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2024-04-11

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共7篇)

篇1: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美国《J.Appl.Phys.》杂志审稿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特约审稿专家。先后到德国阿伦工业大学、韩国电气技术研究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磁致伸缩材料与器件、稀土永磁振动发电技术等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国家发明四等奖、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总工会95立功奖章一枚。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超磁致伸缩材料制备与器件设计》与《磁致伸缩材料与器件》两部。目前指导博士生

地 址:天津市红桥区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300130 电 话:022-60203491 传 真:022-60204409 Email:bwwang@hebut.edu.cn

4名。

篇2: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陈淑云,女,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5年获华中师范大学城市经济管理系本科学位,200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2010—2011年英国诺丁汉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城市经济管理系系主任。

二、研究方向和主要学术观点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城市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住房制度、房地产金融、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领域。主要学术观点包括:

1、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配套改革,但我国住房制度作为单项制度进行改革,因此产生很多遗留问题,住房货币化补贴滞后与住房价格持续上升的矛盾凸显,由此导致住房财富差异进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此外,售后公房的物业管理问题、公积金问题成为社会反应较强烈的问题。当前我国的住房问题,不仅是住房消费层面的问题,还包含住房财富分配层面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使住房产权成为家庭财富的蓄水池,打破低收入家庭的贫困循环,为家庭积累财富,扶持建立低收入家庭自我发展机制,从而缩小社会贫富两极分化。

2、在我国住宅市场中,居民家庭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对住宅的需求行为直接影响住宅市场的发展与运行,同时其行为也受住宅市场及住房制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住宅市场中居民家庭经济学为存在一定的非理性,表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居民家庭对相关住房制度的认同与反馈也会影响我国住房制度严谨的路径。

3、房地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通过采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对城市化、房地产投资和城市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房地产投资对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有正相关,但远没有社会舆论认为的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中增长的程度。

4、当前,我国城市居住区管理同时存在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这两种管理代表不同性质的管理,在发展中同时面临不同的困境,解决这些困境需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治理框架。同时结合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小区和襄樊市中山巷社区的实例,研究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在实践层面的融合案例,为现实中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整合提出可行路径。

三、近三年的主要科研项目

1、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NCET 13-0814);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共租赁住房后期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BGL101);

3、湖北省政府治理成果采购重点资助项目《全省保障房 建设及管 理相关政 策研究》(项目编号HBZZ-2013-06);

4、湖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2014年项目《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研究》;

5、湖北省住房保障局2013年项目《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研究》;湖北省住房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2年委托课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遗留问题研究》等。

篇3:109岁博士生导师郑集的养生经

1900年5月,郑集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的一个农家。年轻时代的郑集身体并不健康,他体弱多病,屡屡病休,以至要比其他的孩子多花四五年的时间才读完小学。成年后,他仍不时受疾病困扰。

重视营养的合理调配是郑老高寿的一大原因,他认为,长寿主要得益于饮食的调配。老人早餐是用1杯牛奶、2只煮熟了的鹌鹑蛋、5颗红枣、3颗桂圆、15颗〜20颗枸杞子一起煮的食物,还有一小块面包;中午吃一碗稀饭,菜是韭菜花炒鸡蛋;晚饭吃一碗藕粉和一个豆沙包,有的时候,面包也会换成蛋糕或蛋黄派。另外,面条、馄饨等也是老人常吃的食物。老人主张以素食为主,荤素皆食。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的食物和过辣、过咸及过甜的食物。进餐要定时,每餐只吃八分饱就够了,还要细嚼慢咽。值得一提的是,老人除了经常吃些水果外,每天还要服些维生素片,具体服法是:每日两次,每次用维生素A,1万单位,1片;维生素B1,10毫克,l片~2片;维生素B2,5毫克,1片;维生素C,100毫克,3片;维生素E,100毫克,1片。按老人的话来说,就是“每天花上三四毛钱吃维生素,保个健康,值得”。

郑老认为,保持生活规律,养成一定习惯,可使一个人的新陈代谢保持正常。因此,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在他书桌旁边,还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每天作息安排”。多年来无论天有多冷,郑老每天早晨一到5点就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按摩,搓搓手,摸摸头,全身关节活动活动。他还自创了一套综合健身操,其内容包括:快步走200步~400步、骑马式半蹲、压腿;并膝旋转、捶腰摩腹、跳动、原地踏步及立正静思等17种。他说,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不必拘泥形式,但必须做到的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他说,一切有益的活动贵在坚持,坚持锻炼是保证健康的前提,谁能坚持,谁就能获得健康的身体和顽强的毅力。

