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心得体会

2024-04-28

基石,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基石,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观后感

三角小学 陈连香

2014年2月20日上午9:00,学校党支部组织了我校全体党员在学校阶梯室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通过收看《基石》专题电教片,是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

《基石》介绍了王辉同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默默无闻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一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时代风采,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党员,我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带好班级,为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

一直以来,虽很投入自己所担任学科的教学工作,但重点还是放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工作,让更多的人支持教育,促进学校的发展。每一个班级就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每一位老师也就是一个窗口。加强家校联系,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做法,努力培养好每一位学生,这是我们老师应尽的,也是作为党员教师更应起表率作用。

三、积极并带头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深知自己在业务上不够精湛,但是要主动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所负责的工作应做自我批评。下定决心,在处理学校交给的任务要按时或提前完成。总之,通过观看这部教育片,让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尽心尽职,努力做好党员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

篇2:基石,心得体会

根据县局党委的通知精神,我所党支部于2014年2月20日组织全体党员收看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基石》,通过此次专题片的收看,每个党员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谢章雄: 通过这次学习,我又经受到了一次党性教育,收获很大。作为城镇所所长,我所党支部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时,要向电教片中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学习,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和分享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开垦的道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并教育下一代时刻缅怀其丰功伟绩。要以创先争优为抓手,把支部和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

李子省:身为城镇所副所长,要努力履行好沟通协调的职能,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不要太计较个人私利,跟集体、地区、国家的利益相比,个人利益算什么!不要搞内斗,这样只会使人力、资源白白消耗,损害集体和社会!不要贪图安逸,不肯付出,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出一把汗出一把力,才不会让人生枉来一遭,愧对自己的人生价值!

刘道阶: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无数先烈血肉之躯的付出,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的诞生。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包括千千万万未留下名字的革

命者,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雷兰春:这次电教片观看,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后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时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学习,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从而督促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通过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从而紧跟时代的节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其次,要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既要开拓创新,更要埋头苦干。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一行,不断进取、争创佳绩。在自己的岗位上,依据自己的承诺,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刘春莲:《基石》介绍了一批先进党员为党的事业甘当基石,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事迹。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年轻党员,我将以《基石》中的先进人物为学习榜样,踏踏实实地在平凡岗位上争先创优,努力培养自己的党性觉悟。

篇3:万物互联的基石

无论是苹果、谷歌等国际科技公司的技术革新, 还是以BAT为领头羊的国内互联网公司, 都开始对智能领域进行布局。智能硬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阵阵的创新浪潮, 让科技公司和传统制造商都跃跃欲试。也因此, 智能硬件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 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都是目前行业关心的焦点。

多方交汇凝聚根基

去年, 远在大洋彼岸的Google以32亿美元将一家在智能家居设计领域颇具潜力的公司——Nest收入囊中, Google这一举动被外界认为是布局智能家居市场的重要一步。众所周知, 智能家居作为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 也是智能硬件领域的重要分支, 这也成为Google涉足智能硬件的信号。而根据全球领先的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 Media Research发布的《2014-2015中国智能硬件市场研究报告》, 2014年全球智能硬件装机量达到60亿台, 预计2017年将超过140亿台。如此可观的数量和巨大的成长空间, 是这一行业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随着互联网和云端技术的加强,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智能硬件领域, 特别是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 智能硬件赋予了互联网这一虚拟世界的工具更为丰满和具体的形态, 这也是其跨入该领域的一大驱动要素。

智能硬件作为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互相交汇的产物, 与这两大领域关系密切。这也是智能硬件市场得以爆发的基础之一。实际上, 这种爆发并非偶然, 而是由多方因素促成的。

“云”的发展

最近几年, 云计算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市场也慢慢走向成熟, 以“云”为核心的各层面的应用纷纷落地, 人们对云计算和云应用的接受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给智能硬件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由于数据的大量涌现, 硬件设备本身所能承载的数据和服务有限, 更加精细的数据处理与服务交由云端处理才更加得心应手。相对地, 智能硬件也成为云服务落地到最终用户手里的最佳渠道之一。可以说, 当前“云+端”的模式是大多数智能硬件厂商的基本选择, 因为若没有云计算, 智能硬件将黯然失色, 没有智能硬件, 云计算也将失去一个到达和接触最终用户的重要机会。

物联网概念的兴起

与云计算遥相呼应的是物联网概念的快速兴起和普及。如果说云计算构筑了智能硬件服务的基石, 那么物联网则是将智能硬件带到世人面前的推手之一。要做到万物互联, 硬件设备的智能化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 物联网概念的落地和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硬件产业的开发, 也代表着智能硬件的发展前景。

移动化大潮

移动化大潮也是智能硬件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智能手机的普及, 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智能硬件外设的结构, 降低了技术成本, 当前, 手机作为终端之一连接其他设备方便快捷, 与手机联通、互动逐渐成为智能硬件的标配。按照这一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智能硬件市场也将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化于智能硬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推动了智能硬件市场的发展, 反过来, 智能硬件也促进了它们的持续进步。未来, 随着智能硬件的发展成熟,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化等已有的概念、应用, 也可能被重新定义。

渐行渐稳深拓市场

有研究认为, 全球仅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规模到2018年将达190亿美元。这一鲜明的数据, 都强烈地预示着全球智能硬件大潮正向我们袭来。

如果说2014年是我国智能硬件市场开始受到关注的一年, 那么2015年则会是该市场迸发魅力的一年。就在去年年初, 关于智能硬件是否会有刚需的问题还在讨论之中, 一年之后, 这个问题即便存在争议, 但智能硬件技术的不断成熟、产品种类的快速丰富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伴随着购买成本的持续下降, 大众对智能设备的好奇与需求正在快速增加。

