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教育论文

2024-04-17

快速教育论文(共8篇)

篇1:快速教育论文

教育随笔助教师成长

在我们周围有不少这样的教师:在各种琐碎的事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不注意工作中的积累和反思,一旦到了写案例或论文时,就要搜肠刮肚寻找素材。有时有内容要写却觉得写出来的内容和想写内容的有距离,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原因是教师缺乏积累,下笔写的东西少,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钻研的精神。在新教育形式下,我们面临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所教的对象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我们既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思想,同时又要思考创新,将我们的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而现在的年青人喜欢快餐,要写东西去网上查找,又有多少老师能静下心来仔细记录自己的教育行动和教育过程?这就是他们写不好论文的原因,学写教育随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有效的方法。

写教育教学随笔,就是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心中的感悟随手写下来。教育随笔其特色就在一个“随”字――随便,随时,随手,随心等.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什么教学问题,学生有什么创造性的见解,听别人讲课时发现了哪些优缺点,备课、批改作业时有什么发现,读了哪篇教育教学著作,看了哪部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心中有什么感悟,或处理些学生问题的更好的处理方法,或发现更好的和家长交流方法等等,都可以写下来。我们教育工作者任教多年,虽然不可能天天有感想,时时有体会,但我们在教育教学和交流学习中,总是有大量或多或少的体会和反思,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用教育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是我们一笔重要的才精神财富和教育成果。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是个受益匪浅的过程。表现如下几点好处。

一、提供科研素材,催生教研成果

教育随笔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可为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提供最直接的灵感和素材。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要有一个良好的积累资料的习惯:常写短随笔可以克服写随笔的为难情绪,可养成勤写随笔的习惯,这样坚持下去,偶尔写几篇较长的教学随笔,可以发表的随笔并不是难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长的,长的随笔往往是在短随笔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在听课研讨会结束后写评价语、课堂教学的得失和反思材料,记录听课中的重要观念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教师自己发现的,有的是学生提出来的;有的问题教师自己能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写写随笔,其本身就是在积累经验,将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一起分享,在加强经验交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又可以检验、探索和丰富教育理论、教学实践,自觉与不自觉地磨砺教育思想,进行自我教育。教育教学随笔可以促进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在教育随笔中,教师可以讲读书感悟,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梳理工作思路,捕捉精彩“插曲”,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叩问心灵:“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这正如教育专家们所主张,我们允许工作中偶尔失误,却不能容忍一再重复的错误。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强化反思意识,时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学会反思,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

善于积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创新之源泉,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育日记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三.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可以提高业务水平

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本身就是在积累经验。随笔写多了,经验自然就越来越丰富,业务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随笔中积累的经验,经常能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用随笔记下教师成长 的足迹,在反思中成长,在经验中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定会有提高。

懂得了教育教学随笔对教师成长 的意义,教育教学随笔都写哪些内容呢? 教育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做记录,如教育教学中现象的描述、事件的经过、数据的记载、规律的总结、方法的创新、成败的体验。具体而言,可以做以下分类:

一、和学生的交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写道“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互信的关系十分重要,师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在这一点上,李镇西老师做得最好,李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担任教育行政职务,同时还参加许多活动,但是李老师仍尽量地多和学生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用心地记下和学生交往中的许多工作细节,他的《李镇西班主任日记》中的许多细节就是在和学生交流后记下的,有的是利用下课十分钟记到电脑上的,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象李老师这样细心积累,那么你也会是一位优秀教师。

二、记录有影响的教育事例、教学行为。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会有一些成功的事例,一些闪光的东西。记下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对“问题学生”一次成功的转化、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有意义有效果的家访、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的捕捉,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那成功的经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与成功的经验相比,失败的经验更有意义,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一定会在处理不当的教育教学事例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

