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

2024-04-11

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精选9篇)

篇1: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凸显德育特色

郑州市第三中学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亮点。我校每学年都会组织班级特色文化评比活动,以我校的“校风、校训”主线,各班创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和学习氛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校的主旋律,下面就我校如何以建设特色班级文化,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我们一直努力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讲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办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出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美化班级环境。教室是学生的“家”,发动学生参与教室的布置,能在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有的班主任把教室墙壁划块分割,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完成。有的班主任确定布置的主题在班里征集具体的方案,从设计采购到制作张贴都发动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团队意识得以加强。

2、从环境布置中彰显班级特色。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要渗透出极富班级特色的文化气息。如班级的口号、班规、班训、班级精神等,要贴在教室的前方,教室四壁悬挂适合班级特征的名人名言,教室四周展示学生有个性的作品等。

3、办好黑板报。对黑板报的版面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版头、版面、插图,黑板报内容要围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班级的特色。

4、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文化。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我们要抓住闪光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培养健 全的人格,建立“班级光荣榜”,打造班级赏识文化,让学生在被赏识的积极氛围中成长进步。光荣榜是动态的,内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可以是小队,可以是个人,如学习进步的,劳动积极的,助人为乐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过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从中不断吸取丰富的营养,积淀文化的底蕴。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校全体班级走一盘棋,重建制度文化,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识的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是这样做得:

首先,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公平、好习惯、高效率。

其次,要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前,先组织学习学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引导学生分析本班实际,找出该班的特点、长处、不足,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通过讨论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个性特色的规章制度。

三、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精神引领行动,班级精神文化具有无穷的力量,她是全班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体现着师生共同认同与维护的理念、情感、价值取向,是规范学生行为、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班级特色,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每个班级应当塑造概括力强、震撼力强、号召力强的核心精神,使全体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我们的班主任均结合本班实际,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发掘学生的潜能,组织全体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精神的打造,进行宣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取得共识,确定出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围绕班级目标,每个小组可制定小组目标,每个人也可制定出个人奋斗目标。

其次,拟定班训。好的班训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如“读书乐,乐读书”、“三思五醒”等这些班训,匠心独具,富有创意,给人以回味美感。

第三是提出班级口号。口号是一个班级工作的基点,是班级目标的浓缩,是班集体的一面旗帜。如有的班级提出了“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口号,班级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句口号设计,增强了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构建班级活动文化

塑造班级精神,打造班级特色,需要通过活动来培养。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富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级制度才能够得到执行,团队 精神建设、班风、学风建设才能够深化,班级的凝聚力、团队的战斗力和个性的活力才能够形成。我校的班主任是以下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1、解放思想,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开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价,如有的班在中队长的主持下开展生动有趣的辩论大赛“上网的利与弊”、“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等。通过这样的自主活动,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开展特色主题班队会。如“我的班级我建设,夸夸咱们班,名言激励我成长,寻找身边的真善美”等主题班队活动,通过特色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3、开展有益有趣、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如学习竞赛,每周一星,最佳小组评选,“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还可有班级元旦文艺表演,班内跳绳比赛、“绑腿跑”比赛等等既让学生尽展才华,又能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丰富学习生活。

4、延伸班集体活动的空间。把班级活动向校外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到敬老院、小区为民服务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社会阅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过程,我们会一直坚持摸索下去。

篇2: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

凸显中职德育课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特色――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例

文/杨小可

摘 要: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教师要实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就必须完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理念突破,逐步提高自己对教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那么,德育课教师如何贴近学生专业实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呢?

关键词:“二次开发”;课程资源;特色开发

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新课改提出德育课教师要实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理念突破,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整合、开发教材的权利,这对于能否事半功倍地实现德育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作为德育课教材编写者的专家们有专业知识、教育任务的标准背景以及学生身心的认知把握,他们可以在教材中泛化地“规定”德育教师应该培养某一年龄段的学生具备的思想道德素养,但不可能照顾到中职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具体的思想素质要求。同时,职业教育着眼于学生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改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师在逐步提高自己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中,尤其要加强内涵建设,彰显专业教育特色。

教材的二次开发目的在于能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改革若干年的实践中,本人观察到德育课教师教材的二次开发中,更多的是结合本校教学计划安排,对所用教材做出增删、整合、重组及课外补充资料的因时变换等,却仍较少在课程资源尤其是课程资源的专业特色上做足功课,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学生而言,将大大降低他们学习、参与体验的兴趣及主动性,失去专业特色的中职德育课容易沦为小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老调重弹,为学生所轻视,德育目标的实现必然大打折扣!

