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成长

2024-04-08

学习中的成长(精选6篇)

篇1:学习中的成长

浅谈教学幽默在孩子学习成长中的作用

【摘要】教学幽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师生会心的微笑中、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无形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学习效果,它是教师学识、气质、能力的结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实效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师、幽默艺术、小学生

教学效果

苏联教育家思维洛夫曾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当然,幽默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日积月累,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作为具备幽默感的前提。作为教师,如果能拥有并恰当有效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很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就可以使师与生和谐,教与学统一;并能创造出一种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去理解、记忆和接受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幽默能改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幽默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体验情感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幽默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地位差异。教学幽默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架起了师生相互尊重、人格平等、相互学习的桥梁,消除了师生间的思想隔阂。融洽了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距离,使师生过于紧张严肃的氛围变得和谐,使和谐的氛围更添欢乐。课堂上可以适当地搞一点幽默,学生们开心之余,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下午最后一节课,班里很多学生都饿得无精打采,我说:“怎么?饿了?我也饿了,我们想个办法吧。”大家都睁大了眼睛等着我想办法。只见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又在中间点上了几点。我问: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我为大家画的大烧饼。”顿时,全班大笑,气氛活跃了很多。

二、教学幽默能强化学生记忆,转化师生矛盾。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语言,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记得我上初中时,我的政治老师在给我们讲马克思的出生年月1818年5月5日形象地说成是马克思一出生就一巴掌一巴掌打的帝国主义呜呜直哭,我们听了又好笑又好记,且终生难忘。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师生交往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隔阂,甚至不愉快,教师应巧妙创设幽默来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一次在提问学生时,学生起立不小心绊倒了凳子,“哐”的一声,吓了大家一跳,顿时课堂有些混乱。我说:“多好的开场白!我想这声音肯定在提醒我们你的答案很精彩,不容错过,是吗?让我们洗耳恭听!”这样,老师不妨不去点破,而是将急切批评之意化为幽默之语。如此以来,不但很好地起到了控场作用,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试问,如果只是声色俱厉或和颜悦色地去开导,能有幽默的教学效果吗!

三、教学幽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幽默风趣的语言对于活跃课堂起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艾宾浩斯曾指出:“保护和复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个兴趣的强度”。在现行的教学中,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引入新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巧妙地运用幽默技巧,可以开启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枯燥乏味的课变得妙趣横生,使痛苦的40分钟变为欢乐高效的40分钟,自然就会产生学生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往往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情绪状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保持微笑,说话亲切和蔼,与学生互动频繁,那么,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感染,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表现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融洽和谐,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最好的思维状态。对于小学生来说,都习惯于接受感性知识,而对于理性知识,则不太容易接受,即使是大学生,虽然一直接受理性知识的传授,他们也不太喜欢去学习理性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要传授的知识大多是理性的,学生要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依靠抽象的思维。就多知识来讲,其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理性知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这样就容易进入抽象思维的王国,促进其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掌握理性知识的目的。而要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就要求教师在结合授课内容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语言幽默风趣的力量,寓教于乐。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如果脱离具体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搞笑逗乐,那就误入歧途了。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死啃幽默总会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两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免的。不恰当的幽默会导致学生油腔滑调的恶劣后果,同时也破坏了教师的形象,失去了教学幽默的本意。”

总之,教学幽默贯穿于课堂当中,是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记忆,深化教育的内涵,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幽默教学,使课堂上有说有笑,有声有色,启迪心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知识就有了浓厚的情趣。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仰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功效的神奇要素。

篇2:学习中的成长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们,承受着当前教改之风的不断冲击和蜕变,在读书、实践、反思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

不前进就要后退,前进慢了也是后退。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丰满双翼,跟上时代的新形势、新节奏。

1、虚心拜师,学做一个有条理,不健忘的人,做一个踏实的学习者,主动学习他人的经验,并能在同事之间传承和创新。

2、以身作则,学习更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教师的根本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因此,在教学领域中平时多钻研教材,多做题,勤反思。在育人领域中,多阅读教育杂志、多参与集体讨论、多上网查阅信息、勤写心得体会。借外出学习、听讲座等活动,吸取好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深加工,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作好坚实的铺垫。

3、博览群书,做一个立体的人。现在是一个学习的时代,我不仅要丰富本教学领域的知识,还要向网络学,向书本学,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力争让自己做一个有深度,有内涵,立体的人。

二、勇实践,勤反思,乐分享。

《爱的教育》中的一段话:“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其价值如果比之铜币,那么从他人的经验得来的知识就好像是银币,从自己的经验得来的知识是金币。”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从自我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价值最高。美国学者波期纳于1989年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决定教师的成长力的因素有很多,但个人的经验、学习和反思应该是决定性的因素。

人要不断的成长和学习,才能累积经验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挑战。能不断成长和学习的人,才有信心,自我认同才会完整,心理方能健康平衡。

三、善待后进生

一个后进生就是一本书,读好一本书就是收获一种知识。因此,没有一个万能的“难教学生”教育模式。通常我们的着手点就是针对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而在这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启发和经验是无可估量的。所以我们应该看好每一本书,用好每一本书,珍惜每一本书。