郑老强调,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是“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这里当然也包括思想上的豁达。92岁时,郑老卖掉了自己居住的小楼。令人称奇的是,这房子居然卖给了他在美国工作的大女儿。房子卖掉后,他把3万美元中的2万美元用于支持《生物化学杂志》和《营养学报》,1万美元为南大生物系、生化系和医学院设立助学金,现已资助数百名贫困学生。他还写了一首《散财歌》:“聚财还须会散财,聚散合理免祸灾。取诸社会应反馈,留给儿孙理不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奴才。钱多易使人堕落,骄奢淫逸接踵来。从来发富不三代,皆因遗产种祸胎。”

作为一个名人,又是百岁寿星,前来采访郑老的人自然不在少数。而在采访中又免不了要问他一些长寿的秘诀,为此,郑老把自己的长寿秘诀归结为十条: 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4.注意休息和睡眠;5.注意饮食卫生,切戒暴饮暴食;6.严戒烟、少喝酒;7.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8.不忽视小病;9.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

篇4: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海峡两岸情,和美一家亲。一个对天地和谐、对人类最深层次的生命思考有独特感悟的人、有神圣感的人,总是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他默默拓展着生命阈值的博大情怀。林忠平教授就是这样的人,在多年的感悟和付出中,他更是将这份博大情怀完整献给了海峡两岸浓浓的同胞情。

学术交流,能跨越任何世俗的羁绊

“不要陷入政治的纠纷,发展两岸学界的友好往来”这是林忠平在十几年前两岸关系还处于紧张状态时,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长杨祥发院士达成的一种共识。他回忆道:“十多年前,我还在中科院做研究生时,就十分钦佩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副院长杨祥发院士对植物成熟过程中乙稀的作用的研究。因为从事的专业比较相近,杨院士当时已经在乙稀生物合成及其功效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1998年,林忠平任职中国植物学会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期间,便同杨祥发院士取得联系,并达成了以上共识。之后,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首届两岸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由陈章良副校长任会议主席。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许智宏,农科院副院长王连铮以及中科院匡廷云院士都出席了会议。香港参会的有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孔宪铎,时任中文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的辛世文等。

由此开始了、也加深了两岸植物学界朋友的交流。第一次两岸朋友有机会一起用普通话讨论学术问题。会后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游万里长城。此后通常每隔2年在大陆、台湾和香港举行一次。每届都有高层学者参会,参会者非常踊跃,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不得不控制每届会议的代表人数。20多年来,他们已经在大陆和港台举行了十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不仅促进了两岸学术的交流和发展,同时极大地增进了海峡两岸同胞的感情交流,为国家,为民族团结贡献了力量。

随着研讨会举办的不断成熟,林忠平因为承担教育部委托的支边任务、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搞合作研究,经常深入沙漠、盐滩去观察那里的植物奇特抗逆特性,去发掘其中的基因资源。于是,经常会和台湾的一些产业机构和学者介绍新疆的情况,让他们都对新疆有所了解,都情不自禁地要提出要在新疆举办一次海峡两岸植物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此趋势下,第十届两岸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大学顺利举行。

结果,研讨会的举办让来到这里的专家学者深深被这片美丽但又奇特的土地上的植被所吸引,他们更是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科研兴趣。他们一起讨论了沙漠公路的绿化问题。林教授介绍说,在石河子举行的两岸会议很有特色。每天晚上两岸的学者一起去市中心的喷泉广场上和老百姓一起跳舞欢歌。讨论会后两岸朋友大家一起登上天山,欣赏天池的风光。大家不免联想起阿里山的景色,日月潭的风光。

多年来,林忠平教授用心在新疆探索并研究,对这里的植被有了独特认识,并在这里有了很多学术界和生物产业界的朋友。没有想到在辽阔的新疆土地上,他偶然遇见了一位来自台湾的朋友。于是两人又兴致勃勃地谈起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命运动。真有天涯若比邻的感觉。当然更多的台湾朋友来北京时,约见在北大未名湖畔,一边观景,一边无尽的叙谈。

随着大陆和台湾生物科技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很多台湾朋友说大陆这么大,希望多来大陆看看,所以希望多在大陆开会。多年来,林忠平教授等人在大陆举行过会议的城市有北京、昆明、福州、上海、石河子,其后是武汉。有朋友建议再下一次到东北举行。林忠平教授介绍说,目前两岸学界的学术讨论和沟通逐渐向技术合作发展。并且,南方、北方都有单位希望作为主办单位请港台的朋友过来。