智能硬件市场终于迎来高速发展期, 让我们看到这一市场逐渐加速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各路资本家的纷纷加入;另一方面是新老厂商的入局, 既有BAT等互联网巨头和一大批新兴创业型企业, 也有传统家电厂商蓄势待发。

基于这样的发展背景, 我们相信, 今后智能硬件市场的竞争会更有激情。由于消费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对于智能硬件产品也将更有包容性;而厂商们在经历了初期的热情与迷茫之后, 对于智能硬件产业的商业化将会有更为成熟的思考。同时, 科技巨头的进入为智能硬件产业的系统平台搭建提供了保障, 也有利于智能产品的标准化。对于整个智能硬件产业而言, 其发展趋势呈现几方面特点。

首先是互联网巨头公司对基于服务平台的搭建情有独钟, 无论是国内BAT、小米、京东还是国外谷歌、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 面对智能硬件领域这个大蛋糕, 比起做硬件, 它们更倾向于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为智能硬件开发者提供云服务、孵化器、开放接口、数据分析等基础, 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聚合智能硬件的开发者, 从而形成以自身业务为核心的智能硬件产业链。

其次, 对于众多智能硬件初创企业来说, 深耕垂直领域才更有机会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目前中国智能硬件市场重要的几个细分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数据显示, 今年中国智能家居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分别超过430亿和100亿。可见, 在目前智能硬件市场还不甚成熟的情况下, 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更为保险。

再者, 随着智能硬件领域参与者的不断增加, 以及产品种类的递增, 智能硬件的标准化也将到来。这表现为App的标准化、平台化, 硬件接入标准的开放, 以及应用软件操作层面的开放, 加上硬件接口标准的统一, 整个行业将更规范。

紧锣密鼓筹布局

近年来, 环顾国内科技圈不难发现, 在众多领域中均有科技公司的身影, 智能硬件领域也不例外。尽管目前智能硬件市场的井喷式爆发还未到来, 但是各家的布局已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除了BAT外, 京东、小米、360等纷纷开放自身平台, 打造智能硬件生态圈, 各种智能硬件层出不穷, 在融资上也是一番比拼。一时间, 中国智能硬件圈热闹非凡。

在众多发力物联网、抢占智能硬件领域的巨头公司中, 有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以众筹为切入点, 也有海尔、海信等着力智能家居, 还有小米等以战略投资入局, 各个企业都抓住契机进入该领域, 以期抢占发展先机。

BAT入局

智能硬件领域正在成为BAT下一个不可忽视的兵家必争之地。而作为行业巨头, BAT进军智能硬件总是惹人关注。

在今年的移动互联网大会上, 腾讯发布了“TOS+”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战略, 为行业提供实现硬件、人、服务相连接的底层系统——Tencent OS;同时为硬件厂商、芯片厂商、应用开发者提供内容、服务、标准、商业模式等支持, 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智能硬件开放生态。“TOS+”与此前推出的QQ物联、微信硬件开放战略, 共同构成腾讯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布局。无独有偶, 阿里也在不久前宣布成立阿里巴巴智能生活事业部, 全面进军智能生活领域。

相对地, 针对创新智能硬件, 百度去年就推出了“Baidu Inside”计划, 包括Baidu Inside平台, 基于智能硬件聚合销售推出的百度未来商店, 以及针对健康监测领域推出了dulife平台。目前, 该计划已覆盖智能语音、智能影音、智能健康、智能办公等领域。

解读用意

只要有新鲜事物都喜欢“插一脚”似乎是BAT的习惯, 但绝非纯粹凑热闹。那么, BAT进军智能硬件生态圈的思路和用意如何解读?

从BAT的布局可以看出, BAT在智能硬件的领域中比起硬件的制造更倾向于只做平台。因为这些公司本身在技术、大数据和用户资源等方面独具优势, 可通过把自身的计算技术、连接能力、营销渠道输送给合作伙伴, 进行基础设施的搭建。

做智能硬件的数据中心、连接器或者核心内容的分发以及中转站, 掌控整个智能硬件产业链的内容或者信息服务是BAT的思路, 它们押宝的是产品本身的内容与服务, 并将其作为角逐智能硬件领域的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在智能硬件市场还未有领军产品诞生之际, BAT的强势入场, 再次激起了创业者的激情。同时, 创业者们本身也必须依赖巨头们的核心数据、连接战略与渠道资源, 才能把产品推向规模化市场。

智能硬件与移动支付联袂上演

在国外市场, 苹果、三星、家乐福等都已推出或计划推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支付项目, 移动支付入口的争夺战已经打响。随着Apple Watch在国内将通过零售店供货, 其搭载的Apple Pay移动支付成为推广利器。在国内, 支付宝将与小米手环合作推出“手环支付”服务, 这是支付宝钱包开发平台宣布设立后在智能硬件方面的首次正式应用, 未来预计将与更多智能终端制造商合作, 探索可穿戴支付领域。作为智能硬件的一员, 可穿戴设备被认为在移动支付场景中更为方便。

不过, 目前国内的可穿戴智能硬件还在各自为政, 需要凭借制造多种支付场景, 来增加用户黏性, 拓展市场份额。尽管诸如“支付宝+手环”这样的配置目前使用频率并不高, 但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战略布局。就好比Apple Watch的推出, 虽然就目前从市场用户的反映来看, 其包括支付在内的一些功能的客户体验并非最佳, 但是仍然赚足了噱头。这与支付宝此前推出的指纹支付和未来将推出的“刷脸”支付一样, 其目的均是在概念层面抢占先机, 寄希望于这个市场更多的发展空间。