三、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感想。如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可以建立动态观察材料;记录这名学自己的教育措施和这名学生的变化过程,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针对某种教育现象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四、记录身边 优秀教师的思想行为。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条成长 的捷径。做有心人,多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学习他们的的为人处世方法,对于每一位年轻教师来说,你身边的优秀教师都要是一座巨大的宝藏,等着你们去发现,同时要了解、关注本学科的前沿人物的思想。如语文学科朱绍禹、李镇西,李海林、魏书生等名家思想及著作,读后的随想自己所受的启发等,同时要关注本学科的优秀核心期刊中的内容,对青年教师的成长 也很有启发,我记得《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每一期拿到手时,我最喜欢看封面人物及他们自己写的介绍自己走向成功的经历,工作的前十年,这本杂志一直伴随我成长。到今天我至今天,从中受益非浅。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幸福体验是最好的证明。他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写随笔的目的,用他的话来说,是为了“镌刻我教育的足迹,把玩我事业的珍宝,体验我生命的韵律,并将其永远地珍藏于正在渐渐离我而去的青春之中„„”且教且读且思且写,“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生命与使命同行”,形成了他生活的轨迹,生命的历程,也是他在事业上一往无前、不断攀升的阶梯。教育随笔使老师从操作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师。从被动型教师转变为主动型教师。请相信,只要每位年轻教师都能坚持教育教学随笔,那么些你会快速地成长

篇2:快速教育论文

1983年9月9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随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1985年包头市开始实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按照国家关于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要求,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将中小学管理权限由市管下放为县管,增强了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为全市基础教育逐步形成公办、企办、民办“三位一体”,普教、职教多元发展,城乡结合、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良好态势奠定了基础。

跨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基础教育始终坚持立足内蒙古,着眼全国,以赶超国内先进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为目标,抓住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契机,拉动基础教育强势发展、优质发展、科学发展;始终把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入学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特别是2004年以来,随着企业剥离办社会工作开展以来,包钢、北方重工、一机、铁路等原企业学校移交地方之后,包头教育进入了“一盘棋、共发展”的时代。包头教育适时提出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确立在自治区全面争创一流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以高中教育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一盘棋、共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使基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多数指标稳居自治区领先位置,部分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义务教育基础牢

全市共有义务教育学校329所,其中小学249所,在校生16.4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在校生辍学率为0.06%,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80所,在校生8.98万人,在校生辍学率为2.58%。全市小学、初中学生入学率、辍学率、毕业生升学率等多项指标均优于自治区和全国平均数值。

———普及程度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1987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检查验收,全市顺利完成普及初等教育任务;1990年、1994年和2001年,先后在自治区范围内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包头市义务教育实施规划》、《包头市义务教育条例》和《包头市民族教育条例》;1998年,全市9个旗县区全部实现了“两基”达标,昆区被评为“全国两基达标先进区”;2005年,全市9个旗县区中已有8个通过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检查验收,居自治区之首;2007年包头市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了国家的“两基”验收,受到好评。目前包头市累计建成市级义务教育示范校、实验校168所和自治区级义务教育示范校、实验校70所,分别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67%和28%,居自治区领先水平。

———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包头市积极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精神,2007年春季,全市农村享受“两免一补”的政策,2007年秋季,全市16.45万名学生都享受了免费义务教育。

———落实“德育为首”思想,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1995年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包头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5410”工程评估方案》,分别提出了对学生的五项基本要求、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四项基础建设要求和对学校的十项制度建设要求和“七个一要求”,加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真正做到了学校德育有制度、有目标、有要求、有序列、有载体、有评估,大大提高了实效性。2008年下发了《包头市中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将《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教育,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

———素质教育成绩瞩目。1997年,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十项基本要求;1998年,制定下发《包头市关于实施〈小学管理规程〉若干问题的意见》、《包头市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估方案》;2000年,出台《包头市教育委员会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十项规定》;2002年,自治区在包头召开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2002年9月18、19、20日,《中国教育报》连续3天报道包头市教育系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和经验。2004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载体,将素质教育延伸到课程,使素质教育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2007年包头市教育局举办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班,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何成保亲自作讲座,并称赞“包头教育吹响了向理论高地冲锋的号角”。

