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快速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近年来,山西省农广校以“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为依托,加强项目管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篇:快速教育论文范文

多管齐下,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宁波市北仑区幼儿园在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多方联动、社会支持的机制下的发展情况从明确层次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财政投入、鼓励民办教育及优化教师队伍等方面论述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宁波市北仑区 学前教育 发展条件

宁波市北仑区1985年建区,下辖6街道2镇1乡,现有常住人口约79万。至2013年,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9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含分园),集体幼儿园21所,民办幼儿园61所。目前,全区在园幼儿21045人(本地户籍幼儿8352人,区外户籍幼儿12693人),全区专任教师1382名,保育员517名,保健人员84名。其中企事业编制教师302名,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2%。专任教师持证1218名,占88%。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209名、占87.5%,拥有各级职称教师705名、占51%。市骨干、区名师及小中高教师13名,区骨干教师16名。1026名非企事业编制教师参加社会保险占88%,非事业编制教师持证年平均收入4万左右,事业编制年平均收入10万左右。

近几年,北仑区教育局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布局规划,制定颁布了《北仑区学前教育园舍建设(2011—2013)三年规划》、《北仑区幼儿园企业编制教师管理办法》、《北仑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北仑区第二轮幼儿教师全员培训三年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不断细化、优化政策体系,努力提升区域学前教育办园质量,使北仑区学前教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这一切变化都与以下六项改革举措密不可分。

一、明确层级责任,构建联动顺畅的管理机制

北仑区在“政府主导,教育主管部门和街道、乡镇分级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下,明确区域各级各类幼儿园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制度,形成区—局—街道—辖区中心幼儿园层级管理模式。

区级层面:区政府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把学前教育的事业发展、教育质量、经费投入与筹措、教师待遇保障等内容列入街道、乡镇年度教育考核,强化目标责任制,并由区政府督导组每年进行专项督导。自2007年起就建立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街道、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目标任务,统一部署有关政策措施的实施,并就束缚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商讨,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局级层面:2010年3月教育局出台了《关于明确局机关科室学前教育管理职能的通知》明确了教育业务科、人事科、计划财务科、督导室、职成教科、教研室、办公室、教科所、教仪站、纪检室(工会)等各科室的相关学前教育管理职能,形成了顺畅的内部工作机制。

街道乡镇层面:主要负责各所属地块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目前北仑区每个街道乡镇均与辖区各幼儿园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从各街道、乡镇实际出发,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奖励政策。如小港街道出台了《小港街道学前教育奖励办法》、戚家山街道出台了《关于戚家山街道区域内幼儿园实行考核的通知》,大碶街道出台了《大碶街道各类幼儿园资金奖励办法》等。

辖区中心幼儿园层面:2010年北仑教育局印发《关于建立中心幼儿园辖区管理制度的通知》和《北仑区各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幼儿园管理职责》等文件,明确区中心幼儿园等13所幼儿园为首批辖区中心幼儿园,承担本辖区各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为进一步加大辖区幼儿园日常管理力度,规范各幼儿园办园行为,2014年在原有13所辖区中心幼儿园管理网络的基础上,又增设高塘幼儿园、京华名苑幼儿园、大碶惠琴幼儿园、柴桥街道中心幼儿园、戚家山幼儿园5所幼儿园为辖区中心幼儿园。同时发布了《关于调整北仑区各辖区中心幼儿园管理制度的通知》,新成立的辖区中心幼儿园的园长通过公开招聘,由教育局直接发文任命,享受与义务段学校校长基本同等待遇。区教育局每年视各辖区的辅导情况对辖区中心幼儿园予以5万~8万的补助。

至此,区域上下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安全业务指导部门和街道乡镇联动顺畅的行政管理机制。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前教育的办园行为

随着区域开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外来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个体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还有一定的市场。鉴于这样的客观现状,为确保学前教育安全、规范、健康地发展,北仑区教育局重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通知》,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在新建一批优质幼儿园的基础上,按照“扶持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的要求,加大对条件相对较差的个体幼儿园的整改力度,加快重组联办,严格准入制度,定期复核审验。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实施管理。

