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2024-05-06

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精选14篇)

篇1: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在交流中成长

学校:大方九中 教师:张卫林

2017年8月7日-11日农工党江苏省委会赴大方县开展教育幇扶暨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诚恳的感谢这次农工党江苏省委雪中送炭,帮助在教育教学中迷茫的教师,让教师们又一次获得新生。

教师的成长有起有伏,有时自信满满,有时灰心丧气,有时迷茫无助,总总情况,都困扰着教师,停滞不前。今通过培训学习,心中泛起对未来教育教学的热情,望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无论是专业还是非专业,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态度。现将学习所得总结如下:

一·做个有教学情怀的教师

认识真我,练就阳光心态。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总有磕磕碰碰,良好的心态成就良好的人生。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也不是什么都如意,有时也处于人生的低谷。还是那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改变,才能提高思想的认识,才能改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

不断学习,理念对接行为。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永远是铁的道理。专业理论的提高是职业的导向,非专业的科学文化才是人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实践反思,积累专业功底。专业是立足于社会生活的主要,是生存之本,是竞争之本,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根本。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高度尤为重要,它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

二·做教育的演说家

在教育教学中,说是教师传递科学文化的必要技能。怎么说,如何说是对一个教师最简单的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所以要求教师要学会说话,但不是简单的会说。而是流利的说,规范的说,动听的说。语言越丰富的教师,课上德有声有色,学生爱听极了。

怎么样做到动听得表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呢?那就要练就教师的说话功能。方法有以下几方面:以听促说;以说促说;以读促说;以写促说。学会写字,会让人说话有层次,有逻辑。把所看到的讲述出来,可以自言自语,可以讲述给他人听,因为这是一个二次加工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教师专业语言的高度发展,能帮助教师动听的讲述。

一堂优秀的课,就像演说家在绘声绘色的演讲一样,所以我们要做教育教学的演说家。

三·超越自我

刚走进教师这个职业时,懵懵懂懂。心中只有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而对这个职业本身并不了解。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知道了:哦,教案是这么写的,课可以这么上;哦,教师学生可以这样交流,原来这样啊!这是第一次的专业认识。

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组织和他校交流,茫然中也参加了,才知这是同课异构,原来教育教学是这么的丰富,思想的火花在碰撞,教育方法就这样层出不穷。这又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再后来,知道了反思、总结、合作、交流、创新……教师的人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升华,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成熟、长大。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时,发现我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一直在追求。

我们向往的是我们心中职业的理想,是我们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信念。

为了我们的理想,业务能力不强,我们抓业务;理论储备不够,我们加强理论,更新理论;试题熟悉不够,我们大量练习、学习;方法研究不够,我们寻找方法;学习借鉴不够,我们努力借鉴;领悟打磨不够,继续领悟;实力不够,抓实力。总之,哪里不足,弥补哪里,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进步,不做教师中的落后者,只做教师中的佼佼者。

只为对得起这份职业。四·智慧的火花

做智慧的教师,研究智慧的课堂,做生活的智者。不做墨守成规的教师,阻碍学生的发展,只做智慧的教师,引领学生前进;时代需要我们教师作为学生智慧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不做扼杀学生天性的罪人。创建智慧型的课堂,让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产生,在交流中发展,在交流中成熟。

五·小结

相信自己,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一次一次的成就自己,教育之路一定会走得更远、更高。

篇2: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假期培训收获反思

塔山中学 王清

篇3:在阅读与互动交流中成长

信息技术教师目前的工作状况是苦、脏、累, 不少人心有抱怨。记得贵刊2010年9期的“本期策划”栏目讨论的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其中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有时就像“带着镣铐跳舞”, 让我深有同感。由于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不够, 我对于杂志上的有些文章一时还难以理解。偶然的机会, 我找到了贵刊的互动论坛, 它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杂志的专业指导之间, 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翻看过杂志, 再去看论坛, 与行业内的教师进行互动, 与作者交流, 总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杂志编辑在论坛上与作者、读者互动, 对我既有宏观的指导, 又有具体的实例, 非常实用。

在学习和实践中, 我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看到贵刊在论坛上关于“机房的那些事儿”的征稿, 我就试着写了几篇文章。写完这篇稿子, 已经是凌晨1点了。第一次征稿的时候, 我也投了, 但内容似乎有些牵强附会, 一些说法也可能欠妥, 最终也没有被录用。这些天来, 我不断思考, 阅读贵刊,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群里参与讨论, 在论坛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同行交流, 并通过课堂实践, 不断摸索着课堂管理的点点滴滴。我深深地感到,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在管理课堂时是否用心决定了教师自身的境界 (这里的“心”是指真心、真情, 为了孩子们好的“心”, 孩子们能体味得出来) 。凡此种种, 无不在细微处影响或者左右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