目前,包头市各项体育竞赛成绩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在全国和自治区组织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网球、艺术展演等项目的竞赛中,学生获奖人数及获奖等第均位居自治区前茅,包一中女排勇夺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子排球冠军,并获澳大利亚世界青年女排巡回赛冠军;近年来,在全国和自治区组织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科技、计算机等学科竞赛及科技发明制作竞赛中,学生获奖人数及等第均居自治区前列,包九中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包六中两名学生荣获第四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提名奖。

高中教育质量高

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39所,在校生54114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8.49%,其中研究生学历达2.95%;居自治区领先水平。

———质量与效益稳居自治区之首。初中毕业生综合升学率达109.36%,升入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升学率达76.57%,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从2002到2008年,全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上线率、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和重点高校录取率均居自治区之首,并连续4年夺取了自治区高考理科状元的桂冠。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对包头的高中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为“包头模式”。

———优质高中资源居自治区之首。1978年,包一中、包九中、包头蒙中、包钢一中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首批重点高中;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从1999至2003年,连续5年有规划、有步骤地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实现了普通高中量的扩张,缓解了普通高中入学矛盾;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先后顺利完成了包九中、包一中和包四中的初、高中剥离工作,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张,使优质普通高中总量位居自治区之首;建成国家级“民族示范普通高中”一所,自治区普通示范高中8所,约占全自治区四分之一。建成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3所,占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33.3%。年招生数已达全市当年普通高中招生总数的88%,达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同等水平。

幼儿教育水平高

全市共有幼儿园110所,其中达到自治区类级标准的4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36.4%,市级示范幼儿园11所,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13所,分别占幼儿园总数的10%和11.8%;全市3~6周岁儿童入园率达98.53%,幼儿教育基本满足了城镇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牧区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包头市制定下发《包头市幼儿园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包头市幼儿园档案建设目录》;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积极推进类级评估工作,制定并印发《包头市幼儿园类级评估细则》、《关于评定市级示范幼儿园的通知》及评估细则;积极组织开展全市范围的幼儿园分类定级工作和示范幼儿园评定工作,推动幼儿园努力改善办园条件,规范保教工作,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通过组织园长岗位培训、教师业务培训、教师论文评比、教师自制玩教具展览、教学能手演讲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强化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规范完善保教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特殊教育有成效

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229人;有小学附设培智班7个,在校学生20人;另有在小学随班就读的三类残疾儿童230人(视力残疾学生、听力残疾学生、智力残疾学生),全市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4.76%、100%和96.45%,基本满足了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需求。

2004年5月,成立了包头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格局。

———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2003年,制定下发《包头市特殊教育“十五”规划》,切实保障可以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其他正常儿童少年的同等水平,使残疾儿童少年同样享受到了教育和康复的权利。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功能性、实践性等特点,坚持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开设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课程;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为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创造了条件。青山区培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聋儿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和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合作项目先进单位。

篇3:快速教育论文

●政策落实顶层设计

威尔逊认为, 执行一项政策要比制定一项政策困难得多。从动态的角度考察, 政策执行的困难性在于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对我国体制来说, 行政部门政策推动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信息化政策执行与落实是2014年建设与应用的关键。纵观2014年教育信息化发展, 我们看到了政策与措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就如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掀起了一股“校校通”建设风潮。2014年, 当审视教育信息化发展时, 我们看到了政府政策执行的脉络。有关行政领导重视与政策推动执行促成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政策

2014年, 教育部继续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无论是袁贵仁部长还是具体分管教育信息化的杜占元副部长, 都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袁贵仁部长在讲话时强调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 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 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 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办公厅于2014年3月12日印发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正式明确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与目标任务。杜占元副部长先后出席了多个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并且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参观、检查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具体管理司局, 教育部科技司先后出台了多个教育信息化专项工作管理文件, 对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 实施了具体措施, 有效地推动了各省市采取措施推进建设与应用。

2.各地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措施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部相关政策的推动, 2014年各地都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宏观文件或者具体措施。例如, 2014年1月2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发展大会, 对深化广西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提出实施广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并将教育信息化列入八大重点工程。2014年3月24日, 安徽省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强调, 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安徽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迈进的重要手段, 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发展。2014年4月10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召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 下发了《兵团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和《兵团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 (2014-2018年) 》。除了出台相关政策外, 许多省份都拨出专项建设经费,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在各地的政策推进与经费保障下, 全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无论是学校宽带网络联通率, 还是“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具体落实政策