“多看看祖国大好河山也是大家的深意,科学在飞跃地发展,可交流的事情很多。我们同台湾植物学界有过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希望两岸有更多的实质性合作。”林教授对未来充满憧憬。

产业合作,让科研成果发挥最大效能

任何科研成果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产业化发展,林教授是一位积极将科研成果不断地进行产业转化的科学家。早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林老师的指导教师和他一起认识了台湾农友种苗公司的董事长,此后往来不断,林老师也应邀去台湾该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工作,此后往来机会很多。他和海内外业界的合作中也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台湾的科技企业多次请他做技术顾问。其中,许多台湾同胞参与工作的金光集团和林忠平教授的实验在桉树良种的培育上取得了很高的应用价值,合作持续至今已经很多年。金光集团还资助北大许多资金,北大生命科学院的大楼也因之改成金光大楼。

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林忠平曾几次去苏门答腊的林场考察。那里工作的华人都是台湾去的,这样使得林教授及另外两位北大的老师又有机会同台湾朋友过着两岸一家亲的日子。后来金光集团在广西、海南建立了林业基地。他们在大陆又同台胞有了新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最好成绩是培育了高产的速生林。在北大还建立了金光集团支持的联合实验室,为将两岸的合作落实到实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从来不是简单的将自己的智慧通过科研成果传递给他人,他们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除了有坚定执着的力量外,还有浓浓的社会责任感。林忠平,就是这样一位心系两岸,情撒海峡的学者。

专家简介

篇5: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国家权威医学部门指出,目前我国因心脑血管病所致死亡人数每年约有260万,占总死亡构成的45%,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给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十分沉重。世界医学权威提出: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必须在保持科学生活方式的同时将药物干预放在重要位置,而药物干预更需要多点协同抗击的鸡尾酒疗法。为此,我们走访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心脑血管病防治领域里颇有建树和影响的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

吴以岭教授解读鸡尾酒疗法

笔者:吴教授,您在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您能就“心脑血管病预防和药物干预的鸡尾酒疗法”做一个科普解释吗?

■吴以岭教授:要想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科学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同时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疾病。

药物干预不是发现了心脑血管病才去用药治疗,而是要把药物纳入预防环节。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只有病情出现或者病情严重后才想到使用药物治疗,这是非常不科学、不符合国际医学发展潮流的落后观念。21世纪是世界医学界由医疗转向预防的世纪,针对心脑血管病发病年龄提前、发病率逐年提高的现状,国内的医学专家也非常认同应该在易患人群还没有发病的情况下使用药物提前干预。

鸡尾酒是多种酒的混合酒。所谓“鸡尾酒疗法”,就是把健康知识普及、药物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综合措施纳入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中。对于已患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药物采用降脂抗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张血管等多种药物组合治疗。对于病情稳定后的患者,也要多靶点、多角度地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多重性

笔者:吴教授,谈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人们总感到非常复杂,冠心的发生,人们总感到非常复杂,冠心病、脑血栓是怎样发生的呢?

■吴以岭教授: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脂血症、高粘血症使血液变得粘稠,使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同是血液中血小板的凝集也容易使脂类物质粘附聚集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第二个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吸烟等因素造成了血管内皮损伤,功能发生了紊乱,这不仅加速了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同时,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也可造成心脑血管本身的痉挛;第三,血检在血管内形成后或血管痉挛,若血管未完全闭塞血流尚能通过,只是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血栓完全堵塞住心脑血管或心脑血管自身的强烈痉挛,就会使血管完全闭塞,发生心肌梗死、脑血栓等,后果将非常严重。

中国特色的鸡尾酒疗法——通络

笔者:2004年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络病学》明确指出:“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协同抗击作用,这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吴教授作为《络病学》主编,您能给我解释一下络病理论是怎样指导心脑血管防治的吗?

■吴以岭教授:《络病学》的编写凝集了院士、博导在内全国近150余位专家多年的心血,书中详尽论述了络病与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关系。络病理论认为,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络脉瘀阻、络病绌急和络脉瘀塞。络脉瘀阻相当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络脉绌急相当于血管痉挛、络脉瘀塞相当于血管闭塞。西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管闭塞要采用多种不同的药物,而采用通络方法治疗一种药物就可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必须把握预防、治疗、预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预防须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同时,对高危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血症的患者进行降脂、抗凝、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药物干预,切断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针对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血液的粘稠凝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溶解血栓;预后是病情稳定后怎样防止再复发,也需要采用鸡尾酒疗法,从多角度去用药。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急性心梗、脑梗经过治疗虽然大血管得到疏通,但微血管已经遭到破坏。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心肌和脑才能实现真正的血液供应,这是目前西药治疗所不能解决的难题,而采用中医的通络治疗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通心络——一药独具多靶点、多角度的治疗与预防作用

笔者:吴教授,既然通络疗法能够解决心脑血管病预防、治疗、预后环节中的问题,那么哪种药物是通络的代表药物呢?这是怎样发挥多靶点、多角度的治疗与预防作用的呢?

