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2024-04-17

202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6篇)

篇1:202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实践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关注。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则体现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三个方面,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学习效益,将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吻合。”[1]。在这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渐渐积累了一些浅显的经验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准备充分,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我发现身边许多老师在准备一节课时都把精力放到这节课的目标和过程上,在研究音乐本体方面做得不够。

音乐教师备课时最关键的就是音乐作品本身,特别上欣赏课时自己要先把作品音响进行反复聆听,深入分析,在反复聆听中会感受和发现作品许多微妙之处,或者捕捉到初听时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比如曲式结构,旋律走向,音乐最具表现力的地方等等,形成自己对音乐作品独到的感悟和理解。当作品烂熟于心时音乐就会从心中自然流露,目标也就自然而然清晰了,那么有效的教学方法、形式等也就相应的水到渠成了。所以高效的音乐课堂是建立在教师对音乐作品全面深入的解读基础之上的。

二、优化过程,是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教学目标是一定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地学,高效地学。

1、强化实践获取音乐经验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实践性艺术,音乐学科也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课程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2]所以说音乐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音乐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

如三年级欣赏课《阿细跳月》充分体现了实践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复习歌曲《夜晚多美好》导入,然后初听乐曲《阿细跳月》,对比感受同样表现夜晚的音乐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2、第二遍听,了解节拍,学唱乐曲主题旋律

3、认识彝族特色民间乐器(大三弦)并模拟演奏,然后第三遍听,听辨出大三弦乐器并即兴模拟演奏

4、第四次听,听辨除了大三弦还有哪些民族乐器,演奏方式是怎样的

5、第五遍听,视频欣赏民乐合奏并模拟演奏各种乐器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反复聆听音乐主题,但每一遍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从感受音乐情绪到学唱乐曲主题、认识彝族乐器、听辨乐器音色、模拟乐器演奏、欣赏民乐合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乐曲从陌生到熟悉最终铭记在心。紧紧围绕音乐主体,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感受与体验,学会欣赏。

2、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益

小学音乐教师几乎都是包年级教学的,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是同一年级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案,就是说采用了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一来忽视了平行班之间的差异和需求,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大大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为教学环节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供不同平行班级使用,便于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在以上两个教学大环节学唱歌谱和学唱歌词中,学习方法的选择是多样的。老师可以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基础较弱的班级可采用跟唱法,而?R谱能力较强的班级可直接采用视唱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以学定教,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三、有效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有效的评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音乐课堂中经常会听到频繁的“你真棒”“真不错”这样的称赞声,即使学生存在问题比如走音、胆怯等现象也是一味的褒扬与肯定。这种过于廉价的表扬毫无意义,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即便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该指出的一定要指出,可以提出中肯的意见。比如为四年级歌曲《老爷爷赶鹅》标注正确的换气记号。

学生A:“有个老爷爷V进城赶群鹅”,学生B:“我认为在每句逗号的地方换气”。针对两种答案如果我直接否定A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打击他自尊,于是我进行了引导“两位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两种方法,看看哪一种换气方式会更适合?”

这样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会善于思考,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问题,这样的评价才有实际意义。所以教学评价既要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还要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才有效才能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音乐高效课堂是我们一线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必须要关注、探究的问题。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并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在音乐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郑莉.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学出版社,2014:40

[2]郑莉.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学出版社,2014:21

北京师范大北京师范大

篇2:202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音乐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容易学唱歌曲。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歌曲,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听课。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无论哪门学科,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学得快、记谱记得牢,谁唱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音乐是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益于改善校园气氛及提高社会生活质量。音乐课的内容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唱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更好的演唱和表演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吸取更多的音乐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一些欣赏课,这时采用欣赏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音乐,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202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音乐, 是欣赏的艺术, 是听觉的享受。多年的小学音乐兼职教学, 我总结出这样的一个常态:从目前的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 受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现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 首先受到的是应试教育的冲击, 音乐课被部分语、数教学霸占, 落实不充分。其实小学生大多受限于教材, 所学的知识量极少, 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的更少。长此以往,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 音乐教材中的许多歌曲年代久远, 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甚至与小学生的心理想法背道而驰, 致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没有多大兴趣。

所以, 如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有效, 让学生更加有趣、有心地来学习, 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一、“优化”教学环节, 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所谓课堂教学环节, 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 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根据课前拟订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学环节处理得当, 能使课堂充满生气,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分化。为了稳定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