篇3:同伴成长方式在语文学习中的效果

一.建构同伴成长方式的必要性

中国现在独生子女居多, 加之社会环境的复杂以及城市生活的快节奏, 使很多家庭中的中学生都处在缺乏同伴成长的环境中, 这对于中学生的未来成长是毫无益处的。一些学生不会与同学相处, 在学习上不会充分利用各种条件, 而且逐渐养成了孤傲、漠视一切的性格。鉴于此, 在学校教学课堂中引入同伴成长教学方式, 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中采取同伴成长方式的作用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就是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这就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输入了新鲜的空气, 给教学课堂以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 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讲, 不失为一种挑战。采用同伴成长方式,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结伴同行, 相互促进。

(一) 同伴成长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相互促进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之间建立起同伴关系, 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尤其是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的体会, 可以经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 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去深刻地领域语文课文中的内涵, 从而使表象的领会得以升华。

(二) 同伴成长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共同进步

语文课程中总是会充满美感, 生命的意义从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如涓涓细流,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如果教学课堂生动而有趣, 就会使学生沉浸在语文教学乐趣中, 潜移默化中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含义。同伴成长方式被引进到语文教学当中, 使学生不再孤单, 将自己的思想与同伴相互交流, 会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外延能力, 并达到一个新的层面。通过彼此的交流而相互激励, 从而实现了精神上的提升和愉悦。

(三) 同伴成长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懂得相互尊重

采用同伴成长方式, 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感情的交流, 并在此基础上, 相互鼓励前行。任何一个智商和情商正常的人, 都会希望自己更为优秀。学生之间的相处, 可以使其在比较中求发展, 而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会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而有所改变。处于中学时代的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染力是很强的。由于对于社会的认知度还不足, 所以, 从语文教学中, 就可以获得对美的思维定势, 从而懂得相互尊重之美。

三.采用同伴成长方式对于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采用同伴成长的语文教学方式, 可以为学生建立共同学习的平台

建立学生同伴成长模式, 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 而是以这种方式推动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各种活动方式。通过建立起共同学习的平台,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来, 并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 积极思考, 扩展思维。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 将语文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 让学生主动参与, 并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从不同的角度体会语文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为提高主动思考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基础。

(二) 采用同伴成长的语文教学模式, 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按照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 学生在台下认真地聆听。教师讲课呆板, 学生神思飞扬, 并没有将语文的课堂内容深入到大脑中吸收理解。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如此高压式的灌输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课堂上饱受“煎熬”。以同伴成长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了新的理解, 并建立起更为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 认识和掌握学习的规律, 实现高效学习。

(三) 采用同伴成长的语文教学方式, 可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讲, 同伴成长的语文教学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并使其成为个体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良好的同伴环境中进行学习实践, 在实践中自主参与、主动发现、合作探究。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 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受到影响, 需要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最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总结:

篇4:学习成长中的“爸爸与小孩”

首先,我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冒险。

拿我儿子来说,在怀孕过程中差点流产,后来经过保胎才留下,是否健康真的不知道。虽然有手段可以监听心脏这些指标,也有染色体检测等科技手段,但大脑这个核心CPU是没办法准确检测的。所以,从怀孕起,就是在冒险了。

孩子难产三天,出生的过程也不顺畅,头被夹得乌紫乌紫的。孩子妈妈是高度近视,生完孩子力气用尽,实在没有看“奖状”的力气,我先看到的孩子,孩子的眼神是很辛苦很幽怨的样子。生孩子的过程,又是一次冒险。

出生三天后听力筛查,对耳声发射没有反应。一个月复查, 80分贝没反应,脑干反射实验也印证了结论。三个月复查,再六个月复查,确信就是重度耳聋。

后来的过程,一言难尽。我们去了北京多家医院,语言训练中心,聋儿康复中心,在朋友、专家的帮助下,尽全力给孩子配上了当时三万元的助听器,买了一整套的聋儿训练教材。我们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说话。甚至,想好了我们一辈子的目标,要转向,就是要让这个聋孩子能衣食无忧,能生活得有尊严,比如给他开个品牌很好能旱涝保收的加盟店。

我一直对儿子是聋儿这个事实半信半疑,每天都会在儿子身后轻轻喊他的名字,看他的反应。孩子妈妈也是。有时候,孩子好像有反应,有时候好像真没反应。我们就一直进行着这样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充满绝望的“实验”。

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孩子妈妈在厨房做饭,姐姐抱着孩子在厨房玩。孩子戴着助听器。一个锅不小心掉在地上,“嘭”的一声响,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赶紧带孩子上医院,马上再次测试。耳声发射80分贝还是没反应,行为测听好像是有反应的,医生也无法解释了。后来在半信半疑中去掉助听器。直到孩子学会说话,我们一直惴惴不安的心才踏实了一些。后来孩子5岁学钢琴,能同时分辨4个乐音,这样好的听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这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

有朋友说,这是误诊,造成你们这么多痛苦,应该去索赔。我说,其实是我们赚了啊,我们儿子现在有了巨额财富也买不来的健康,健康本身已经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情啊。

生命的冒险,在我儿子身上还有很多例子。比如,大拇指差点被弹簧玻璃门压断;额头被门碰一个大包;几个月的时候从凳子上摔倒在硬地上,被尖尖的石子戳破了后脑勺,伤口深及骨头;一个朋友喜欢我儿子,抱得高高的想逗儿子高兴,孩子的大头猛地撞上了吊灯,灯罩玻璃碎了一地,孩子头破血流。