那么,中职德育课教师应该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实现课程资源的特色开发呢?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例,从科任教师的角度,对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两大课程资源的专业特色开发进行了探讨。

一、以学生专业为线索,整合校内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教材外,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经验和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课程资源。此外,校内各种专用教室、教学设施、图书馆和校内各种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这些对教学有价值和意义的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我们的教学领域服务我们的教学,它们需要德育课教师能动地去挖掘、选择和运用。作为德育课教师,要用敏锐的洞察力,挖掘一切对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并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进行归纳、分类,作为德育课教学因材施教的切入点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

《职业生涯规划》的德育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①为了切实实现教育目标,教师要在因材施教、因专业制宜方面狠下工夫,准备有关该科课程资源的详尽资料。

1.整理所教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及专业实践活动计划

德育课教师作为公共课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学校学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但必须对它们有简单的了解,最起码要知道自己所教学生的.课业要求,知识、能力倾向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德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借调专业科室的专业培养大纲进行概括性的了解,(www.fwsir.Com)再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教师也应熟悉学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实习、考证、技能竞赛、文化活动、校园招聘等实践活动安排,以备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不同阶段的目标确立、落实目标的发展措施及相应的素质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2.对所教学生进行深入的摸查

如,到校招生办了解所教专业学生的入学分数、志愿、家庭基本信息等。此外,每个专业带班班主任都会给本班学生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德育课教师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合作,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共性与个性,进行面向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职业生涯指导。同时,要掌握往届毕业生中,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创业有成者的资料,整合作为最鲜活的课程资源。在实践中,学校向社会收集上来的本校优秀毕业生等资料用于对外招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善

于借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课堂所用。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更要重视师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及感受,教师要对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它们撰写成具体的课程资源,为教与学服务。

3.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还应当开阔视野,动员学校一切可利用的其他资源形成立体的课程资源

如,在进行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的活动中,可以联合校职业指导办公室、社会实践调查小组进行,解决科任教师活动渠道狭窄的问题;寻找职业生涯规划课与学生专业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连接点,合力完成职业生涯设计作品,本校计算机专业课就为该专业学生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排版、设计为任务的教学项目,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提出各具特色的设计形式要求;本校某些专业开设有《应用文》选修课指导学生撰写求职简历,相应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就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教学时数;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等为教学服务,如,向学校提出建议,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要求,调整图书结构,适当增加一些职业人生类的励志书籍或职业规划、时间管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实用书籍供学生课外阅读等。

二、挖掘校外行业资源,深化课程教学

校外课程资源作为辅助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家庭、社区、工厂企业、网络化资源乃至整个社会中可用于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等资源。由于校外课程资源具有极强的地方性,内容上不可能统一,也没有能照搬的开发模式可循,其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但德育课教师也并非无可作为,应走出学校的狭隘视野,积极参与到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上来,深入挖掘社会行业资源,真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的教学目标。

1.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感情,找到学习的动力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蓝领人才,“就业率高于95%”②,但就业稳定度与质量并不乐观。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学生缺乏专业感情,在校期间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努力开发利用学生熟悉的家乡行业资源,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感情和服务家乡事业的热情,以此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11月汕头市荣获国家八部委授予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称号,此后,“全市出现电子商务应用热、培训热、投资热。,全市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的工商注册登记企业达

2197家,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达2万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30亿元,增长超过50%,增速居全国前列。”③汕头市有望被打造成为立足东南沿海地区、面向台港澳、服务东南亚的电子商务中心。德育课教师在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时候,要捕捉这些资源,将它们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为这一行业奉献力量的雄心壮志。

2.引入家庭资源,体会真实职业人生

家庭资源也是重要的校外课程资源,但大部分都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德育课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采访家长等形式了解学生家长的行业背景及职业经历,尤其是家长面对职业挫折、职业瓶颈的态度与方法。例如,我在教学电子技术运用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就通过学生采访家长,了解到有一些家长从事基层机电维修工作,他们就这一行业的苦与乐做了很朴实的概括,对学生做好职业人的准备非常有意义。如果条件许可,对个别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典型案例,可以邀请主角以讲座、谈心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近距离接触,让学生在普通的未来同行人身上体会真实的职业人生。

3.充分开发网络化资源,展示职业大社会

网络资源在校外课程资源中占有很重的份额,网络上充足的信息可以开阔教师思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背景及有力的学习工具。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化资源给学生展示职业大社会,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哪些,行业前景如何,行业中有哪些先进模范人物,对社会有什么奉献,还可以利用网络招聘启事探究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等。教师通过搜集网络资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交流的生成性资料建立课程资源库,利用Q群空间、博客空间等制作助学网络资源,为教学的深挖掘、拓广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参考某些学校很好的做法,将网络职业资源制作成画匾等作为专业教室的背景布置,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室不再粘贴居里夫人、牛顿的头像,取而代之的是在电子商务界叱咤风云的马云头像及其名言,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职业氛围的现代职教环境。

4.利用一切其他校外行业资源,让学生零距离体验职业

加强与学校各职能科室的合作,努力创造机会邀请行业人才来学校做报告,给学生介绍就业创业知识;邀请企事业人事管理者举办有关求职心理或技巧的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地方行业调查,用专业所学为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体验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中职德育课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拓宽视野,修正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学会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发出最适合学生、受他们欢迎的优秀课程资源,上“活”、上好德育课,并在课程开发中实现德育课教师的自我成长,改变“教书匠”的消极状态,做中职生真正的人生、就业导师!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7号,12月9日:附1.