衷心地感谢贵刊给我的帮助和启发, 愿更多的读者到杂志的论坛版块去交流, 相信您一定会不枉此“行”。

篇4:在交流中成长

当时我就想:我应该抓住这份感动和学生们好好交流一下,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

看完电影,在语文课上,我们师生展开了一场交流会。一开始,大家只知道说,“感动,感动,太感动了”“老师,今天我哭了,流了很多的泪”……说来说去,就是说不到具体的点上。我知道大家确实很感动,但学生年龄小,积累少,不会用合适的语句来表达。我就用充满情感的话语为他们重现一幅幅画面,回忆电影的场景,敲开他们的心扉,引着他们说出自己感动的具体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

例如:今天,我看到_______,真让我感动!我想到_______,真让我感动!我_______,真让我感动!

慢慢地,学生找到了那份感觉,越说越流畅,越说越具体,越说越激动。要放学了,同学们还没有结束的意思,我就对他们说:“我们表达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说,也可以写。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晚上回家,把它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写,写完了,自己读一读,看一看,是不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同学们不停地点着头,愉快地答应了。

晚上,同学回家都写了观后感。他们的真情流露,让我感到:适时的交流,恰如一场及时雨,激發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篇5: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双中实验校

代君 在双流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的感召下,我们双中实验教育集团组织了教师交流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交流活动。虽然我已经任教十年,并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如果能在不同的环境中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一定能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上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一年的交流时间已经结束,这个交流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个学习和成长的历程。

华阳二中是一个美丽的学校,静谧而温柔。环境安静,学生们干净纯粹的脸庞露出阳光的笑容。我任课的班级是8年级3班,这个班级的孩子非常积极向上,求知欲强。因为预先已经设想到孩子的基础可能会较我们的学生稍微弱一点,因此我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做了一些微调。力求做到,突出重难点、让学生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把握文章脉络。在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还是按照我们学校的课堂模式来设计,形式上尽量多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同学们能很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利用了课前的几分钟和他们插科打诨,拉近彼此的距离。正因为有了一种轻松和愉悦地心情,后来的课堂教学才能非常顺利的实施。孩子们积极踊跃,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给了我莫大的惊喜。课后,老师们都争相和我交流,组长张老师还给了我非常中肯的点评。

和我结对的青年教师钟键老师为人严谨认真、勤奋专研。他的教学严肃认真,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乐于专研。在教学过程中,钟老师利用自己的特长,用简单的简笔画引入教学。这种乐于专研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虽然在这次交流活动中,我是指导教师但是通过同课异构和共同的教学研讨,我们互相学习,一起进步,我想只要我们能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我们的课堂肯定会更趋完善,更趋成熟。我的交流教师展示课在得到了大家的高度的赞许和认同后,也让我工作得更加自信和喜悦,我会在大家的鼓励下更加积极和进取!

代君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篇6: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以下是部分老师的随笔、反思抑或“论文”、报告,登载的目的不仅在于分享,更在于引领。让我们像她(他)们一样,边研究边总结,不断为自己的职业人生增加亮丽的色彩吧。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有幸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课例研究活动。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读思悟说,培养语感”,形式是“一人多轮”。于是我们就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备课,由我担任主讲。我们所选的课例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选学课文第三课《五花山》。文中作者描写了家乡大山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具体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色彩,尤其是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色。因为是选学课文,教师用书和教案集里都没有可参考的资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一直在困惑:语文课上到底应该怎样读书,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带着这些问题,围绕“读思悟说”这个实验课题,针对《五花山》这篇课文,我们组的成员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备出了详细的教案。通过前两轮的上课与评课,今天,我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第三次公开课的展示。整节课总的来说,能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教学目标也基本得到实现。

一、提高学生读、思、悟、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语感训练的关键环节,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我将它贯穿于整个课堂。

在教学春天这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春天树木刚抽出新的枝条,比较娇嫩,读时就应该轻而慢,而且重点让学生去理解“淡淡的,冒出,嫩嫩的”这几个词的读法。

在教学夏天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和春天这一段做对比,夏天的树木枝繁叶茂,读时应重读。

在教学秋天这一段时,把这一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将这一段中的句子出示在大屏幕上,逐句进行指导。

描写“金黄色”的这一句,我让学生体会,秋天里秋风萧瑟,阳光都集中到了这里,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舒适,读时应让人感受到暖暖的感觉。

描写“杏黄色”的这一句,我让一个同学站起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仿佛出现了一个大鸭梨。”有的说“仿佛看到了满树的杏和梨”。于是我让学生体会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的心情无比的喜悦,读这一句时,就要读出高兴,喜悦之情来。

描写“火红色”这一句,我让学生抓住“为什么说树林像火苗在跳跃呢?”读时语速要稍快。

描写“紫红紫红”这一句,我让学生重点理解“什么是幕布?”