“冷”与“热”考验下的前行

现阶段而言, 国内并未出现颠覆性的创新智能硬件产品, 大多数产品市场反应平平。不论是互联网领域还是传统制造业都在智能硬件产业上忙得不亦乐乎, 但另外一端的市场——消费者似乎更像“围观者”, 智能硬件产业可谓“冰火两重天”。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行业热情与概念很热, 但是不少消费者、投资人持观望态度, 特别是代表性产品难得一见, 无法进一步引导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尽管年轻消费者热情满满, 但智能硬件产品良莠不齐, 有不少产品在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后便被打入“冷宫”。如当前火爆的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自行车等产品, 虽然借了智能之名, 但实际的使用价值难免有被夸大的嫌疑。智能硬件要引爆市场, 说到底还是需要回旧产品本身。

比如前文提及的Nest公司, 其成立仅仅4年便快速跻身美国十大温控器供应商之列, 在短时间内将大批同领域打拼了几十年的老牌公司甩在身后。Nest胜出的关键就在于, 它并没有像大部分厂商一样, 在移动设备、智能面板上大做文章, 而是思考根据空间环境以及用户需求, 主动设计服务参数。

篇4:浅谈海派基石

阎丽川在《中国美术史略》中有这么一段:近代的绘画(主要指中国画),在精神面貌上也有新的变化。虽说题材范围没有更多的突破,但在有些人的笔底,却继陈淳、徐渭、“扬州画派”之后出现了一种结实、活泼茁壮之气,逐渐扫除了清代“文人画”正统的那种清淡秀润的萎靡不振之风。也有些人吸收了东洋(日本)、西洋画法的某些特点,在造型上、在渲染扶衬上,显得浑厚结实,形体和空间关系更为实在。也就是说吸收融化外来的影响中,表现方法上又丰富、发展了古代的传统,使明清以来日益衰退的艺术表现力,开始有了新的转变。在各方面比较有影响的画家,从赵之谦开始算起,在上海、苏州一带有“四任”、虚谷、吴俊卿等被称为海派。

开派人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年),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思悲翁、笑道人等。祖籍为浙江东部嵊县(今浙江绍兴嵊州)。书法初学颜真卿,后师北碑。工花卉,自成一家。画风继承陈淳及“扬州八怪”中李复堂的长处,并融合金石篆刻于一炉,笔法沉雄、流动,结构新颖,是海上画派的开拓者。郑振铎先生在《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中对赵之谦的评价是:“常以浓艳丰厚的色彩,布置了全幅的牡丹花、桂花等等的季节性花卉,虽是满满的一幅,却毫不显得拥挤,更没有杂乱之感。他是在艳裹浓妆里呈现出他自己所特有的、下笔如风的、既紧密又潇洒的、奇妙的结构,他给予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现藏于钓鱼台国宾馆的《三秋图》是赵之谦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见图1),用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画秋菊、雁来红、蜀葵用没骨法,笔法以书入画,灵活多样,构图丰满,疏密有致,生动自然(见图2)。赵之谦在用色上富丽多彩,对比性强,善于把红、绿、黑对比强烈的三重色交相运用,使画面更加艳丽夺目。此幅作品与过去文人画相比,色彩要瑰丽得多;与宫廷画家的设色花卉相比,笔墨要生动、洒脱得多,达到了既有形似又有气韵的效果。

画面右上方自题“崇山一兄大人属,同治十一年三月八日赵之谦画,时将南行”,下钤白文“赵之谦”印(見图3)。史料记载,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一月,赵之谦43岁时,得到了“国史馆誉录议叙知县”这样一个文笔小吏的职务,被分配到了江西省。此图应为临行前之作,此后走上仕途便歇笔,由于官场不得志,年仅55岁的赵之谦卒于南城官舍。

赵之谦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亚于绘画上的成就,也可以说他的书法成就极大地帮助了他的绘画成就。早年受帖学影响,主要得法于“二王”、颜真卿,后受邓石如、包世臣影响转9币北碑。好友胡澍在其《六朝别字迹》序文中说:“其作隶书有延熹建宁遗意;今体纯乎魏齐。”

赵之谦的篆刻成就比其书法、绘画有更高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都从他处受惠良多。齐白石从赵之谦偶为之的“丁文蔚”一印中得到启发(见图4),将这种单刀写意篆法继承和发扬。

赵之谦在“书、画、印”方面都取得惊人的成就,达到了开宗立派的地步。他的艺术极大影响了之后的任伯年、吴昌硕等人。

前期领袖任伯年

任伯年(1840-1896年),名颐,原名小属,初名润,字伯年。后号“次远”,字“伯年”,早年因学费小楼仕女画,又自称“小楼”。祖籍为浙江山阴(今绍兴)。自幼从父任鹤声(淞云)学习“写真术”,后又从任熊、任熏学画,并从民间、西画中汲取长处,尤其受陈洪绶的影响最深。擅画肖像、花鸟、人物,间作山水,画风清新、活泼、明快,构图新颖,是海上画派画家中的佼佼者。由于他长期居住上海以卖画为生,故其作品极具时代感,深受社会的欢迎和赞誉。

任伯年的花鸟画,初学任熊、任熏,上追陈洪绶,直至宋人,因而其早期的作品具有工笔的情致。《上海县续志》载:“(任伯年)画人物花卉,仿北宋人法,纯以胶墨勾骨,赋色极厚,近老莲派。”现藏钓鱼台国宾馆的《藤萝双鸭图》创作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是任伯年客居上海第四年所作(见图5)。用双勾填色法画紫藤、水草,用没骨法画双鸭,画面线条简练而沉着,有力而潇洒,设色淡而不薄、雅而不浮,清新活泼、意趣生动(见图6),从风格上看正是其转折时期的作品。画面右下方自题“同治壬申嘉平伯年任颐写”,下钤白文“颐印”(见图7)。