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点之一, 执行是关键。政策的制定只是有了一个良好的构想而已。从政策变为实现, 需要有效的措施、经费的保障以及督促检查。

1.专项行动方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落实, 需要将宏大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细化分解, 根据不同时期进行任务分解。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确定了一些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2014年的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截至9月底, 全国5.9万个项目教学点中, 除西藏尚有少部分偏远教学点还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外, 其余项目教学点已全面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又如, “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 仅2014年第3季度, 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实现网络接入学校2262所, 新增多媒体教室7.6万间, 新增建有多媒体教室学校7126所。截至2014年9月底, 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132个区县建设了教育城域网;61.2%的全国中小学 (含教学点) 实现网络接入。

2.企业参与建设

教育信息化从来都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 也与相关企业密切相联。国家教育部与相关国际与国内企业创新了合作机制, 无论是国际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助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已全部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合作协议, 共同支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参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 而且体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与人员培训。例如,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就先后资助了许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推进的科研项目;根据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实施了“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 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微软、英特尔等国际企业推动了“微软携手助学”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 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示范以及推动作用。许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型企业, 通过其与具体区域与学校的紧密合作, 也在扎实地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3.试点与督查推进落实

国家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得到真正的落实, 在实践推进路径上采取了教育信息化试点与督查。作为一项工作, 试点是很好的政策推进策略, 教育部选取了省市、高校和中小学进行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并且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进行了检查和反馈。另外, 配合国家教育政策, 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在全国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督查重点是教育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经费保障、政策措施, 以及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情况等。正是试点与督查将教育信息化政策从顶层设计变成了现实效果。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实践中, 人们却往往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割裂开来。教育信息化应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之一。2014年11月, 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会议并表示, 教育部正制定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教育信息化已被纳入指标体系。教育信息化纳入到教育现代化指标之中, 代表着其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而是真正成为区域与学校必须要着力努力推进的事业。

4.立体全面系统推进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立体工程, 不单单是信息化设备就能够完全代表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建设, 关键在应用。回顾2014, 我们看到教育信息化呈现出立体全面的系统推进, 特别是软硬件建设、资源共享、教师能力提升、管理人员培训都纷纷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与效果。例如, 为了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 》, 并且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正式开始执行;“三通两平台”项目的建设也在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得以开展。

篇4:全面推进区域教育快速发展

概况:贵溪市人口57万,各级各类学校287所,在校学生88593人,专任教师5207人。1997年、2001年两次被评为“两基”工作全国先进县(市),2003年被评为全省“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先进县(市)。

理念:安全第一、德育首位、教学为中心。

感言:为每个孩子能读上书、读好书只争朝夕。

贵溪市是江西省东北部的一个有着55万人口的县级市。最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一直居全省县、市前列。在这样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贵溪市的教育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区域教育的管理不断加强,改革不断深化,全市教育步入了协调、快速发展的轨道。为了共享他们的成功经验,本刊记者采访了贵溪市教育局局长黄贵龙。

记者:黄局长,您好!作为经济强市的贵溪市,你们在打造教育强市上从教育体制入手,对此,您有着怎样的看法和实施了哪些改革措施?

黄贵龙:是的,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困绕教育发展的障碍。我们在2002年就进行了管理体制的三项改革。一是改校长终身制为竞聘上岗制,将全市管理权限范围内的81位校长职务位子全都腾出来,进行公开竞聘上岗。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把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出色的人才选拔到校长岗位。校长任期三年,对不能完成工作目标或不能很好履行职责的校长,按程序予以解聘或免职。二是改教师分配制为聘任制,对全市中、小学教师实行全员聘任。根据定编、定岗、定员、定责、择优的原则,进行目标量化考核,实行末位淘汰、落聘分流。近年来,全市共落聘未聘教师730人次。三是改平均分配制为结构工资制。学校将每个教师的30%的绩效工资,集中统一管理,按工作量和工作绩效进行第二次分配,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目的。