描写“翠绿”这一句,我让学生体会,其他树木都变了颜色,只有松柏不怕秋霜,还是那么翠绿,是那么坚强,勇敢。教学时,我有意选了几个男生站起来读,让他们读出男子汉那种坚强、勇敢的气概来,然后我又让全班男生一齐来读,读时语气沉稳,声音洪亮,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读,我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悟,去说,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提高了学生读、思、悟、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去感悟文本,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让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男女轮读,读的形式多,次数多,但只停留在了表面,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学生没有投入进去,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感受课文带给我们的语言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在同一语言的反复熟读中达到“成诵”的目的,这又是记忆、积累的过程。因而,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读的策略,以读为主线,但不是那种单调、枯燥地“天地玄黄喊一片”式的死读、傻读,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对词义的内涵,表达的恰切,语势的磅礴,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都能够有所体会。于是,我在今天的讲课过程中,仍将“读”贯穿整个课堂,从开始的老师范读,到后来学生不同形式的品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文本带给我们的那种自然美。学生读的也是津津有味。

三、拓展延伸,想象说话,丰富语感。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想像正是学生进行感悟、理解、体验的重要手段。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像,又能借助想像进一步理解课文。于是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拓展训练,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冬天的五花山。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学生说得很好。

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下环节,“我来夸一夸”,“五花山一年四季 ,真是 !”学生总结得很好。

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风景优美,真是个迷人的地方!”

还有的学生说:“五花山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真是个旅游的好去处!”

看,学生说的多好。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有了悟,悟中有了读,把读后悟到的用自己的话说了出来,更加体现了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同时也给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的来说,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把上两次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也能够突出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但再好的课也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导课时,学生的回答有些单一。在板书的设计上不太合理。通过这次课例研究,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成长了不少。非常感谢教研室为我们搭建的这个学习的平台。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篇7: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龙应台是我尊敬的台湾女作家,早期聆听过她的讲座,最近又拜读她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从母亲、女性的视角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她母爱的智慧中受到启迪。

重拾沟通与信任

作为母亲,我与作家龙应台有好多不谋而合的思法。她通过书信与孩子沟通,消除与孩子的隔阂与冲突;我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自从成为母亲,把写日记的笔触转到孩子身上,她的成长、喜怒哀乐是我记录的重点,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把她成长的重大事件、优点、缺点、自己对她的希冀,通过日记的形式写给女儿,让她深深记得妈妈与她同喜、同悲、同分享、同分担。所以当我看《亲爱的安德烈》开篇《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时,产生巨大的共鸣。龙应台离开欧洲时,她儿子安德烈只有十四岁;当她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他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龙应台知道儿子爱自己,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所以龙应台给我们家长发出一个信号,不管自己工作、事业多忙,不要找借口,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要出现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彼此深爱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可以向龙应台一样通过书信的方式,尤如黑夜海上的旗语,寻找到安全停泊的港湾。在人的一生中,父母与儿女漂萍离散多于恒长厮守,但彼此书信的往来、言语的沟通、交流和信任,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产生更加深沉、炽热的爱。

期盼回应与共鸣

安德烈感性、率真、诚实、幽默,他的身体里流淌着龙应台优秀而骄傲的血液。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安德烈这样愿意与母亲以书信的方式交流生活的全部。更多的孩子对于给母亲写信,是作为任务去完成,而非发自内心。就算是安德烈在书中承认,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写信,其实只是为了赚取“稿费”,我仍然认为:安德烈在这本书中表现不俗,他的文笔,他的真诚,以及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得母亲的真传,即使他不希望自己是妈妈的附属品,在他看来,他写得甚至比妈妈更好,可是,骄傲如他,也许不会愿意承认这与母亲的遗传、培养以及尊重有关。孩子在长大,年龄、文化和两地分隔的距离,使龙应台强烈地感觉到‚不认识‛自己进入成年的儿子,通过痛苦的思考,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透过书信往来,连结母子的感情,而不是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痒的问候。经过三年的三十多封书信往来,安德烈最想给母亲说的是,‚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这个‘份’——不是出书,而是,和你有了连结的‘份’‛。我想每个母亲都期望得道更多与儿女连结的‚份‛,彼此产生回应与共鸣。近几年,在我给女儿写的日记中,每每都留出几行空格,期待女儿与我产生共鸣,给我写回复,但往往空白依旧,我想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份爱越凝重,越能产生更多的话语,我一直期盼女儿更深沉的交流。