任伯年讲究古法用笔,曾自言“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他以书法用于画中,并参于画意,给人以惊奇不凡之感。如现藏于钓鱼台国宾馆的《月季、麻雀》,画中叶片、花瓣、羽毛的描写都能看出阔笔墨迹中的按、提、顿、挫等多样手法,极细之画,必悬腕中锋,笔笔生动,点虱之间胸有成竹(见图8、图9)。任伯年对鸟类的观察相当细致,不但造型准确,还善于捕捉瞬间的姿态,从稍纵即逝的动势中来写神传情,将花卉和鸟儿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动静相宜,极为传神(见图10)。

任伯年的花鸟画在用色方面吸收了西画尤其是水彩画的一些表现方法,赋色浓丽,色阶丰富。如《天竺石头》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在掌控水与色、水与粉的能力,水色浓淡任其交融(见图11、图12),而层次清晰,明丽雅致,珠圆玉润。

任伯年晚期的花鸟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田园风趣图》是其晚年的作品,在画面赋色的方法上与前期又有很大区别,开始出现了一种没骨重彩的美。彻底打破了传统绘画“水墨为上”的理念,大胆地以色带墨,讲究色与色之间的节奏、色与色之间的碰撞,从色彩的变化中表现出更客观的世界(见图13~图15)。

任伯年是一个天才型画家,花鸟、山水、走兽、人物以及写照,无一不能亦无一不精,而且工、写皆擅,大小咸宜。吴昌硕、王一亭、徐悲鸿等都受其影响颇深,他对海上画派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近现代美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后期领袖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后改俊卿,初字香朴,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属仓硕、苍石,别号缶庐、老缶、老苍、苦铁、大聋、石尊者等。祖籍浙江孝丰县鄣吴村(原属安吉),长期寓居上海卖画。擅篆刻、诗文和书画,尤善石鼓文和写意花卉。画风受赵之谦、八大、石涛等影响,以金石篆籀的笔法入画,落笔豪放浑厚,气势雄伟,具有浓厚的金石意趣,对近代写意花卉影响很大,为海上画派中重要人物。

《菊石图》是吴昌硕六十岁以后所创作,水墨渲染,湖石上下秋菊两丛,以篆书写枝干,以草书写勾花点叶,一气呵成,淳朴自然。巨石以大笔铺写,行笔无棱角,柔中带刚,酣畅淋漓,给人以雅拙之感(见图16)。吴昌硕早年受八大影响,晚年多画未经雕饰的巨石,即如此作。画面右上题跋曰:“秋菊灿然白,入门无点尘。苍黄能不染,骨相本来真。近海生明月,清谈接晋人。漫持酤酒(去),看到岁朝春。寄山仁兄属画,庚戌三月俊卿。酒下夺去字,缶又记。”下钤朱文“苍石”“否老”、白文“古鄣”印三方。画面右上五行题跋,全以篆书笔法出之,以高古苍茫为宗,不计较点化之工拙与墨菊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吴昌硕的菊花有“写菊取有傲霜骨”之说,以表现他伟岸不羁的性格,此图无论从画的内蕴还是画中的题跋,都有这种寓意。

《珠光》这幅作品为吴昌硕晚年之作。他以金石草篆笔法施于线条,形似万岁枯藤,纵横恣肆,气势雄健,凝重朴茂,一改清代正统派软甜静净的沉靡画风,增加了画面的苍浑厚重之气(见图17)。

吴昌硕用色上喜用赵之谦那种浓丽对比颜色,画面效果强烈而不刺激,设色古厚,色中带墨,墨中带色,色彩层次递变自然。如《赤城霞》中,花瓣皆属红色(见图18~图20),但区别于冷红、暖红、深红、浅红等……潘天寿在评述吴昌硕的绘画时说:“昌硕先生在绘画设色方面,能打开古人的旧套。最显著的例子,是喜用西洋红。他大刀阔斧地用大红大绿,而能得到古人用色未有的复杂变化,可说是大写意花卉最善于用色的能手。”

在吴昌硕的作品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雅”与“大俗”相结合。他的诗句中曾有:“红时槛外春风拂,香处毫端水佩横。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惟有石先生。”(槛外的春风吹拂着色彩艳丽的牡丹,水仙的香气染透了笔端。牡丹象征着富贵,水仙象征着神仙,它们我都不羡慕,我只羡慕清奇、坚贞的石头。)《美意延年》这幅作品是吴昌硕晚年之作,梅兰竹菊谓之雅,牡丹吐艳称之俗(见图21、图22)。水仙和梅兰竹菊一样高雅为文人所推崇,而石头的个性吴昌硕非常喜欢,至于鲜红娇嫩的牡丹,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也将其融入画中。此时的画面中出现了兩个对立的因素:一个是雅(水仙顽石);另一个是俗(色彩艳丽的牡丹)。吴昌硕巧妙地将牡丹、水仙和石头三者融为一体,施以苍厚的笔墨来弥补胭脂之轻浮,又不失古厚朴茂之风格,达到了寓雅于俗的地步,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见图23、图24)。

篇5:《基石》心得体会

林头镇实验小学

许昌荣

按照组织的要求,我观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在革命斗争年代南粤大地曾上演一幅幅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广大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与忠诚支持革命,他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坚强基石。革命先烈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受到了一次非常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根林头,献身教育,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争作为学生服务的表率、敬岗爱业、无私奉献,为林头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1年1月26日,怀着对父老乡亲的无限眷恋,抱着对生活的热切期望,带着对未竟事业的深深遗憾,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自己为之奋斗的平凡工作岗位上,离开了我们,却也让我们记住了他,他就是王辉。他是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用默默无闻的奉献、用短暂而绚丽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青春之歌。他就像一根普通的蜡烛,默默的燃烧自己,奉献出短暂生命中全部的光和热;他如同一块平凡的基石,深深的融入泥土,展现着渺小身躯中满满的执着与坚定。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位优秀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形象,践行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党的无限忠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和不懈追求。