1.强化安全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安全业务指导部门和街道、乡镇合作联动的安全管理网络,强化安全规范措施,落实督学责任区,定期检查。每年集中组织2次以上由各部门人员组成的以民办幼儿园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每年组织区联合执法组对无证幼儿园进行分期分批取缔,并将省等级以上幼儿园招生纳入全区招生计划。2007年起各街道、乡镇进一步加强了辖区幼儿园的管理,对辖区每所幼儿园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定期检查考核。区域内自行关闭了一批(18所)个体幼儿园,同时加大对条件相对较差的个体无证幼儿园的取缔。全区省等级以上幼儿园均配备了专职保安,保安的经费由街道和幼儿园各承担50%。幼儿园经申报考核荣获“平安校园”的可一次性奖励3万元,并将各个体幼儿园全面纳入等级评估管理范围,使个体幼儿园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这些措施对规范办园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规范办学行为。注重政策引导,将确保安全、规范办学、按省等级标准收费和配置保教人员,保证合格教师享受区定最低工资并办理好社会保障金等内容作为各幼儿园享受学前教育专项资金补助的前置条件。严格要求各幼儿园加强对教职工、聘用工和临时工的准入资质审查。规范课程设置行为,规定全区统一使用浙江省教育厅编写的幼儿教育教材,杜绝课程内容设置上片面迎合家长口味、市场炒作、小学化、保姆式的办学行为。凡增设内容(指《纲要》规定以外的课程内容)必须经教育局批准。经过不断规范,我区省二级及以上的幼儿园均改变小学化办学倾向。

3.实施考核奖励。凡省二级以上民办幼儿园,按《北仑区省二级以上民办幼儿园年度考核评估方案》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良好(80分~90分)、优秀(90分以上)的分别给予3万元/年、5万元/年的奖励,其资金主要用于幼儿园房租等日常经费的开支,对考核不合格(65分以下)的扣除所有可享受的补助资金。

三、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区、街道(乡镇)二级财政舍得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土地出让金和幼儿园园舍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公办、民办或公建民办、小区配套幼儿园。根据2011年出台的《北仑区学前教育园舍建设(2011~2013)三年规划》,按照“新建、扶持、改造、撤并”的要求,以财政性投入为主,筹集各类社会资金,每年新建、改建7所左右省标准化幼儿园。2011年北仑区新建了大碶楼下徐幼儿园、白峰官庄幼儿园、春晓昆亭教学点,改建了新碶贝碶幼儿园、白峰上阳幼儿园、小港江南幼儿园等。2012年启动了新碶世贸湾幼儿园、小港下邵幼儿园、新凯河幼儿园、小港东岗碶幼儿园、泰河公寓幼儿园、戚家山幼儿园的新建项目和郭巨幼儿园的改建项目。

2010年~2012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别为6935.2万、8245.6万和1.07亿,分别占财政性教育经费8.61%、8.86%、9.14%。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从2005年开始的200万增加到目前的2000万。这些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提高自聘合格幼儿教师的工资补助标准,至2013年,区域自聘教师平均年收入达到5万,比2012年增加了5000元。

鼓励省等级以上幼儿园引进名优骨干教师,对准办园引进持证教师实施奖励机制。各幼儿园培育引进县(市、区)级学科骨干教师以上的,按照《北仑区培育与引进优秀教育人才若干意见》进行奖励;引进区外自聘有职称教师且在本园工作2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幼儿园分别为:自聘高级职称教师20万/人,自聘中级职称教师10万/人,自聘初级职称教师5万/人。各准办幼儿园引进区外持证教师,每引进一名持证教师教育局奖励1.5万(引进教师需在本园工作1年半以上),准办园自聘的无证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获证后继续在原幼儿园工作1年以上)的,每获得1名,教育局奖励幼儿园1万。

实施幼儿园等级晋升连续奖励制度,深化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建设,对优秀的园本课程进行奖励,经评估获得省市优秀园本课程的每园奖励5万,获得区优秀园本课程的每园奖励1万。补助各中心幼儿园管理和辅导经费,辅导幼儿园5所以上(含5所)8万元/年,5所以下的5万元/年。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每年均以清单形式在北仑教科网上予以公布。

