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2022-09-12

高血压病理基础为小动脉痉挛性收缩,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使血压升高;而且近年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诸多不利。现将近年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双肽酶抑制剂[1]

内皮素受体 (A或A/B) 抑制剂已有多种药物如:Bosantan、Darusentan、Siaxsentan及Tezosentan为新一类降压药, 研究发现可能对肺动脉高压更有益。双肽酶抑制剂抑制ACE及中性内肽酶, 降低血压, 如Omapatrilat临床地位尚不清楚。

2 糜蛋白酶 (chymase) [2~3]

糜蛋白酶 (此酶在心脏、血管及其他器官中大量存在) 是一种包含在肥大细胞分泌颗粒中的糜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 而在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发现了糜蛋白酶免疫反应性, 这些细胞均释放糜蛋白酶且共同定位于细胞外基质中。

3 血管紧张素1-7 (Ang1-7) [2]

Ang1-7由AngⅠ和AngⅡ转化而来的7氨基酸肽, 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压、抑制细胞增殖、抗血栓、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作用[4]。研究表明Ang1-7在大鼠神经组织与血浆中的含量与AngⅡ接近, 表明机体在生理状态下即存在血管紧张素家族成员内部之间的一种平衡。

4 中性内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NEP-ACE) 双重抑制剂[2]

ACE抑制剂可使有缩血管作用的AngⅡ生成减少而有血管扩张作用的缓激肽水平增高而产生降压效果, 但机体可代偿性地使心钠素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 生成减少。ANP主要通过肾脏的NEP的作用而降解, 因此抑制NEP的活性可以改善因使用ACE抑制剂而引起的ANP水平的代偿性降低。目前应用于临床的NEP-ACE抑制剂有奥马曲拉 (omapatrilat, Vanlev) , 山帕曲拉 (sampatfilt) 等。

5 泰咪沙坦 (Telmisartan)

泰咪沙坦是一个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5]。该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静脉输注血管紧张素Ⅰ引起的增压和脉搏加速。起效快, 作用时间长。185例轻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经临床测试, 对于泰咪沙坦40mg/d起增至80~120mg/d, 与氨氯地平5mg/d起增至10mg/d的药效及作用持续时间, 用药后2组病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用药期间, 血压能有效得到控制。

6 缬沙坦 (Valsartan)

本品商品名为代文, 是抗高血压药物市场销售增长最快的药物之一, 作为抗高血压一线用药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获准[6]。血管紧张素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的重要活性成分, 是一种强的缩血管物质, 可发挥直接升压效应, 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 刺激醛固酮分泌。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AT) 拮抗剂, 它选择性的作用于AT1受体亚型, 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比与AT2受体的亲和力强20000倍。缬沙坦不抑制ACE (又名激肽酶Ⅱ) , 此酶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且降解缓激肽, 不引起缓激肽和P物质的潴留, 因而不易引起咳嗽。对于轻至中度的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不需要调整剂量。

7 依普利酮 (eplerenone)

该药主要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心梗后的心力衰竭[7]。该药通过与醛固酮受体结合,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中的醛固酮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主要通过CYP3A4酶进行降解。在人体血清中未能检出活性代谢物, 在尿和粪便中可检出约5%未经代谢的原型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腹泻、腹痛、心绞痛、心肌梗死、蛋白尿、头痛、眩晕、疲乏、流感样症状等。该药不能与补甲剂、含钾盐或禁忌药 (保钾利尿药、CYP450肝药酶强抑制剂) 合用。

总之,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繁多, 且该病机理不清, 给治疗带来了不便。如何提高疗效, 有待医药工作者结合当前国内外前沿信息, 以联合用药为基础, 给患者制定出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结果表明国内外已有一批临床疗效较好的药物, 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双肽酶抑制剂、糜蛋白酶、血管紧张素1-7、中性内肽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NEP-ACE) 双重抑制剂、泰咪沙坦、缬沙坦、依普利酮等, 给广大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进展

参考文献

[1] 张廷杰, 廖晓阳.高血压防治的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9, 9 (3) :161.

[2] 许恒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认识及靶标抗高血压病药[J].中国医药导刊, 2009, 11 (1) :46.

[3] 潘伟男, 封芬, 陈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新认识[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6, 4 (10) :782~784.

[4] 梁斌, 杨志明.血管紧张素- (1-7) 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 27 (5) :596~599.

[5] 张衡.新型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泰咪沙坦[J].药学进展, 1998, 22 (3) :181.

[6] 邓骥, 刘军, 叶琳, 等.缬沙坦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8) :1012~1014.

[7] 何玉红, 须眉.高血压治疗药[J].世界临床药物, 2005, 26 (10) :635.

上一篇:证据能力制度研究下一篇: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作出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