生命就是一场冒险,其实大家手中都有一个很直观的证据,就是疫苗本。你看,这上面写满了各种奇怪的名字、日期和数字,什么卡介苗、天花疫苗、水痘、白百破,等等。这些疫苗背后,都是人类生命与自然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每个疫苗就意味着一种可能的疾病,都曾经让无数的幼小生命戛然而止。所以说,健康平安就是福,还有什么可着急的啊。只要孩子是平安的、健康的,教育啦,优秀啦,真的就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除了身体生理上的冒险,在心理上、精神上,何尝又不是一次次的历险呢?我们的粗暴,我们的高压,其实就是孩子精神上的大石头。73+85等于多少,这样的问题在什么年龄必须知道,有那么急切吗?我们的方法和态度,我们的急躁和不通融,可能成为孩子心理上的巨大障碍,让孩子对学习心生厌倦,让小小的孩子就没有了激情。一个人没有了热情,没有了激情,怎么可能有创造力呢?

人生是长跑,长跑靠的是耐力,是平和的心态。这些思想,在我这本小书中也都有体现。

我还有个观点,应该也可以让我们调整心态。那就是,我们应该感谢孩子。

自古以来,古书上,传统上,都是在告诉孩子们要感恩父母,要报答养育之恩。这些思想肯定是对的,但我要说的是,父母对孩子也应该心存感谢之心。因为这个生命的到来,让我们体会到了另一种爱,另一种感情,只有孩子让我们变得无私,变得不求回报。这一点,连友情、爱情都做不到吧?正因为孩子,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丰满,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人情味。而且,孩子让我们从青年变成父母,让我们学习到更多的人生内容,是孩子给了我们成长和成熟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个在我们面前活蹦乱跳的生命。如果我们对孩子是感谢的心态,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孩子呢?

如果对孩子是尊重的心态,我们可能就会把孩子看成跟我们平等的人,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与者、施恩者。

我还想说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与其说是教育别人,不如说是自我的修炼、自我的进步。希望从孩子身上看到进步,那么,我们也应该看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是否在进步。除了在理念和方法上进步,更多的是在习惯上、脾气上、耐性上,甚至在人品上进步。

教育,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个方法对这个孩子是否适合。所以,家长除了学习理论,还得掌握方法,创造方法。也争取跟孩子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比较喜欢跟孩子一起玩耍或学习。我们经常手拉手,出入小区,上学放学,握着孩子的小手,对我与其说是幸福,不如说是习惯,或者兼而有之,就叫习惯的幸福。从那时我们就开始了父子对话。小时候可能是讲唐诗、学英语,现在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就是这些漫不经心的对话,给了这个《爸爸与小孩》很多的灵感。

说到跟孩子玩,我可能玩得还比较深入,比如孩子流行玩滑板,我跟孩子同时学。一般都只学会了单滑板,我们还会双滑板。一般是学会了单向滑行,我鼓励孩子,我们要学会双向滑行。轮滑,我自己先学会,再教孩子,单腿滑,倒滑,还玩点花样。还有游泳,骑车,滑雪,等等,对这些学习过程,包括英语、奥数、钢琴,我也进行了提炼,在这些技能中,我增加了一些方法论甚至哲学层面的思辨性的东西,也是希望孩子从简单的事物中,学习怎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前面讲的,实际上也就是《爸爸与小孩》这个书的缘起。

我是个理工男,上升到哲学层面,我觉得我是“宇宙论者”或者“自然论者”。我就是觉得,人,往小里看,跟蚂蚁一样,跟沙子一样,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人类的生命和精神、思想情感、科学知识,跟自然界就是浑然一体的。我们的很多思考,人文与自然,技术与艺术,都可以融会贯通,找到一个合理的本源,找到一个共同的坐标原点。虽然是爸爸与小孩的对话,但我试图稍微超出一点点传统的界线,让一些思想、一些智慧在孩子的心灵萌芽。

在《爸爸与小孩》中,对话往往都是从一些小小的情景开始,解答孩子的疑问,讲科学,讲自然,讲宇宙,讲人类,讲知识,讲情感。科学,社会,艺术,文学,音乐,人与人,人与自然,宗教,信仰,规则,法律,政治,民主,生命,武器,毒品,等等。每篇小文章,来自某个情景,都试图给孩子开启一个小小的思辨空间。也许每个孩子心性不同、悟性不同,但是谁能低估一颗成长的心?也许,抛一块砖,真的就能收获一块玉。

教育,其实就是在孩子的心灵播种。下一代迟早都会超越上一代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播种,播种的可以是思想的种子、智慧的种子,也可以是抵抗病毒的疫苗和抗体。静悄悄的播种,加上季节适宜,风调雨顺,可能到丰收的季节就可以轰轰烈烈,可以让我们喜出望外。

希望这本有点不太一样的小书能引起大家一点阅读的兴趣。如果能让人们有所收获,有所共鸣,那就更是求之不得的了。

谢谢。

(本文为《爸爸与小孩》作者

篇5: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泰安市实验学校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总结汇报

编者前言:一次对杜郎口中学的考察学习,引发了我校教师不同观点的碰撞,这种“碰撞”恰恰是当前“应试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交锋的表现。没有痛苦的思考,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只能是纸上谈兵。了解和分析这种真实的争论,不仅有益于学习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还将有益于新课改理念的贯彻执行。我们把这次争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同时附上个人思考,期望得到专家指导,推动我校本次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

2005年12月22日,在王祖丽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初中部全体教研组长、教导处负责人、分管副校长等11人,赴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考察学习。

为加强本次考察学习的针对性,领会“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学校首先印发了山东省教科所的文章《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请有关人员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目的是“带着问题去,载满答案回”。12月21日下午,学校组织了座谈会,就上述文章进行了讨论,列出了参观学习的主要问题,同时进行了分工,以尽可能多的了解学习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经验。座谈会列出的主要提出问题有:

1、“三三六”课堂模式的内涵和具体实施措施是什么?