②《中职毕业生就业率高于95%,专业对口率超七成》。中国网 www.china.com.cn

③《汕头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情况》。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官网www.gdei.gov.cn/

参考文献:

[1]唐保升。二次开发:让教材走向生本。中国教师报,(09)。

[2]张诚。杜威的教材观对“二次开发”教材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10(09)。

篇3:更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

一、要办“尊重的教育”

“尊重的教育”的主要内容指:1、教师尊重学生;2、学生尊重教师;3、教师尊重教师;4、学生尊重学生;5、其它尊重;

实施“尊重的教育”核心是德育, 关键是教师, 灵魂是师爱。但是要注意尊重的教育决不是放纵的教育, 不是无序的教育。尊重不应该给人这样的印象:似乎学生只能哄着、捧着。要知道“棒杀”与“捧杀”同样是会毁掉一个人的。有一句话“孩子总是自己的好”, 不错, 有很多家长有护短、溺爱的毛病。我们有些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也有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为了个人的面子和班级的荣誉, 对违纪事件隐瞒不报, 对学生早恋、校外拜哥们儿、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更是不闻不问, 自习课秩序混乱也不去管, 这恰恰是剥夺了违纪学生承担责任的权力, 也是对违纪者和受影响者的不尊重。倡导尊重的教育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越是尊重越要严格要求, 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具体体现,

二、关于自主管理

(一) 实施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既是教育学生的手段, 又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与指导下, 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与学习方面事务的管理模式;是学生通过民主讨论、民主决策、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新型学生观:把学生置于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 通过信任、尊重、、引导和激励等影响作用,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为每个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与环境, 促进学生主动修身、主动求知、主动健体、主动审美、主动劳动、主动管理、主动参与, 最后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也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即“六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二) 中小学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意识淡薄。

自主意识淡薄与传统教育的弊端是分不开的。传统教育中, 学生从小到大, 不论情愿还是不情愿, 都要被家长管, 老师管;不论有兴趣还是没兴趣, 都要被家长灌, 老师灌。于是学生便会产生这样的意识:我永远是被动接收者。他们要我做什么, 我就做什么。效果怎样不管, 只要能交差就行。长此以往, 学生的依赖性不断增加, 内动力不断消退, 独立思想逐渐丧失, 成为我们平日里讲的拨一拨动一动的木偶型孩子, 而老师们往往会评价说:“这是个好孩子。”当然还有一种学生在这种“管理”和“灌输”的模式下形成了逆反心理, 你要我学我偏不学, 表面顺从, 背后反叛。甚至背后破坏公物, 胡乱发泄。

2、教师观念问题

以往我们的老师实施学生自主、自治的观念比较淡薄, 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偏差。主要是两种倾向: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是自主管理, 就对学生听之任之, 不闻不问, 不给任何指导和激励, 重使用轻培养;另一类老师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 事必躬亲、包办代替, 甚至疲惫不堪。这种敬业精神值得尊敬, 但此做法实不可取。在此提出需要老师把握好“度”, 学生自主管理, 老师并不轻松, 要多下功夫、花大力气去培养学生、去指导、去激励,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等“上路”之后, 老师就可以松口气了。

有的老师对实施自主管理有这样一种担心:我们的学生素质太差了。诚然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但越是低素质的学生, 越更加需要加强自治, 只不过方法上要适当, 进程要放慢, 老师们付出的辛苦会更多。

3、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的问题

一是对自主管理的重视和研究不够, 另一方面, 在制定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组织活动中, 涉及到学生经济利益、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时候, 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 很少调动学生参与, 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 例如宿舍布置、先进班级评比、食堂宿舍管理等方面。

三、关于全员育人

在学校, 人人都是德育责任人, 这就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机制。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员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 事事是德育工作内容, 时时都是德育契机”的育人观念。我们的每一点时间, 每一寸土地, 每一节课堂, 每一项活动, 都应该是发挥教育功能的德育资源, 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应从细微琐碎的小事中去寻找教育的激情与魅力。树立全员德育意识, 以全体教师为骨干, 整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功能, 形成德育的合力。

班主任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 他要负责班级目标的制定、班风的形成、日常管理、个别学生教育等。同时班主任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 那就是协调、调动作用。班主任应该调动一切与班级教育有关的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课任教师也是学生教育的骨干力量,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 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科课程的德育主渠道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能力提高与道德素养形成的关系。在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中时刻铭记渗透学科德育点, 如文科、教育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民族精神、善良友爱、勤劳纯朴等观念;理科渗透求真质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爱护环境等意识, 体育、艺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也是如此。

篇4: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

制度与科研并举 建设德育队伍

教师工作承诺制。学校针对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及其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行了教师工作承诺制。内容包括:对学生微笑、与学生交谈、帮学生明理、教学生求知、给学生机会、为学生着想、替家长分忧、为社会服务。承诺制的推行,大大激励了教师敬业、爱业、精业、乐业的工作意识,教师们一改埋怨学生的情绪,以鼓励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班主任工作手册》。学校在原有德育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具有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特色、方便实用的《班主任工作手册》。手册不仅能清晰地反映班主任工作概况,而且便于落实、便于总结、便于提高、便于检查。