记者:三项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牵涉到多方的利益,肯定会遇到一些阻力吧。但是改革带来的预期效果又会给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这一点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黄贵龙:对“三制”的改革,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也是慎重的。我们把改革定位于继承与创新上,是在以前基础上的积极改进,是对旧体制的扬弃。全盘否定大家难以接受,改进则拍手叫好,因而我们的改革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拥护,改革带来的局面是令人满意的。通过“三制”改革,我市教育领域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校长和教师的竞争意识、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出现了人人想干事、干好事的局面。在“三制”改革的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积极完善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市每年财政支付教育事业经费9 000多万元,我们还从2006年开始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聘、择优录用200多名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到农村缺编学校任教。

记者:“三制”改革,是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调整了“生产关系”,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活水。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硬件建设水平,贵溪市这些年加大了力度,成效也明显。

黄贵龙:学校硬件建设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二期危改”,学校D级危房全部消除,校舍安全得到根本保障。我市“二期”危改累计投入资金3 233.49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626.42万元,本级财政配套及自筹资金585.82万元,社会助学及其他资金2 021.25万元,共新建维修校舍55 088平方米,消除危房34 917平方米。“二期”危改实施后,我们建立起以市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300万元的配套资金作保证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二是实施网点调整,改造薄弱学校,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先后撤并了条件较差的初中6所、小学132所,累计投入资金900余万元。三是提升城乡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城区有4所学校的教学楼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在农村工作已全面启动“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对3所初中、7所小学进行改造,规划新建厕所650平方米,沼气池490立方米,食堂灶具改造61套,项目总投资84万元;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2008年6个项目全部通过公开招标并开工建设。另外,我们准备用5年的时间对农村的村完小和教学点进行改造提高,使农村学校有塑胶跑道和篮球场,努力实现城乡教育在办学条件上的同质发展。四是完善教育技术装备。2006年,我们投入了746万元(其中市财政配套149万元),实施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后建成成套教学光盘播放点94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92个,计算机教室28个,全面提高了我市中小学的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2006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贵溪在实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

记者:改善办学条件,投入了那么多资金,而资金的筹集从来就是件困难的事。黄局长,贵溪市在筹措学校建设资金上采取了哪些有效办法?

黄贵龙:我们在政府确保资金投入的前提下,主要通过“上面争、下面省、对内换、对外引”的方式筹措校建经费,即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对下面学校零星修缮及建校经费要求自筹,对内尽可能将网点调整后的闲置资产置换盘活,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民间资金投向教育。

我们在加大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记者:学校文化建设体现的是学校内涵发展,贵溪市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没有忽视抓学校文化的软件建设。黄局长,文化建设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抓的?

黄贵龙:立足于学校实践,积极构建开放、民主、人文、和谐的学校氛围,突出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提升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完善教代会制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弘扬了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我们有不少学校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着力打造“一校一品”,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全市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富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典型代表,其中贵溪罗河明德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记者:我们了解到“细化德育,做稳安全”是贵溪市近年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德育和安全工作摆在比较突出的位置。

黄贵龙:我们紧紧围绕“德育首位,安全第一”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制度,加强德育和安全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德育工作得以细化,学校安全得以保障。在德育方面,我们树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思想,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我们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安全方面,我们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明确了安全工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了“安全首问制”,规定工作人员下到学校指导检查工作,不管此行目的是否与安全有关,都要首先过问、检查、督促学校做好安全工作。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得力,多年来,贵溪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记者:教育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黄局长,我们知道您是很注重管理的,提出了以规范管理为先导的理念,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规范”,您是如何在“规范”上做文章的?

