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预警

2024-05-04

快速预警(精选六篇)

快速预警 篇1

心脏病发作因它有难以被忽视的明显症状,例如胸部明显疼痛而容易被人们察觉,而卒中则并非如此,它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可能影响说、看、动或感觉能力。卒中是中断流向大脑的血液, 使大脑细胞缺乏氧气和营养。如果能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潜在的毁灭性的残疾或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卒中预警征兆的原因。

大多数卒中(约六分之五) 在凝块堵塞供养大脑动脉(缺血性卒中) 的情况下发生。其他于脑部动脉破裂和出血(出血性卒中) 时发生。无论何种原因, 所产生的症状在不同人之间差别很大, 取决于堵塞的位置或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有多少脑组织受到影响。

被误解的症状

即使人们熟悉卒中症状,发现并采取行动仍是一个挑战。哈佛医学院神经病学助理教授和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急性卒中部门副主任Natalia Rost博士说: “一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而不承认他们可能发生卒中,当中原因有误解或难以启齿。”

她解释说,人们常常认为他们的症状是由自己熟悉的其他因素引起。例如, 突然出现视力问题的人认为自己需要看眼科医生。如果他们觉得头晕或不能正常行走,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耳部感染而影响平衡。

Rost博士说道:“ 羞愧感来自于卒中相关的影响,没人想谈论卒中引起的残疾,如行动拖拉或谈吐不清。”

女性:延迟寻求治疗

性别也可能影响卒中识别和采取措施。 《卒中》 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发生卒中的女性及时到达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可能性低于男性。为什么?作者指出,女性比男性发生卒中的年龄要晚(该项研究中,女性平均晚四年)。因此,女性更有可能一个人生活。女性推迟就医的另一个原因是她们通常扮演照料者的角色,相信自己能够应付症状。然而,男性有时试着忍受症状,也延迟卒中治疗。

美国卒中协会制定FAST快速识别卒中指南, 帮助人们认识卒中的典型症状。你可以下载免费的应用程序,“快速发现卒中”应用程序(F.A.S.T i Phone或Android版) 的特性, 包括说明如何快速发现的视频以及卒中其他可能症状的清单,其中包括突然出现的以下症状:

* 腿部麻痹或无力

* 困惑或理解困难

* 单眼或双眼视力问题

* 行走障碍、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

* 原因不明的严重头痛。

快速预警 篇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的公告》(2012年第200号公告)

为加强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制定了《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现予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质检总局

2012年12月10日

附件: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加强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总局令第1号)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对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的处置,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信息识别;风险信息研判;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发布、实施及解除;风险消减措施的评估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本规定所称风险,是指进出口工业产品对人身财产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环境保护、卫生以及对进出口贸易有关各方合法权益造成危害的可能和程度。

本规定所称风险信息,是指与进出口工业产品检验监管职责相关的,涉及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危害社会安全、可能形成系统性、区域性危害,对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可能产生影响,或者对安全、卫生、环境、反欺诈等方面形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识别、研判、处置的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信息。

本规定所称风险信息研判,是指对进出口工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按照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产品危害可能发生的概率、范围、产生及产生后果的危害程度等风险要素进行预测评估。

本规定所称预警,是指为使国家、社会公众和使用者免受进出口工业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或者潜在危害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性安全保障措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预警办公室)负责管理全国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的日常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技术机构负责全国有关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的统计分析、研判分级以及提出风险消减和预防措施对策建议等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性工作(以下称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

国家质检总局设立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国家监测点,负责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以及提出相应风险消减和预防措施对策建议等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网络,建立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信息化平台,组织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识别、报送、研判、通报和发布。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依据法定程序发布辖区内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管理辖区内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报送、研判工作和管理辖区内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识别、报送和组织实施辖区内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工作。

第二章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来源可包括但不局限以下方面:进出口检验监管不合格信息、境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退运信息、各级政府部门通报信息、境外政府部门通报信息、医院伤害报告信息、消防事故信息、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媒体舆情信息、企业报告的信息、消费者投诉信息以及其它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或者检验检疫机构举报有关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

