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2024-04-27

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精选10篇)

篇1: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一、要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其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所产生的兴趣是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的主要前提。小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其主动性就越高,一旦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一定的兴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下,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依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有一定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而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和谐的人际交往、交流与教学情境中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为他们所营造的这种温馨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愉快的学习,进而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要使语文教师重视高质量的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还一定要积极地做好课前的备课。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要做好备课的工作,在通常的情况下,教师的备课都要依照着课程标准与备课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前的备课,小学语文教师所遵照的备课标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的教材有一个更广、更深地了解,同时对于语文教材的体系和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结构都能够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小学的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所进行的备课,一定要理清小学的语文教材和其中的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语文的总结构体系以及对语文教材进行编写的意义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多对一些时事的内容进行储备,同时还要在进行备课的时候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进行充分的吸引。

三、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身有其特定的规律,可是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却没有特定的规律,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与不断发展的、变化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适应,就一定要不断地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往传统的教师单纯地讲,学生机械地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与我国当前的新课改的标准相适应,同时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都无法进行一定的满足。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一定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能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从根本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可以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来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之中,对语文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所有的学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学习中所积累到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的写作与语文的阅读,都涉及非常丰富的语文知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仅仅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无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因为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当面授课的时候那把一些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这样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课堂容量有所增加,同时还能够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在实行新课改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学的手段进行创新与改革,这样就能够在一定基础上使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被彻底地破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知识被生动地展示出来,从而能够使小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升,进而使我国的小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五、要使小学语文教师提升其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其整体的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国现今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都不够高,这样就会导致其教学观念很陈旧,从而就无法与当前所实行的新课改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旦没有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就不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就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要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语文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依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还要对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责任感进行一定的培养,因为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这样才能够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从而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综上所述,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一定要遵照着新课改的标准来为其最主要的指导依据,我们一定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应用到其中,在这一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在一定基础上使我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升,进而还能够把我国的小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篇2: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一、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并且,课堂是情感归属、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形态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应得以尊重,让师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下,共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成长元素,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致使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存在矛盾,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单一的设定为学生语言技巧及想象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情感上的教育缺乏涉及,尤其是通过本文培养学生的怜悯之情、对生活的热爱,等等,这些也应在教学之中体现。但片面的教学目标,势必会造成教学“缺斤少两”。

(二)师生缺乏互动,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缺乏“主体地位”。并且,以灌溉式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比较紧张。

(三)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处于僵化状态。

语文教学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教学缺乏实践环节。所以,语文课程以课堂、作业、考试为主,让学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良好培养。并且,教学处于僵化状态,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上出现疲倦,无法在学习中投入感情、产生浓厚的语文兴趣,进而难以体会教学内容的真正含义。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若干措施

(一)以文本阅读为主线,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文本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如何在教学中以文本阅读为主线,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针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落实教材文本的阅读教学,将重点词句作为学生朗读的核心,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文本的阅读要扣住文本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精神情感,进而引起共鸣。当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由教师代替,这将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例如,在唐诗《悯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理解词句,而且需要对文章的情感有所认知,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

(二)创设教学情境,搞活语文课堂。

有效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教学中将课堂搞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学情境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所以,启发性的问题教学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并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情境需要体现这一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整合好课程内容,将教学情境以问题为载体进行串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2.依托现代教学工具,创设好教学情境。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让教学情境更加贴近教学需求,让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创设出风雪交加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读懂小女孩、读懂那个梦,......这样的情感引导,势必让学生将情感以下注入到课堂之中,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改善了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教学情境。

(三)角色互换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教学形态。

教学是师生活动的过程,也是各自角色扮演的过程。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形态,无疑将教学带入单一的境地。所以,创新传统教学形态,实行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化传统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做学生、学生做老师,让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例如,在《悯农》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将此诗的思想及诗词进行阐述,随后,让学生做老师,对《悯农》这首唐诗进行讲解,阐述自己的情感及看法,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而教师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进行评价、引导,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诗的精髓。

篇3: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一、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改革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改革政策的推行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对小学生数学知识接受心理的考虑不周

