一门课,只是当他遇到困难或失去兴趣的时候才会放弃。如果他总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乐趣,那么他就会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准备几张零件图与装配图给学生看,还可以准备一些挂图与模型或电子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下立体的图形,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一定要给学生打预防针。制图中的“规矩”较多,必须依照国标来画,因此不像美术那样随意。记住这些“规矩”确实很枯燥,很多学生嫌麻烦、没有耐心,这也是减少学习兴趣的一个方面。第一堂课就跟学生讲明白,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多一点耐心。

二、因材施教,精简教学内容。

每年的学生整体素质都不尽相同,教学课时也都不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精简教学内容。

现在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是机械加工方面的工作,绘图能力要求不高,只是对读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首先把教学目的调整为以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识、读机械图纸的能力为主,领会图纸的一般绘制过程。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一是淡化对学生进行画法几何内容的教学,重点只讲授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以及基本体的投影作图,放弃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相对位置的教学;二是简化立体表面交线的教学,截交线和相贯线是整个制图教学的难点,但在实际生产中,这类线只用一般的曲线来代替各种复杂的交线,所以在教学中可只要求学生掌握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简单截交及两个垂直圆柱的相贯等内容;三是灵活处理零件图中的技术要求教学,重点定位在标注上,对术语可以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达到应有的要求。四是改变教学内容顺序,如:把各类尺寸标注法放在一起集中讲授。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或习题,用精炼的语言,准确讲解教学内容。

三、改善教学模式。

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不看教师“教了多少”,看学生“学到多少”,那么教师的备课就“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1.优化教材。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及自身教学经验,重新优化组织教材,不能教材怎么编,我就怎么讲。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精髓归纳总结出来,突出重点和难点。

2.层次化教材。遇到难点,很多学生会知难而退,失去学习兴趣。一次,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细致分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想方设法把比较抽象、难理解的问题通俗化,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弛适宜的结构,使知识结构层次化。不能偏离教材和远离学生。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讲授时,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图形的兴趣性,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投影现象,如电影、阳光下的物影等,说明投影原理。再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些投影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投影并不神秘。然后组织学生对照挂图,阅读书本,启发学生总结出投影规律。

4.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相互补充,然后水到渠成地导出结论。如下面一道例题:已知某一物体三个视图的外轮廓,求其完整三视图。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哪些物体的主视图为长方形? 学生:长方体、圆柱体。教师:哪种物体的主视图为长方形,俯视图为圆形?

学生:圆柱体。教师:圆柱体的左视图应与主视图一样,为什么现在是三角形?

学生:对圆柱进行切割。这样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便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并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5.活跃课堂气氛。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就要改变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有意识的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而学生又感兴趣的问题,或让学生分组做一些有趣的练习,进行比赛等等。

四、使用好教学辅助工具。

制图本身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日常见到的零件比较少,很难凭空想象出其立体形状,对于相贯线、截交线等较为复杂的图线,就更难想象了。因此,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可将立体形状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用Solidworks软件制作动画,模拟零件的组合、切割以及装配。在讲授组合体时,可将模型发到学生手中,让其边观察边作图,充分理解投影规律。在讲标准件时,可给学生放一些加工的视频。多让学生观察、接触到一些实物,就会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不断学习。

总而言之,通过改进各种与学习相关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学生爱学了,教学效果才会理想。参考文献:

[1] 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第五版),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7月; [2] 刘吉敏,如何在制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职业技术,2008.11,总第99期; [3] 王新影,试论中专机械制图课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24卷;

篇3: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好头, 上好“绪论”课

万事开头难。在实际的教学中, 电子专业类的“绪论”课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 一带而过后就直接进入课程内容教学。没能在内容教学前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绪论”课是要告诉学生这门课是什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如何、有什么应用、如何学习好等一系列的问题。其中, “有什么用”、“发展前景如何”、“如何学好”是引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把该门课的内容叙说得富有吸引力。一旦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了, 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程。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笔者认为, 完全可以在“绪论”课中, 用几个经典有趣的电子方面的实验来反映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要比枯燥乏味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因为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 学习理论知识, 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动手兴趣大。在“绪论”中, 真实的情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迁移注意, 引发兴趣