生产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现进出口工业产品存在风险时,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相关风险信息和风险控制措施,或者直接向直属检验检疫局或者国家质检总局报告。情况紧急的应当以更便捷的方式立即报告。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收集的风险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初步分析、筛选整理后,按照规定上报预警办公室。情况紧急的应当以更便捷的方式立即上报。

第三章 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的研判

预警办公室和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可以指定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组织专项工作组对收到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研判。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应当按照预警办公室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要求成立相应的专家委员会(小组),运用国际通行的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风险信息调查、核实、实验室验证和评估工作,得出风险研判结果并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当包括:风险研判的方法、风险类别、等级、危害、范围、残余风险、风险措施建议等内容。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需要提前向授权机构说明情况。

预警办公室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对风险研判结果进行确认,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会议确认。确认后的风险研判结果应当作为风险预警发布和质量安全风险处置的依据。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应当对收到的风险信息予以保密,未经授权不得发布相关信息。

第四章 质量安全风险处置

按照应急优先原则,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对经过研判质量安全风险明确的,依据法定程序实施风险预警或者快速反应措施。必要时,两者可同时进行。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根据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或者专项工作组风险研判结果,依据法定程序决定实施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

风险预警措施包括:

(一)向相关检验检疫机构发布风险警示通报。在产品风险属性发生变化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对产品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二)向生产经营企业、相关机构发布风险警示通告,提醒或者通知其及时采取措施,消减风险;提醒消费者和使用者注意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

(三)发布风险警示公告,宣布对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的强制性措施,提醒消费者和使用者警惕涉及进出口工业产品的风险和危害。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风险预警其中一项或者几项方式的组合。当风险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当根据风险研判结果及时调整风险预警措施。

为了有效阻止、控制和消除质量安全风险,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依据法定程序可采取的快速反应措施包括:

(一)依法有条件地限制产品进出口,查封、扣押、停止销售和使用、退运、监督销毁

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进出口工业产品;

(二)通报有关部门和机构;

(三)依法对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处置,查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查封出口工业产品生产经营或储存场所;

(四)组织调查特定时间段中同类产品或者相关行业或者关联区域内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五)对有关生产经营者采取更加严格的检验监管措施。

(六)责令召回已经销售的风险产品。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责任者,应当履行消除或降低风险的义务。

(一)当获知其生产经营的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时,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风险分析和消减报告,并且应当立即实施风险消减措施。提交的报告应当包括:产品缺陷分析、涉及产品的数量和流向、消减风险的措施、计划及预期效果评价等。

(二)应当以有效的方式向涉及的消费者、使用者以及其它有关各方通报真实情况以及为消减风险采取的措施。

(三)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报告产品缺陷消减措施的实施和进展情况。

(四)需要申请解除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时,应当向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提交产品缺陷消除评价报告。

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的解除方式有:

(一)有规定实施期的,期满后自动解除;

(二)未规定实施期的,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确认风险消除或者降低后解除。

第五章 监督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可以指定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就进出口质量安全风险责任者采取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估,对其提交的风险消减评价报告的真实性、符合性进行确认。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直属检验检疫局对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措施等风险处置措施的实施和进展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开展检查和监督并通报结果。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定期总结分析,并实施绩效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需要对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人员开展培训、考核。

第六章 附 则

国家质检总局、预警办公室、直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机构和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评估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调查、研判、确认及实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措施等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进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工作应当遵守国家及国家质检总局的保密规定。需要对外发布的信息应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予以公布,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授权和批准,不得擅自发布。

预警办公室和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收到的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归档、统计,并做好风险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

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档案保存期限为三年。涉及重大案件、典型案例等事项的档案,做长期或永久保存。

国家质检总局和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快速预警 篇3

1 欧盟RAPEX的内涵与目标

1.1 内涵

RAPEX是欧盟依据其“第2001/95/EC号一般产品安全指令” (General Product Safety Directive 2001/95/EC) , 针对所有危险性消费品 (不包括食品、药品和医疗设备) 适用的快速反应机制, 它的精神核心是“确保欧洲消费者安全” (Keeping European consumers safe) 。RAPEX系统可使欧盟成员国迅速通过各成员国的“中心联络点”与欧盟委员会进行信息交流。