2、三个模块:预习课、展现课、反馈课是怎样具体操作的?

3、杜郎口中学是如何做到“课堂形式和教材内容的和谐统一的”?

4、杜郎口中学是如何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

5、杜郎口中学是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

6、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经验是否适合初中教学的各个学科?

7、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经验如何和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

8、面对一个农村中学的成功,我们怎么办?„„

12月28日下午,我校召开了“考察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研讨会”,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研组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有关人员均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上,首先由考察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和领导一一介绍自己的收获,并针对“三三六”教学模式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杜郎口中学“为什么说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成功的?”“为什么杜郎口中学能会取得成功?”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些问题还碰撞出了火花;最后,学校领导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贯彻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模式”的任务。座谈内容和争论问题汇集如下:

一、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成功的吗?

1、升学率与课业负担问题 正方意见

⑴“升学率的增长”是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金色招牌,你想说“失败”都不行,成绩明摆在那。在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任何教改如果无法提高“考试成绩”、不能提高“升学率”,都难有市场。杜郎口中学的中考成绩从1997年的全县倒数第一,到2004年全县名列第二,直至今年(2005年)夺得全县第一,实现了教改与升学率兼得,这是在目前教育环境下,“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值得“推广学习”最现实的条件,也是能被学校、老师、家长、社会所接受的最现实条件。

⑵杜郎口中学“教学时间”比我们多是事实,但在同样时间、同样情况下的“茌平县”“聊城市”,甚至全国许多农村学校,为什么没有出现杜郎口中学的奇迹?为什么杜郎口中学能夺得全县第一?这说明杜郎口中学确实找到一种好的方式方法,这就是“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

⑶杜郎口中学实现了“0作业”,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地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杜郎口中学教改”最大成功。

⑷尽管没有形式上的“加班加点”,但我们学生的课业负担就减轻了吗?教师布置大量作业的做法,减少 的是学生在校时间,增加的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是变相加重学生负担。反方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应试教育色彩比较浓厚,其升学率的提高在很大方面是因为“学生晚睡早起,一天的八节课,还有早自习、晚自习,加在一块有十几节,课间、饭空,教师还要给学生提问、听写、补考”,是靠“加班加点”和“教师抓得紧,学生靠得牢”传统办法取得的。

⑵城市中学在“教学时间”上根本无法和杜郎口中学相比,我们也不可能采取“加晚自习”“周六、周日补课”方式来提高教学成绩,靠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加大学生训练量的办法是不可取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成功模式不应是“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

⑶杜郎口中学的“0作业”不是真正的“0作业”,而是在课堂上该背的背了,该做的做了,完成了一切可以完成的作业,学生连“课外”时间都没有了,还如何谈“课外作业”,从本质上讲,杜郎口中学并没有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中小学生“睡不够”的问题,我们认为杜郎口中学依然存在。分析反思

“作为一所学校,它应该追求升学率,而且应该追求尽可能高的升学率,但绝对不能片面追求,更不能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追求①”。考试、升学率,是任何学校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改理念绕不开的礁石。作为教师,我们承认:“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仍是目前对付国内基础教育考试普及面最广的方法。为什么呢?是因为这种方式教师最省力(而非学生)、应试效果最理想,是因为除此之外还没有可以替代的、可操作性强、易推广的好方式。“真正的素质教育成功模式”是什么样?恐怕目前人们还很难回答,实践层面的成功尝试凤毛麟角,众多的“优秀经验”往往只开花不结果,或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杜郎口中学在和其他农村中学一样的学生作息时间内,不仅创造了提高“升学率”的“深圳速度”,更创造了“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能让学生做的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学方式,与我们“教师越俎代庖,教学效果低下”的传统教学相比有了质的不同。

不过,杜郎口中学学生学习时间之长似乎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供自己支配的业余时间,应该深入探索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把目前还较略显“粗放”的开放方式精细化,使之更加科学、系统。

①《素质教育:在理想与现实间挺进》王占宝 南京师大附中校长《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日第4版

2、课堂开放和教师主导问题 正方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开放的课堂”分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各有特色,“动”字是核心;课堂是“超市”式的,讲台上有学生,黑板前是学生,甚至地板都是学生板书的场所;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发言大胆,非常自信,学习专注,这种彻底得“开放”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能力,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⑵见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新”就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环节上,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唇枪舌战的辩论的场面令人羡慕,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讲课,真有点不可思议。

⑶我认为,杜郎口中学教师的主导“功夫”主要体现于“预习课的筹划、指导、了解”,“展示课的组织、精点、释难”,“反馈课的纠偏、整合、总结”等方面,而不在于“讲的是否精彩”“讲的是否到位”“讲的是否透彻”“讲的是否明白”。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一堂课下来到底有多少学生听多少学生没听?多少学生听懂了多少学生未听懂?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未掌握?哪些问题应重点分析哪些问题不用分析?哪些地方应加强练习哪些地方不再练习„„等等诸多问题,实际上我们绝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做到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⑷教师和学生的阅历、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是有差异的,以教师的欣赏水平要求学生欣赏,以教师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感悟,不断加深传授的知识难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用个人甚至高于个人的理解水平要求学生,致使所传授的内容、选择的训练、采取的方式,脱离了多数青少年的实际认知能力和身心特征,从而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但没有实现教学成绩质的飞跃,反而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这种“出力不讨好”事情,我们将上演到何时为止呢!