传统教育史的漫长和影响至深,对教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的后续影响是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传统教育的粗放、以教师为中心、忽视教学过程等内容都是素质教育所不容的。在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科任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心理和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不能从自身的立场出发来教导学生,也正是教师较少的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小学生对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从现实状况看,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习惯正在养成阶段,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容易产生较强的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的注意力转移的速度较快, 对事物的兴趣会瞬间消失,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应当考虑心理活动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影响,不能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对小学生施教。

2.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导致小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

新课改实行之后,各年级、各科目的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内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是在丰富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图片、文字等内容的配合使得教材的表达手段多元化;二是在难度上有了大幅的提升,对学生各种思维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较广,如果在思维方式上跟不上,低年级的小学生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另外,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课程中的一些概念、新的知识点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不易掌握的。 在教师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是很难向学生讲解清楚的。因而,一些思维跟不上、基础薄弱的小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出现了困难,这一点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注意。

3.对知识本身的强调忽略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要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当前,一些学校和教师有时候过于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忽略了对小学生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际应用和知识之间无法建立紧密的联系,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需要明确的是, 只有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之间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新课程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之一也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不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课改背景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关键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找准对策,争取使问题得到很好解决。

1.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安排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使教学内容前后衔接, 遵循由简到难、由少到多、由一元到多元这样一个路线。 综合性是指数学知识教学的全面性,教学内容丰富, 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小学数学教学还需要在内容上有所选择, 结合考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主要知识加以重点讲解,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有选择的取舍, 保证课程进度的正常进行。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育时代,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不明显,往往被定位为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情境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的认识,保证教学过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也要求学生要转变旧有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性,培养自身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发现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数学知识的质疑、调查、 探究能力;在发散性思维的指导下,从多个层面看待问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问多答,锻炼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当下应用较广的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发挥新媒体在学校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高效的学习工具。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

小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紧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家长通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来开导孩子的智力。同样,在课堂内外,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科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现象,同时也可以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两方面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记忆,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数学教师不得不重视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数学教学的专用教室等,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便利的信息服务方式,渐渐熟悉并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搜索技术,学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措施

环境在变,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理念也在随之发生变化。结合当前一些前沿的教学思想,本文认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寻找改进思路。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游戏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 如教学“小动物回家”的练习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队,分别是小鹿队、小兔队、小狗队、小熊队, 老师在四个队各放了一些不同答案的算式,各队队长带着动物头饰 ( 头饰上有号码 ),带领小队成员分别到四个小组中寻找和头饰上号码相对应的算式,小队之间进行比赛。这样设计,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调动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创设质疑情境营造宽松氛围

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践证明,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对于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极有帮助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数学素材,设计出形式生动、可供探究、空间宽绰的数学问题。“问题情境”的出现,要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发学生的探索行为。

3.创设操作情境培养探索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能力不强,他们往往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指引才能及时完成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等工作。在指导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堂上巧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在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创设的虚拟环境中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借助数学教材之外的实物、图形、表格或符号表达出来的教学观念进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用3根小棒可以摆出1个三角形,摆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最少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用10根小棒最多能摆出几个正方形?”等这些问题时,在数学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不仅学懂了这一数学知识,也能够更加深刻的记住这个问题,获得更高一级的学习体验。

4.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思维

拓展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培养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设计这样的活动情境,用一根线拴住一个螺帽。

师问:如果先固定一个点,再把它快速地甩动起来, 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生:是一个圆。

师追问:想一想,圆在哪儿?说一说,圆是怎样得到的?