欧盟成员国通过RAPEX通报危险消费品, 这些产品受到各国职能部门责令实施的措施或生产商和经销商“自愿”采取的行动的限制。最常见的限制措施是禁止销售、将危险产品撤出市场以及向消费者召回危险产品。

1.2 目标

RAPEX的目标是确保欧盟成员国将其认定的危险性非食品消费品的信息迅速通报欧盟成员和欧委会, 以便欧盟成员和欧委会采取适当的后续措施阻止该类产品向欧盟消费者的进一步供应。向欧盟消费者提供安全产品正是欧盟RAPEX的历史使命。

2 RAPEX的运作机制

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 (Directorate-General for Health and Consumers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是RAPEX系统的管理者。当一种产品 (如玩具、儿童护理用品或家用器具) 被发现具有危险性时, 欧盟有关职能部门采取适当的行动来消除这一风险。它可从市场上撤回产品, 从消费者手中召回或发布消费者警告。然后欧盟有关成员国联络点将受限产品、这种受限产品对消费者产生的风险、职能部门为防止风险和事故而采取的措施通报欧盟委员会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

RAPEX的运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2.1 提交 (Transmission)

RAPEX联络点使用标准的通报表向欧委会提交该产品的相关信息, 并提供以下详细资料:

(1) 产品认定;

(2) 产品风险;

(3) 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4) 被通报产品的分销渠道。

2.2 确认 (Validation)

欧委会审查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欧盟“第2001/95/EC号一般产品安全指令”及RAPEX指导原则, 并检查其完整性。该程序的实施结果被称为“确认”。

2.3 发布 (Publication)

如果欧委会的审查结果为“确认”, 通报信息将被发布到该系统欧盟所有参与国的RAPEX联络点。此后所有RAPEX联络点将该信息转达本国相关职能部门, 然后相关职能部门检查市场中是否有被通报的产品, 是否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风险。

2.4 回应 (Reactions)

市场监督行动的结果及其他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都将通过RAPEX系统反馈给欧盟委员会。这种反馈被称为“回应”。

RAPEX系统是从2003年开始运作的, 当年即发布了139起危险产品通报。2003年至2010年通报数量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 (2003~2010年的通报量见图2) 。《2010年REPAX运作报告》显示2010年的通报量达到2244起, 较2004年又增长了近5倍。根据欧盟最新统计, 2011年1月~7月通报量达885起, 其中“严重风险通报” (Serious risks notifications) 则有754起。

可以说, RAPEX促进了欧盟更密切地关注世界范围内的产品供应链, 它为欧洲确保进口产品安全建立了一个有力的地区性乃至跨区域的国际性监督网络。

3 RAPEX与中国

RAPEX为中欧之间开展进一步合作和信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渠道。“RAPEX——中国”系统于2006年9月开始运作。这一系统是中欧之间传递危险产品信息的平台, 或者说是欧盟用以监督中国出口产品安全的工具。欧盟认为中国也正在“收获”欧盟与中国自2006年即开始合作的成果;RAPEX为中欧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市场监管方面合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针对中国产品的通报 (具体数量见图2) 占到全部通报的58%。由于大部分通报涉及到中国产品, 因此近几年来欧盟重视利用“RAPEX——中国”系统加强与中国主管机关在产品安全方面的合作。2008年11月17日, 欧盟健康和消费者委员会总理事会和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下称“中国质检总局”) 签订一个关于合作安排的升级版的谅解备忘录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这个内容扩充的备忘录更明确地提及“RAPEX——中国” (REPAX-China) 系统, 提出要更好地利用这个专用的IT系统向中国质检总局提供有关中国原产的危险产品信息。

“RAPEX——中国”系统使中国可以在出口产品源头上控制产品安全问题。中国质检总局每个季度根据RAPEX的数据向欧盟委员会报告其后续措施。在2006~2010年间, 中国质检总局已经对1386起RAPEX通告进行了调查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其中有57%的调查导致中国质检总局或者中国制造商、出口商主动采取预防性或限制性措施。还有43%的可追溯案主要由于缺乏可获信息而无法采取进一步措施。在欧盟看来, 这个数据表明认定应承担责任的中国公司是中国质检总局利用“RAPEX——中国”系统采取后续措施的最大挑战。