课题研究。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实验校,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实验校,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经验总结与推广研究》实验校,北京市教科所法制教育实验校,中华职教社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校。从1997年开始,学校先后进行了以“优化德育环境”、“知法、懂法、守法”、“职业高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构建职业高中德育工作体系”等为内容的课题研究实践工作。

宣传与活动并举 丰富德育形式

系列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德育活动。如“三礼”教育、校园文明使者展示、才艺技能展示、校园警示语评选、职业指导特色系列教育活动、阳光网络工程建设(即戒除青少年网瘾)活动、奥林匹克系列教育活动;聘请律师、大学讲师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与“读你心意”心理咨询公司进行合作,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展深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学校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模式,制定了《劲松职业高中校本德育体系实施方案》、《劲松职业高中学生素质评价方案》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学校围绕认识奥运、宣传奥运、情系奥运和服务奥运等主题,开展了各种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如举行学校奥运教育启动仪式;实现了“六个一”工程,即:开辟一个专栏、设立一个标志、建立一个广播站、办好一份宣传报、开好一次主题班会、搭建一个奥运教育网络平台;抓住国际交往的机会,向世界各国的朋友宣传北京奥运会;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开设特色课程,有烹饪专业的食品雕刻、面塑、糖艺,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人体彩绘、美甲,外语导游专业的韩语、法语小语种课程等。扎实、深入、富有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工作,得到了北京奥组委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学校被光荣地命名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的“同心结”交流工作在全市专项工作会上进行交流。

志愿者活动。早在10年前,学校就组织了一支充满活力、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活跃在车站、社区、养老院等二十余个志愿服务基地。近两年,学校志愿者服务队还承担了多项重大活动的服务工作,如: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运动员餐厅的志愿服务工作、温家宝总理宴请加拿大总理的宴会服务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参加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全部餐厅服务和食品的制作工作,还参加了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开幕式表演和文明观众拉拉队。今年,我校与正在建设中的奥运场馆——羽毛球馆签定了共建协议书,在那里设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北京奥运理念,了解奥运场馆建设,更好地为北京奥运服务。

转变与创新并举 寻找德育突破点

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正在发生新的转变,而转变的核心就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为此,学校强化职业指导工作,在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上积极探索,寻找切入点和突破点。

职业生涯设计。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定期开展职业指导系列讲座,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自己所学专业在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上的要求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学校举办 “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辅导,班级、专业、学校范围内的讲评,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同时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最后的职业生涯设计优秀作品展览,就像一幅孕育深刻含义的画卷,诠释着学生积极的人生观、择业观和价值观,同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特色活动之一。

才艺、技能展示。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职高学生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之所以有着很强的厌学情绪,是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少得到鼓励和表扬,以及缺乏自信有直接关系的。基于这方面特点,我校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道德修养、生存意识、职业意识等综合能力上下工夫,用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深受学生喜爱的“才艺、技能展示”活动,内容、形式、作品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商定、设计、制作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展示活动突出体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搭建平台,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团结协作意识、职业道德修养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当学生把在职业高中学习一至两年期间的学习成果,如中餐烹饪专业的食品雕刻、面人工艺,西餐烹饪专业的套餐设计,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服务技能,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造型设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网页设计、动画设计、PHOTOSHOP操作技能,影像艺术专业的学生摄影作品,艺术专业的学生声乐、器乐音乐表演,英语导游专业的中、英、法、韩文导游等本领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能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中看到自信和自豪,这在他们走入职业高中前是很难看到的。

每次展示活动,学校都请家长和用人单位包括社区的居民到学校来观摩,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认识职业教育,理解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

发挥榜样的力量。学校每年都通过评优工作,大力表彰在学习、社会实践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如今年,我校开展了“校园十佳学生”表彰活动,候选人由教师学生共同推荐,全校评比产生。在全区评选十名优秀学生时,我校有两位同学入选。精心设计的表彰活动,达到了语言无法实现的教育效果。

篇5:推进德育创新 提高德育实效

提高德育实效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

青岛市城阳区职教中心建于1995年,现有在校学生5600多人,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中职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几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中职德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了“就业导向,文化引领,创新推进,队伍保障”的德育工作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推行文化管理,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最有竞争力的资源。近几年来,职教中心按照“以建设学校文化为主线,以实施文化管理为重点”的工作思路,构建了“物质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制度文化规范道德行为,精神文化凝聚师生人心”的三位一体的学校文化建设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文化管理,通过管理人的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达到激励师生共同进步、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建成了文明、优美、温馨、安全校园,装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和良好的人文关怀,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制度文化建设坚持人本化理念,充分体现关注学生发展的特点,各项规章制度具有鲜明的“激励人”、“发展人”的功能。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责任〃奉献”确定为师生的核心价值观,把全校师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凝练为“务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形成了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训校风、师生价值观在内的价值观体系,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涵,打造 了学校文化管理的思想基石。