■吴以岭教授:作为通络疗法的代表药——通心络胶囊,2000年以其在心脑血管病防治的理论突破与独特疗效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首先,通心络胶囊对心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我们已经知道,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主要在于降脂、抗凝、维护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如果选用西药预防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国家权威医疗机构药理实验表明,通心络胶囊一种药物就具有降低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并且可以维护血管内皮功能,从根本上切断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

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在于改善血管自身的病变,通心络胶囊强大的通络作用不仅可以升高扩血管物质——一氧化氮的含量,并且可以降低缩血管物质——血管内皮素水平,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有效地治疗作用。关于心梗、脑梗大血管再通后微血管破坏问题,通心络也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它不仅可以疏通大血管,还可以保护微血管的完整性,北京阜外医院对通心络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心脑血管病愈后极易再发,再发的主要原因仍是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血液自身的粘稠凝聚,一个是血管自身的病变。通心络胶囊的通络作用不仅可以对血液的病变全面改善,对血管自身的病变也作用确切,双重作用可以很好地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再发。

篇6: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唐晓华:产业结构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具体情况, 遵循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趋势, 制定并实施的有关产业部门之间资源配置方式、产业间及产业部门间比例关系, 通过影响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以促进产业结构向协调化和高度化方向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它旨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优化,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政策的含义具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点:一是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是指导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即通过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的合理化、高度化与高效化;二是产业结构政策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三是产业结构政策是一个含有支柱产业政策、主导产业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和幼稚产业保护政策等构成的政策体系;四是产业结构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五是产业结构政策的实施主体是企业, 也包括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合力。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有关的结构规划和政策措施, 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 在此基础上调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 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稳步、高质量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选择, 是产业结构政策的灵魂和最终目标, 也是一个国家在一个较长期间内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具体体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问题, 就是要研究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与再配置。基于此, 产业结构政策就应该回答:在发展一国经济时, 具体应着力发展什么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培育什么新兴产业, 限制发展乃至压缩、淘汰什么产业。

记者:唐教授, 产业结构政策有哪些特征呢?

唐晓华:一般来说,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性。产业结构政策作为旨在促进和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方面给企业指明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 向企业指明哪些产业是具有发展前途的, 哪些产业是面临衰落的, 企业可以在相同环境中比较有把握地做出自己的决策选择, 防止决策的盲目性和造成资源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 财政部门、银行部门、外贸部门、法律部门等也可以根据这种产业政策的指导, 来正确决定如何采取各种经济杠杆和法律措施, 对各类不同产业和企业的投融资决策等行为实行差别化的政策措施。

第二,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时序性。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都呈现出一定的时序性, 相应的产业政策因而也具有时序性。这种时序性从产业政策的本身来说, 其内容和形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可能存在根本性的区别。

第三,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体系的协调性。由于产业和产业之间存在着各种投入产出关系, 每一项生产活动又总是和流通、消费、分配、技术进步等其他经济活动形成一定的相关关系, 因此, 各项产业政策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 一个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本身应该是互相协调的。除此之外, 国家的经济政策不仅有产业政策, 还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 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之间也应协调一致、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而不应互相抵消力量。

记者:通过您前面论述的两个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把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概括为:产业结构政策能自觉调整迅速变动的产业结构, 加快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在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在衰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之间形成合理的推进序列, 促进产业结构朝预期的方向发展。由于产业结构具有发展导向性、系列平衡性、产业协调性与动态提升性等特点, 因此, 国家可以通过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施赶超战略, 利用后发优势, 实现经济腾飞。我们这样概括对吗?您能再具体地给我们谈谈经济结构政策的功能吗?

