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诚信教育培养

2022-09-12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 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 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而学生在行为上缺乏诚信自律, 教师在其行为上对学生缺乏诚信激励作用, 教学上的内容同样呈现诚信缺失现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殿堂, 尤其是作为培养“救死扶伤”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 诚信面临如此严峻之挑战,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探究。究其原因, 恰是侧重智育评价而不注重德育评价的传统学生评价体系, 不但给教师行为带来了片面性, 无法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而且也给学生有意无意地钻了空子, 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诚信障碍。因此, 加强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的诚信教育, 提高自身诚信素质就显得亟不可待。

1 培养诚信品德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他律性

在校的学生中, 考试作弊现象、逃课撒谎现象、求职就业“注水”现象普遍存在, 学生不但不以为耻, 反倒以此沾沾自喜。甚者, 学生之间还互相包庇、隐瞒。只有通过加强诚信思想教育, 构建诚信评价体系, 形成学生内心自觉的诚信意识, 才会使得学生的自愿诚信行为成为可能。并且引导学生把诚信转化为信念, 最终产生自觉主动的诚信行为, 实现诚信他律向自律的转化[1]。

1.2 有利于诚信习惯的养成

通过诚信评价, 深刻理解诚信内涵, 并把教育的深刻性寓于实际的量化评估上, 营造诚信氛围, 使诚信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 使学生达到诚信道德内化的结果。而且学生的诚信意识越完善, 对自己的诚信意义就理解越深刻, 就越会自觉地按照正确的诚信规则来做事。

1.3 有利于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

中等专业学校教育课程多注重专业课, 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课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副课。在开设的德育课程中, 也往往侧重于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层次的教育, 滞后了对诚实待人、信实于人的最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只有通过诚信评价, 使学校在德育课程设置上不但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还要加强时效性与实效性, 同时与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融合, 使其能够真正发掘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 从而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2 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信用评价是诚信系统的核心, 学生的信用评价只能由学校管理权威部门作出。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量化指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可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学习诚信评价

学习诚信评价要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勇气为目标, 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进行考察评价, 诸如要诚信考核考试, 不抄袭作业和论文, 考试不作弊,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等方面。

2.2 经济诚信评价

在经济诚信评价中, 主要是对诸如借钱不还、恶意拖欠学费等明确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考察评价。

2.3 生活诚信评价

在生活诚信评价中, 主要是对诸如是否隐瞒个人状况、待人接物的态度等方面的指标进行考察评价, 要求学生充分认识诚信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

2.4 工作诚信评价

工作诚信评价主要是对学生, 特别是对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的态度和集体荣誉感方面进行考察评价, 要求树立主人翁意识, 养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参与意识,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生干部能恪尽职守, 保持良好心态, 树立服务意识, 具备奉献精神。包括诚信先进事迹情况, 比如见义勇为、爱心助学、支援边贫地区等。

2.5 择业诚信评价

在择业诚信评价中, 主要是对学生诸如是否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材料, 是否履行就业合同, 随意违约等明确可量化的指标进行考察评价。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 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诚信价值标准, 促使学生把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有机统一起来[2]。

3 建立学生诚信激励机制

诚信激励机制是指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对守信者给予激励, 对失信者进行约束。把学生诚信行为与学生评优、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挂钩, 让诚实守信者得益, 不诚信者不仅不得益, 而且要对自己不诚信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制定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 对那些故意不交学费者、考试作弊或代考者等要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的处分, 直至取消学籍。还可以通过公开曝光、舆论监督等方式, 使失信成本上升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以提高学校诚信教育的整体效果。

加强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 不但要靠学校教育, 还要与制约诚信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学生家庭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相得益彰。

摘要: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在行为上缺乏诚信自律, 教师在其行为上对学生缺乏诚信激励作用, 教学内容呈现诚信缺失现象, 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给教师行为带来片面性。学生的诚信教育, 提高自身诚信素质亟待加强。明确培养诚信品德的重要作用, 建立信用评价制度, 建立学生诚信激励机制, 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十分必要。

关键词:学生,诚信,培养

参考文献

[1] 任海宾.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 2003 (3) :3~4.

[2] 蓝蔚.论高校诫信教育的特点和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13 (3) :235.

上一篇:蒸汽锅炉燃烧机故障分析及解决办法下一篇: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证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