培育共同价值观是文化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由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到走向文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学校制定了文化管理实施意见,申报了国家级和省级文化管理课题,在学生共同价值观的培育方面突出“四个结合”,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管理特色。一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学校通过每周举行早升旗仪式和主题班会,每季度召开学生思想行为总结会,每学期评选和表彰各类先进,对全体学生进行共同价值观的灌输和培育,强化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二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校园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技能比武活动,举行班级文化建设和宿舍文化评比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和礼貌礼仪展示活动,在活动开展中贯穿价值观教育,让全体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先进文化的熏陶。三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完善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健全了德育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规范,落实检查和考核的各个环节,重视制度文化的导向和引领作用,较好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四是把价值观的培育与学习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学校建立了企业文化长廊、劳模先进长廊和优秀毕业生长廊,着重展示海尔、喜盈门等大型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规范和辉煌业绩,宣传全国劳模和技术能手的优秀事迹,介绍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才道路和展示“企业小老板”风采,让学生接触企业优秀文化,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还定期聘请著名企业家和优秀员工作报告,帮助学生树立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现在,大部分学生已认同了“责任〃奉献”的价值取向和“务实创新”的学校精神,形成了诚信、感恩、守纪,自信、宽容、爱校,文明有礼、崇尚劳动和敬业乐群、报效祖国的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学校文化的价值引领、情感激励、规范调节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二、创新教育模式,逐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德育工作中,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在抓好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创新教育工作模式,实施感悟式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目标管理,促进了学生良好个人道德的形成。

(一)实施感悟式道德教育。

感悟式道德教育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一项工作创新。感悟式道德教育是学校创设一定德育情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学习道德知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一种新型德育工作模式。2007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设道德讲堂,进行感悟式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把道德讲堂纳入课程计划,作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感悟式道德教育的内容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思想状况确定,道德情景的素材主要借助有效的社会文化资源,如于丹的《论语讲座》、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中国十佳道德模范事迹和抗震救灾英雄人物事迹等。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学校把社会文化资源与德育课程内容重新整合,形成了与德育课程相对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四个主题系列,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感悟式道德教育以开设道德讲堂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为活动单位,通过看、写、讲、评四步教育法,即组织学生收看校园网统一播放的录像资料、写出个人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交流、评说人生感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而通过润物无声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化为高尚的道德品质。

感悟式教育的具体活动计划和各教育主题的思考题由德育教研室制定和设计,道德讲堂每周一节,两节课为一个教育内容循环,由德育教师组织实施。为确保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学校健全了组织保障,实行跟踪研究指导,推动教育效果不断提高。在向学生进行孝德教育时,学校统一播放了于丹的讲学资料,德育教研室拟定了学生讨论题目,德育教师指导学生在写心得和开展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出孝道的具体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孝敬父母,体验亲情”的实践活动,品悟古人的高尚品德,感悟自己的存在问题,定准自己的行为方向。很多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的孝敬和感恩只停留在口头上,通过这次活动才真正明白了孝德的真正含义。

(二)推行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也不是通过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所能奏效的。按照循循善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在一定阶段内改掉一个或几个坏毛病,养成一种或几种好习惯,近两年,学校在实行学生校园行为积分和诚信积分的基础上,实施行为养成目标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就是在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身行为习惯的基础上,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进步措施,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养成和阶段性评价,在“自订行为养成目标、自寻行为养成方法、自评行为养成效果”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实现学生个人道德素养全面提高。

学校为每个学生印制了《行为养成评价手册》,学生自订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经家长和班主任认同后,由本人填入手册,并通过主题班会、张贴目标汇总表等形式,向全班同学和任课教师公开承诺。《行为养成评价手册》设“行为习惯养成记录”栏,学生对照自订的改进措施,定期记录良好习惯养成情况。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评价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两次,评价形式有个人自评和他人互评两种,他人评价又分小组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班主任评价,评价意见都要填入《评价手册》。学校把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同平日进行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貌礼仪教育、诚信守纪教育紧密结合,把实施情况纳入对班级、班主任和专业科的考核内容,纳入学生个人学分,与就业安置挂钩,逐步构建起学生道德教育的新型机制。

实行学生行为养成目标管理,是学校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实施的一项具有自警、自醒、自励、自律作用的德育创新模式,是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尝试。一年多来,不少学生在这项活动中改掉了抽烟、说脏话、不尊敬师长的坏毛病,养成了见到教师主动问好、乘车主动让座、回家主动做家务等好习惯。学生的良好行为表现得到家长和社会普遍认可,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企业领导和工人师傅称赞。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强有力的班主任群体

城阳区职教中心有100多个教学班,需要一支长期坚守岗位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建校以来,学校把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富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解决了班主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初步建立了一支愿意做,能做好和长期坚守岗位的优秀班主任队伍,保证了德育创新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班主任的培训交流,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搭建平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教育艺术。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专业性岗位。学校把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素质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按照“责任〃奉献”的价值观要求,通过文化管理和文化活动,引导班主任教师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惑,把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身心地倾注到班主任工作上,用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体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学校实行菜单式班主任培训,不仅聘请专家教授讲理论和理念,更多的是介绍正确理论、理念指导下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方法。在校本培训中,特别重视如何召开主题班会、如何指导班委会工作、如何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与家长沟通等问题的讲解,切切实实地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学校每学期选派优秀班主任代表到省内外先进学校学习取经,开拓视野,2007年组织部分优秀班主任到上海参加全国的专项培训活动,使班主任的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重视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新分配来校的青年教师,先由政教处进行岗前培训,然后安排在第二班主任的见习岗位上,让其尽快熟悉班主任业务。学校制定了《班主任结对学习实施意见》,青年教师在结对教师指导下,每学期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公开课,召开一次任课教师协调会,撰写两个班干部培训方案并实际施行,促进青年班主任与骨干班主任共同成长、共同提高。目前,全校年龄30岁以下和教龄不满10年的青年班主任已占班主任总数的75%,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主力。

