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

2024-04-26

抗真菌药物(精选8篇)

篇1:抗真菌药物

蒙药论文:蒙医杀“粘”方剂药物抗真菌的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研究杀“粘”方剂药物在体外及体内抗白假丝酵母感染效果。方法:利用微量稀释法和对系统性感染白假丝酵母的小鼠给药,观察传统蒙药杀“粘”方剂对真菌感染的治疗作用。评价杀“粘”方剂的抗真菌效果,分别采用体外和体内两种实验方法。体外方法:利用琼脂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检测十种常见病原真菌对于多种不同杀“粘”方剂的敏感性,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评价杀“粘”方剂药物的抗真菌效果。体内方法:制备系统性感染白假丝酵母的小鼠,应用多种杀“粘”方剂所涉及的药物,通过比较小鼠存活时间和脏器菌落数分布,评价杀”粘”方剂药物的抗白假丝酵母效果。结果:土茯苓、石决明、草乌芽对白假丝酵母、克柔假丝酵母具有抑菌活性;诃子对白假丝酵母具有抑菌活性;多叶棘豆对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具有抑菌活性;银朱、雄黄、寒水石、朱砂、硼砂对多种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川楝子、黄连、瞿麦、冰片对白假丝酵母、新生隐球菌具有抑菌活性;复方方剂中七味土茯苓汤抗真菌效果最佳。对七味土茯苓汤合剂抗小鼠白假丝酵母感染实验的结果表明,实验观察终点时给药组存活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七味土茯苓汤合剂可延长小鼠感染白假丝酵母后的存...【英文摘要】In recent decades, the rising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Fluconazole, amphotericin B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linical drug of choices for the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but prolonged use of these drugs will bring trouble, such asside effect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new drugs with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drugs and low toxicity in medical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pplications.Mongolian Medicine is the nationa...【关键词】蒙药 抗真菌 药物敏感

【英文关键词】The drugs of kill stick Antifungal Drug sensitivity 【目录】蒙医杀“粘”方剂药物抗真菌的实验研究4-511-1212-1413中文摘要

5-7

Abstract7-9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第1章 绪论12-181.1.1 概述12-131.1.3 “粘”的病因与分类

1.1 “粘”的辩证1.1.2 “粘”存在的部位13-14

1.2 蒙药抗菌作1.2.2 蒙药抗用的研究进展14-18菌作用的研究现状

15-18

1.2.1 概述14-15

第2章 蒙药杀“粘”方剂在体外对

2.1 材料与方法2.1.2 方法20-21

2.2 真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18-3718-21结果21-3521-222.1.1 材料18-20

2.2.1 对复方蒙药抗真菌活性初筛2.2.2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单味蒙药及复合方剂体外抑

2.3 讨论35-37

37-43

第3章 蒙药杀3.1 材料与方法菌能力的测定22-35“粘”方剂在体内抗真菌感染的研究

37-38果38-4138-3939-41文献44-4646-483.1.1 材料373.1.2 方法37-383.2 结3.2.1 小鼠体内抑菌存活试验结果3.2.2 体外培养肾脏分离白假丝酵母结果3.3 讨论41-43

第4章 结论43-44

参考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致谢

篇2:抗真菌药物

银杏中抗病原真菌的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

从银杏的根、茎、叶中分离到66株内生真菌,研究结果表明,内生真菌数量与银杏树龄有关,树龄越高,其含有的`内生真菌数量越多.抑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29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银杏中存在农用活性菌株.

作 者:申屠旭萍 俞晓平SHENTU Xu-ping YU Xiao-ping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浙江农业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年,卷(期): 18(5) 分类号:Q935 S433 关键词:内生真菌   银杏   农作物   病原真菌  

篇3: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1 真菌的致病机理

烟曲霉是真菌中研究较为清楚能产生毒性物质的真菌[2]。通过产生一些真菌毒素抑制免疫反应或破坏局部组织。另外, 可产生多种细胞外酶以降解大分子物质, 为真菌生长提供营养。

白念珠菌致病的首要条件是其黏附性[3]。它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生成芽管并长出菌丝, 从而穿透、破坏宿主细胞膜。有些白色念珠菌能产生水解酶、脂酶及蛋白酶等多种酶类, 参与白色念珠菌侵袭和破坏组织[4]。

新生隐球菌主要通过产生磷脂酶、荚膜、黑素、甘露醇、及通过分氧化酶系统等相关物质帮助菌体入侵宿主或逃避宿主细胞的防御系统[4]。

2 抗真菌药的分类

抗真菌药按结构可分为多烯类、唑类、核苷类、烯丙胺类、棘白菌素类等。

2.1 多烯类抗真菌药

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可与真菌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上的甾醇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使细胞膜上产生水溶性的孔道,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导致重要的细胞内容物流失而造成菌体死亡[5]。