黄贵龙:我们围绕“在思路上把握,在过程中引导,在制度上规范,在考核中评价”四句话,做了一些工作。

在思路上把握。我先后提出“顾全大局、安全第一、德育首位、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建一所、成一所、像一所”的校建理念;“论功行赏,无功即是过,用人不疑”的用人理念;“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提质量”的教学质量提升理念。这些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每年都外派二十多位校长到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学习沿海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法,就是想让校长们的思路也得到创新。

在过程中引导。思路决定后,学校就开始赛跑。在过程中,“运动员”动作不规范的就及时纠正,有身体消耗大的就及时服务,有违反比赛规则的则及时制止,全过程监控。比如我们领先全省教育系统设立的教育报账中心,实现了对学校财务的有效管理和监控,教育报账中心的成功运作模式曾多次由《中国教育报》等国家媒体向全国教育系统推广介绍。

在制度上规范。“人管人累死人”,吃力不讨好。以修订《贵溪市教育管理规程》为切入点,制定修改了一系列制度,自己带头按制度办事,干部职工自觉遵守,省时省力。

在考核中评价。运动员比赛,成绩好的奖励和鞭策同步,成绩不好的鼓励和处罚并举。我们每年都将学校上报的工作计划以一号文件下发到各校,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对一次未完成的实行诫勉谈话,对两次未完成的实行免职,对完成好的进行重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应该说,这几年,我们的管理工作是规范的,教育形象是良好的。

贵溪市教育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我想除了有一个比较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教育领域内部的大胆改革、必要的资金投入和规范管理。

□本栏责任编辑罗贤良

篇5: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快速发展的思考

满族中学 孙丽荣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关键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促进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作为论坛主题提出来,让大家展开研讨。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探索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从点到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方位的提高教育质量。以下是我对如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市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学条件不均衡,二是师资力量不均衡,三是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因此,要真正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去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和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乡村学校教育现状相对滞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规模小、起点低,资金缺口大、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首要任务是保证和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从硬件上缩小城乡中小学校的办学差距。对薄弱学校在经费、项目建设上要予以倾斜,要把教育资金优先投入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上。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防止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扩大,使每一所学校都能成为合格学校。要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特别要区分城镇和乡村学校的不同情况,明确重点、分层推进,使所有中小学校在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等方面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为全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资条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要着重解决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短缺、学科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水平偏低的问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来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评价应以师德师风为主。通过弘扬正气、表彰先进等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二是要多形式、多渠道抓好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三是要建立完善骨干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各项制度。鼓励更多的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指导教研等帮扶活动。采取骨干教师流动下乡送教等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师资紧缺、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四是要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稳定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对师资短缺的学校,要及时给予补充。

(三)、健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要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树立“质量立校”思想,稳步提高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城乡之间存在的教育质量的差别是公认的事实,教育均衡发展最终所要解决的就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一方面要认真分析造成城乡教育质量差别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分清各种问题的轻重缓急,明确近期、中期、长期目标任务,从大局出发,科学合理地有效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要通过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进教学和学习方式来解决农村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措施和主渠道,我们必须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全面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步从以中考成绩为惟一追求的目标和评价的标准向知识技能综合考核评价转变。

三是要合理配置城乡教师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师资队伍的差距。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决定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成败兴衰的关键,是办好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优秀教师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是校园的风气,是学校整个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在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精神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特色,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学生养成习惯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是要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监督制度和落实;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确保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要加强教研和督导工作,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研工作队伍,切实发挥教学、课改、评价等方面的业务指导作用。

篇6:帮助小朋友快速午睡的教育随笔

说实话,不同的小朋友的性格不一样,作息时间自然也不一样。每到午休的时候,那最幼教最烦难的时刻。

有些孩子非常安静地自己就睡了,有些孩子一到睡觉的点就开始哭闹,有些孩子则表现的特别兴奋,根本不睡,非得打扰其他的小朋友。

那么幼教要如何快速帮助小朋友午睡呢?我总结了几个要点,希望和各位幼教老师分享一下(老婆给儿子在洗澡,我是偷空写此文的)。

午睡前后,幼儿园里要保持相对安静,建议幼儿园里的其他的老师或者是非幼教老师都不要再大声喧哗,尽量保持安静,给孩子午睡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孩子们上床后,幼教要把窗帘拉下来,让房间的光线暗下来。这样仿佛是天黑了一夜,是孩子们较适应的睡觉的环境,更能帮助孩子快速入睡。

有时候,孩子的情绪如果是过于兴奋,建议幼教可以给孩子们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安排孩子们的情绪。专家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帮助人体疗伤,也能安抚人的情绪,让人放松下来,自然就能快速入睡了。