篇6:观看《基石》心得体会

――――――观看 纪录片《基石》心得体会

2014年2月21日上午九点半,在冯村中学党支部曾书记的组织下,我观看了广东大型记录片《基石》,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八分钟,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基石》讲的是南粤大地曾经上演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青山埋忠骨,大海铸英魂”,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革命母亲――李淑恒送子参加革命,痛失爱子后自己也参加革命最后英勇就义;红军阿姆――李梨英痛失爱子后仍然救助红军伤员;共产党员何瑛,还有革命群众何丽清在国民党搜山到来,为了革命同志的安全,大义“灭亲”的壮举,还有彭湃、陈铁军、周文雍等等革命烈士„„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革命走向成功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里程。没有广大的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持,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篇7:观看《基石》心得体会

根据中共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院2014年5月16日下午织全体党员及中层干部观看了由省委组织部制作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本人观看完该影片后,心灵受到了震撼,影片让我再一次缅怀了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基石》这部教育专题片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革命故事,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惜抛弃个人与家庭的私利,舍己取义!他们的无私,他们的壮举,他们的正义,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他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包括千千万万无名的革命者,我们不仅要在脑海里记住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还要时刻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我们正在分享着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去创造的和平环境。饮水思源,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先辈,我们必须沿着他们开垦的道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基石》这部教育专题片告诉我们,不能够忘记历史,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与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足于不败之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党的群众路线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中,我们就要做到听民声、为人民群

众谋求发展良策、树立党员的光辉形象。广大人民群众都是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惠及者,我们党员一言一行,人民群众

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政体基石的稳定源于群众的拥护与支持。通过观看群

众路线教育专题片《基石》后,我再次深刻认识到,作为一

名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牢固树立干

群鱼水情意识,始终把群众放心中,尊重群众、热爱群众,更要热情服务群众;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

风,工作要积极主动、热情高效、廉洁自律、公平公正;生

活中要养成艰苦朴素、健康正气的形象。这些也是党章对党

员的基本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员干部的深切期

望。

李启毓

篇8:地方“两会”,革新基石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民众不太关心媒体“两会”报道。但今年,几乎每天都有“两会”话题成为热点新闻。例如,仅1月19日这天,新浪新闻热门排行榜里,“海南省人大接受江泽林辞去副省长职务请求”列在第四,“区人大代表建议外地人在京未满两年购房应缴税”列在第七;而在搜狐排行里,“四川六位高官辞职”排在第六。这都是地方“两会”上爆出的新闻。民众要看他们选出的人,说什么话,做什么决定。特别是近来全国各地的人事变动,成为了牵涉民众利益的新闻。中央开出了使者百姓受惠的政策,但是,地方上由什么人去执行?《瞭望》去年有文章说,一些地方政商勾结,掏空中央政府有关政策。一些举动已经损害了中央权威。无疑,这种局面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扭转,特别随着一批新官员的亮相,人们想看到结果。在此境况下,从交通部部长位置上调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在当地“两会”上称:“现在压力很大。”有媒体预计,今年将看到一种现象更加普遍起来:治庸。干部不仅要不犯错误,不做贪官,还要不做庸官,这是更难的事情。报章报道,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往往是该国最优秀的精英。所以,未来竞争,恐怕首先是官员间的竞争,却是不同于“内耗”的旧义。“十一五”的第一大压力,是再做“平安官”,是不可以的了。

每年“两会”,都有媒体批评个别地区形式化、花架子的。今年的媒体说,“掌声少了,议论多了”,“省长做报告两小时缩短为80分钟”,“省委书记演讲只用14分钟”。但掌声少了、时间短了,这本身也是形式之变,同时,还有方方面面的形式,亦值得更加重视。比如到一些发达国家,首先看到是有序的城市外观,但中国有的地方,至少从形式上讲,还有待改进,比如,北京火车站的黑票黑车。因此北京市长王岐山在“两会”上说:“城市管理要能像‘超女’一样让市民激动就好了。”这话说得也颇有形有式。王岐山亦表示,北京的很多副市长、委办局主管领导都在“城市管理”广播里现场接过热线,介绍政府的工作。市民听这个电台节目可以解决信息对称问题。这也可以理解为形式的创新。类似的新鲜事还有一些,比如重庆“两会”期间,刘放等三名市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地公布了自己的博客,把每天的工作都发布在博客上,与市民、学生一起探讨政治;辽宁省人大代表乔素娴特意设计了一段手机彩铃:“听百姓声音,护人民权利。您好!我叫乔素娴,是省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地履行代表的职务,我公开了自己的电话,您想反映什么事情,请讲。”但更让人回味的还是另一种对形式的理解。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在上海“两会”上说,他不认为什么都简短了就好,“没有一定的程序和形式,民主就无法体现。比如针对某项重要决策,上午给你一大叠资料,要求你下午就必须表态,这样的程序如何能保证决策的科学与民主?”在政治的程序和形式层面考虑问题,是一种有意义的思维变迁,在以前的“两会”上,此种声音不多。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沿海发达省份上海和江苏今年共同新增的发展指标,上海还专门增设了“高技能人才占技术性岗位从业人员比重”指标。但仅从媒体报道上看,代表委员谈论科学的偏少。有时候,政协谈得多一些,人大谈得少一些;科技界别谈得多一些,其他界别谈得少一些。这也可以理解。人民代表来自人民,但中国民众的基本科学素养还不高,不仅地方“两会”,就是全国“两会”,这也是一个有待提升的方面。上世纪末,曾有一位新华社记者堵在人民大会堂门口,追问代表对克隆问题的看法,但许多人都“谦虚”地推说自己不懂。我们越来越处在一个科技即生活、科技即政治的时代,人民代表应该有对科学的深刻感知力。媒体报道,不少代表带着便携式电脑来开“两会”,但是,有多少人对网络的看法还停留在表面?是否还在用传统交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迥然有异的创新媒介?这都关系到一些影响千万人的重大法规的制定。提高代表委员的“科学议政”能力,是当前的一件大事。