目前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有: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 两者结构类似。制霉菌素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曲霉和皮炎芽生菌等均有良好作用。两性霉素B具有更广的抗真菌谱。由于这两种抗真菌药毒副作用比较大, 目前临床普遍使用这两种药物的相关新的剂型, 例如相关脂质体剂型、胶质分散体或相关纳米制剂等。

2.2 唑类抗真菌药

唑类抗真菌药包括两种:咪唑类抗真菌药和三唑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物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 (CYP450) 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 使细胞膜麦角固醇缺乏、14α-甲基固醇蓄积、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导致胞内重要物质丢失而使真菌死亡[6]。其中三唑类抗真菌药与咪唑类相比, 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半衰期长、要动力学特性好、抗真菌作用强和毒性低, 将逐渐取代咪唑类。

2.3 核苷类抗真菌药

核苷类抗真菌药目前有灰黄霉素和氟胞嘧啶。灰黄霉素的结构与鸟嘌呤相似, 能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DNA分子中, 干扰真菌DNA合成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同时它与微管蛋白结合, 阻止真菌细胞分裂.灰黄霉素广泛用于治疗皮肤及角质层的真菌感染[7]。氟胞嘧啶主要是通过真菌细胞的渗透酶系统进入细胞内, 转化为氟尿嘧啶后替代尿嘧啶进入真菌的DNA中, 引起真菌RNA遗传密码错误, 破坏其蛋白质的合成;另外, 氟胞嘧啶也能转化为单磷酸5-氟脱氧尿嘧啶而抑制真菌DNA合成[8]。氟胞嘧啶主要对隐球菌属和念珠菌属有活性, 单独使用易诱导耐药, 故临床上多与作用于细胞膜的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

2.4 烯丙胺类抗真菌药

目前烯丙胺类抗真菌药有:萘替芬、布替萘芬和特比萘芬。它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发挥其抗真菌作用, 角鲨烯环化酶是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中的关键酶之一, 可干扰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使真菌细胞内角鲨烯过度堆积和麦角固醇的合成障碍, 从而起到杀菌抑菌作用。

2.5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有:西洛芬净、阿尼芬净、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等。该类抗真菌药物是一类半合成环脂肽类物质, 能非竞争性的地抑制β- (1, 3) -D-葡聚糖合成酶而阻止真菌细胞壁合成[9]。由于人体细胞不存在细胞壁、没有β- (1, 3) -D-葡聚糖合成酶这个作用靶点, 故此类药物对人体细胞影响不大、安全性高。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念珠菌属和曲霉, 对于耶氏肺孢子菌也有作用, 但对隐球菌无效。

3 抗真菌药的耐药性

3.1 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真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作用的靶位点改变。 (2) 真菌细胞内药物的累积减少。 (3) 代谢途径的改变。 (4) 真菌生物膜形成。

3.2 真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某些白色念珠菌的Fks1p蛋白家族基因发生点突变, Fks1p蛋白家族是β-1, 3-葡聚糖合成酶的一个亚基, 由此降低了该酶对卡泊芬净的敏感度[10]。

3.3 真菌对多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真菌对多烯类的耐药性与细胞内麦角甾醇的含量减少有关。两性霉素B的作用机制是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甾醇、磷脂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通常情况下, ERG2或ERG3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膜上主要甾醇成分改变, 被其他甾醇所代替从而导致细胞膜上总麦角甾醇含量降低。由此因缺乏两性霉素B的结合位点产生耐药性。

4 结语

近年来抗真菌药物研究取得很大发展,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临床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 加上真菌的耐药性增强, 也给抗真菌药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 抗真菌药物的研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GranierE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Epidemiology and new thera-pies.Presse Med, 2000, 29 (37) :2051-2056.

[2]REMENTERIA A, LOPEZ.MOLINA N, LUDWIG A, et al.Genes and molecules involved in Aspergillusfumigatus virulence.Rev Ibe-roamMicol, 2005, 22 (1) :1:23.

[3]JIN Y, SAMARANAYAKEY H, YIP H K.et a1.Characterization of switch phenotypes in Candida albicans biofilms.Mycopathologia, 2005, 160 (3) :191-200.

[4]廖万清, 顾菊林.医学真菌学研究进展.自然杂志, 2011, 33 (1) :129.

[5]郑莉.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成都医药, 2004, 30 (50) :305-307.

[6]华俊国, 张丽.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江苏化工, 2006, (26) :15-19.

[7]Finkelstein E, Amichai B, Grunwald M H.Griseofulvin and its u-ses.Int J Antimicrob Ag, 1996, 6:189-194.

[8]郑莉.抗真菌药物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成都医药, 2004, 30 (50) :305-307.

[9]王亚男.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05, 26 (20) :59-63, 77.