唐晓华:你们的概括很对, 下面我具体地谈谈产业结构政策的功能。

第一, 调整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产业结构政策是以政府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判断为基础, 使得相对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集中, 加快向某些部门的流入。产业结构间的差别最终会体现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在不同的产业间的配置差异上。一般来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 通过产业间利润率的动态差异, 市场会自行促进和配置资源的流向, 提供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 市场配置资源在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又会产生市场失灵。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比较迟缓, 市场配置资源效率较低, 因而更需要有资源配置导向的结构政策。即使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也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同发达国家在同一世界市场竞争, 形成和发达国家相匹配的垂直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而这种分工格局同发展中国家的赶超目标又具有一定的矛盾。因此, 产业结构政策作为一项配置资源的手段和实施赶超战略的重要内容, 就被赋予了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的重大作用。

第二, 产业结构政策具有宏观性, 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产业结构转换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 产业结构转换的能力和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作为后起国家, 可以根据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内在规律, 通过有效的政策手段实现产业结构适度、有序的升级转换, 促进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 培育本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 更好地实现赶超。

第三, 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指导性作用。产业结构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中长期的经济发展规划中进行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 是一定时期内国家资源配置的布局重点, 也是其他政策 (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的制定依据。因此, 能够从宏观上、方向上指导一国产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四, 经济运行协调的有效工具。从经济工作的实践看, 产业结构政策不仅是发展政策, 还是调整经济运行态势的有效工具。也就是说, 产业结构政策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同总量政策相配合可熨平经济的周期波动。

第五,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由于资源的使用会带来“公共的悲剧”和环境污染等外部性, 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对资源型产业和高污染产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会严重影响这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实行有效的减排和节能政策, 会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产业结构政策一般包括主导产业政策、支柱产业政策、衰退产业援助政策、幼稚产业扶持政策。唐教授, 请您给我们谈谈这几种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唐晓华:由于主导产业对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拉动作用, 各国都采取各种相关主导产业政策促进其发展。主导产业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产业环境协调政策。政府在规划主导产业、培育和扶植主导产业发展时, 要通过采用各种有效手段, 尽可能协调主导产业与产业环境之间的矛盾, 解除主导产业发展的约束条件, 减少这些约束条件的消极影响, 创造一种比较完整的、有利于主导产业成长的市场条件和有利于主导产业发展的环境, 减少阻滞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各种行政壁垒。

2.产业扶植和保护政策。对某些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 在它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力之前, 需要政府在国际贸易协定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适当的财政、金融扶植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对其进行适当的扶植和保护。

3.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具有巨大的支持能力, 因此, 政府对主导产业的扶植, 可以通过加大对基础产业的扶植力度, 提高基础产业对主导产业的支持能力, 以避免主导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制约而不能高速发展。

具体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

1.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优化有关支柱产业产结构, 提供更多的优质优价产品, 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压缩和淘汰支柱产业过剩、过时的生产能力, 加大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 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支柱产业信息化水平, 用信息化拉动支柱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产业, 改造支柱产业, 促进支柱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支柱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协调三次产业纵向比例,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 使其保持协调发展。协调产业级次关系, 保证有关支柱产业发展。从第二产业角度来说, 这就要求其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产业间的相对地位协调, 在产业的纵向层次上要求优先发展基础产业,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 使基础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加强产业关联效应,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立有关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间在投入产业联系基础上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均衡产业增长速度,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协调产业增长速度分布, 要求支柱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其他产业差距不能太大, 使高速增长产业、减速增长产业和潜在增长产业的增长速率差距较为合理, 防止出现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滞差。

衰退产业是指在正常情况下, 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 由于技术进步或需要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 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 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衰退产业援助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进行必要的产业融合。对衰退产业援助不是维持衰退产业的生存, 而是帮助衰退产业有序地收缩和转移, 并引导其资本存量向高增长率产业部门转移。由于产业融合比较容易发生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 通过推动衰退产业高技术化, 可以生产出品质、性能更好的产品并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 从而使衰退产业重现生机。

2.制定相关财政、税费调控政策。对衰退产业施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具体办法是设立衰退产业调整援助基金, 主要用于衰退产业的转产贷款贴息及下岗职工安置。同时对衰退产业及所在地区实施适度的减免税费制度, 以缓解衰退产业的资金紧张状况。

3.建立衰退产业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的社会保障难以满足衰退产业的要求, 因而应建立衰退产业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制定衰退产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援助计划, 可在衰退产业调整援助基金中分立衰退产业下岗职工的安置费、生活补贴和再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资金。衰退产业的企业与所在地政府联合设立专门机构———衰退产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指导中心, 专门负责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

所谓幼稚产业, 是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 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的同行产业而言, 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幼稚产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限制国外有关产业的进口, 以削弱进口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本国幼稚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主要的贸易保护政策。一是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工业后发国家在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时采用的最常见的手段, 实施时应研究关税结构, 设置对幼稚产业有利的关税结构。为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率, 通常根据同类产业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定, 使得进口产业在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业的价格, 通过关税对幼稚产业进行保护, 其效果是相当显著的。二是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以限制国外产品为目的的政策法律措施。常见的直接性的非关税壁垒有进口额配制、进口许可证制等。