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 并做到有所侧重, 合理安排, 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 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 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 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 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 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 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 因“课”施导, 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 综合使用, 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 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 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 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 等等,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 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 来配合这首歌, 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 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 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 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 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 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 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 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 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 不能喧宾夺主。当然,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 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 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 为音乐教学服务,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 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而“激趣”必定为首位,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从标题入手, 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 往往从标题切入, 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 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 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 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 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 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 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 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 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 喜气洋洋, 敲锣打鼓, 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 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 即由浅入深, 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 是由音响感知, 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 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 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 听到悲哀的乐曲, 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 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 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 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 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 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 会唱了, 爱唱了, 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 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 这是个延续, 也必须这样做, 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 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 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 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 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 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 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可以有“给个凳子, 摘到桃子”的扶持, 也可以有“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开放, 更可以有“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 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 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 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不再惧怕, 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

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 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 可以选择, 可以挑战, 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 有了成就, 有了合作, 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 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 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 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 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 (鼓掌声) ”、幽默的评价, 既是肯定, 又是调节气氛, 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的, 既苦了教师, 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 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而互评这种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从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篇4: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音乐 情境 愉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133-02

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愉快教学通常又称快乐教学,它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有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动作的发展,还是新概念的形成都依赖于儿童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为儿童创设与音乐教学相适应的情境,应该是丰富、新颖、良好愉快、轻松自如的。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音乐课情境教学则是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教师通过声光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感染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教学情景的设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作品的实际内容,在教学前,让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本人的理解,构思表演动作,再现作品情景。教师也可课前根据作品内容配好音乐,一边表演,一边放音乐,这样一来,更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表现状态和教学氛围,既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又让学生获得了教学带来的快乐。

2.借助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也是音乐课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的语言应充满激情。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老师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作品的构思、韵味及其含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和境界,全神贯注地沉浸在音乐欣赏中。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初步领略音乐作品的美感,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4.借助生活领略情境

教学生活情境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教师为了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领悟,可以根据课程作品的需要和实际条件创设生活情景,有选择性地创设生活情境,以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体会音乐作品的韵味和意义。

二、教师的情绪感染

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情绪是极具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们的情绪很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近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始终告诫自己要做一名“快乐教师”,只有教师懂得了用快乐教学,学生才会体会到快乐。教师良好的气质精神乃至得体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力,使学生自觉地产生奋发上进的内在驱动力。尽管我的学生看不见或看不清我的表情,但我也要求自己做到上课时面带微笑;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语气生硬的批评,而是用带有幽默的语言教育,让学生始终感受教师的快乐情绪。

三、鼓励个性的发展

愉快教学的又一准则就是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张扬的个性、求知创新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能一概而论,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喜欢在下面自言自语地演唱,我没有盲目批评,通过体贴询问了解原因有二:其一,学生生性胆怯,不善表现;其二,确实有些段落他们反复练习也不能掌握。针对前者,我多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夸奖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信心。而针对后者我通常会写出一些简单的歌词,让他们随口演唱,给予适当的褒奖。又如在班上有一个男孩,在学唱歌曲时双手总是随意的敲打着,而且非常有规律,与歌曲一气呵成,表现出了极好的节奏感。我大胆建议他学打架子鼓。在练习一些简单的节奏时,他还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到练习中,如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呢。可见只有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四、围绕“趣”字做文章

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能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两只懒乌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记忆所学歌曲的歌词,我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按照歌词内容编成一小故事,在学习歌曲前讲给大家听,让他们总结故事的中心思想,待大家都掌握了故事内容后,再一起朗读歌词,这样同学们便很快地记住了歌词。又如在发声练习时,打破以往的旧模式“MI-MA-MI”的唱个没完,而是采用师生对话的游戏形式。如教师唱:5 55 5| 5 5 5 5| 3 5 6| 5-||“哈哈哈哈,你们好吗?”学生回答:“哈哈哈哈,我们很好。”教师根据音高、音区的变化随意更改提问内容,学生也随意回答。这样就把枯燥的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同样使学生的大脑积极转动起来思考,培养了他们的活跃思维能力。笔者常用的方法还有律动教学的导趣、器乐的运用促趣等,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把愉快教学法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想象音乐——创造音乐。

篇5: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教学的有效性

器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乐器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学习与感受音乐相结合、体验和理解音乐相结合、表现和创造音乐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乐器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