篇4: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新课改 ; 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61-01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爱动手勤思考的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也是小学教育率先践行新课改试验的重要学科之一,从中既可以看到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在教学方面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但在新教学的探索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走入了一些误区。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新课改中的具体教学实践对一些误区的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与方法。

一、小学教学新课改下教学误区的集体措施的表现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过于放大,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都知道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改以往应试教育中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的现象。这固然是新课改的一个正确方向,是在教育领域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符合“使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但是,一味地强调、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就会出现一些教学误区。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一些学校的数学老师在一些数学难点重点的教学中,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反应觉得难,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于是这些老师就在“一切以学生为主”的口号下,理直气壮地避开了这些教学内容,既顺应了学生的要求,自己也落得一身轻松,何乐而不为?这明显是错误的,它错误地理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同时又忽视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些老师应该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难点时及时采用新方法新途径来达到教学这些内容的目的,而不是避开这些内容。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指数学教学的模式、方法等要围绕学生的智力的充分发展来展开,而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是关键性的。

(二)教学重形式主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知识教育得不到培养和训练

在新课标的教育改革下,无论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教育,都提出了许多教育的新理念,提倡许多教学的新方法和教学新模式,这些方法模式是值得运用到新课标的教学当中的,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但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就成了重形式主义。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些老师一开始就强调要如何应用新的学习方法,以前的那些一定不再适用了,然后就是大谈特谈数学的学习方法,每节课都谈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方式等,或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能运用到新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数学的趣味游戏,但是有时一节课就只是做游戏,而忘了做游戏的目的——为了教学,学生收获了许多的笑声,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试想一个学期有大半的课都是这样的形式,那还会学到多少知识啊。显然的,老师并不懂得利用这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新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是把它当成一种形式,表面上看学生很快乐地在学习,其实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内容。

(三)老师同学的合作交流没有能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上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新课改的又一重要目标和主要方向,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加强老师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是新课改后各学科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分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但是一些学校虽然分了学习小组,老师也经常深入学生当中交流,然而并不能发挥这些小组的作用。比如在课堂上,老师让各个小组讨论交流,但是最活跃的,老师最爱提问的,往往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并没有调动起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更沒有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此外,一些学习小组在课后并没有积极去完成老师的学习探究任务,而是打着学习小组的幌子一起去做些无学习无关的事。究其原因,是在分组时没有合理有效地分,从而使同学的合作交流没有能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上。

二、小学教学新课改下教学误区的改进措施

(一)正确认识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的具体内涵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同时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正确认识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具体内涵。

(二)要把教学的创新方式与知识教育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情境教学法,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难点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其中,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不能因情境教学而只是单纯的情境,而没有落实具体知识点。

(三)老师要重视数学学习小组的作用

出现小组的合作交流没有能落实到具体的知识内容上的情况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重视学习小组的作用,认为小学生年纪小,合作学习探究能力差,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重视学习小组的分组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胡乱分组,造成小组实力参差不平的情况,也就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所以老师要重视数学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这种形式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卜玉婵.试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2(03)

[2]余志君,张培芬.在浮华的背后——浅议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误区[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7(02)

[3]苏松山.莫让气氛流于形式——谈谈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两点误区[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01)

篇5: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措施

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应强化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兴趣培养,使教学过程凸显新意。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勇于创新,同时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概言之,初中美术教学应顺应新课改的环境,渐进式落实个性化教育。

一、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新课改是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思路的一次彻底的改革。美术学科作为深化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的主要渠道,在课改中受关注度有所提高,教学形式由单一课本教学转变为兴趣教学,在对学生的兴趣提升上有所助益,但保持度不高。

1、初中美术教学对教材的改革力度不够。新课改政策提倡教材权力地方化,这正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利条件,而初中美术教学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

2、兴趣分科不合理。大部分初中美术都已开设兴趣分科,如素描、国画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这的确在提升学生兴趣方面呈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沟通不够,导致分设的科目较少,甚至出现冷门现象。

3、教学手段缺乏新意。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纸质教材仍然是主要教学载体,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其缺乏。第四,重理论、轻实践情况严重。理论固然重要,但是美术本身就是实践学科,因此多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户外实践,寓教于乐才能有好效果。

二、初中美术教学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开放、延展的课程观。美术教育不是专业教育、精英教育,它是一种不定向的美术生活教育,它是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部分。我们应该走出学科本位的束缚,走向多功能美术的空间,教学过程中要随机捕捉表面上与美术毫无关系的事件,在貌似无意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思维启发,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在不拘一格的教学情景中,使美术教育更加生活化。以往的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师道尊严,它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绝对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受训者,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少有互动,难得师生平等,更不必说和学生成为朋友了。如今,教师成为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成为了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我们要树立从学科本位走向多功能美育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师观;我们要形成开放、延展的课程观。