⑸从杜郎口中学学习回来后,我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尝试。从效果看,对中上游学生较为有利,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可以减轻教师“讲”的负担和劳累。但这种方法可能对后进生不利,他们表现的机会由于其能力不足会很少,他们是如何避免“两极分化”的呢? 反方意见

⑴学生虽然是动起来了,但某些环节有“放羊”表现,给人乱哄哄的感觉;课堂效率太低,我们一节课处理的问题可以超过他们三节课。杜郎口中学这种模式,复习课、训练课、活动课或对学生理解程度要求较低的科目使用还可以,新授课和对学生理解程度要求较高的科目使用恐怕不行。

⑵“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杜郎口中学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弱化了,展示课体现出来的“深度”不够,教师执教能力有限,如对课堂的调控不够及时、行动不力,教师的点评和知识深化缺乏力度。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是为学生“提升”树梯子,该“升华”的地方必须“升华”上去,没有教师的“精讲”“提问”,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会受到限制。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有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一步步探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方法比杜郎口“开放的课堂”取得的效果不见得差。

⑶从现场看,学生自我学习处理的只是“字、词”一类的浅显知识,板书的答案多数也来源于“教学参考书”,鲜见学生独创性的“东西”;需要感悟和提升的,老师必须讲解和分析,比如“文学欣赏课”,学生的欣赏水平无法达到要求教师不讲行吗?低层次的“学生自主”,只能提高低层次的能力。

⑷英语学科中学生的听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学生敢说、敢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教师的领读和师生对话很难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杜郎口中学学生说的外语我们英语教师都听不明白,说明他们的听说能力训练有问题;从杜郎口中学课堂现场来看,学生给学生讲,只顾自己讲自己的,其他学生听懂听不懂,主讲的学生不管不问,他(她)们也没有能力监控其他同学,不如教师讲课可以提问、可以重复,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英语一节课学习的新知并不多,需要大量提问以前学习的内容,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我们认为:杜郎口模式不太适合英语学科。分析反思

⑴这一部分是老师们讨论最热烈的地方,证明了目前老师更关注的是师生地位和课堂操作技巧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的断言正方意见正确,反方意见错误。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教师主导要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的,“教师为主导”也是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为主导是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又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当然结果。实践证明,任何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辩证统一关系割裂、对立起来而走向片面化、极端化的观点和做法,都是违背了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的。

⑵细细品味我们教师的担忧,会发现:

一、担心知识有遗漏,学生理解达不到要求,本质上还是怕应试成绩的降低;

二、教师担心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水平,说到底还是不放心学生。为什么杜郎口中学能在“开放的课堂”中实现“应试成绩”的提高呢?这就要从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谈起。综合布卢姆和卡罗尔两位教育心理学家的理论,可以得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因素,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认知前提(知识基础、智能水平)。教师因素只是引起教学效率变化的间接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求。杜郎口中学把预习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和“小组合作”解决了能够解决的绝大部分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发现并提出了需要教师指导、分析、提升的问题;教师通过与多组同学的交流,充分了解了学生,清楚了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需提升的“点”,从而为“真正落实该讲不该讲的问题”打下了基础、找到了途径。教学重在“学”,“教”应服从“学”。“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

3、教改和“10+35“教学模式问题 正方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而是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学法;作为农村中学,没有举止呆板羞涩害怕,反而非常自信、非常活泼,或演、或唱、或读、或背,学生“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就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⑵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因为这符合“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⑶“10+35”,老师在一节课45分钟内,尽量减少知识性语言或对教材内容的陈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是教学理念质的变化。反方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是以“动”见长,他们倡导“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但“动” 应该是积极思维,而不是乱**跑,学生有站着的、有蹲着的,有的同学站到凳子上,这是故意表演做秀呢?还是课堂的重大改革呢?杜郎口中学或者是教改的典范,或者是胡闹的典型,我们还需要耐心等待。⑵如果采用“10+35”教学模式,我现在不敢这样做,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了怎么办?家长怎样评价你?学校会不会允许你成绩下降? “0+45”就是让教师闭嘴,如果学生能有这样的能耐,还要我们教师干什么? ⑶硬性规定“10+35”是不科学的,课堂模式一模一样,有形式主义倾向;教无定法,需要讲的就讲,需要做的就做,为什么规定死“10+35”和“0+45”?这种方式会不会抑制教师的创造性?会不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许多成功的教改经验都有名师,杜郎口中学为什么没有?与他们的这种方式有没有关系? 分析反思: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这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给,学生收。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导演。杜郎口中学改变了原来的秧田式的课堂组织形式,把过去教师“一言堂”变成了学生的“众议院”,利用“三三六”课堂模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尽管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但“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英)达尔文”,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的事实,学生“自由、自主、自学”的课堂模式,证实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改革,确实是“农村教学改革的成功重大典型”。