如果午睡的时候,有哭闹的孩子,幼教则需要把哭闹的孩子带离休息室。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可以避免其他的小朋友被打扰,或者是其他的小朋友的情绪被感染。二是把小朋友带离后,幼教可以单独安抚小朋友的情绪。等小朋友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带小朋友到休息室午睡就好。

如果有小朋友不愿意午睡,则幼教也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入睡。幼教可以单独让这些不愿意午睡的小朋友坐在一起玩耍或者是做游戏,或者是给小朋友们看书,读故事。

篇7:快速教育论文

几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使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通过对现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根据我院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点,随着国家示范性建设项目的全面推进,做管理的模范的观念已深度融进学院办学的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我院从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管理诸要素和各个环节内在联系入手,积极探索并建立与技能教育,创新教育相适应的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管理队伍创新,打造创新团队

1、管理创新,观念的创新是前提。学院从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从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中解放出来,把管理创新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核心与目标,把学院的一切工作统一到创新战略上来。下大力气培养一支懂业务、善管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管理创新人才队伍。

2、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素质。一是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和灵活的创新思维。管理人才需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用的先进经验,改变仅凭直觉经验和感情因素支配的狭隘的、单一的思维方式,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引导管理人才在创新领域取得突破。二是使其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既是忧患意识又是进取意识,可以促使管理人才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工作当中,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发挥在一般状况下难以发挥的管理潜能。三是使其具有积极的探索求新精神。管理创新意味着必须创造前人未曾创造过的管理成果。要敢于批判、善于质疑、正确对待权威。四是使其具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奋斗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是对管理创新目

标的不懈追求、殚精竭虑、奋发进取的精神。五是使其具有创新方法。学院管理创新活动还要求管理工作者掌握正确的、合理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革教学体制,适应建设发展

1、示范院校建设项目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2007年初,学校党委从长远发展考虑,研究如何培育学校的“造血功能”,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教学工作方面,学院围绕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建设进行了院系调整,针对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实际,设立了机械技术、机电技术、电自与信息技术、经贸管理等4个分院和汽车技术系。为加强教学一线科技管理人才,将机关管理服务岗位上的教学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

2、本着“小机关、大教学”的改革构架,实现学院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学院对于四院一系实行了分院二级管理,开始运行二级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院系的积极性,在教学、科研、管理和产学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从目前情况来看,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3、为强化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管职能,切实发挥教学管理部门监管作用,打破以往管理体制和模式,学院于2003年年底及时地提出并设立了集监督、管理、指导等为一体的覆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部,作为独立设置的行政管理部门,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2007年,随着学院改革、建设、发展的全面深化,特别是紧密结合学院产学合作、校企合作工作的深度开展和顶岗实习、打工实习的不断推进,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并设置了另一个行政职能部门——市场部,在联系企业、协调校企、推进项目、服务地方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聘请企业及科研单位的一线技师、工程师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跟外聘教师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加快向“双师型”教师转化的进程。同时,鼓励教师进入企业接受实践培训,挂职参与生产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计划地安排青年专业教师到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兄弟院校进行技能培训。

三、改革行政机构,强化管理服务

1、在管理服务方面,2007年初,学院按“小机关、大教学、强管理”的模式进行了管理机构改革和调整。通过进一步整合校内管理资源,进一步优化党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学院将党、政、学三个工作系统及其所属方面的工作分别归属于党办、院办、学生三个工作部门,形成了党办、组织、宣传、党校、纪委办、院报等部门合属办公,院办、人事、外事、保卫等部门合属办公,学生工作部(处)、招生就业、人武等部门合属办公的大部制管理服务工作格局。不仅精简了机构,而且深入理顺了工作,发挥了系统工作优势,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2、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为切实加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学院于2007年成立了“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搭建起学院服务地方,深度校企合作的平台,发挥了学院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中小型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发挥了学院的示范性作用。