2、激发学习兴趣,活跃美术课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对于教学目的的表述中并没有提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身经验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其重要。从表面上看,大多数学生似乎还是很喜欢上美术课的,但究其原因,更主要的也许还在于美术课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显得相对轻松,没有太多的教学压力,而不是由于美术这门学科对他们有多大的吸引力。所以说,美术课堂教学应该力求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美术,同时也要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一些美术原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善于感受、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名画家的学画经历,组织学生开展一场小型的美术故事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美术课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更新教学方法,实施创造性教学改革。艺术不是模仿,而是创造。要实施创造性教学,首先应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精选一些便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课题来进行教学;其次,应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记忆画、想象画、自由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方法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式或手段。古语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无定法是为至法。以往美术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教育方法受教育目的、内容的指导。如果说新课程标准已经为我们的赛跑拓宽了跑道,那么,跑步的方式和过程更应得到重视。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世界回归,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等,很显然旧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跑道。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应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用现代技术来提高美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中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与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备的设置水平、教师水平的高低。比如,美术欣赏课,若按传统方式上,需搜集大量的教学挂图,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态度。采取电脑多媒体教学,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艺术长廊里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驰骋中跨越古今,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大大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同样,电脑在绘画、工艺美术、工艺设计等美术教学中都有方便、快捷、直观、生动等优点。

篇6: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北京市大兴区定福庄中学:于金平

内容摘要:要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主要应从课堂抓起,因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科学地改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我在教学中从面面俱到不如内容精要,取消无效讲求实效,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三个方面改进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词:改进,讲求实效,精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科学地改进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下,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面面俱到不如内容精要

宁鸿彬老师说:“精讲是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只有精讲才能用较短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在课堂上留出较为充分的时间进行能力训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精讲在

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证明,教一篇课文尽力求全,面面俱到,结果学生只能“不求甚解”。教师全教了,学生未必能够掌握。而集中精力突破一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反而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精选教学内容,用的时间少,而收效大,教学效率会明显地提高。

精讲没有划一的标准,它是因人因事而异的。精讲又是综合教学能力的体现,它是在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匠心锤炼教学语言的条件下实现的。我在精选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并了解所教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精华和实质。在教学中要做到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取有舍,可讲可不讲的,一律不讲。例如:在进行《春》一文教学时,我就只是指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的第4段春花图和第6段春雨图,其余各段则从略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4段“春花图”虽然很短,而课文的容量却很大。这一段抓住春花的特点进行描写,采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写法,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南国的春天春花烂漫的图画。确实做到了生动形象。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领会,搞清楚这一段所表达的意思、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模仿这一段的写法。指导学生口头作文—片段练习,写一个写景片段。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一段写得极为精妙,有点有面,详略分明,有动有静,抓住春雨的特征,准确使用语言。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绘形、绘色。描述的顺序变化有致,颇具典范性。进行这一

段教学时,我不仅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领会,还指导学生采用这一段的写法做口头作文—片段练习,描写一个秋雨图.这样,就用较多的时间,保证了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学习这两个段落,并进行模仿,其余各段的教学就从略了。

文言文的教学也是如此,虽然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一些,但是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少课文学生是可以自己弄懂一部分或大部分的。因此,没有必要由老师从头到尾进行逐字逐句串讲。还是可以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精选精华和重点进行教学,由于老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动嘴动脑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学生也就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再有老师讲的精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多了,效果就会好了,这也为增加课文阅读量提供了条件。新课改要求: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当达到400万字。

二、取消无效讲求实效

语文课一直是一门没有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课。即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出台的《课程标准》也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在新课改下:教师进行教学总体设计,要注重实效。这就是说怎样进行实际效果好,就怎样去做,切不可在教学形式上一味追求。如果不顾教学效果生硬的搬用某种教学形式,则只能表面上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必须明确,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离