① 省教科所研究员陈培瑞教授在山东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

二、杜郎口中学教改为什么会取得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杜郎口中学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办学设施、设备等教学硬件好?还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和生源?答案是否定的。杜郎口中学取得成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1、绝地反击和善于学习教师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是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教学设施“一穷二白”,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生源较差,基础薄弱,已到了被撤并的边沿,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置至死地而后生。他们扎根本土,因地制宜,不甘落后,穷则思变,最终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反观我们城市中学,师资生源比人家好,教学条件比人家好,取得了许许多多的成绩,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功”之处,而恰恰这些荣誉成了我们改革的绊脚石,我们被以往成绩的光环所束缚,不敢打破原有的机制,不敢得罪家长和教师,说到底就是怕改革失败。

⑵杜郎口中学进行教改的原因不仅仅是“置至死地而后生”,我认为他们认识到了下列问题:第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厌学;第二、“安静”不是课堂秩序良好的表现,“听讲”不是学生认真学习的表现,教师“讲得好”不代表学生学的好;第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教学效果,以上才是他们

实施改革的根本原因。

⑶“敢为天下先”是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基本要素。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教改,敢于尝试,杜郎口中学既是幸运的,也是痛苦的。幸运的是他们赶上了新课改,“三三六”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幸运的是他们的升学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幸运的是他们的做法得到了山东省教科所的肯定和大力举荐。说他们是痛苦的,是因为杜郎口8年改革历程的曲折,是要闯“教师抵触关”“家长反对关”“上级怀疑关”,关关都不易,其矫枉过正的措施,尽管不太可取,但保证了他们的成功。分析反思

⑴“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杜郎口中学的成功有客观因素,但最主要的是自我努力,他们走过了一段由“乱”到“治”,由“治”到“改”,由单项改革到整体改革的日臻成熟的改革之路。“十年磨一剑”,在成功的背后历经了多少辛酸和痛苦,只有身处逆境奋起改革的杜郎口中学领导和教师最清楚。面对困难,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老师并没有气馁消沉,没有观望等待,“以非凡的气魄做出了许多非凡之举”,实在值得我们敬佩。

⑵杜郎口中学是一个虚心学习和善于学习的学校。他们南下“洋思”,研究新课程改革,坚持每周开设一次业务论坛,进行校本研究,给予教师展示的舞台学习的机会,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当仔细品味“三三六”教学模式时,我们似乎熟悉而又陌生,他们正是学习借鉴了“洋思经验”和“尝试教学法”等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实际,大胆尝试,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开放课堂,群体参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气氛和谐,环境宽松,自主参与,个性发展”(陈培瑞、省教科所)“借鉴洋思,又超越洋思”的成功道路。

⑶坚持就会胜利。“许多问题,以前想过;许多方法,曾经用过;为何成功,和我们擦肩而过?①”。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尝试了许多优秀的方式方法,可都没有坚持到底,反观尝试教学法用了24年的时间、洋思教学法用了13年时间、杜郎口用了8年时间最后才取得成功,我们不得不深思 “教育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是如火如荼,但是诸如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只是作为时尚的话题挂在老师的嘴上,只是作为醒目的标语挂在学校的墙上。旨在把老师解放出来的改革停滞不前,在原地徘徊,在新课改形势下‘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原因究竟在哪里?”②。①作者自编

②转自《杜郎口中学究竟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泰安市教科所 吕忠堂

2、学习动力和师生素质 教师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四周都是田野,学生吃在校、住在校,连电视都很难看到,学生难于找到学习以外有趣的事情,较少受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思想非常单纯,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言听计从,便于学校实施“教改”;我们的学生什么事情都见过,知道的事情比教师都多,老师让他们预习,他就是不看,让他们练习,他就是不完成作业,教师拿他们都没有办法,我们推行“教改”比杜郎口中学要困难的多。

⑵杜郎口中学因为是农村中学,学生把升学作为改变现状的唯一办法,家长劝、亲戚盼,为学生专心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我们的学生,部分家长神通广大,家庭条件优越,学生学习动力不如农村中学。老师苦口婆心辛勤教育,也难对抗社会、家庭的消极影响。

⑶我们要“开放课堂”,实施“三三六模式”应该比杜郎口中学更有利,杜郎口中学能够取得成功,我们就会取得成功。我校渴望考入并能考上名牌大学、中学的学生不占少数,论“一分两率”我们也已经取得了泰城七连冠的佳绩,关键是我校学生素质要比杜郎口中学学生高,知识面宽,视野开阔。

⑷杜郎口中学的教师比我们下的力气要大的多,他们精心研究的是学生、是学法,我们琢磨的是教材、是教法。面对已经开放的学生,杜郎口中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更大,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我翻阅了他们教师的教案,预习课如何处理,反馈课如何补充,备的很细,我发现他们的教案“学生行为”写得多,而我们的教案知识结构写得多,这是观念的问题。

⑸杜郎口中学十分重视集体备课,他们动员同学科全部教师共同备课,减少了许多重复劳动,提高了备课质量。我们几乎都是老师各自为战,备课本年年写,或者说年年抄,用完就扔,费力费时,教师日常积累

下的“精华”、反思的“败因”,没有提供给其他老师,资源也无法共享,教案应该成为教师不断积累、不断补充、不断丰富的财富,我们应改变这种方式。

⑹我校教师的素质于杜郎口中学相比,无论是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是对课堂的驾驭调控能力都有明显的优势。杜郎口中学部分教师放得开,但收不拢,该点拨的地方并没有点拨,错误的地方教师就应及时指出来。分析反思

杜郎口的教学方式是因地制教的一个范例,是与当地的经济状况,师生的思想情况分不开的。寻找客观原因,掩盖自我不足,是不可取的。杜郎口中学学生的动力从何来?教师素质高不高?我不敢枉下结论,在此引用泰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几位领导的话,请我们自己思考答案吧!