电子技术堪称为信息时代的首要载体。大到航天技术, 小到生活用品。如MP3、MP4、无线通讯工具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们只有把学习的目的与自己的生活目标联系起来, 才能视学习电子技术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真正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适时地应用实物教学, 尤其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身边经常使用或出现的电子产品。如学习机、MP3等。笔者在安排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同时, 要求学生先在自己的身边找到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元件实物与应用电子电路图 (不要求搞清楚) , 比如在讲解三极管基础知识时, 让学生在自己使用的MP3、随身听、学习机等常见的电子产品的电路图中, 找到不同类型的三极管符号和应用电路, 并尽可能多的抄录或画下来。先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自我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中, 进一步结合三极管等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分析、比较,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真正感到, 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身边, 在平时的生活中。这样,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而且充满信心。有效而巧妙地迁移学生的注意, 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情境问题, 诱发兴趣

一节生动有趣的专业课, 可以让学生在注意中学习, 在兴趣中长知识。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一直有兴趣。如何让学生对每节课都产生兴趣呢?及时的情境提问, 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例如, 在讲授功率放大部分时, 可以这样设置情境问题:“大家都知道怎样利用喇叭, 音响吧?但它是怎么工作的?”, “明星演唱会, 大家是怎么听到正在载歌载舞的歌手的声音的?”, “我们开运动会时, 播音员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大?”。短短的几个问题诱发了学生们的求知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了。给知识讲授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及时把问题引入教学, 适时提出教学任务, 层层深入, 而不能让学生还停留在原来的新鲜好奇上。可以把整体内容分割成几个并列的或递进的小问题来分析。小问题解决了, 整个大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化整为零, 各个击破的情境式的提问, 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 更有利于学生们有兴趣的学。

四、以练促教, 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 采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手段, 可以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协调作用,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电子基本元器件的内容时, 先让学生在示教板上找出各种电阻、电容和电感, 记下型号和特征。结合课本上的图例, 逐个认识。不但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电子元器件的外形、型号,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情况, 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教学中, 演示实验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因此, 在演示实验时, 可以不拘泥于教材,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比如, 三极管的型号和管脚判别, 首先明确三极管内是两个PN结, 其次,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能, 即PN结加正向电压导通, 电阻小;加反向电压电阻大。说明了PN结的实质后, 教师给出指导方案, 供学生参考,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判别方案, 引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由此, 不仅使同学们正确选择和操作了万用表, 判断出三极管的型号和管脚而且锻炼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五、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培养兴趣

电子技术的应用是实际而形象化的, 但是其理论却是十分的抽象。由于许多原理抽象, 实验又无法演示, 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 就比较困难。譬如三极管内两种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运动, 仅凭想象是很难理解的。还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 但过程又无法看到。例如, 电动势的方向, 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PN结导电机理等。这时, 我们可以考虑利用多媒体教具通过把这些不易想象和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卡通影像, 来仿真模拟物质的运动机理。强烈而鲜明的视听效果, 会深深地吸引学生, 更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认识和理解上的困惑。象我们常见的Flash动画、Authware动画等应用软件, 就可以模拟很多的电子原理的动画效果。既形象逼真, 又能呈现机理过程。学生易于接受, 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时、因地、因人地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 可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摘要:文章针对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倦怠,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现状, 从运用注意迁移、情境问题设置、以练促教、多媒体手段运用等方面, 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举措。

关键词:职教新课改,学习兴趣,激发

参考文献

[1]皮连杰.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有效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

一.兴趣在中职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前进的最大动力。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一般都存在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淡薄等原因,教学质量都比较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主要就是教师在上面“读教材”,学生在下面“看教材”,整个过程僵硬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似是在听教师讲课,实际上在下面玩手机、看小说,进而降低教学质量。因此,想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中职生语文学习兴趣改进措施