2.扶植政策。具体的扶植政策。一是财政扶植政策。如通过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的减免, 为幼稚产业的长期发展创造自我积累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财政补贴, 弥补幼稚产业在成长时期因技术开发或市场开拓等方面出现的暂时性亏损;通过制定特殊折旧方法, 促进幼稚产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高;通过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直接投资、为幼稚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 使其能获得较多的外部经济效应;等等。二是金融扶植政策。金融扶植政策包括组建专门的开发银行, 为幼稚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对幼稚产业实行优惠的贷款利率;实行对外汇管制的政策, 直接或间接地支持幼稚产业的发展;为幼稚产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提供信誉担保;等等。三是技术扶植政策。技术扶植政策包括:组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开发体系, 分担企业的技术开发风险;政府直接投资于技术开发领域, 将开发成果在同行业企业中推广、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结合财政、金融手段、支持企业的技术引进;等等。四是直接管制扶植政策。最为常见的直接管制扶植政策是通过行政或立法的手段、干预企业的组织结构, 以增强幼稚产业的竞争能力。五是优化市场环境。政府要努力消除市场失灵引起的对幼稚产业发展的障碍, 完善市场体制, 理顺市场体系, 为幼稚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产业结构政策,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但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 但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逐步下降。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转换较慢。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虽然很高, 增长速度较快, 但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主要是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增长不协调, 低技术、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有较高的比重,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的产品比重不高,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快。第三产业发展占GDP的比重还不够高, 产业素质较低, 技术能力较差。唐教授, 要解决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这些问题, 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

唐晓华:从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问题就是产业科技能力的提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形式不但包括产业间分工、还包括产业内部和产业生产环节的分工。因此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体现在高科技产业比重上升, 低科技产业比重下降, 而且体现在各产业内部科技含量提高以及产品生产环节科技能力的提升。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进步, 正是市场失灵的环节, 因而实施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是必要的, 政策干预的主要目标应确定为提升产业科技能力。

记者:对于在产业发展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 产业政策的作用目前还存着争论。有的观点认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WTO框架下, 产业结构政策是一种无效政策。产业结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政府应该发挥比较优势, 让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演进。唐教授, 您对这样的观点是什么看法呢?

唐晓华:这些观点使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首先, 政府能力对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关键性作用。如果政府能力差, 政府制定干预失当, 将会导致政府失灵的成本。其次, 发挥比较优势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 不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升级将会失去根基。再次, 全球化及WTO规则使产业结构政策实施的空间改变, 但所有这些并不能成为中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理由, 而应该作为有效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必要条件。

政府干预型产业结构政策之所以必要, 在于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而不是超越职能范围, 取代市场的功能。因此实施产业结构政策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 完善市场机制。科技能力发展需要要素市场的输入, 包括物质输入品、新技能、技术和市场信息、测试服务、故障检修服务、风险融资和新型基础设施等。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科技含量的提高, 技术、技能、信息、风险融资生产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对要素市场的健全程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自由市场在其有效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是最优的, 不注重发挥市场功能的产业结构政策必将是失败的。因而实施产业结构政策, 必须完善市场机制, 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条件下, 对市场功能无效的产业科技能力提升问题进行政策干预, 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 增强政府政策干预力。政府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是弥补市场失灵。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 政策干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政府的干预必须是科学的、恰当的, 否则政府失灵的代价将使得政策干预失去意义。另外, 政策干预过程容易滋生腐败, 不但会增加政策成本, 而且容易导致政策干预背离其目标。

因此, 加强政府建设, 提高政府能力是产业结构政策有效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改善政府组成,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知识水平;二是要实现决策过程的科学化程序化, 注重采集研究人员的智慧;三是要加强政府监督, 防止政府的政策实行过程中被利益集团俘获。

记者:经济全球化和WTO规则极大地限制了传统的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行空间, 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限制。从管理贸易看, 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 我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 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同样, 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使得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施行空间。但是, WTO对实施产业结构政策仍保留了一定空间, 允许的选择性政策空间主要包括技能形成、科技支持、资助创新、FDI促进与目标定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所有的不影响贸易行为的一般性补贴。在这样的国际经济背景下, 我国产业结构政策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和采取哪些手段呢?