用智慧提升母爱

此书汇集了龙应台母子三年的三十余封书信,台湾-德国,香港-德国,台湾-香港,随着两人邮戳地址不断地变更,书信一直没有中断。那是一位普通母亲和十八岁的孩子之间的对话,虽然他们隔空交谈,这里的‚空‛字不仅是指空间,并还有时空的意思,两代人相距几千里,岁隔三十余年,凭着文字的寄阅,母子之间思想在信纸上交流,令人羡煞的情感沟通溢满于纸间。

她们无所不谈,谈青春,谈国家,谈音乐,谈民主,谈道德,谈美学,谈归属,谈城市文化,谈世界观等。在旁观她们的谈论中,对于龙应台深邃思想已经早有耳闻,但是安德烈——一个只有十八岁的孩子的头脑也让我自愧不如,看来俗话说的虎父无犬子,印证到虎母身上也照样适用。在佩服两母子的同时,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也同样冲击着我,也让我思索着两代人的隔阂。我与女儿相差也足足三十岁,我们之间常常因‚更年期‛遇到‚青春期‛摩擦出思想的火花,我要向龙应台一样用智慧处理各种问题,彼此心灵相通,相互增长才识,与时俱进,与女儿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母亲对于孩子是第一所学校,母亲的心灵是孩子的课堂,母亲的教育决定了子女未来的前途;作为母亲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的艺术,用责任和智慧伴随孩子成长,浇铸她美好的未来。

二O一一年二月十日

篇8: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一、创造一个充满宽容、友好、轻松的氛围, 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诱发交流的动机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今天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 让“主角”尽情地发挥、表演, 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宽容、友好、轻松的氛围, 使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这里说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仅指的是时间上的长短,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活动、发展的“机会”.在充满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平等, 真挚地进行交流、探索, 让“主角”在自主学习的“空间”里发挥才能,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开展有奖的小组学习竞赛.例如:教学圆的方程后, 设计了一组练习题, 其中一道为: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 求斜率等于1的切线方程.这道题有几种解法?教师出示题目, 明确竞赛规则和要求, 定好裁判后, 宣布比赛开始.看哪个合作小组做得又快、又对.这样, 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因此, 教师根据知识特点, 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创造性地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而学生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可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 给学生的思维以动力, 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这些方法看似微不足道, 但对学生来讲都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无疑, 学生也从中品尝了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一种责任感.当“主角”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时, 对形成的想法要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 交流就势在必行, 从而诱发交流的动机, 使每个学生都从交流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引入开放性题目, 促使自主提高, 引导交流方向

开放题是指现实背景意义的条件不充分、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 在课堂教学中, 适度引入开放题, 不但能使“优等生”提高自主意识, 有展示的机会, 而且能够兼顾“学困生”, 使他们不成为课堂上“优等生”的陪客, 建立和培养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时都有话可说, 有理有据, 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交流.例如:在教学圆的方程时, 这样设计:赵州桥的跨度是37.4m, 圆拱高约为7.2m, 求这座圆拱桥的拱圆方程.这道题答案不唯一.构建不同坐标系得到不同的圆的方程, 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与交流, 学生拿出好几种方案, 甚至学困生也想出至少一种方案.

三、扶持创新的个体, 充分发挥个体与整体的整合作用, 使自主学习与交流有机结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由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层次不同, 常常会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光彩的问题, 教师应及时抓住并组织学生讨论, 以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体的行动与情绪感染其他学生, 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诱导和撞击中, 闪现新的亮点, 实现新飞跃, 进而出现源于教材, 又高于教材的思维火花来,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整合.例如:教了空间的平面有关知识后, 设计一个问题: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大部分学生说有三种, 其中一个学生说有两种.这一说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过这个学生的提示, 通过交流合作之后, 同学们把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一一罗列出来, 实质上就是将个人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整体的学习成果.以整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没有了自主学习的过程, 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 这样的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四、引入差异评价, 明确自主目标, 促使交流升华

“找到孩子的优点, 就是找到了一个孩子的生长点”, 实施差异评价, 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差异的评价, 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 又要尽可能寻找到学困生的闪光点, 使他们明确自己进行自主学习的下一阶段的目标, 不断鞭策他们前进.在课堂中, 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 帮助学生鼓起勇气, 建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课堂中获取成功的愉悦, 自主学习提高了, 那么交流合作就有了质量的保证.就使得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我想这才是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真正目的所在.