篇9:观看《基石》心得体会

作为一部党员教育电视专题片、创先争优活动汇报片,《基石》选取有影响力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展现新时期教育、机关、农村、社区等各行各业基层党组织在党领导下和党员带领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阐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基石》专题片共八集, 第六集《提质量强水平——教育党建》片中主要介绍福建省高校着力提高学校党建科学化水平,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我认为学校党建只有服务中心,促进发展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彰显作用,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通过收看《基石》专题电教片,我受到了一次党性教育,坚定了党员教师的信念。我认真观看,受益良多。我要加强师德修养,锤炼业务能力,立足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当中去,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昂扬的激情,积极投身学校各项工作中,促进自身更好地成长和学校更好地发展。

篇10:观看《基石》心得体会

该专题片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专题片也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一个个像牢固基石的基层组织,铺就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道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战争岁月走向和平年代,从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

重温党的革命史,它有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无数为党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之所以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就是他们坚信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和执着追求目标。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革命战争年代,广东人民始终与共产党人同呼吸、共命运,倾尽所能支持党的革命事业。在大埔为安全护送党的干部进入中央苏区,革命群众用生命开辟出一条秘密交通“红色交通线”,1931年至1936年仅大埔先后有600多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革命烈士陈铁军、周文雍为了人民的幸福、民族的解放从容赴死。周文雍留下这样慷慨的诗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历史画面,令我的心灵得到洗礼,让我的精神为之震撼。

通过收看学习,我将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对照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深刻查找在改进“四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在思想上受到触动、精神上得到洗礼、心灵上得到净化、境界上得到提升,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观看过程中,我一次次被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深深地感动。心中牢记了党的伟大事业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和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以及“以一切为了人民”的神圣誓言打下的坚实基石。我们作为党的人民教师,也正是为后辈

奠定基石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牢记党的宗旨,以先进人物为楷模,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岗位。以坚定的步伐、昂扬的激情,积极投身学校各项工作中,促进个人更好地成长和学校更好地发展;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一名人民教师的风范,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带好班级,为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一直以来,虽很投入自己所担任学科的教学工作,但重点还是放在优等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转化上,对于中等生的关心与指导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二、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从正面上评价学校,促进学校的发展。每一个班级就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每一位老师也就是一个窗口。加强家校联系,让更多的家长理解并支持我校的做法,为学校教育的良好愿景出力是每一位老师应尽的。三、积极并带头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篇11:观看广东基石心得体会

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无数先烈血肉之躯的付出,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正是由无数先烈的血肉筑成的。正是他们抛弃个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重大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壮举,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石。正是因为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这天的和平和安宁。也许我们无法体会战火纷飞的时代艰辛,但我们明白了生活的来之不易,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昨日永远属于过去,这天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开拓完美幸福的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争取今后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谱写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爱护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真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努力推动本行业、本地区的经济繁荣、生态健康、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直至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这就是我们务必做的,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走进新世纪,应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几十年来,在中国,始终有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持续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我们要更加珍惜这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不要太计较个人私利,跟群众、地区、国家的利益相比,个人利益算什么!不要搞内斗,这样只会使人力、资源白白消耗,损害群众和社会!不要贪图安逸,不肯付出,为国家、为社会、为群众出一把汗出一把力,才不会让人生枉来一遭,愧对自我的人生价值!

篇12:韩国“国防基石”

发展沿革

韩国自行研制武器装备的历史并不长。在60年代末之前,韩国军队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由美国提供的,其自身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但是在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即要求盟友加强自己防卫力量,减轻美国防务负担)后,韩国意识到不能单纯依靠美国来提供武器装备,开始酝酿建立自己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1970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成立了国防开发局,统一指导本国国防工业的发展。同年8月,国防科学研究所作为韩国第一家专业军工科研机构宣告成立(首任所长是申广均中将),其主要使命是研究、发展、试验和评估武器装备及相关技术,增强韩国自主国防能力。由于当时韩国的整个军工科研生产体系均系初创,技术人员极度缺乏,所以成立之初的国防科学研究所只有个地面武器系统本部,主要技术人员几乎是清一色从韩国军队中挑选的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

针对自己技术底子薄、研制经验欠缺的现实情况,国防科学研究所决定从仿制武器开始,早期主要是仿制美国的M16突击步枪、M60通用机枪、各种地雷、60和81毫米迫击炮等步兵中小型武器。

1972年后,韩国制定了《促进军工生产临时法》,开始大量增加武器装备的研制经费,以加速本国国防科研生产体系的建设。国防科学研究所由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1974年成立航空器/导弹研发本部;1976年5月,成立水面/水下武器系统研发本部;1977年10月,成立国防系统试验本部;1981年7月,成立国防质量保证所(DQAA);1983年1月,国防科学研究所将总部搬到大田广域市儒城区;1995年5月,建立了地面和海军武器系统自动化试验场;1999年1月,兼并了国防信息系统研究院……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国防科学研究所已经成为韩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国防科研机构,可以研制陆海空三军的大多数武器装备。现在韩国军队装备的国产武器中有70%左右是由国防科学研究所研制的,可见该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韩国“国防基石”。