学校建立了每周班主任例会制度,每次例会都有明确的主题,都有中心发言人,都有案例分析,便于促进交流和提高。创办了《班主任之友》月刊并出刊89期,介绍国内外优秀教育经验,刊登本校教师的经验体会和工作反思,深受广大班主任喜爱。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和一次班主任论坛,每年一度的教育教学研讨会都要交流班主任论文,推动班主任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学校申报了《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等省级科研课题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主题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实效性研究》的国家级课题,有多名班主任参与研究工作。形式多样的培训和大量交流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升华了班主任的精神追求。

(二)完善班主任的考核机制,让班主任的艰辛劳动得到应有回报。

班主任工作是教师与学生深度接触,相互作用的劳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尝识”。推而言之,班主任最大的心理满足就是自己的工作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和褒奖。

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考核标准及办法》,每学期根据班主任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机制。班主任考核由政教处和专业科共同负责,两个部门各占一定权重。班主任的业绩 考评包括个人工作完成情况和班级管理量化得分两部分,班级的学风和学业成绩及专业技能成绩列入考核内容。班主任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两个学期均获一等奖的即为优秀班主任。学校实行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班级分类考核,适当增加工作难度较大班级的得分权重和评优比例,较好地体现了客观公正的原则。2007年,学校出台了《星级班主任评选办法》,教师获得一次优秀班主任称号即为一个“星”,连续三年或累计四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的为“三星班主任”,连续五年或累计六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的为“五星班主任”,累计十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的为“十星班主任”。这一举措,对于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坚守班主任岗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合理的考核标准、严格的考核程序和富有实效的考核结果,维护了班主任的心理平衡,赢得了广大班主任的高度信赖。他们纷纷要求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创造优异成绩,争取在班主任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强化班主任的价值定位,营造以从事班主任为荣的学校氛围。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做班主任难,做职业学校班主任更难。近几年,学校认真研究和分析了班主任容易诱发职业倦怠的思想和工作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以从事班主任为荣的学校氛围。学校坚持把班主任工作记入工作量,每月拿出教师绩效工资总额的10%用于班主任津贴和奖励。对于评出的优秀班主任,学校每年暑期组织一次外出休假,每学年初安排各专业科优先聘任。获得三星班主任称号的教师,每周增加相应的课时量,工作津贴高于普通班主任,在各项评选中享受优先待遇,在职称晋升时可按不同梯度加分。五星以上班主任有赴韩国友好学校参观访问的机会,每年母亲节学校都要邀请他们的亲人到学校座谈,增强优秀班主任的幸福感,让他们体验真正的成功和满足。学校大力倡导“为班主任服务”的理念,努 力为班主任创造合作、信任、宽松的工作环境。

2008年1月,学校在四届四次教代会上,明确提出了“让星级班主任成为全校最受尊敬的人”的响亮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全体班主任教师。在城阳职教中心,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青睐。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感受学校的真情关怀,许多班主任更加钟爱自己从事的职业。他们表示,“牺牲和磨难,我无怨无悔。班主任工作,我愿永远干下去。”

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城阳区职教中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文化管理中实施德育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成为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的首选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发展步入进出两旺的良性循环。我们深深体会到,先进的学校文化是事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正确选择。只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才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就业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管理,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的研究探索,努力开创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6:遵循德育规律提高德育实效

几年来,我校从实际出发,遵循德育规律,加强德育的目标化、系列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德育实效。

一、整体规划,具体着眼,制定阶段性德育要求。

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制定阶段性教育内容与要求,形成系列。横向分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科学、文明守纪、民主法制、意志品格、辩证唯物主义等十个系列;纵向按年级循序渐进对十个系列分别提出具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螺旋提高。如“热爱祖国”教育,一年级要求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名、首都,知道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尊敬国旗,懂得举行升旗仪式,学唱国歌;知道队旗、少先队组织;热爱自己的家乡。二年级要求知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尊敬国徽,认识中国版图;懂得少先队组织的一 般知识。三年级要求唱好国歌;认识世界版图;初步了解家乡的主要物产和名胜古迹;有爱家乡爱祖国的自豪感。四年级要求知道家乡的著名人物、祖国的.民族英雄;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有民族自尊心。五年级要求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逐步树立长大为建设家乡、振兴中华做贡献的理想。六年级要求知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立志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我们大图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和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形成制度,开展生动活泼的经常性教育活动。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形成制度。

1.月传统活动。

如三月为“学雷锋学赖宁・良好意志品格”月,四月为“常规训练・热爱人民”月,五月为“学习英模・热爱劳动”月。每个活动都定有教育要点、训练要求和检验形式等,由校长室组织实施。