篇9: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一、创造一个充满宽容、友好、轻松的氛围,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诱发交流的动机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今天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让“主角”尽情地发挥、表演,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宽容、友好、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这里说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不仅仅指的是时间上的长短,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活动、发展的“机会”.在充满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真挚地进行交流、探索,让“主角”在自主学习的“空间”里发挥才能,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开展有奖的小组学习竞赛.例如:教学圆的方程后,设计了一组练习题,其中一道为:已知圆的方程是x2+y2=1,求斜率等于1的切线方程.这道题有几种解法?教师出示题目,明确竞赛规则和要求,定好裁判后,宣布比赛开始.看哪个合作小组做得又快、又对.这样,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教师根据知识特点,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创造性地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而学生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可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给学生的思维以动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这些方法看似微不足道,但对学生来讲都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无疑,学生也从中品尝了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一种责任感.当“主角”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时,对形成的想法要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交流就势在必行,从而诱发交流的动机,使每个学生都从交流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引入开放性题目,促使自主提高,引导交流方向

开放题是指现实背景意义的条件不充分、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引入开放题,不但能使“优等生”提高自主意识,有展示的机会,而且能够兼顾“学困生”,使他们不成为课堂上“优等生”的陪客,建立和培养学习的兴趣与自信,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时都有话可说,有理有据,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思考、交流.例如:在教学圆的方程时,这样设计:赵州桥的跨度是37.4m,圆拱高约为7.2m,求这座圆拱桥的拱圆方程.这道题答案不唯一.构建不同坐标系得到不同的圆的方程,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与交流,学生拿出好几种方案,甚至学困生也想出至少一种方案.

三、扶持创新的个体,充分发挥个体与整体的整合作用,使自主学习与交流有机结合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新内容的理解层次不同,常常会提出许多具有个性光彩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抓住并组织学生讨论,以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个体的行动与情绪感染其他学生,使他们在思维的相互诱导和撞击中,闪现新的亮点,实现新飞跃,进而出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思维火花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整合.例如:教了空间的平面有关知识后,设计一个问题: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大部分学生说有三种,其中一个学生说有两种.这一说法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这个学生的提示,通过交流合作之后,同学们把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一一罗列出来,实质上就是将个人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整体的学习成果.以整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没有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就等于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四、引入差异评价,明确自主目标,促使交流升华

“找到孩子的优点,就是找到了一个孩子的生长点”,实施差异评价,就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差异的评价,既要善于发现优等生的问题,又要尽可能寻找到学困生的闪光点,使他们明确自己进行自主学习的下一阶段的目标,不断鞭策他们前进.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帮助学生鼓起勇气,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课堂中获取成功的愉悦,自主学习提高了,那么交流合作就有了质量的保证.就使得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发展,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我想这才是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的真正目的所在.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关系,相信会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更深入、更加务实.

篇10:在学习中进步 在交流中提升

学习体会与工作心得交流沙龙第1期

2011年3月11日,在9科长和9科长的主持下,党委办公室学习体会与工作心得交流沙龙第1期于党委办公室阅览室成功举办。此次沙龙主要由9科长分享他在青干班的学习体会,通过邹科长向我们交流他的体会和感悟,使各位成员深刻的了解“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的含义;同时,邹科长用三年时间执着研发管理局信息化办公平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感动;沙龙自由交流时间大家互相分享了对学习、工作的一些深入理解;期间邹科长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来到22办对个人意味着什么?”就这个问题,我结合自身工作、学习以及工作中的不足浅谈几点的体会。

一、工作实践,“悟”化于心

“来到局党办对个人意味着什么?”对我来说,来到党办是我人生一个转折点,是新生活的开始。在来党办的第一天,兴奋和忐忑无法用语言表达。既高兴自己能到局党办这样高素质的处室工作,又为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忐忑不安。为了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把握好自己人生历程的转折点,我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珍惜这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办公室领导的关心和文书科长的悉心指导、以及各科室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使我很快融入办公室这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大家庭,逐渐熟悉了业务,进入了工作角色,通过参与、协助、独立完成等方式,顺利

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我也被办公室领导和办公室全体同志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工作环境,我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一是熟悉并掌握业务流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也为了方便对以后的人员有个明确的指导,绘制了文书科业务流程图(包括:办文、办会、印信管理、批件督查、公文档案工作流程图)。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熟练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各项工作才能更快、更好、更圆满出色地完成。

二是学会静下心来阅读,自从7总、7主任在办公室学习会上反复强调要“深读书”,为了丰富知识面,提升政治敏感度,我认真研读集团公司下发的文件、学习局党委领导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了解相关政策,努力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经常读《瞭望》《求是》《胜利日报》等报纸文摘扩大知识面,把那些认识深刻、分析精辟的句子剪抄下来,仔细琢磨他人的写作角度和措词的使用。

三是加强自身办文、办事能力,在审核文件时,通过严把“四关”,“行文规范关、政策运用关、内容精准关、部门会签关”。变核对为核审,从单纯从格式、字眼儿挑错到为内容挑错,从形式到内容全面把关。在办事上,积极协助科长做好对内、对外的协调、沟通工作,严把用印审批关,确保党委组织印章的权威性、严肃性;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托付办理的事,我都会努力去把它做好。