开了教学目的去追求形式或方法,不仅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浪费了教学时间。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总是在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上用心思,着眼于“怎么教”,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至于我要通过这篇课文去“教会学生什么”,则不十分准确清楚。结果往往是花费了很大精力,费了不少话语,而学生收效甚微。在新课改下,我改进了我的课堂教学,坚持通过文章去“教会学生什么”上下功夫,不追求形式,而注重实效。

比如我在教《木兰辞》时,主要通过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和欣赏这篇叙事诗的朦胧美和音乐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如在讲《谈骨气》时,主要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知识,学会阅读议论文。---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强了课堂的有效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

以前我在教法上比较陈旧,只有一味讲解,大块说教,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我认为这也是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新课改要求:“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使他们理解教材,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学生的疑难,要么是感到课文内容复杂纷繁,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要点;要么是感到课文中某些地方深奥难懂搞不明白。因此如何使学生提纲挈领,把握要点,实现化繁为简,或是简明而通俗地解说课文,做到变难为易,这便是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改进,我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在分析课文内容:“诺曼底”号被撞开了一个大洞,海水汹涌而入,人们惊恐万状-----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指挥台上,最后一次履行了一名船长的职责----最后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在分析这一惊心动魄又悲壮的场面时,我首先让学生读文感知,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变为具体的场面。然后让学生听配乐朗诵,继续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变为具体的场面。最后放映录像展现这一惊心动魄的画面,把学生抽象的想象具体化,学生头脑中的具体场面得到印证和加强,真正把学生带入了那惊心动魄的画面,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位学生,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样用音、像视听媒体音画交融,声情并茂,不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情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语教材中课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在这种情形之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

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主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7: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来进行有效性教学,我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P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一、教师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

二、情感教学,体会文字之美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学生情感投入了,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灵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点燃,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倾注情感,把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感动自己,以情唤情、传情,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人物、事物、环境等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兴趣与关注点,再由点及面地进行短文阅读分享,最终生成长篇。很多学生在阅读分享方面很有困难,可以分组互助学习,每个人负责一小部分,所以比较容易专注的完成,想得全面仔细;同时,给别人负责的部分提建议时,大家的思路开阔,每位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集思广义,会更具有创造性,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开发想象力,进而把文学潜能激发出来。

四、个性化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写作,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学生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文笔,还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老师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要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自己作品的学生,从而鼓励学生写作。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和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合适的写作教学方式,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写作教学方法,积极开发课内外的 学习讨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写作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把语文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中锻炼写作

积极参与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作文或者组织辩论赛,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写作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某件身边小事、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小说时,让学生在课前讲一篇小小说,所选的小说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学名著阅读时,让学生轮流讲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而在讲说明文时,便组织学生学写说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还组织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课堂的活动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学语文,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余地,多一点机会去表达自己,多一些愉快的经历成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固定的课堂模式,上课专注于教学,小组和个别辅导学习合作与交流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继续掌握从逐渐学习的“学习”到“学习”,最后以“学习”的境界。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让学生进行大胆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坚决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

七、结语

篇8: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一、在情境中学数学

所谓情境, 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 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 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故事情境中, 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例如教学“可爱的校园”一课可以采用互动教学策略。在书本图画情境导入, 让每个孩子在观察图中的各种动物和教室里的各种摆设, 学生不知不觉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后, 教者让学生互相提问题, 互相解答, 要求学生把问题说完整, 在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既有所学, 又“乐在其中”。又如, 在教学“猜数游戏”一课中的“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讲《小老鼠背土豆》的故事, 通过拓展故事情节, 很自然地引出了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 教师再加以点拨, 学生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