2.“两三三”活动

“两”指“七色花”活动、“做文明少儿”活动“三三”指树具有大雁精神(守纪律)、春风精神(讲文明)、水晶精神(讲诚实)的优秀学生代表;评选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生。“两三三”活动各项内容联系紧密,以“两活动”为基础,逐项深化。如“七色花”活动以《小学生一日规》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七件事:仪表端庄,带齐用品;尊敬师长,问好行礼;上课专心,作业及时;做操认真,动作到位;活动休息,文明守纪;集合排队,快静整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各班级根据“七色花”活动评比内容与要求,定期检查并予以记载。“做文明少儿”活动则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要求。第一 学期末根据“两活动”的评比情况,树立“三精神”优秀学生代表;第二学期末根据“两活动”和“三精神”评比情况,评选三好生。“两三三”活动由班级组织实施。

3.智能竞赛

用小动物的名称命名每种竞赛活动,如“小画眉奖美术竞赛”、“小熊猫奖书法竞赛”、“小百灵奖唱歌竞赛”、“小孔雀奖舞蹈竞赛”、“小猕猴奖智力竞赛”、“小喜鹊奖作文竞赛”、“小金雀奖故事竞赛”、“小白鹭奖数学竞赛”以及“小丹鹤奖优秀作业展评”、“小燕子奖手工作品展评”等。每月举行一种活动,在班级、年段预赛的基础上进行校级决赛,分年段评选名次。这些活动由少先队、教导处和学科组组织实施。

4.德育基地活动。

德育以县关协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成长教育基地”,以县武警中队为主体的“共学共建教育基地”,以县图书馆和县少儿读书协会为主体的“红读教育基地”等。

由主体单位和学校共同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观、访问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竞赛、调查、军训等。

5.假期德育系列活动。

篇7:凸显德育教育特色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德育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__中心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黄老师,我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么个高规格的会议,也非常敬佩我们街道主管教育的领导们有高瞻远瞩的谋略,他们在获得硕果累累的同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教育事业始终坚持做到不停步,不满足,时时以居安思危的责任感鞭策自

己,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在我就__教育如何实现第二次跨越,发表我个人的看法,有说不对和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导。我主要从学校德育工作来谈。到2005年底,我们街道各校的硬件建设已全部得到完善,各校在教育工作中也频传捷报。这标志着__的教育已实现了第一次的跨越,而且这一次的跨越重点是在硬件上。接下来,如何实现第二跨越,我认为在德育工作方面应该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全力践行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如下:

第一大点,转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职业素质

我记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曾语重心长的说“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的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因此,我觉得教育观念是老师素质的核心,他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益的重要一环。我从3点谈起:

第一是: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教师任何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责任感,自觉树立服务意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被关注、被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与敬业的力量。这样的服务态度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学生也会受其影响,慢慢的内化为自己的品德。

第二是:为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学然后知不足。在知识大爆炸的当今社会,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让孩子们乐学,让自己乐教,享受工作的过程,感受教育的快乐,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我认为,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建立老师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鼓励老师多学习,看好书,看有用的书。

第三是:老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教育部门也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老师

有这样一则关于“铁棒与钥匙“的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这时钥匙来了,只见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都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的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的确,每一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用再粗再硬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将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人的心灵世界。所以,作为老师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教育部门也要全身心地爱自己的老师,大家才能用心的去学习和工作。

第二大点是: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提高德育整体效益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地位、作用不同,各有优势和不足,三者以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形式占据了学生整个的生活,三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有利于发挥三者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上的不同特色,学校教育长于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三者的有机结合,还有利于防止德育工作仅仅按常规、惯例去进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网络,能整合三方面的力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德育环境。我认为,建立这样一个网络,需要教育部门出面协调,或者说制订出能规范三方都必须履行的相关文件或制度。

第三大点是:加强德育科研,指导德育实践

第一:提高对德育科研的认识。

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涉及面广的大事。为了减少盲目性,提高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要争取各级教科研单位的支持帮助,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工作提高到科研的高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尽可能要求每位教师自己确定德育课题,共同进行研究。

第二:强化德育科研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德育科研课题。我校开展的“积淀文明,争创金章”德育课题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有机整体。在这个课题下,还要坚持开展国防教育为突破口的德育课题实践,开发小学生健康心理培育的新课题。在专题研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初见端倪。我认为我们街道要以“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为主要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德育实效。

第三:改革和构建德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研制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导向作用我认为十分重要。我们要制订的评价体系要从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长远视角考虑,他们的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制订出科学、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各位领导,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__要实现教育的第二次跨越,德育上必须要收到良好的实效,这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为__教育成功实现第二次跨越画上厚实的一笔。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__中心小学2007年5月14日

篇8:优化德育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1. 吸收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可以说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学的总体规划布局,决定了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学理念是引领和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标。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首要的就是要学习和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实质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如,教师要形成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让学生会学、乐学、体验成功的理念;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时发展的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教学做统一的理念;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注重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的理念等。