四、鼓励民办教育,推动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为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全面协调发展,北仑区建立健全了民办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激励机制。在拟定各项政策时,以“公平、提质、均衡”为原则,着重考核各类幼儿园的规范办学情况和增强办园质量的效果,并视考核结果予以较大幅度的财政奖励。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是确保安全、规范办园、核定招生人数、按等级标准收费及合理配置、具备资格准入的保教人员,保证自聘保教人员工资人均园发部分达到区定下限标准,均享受到学前教育各类专项经费的补助。凡按等级标准配备具备准入资格的保教人员和收费的省等级以上幼儿园,按在园符合条件的幼儿数(不超过等级标准设定人数)每生发放省准办园150元/年、省三级(一星级)200元/年、省三级(二星级)300元/年、省二级(三星级)以上400元/年的生均公用经费。经考核评估当年度荣获省一级(六星级)的幼儿园给予20万奖励,省一级(五星级)给予15万奖励,省二级(四星级)给予10万奖励,省二级(三星级)给予8万奖励,省三级(二星级)给予5万奖励,省三级(一星级)给予3万奖励。集体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经申报考核荣获“平安校园”的,一次性奖励3万元,其资金主要用于创建“平安校园”的设备添置和教职员工的奖励。省三级(二星级)以上各幼儿园添置各类教学设备,按50%~60%比例予以补助。引导各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大力保障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发展。2013年起凡经教育局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的,其生均公用经费在原有等级的基础上每生提高20%。

政府的支持,激发了社会各界兴办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一大批富起来的热心人士纷纷尽力回报社会,把投资眼光转向学前教育,大量“私营幼儿园”脱颖而出。2007年至今,企业、个人累计投入1.2亿元兴办了太平洋、里仁、吉的堡、银杏等13所优质幼儿园。

五、优化教师队伍,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北仑区教育局从2005年起开始探索并实施“先纳入、再考核、后录用”的用人激励机制,增加了事业编制,新设了企业性质编制。这个举措不仅调动了北仑年轻幼儿教师的积极性,而且吸引了一批来自杭州等地的青年教师。2005年至今,北仑共招聘企业性质幼儿教师30名,招聘事业编制幼儿教师150名。这些录用的教师分别派往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支教。按照《北仑区第二轮幼儿教师全员培训三年计划》,鼓励幼儿教师参加上岗、学历、晋级、保健保育等各类培训,精心组织实施三年一轮幼儿教师全员分类培训,形成以区教师培训中心为中心,4所公立幼儿园为基地,9所街道(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阵地的覆盖全区幼儿教师的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安排专项师训经费75万元用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把持证上岗、提高全员素质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优秀园长作为重点,规定6班规模以上幼儿园园长必须参加一轮由省市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园长培训,公立教师必须参加由区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提高培训,省二级以上幼儿园教师必须按学区参加公立幼儿园组织的全员培训,个体幼儿园教师必须参加乡镇中心幼儿园组织的教学技能培训。组织一批骨干教师进行跨区域全程跟班培训,每年定期对保育员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职称培训,先后开办学前教育电大大专、本科函授班,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实现教师、保育员、后勤人员培训全覆盖。

农村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北仑区推行园长公派、公立教师支教、高校毕业生任教农村制度,确保街道、镇乡中心幼儿园均有3名左右事业或企业性质的幼儿骨干教师,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近几年,共派出50余位骨干教师到农村甚至边远山区去支教。为使骨干队伍稳定并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让她们安心农村幼教事业,从2007年起提高公派园长、骨干支教教师的津贴标准,按不同地域每人每月分别为700元和500元。为加速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从2009年起北仑区还启动公立园基地培训项目,以四所省一级幼儿园为基地,采用“跟岗实习、教学观摩、实践操作、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实践反思”等培训形式,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树立职业道德规范,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跟班教师在带教期间,必须完成“五个一”工作,即了解一个年龄段的班级常规、上好一个半日活动汇报课、参加一次园本教研活动、记录一份个案观察日记,写好一篇教学故事。