学生上课不再守规矩,不再受约束,可以站,可以坐,可以大声讲话,也可以自言自语,气氛宽松和谐,心理自由放松,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幸福。学生不担心批评,不担心讥讽,为自主学习而感到自豪。① 答案在哪里?还是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自主的,快乐的,成长的。学校是他们的乐园,课堂是他们的舞台,他们在享受学习,享受友谊,享受成长,享受快乐,又怎能会离开这里呢?”② 说我们的教师素质高,高在哪里?无非是指学历高、学科知识、文化素养比人家高,无非是指熟悉所教学科教材、挖掘教材深、讲得好,如果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师素质还高吗?教师素质高到底以“教”论,还是以指导学生“学”论,我们应该思考。③

无论是讲“目标教学”的课,还是讲“尝试教学”的课,也还是讲“创新教育”的课,说到底是教师的素质最重要,所谓“名师都是讲出来”,这是这个意思。④

老师退到幕后,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轻松字,实际并不轻松,要真正掌握并利用好这种方式并不容易。老师的任务比我们传统的讲更重,备课时你要把目标精心设计好,把学生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想全想好。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不可限量的,自学中可能有突发问题的出现,而教师就要多想几种可能,多设计几种方案,这是一个艰苦的备课过程,所以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⑤ ①《柳暗花明又一村》孙善利

②④《杜郎口中学究竟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吕忠堂 ③孙善利副所长在泰山学院附中的讲话

⑤泰安市教科所所长强光峰在泰山学院附中的讲话

4、“三三六”模式和小组合作 教师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成功的直接原因是“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把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作为教师最主要的着力点,我们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知识传授上,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传统教育中大部分教师的做法是笔墨倒置了。

⑵听杜郎口中学介绍他们的课堂分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展示课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这也是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源泉。传统的课堂结构没有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平台。但我认为他们的真功夫不在展示课,而在预先课和反馈课上,这是杜郎口中学教学成绩提高而我们苦恼的关键所在。

(3)杜郎口中学特别重视“双基”,目前的中考,还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预习、展示、反馈,一个问题过三遍,哪有学不好的?二是加强监控,“日反思、周回顾、月小结”,踏踏实实抓落实,成绩自然会提升。

⑷以小组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是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的看点。小组合作,容易“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形式上的小组合作,我们见得很多,真见效果的不多。这需要认真的分工,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我约束能力,需要教师把握好“度”,非一日之功,没有长时间的养成很难达到“紧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境界。

⑸在小组合作中,优等生可以辅导学困生、监督学困生,同时优等生又把知识进行了梳理,还学会了运用。⑹请我们不要纸上谈兵,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就是“启而不发”,让他们参与讨论,他玩怎么办?

采用小组合作、开放课堂,他们最欢迎了,因为可以“放任自由”!时间一长,是后进生更后进,优等生更优秀。分析反思

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许多同学在课堂上从容的发问,比较流畅的表达,与同伴互相争论问题,补充同伴的意见,纠正同伴的错误,富有新意的观点,富有创意的课本剧编排和表演,多种形式的展示,都不是临时突击、做秀所能做到的,是孩子在长期自主参与中形成的能力。这种自主参与的能力将在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中受用不尽。”(省教科所研究员陈培瑞教授在山东省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上的发言)

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过多的重视讲课,淡化了预习和反馈,没有把“预习”和“反馈”当作课来上,注重的中间,忽视的是两边,部分教师甚至“前无指导、中无引导、后无点评”,这就是我们的差距。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提高班级教学成绩,不仅是让优等生更优,更关键的是中差生提高,杜郎口中学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一是规定在展示课上优等生发言的机会不超过两次,尽量为中等生和学困生提供展示机会;二是在‘预习、反馈’两个环节着重解决学困生问题,重点关注了“弱势群体”,并且利用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三是建立学习小组,资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取得成功。

4、严格管理和以人为本 教师意见

⑴有人说:不见杜郎口中学的崔校长你就学不到真经。崔校长的真经是什么?当看到杜郎口中学的罚款通知单时,当在黑板上见到对某位教师某节课的公开评价时,我们似乎明白了。

⑵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份资料,杜郎口中学首先改变课堂评价标准:看学生的活动;其次,展开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带动工程: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达标课,后进教师上过关课,较差教师上整改课。保障措施是取消讲台,从形式上消除教与学的界限,板书全部由学生写,教师几乎不写板书,一个教师不按学校规定上课实行捆绑式处罚,从该教师到备课组组长,到教导主任相关责任人一并处罚等等。⑶为推进改革,杜郎口中学采取了“铁腕政策”:规定教师在课堂只准讲10分钟,学生活动35分钟,掐着表来计算,不按此去做的,就处罚。为了推行“10+35”,还采取了“0+45”的极端措施。另外,他们实行了“一谈,二警,三停课”的措施,一次上课不达标,要找该名教师谈话,再次听课还不达标给予警告,第三次检查仍不达标者停课学习。矫枉要过正,杜郎口中学真够“狠”的!