唐晓华: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经济背景下, 我认为未来一定时期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行选择性的幼稚产业扶植政策。WTO规则下对幼稚产业实施保护已不可能, 但可以采取扶植政策促进其发展。因此必须选择具有广泛的正外部性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 充分利用WTO规则允许的幼稚产业保护空间, 在一定期限内, 以市场要素供给为基础, 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对其实行有限的支持, 主要是支持研究的开发, 并且在实施保护和支持的同时, 为其设定阶段发展目标以及营造适当的竞争环境, 使其有发展动力的压力。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传统产业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发展, 并支持其对落后的设备、工艺进行升级改造, 促进其与科技的结合。传统产业需要不断提升科技能力, 否则其现有的比较优势就会很快失去。所以必须采取必要的政策干预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的结合, 提升其科技能力水平, 实现传统产业内部的结构升级。传统产业的改造能力取决于科技创新体系对先进知识的创造、扩散和维护。因此健全技术推广机构, 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产业的联系, 促进科技知识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要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 要在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并提高系统集成能力,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在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同时, 应实施配套的创新政策, 逐步建立完善创新体系。

四是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依法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 努力构建企业、企业间或园区、废物回收及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经济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政策和财税政策, 对部分节能产品由优先采购调整为强制采购。

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 致力于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 作为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改变当前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的现状, 以提高行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大对农村公共设施投入力度, 消除城乡差距、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以城市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篇7: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为了对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严峻调整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 记者 (下面统一简称:记) 对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吕为群 (下面统一简称:吕) 进行了一次专访。

对外开放能够对国内企业形成倒逼机制

记: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相对而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水产养殖业的关系最为密切。关于这一点, 您能否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吕:我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必要而及时, 这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实现“海陆一体、协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也是实现整个亚欧大陆经贸一体化的重大举措。一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整个世界的经济乃至政治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因此, 从这个角度而言, “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将会对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 这个过程绝不会一帆风顺, 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方能实现。换句话说, 我们到底能不能将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转向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能否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从根本上来说, 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 而这也是时代赋予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一大责任。

记:一直以来, 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长期保持水产品进出口逆差, 并对我国的海产品出口导向型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您看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渐推进, 这种情况是否会变得更加严重?

吕:对于这个问题, 我跟通常的观点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的需要, 并不以出口创汇为主, 这一点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截然不同。

我认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低端水产品真正对我国造成严重冲击的, 主要是那些未达到欧美国家进口标准的低端水产品, 它们的价格低廉, 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内水产企业在我国低端水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权益, 作为一带一路枢纽的中国, 必须使用国际水产品进出口的质量标准, 加强质量检测和检疫, 保证进口产品质量, 同时也要加强我国水产品质量的监控。而在高端水产品市场, 我国的竞争力还相对薄弱。除了部分鲜活水产品, 大部分的份额被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据, 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大力发展的一个方向。而在流通竞争的情况下, 开辟一带一路以后我认为应该可以降低我国整体水产品的价格, 而且可以提高质量。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逐渐推进, 欧洲和大洋洲的国家会竞争我国水产品高端市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则会竞争我国水产品低端市场。

记: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 政府与金融机构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政府色彩将被淡化, 企业行为更为自主。自由贸易扩大的结果是水产品进出口门槛越来越低, 国际贸易结构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国际企业的竞争, 差异化企业的优势更为显著。对此, 您认为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应当如何应对这种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形势?

吕: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是非常正确的, 这也是我最担忧的一个问题。我们原来的竞争主要是在国内, 因此无论是管理还是生产, 都相对比较粗放, 科技含量不高。那么,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呢?我想从个人角度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近几年, 我一直与欧盟、亚太地区合作, 致力于推动建立世界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或产业联盟, 而且要达到国际标准得到国际认证。怎么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产业的所有环节都必须盈利;二是对社会有责任感, 保证生产的水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全过程对环境生态的保障。有一些国家推行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比如说印度尼西亚, 他们推行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 我们国家在黄、渤海海上实行的综合养殖, 上海实行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和水产合作社也非常不错, 这些都是良好的经验。对于中国水产企业走出去, 我认为不仅简单地靠高价收购国外企业, 而是要能利用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联盟的经验在国外复制可盈利、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国水产企业。

至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 我觉得是一个适者生存的过程, “走出去, 引进来”逼着我们在管理、技术等方面落后的企业苦练“内功”, 组建“抗强风雨”的产业联盟, 从而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现代化进程。

协同创新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很显然,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国内知名的水产养殖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您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

吕:领军人物可不敢当, 我只是为水产养殖业尽了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而已。我认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肯定离不开水产, 因为水产业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粮食安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看, 水产养殖业对于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上去了, 吃的问题解决了, 但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对于这个问题, 我觉得高质量的海鲜与河鲜产品的生产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想我国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要做到我上面提及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必须让我们水产养殖业每个环节都有盈利, 我们产业才能继续才能有人做, 没有盈利怎么会有人做;第二个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们必须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进行生产, 保证我们不能因为发展水产养殖而毁坏了我们现有的环境, 同时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安全的水产品。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抓手, 所以我们将来的研发配套, 整个产业体系形成都要围绕这两点, 方能保证我们水产业未来能够可持续性。

记: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耳熟能详的热点词汇, 对你而言创新不仅成为一个目标, 而是早就成为扎实而稳健的实践过程, 对于创新您是如何看待的?