六、创新管理模式,发挥中心幼儿园骨干作用

北仑区建立了“以区教研室、区中心教研组为中心,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干,辐射所有个体民办幼儿园的结网互动、城乡联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的片区业务指导服务网络。2010年开始,北仑区打破原有的辅导网管理模式,建立由北仑区中心幼儿园等13所中心园对辖区内幼儿园进行全面管理和辅导的模式。2013年,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改变“集团化”办园体系,全面实行“辖区中心幼儿园”管理模式。每一所辖区中心幼儿园管理4至5所幼儿园,其中至少结对1所省三级幼儿园和1至2所准办级幼儿园,实行捆绑发展。各辖区中心幼儿园重在对辖区内幼儿园进行提优扶弱,通过业务骨干的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形式,提升辖区内各幼儿园的整体办园水平。目前,各街道一批充满生机活力、保教质量较好的等级幼儿园逐渐凸显,个体幼儿园规范办园的意识逐渐增强。

目前北仑区幼儿园在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多方联动、社会支持的机制下迅速健康发展。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区学前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将在提高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塑造品牌、树立信誉等方面作出进一步探索,以真正形成城乡协同发展的学前教育新格局。

作者:周琳芬

第二篇:加强项目管理 促进中职教育快速发展

近年来,山西省农广校以“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项目为依托,加强项目管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2013年实施教育培训项目,8年累计招生84500人,每年以万人的规模开展人才的培养,实现了农广校的跨越发展,为山西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做法为:

一、 加强项目管理,推进“百万中专生计划”

山西省农广校将“百万中专生计划”与“山西省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山西省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试点”等项目结合,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一) 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

为了把项目落实好,学校领导通过认真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思路,围绕加快项目建设,组织制定了《“十万农村特色人才远程教育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农村青年普及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的申报、审核及实施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要求,对各项目单位在项目申报、资金配套使用、教学班教学实施以及学员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责成项目县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些政策的制订和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省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促进了全省农广校教育培训管理水平的明显提高。

(二) 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

为了更多地掌握全省农民教育现状,了解项目实施县的办学情况,由班子成员带队,每年对全省项目实施县和村级教学班进行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逐个疏理分析,现场指导,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查不仅了解了基层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情况,而且促进了项目的规范实施。各项目实施县措施得力,进展迅速,效果显著。

(三) 加强项目的目标责任制管理

针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制定了省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县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省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在全省的试点项目县中,由每个校长负责10~12个项目县,每一个科长负责3~4个项目县,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县级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要求项目实施县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年终进行百分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招生人数完成情况、教材的征订情况、教学辅导情况、考试考核情况、项目完成总结等。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并作为来年项目实施单位调整的依据。由于目标明确,任务到人,调动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使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 规范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一) 制定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要求,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根据中央农广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全省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方案》,从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配置、入学教育、课程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九个环节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和具体的安排,使农广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二) 落实教学环节

各级农广校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如晋城市农广校制定《关于保证农广校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对教学环节质量的分析、评价与改进的措施》、《农广校专、兼职教师工作职责》、《集中实践环节意见》、《课程考核实施意见》、《农广校学员档案管理办法》、《考务工作制度》等制度,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晋中市按照一季一评、一学期一小结的方法,对学员的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按照平时成绩占30%、试卷成绩占70%的办法进行过程化管理。每一小节教学辅导结束后要进行小考试,每学期期末要进行大考试,测试学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情况,考试成绩记录在案,作为学员毕业的依据。对成绩排在前面的学员给予奖励,对排在后面的学员加强辅导,真正使每位学员“真学、真干”,学到真本领。

(三) 开展教学能手评选

山西省农广校在全省开展了三届的教学能手大赛,在全省100多所县级分校,884名专职教师中广泛开展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分级赛讲,公开讲课、专家评审、现场打分,选拔评出100多名省级教学能手,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师专家库的成员。教学能手大赛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了农广校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促进了专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形式,扩大教学效果

(一) 采取“四个结合”的办学模式

全省各级农广校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四个结合”的办学模式,即结合地方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所需,结合市场需求,以自主办班、和村委会合作、和农协合作等形式,按“三进村”即“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模式把教学班直接办到了农民家门口。全省每年以村建立各类专业教学班220个,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广大农民的欢迎。如翼城县农广校围绕当地蔬菜产业,在北常村建立蔬菜专业班开展中专学历教育,采取“四个结合”的办学模式,深受农民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办学4年来,日光温室由100来个发展到近500个,全村人均收入也由2007年的2800元增加到2008年的3900余元,2008年被省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运城盐湖区农广校结合棉花产业,开办了西高玉、中凹、车盘、席张和郭村教学班,从500多名报名参加学习的农民中择优选取了31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40岁以下,头脑灵活、善于钻研的农民为培养对象,对农民集中进行棉花种植方面的培训。