须强调的是, “RAPEX——中国”系统使中国质检总局可以获得有关中国产品的RAPEX数据 (不是全部RAPEX数据库) 。

4结语

产品安全是一个无论在社会、政治还是在经济层面上都应高度关注的问题。欧盟RAPEX系统恰恰为欧盟及其合作伙伴提供了从工厂到货架的商品全程安全监管标准机制, 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产业链中安全控制的薄弱环节。

但无论如何, “RAPEX——中国”系统的适用是基于“中国制造”的所谓“不可靠性”。细究起来, 欧盟将其RAPEX移植到中国违反了WTO非歧视性原则 (特别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会建立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中国版RAPEX系统。

参考文献

[1]EU Directorate-General for Health&Consumers, EU Rapid Alert System RAPEX, http://www.oecd.org/dataoecd/23/63/41626532.pdf

[2]EU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Health and Consumers, 2008Annual Report on the operation of the Rapid Alert System for non-food consumer products, at http://ec.europa.eu/consumers/safety/rapex/docs/rapex_annualreport2009_en.pdf

快速预警 篇4

1.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称, 2006年中国全年出口贸易因技术性措施造成直接损失达359.2亿美元, 占同期出口额的3.71%。50%的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迫使成本增加, 2006年我国出口企业由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新增成本总额约为191.55亿美元。25%的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增加风险。

2. 我国出口产品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灵, 预警机制建设滞后

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企业标准意识、认证意识淡薄, 出口产品和产业的相对弱质性以及一些发达国家有意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不灵, 预警机制建设滞后。由于长期被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谈判之外, 我国缺乏国外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方面的信息, 致使许多出口产品包括其生产条件、工艺和方法还达不到国际的技术标准。同时, 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 对国际上重大的技术变动缺乏了解、反应的速度太慢, 经常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致使出口遭受严重损失。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预警机制建设于2001年开始启动,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地建立了WTO/TBT-SPS (注:TBT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SPS是《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通报咨询网络。但是, 目前有关国外TBT-SPS预警系统尚不完善, 还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很多大类产品的出口预警才刚开始建立。我国各行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相对滞后, 缺乏相应的及时应对措施, 致使很多企业频繁遭受国外技术壁垒, 出口纷纷受阻。

因此, 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 及时构建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对于攻破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内涵与要求

1.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内涵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是指面对国外制定和实施的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本国出口产品可能或已经造成影响的情况, 本国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提前预警措施以及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解决对策, 以期将所受到的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包括产业安全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重点产品进出口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和贸易政策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应包括的内容, 一是及时把握我国贸易伙伴的宏观经济运行动态, 所处的商机周期阶段、贸易收支、经常项目收支和国际收支状况;二是研究由上述动态决定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动向及可能出台的一些新措施;三是准确了解国外相关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动态、行业竞争强度、厂商数量和竞争力状况等;四是要充分利用WTO咨询点的窗口作用收集相关信息, 了解各签约方政府、工商、经贸团体采取的绿色技术性贸易壁垒细节, 及早地得到其他WTO成员国制定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的信息;五是制定监控预警的动态指标体系, 如中国出口产品在贸易伙伴国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出口产品增长率的变化、出口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比的变化等;六是建立预警对策库, 即建立处于不同状态的应对绿色壁垒的紧急措施, 如反指控策略、谈判、应诉以及紧急救助等。

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要求

(1) 政府应是技术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主要领导和组织者

我国地区和行业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是要明确技术预警是政府的职能, 要尽快在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技术预警工作专家系统、调查系统和信息系统和部门协调机制, 要有稳定的经费支持, 使国家技术预警系统长期有效地运行。

建立由政府牵头的领导机制, 有利于统一协调、信息共享。建议在国家及省级成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统一组织、协调贸易技术壁垒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商务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展改革委、科委、农委、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等部门参加。各有关部门必须互通信息, 通力合作, 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资源、人才优势, 各司其职, 依据WTO有关规则加大对外谈判磋商力度, 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2) 实效性要高

该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力求管理手段先进, 信息渠道广泛, 资料传递迅速, 调查研究充分, 立案反应及时。不仅可以把有关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 亦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形成一套纵向指挥管理, 横向密切配合的组织机构, 使产业、商协会和政府部门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渠道, 遇有问题, 能快速反映, 快速行动, 切实维护国家和产业的利益。