四是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忠诚意识,文书科工作非常重要,而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强烈的忠诚意识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书科担负着局党委、局党办文件的办文、印章的保管和使用、重要文件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筹备会议、批件督查、服务领导等各项具体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文书工作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否则就可能给全局整体工作带来影响和损失。这就要求我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忠诚敬业意识。

五是用心向领导学习,身处领导周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一本很受用的无形的教科书,领导的处事能力、协调能力我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时日一久便会有所提高。有句话说的好,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二、培训学习,活泛心灵

在办公室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两期高培中心党校举办的精品培训班,通过这两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不但使自己对政工工作的本质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让自己的心灵活泛起来。

张开嘴,因工作关系有可能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但往往有时感觉无话可说,或者是说出来的话逻辑性不强。通过两期培训班,李慧珍老师从突破敢说、达到会说、步入巧说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使我明白了这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通过上台讲话锻炼(现场作自我介绍),我大大克服了不良心结和怯场心理,讲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拿起笔,以前的我对材料的认识非常贫乏,通过培训班的几位老师从常用公文写作、新闻稿件的编写等方面讲解,我有种豁

然开朗的感觉,参加文秘调研研修班调研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写调研报告,对调研报告(调查结果、不足之处、建议和结论)、领导讲话等格式的规范、文体的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不过对于写作始终没有树立信心,坐在办工作前有时不知该如何下笔,有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自己平时的积累还是不足。能办事,在政工干部学习班中,7总讲课引发最大共鸣的是他所讲的“度”,就是工作的分寸,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油田大局中为我们分析了工作的“度”,让我深受启发,进一步明确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服从上级但不盲从上级的原则。两次学习班还使我懂得了在工作中多和领导沟通、交流思想有助于工作的开展;和同事多沟通,可以促进了解、增进团结;和兄弟单位多沟通,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工作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思考,梳理近期工作不足,做什么事回头看。这是赵科长分享给我们的体会,对此,我是这么理解的,平时无论办文、办事用心去悟,把“悟”到的东西会内化于心,运用到工作中去,工作要超前谋划,始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不乱。提前制定好筹备方案,确保会议有条不紊地运行。

三、总结自身工作中不足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深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控制不好情绪,性格急燥,易粗心,有些公文时间短、时效强,在办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来文单位的督促,或者不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容易粗枝大叶、疲于应付。

二是综合协调欠缺经验,处理一些工作关系时显得束手无策,应急处变能力欠丰富。

三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无法准确地把好公文内容政策法规关。

四是不习惯于思考问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习惯,致使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篇11:“学习成长标兵”交流发言

今天坐在这里,我有些忐忑,扪心自问:我在不断学习吗?我有不断成长吗?貌似做得还不够,但我还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充分准备,问心无愧

虽然我的课上得不咋地,但是我的课备得还蛮辛苦的。课前我会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参,因为水平有限,目前的我还无法独立地完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因此我借阅了一些教案集,也购买了一些教案集,备一节课,我通常需要对比参考好几份教案,从而挑选出一份最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设计,并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调整。一堂好课的构成要素有很多,一份合适的教案,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等等,许多东西具有不可控性,需要临场发挥,但至少我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充满底气、自信满满地站在讲台上。当然,我也可以选择让一节课随便过去,可是,心过不去。

二、抓住机会,秀出自我“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记得90学时培训那会儿,导师给我们规定了教学内容,让我们自主准备,我虽然能力有限,但是也尽力为之:刻苦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反复试教修改。后来我争取到了上县级公开课的机会,虽然我的课堂还很稚嫩,还有很多有待于商榷的地方,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还有一次,搭班的刘校对我说:“有一个关于消防安全的班会设计比赛,你参加一下吧!”我说:“行!”年轻人么,该出马时就得出马!既然答应了,就不能敷衍了事,丢人现眼,我认真准备了一番,没想到结果一不小心还获了蛮多奖的。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缺少机会,而是当机会来时,你却背对着它,拒绝了它!

三、不忘初心,热爱生活

有人曾经问过我:你为什么选择当老师?当老师有双休日、寒暑假?当老师名气比较好听?女孩子当老师很安逸?其实我想说,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老师——一名乡村老师,守着家乡的父母,守着家乡的孩子。虽然一路走来并不那么地一帆风顺,但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所以对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很知足。在我看来,做人就应该感恩所有,珍惜所得,放大自己的快乐,缩小自己的痛苦,何苦要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呢?