吕:“创新”这个词最近几年提得比较多, 但这也会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 好像我们以前就没有创新似的。实际上从1986年开始, 我们的渔业发展非常迅猛, 甚至让整个世界都感到非常惊讶。那么,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认为, 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在繁育和育种技术等各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那么, 我们这里所谓的创新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 所谓创新, 并不是什么神秘难解的东西, 只要能解决我们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的理论基础,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创新的内容。简单地说, 要保障水产养殖的盈利性, 降低养殖成本是最直接的办法, 快速生长苗种培育、提高养殖过程成活率、饲料转化率等都可直接降低养殖成本, 它们相对应的理论技术的创建和应用都是创新。此外, 我们很少讲动物福利, 养殖动物行为监控就更少, 防止养殖动物亚健康是防病的关键, 相关理论技术都是创新点, 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保证生产的水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全过程对环境生态的保障, 水产品的质量不是简单地检测就可以了, 我们需要建立一整套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环境友好不是减少排放即可, 还需要系统科学地规划产业分布。我们现在的产业虽然需要许可, 但是产业布局没有科学的规划, 造成养殖设施落后, 木制网箱由于无法抗御风浪或恶劣的天气, 只能在海湾内使用;但是超高密度布局和落后的管理, 造成海底馋饵的淤积和水域环境富营养化, 病菌滋生, 底层海水和海床严重缺氧和酸化, 底栖生物基本无法生存, 自我恢复的生态保障体系完全被破坏。因此, 国际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系统科学的动态规划就是重要的创新内容。

我们如何布局水产养殖业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根据海岸带科学数据规划我们各种产业分布, 对我们整个中国的海洋产业的影响可能是会致命的。因此, 可以规划在富营养区域养殖藻类和虑食性动物, 在需要渔业增殖区域养殖鱼类等进行宏观调控。如果我们因为海域富营养化完全什么都不让养, 一味地搞生态修复也是非常不现实的;如果我们不进一步减轻捕捞强度和采用科学捕捞限额, 我们再进行增殖放流也是无济于事的。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我们要领导世界水产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就需要我们联合商、产、学、研、管多方进行协同创新, 不能仅仅重复性地复制, 应该去解决我们产业里真正面临的实际问题, 让我们在国际上产生核心竞争力, 真正做到能引导世界水产养殖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这个才是我们所谈到的创新的核心。

记:在前面, 您提出水产养殖业的整个产业链需要商、产、学、研、管多方配合, 而这种多行业、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则是其中的一大关键。那么, 在您看来, 如何方能真正地实现这种协同创新?

吕:这个我想简单地谈一下欧盟的模式。在欧洲, 水产业中的养殖、饲料、药物、水产设备制造、食品加工和包装等行业通过协会有着长期良好的协作, 为了未来几十年欧洲水产业的稳定发展, 又创立了欧洲水产技术创新平台, 将水产产业协会与教育、科研和消费行业有序地结合起来, 并成为产业连接欧盟政府的桥梁, 产业协会、教育、科研和消费行业与政府在该平台上沟通, 为政府科学规划2030年欧洲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视野。对我们来说, 应当像欧盟一样, 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水产技术创新平台或联盟。通过这样一个平台, 我们产业里面的教育机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行业协会 (水产的和渔业的) 、消费行业和国家管理部委都能够“互联互通”, 从而形成发展的巨大合力。这也就是我以前所说的, 在国内构建一个商、产、学、研、管等几方面的综合性联合体, 齐心协力地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平台和联盟中, 养殖户跟水产协会的关联是非常直接的, 他们养多少, 生态布局完全是受控于协会, 严格按照协会的要求来做。水产协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法律保护、信贷支持、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业辅导等综合措施进行扶持, 以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组合。水产协会承接部分政府管理职能, 在政府的指导下做好水产和渔业管理工作。消费行业为水产协会提供资金支持, 保障协会的正常运行;协会为消费行业提供符合质量安全的水产品, 消费行业负责销售, 获得经济效益, 从而完成整个产销链。教育科研单位为协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 保障生产出安全可靠的水产品;协会为科研单位提供部分科研经费以及科研场所。

上一篇: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下一篇:平凡的苹果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