三、建立技术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途径

1. 预警信息的收集和跟踪

对进口国企业来说, 是否会提高或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手段限制进口, 取决于进口国企业市场势力的损害或损害威胁程度。因此, 出口国就可以根据对进口国市场势力的损害或损害威胁程度的分析, 来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 对可能发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事先预警。预警系统应当评估对进口国产业有影响的全部客观和可量化的因素, 如出口产品绝对或相对的增长、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销售额、产量、生产能力使用率、损益以及进口国的就业情况等等。

政府部门应在国家标准化研究机构设立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预警中心, 要加强与世贸组织及各成员国WTO/TBT~SPS咨询点信息与数据的交换与沟通, 建立国际和国外技术法规、标准信息收集渠道。建立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咨询的机构和网站, 建立各省市主要贸易对象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及市场准入数据库, 用以跟踪国外的新贸易壁垒措施, 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各种评定程序等, 并及时通报。

2. 科学评估预警信息的风险, 积极评议国外通报

政府部门要组织开展国内技术性防范措施的专题研究,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类、分析处理, 制定监控预警的动态指标体系, 如中国出口产品在贸易伙伴国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出口产品增长率的变化、出口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比的变化, 有针对性地对国外即将采取的技术措施可能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 及时开展预警分析, 准确作出危机的早期识别和诊断, 提出预警报告。

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评议是我国履行世贸组织成员义务及行使世贸成员权利的行为。WTO成员国提出TBT和SPS通报或修订通报时有至少60天的评议期。此时这些法案只是草案, 还处于立法阶段。我国可以在这期间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意见, 进行评议。对国外不合理的要求, 提出我们的抗辩理由, 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 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3. 建立信息通报和信息反馈机制

首先, 要建立预警信息的有效通报途径。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预警中心要与负责标准、合格评定、国际贸易等部门、行业管理机构、行业协会、出口企业等建立有效的通报和交流机制。政府利用通报咨询制度, 通过网上对话窗口, 能及时向行业协会, 各企业通报有关国内外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国外市场行情, 为企业打通获取信息和提供咨询快速通道。

其次, 要建立沟通相关部门和进出口企业的信息反馈网络。现仅就市级信息反馈机制为例。市WTO/TBT-SPS咨询中心在预警通报发出后的规定时间内, 负责与各县质监局、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进行信息沟通, 收集各方面信息, 汇总后向市质监局反馈。各县 (市) 、区质监局 (分局) 在收到预警一定时间内, 负责收集企业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意见和建议, 了解对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汇总后向市WTO/TBT-SPS咨询中心反馈。市级有关部门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由市质监局牵头组织, 着重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专题研究, 提出对策和建议, 报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4. 建立快速反应对策库, 为企业提供参考

政府部门要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解析, 建立预警对策库, 制定防御应对措施, 即建立处于不同状态的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紧急措施, 如反指控策略、谈判、应诉以及紧急救助等。要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的研究和积累, 如外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背景和前因, 如何发生、怎样发生、如何结束、事后影响等等, 通过研究典型案例, 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沟通企业与各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咨询服务机构、检验认证机构等的联系, 建立咨询平台, 组织专家解答企业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问题, 组织相关方面的培训。当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时, 能及时快速调用标准数据库和专家库的资源, 得到具体指导和帮助, 以便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对策, 将所受到的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摘要:本文根据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损失, 提出加快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紧迫性, 并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的内涵及要求, 以及建立的途径。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TBT~SPS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 (2007) 2007.09.11

快速预警 篇5

其他涉及的安全项目有感染寄生虫、包装破损、药物残留、添加剂、标识不当、杂质、假证书、加热不充分、温度控制不当等问题。被通报的肉类产品的来源动物主要包括禽、牛、猪和羊,分别通报96次、58次、21次和6次,分别占总通报数的41.6%、14.3%、5.2%和2.6%。

具体来源动物与产品种类所占通报的比例如下:

一、禽肉产品的通报情况

禽肉产品包括冻鸡肉、鲜鸡肉、熟鸡肉、鸡翅、鸡腿、鸡胸、火鸡肉、鸭头等,部分通报产品名称为家禽肉,未体现具体来源动物。通报微生物问题71批次,包括沙门氏菌(63,通报次数,下同)、弯曲杆菌(4)、李斯特菌(4)。药物残留13批次,包括尼卡巴嗪(9)、呋喃唑酮(1)、莫西霉素(1)、细菌抑制剂(1)、磺胺喹恶琳(1)。卫生状态不良(3)、加热不充分(2)、非法交易(1)、未声明牛奶成分(1)、含啮齿动物(1)、非法进口且标识不当(1)、欺诈-更改保质期(1)。被通报禽肉产品来源国家有德国、英国、波兰、巴西、泰国、法国和阿根廷等。源自中国的1批鸡肉被检出莫西菌素(87.3ppb)。详情见表一。

二、除禽肉以外的肉制品通报情况

牛肉产品共被通报54次,包括冻牛肉、鲜牛肉、牛肉香肠、牛颈肉、牛排、牛肝、牛皮、牛肠衣、牛肉罐头、牛肉夹饼等,通报原因有沙门氏菌(23)、李斯特菌(1)、包装破损(4)、寄生虫(4)、未进行BSE检测(6)、非法进口(3)、亚硫酸盐含量高(1)、感官异常(1)、假证书(1)、缺乏证书(1)、假健康标识(1)、非许可工厂加工(1)、含未声明产品成分(1)、未注明保质期(1)、铅含量高(1)、甲醛(1)、异物(1)、含碎骨片和肉胞子虫(1)、卫生状态不良(1)。被通报产品来源国家主要有荷兰、西班牙、英国、巴西、德国、伊朗、巴基斯坦、波兰、比利时和马耳他。

猪肉产品共通报22次,主要包括冻猪肉、鲜猪肉、猪排、猪腿、猪里脊、猪肉香肠、猪肠衣等。通报原因有沙门氏菌(12)、李斯特菌(4)、证书不当(1)、假健康标识(1)、含未声明成分(1)、同批问题产品未从市场召回(1)、非法辐照(1)、呋喃唑酮(1)、不宜食用(1)、含痕量牛奶成分(1)、双氢链霉素和马波沙星(1)。源自中国的2批猪肠衣通报原因分别是检出呋喃他酮1.6ppb和证书不当。产品主要来源国家有荷兰、西班牙、马耳他、巴西、意大利、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和中国。

羊肉产品共通报6次,羊肉产品包括羊肉、羊肝、羔羊肉、羊肉串、山羊肠衣、绵羊肠衣。被通报原因有沙门氏菌(2)、证书不当(1)、特殊风险物质SRM (1)、二恶英(羊肝,27.8pg WHO TEQ/g)(1)和呋喃西林(1)。被通报产品来源国家有巴基斯坦、罗马尼亚、英国和中国。

快速预警 篇6

欧盟是中国鞋类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鞋类数量占总出口量的16%以上, 仅次于美国。除贸易救济措施外, 欧盟针对中国鞋类产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较多。

2011年, 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 (RAPEX) 对中国鞋类产品通报24次, 相比上年53次减少55%, 被通报次数明显减少。从发出通报的国家方面看, 共有7个国家发起通报, 相比上年减少3个。保加利亚、德国仍然是主要通报国, 占到了2011年对中国鞋类总通报的近3/4, 上年度通报次数居首位的匈牙利零通报。具体通报国家、次数及占年度比重如图示。

从产品类型看, 2011年女鞋通报次数及占比均大幅下降, 仍然占1/3。在总通报次数及其它种类鞋通报次数下降的同时, 婴儿鞋通报次数上升, 占1/4。

从通报原因看, 2011年度最主要为六价铬和富马酸二甲酯超标, 占通报总量的3/4。跟上年度相比, 富马酸二甲酯 (不符合欧委会决议2009/251/EC) 通报次数大幅减少, 占通报总次数的比例降低一半以上, 但仍然是造成通报的主要原因之一。六价铬 (不符合相关国家法令) 在2011年通报次数占比最大, 达到40%以上;从含量看, 被通报产品六价铬含量在3~51 kg/mg之间, 绝大多数都超过10kg/mg。

上一篇:电网规划算法下一篇:升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