一个人只有爱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其他的一切。我平时饮食比较规律,而且注重营养搭配,当然,不会很刻意。吃完晚饭,我会去乡间小路散心,看看落日余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身心。闲暇时,我会看看电影,听听音乐,翻翻闲书,做做手工,有时和朋友出去吃吃饭、唠唠嗑,或是去逛逛街,买自己喜欢的衣物,把自己打扮得自信而美丽。我觉得,生活再烦,工作再忙,也不能失去自我,透支健康,降低生活品质,谁都无法对你负责,除了你自己!

记得想当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有时候办黑板报办到7点多钟才回家,套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你这么拼命,家里人知道吗?我想说:我爸妈都知道,他们看我吃着冷饭冷菜很心疼,而且还抱怨说:难怪没时间谈恋爱!事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有必要把自己忙得跟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似的吗?回答是没有必要。后来我在恩师王安峰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将工作按轻重缓急排了个队,一件一件,有条不紊地去完成,居然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是个有效率的人。或许和别人相比,我并不优秀,但是我可以和自己比啊,一路走来,我的确一点点在进步,一点点在成长。因此,我觉得今天我有资格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心得体会。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生就像走路,抬头见阳光,低头是阴影,让我们放慢前行的脚步,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你会发现,其实生活有点儿美,工作有点儿甜,我们本来就很幸福„„

篇12:在反思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

在学习中成长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老师创新思维能力。9月21日下午,淳化县教育局特邀西安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图书馆馆长赵精兵教授来我县为千余名教师做了题为《现代教学艺术》的专题讲座。报告会由县教育局张学习书记主持。局直各校教师及教研室教研员一起聆听了本次讲座。一千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三个多小时,似乎一瞬间。“从未见过一个教师把讲台当舞台,一个人的舞台,唱、念、做、打。是一个真正的教师”。我觉得这就是我对这堂课的感受。无疑,赵精兵成功了,就一个教师而言,它是讲台上的“角”,学生心目中的“王”。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如此的投入、如此的热爱、如此的用情之深,我是第一次见到。

在讲座中,赵教授围绕现代教学艺术的特点,从理论到实际,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现代教学艺术的重要性。赵教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理论知识,特有的诙谐幽默、风趣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以一个小故事为“引子”,从“路径依赖”的惯性作用谈起学生创新能力、质疑精神的培养,借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实例把现代教学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和讲解,并不时和教师进行互动,充分调动了参会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赵教授神采飞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像您所说的您是一位用生命讲课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各位

教师的灵魂。激情澎湃的讲解,博得了在座教师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将会场的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我备受震撼,您另类的讲课风格,独到的见解,培训过程中的游刃有余,还有您高尚的师德„一次又一次触动我的灵魂,直至结束,我们仍觉意犹未尽,不得不遗憾那时间的短暂。

最后,张学习书记代表全体教师对赵教授给我们做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鼓励学校教师在个人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要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认真进行现代教学艺术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办学水平再立新功!

篇13:在学习与交流中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

二、合作学习案例

授课年级: 高三

类型: 习题课

课题: 午间天天练讲评课 ( 14道填空 + 1道大题)

分组: 全班60人, 按前后桌, 4人一组, 其中一人数学成绩在班级前15名的为本组组长, 基本上可以称为小老师.

环节1: 教师将统计好错误率的纸投影在黑板上, 错误在20人以下的题目不进行讲评, 课堂前10分钟投影答案, 4人小组讨论解决, 前10分钟学生热烈地讨论, 一般是计算错, 或是思维方向错, 8分钟左右大多数组已经解决, 静下来思考其余错题.

环节2: 将剩余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类型讲解, 但主要不是老师讲, 而是由学生来讲. 各组都有很优秀的学生, 每一题都有学习较好的学生积极发言. 不同于以往, 不是所谓的启发诱导式讲解, 而是让学生直接到黑板前面向全体学生讲解, 讲得很好, 思路清晰, 板书工整 ( 从高一就开始这样训练) , 个别讲解中有问题的, 台下的学生积极上前来帮忙讲解.

环节3: 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 教师采用一讲三练的方法, 投影同类型的题目, 学生先做后讲, 这里采取对话式, 主要是思路的引导. 课堂安静有序, 有实效.

环节4: 集体总结回顾.

点评: 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教学活动也包含两个方面, 即教与学. 不能只有教没有学, 也不能只有学没有教.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强调教也强调学, 教师讲得少, 就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 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争论, 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就把知识掌握了, 实现了学习互动,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对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般而言, 与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与学生交互占主要地位相比, 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趋于主导地位. 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数学交流增强他们的数学理解力, 从而有助于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多种方式的数学交流中获得他们思维的情况. 但是, 利用合作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为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完美的, 因此, 如果想利用合作学习方法有效地服务于数学的教与学, 我们应该在发挥其特点的同时思考、改善其中的一些问题.