(二)充分发挥媒体教学优势

一是办好“专家会客厅”栏目。在山西省电台播出的“专家会客厅”栏目从2006年开始播出,为了搞好这个栏目,省校定期召开专家座谈会,讨论研究根据现阶段农民的需求,及时安排有关的业务专家和骨干在省电台进行讲解和答疑。“专家会客厅”累计播出860期,播出时间31000分钟,现场解答农民疑问5000多人次,解决农民所急,满足农民所需,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中的问题,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书屋”作用。自2006年以来省校及各分校共新建了303所农民科技书屋,免费赠送配备了大量图书及光盘,其中省级书屋225所,配发了120万元的图书和光盘,辐射服务农民10万户、37万余人。省农广校把科技书屋建在了乡村,建到了农民家门口,由专人管理,农民免费借阅,不仅作为“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的支持配套环节,更对提高学员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偏远农村免费获取市场信息和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不断加大媒体资源建设力度。共完成媒体资源制作任务3500集,制作时长9600分钟。为了进一步改善制作条件,学校对多媒体制作室进行了全面改造,2010年新购置虚拟演播系统,虚拟演播系统建成后大幅度提高了媒体制作能力,提升制作质量,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首家具备这种能力的省级校。2014年省教育厅划拨资金26万元,对媒体制作室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将更好地为农业政策宣传、农业技术普及等方面的媒体制作工作服务。

四是增强“科技培训直通车”、村有线“大喇叭”、地方电台电视台等服务功能。全省现有18个县市设立电台栏目,每周播出时间总计为890分钟;39个县市设立电视栏目,每周播出时间总计为1665分钟;全省共有村级大喇叭5400个,科技直通车22台。目前,他们正以不同的形式发挥功能和作用。如定襄县农广校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业天地”栏目,原平市农广校也通过市广播电台广播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已成为当地的品牌节目。

五是抓好全日制中专教育工作。 全日制中专教育是农广校主要办学模式,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确保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落实,学校抽调专人,采取不通知、不需市校人员随行、随机检查的方式对全省所有全日制中专教学点全部进行了排查,并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国家助学金下发工作。学校按照《全日制中专教学班管理暂行规定》、《全日制中专班指导性教学计划》、《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对合作办学单位条件、全日制中专教学点申请程序以及教学大纲、财务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与所有管理单位和教学点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级管理部门责任,对全省农广校系统全日制中专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书屋”作用。自2006年以来省校及各分校共新建了303所农民科技书屋,免费赠送配备了大量图书及光盘,其中省级书屋225所,配发了120万元的图书和光盘,辐射服务农民10万户、37万余人。省农广校把科技书屋建在了乡村,建到了农民家门口,由专人管理,农民免费借阅,不仅作为“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的支持配套环节,更对提高学员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偏远农村免费获取市场信息和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不断加大媒体资源建设力度。共完成媒体资源制作任务3500集,制作时长9600分钟。为了进一步改善制作条件,学校对多媒体制作室进行了全面改造,2010年新购置虚拟演播系统,虚拟演播系统建成后大幅度提高了媒体制作能力,提升制作质量,成为全国农广校系统首家具备这种能力的省级校。2014年省教育厅划拨资金26万元,对媒体制作室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将更好地为农业政策宣传、农业技术普及等方面的媒体制作工作服务。

四是增强“科技培训直通车”、村有线“大喇叭”、地方电台电视台等服务功能。全省现有18个县市设立电台栏目,每周播出时间总计为890分钟;39个县市设立电视栏目,每周播出时间总计为1665分钟;全省共有村级大喇叭5400个,科技直通车22台。目前,他们正以不同的形式发挥功能和作用。如定襄县农广校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业天地”栏目,原平市农广校也通过市广播电台广播农业实用技术。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已成为当地的品牌节目。

五是抓好全日制中专教育工作。 全日制中专教育是农广校主要办学模式,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确保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落实,学校抽调专人,采取不通知、不需市校人员随行、随机检查的方式对全省所有全日制中专教学点全部进行了排查,并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准确无误地完成了国家助学金下发工作。学校按照《全日制中专教学班管理暂行规定》、《全日制中专班指导性教学计划》、《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对合作办学单位条件、全日制中专教学点申请程序以及教学大纲、财务管理等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与所有管理单位和教学点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级管理部门责任,对全省农广校系统全日制中专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山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第三篇:实施“两免”政策 促进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促进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减轻中职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1年春季开学起,用3年时间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免收学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两免”政策。

《教育与职业》:请您介绍一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两免”政策的背景?