篇4:小小阴道片“速效”抗真菌

方芳因避孕失败而意外怀孕,由于尚属早孕,医生建议她做药物流产。然而在例行检查时,医生发现方芳外阴红肿、白带呈豆腐渣样,在白带里又找到了真菌。一问,方芳果然有外阴、阴道瘙痒的症状,只是她自己没有太在意。

医生告诉方芳,她患有真菌性外阴阴道炎,必须治好后才能做人工流产。经过10多天的外阴、阴道冲洗,阴道内给药,方芳白带中的真菌总算转阴了。然而医生又惋惜地告诉她:10多天过去了,她的孕龄已超过了药物流产的规定期限,现在只能做手术刮宫了……

仓促操作 炎症扩散

真菌性外阴阴道炎,确切地说应该叫白色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是一种令很多女性苦不堪言的“难言之隐”。患上这种炎症的女性阴部奇痒难忍,很多人还有外阴红肿、疼痛、烧灼感,尿急、尿频、尿痛,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当需要人工流产的女性患有这种疾病时,更是平添烦恼。因为如果不治疗就进行人工流产,就易引起炎症扩散,导致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不良后果;如果治疗后再流产,由于传统药物治疗真菌性外阴阴道炎需时较长,则可能像方芳一样,丧失流产的良机,而要经历更大的创伤和痛苦:原本可以做药物流产的(孕49天内),现在只好做刮宫手术;原本可以刮宫的(孕3月内),现在只好做引产术……

药片一推 消除隐患

幸好,这样的被动局面有望成为“历史”,因为已经有了"速效"的抗真菌阴道片——凯妮汀。这种阴道给药的药物主要成分是克霉唑(500毫克),不仅抗真菌的有效率达90%以上,而且起效快,一般只需在阴道内放入一片,2~3天后患者白带中的真菌即可转阴,可及时按原计划进行人工流产。凯妮汀的这一特性,对需放置(或取出)节育器的真菌感染女性来说,也是一个福音(真菌性外阴阴道炎未愈时,进行宫腔操作可引发不良后果,所以她们也必须先接受治疗)。在过去,经过多日折腾使白带转阴后,这些妇女也往往错过了放置(或取出)节育器的最佳时机(月经干净后3~7天),只好等下次月经结束后再考虑。有了“速效”抗真菌阴道片的帮助,这些女性就不必等待或徒劳奔波了。

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抗真菌药物不同,凯妮汀阴道片对胚胎无致畸作用,因此可以用于孕妇阴道给药。在过去,为了避免传统抗真菌药可能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孕妇患了真菌性阴道炎后只能用些外用药涂抹外阴,不能阴道塞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在阴道内塞入凯妮汀阴道片直接治疗后,孕妇不但能很快地摆脱病痛折磨,避免合并其他感染,也不会引起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或产后感染的危险,而且不必担心胎儿有畸形之虞。

篇5: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辅导:抗真菌药

二、合成类抗真菌药 为广谱抗真菌药。来源:考试大

克霉唑:1-[(2-氯苯基)二苯甲基]-1h-咪唑 第一个发现有咪唑环

咪康唑:1-[2-(2,4-二氯苯基)-2-[(2,4-二氯苯基)甲氧基]乙基]-1h-咪唑 2个二氯苯基来源:考试大

酮康唑:…1,3-二 茂烷……哌嗪 第一个口服有效,皮肤及深部均有效。…二 茂烷…

氟康唑:2-(2,4-二氟苯基)-1,3-双(1h,1,2,4-三唑-1-基)-2-丙醇 …二氟苯基…

特点:

1、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唑环(咪唑环或三氮唑环)

篇6:抗真菌药物

通过构建和筛选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基因组文库,克隆了一个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组DNA.该基因组DNA含有一个516碱基组成的编码区,没有内含子结构.其启动子区含有保守的TATA盒及CAAT盒.为研究启动子活性,构建了-1 157 bp启动子区与GUS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将其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导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中,获得了稳定转化的烟草.利用荧光检测及组织化学染色法对GUS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启动子能够启动GUS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组织特异性地表达.GUS基因在根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茎中次之,叶中只有低水平表达.而且该启动子具有诱导表达活性,可被真菌及水杨酸、茉莉酸强烈诱导表达.