1、创建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深刻了解到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一视同仁,不以成绩论英雄,为学生学习创建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去。例如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你不能让一个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一个三分钟即兴作文创作,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根据不同学生来进行层次设问,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可以增强其学习语文的信心。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说一下自己对秋的感觉,有的同学说落叶,有的同学说果实,然后教师总结学生形容的秋都是暖色的,是充满希望的,接着抛出问题:那作者笔下的秋和同学们眼里的秋有什么区别呢?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学生就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回答:作者笔下的秋是清、静、悲凉的,主要描写了牵牛花和槐树,这些都是秋天的代表。教师接着问通过描写秋声、秋色作者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分组要注意每组学生男女比例、成绩有高有低,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进去。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文学大师并不陌生,经典作品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天书”。进而产生学习语文的信心,增加语文学习的兴趣。

2、构建“竞争”课堂

中职学生“叛逆”思想较严重,可以说还处在“叛逆期”,教师让学一非学二,并且学生之间的攀比心慎重,常常让教师感到头疼无比。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学生这一特性心理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然后以积分制来评判两组的胜败,胜利的一组可以获取一定的奖励,进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五到十分钟的自学时间,然后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抢答,要求最后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性陈述。教师可以就文中克隆技术的描述、描述方法以及哪几方面来进行阐述进行提问。随着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增加,学习兴趣逐渐增加,教师可以将提问内容转向写作方法,比如作者写作方法有哪些?写作技巧是什么?文章主旨内容是什么?是怎样进行表现的?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最后教师要针对重点以及难点进行总结性讲述,并且做课堂总结。通过构建“竞争”课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进而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3、与学生“打成一片”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要注意到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教师感兴趣,教师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一门课程的教师,爱屋及乌学生也会对这门课程充满学习的激情。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丰富,机智幽默,充满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并且谈论的话题要符合中职学生的口味,让学生产生一种认同感,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例如《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学,教师可以用凤凰传奇的歌曲《荷塘月色》开场,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出荷塘月色是什么样子?什么时间最想去荷塘?是选择夜黑风高的晚上还是月光柔和的晚上呢?如果去的话会是一个人去吗?让学生随着问题对荷塘月色产生兴趣。教师再带领学生去学习文章,让学生体会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观看荷塘月色是不是与开始的心态不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想表达的感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如果学生对教师“不感兴趣”怎么会对其教授的课程感兴趣,唯有语文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想学生所想,体会学生所感,才能更好地找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5:中职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元龙

摘要:实验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破解中职物理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实践,要重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实验操作技能

目前,中职招生基本没有门槛,生源主要来自九年义务阶段综合素质较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文化成绩偏低,而且综合素质较低,求知欲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态度不端正,给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关系到中职物理教学的成败。

一、当前中职物理教学困境

物理是中职众多公共科目中难度最大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好物理是他们心中一道很难逾越的坎。许多学生从初中就开始畏惧物理课了,初中的物理知识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张白纸。到中职学习时,许多学生上物理课就因听不懂深奥而无味的理论就睡大觉,有的上课就偷偷玩起了手机。因此,物理课在这些中职生的眼中,陷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有的中职学校不重视物理课,认为物理课是鸡肋,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每周才安排一节或者两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教学更不够重视,该做的演示实验不做,学生的分组实验更是无从说起,物理实验室形同虚设,实验设备匮乏、实验条件简陋、实验开出率低,甚至有的学校只注重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取消物理实验室。部分物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认为实验很麻烦,上课喜欢照本宣科。

笔者认为,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是破解中职物理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因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实验就谈不上物理学。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明确物理实验对物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科学和专门科学技术及在生产中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基础。(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社会能力都能够在物理课中得到训练、发展和强化。大家都知道,中职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体现中职教育“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学合一”的教育思想,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如何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演示实验比较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它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在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现象,判断出实验本质,引导学生逐步地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实验现象的本质规律。

演示实验除了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事先演练,上课演示时正确操作外,很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让学生看得到、看得清。如游标卡尺的演示实验,太小的游标卡尺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笔者就请木工师傅按比例做了一个2.5米长的大游标卡尺,课堂演示效果极好。有的仪器我们不能制作,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放大。