李东升:这是我区在教育方面实施的又一项造福后代、惠及子孙的重大民生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就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把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完成学业,使他们掌握职业技能、实现稳定就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从2009年开始,自治区对边境33个牧业旗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行了免学费政策。2010年自治区除了实施国家关于涉农专业学生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外,又把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纳入到免学费范围,使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学生达到在校生总数的50%以上。今年自治区决定实施“两免”政策,党委书记胡春华、政府主席巴特尔亲自指导、部署具体政策的制定。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阶段蒙古语(朝鲜语)授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两免”政策的意见的通知》,对“两免”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两免”政策的实施,使全区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都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切实减轻了中职学生的家庭负担。

《教育与职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两免”政策,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请问今年“两免”政策的实施范围有哪些?

李东升:今年“两免”政策的实施范围有: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二是蒙古语(朝鲜语)授课的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三是30%家庭经济困难的汉语授课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明年普通高中学生免收学费的范围将扩大到60%;2013年全部实现高中阶段学生的“两免”政策。今年3月份自治区首批“两免”教育经费4.5亿元已经正式下拨。

《教育与职业》:学生“两免”的补助标准是什么?

李东升:学生实行“两免”以后,自治区和盟市财政对高中阶段学校予以补助,免收学费的补助标准是每生每年2000元;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标准是高一、高二年级每生每年550元,高三年级每生每年100元。据初步统计,今年我区享受“两免”政策的学生人数约54.3万人,需安排资金14.4亿元。

《教育与职业》:“两免”补助资金来源呢?

李东升:“两免”政策补助资金,由自治区和盟市共同承担。在资金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向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區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我区33个牧业旗县的中等职业学校和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高中“两免”政策所需要的资金,全部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经济发展较快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等城市,自治区财政和市财政按4∶6分担;其他盟市所需要的资金由自治区财政与盟市财政按6∶4分担。

《教育与职业》:“两免”补助资金拨付有要求吗?

李东升:为了确保“两免”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对资金拨付的时间提出硬性要求。自治区承担的资金每年在春季、秋季开学前由自治区财政将预算指标下达到盟市;盟市在10个工作日内必须将自治区和盟市承担的资金下达到旗县;旗县在10个工作日内必须将上级拨付的资金如数拨入学校。

《教育与职业》: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两免”政策落实到位?

李东升:我们采取以下几个切实可行措施,来保证“两免”政策落实到位。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根据“两免”政策精神,提出了“两免”资金管理办法、免费教科书使用意见;财政厅落实安排经费预算并及时下拨;盟市有关部门加强横向联系,密切配合,落实配套资金。

二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做好认证工作。自治区、盟市教育部门和学校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落实“两免”人数。学校对于享受“两免”政策的学生认真进行审核,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分类整理、装订成册。盟市职教部门认真做好学生认证工作,保证了学生信息准确真实。这些做法在保证“两免”资金足额到位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资金有效使用的监管。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知晓千家万户。在“两免”政策确定之后,自治区加强了对这一政策的宣传,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自治区副主席连辑接受电台、电视台的采访,专门对“两免”政策进行解读;作为教育厅厅长,我还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了关于实施“两免”政策的访谈文章。通过这些广泛深入的宣传方式,使自治区“两免”政策的相关内容人人皆知、家喻户晓。

四是开展主题教育,激励知恩自强。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开展以“诚信、感恩、自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落实“两免”经费的同时,自治区要求学校在学生中做好“两免”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理解“两免”的意义,将感恩意识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把党的温暖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回报社会和报效祖国的意识,努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

作者:张韦韦

上一篇:高产栽培技术论文下一篇:经营哲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