3、几年来,学院花大力气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各项管理的规范化建设,使学院管理运作模式、规范体系与学院办学层次、办学目标、办学规模相适应,在继承、弘扬中专学校时期好的管理传统基础上,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学院不断健全人事与分配制度,实行聘任、雇用、借用等多种人事管理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技术、知识、成果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充分体现创新人员的创新价值。学院对优秀的管理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对与人才个人利益相关的立功受奖、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享受津贴等待遇,得到相应的落实,让他们在各有所为的同时,达到各得其所,各有价值,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感到从事管理工作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这也是促使管理队伍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4、以党建工程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学院党的建设。2002年,学院在总结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认识到,全面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不仅对于育人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学院的科学规划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保证作用。为了适应新时

期、新任务的要求,调整和改善党建工作思路,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同步规划、指导和保证学院的“十五”发展计划实施,学院党委在认真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以五年为一个时间单位,与学院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五年计划相同步,确立不同的党建工作主题,发挥以党建工程引领学院发展的工作优势,推进党建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党委制定并部署实施了“为党增辉党建工程”。该工程通过系统实施“核心工程”建设,不断推进了学院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使领导班子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更具适应力和执政力;通过系统实施“堡垒工程”建设,全面规范了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把支部建成教育工作的攻坚堡垒;通过系统实施“先锋工程”建设,党员意识得到增强,先锋作用得到发挥,党员队伍成为学院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的中坚力量;通过系统实施“铸魂工程”建设,科学规划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了由学生“双学”小组、系(部)分党校、学院党校和学生政治理论社团构建的大学生党的基本理论培养教育体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增辉党建工程”真正成为了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龙头”工程。进入“十一五”时期,学院党委在总结“十五”时期“为党增辉党建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实行以党建工程为统领,发挥党建工程引领学院“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同步发展的工作优势,制定并着手实施了新的党建工程——“固本强基党建工程”,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系统规划了学院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突出了党建工作的重点,提出了党建工作的具体要求,使“固本强基党建工程”同样成为了加强和改进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及落实学院十一五规划的保障工程。2006年9月,中央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导组对我院进行党建工作调研、指导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我院的两各党建工程,对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予以很高的评价。

篇8:快速教育论文

一、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是一项需要大爱的事业, 爱, 应该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 犹如失去灵魂的生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 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 在教育工作中, 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 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对待学生, 管而不死, 严而不厉, 爱在其中。教育同时又是爱的共鸣, 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教育好学生, 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我市镇原县殷家城乡小学教师张学成, 身患疾病, 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如痴如醉, 辛勤耕耘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几十年山村的教育, 独掌一盏智慧的明灯, 照亮了山村孩子蒙昧的心。三尺讲台, 见证了他永不褪色的承诺!他被人们誉为“教坛保尔”, 这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学名师窦桂梅曾这样要求自己, “让我们凭着对教育、对学生和对自己生命的热爱, 竭尽全力, 让自己的课堂因激情定格一些特点, 渐成一种特色, 最终, 拥有风格, 放出光彩。”教师人格高尚不但会对学生产生道德影响, 还会由此生成一种责任感与事业心, 从而化成一种持久的发展动力, 积极主动地研究教育教学, 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走进游刃有余的教育教学境界。

二、自我职业认同是师德的前提

自我职业认同要求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 教师也不例外。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 而且同样是在汲取, 在更新, 在升华。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 渺小而又伟大。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 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才能在照亮别人的同时, 充实自我。这种成就感、幸福感, 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认可了, 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 自立自强, 无怨无悔。教师只有把工作当成一门事业, 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才能达到献身的境界。因此, 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 献身教育是一个教师的最高人生境界。

三、自我人格不断完善是师德的动力

我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精神特区, 力求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温馨的人文环境, 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 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学校发展的软环境, 培养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高洁的行为习惯,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德的根本要求, 也是师德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 才能卓越, 既重“言传”, 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青丝白鬓育新人, 丹心碧血铸师魂”的人生信条。所以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律己”做到“身正为范”, 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更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从师德建设入手创建精神特区, 把精神特区建设的最终目标锁定在师生和谐健康发展上, 唤醒了师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 使得我们的师生更加有气质、更加有思想、更加有内涵、更富有激情和活力。

上一篇:水街报告下一篇:看致青春的有感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