作 者:萨其拉 王义琴 李文彬 张利明 孙勇如 SA Qi-La WANG Yi-qin LI Wen-Bin ZHANG Li-Ming SUN Yong-Ru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2003 45(2) 分类号:Q943.2 关键词:天麻   启动子   转基因烟草   组织特异性   诱导表达   Gastrodia elata Bl.   promoter   transgenic tobacco   organ-specific   induced expression  

★ 筛选夫妻间的雷人语录

★ 重组人PD-1IgV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检测

★ 《磁极的相互作用》教案

★ 克隆的作文

★ 科幻克隆作文

★ 克隆之谜教案

★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 地球筛选计划[无限]

★ 人力资源如何筛选应届生简历

篇7: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转基因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对Southern杂交阳性的.转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和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的双价转基因大豆T2代的5个株系,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检测,并通过比较接种后转基因大豆与对照组的死亡率来探讨两者的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有4个转基因株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另外1个株系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作 者:郭玉双 张艳菊 朱延明 刘佳 李杰 柏锡 张淑珍 GUO Yushuang ZHANG Yanju ZHU Yanming LIU Jia LI Jie BAI Xi ZHANG Shuzhen  作者单位:郭玉双,朱延明,李杰,柏锡,GUO Yushuang,ZHU Yanming,LI Jie,BAI Xi(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张艳菊,刘佳,张淑珍,ZHANG Yanju,LIU Jia,ZHANG Shuzhen(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刊 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37(6) 分类号:S565.1 Q78 S5/59|034| S435.651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   菜豆几丁质酶基因   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基因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病性鉴定  

篇8:抗真菌药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本院2013.4月一2014.6月收治的10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其中包括学生、工人、农民、教师等,病程最长5年,最短60天,所有患者在发病前均无眼部用药史。患者角膜溃疡直径<3mm的患者有25例,溃疡直径处于3—6mm的患者有42例,溃疡直径>6mm的患者有33例。

1.2 方法

1.2.1

对100例患者进行角膜刮片及真菌培养实验,其中68例行真菌培养,并且进行药物敏感实验。

1.2.2 患者进行角膜真菌涂片明确诊断后,马上进行抗真菌治疗,用0.5%氟康唑及5%那他霉素滴眼液。

对角膜上溃疡表面以及周围浸润组织进行挂除,明确溃疡浸润范围,再用一次性板层刀从浸润范围的外层0.5mm左右的位置将坏死的病灶组织进行清除,浸润深度较深的位置可以进行多次剥除。切除完成后用红霉素眼膏涂抹,回到病房后继续给予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0.5%氟康唑及5%那他霉素滴眼液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并且根据患者药物敏感进行调整。如果术后患者角膜溃疡仍发生浸润,需再次清创。

1.3 疗效标准

患者角膜溃疡面瘢痕愈合,浸润吸收,上皮完整,则为痊愈;溃疡面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浸润吸收明显,刮片见衰老菌丝为好转;溃疡面积无变化甚至扩大,加深至角膜穿孔,需手术进行治疗为无效。

2 结果

10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全部治愈,其中87例患者行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与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痊愈,对患者溃疡面进行检查发现,溃疡面平整,浸润全部吸收,且无明显浸润点。在角膜溃疡清创术后2天上皮组织开始修复,并且逐渐向中心位置收缩,完全修复的时间为2—4天。87例患者平均治愈时间(7.8±5.1)天,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

另外13例患者在第一次清创术后发现仍然存在少量浸润病灶,经过药物治疗后并无好转,而且发生感染,所以根据浸润深度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将溃疡表面坏死部分再次清除,且得到良好效果,患者痊愈,未在发生恶化。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性较高的眼病,而且多在夏秋季节发病,由外伤引起溃疡的患者数量较多。在临床上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诊断大多采用聚焦显微镜,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本次研究中有5例患者真菌培养及刮片结果呈阳性,因此也可以将其判定为真菌性角膜溃疡。

当前,对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清创术和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4]。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治疗时间较长,临床证明将2种以上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有更好的治愈效果。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性较强的清创手段,可以有效的清除病灶中大部分的坏死组织和真菌菌丝,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抗真菌药物在病灶组织中的渗透作用,使抗真菌药物可以直接到达病灶底层,联合抗真菌药物同时应用,可以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治愈率。

摘要:目的:对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本院2013.4月-2014.6月收治的10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对患者行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术后对局部应用0.5%氟康唑及5%那他霉素滴眼液,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全部治愈,其中87例患者行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与抗真菌药物联合治疗痊愈,另外13例患者发生感染,根据浸润深度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愈,且均无复发。87例患者平均治愈时间(7.8±5.1)天,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结论: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视力恢复艮好,而且病程短,患者治愈率高。

关键词:角膜溃疡清创术,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角膜溃疡

参考文献

[1]王殿强,董燕玲,赵靖,臧新杰,谢立信.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眼科,2010,05(25):55-56.

[2]孙昱昭,胡悦东,陈蕾,张慧.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J].国际眼科杂志,2011,12(25):121-122.

[3]满子惠,杨燕宁,邢怡桥,曹瑾,饶卓群.角膜溃疡清创联合抗真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J].临床误诊误治,2013,02(22):45-46.

上一篇:奖罚个人简历范文下一篇:炊烟何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