组织结构

国防科学研究所属于韩国政府投资的国有单位,隶属于韩国国防部。其组织结构为:国防部直接管理国防科学研究所董事会,日常管理工作由董事会选出的所长和副所长负责,在所长和副所长下面设有各部门负责人,分别掌管各专业研究部门的工作。现任国防科学研究所的所长为朴龙德。

目前,国防科学研究所主要由6个专业研究单位(地面武器系统研发本部、水面,水下武器系统研发本部、航空器/导弹研发本部、通信/信息/电子战武器系统本部、核心技术研究本部、国防系统试验本部)、3个辅助单位(军民两用技术中心、行政部门、安全控制中心)、4个大型试验场(镇海海上试验场、昌原机动车试验场、多乐台枪炮弹药试验场、海美航空试验场)组成。全所共有2500人,其中直接从事武器研制的专业技术人员占85%,研发支持人员占15%。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博士占29%,硕士占64%。

为了增强国防科学研究院的实力,韩国政府不但稳步完善其专业研究设施(现在已达56个),而且为其划拨的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加(现在已占到了整个国防预算的8%左右)。

部门实力

今天的国防科学研究所主要包括以下部门:

地面武器系统研发本部

这是该所最早建立的武器研发机构,也是到目前为止运作最成功、成就最大的部门。其研发范围包括火炮、机动工具、坦克装甲车辆、枪械、防空系统、反坦克导弹以及后勤支援系统等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地面武器装备。该部下属共10个专业实验室,其中重要的实验室有:

(1)装甲检测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试验和评估轻型或重型战斗车辆的装甲材料以及装甲结构的弹道特性。

(2)火腔系统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为军用车辆整合火控系统;为军用车辆研究主动防护技术;研发火控系统、自动导航技术和无人驾驶车辆;研究目标自动探测和跟踪技术等。

(3)坦克虚拟样车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用CAD技术设计样车外形,制作工程模型以及进行人机工程设计等。

(4)武器系统自动控制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试验及研究新的军用发动机技术,研究武器系统的目动控制技术、炮塔和机械相关技术以及稳定驾驶和腔制技术等。

(5)悬挂系统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研究和试验车辆悬挂系统及履带系统,进行军用车辆悬挂系统的公路和越野性能试验,研究和建立悬挂系统的控制数学模型以及研究如何减轻悬挂系统的重量等。

(6)化学分析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进行化学分析、研究合成化工材料等。

地面武器系统研究本部为韩军研制的代表性产品有:K-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K1和K1A1主战坦克、K200系列装甲车、KNIFV新型步兵战车、KM187型81毫米迫击炮、夜视夜瞄系统、野战炮兵营战术指挥系统、K-30“飞虎”双管30毫米自行高炮、K-2型5.56毫米突击步枪等。

水面/水下武器系统研究本部

该部主要是进行海军武器系统,包括水面舰艇、潜艇及水下探测技术的研究。该部共设有9个专业实验室,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几个实验室:

(1)结构和振动声学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进行水下声隐身技术的研究和试验进行水下结构安全性预测和试验以及进行抗击水下爆炸的安全性预测和试验等。

(2)水下弹道学和水下运动学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分析水下武器及平台的流体动力特性;验证水下武器系统发射性能;进行水下发射装置的尺寸、发射速度测算;建立水下弹道学和水下运动学的试验数据库等。

(3)电磁干扰,电磁兼容(EMI/EMC)和磁性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进行电磁干扰,电磁兼容的设计和检测(电磁频谱范围在10千赫~40吉赫);对电磁干扰进行预测和分析;进行高效磁性探测技术的研发;研究电磁信号控制和精确测量技术等。

(4)推进装置和动力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分析和试验水下武器系统的推进装置和动力;进行高速发动机加载试验、反转发动机加载试验;进行推进装置和发动机的装舰和拆卸试验以及一些地面基础试验等。

(5)水下声学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评估声传感器的性能、水下物体的声学特性;进行非声探测试验等。

(6)声呐信号处理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分析声呐信号以及培训专业声呐操作员等。

该部门研制的代表性产品有:鱼雷水

声对抗系统、拖曳线阵列声呐、K-731“白鲨”533毫米重型反舰/反潜鱼雷、SWATH音响测试舰、L/70型40毫米舰炮、K-745“蓝鲨”324毫米轻型反潜鱼雷、“海星”反潜导弹、水下武器系统使用的低噪声螺旋桨、海洋水声环境和声呐预报系统等。

航空器/导弹研发本部

这个部门负责为韩国陆军研制和发展战术地空导弹系统、地地导弹系统、反舰导弹系统、无人机以及机载武器系统等,同时也研制教练机。建立该部门的目的是最终实现韩国高技术武器系统的国产化,并提高韩国在高技术武器领域内的技术实力。在国防科学研究所的几个部门里,该部的设备最为先进,技术力量也非常雄厚,为韩国发展航空器及战术导弹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该部共有7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航空器/重武器试验中心,其中重要的实验室有:

(1)结构试验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试验采获得航空器/导弹结构研究必需的工程数据,试验范围包括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强度试验、热力特性试验、颤振试验等。

(2)风洞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通过风洞吹风来确定航空器、导弹和水下兵器的气动外形,试验范围涵盖低/高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区(低速风洞可进行10~120米/秒吹风试验,测试件尺寸为3.0×2.25×8.75米;高速风洞可进行0.4-4.0马赫的吹风试验,测试件尺寸1.2×1.2×1.5米)。

(3)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评估导弹的导引头和控制系统性能,在仿真飞行环境下将导弹的导引头、内置导航系统、制导和控制单元等进行整合试验,操作红外和雷达仿真设备等。