一、选择合理的乐器与教材

乐器有很多种,但是不是每种器材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的,所以,选择合理的乐器上课就非常重要。根据教材内容与需要,结合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的情况,考虑到他们的经济情况,可以给学生介绍几种乐器让学生自主选择,这些乐器价格便宜,方便携带,又方便教学,比如有竖笛、口风琴、小木琴等等。当然,一些简单的乐器是可以自己制作的,比如用过的饮料瓶、易拉罐可以做节奏用的沙锤,用纸盒可以做成鼓,用瓶盖串联起来可以做成风铃等等。合理选择可以使用乐器的歌曲也很重要,并不是每首歌都可以用乐器伴奏,乐曲的难度要由浅入深,当掌握一定的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后,再使用合理的乐器来演奏歌曲,歌曲开始要短小一点,节奏感要强一点,也可以用乐器演奏与歌曲基本差不多的节奏,与歌曲相配合,但尽量要与原来歌曲的旋律有一定的区别,合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当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技巧后,就可以加大难度,让学生演奏欣赏曲的主题了,这样做既可以欣赏音乐,又可以练习乐器,达到欣赏与练习的完美结合。

二、循序渐进地引导动作乐器

学生动作乐器练习并不是拿过来就会用,因此不要急于让学生去演奏,比如在学习竖笛时,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所要学习的歌曲,再唱一唱,熟悉一下竖笛,让他们了解竖笛,不要急于让学生吹弹,可让学生先听一听、唱一唱,再摸一摸,让学生熟悉每个孔的位置在哪里,代表了什么音符,按一按,看能不能按准确,吹一吹,看能不能让小音符跳出来,而不是让不该出来的小音符跳出来。在开始吹竖笛的时候,小学生可能按不准,老师要给他们指导,手指要放松,舒展手指,把竖笛抚摸得舒服一点,这样,它才会听你的话,否则它会不配合你而痛苦地“尖叫”,一定要放松、轻柔、亲切,只有这样,它才会喜欢你,才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又如在学习口风琴的时候,找准音虽然比较容易,但是在弹奏的时候,手形容易变形,影响演奏效果,老师一定要强调手形不能随意变,而是像握着一枚鸡蛋的样子,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演奏姿势。为了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与慢,体验如何从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可以选择合理的乐曲来演奏,老师可以运用趣味性的游戏《坐上火车去旅游》来启发学生,一开始,火车刚刚开始起动,是慢慢的,再慢慢加速到飞奔起来,到站的时候火车的速度又逐渐减慢,最后停了下来。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使用乐器练习时,老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可以由一些优秀的学生来辅导弱一点的学生,让他们之间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老师的素质高低也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老师要具备发现美、领会美、创造美的能力,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把自己的这种优秀品质传授给学生,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老师们上课之前,一定要熟悉要学习的曲子,掌握它的特点与难点,再找出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时,要面对全体学生,动作多种方法。比如在开始新授课时,要进行集中讲解,再分散练习,找出难点重点辅导,可以是分?M合奏,也可以是单独演奏,还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发挥音乐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辅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吹竖笛的时候时高时低,那是因为他的气息时大时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他们来吹一吹一张纸来训练他们的气息,如果能做到让纸随着气息均匀地振动,那说明学生的气息就很好了,如果还不均匀,那就再请他多训练几次,直到练习熟练。在吹奏的练习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找出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多次尝试。乐器的学习并不是运用仅有的几节课就可以学会的,上课的时间毕竟很少,还需要在课下多加练习,老师要根据教学安排,适当布置课外作业,以巩固已学的演奏技巧,还可以成立学校乐器队,让有兴趣的、有一定演奏表演能力的学生参加,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器乐的积极性。

四、组织乐器表演活动

乐器学习到一定程度,为了提高他们的演奏能力,可以把乐器演奏与其他领域的音乐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活动,比如,可以将乐器演奏与歌唱、表演、朗诵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音乐活动,为了使活动更有趣味性,可以为活动设置一个有趣的主题,比如可以是小型音乐剧、课本剧,也可以是舞蹈、音乐会、乐器演奏等等,还可以进行音乐探究性的活动,比如乐器的认识与制作,可以是音乐创作,老师与学生一起动作乐器模仿刮风、下雨、打雷、马儿奔跑等。这样的活动都是学生所喜欢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音乐这一个巨大的领域产生兴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好奇心,产生强大的欲望去探索器乐演奏的奥秘。

篇6:2024小学音乐课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一、“优化”教学环节,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并做到有所侧重,合理安排,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综合使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等等,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来配合这首歌,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而“激趣”必定为首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标题入手,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往往从标题切入,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听到悲哀的乐曲,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会唱了,爱唱了,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这是个延续,也必须这样做,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有“给个凳子,摘到桃子”的扶持,也可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开放,更可以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不再惧怕,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可以选择,可以挑战,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有了成就,有了合作,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鼓掌声)”、幽默的评价,既是肯定,又是调节气氛,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上一篇:民众文化生活问卷调查下一篇:陕科版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