2.认真上好分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验操作

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中职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3.巧用“黑盒子”实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该实验所给的器材是一只多用表和一个木盒子,盒子上只露出四个没有任何标记的接线柱,学生被告知盒子内的电路元件只有电阻与二极管,要求学生利用多用表对盒子内的电路元件及结构进行判断。这样的实验由于没有指定统一的`实验步骤且结果未知,含有悬念,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受到极大的刺激,实验的兴趣空前高涨。学生在实验中带着探索的心情去确定使用的仪器、测量的方法,有意识地观察具体的现象,进而提出猜想,尝试解决出现的问题并预示新的问题。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中职物理课程大部分都安排在一年级,这段时间学生实训少,物理教师为了增加这门课程的趣味性,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小实验或小制作。如,在学完电学课程后让学生制作竞赛抢答器、电风扇遥控器等,教师只拟题而不限定设计方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安装、调试。这样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能充分调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劲头就更大了。

5.运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效果的直观性

多媒体的运用,为物理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一些不易观察的演示实验以及需要反复观察的实验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完成。

6.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中职物理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但是,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得不到锻炼,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学生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方案不必强求一致,更不要指挥学生统一行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真正体现实验教学的主体思想。如进行“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时,教师可以陈列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挑选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来完成实验,实验完毕后,得出数据,分析误差,根据实验误差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怎样减小误差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三、加强中职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中职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配足配齐中职物理课本所列实验的器材。实验室要有专职的实验教师,要提高实验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制订相关的制度,奖励实验教师制作教具,因为教具制作不仅是实验教学研究的表现,更是“科学就在身边、实验就在手中”教育思想的体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

2.部分物理教师认为实验很麻烦,喜欢照本宣科,上课就是粉笔加黑板

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以增强物理教师的责任感,教育教师,虽然我们不能选择学生,但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物理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提高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李在波。浅谈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6):10-11.

篇6:中职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卫校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作者:汪淑晶 于生金 刘帅 张嘉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

摘 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必修课,其内容涉及到生命活动的所有环节。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内容复杂、知识要点繁多等特点,是常令学生生畏的一门抽象和难学的课程。本文讨论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轻松学好生物化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生物化学 中职卫校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67-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因为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所以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生都应该掌握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然而,生物化学学科内容自身的特点影响了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基本概念多、大分子结构复杂、理论深奥、代谢复杂、内容比较抽象,以致学生难以直接感知,使许多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针对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采取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物化学的学习效率,笔者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课堂中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了解卫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毕业之后都选择上了普通高中,而选择卫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或者家中是医学世家而受家长之命被迫来的学生,他们的内心往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和压抑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主性,首先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中职卫校医学生,他们仅在初中学过一点无机化学基础,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许多内容是与医学知识相联系的,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逐渐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知识的信心。此外,教师应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面对回答错误、回答不上来甚至站起来一言不发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多方面引导,千万不可斥责挖苦。要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2 注重生物化学知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联系,增加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及趣味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和生物化学有关,充分利用这些例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益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1]。例如:

在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若按教材直接讲述,内容空洞乏味,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此时可联系学生平时生活实际,教师引导提问“小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偏食,为什么家长就会告诉我们,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要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老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思考问题。然后老师进行提示“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学习的内容,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同学回答:“氨基酸”老师再问“营养必须氨基酸有多少种?”,同学进行回答,然后老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相互比例”,最后给同学们举个汉堡和豆浆搭配食用的例子,说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原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与所学生物化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在复习了以前学过知识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然而,在中职卫校生物化学授课中,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2]。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形式上的完美掩盖了内容的贫乏。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内容讲解清楚,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教材内容,最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这一部分,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如果单凭自身想像来理解问题,会非常困难。而用FLASH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马上就会大大增加,就给学生以直观的生动的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穿插讨论,答辩及演讲,注重课堂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实质上就是课堂上师生群体的心理气氛,是洋溢于课堂这个特定环境中的情调和氛围,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包括心理)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一些讨论的问题,每次提前确定3~5个主讲人,对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在教师的引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做出答案,而后引导全体学生对所做答案进行讨论、研究,然后教师给予补充、矫正、强化与完善,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氛围[3]。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让同学在课前准备一些材料,以演讲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根据中职卫校医学生的特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合理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描写紫藤作文300字下一篇:稽核部绩效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