二、增强学生自信,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 实现适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 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 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 对小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 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 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 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敢于提问,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 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的养成,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教学中, 不要急于求成, 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 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及学会分享。这样形成的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对小学生而言, 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 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 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 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 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在教学“数数”前, 由于学生刚入学, 互相之间还比较陌生, 我就设计了“自我介绍”的活动, 介绍内容必须包括“家里有几口人”这样, 就把要学习的“数数”的知识寓于其中了。又如, 教学“高矮”时, 前一天我对学生说:“明天数学课上, 同学们要告诉全班同学, 是爸爸高些, 还是妈妈高些?”学生回家后将认真观察比较, 无形中就把“高矮”的知识渗透在生活实际中了。随着新课程教学实验地不断深入, 我发现知识的“课前孕伏”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此, 老师要在学期之初对整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 找到知识的孕划点, 规划知识的孕伏周期, 然后通过家庭、学校的有校沟通, 通过一系列实验作业, 让学生经历几天、几个星期, 甚至几个月的“感受”之后再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五、有效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采取在课堂结束或者开始时进行当堂小测, 及时对学生这几节或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点的了解、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另外一种,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 去观察学生是不是在其他方面获得了具体的进步。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深入学生的内心, 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都认为: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课程改革, 犹如一声春雷滚过,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 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 让人欣喜不已。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 使我们对人教版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 “图画情景的展现, 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 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了进步, 实践结果、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学生思维活跃, 敢于质疑, 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 勇于发表不同见解, 乐于发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篇9: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论文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生态课堂

受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华、“孟母三迁”典故及惠施和庄子比种葫芦的故事启发,人们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个体生命意义的理解,研究生命。“生态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品质。“生态课堂”让孩子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课堂让孩子们在新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态失衡”的现状

1.教与学的失衡。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普遍都是教师全部安排好,向学生展开的都是标准化与单向性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要接受就可以,一味地进行机械性学习与记忆,无法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进而直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分裂开,不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知道照着教材展开相关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控制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学习环境中,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2.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的失衡。当前,在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往往都是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进行评判,教师普遍以考试的成绩为导向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然而,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强调“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涉及识字记忆、语文思维的培养及情感的教育、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都与目标的教学现状形成较大的反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新课改强调“小学语文的课堂应该实现课内教学实践活动与课外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教师普遍不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直接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将学生的精力全部禁锢在课内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有效措施

1.课前吃透教材,为打造生态课堂做好充分准备。要想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打造生态课堂,最基本的是教师必须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教学重点和难点都详细地分析和总结。教师在上课前最基本的工作是备课,必须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不能应付了事。现在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走过场,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一切都很熟悉,课前只要稍微看一下就行。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必须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把握好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教学资源,确定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对课堂教学过程在头脑中进行模拟预设。纵观所有成功教师的经验,首先都是在解读文本、吃透教材、认真备课上下工夫。

2.创造课堂生态环境。要设置语文生态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选择多种方法,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环境中现有的因素,例如教学设施、灯光及座位等,然后加以布置,从而营造出合适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图片或音乐元素,通过图片表达某种情境,或通过音乐达到渲染情境的效果,这种特殊氛围的营造及生活场景的重现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从而获得情感的陶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体现学习内容中的情境。在语文生态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3.自主学习,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一直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采取的都是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总是以“权威”和长者的形象出现,一手包办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课堂教学模式长久以来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说,学生做,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小学生头脑十分活跃,充满想象力,但如果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怎么会喜欢上语文课呢?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改变学习方式,把过去的学生被动地学习,以“教”为中心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语文课。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持续的内在动力是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的根本。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建设生态课堂,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爱上语文课。

4.以“阳光”评价为保障。教师要引导学生,评价时不能仅仅抓住别人的失误之处,而应首先看到别人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出发。这样立足教学内容的评价才是全面的,才是深受大家喜爱的,才能帮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除了立足教学内容的评价外,评价还可以指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如教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时,一位学生能熟练地回答出“是岳飞墓前的对联”,并说出其含义,全班学生向他投来满是惊叹的眼光。我及时肯定道:“你不但在课外阅读中得到了乐趣,而且获得了那么丰富的知识。你能边读书边思考,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值得大家学习。”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教师要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作出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分层次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陈利林.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小学时代,2014,13.

[2]陈昌红.生态课堂,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新课程研究,2011,9.

篇10: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石门山完全小学张万军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真正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像这样去教语文,是不是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应当必备:

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

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练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标准。

上一篇:关心干部不够整改措施下一篇:写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父爱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