1. 适宜的学习任务类型是数学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小组活动, 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 但学生拥有的知识深度、广度及思维水平毕竟是有限的, 他们不可能独立地完成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 尤其是抽象的数学概念, 此时就需要以教师精辟讲解为主. 这就决定了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不适宜一段新知识的最初教学, 如概念教学与基础定理教学. 那么, 合作学习最适宜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 数学知识应用学习、调查研究学习和实践操作学习. 上面的习题讲评课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背景知识, 他们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运用初步理解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在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理解, 同学间相互促进.

2. 数学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独立完成与合作探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 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 应强调个人责任和积极互助. 在这个案例的课堂上每4人一个组长, 有明确的职责, 组织小组讨论, 代表小组发言, 有明确的时间概念、明确的议题. 这就促使同学们积极思考, 增进发表见解的主动性, 避免了随便说话. 所以, 一个成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于成员间独立完成与合作探讨.

3. 数学合作学习必须以一个人独立思考和深层次认知参与为前提

合作学习时, 有的同学个性强, 能说但不深入, 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 有的小组只有一个人在思考, 其他人都不思考. 热闹掩盖的是学生数学认知的表层和浅化. 数学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独立思考和深层次认知参与为前提. 这是因为, 学生要有效地参与协作和交流, 必须以自己的认知能力为基础. 而个体的思考无法由他人或小组来替代, 特别是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学学习, 个人独立思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中的同学们在中午已经完成了这份试卷, 小组学习时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 交流了各自的错题, 从而产生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所以, 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四、合作学习的意义

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 由于过多地强调竞争, 致使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学生往往视别人的成功为自己的失败, 自己的成功就是别人的失败.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 学生养成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 他们大多缺乏合作意识, 更少有利他行为, 缺少与别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技能. 在这种背景下,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说过: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这句话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不但可以让有不同能力的同学发挥所长, 取长补短, 还能让他们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也欣赏学习别人的机会. 萧伯纳曾说过: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 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 但是, 倘若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 那么, 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 不仅发挥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而且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 也让学生们在互助互学中,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过去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 教师“一言堂”的模式,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往往会发生思维的碰撞, 产生创新的火花. 在自由的表达中, 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张扬.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往往是一名学生的发言启发了其他学生, 学生的发现也就更加深入, 潜移默化中, 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3. 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 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 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被看成纯粹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和简单积累, 而应被看成是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之中的“意义赋予”, 是新、旧知识与经验的重组, 是形式建构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为此, 我们的数学教学, 应该通过合作学习为学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维忠.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2]佐藤学, 钟启泉.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篇14:在课堂交流中自我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展示,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书本的交流,通过创造自学和合作机会,教师应鼓励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阅读实现与课本的交流,通过倾听实现与同伴的交流,通过展示和听讲实现与老师的交流,在交流中收集数学知识,形成对知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反馈和评价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重组和构建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获得交流的成功体验,提高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读了、做了、体验了,学习才会有所思、有所悟、也有所疑。有了这样的准备,教师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一、学生的学习准备是教师一节课课堂教学的起点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前学习,调整家庭作业,适当增加前置部分,设计导学案,供学生预先思考。导学案要突出思考性和对新学习的统领作用。

如教学“圆的认识”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2)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名称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习内容前置给学生自学探究,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我则真正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对于圆心、半径、直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上都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看书自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而在学生自学探究之前,出示自学建议,就打破了过去教师对学生学法的限定、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特点自行决定。

二、学生主讲

对教师课前布置的问题,学生先在组内宣讲或试讲,在自己的地盘上完成组内讨论、交流。在主讲时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再把听到的加以理解和思考”,主讲人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数理的剖析,从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那没有发言的学生该怎么办呢?要做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要善于倾听,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进行思维的大碰撞,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辩证地想、与众不同地想。有倾听者挑战主讲者,质问讲解中的疑点;有主讲者释疑,或者補充自己独到的想法,再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如“圆的认识”教学,圆中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吗?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吗?……有关圆的特征都被学生一一触及,经过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的对学习的内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

建构式课堂中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自己的主人,学生的成长必须通过自我建构完成;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具有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等待发现与发掘。教师需要的只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激励他们,给他们时间,并且允许他们失败,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必要时给予方法的点化,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

消除“权威”的师生对话,使学生感到教师与自己的一种“同在感”,渐渐成为师生间共同内在养成并引领课堂走向师生双主体的建构发展。对学生呈现的不同解法、争鸣中出现的不同声音,教师要引领梳理,相机补充自己的疑问、见解,进行数学价值的判断。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新港实验小学)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下一篇:陕西师范大学召开2017年度卓越教师培养工作总结研讨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