⑷杜郎口中学采取的措施,也就是在当地农村环境可以,在我们这里就会有老师告你侵犯人权。严格管理不是极端管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上述做法显然是合适的。分析反思

“铁的管理制度”是杜郎口中学教改成功的有力保证。可能有人认为,杜郎口中学的改革是不讲人情,不能“以人为本”,可是当我们走进杜郎口中学,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参与和表现自我,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张扬了不同的个性,又使我们无法指责他们不“以人为本”。这就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以人为本”的内涵,探讨“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的关系,探讨“以人为本”与“严格管理”的关系。“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这四个“我”取代了“我的课堂,我的教学对象,我执行教案,我的教学成绩”这四个“我”,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成就感的学生取代了教师一个“机械的课堂”,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三、我们如何学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 教师意见

⑴“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我校推广,不过好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好的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专业发展,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优势。

⑵学习杜郎口中学必须学习其本质,而不是简单照办其形式,千万莫“画虎不成反类犬”。学习杜郎口中学,要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地学习,力争创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

⑶学习杜郎口中学,首先应改变评课标准。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动起来。

⑷学不学是态度问题,会不会是水平问题。重视新课程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学监督,确保教改有序开展,也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分析反思

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决不是仅仅改变课堂的成功,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成功。我们既不能盲目崇拜、原盘照端,更不能全盘否定、一叶障目,应该认真探讨,体会本质,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的学习借鉴,力争走出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编者后记

篇6:网络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心得

撰稿人——张清波

网络化的发展与普及,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了有关网上继续教学的信息技术培训。从怎样登陆陕西省国培项目——2012年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网站,到怎样找到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怎样进行课程学习,读书评价,反思学习等几个方面一步一步地演示讲解,我听得很认真,还做好了笔记。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了陕西省国培项目——2012年校本研修远程培训教育网,了解了如何进行网上学习,具体操作还望更多老师们下来继续探索。现将本人学习心得分享与下:

一、网络互连互通,搭建教研平台

1、教学反思。我依托“陕西省国培项目——2012年校本研修远程培训”里涉及的课题,积极开展教师教育行动研究,通过自我反思,诸如德育反思、教学反思、课程资源开发的反思、生活反思等,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了自己专业化发展。

2、探究式教研。网络学习主要是参与网上交流。陕西省国培项目——2012年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开展了“如何才能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怎样实现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什么是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如何开展”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我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选择各自的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开展咨询,相互切磋并提供服务,指导开展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这种问题与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教研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强化应用力度,加快教师成长

教师掌握信息化程度是一个极具魅力的话题。这对于长期习惯了一块黑板、一枝粉笔工作方式的教师来说,有相当的难度。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由过去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到成为手中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信息素养,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成为可能。不断提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已经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学校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上。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优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观,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专业化素养明显提高。无论你走进课堂,还是走进教师办公室,都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教师教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上备课,寻找资料,网上教研已经成为教师每天常规工作。在校园网的论坛上,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作品,以文会友,创建个性化的教育天地,多名

教师建立“博客”,信息化改变了我们教育生活,带给我们许多工作和学习上的挑战,也带来了教师成长的快乐。

3、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得到初步改变。教师们在课堂上已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专项服务,走进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实践。很多教师在运用资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管理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极大提高。

4、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得到拓展。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研发课件、丰富学科的教学内容,重组教材,已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把身边刚刚发生的大事要闻开发为课程资源,在我身边已是屡见不鲜。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已经变为现实,网络信息化使课程开始由预设走向生成。

5、带来了培训方式、教研方式和科研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研究方式、培训方式正在被以校本网络研训所替代。我校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正在走向网上,校本研修和教学日常管理也悄悄在发生着变化。网络信息化造就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文化现象。

三、资源共享共用,沟通四位一体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学校、家长、学生、教师四位一体的网络沟通模式。利用电子档案管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品行表现,及时动态更新与分析学生的发展历

程,跟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通过网络与家长及时沟通,家长可随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从而增加了双向交流与管理力度,利于社会监督和信息的反馈。电子档案管理也便于广大教师及时把握每位学生学习动态,提前制定工作预案,为工作主动性超前性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

我正在筹备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家长、学生间的联谊交流活动,定期有家长、往届毕业生回校做现身说法教育,并借助网络通讯功能与家长、在校大学生及时联系,交流思想,提供学习指导信息,从而把学校教育发展成面向社区开放的综合教育体系,让全社会支持教育、关爱教育,以促进我校网络化建设更快更好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深知网络信息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以陕西省国培项目——2012年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网为依托,积极探索,以网络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自己在信息化发展中快速成长,把自己建设成一位信息化、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办出有影响力的现代基础教育,好让人民满意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习中的成长】相关文章:

个人学习成长04-09

学习伴成长05-10

工作学习成长范文05-27

学习伴成长练习06-21

成长之路学习心得06-23

教师成长学习心得07-06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04-22

个人学习成长计划05-05

学习助我成长04-07

快乐学习共同成长07-08

上一篇:初一下学期班会记录下一篇:团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