(4)飞行动力实验室。其任务主要是为研发航空器、导弹进行必要的飞行动力学分析、设计、仿真和地面试验。

该部研制的代表性产品有:KT-1初级教练机、“天马”自行式地空导弹系统、“云母”地空导弹系统、“科勇”130毫米火箭炮、“玄武”战术地地导弹等。

通信/信息/电子战武器系统本部

此部负责为韩军发展通信电子系统、信息软件、指挥控制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该部门下设2个专业实验室,分别为:

(1)电子战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精确测量和试验电子战系统;通过仿真设计技术来进行系统设计以及通过电子战硬件在环仿真技术(EW HILS)来发展电子干扰技术等。

(2)卫星通信实验室。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链路的测算和仿真试验设计军用雷达接收机模拟机、X波段抗电子干扰主动雷达接收机、集群系统管理(CSM)网络模拟机以及发展机动型、单兵携带和海空卫星终端技术等。

除上述职能外,这两个专业实验室也支持核心技术的开发。

该部门研制开发的代表性产品有:韩国军队战略指挥自动化系统、MSC-500K“蜘蛛”战术通信系统、新一代PRC-950K调幅电台、ALQ-88AK机载电子战系统、ARC-900K机载跳频电台、PRC-999K跳频电台、TTC-95K战术控制面板系统等。

核心技术研究本部

韩军国产武器系统的先进核心技术和子系统都是由这个本部研发的。韩军所谓核心技术包括光电探测技术、微波技术、先进战斗部/弹药技术、推进技术以及先进的军用材料技术等。该部门下设的专业实验室包括:

(1)光学和热成像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研发高性能热像仪、昼夜光学探测系统、激光及反光系统等。

(2)内置导航系统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研发内置导航系统的传感器、GPS导航技术、微型电机系统等。

(3)雷达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研发雷达天线、发射/接收机、雷达信号和成像处理系统以及研究雷达目标信号特征等。

(4)材料特性和评估实验室。主要任务是分析材料的机械特性、微结构、化学成分、优缺点等分析高性能复合材料特性;分析研究材料对于武器系统的影响等。

(5)战斗部,弹药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研发引信、战斗部、高能炸药;进行爆炸机理和弹道分析等(可对口径为20~155毫米、长度50~1000毫米、速度230~3000米/秒的弹药弹道进行试验分析)。

(6)推进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系统分析并设计推进系统研发推进系统的结构和绝缘技术;分析推力和反推力特性;研发火箭发动机的点火系统、安全和解除保险设备;评估推进系统性能等。

该部研制的代表性产品包括:红外点光源探测设备、反坦克导弹所用的钨合金、高分子材料、惯导系统所用的陀螺仪、热像仪、高能炸药、压电谐振器、无定形材料的磁感应技术、伺服系统等。

国防系统试验本部

其任务是全面负责韩国三军武器系统的试验工作。该部在70年代刚成立时,只能进行单一的陆军武器试验。经过80年代后期至今的大力扩充,如今该部已拥有完善的靶场设施和先进的跟踪测量设备,可完成陆海空三军的各种武器试验工作。

在该部下辖的4个专业试验场中,多乐台枪炮弹药试验场建立于70年代,经过30年的扩充,已日渐完善。该试验场主要进行枪炮的发射试验和各种弹药的爆炸威力试验。

海美航空试验场建立于80年代,主要进行飞机、无人机的飞行试验。

昌原机动车试验场建立于1992年5月14日,主要负责试验和评估军用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战斗工程装备,可进行各种条件和环境下的机动驾驶试验。

镇海海上试验场提出建立时间为1989年10月,经过1990年5月~1994年12月、1996年1月~2001年12月两期大规模工程建设,整体设施已基本完备,可以承担大多数海军的水面及水下兵器试验。

除上述主要部门外,国防科学研究所还设有军民两用技术中心和安全控制中心。前者主要负责开发军民两用技术,为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做技术储备;后者主要是负责试验中的安全工作,如分析所有试验工作的危险性、建立安全标准等。该中心拥有的主要设备和工具有GPS-100对海搜索雷达、安全巡逻艇、“鹰Ⅲ”运输艇等。

相关合作

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掌握新技术和积攒研究后劲,国防科学研究所非常重视基础项目的研究。由于自身武器研制任务比较重,力量有限,所以国防科学研究所就向韩国国防部提出,支持和借助韩国高等院校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采合作进行基础项目研究。在开列的与国防相关的基础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主要包括:系统工程,控制工程,流体力学,推进系统,新材料,情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新型动力和转换装置,高分子结构,环境和生物工程,隐身技术等。

在整个90年代,国防科学研究所每年与韩国高校合作进行的基础研究项目都达到了40个以上,而韩国国防部每年在这方面划拨的经费基本在20亿韩元以上(高峰时期的1992和1993年,项目数分别为77个和84个,经费分别达40亿和38亿韩元)。只有在亚洲金融风暴时期最严重的1999年,基础研究项目下降到14个,经费减为7.4亿韩元。实践证明,高校及其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尖端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参与,使国防科学研究所的理论研究水平和研制能力大为增强。正因如此,国防科学研究所与地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以1998年为例,韩国高校在光电技术、微波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水下声学技术、武器系统理论研究等方面共投入225名专家教授和526名学生。今后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还想进一步扩展基础研究范围,以便为韩国军队国产关键武器系统的研制打下更加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未来发展

国防科学研究所的有效工作,不但为韩国武器装备国产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该所研制的许多武器装备还因技术含量高、价格低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的青睐。如土耳其就与韩国签订了购买K-9自行榴弹炮的合同(总价约10亿美元),而印尼等国也与韩国签订了价值1亿美元的KT-1初级教练机的采购合同。在2004年,韩国军工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了4亿美元,预示着韩国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军火出口国。

上一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黄丽君下一篇:那一刻我感动了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