2. 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是对一节课从总体上做出的安排、布局,涉及到理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和重难点,涉及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运用,涉及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采用,涉及到教学环节或步骤的设置,涉及到先进教学理念的贯彻,是教师教学准备充分与否的保证,是组织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有人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等于一节课成功了一大半,这是很有道理的。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环。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与行为习惯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实效性的归宿也在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学生自身对学习的看法及理念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极大地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实效,必须改变学生对德育课及德育课学习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改变学生 对德育课 及课堂学 习的认识。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往往还停留在以前的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上,认为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或空洞的说教,没有认识到德育课其实是一门促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是生动活泼地主动参与探究从而获得人生经验或指导思想的课程,是一门真正关注个人全面发展的学科。有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被动听和记”、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究的低层次学习阶段,这也使得厌恶学习德育课的情绪加重。所以,要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扭转学生对德育课的认识和观念,培养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 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部分学生的自卑感与挫折感还在影响着其思想、情绪和言行。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就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先适当降低对这部分学生的要求,让他们逐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逐步建立起学好德育课的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帮助学生分析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有学习的榜样;教师还可以积极与学生开展谈心对话,进行心理的疏导交流,使学生重拾信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投身到学习中来。

3.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这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挫败感,使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在教学指导中发现,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如预习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上课主动参与的习惯、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自学的习惯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方面的设计,所以,备课不仅要备“教”,还要备“学”。

三、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有效互动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会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当教学能正常开展,学生状态也不错的时候,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就是看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了,特别是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的深度。教师教得精心,学生学得专心、入心,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如何才能组织师生的有效互动呢?那就需要优化教学的设计和教学的方法。教师要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辩论法等教学方法,还要考虑如何合理组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以增强教学效果。

篇9:凸显地方特色 创新德育教育机制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职;创新

D432.62

德育教育工作是中职教育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加强中职学校是德育教育,既需要遵循德育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借鉴普通学校德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又要研究中职教育的特点,了解中职德育教育的现实背景,增强针对性,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鲜明特色。

一、中职教育的特点

(一)鲜明的职业性

中职教育在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同时,还要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即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与行业、职业人才需求紧密联系。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主要看其是否体现职业性、应用性和行业性特征。

(二)很强的实践性

中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学的综合教育,是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又要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技能,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

(三)就业的基层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为: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基层、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二、中职德育教育现状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中职学生的道德存在共性问题

目前,许多中职生在思想意识上存在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在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着种种道德困惑,出现道德素质下降问题。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倾向突出,社会责任感淡漠;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凸现;道德标准混乱,知行难以统一。

(二)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相对滞后,德育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构成的参差不齐,加之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多于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教育内容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时代感。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从而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品德教育缺乏战斗力与说服力。

(三)家庭环境的因素,增加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

从总体上看,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偏低,生活态度、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等存在一定缺陷,致使学生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

三、抓住中职教育特点,做好德育教育创新工作

阿勒泰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哈萨克族占全地区总人口的52%。新疆阿勒泰畜牧兽医职业学校是目前新疆唯一培养汉哈双语畜牧专业技术人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稳疆兴疆,富民固边”重任在身。近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形式,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能广泛参与的德育教育。

学校以哈萨克传统文化贯穿为主线,以政治课、专业课、社团活动、心理健康为四大重点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利用哈萨克传统文化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道德、法纪、心理健康、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马克思主义“五观”、道德与法治、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并把人格教育贯穿始终,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养成特色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分层次、分年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递进的育人体系。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政治课程

德育课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联系哈族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传统到课堂中,如《民族理论》课程中讲“民族”的概念,教师让学生穿着各自的传统服饰并带着各自爱吃的民族食品上課,通过让同学们交流哈萨克族的服饰、饮食、风俗习惯、地域分布等信息,自己总结哈萨克族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生熟悉的哈族传统文化的讲解引发学生对民族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的自我思考、自我总结、自我提高。

(二)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中,注重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学校在不断强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育。设计在专业实践教育环节,联系哈族传统文化中勤劳、朴素、坚韧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内外、长中短期专业实践期间必须参加统一安排的实习总结,对照哈族传统文化中的“节俭”等某项美德要求,检查自己在实习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取的进步。

(三)阿肯弹唱进课堂

阿肯弹唱是哈萨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哈萨克族男女老少人人能哼几句。2008年学校出资成立了师生阿肯弹唱团,编写“哈族将军英勇曲”“美丽喀纳斯”“小小技术员”“民族团结的天”“文明礼貌小巴郎”“马背上的大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寓教于乐,采用喜闻乐见的阿肯弹唱形式在学生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理想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人格教育等。有效地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溶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二者形成互动模式,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有效性。

(四)哈语心理老师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设置心理咨询室,聘请阿勒泰市2位知名心理咨询师定期来校咨询,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针对中职生心理特点,开展辅导与心理干预。尤其是学校2009年尝试开展此项工作以来,结合学校生源特点,聘请了哈族心理咨询师塔牙古丽·马海同志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成为全疆唯一能开展汉哈双语学生心理咨询的中职学校。

参考文献:

[1] 周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问题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第三批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汇报下一篇: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